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2014复习备考】2014届高考化学《红对勾》系列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课时作业30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

1.能鉴别M gI2、A g 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3B.K OH

C.BaCl2D.NaClO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HNO3氧化I-生成棕色的碘,与Na2CO3产生无色的CO2气体,与NaAlO2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均不同。

2.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Al3+、Fe2+、Ba2+、NO-3、SO2-4、Cl-、HCO-3,取该溶液做如下实验,则对该溶液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34

B.一定含有Al3+,可能含有Ba2+

C.一定含有NO-3、SO2-4,可能含有HCO-3

D.一定不含Fe2+、Ba2+和HCO-3

[答案]D

[解析]由实验步骤(1)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由实验步骤(2)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则一定不含Ba2+;由实验步骤(3)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由实验步骤(4)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则一定不含HCO-3;溶液无色透明,则一定不含Fe2+。故答案选D。

3.(2012·江苏,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可以将Cl2、HCl都与NaOH 反应,A项错;NH4Cl不稳定,受热会分解,B项错;纯碱为粉末状,不能放于带孔的板上,同时制得的CO2中会混有HCl和H2O,C项错;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CCl4的密度比水大,位于水的下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正确。

4.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第①组,加入氯化铁会引入杂质Cl-,故不正确;第②组,加入铁粉置换出铜,通过过滤而除去铜及过量的铁粉,故正确;第③组,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正确;第④组,利用碳酸钙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即可,故选C。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答案]C

[解析]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A

错;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时,加盐酸会将BaCO3固体反应掉,剩下BaSO4固体,B错;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时,应加入过量铁粉,过滤,C对;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时,加稀HNO3会将Cu粉也反应掉,应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D错。

6.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答案]B

[解析]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和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2-4、SO2-3或A g+,A项错误;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由加入的盐酸引起的,C项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B项正确;加入K 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H+、NO-3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项错误。

7.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入过量NaOH溶液

D.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答案]C

[解析]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应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8.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2-4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 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2-4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H+4

[答案]D

[解析]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即产生NH3,则证明硫酸亚铁铵中含有NH+4。

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硫酸钡与碳酸钡均难溶于水,故不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10.(2012·安徽,1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选用,同时考查考生对简单实验的设计能力。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溶剂,可相互溶解,靠分液漏斗和烧杯不能分离,应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得到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水溶液,而要从乙醇水溶液中再分离出乙醇,需进行蒸馏操作,需用到蒸馏烧瓶、冷凝管等玻璃仪器;B项缺乏取酸的仪器量筒(或酸式滴定管);C项利用溴置换出碘,通过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检验出生成的碘,可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室中制氨气是利用NH4Cl和Ca(OH)2在大试管中加热来制

取,此项缺乏大试管。

点评:用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用到量筒取液体,用固体配制溶液时用到托盘天平(带砝码)。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分馏B.盐析C.过滤D.重结晶

E.升华F.渗析G.电解H.加热分解

I.蒸馏J.灼热氧化

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者,并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

(1)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等成分________;

(2)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________;

(3)从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________;

(4)除去粗铜中锌、银等金属________;

(5)除去水中的Na+、SO2-4、Cl-等杂质________;

(6)除去K 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________。

[答案](1)A(2)F(3)B(4)G(5)I(6)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方法。

12.(20分)(2012·山东,30)实验室采用M g 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 g 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为使M 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如右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

(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

[答案](1)B(2)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3)氨水坩埚(4)除去氯气中HCl防止水蒸气进入E碱石灰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装置图识别,基本操作等知识。(1)M g2+、Al3+同时生成沉淀,则先加入氨水。(2)过滤时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可向洗涤液中加入氨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高温焙烧在坩埚中进行。(4)装置B中饱和NaCl溶液用

于除去氯气中HCl,F盛装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用干燥管盛装碱石灰可以起到F和G的作用。

13.(18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2-3,SO2-3,SO2-4,Cl-,Br-,I-。为了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溶液呈碱性;

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 g NO3溶液,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答案](1)CO2-3和SO2-3可能存在,因它们水解均可使溶液呈碱性CO2-3肯定存在,因为产生的气体是CO2;SO2-3不存在,因为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Br-、I-不存在,因为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

SO2-4存在,因为BaSO4不溶于盐酸

Cl-存在,因与A g+形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NO-3

[解析]实验①混合液呈碱性,则可能存在CO2-3和SO2-3,因为两者都水解;

实验②放出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只有CO2-3,而无SO2-3;

实验③加入氯水和CCl4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说明没有Br-和I-;

实验④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说明还有SO2-4;

实验⑤可证明有Cl-。

解答第(2)题可根据(1)中结果推知惟一没有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NO-3。

2014届高三上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最新主观题知识归纳

2014届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新) 2013.10.18 (预测指数★★★★,同学们一定要逐题过关) CPI、PPI、房价) 1 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 (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新修改):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 6 1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 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 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 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①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 1 。一方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个体经济、民营(草根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铁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铁及其化合物 1.下列图象表示铁与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根据反应:Fe+2Fe(NO 3)33Fe(NO3)2可知,和硝酸反应生成Fe(NO3)3的Fe与Fe3+所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 项正确。 2.废铁屑制Fe2O3的一种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操作a是萃取 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体的溶解 D.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 【解析】选B。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A正确;操作a是过滤,B错误;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降低温度,减少固体的溶解,C正确;Fe2O3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D正确。 3.甲、乙两种单质与A、B、C、D、E、F六种化合物之间可以按下面框

图所示进行反应,已知:C为红褐色沉淀,E为白色沉淀,F焰色反应为黄色。 (1)写出甲、乙、B、E化学式: 甲:________;乙: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Fe Cl2FeCl3Fe(OH)2 (2)Fe+2HCl===FeCl2+H2↑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2014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1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2014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1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 合应用 1. (选修11P 44习题4改编)以双曲线x 24-y 25 =1的中心为顶点,且以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焦点的拋物线方程是__________. 答案:y 2=12x 解析:双曲线x 24-y 25 =1的中心为O(0,0),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3,0),则拋物线的顶点为(0,0),焦点为(3,0),所以p =6,所以拋物线方程是y 2=12x. 2. 以双曲线-3x 2+y 2=12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椭圆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x 24+y 216=1 解析:双曲线方程可化为y 212-x 24=1,焦点为(0,±4),顶点为(0,±23).∴ 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且a =4,c =23,此时b =2,∴ 椭圆方程为x 24+y 216=1. 3. 若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与椭圆x 26+y 22 =1的右焦点重合,则p =________. 答案:4 解析:椭圆x 26+y 22=1的右焦点(2,0)是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所以p 2 =2,p =4. 4. 已知双曲线x 2-y 23 =1的左顶点为A 1,右焦点为F 2,P 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PA 1→2PF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设点P(x ,y),其中x≥1.依题意得A 1(-1,0),F 2(2,0),由双曲线方程得y 2=3(x 2-1).PA 1→2PF 2→=(-1-x ,-y)2(2-x ,-y)=(x +1)(x -2)+y 2=x 2+y 2-x -2= x 2+3(x 2-1)-x -2=4x 2-x -5=4? ????x -182-8116 ,其中x≥1.因此,当x =1时,PA 1→2PF 2→取得最小值-2. 5. 已知椭圆C :x 22+y 2=1的两焦点为F 1,F 2,点P(x 0,y 0)满足x 202 +y 20≤1,则PF 1+PF 2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2,22] 解析:当P 在原点处时,PF 1+PF 2取得最小值2;当P 在椭圆上时,PF 1+PF 2取得最大值22,故PF 1+PF 2的取值范围为[2,22].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

课时作业(十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1月中旬北京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市民对空气PM2.5指数的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元素均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A、B正确。PM2.5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故C正确。砷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D 2.(2013年安徽名校联考)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①Ca(OH)2②BaCl2③NaAlO2④Na2SiO3 ⑤Ba(NO3)2⑥苯酚钠⑦Na2CO3 A.①②④⑦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 解析:过量SO2通入Ca(OH)2、BaCl2、Na2CO3溶液中,不能出现白色沉淀,通入NaAlO2,Na2SiO3、Ba(NO3)2、苯酚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D 3.(2012年福州市期末)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 C.强氧化性D.吸水性 解析: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因为是含有水分的蔗糖,所以还体现了吸水性。

2021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专题强化练(一)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杀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 B.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疫苗必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不属于升华 解析:A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ClO-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乙醇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使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杀菌消毒的效果,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l2,错误;B项,聚丙烯熔喷布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疫苗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变性,所以一般应该冷藏存放,正确;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S与Hg化合再生成HgS,此过程是化学变化,而升华是物理变化,正确。 答案:A 2.(2020·厦门质检)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汉代烧制的“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利用酒精的强氧化性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D.“纷纷灿烂如星陨,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钠、铁等金属的焰色反应 解析:A项,聚丙烯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项,陶瓷为硅酸盐材料,其主要原料为黏土,正确;C项,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但不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 项,铁元素的焰色反应发出的光在可见光范围之外,错误。 答案:B 3.(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2020年春节,口罩成为急需品。下列有关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代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丝巾做成口罩遮盖口鼻,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医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中层为隔离过滤层,由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构成,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一次性防尘口罩虽不具备过滤细菌的作用,但可防气溶胶,烟、雾都是气溶胶,但分散剂不一样 D.有大量氯气泄漏时,及时戴上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口罩或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解析:A项,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B项,聚丙烯为丙烯加聚而成的有机合成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雾、烟都是气溶胶,分散剂都为空气,

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红对勾单元综合测试1

单元综合测试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1-9每小题2分,10-18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A选项二者的单位不同;B选项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不是单位;C选项正确;D选项1 mol 任何物质都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但不一定是原子,如水。 2.“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 C.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 D.10 mL 2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正误判断。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正确;质量的单位是g,B错;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 L/mol,C错;同一溶液的浓度是一定值,不随体积变化而变化,D错。 3.(2013·南宁一中模拟)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 -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答案]C [解析]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得c(H+)+c(K +)+3c(Al3+)=2c(SO2-4)+c(OH-),因c(OH-)浓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故有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从1 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配制5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62.5 g胆矾 D.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NaOH 4 g

(最新)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专题强化练

专题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专题强化练 1.(2018·全国卷Ⅲ)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 与化合物H 在Cr-Ni 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HO +CH 3CHO ――→NaOH/H 2O △ RCH===CHCHO +H 2O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 为单氯代烃,由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 生成B 、G 生成H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Y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6)E 与F 在Cr-Ni 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7)X 与D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写出3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到B 的反应是在光照下的取代,Cl 应该取代饱和碳上的H ,所以B 为 ;B 与NaCN 反应,根据C 的分子式确定B →C 是将Cl 取代为CN ,所以C 为;C 酸性水解应该得到CHCCH 2COOH ,与乙醇酯化得到D ,所以D 为 CHCCH 2COOCH 2CH 3,D 与HI 加成得到E 。根据题目的已知反应,要求F 中一定要有醛基,在根据H 的结构得到F 中有苯环,所以F 一定为 ;F 与CH 3CHO 发生题目已知反应,得到G ,G 为 ;G 与氢气加成得到H ;H 与E 发生偶联反应得到Y 。 (1)A 的名称为丙炔。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强化练习题 1.近日,大庆市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氮氧化物指数偏高。 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的处理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CO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在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发生反应: ,实验测得两容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温度下,下列叙述能说明容器Ⅰ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2v正逆容器内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 用氨气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反应原理为: 。 将一定比例的NO、与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如图所示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NO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当反应温度高于 时,NO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O百分含量减小副反应增多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 已知: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若该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升高温度时,平衡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利用电化学装置可处理氮氧化物。电解NO可以制备,变废为宝。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在阴、阳两极分别通入NO的同时,向反应室中通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生成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2.丙烷脱氢是工业生产丙烯的重要途径,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下表为部分键能数据,据此可算出 ___________。 一定温度下,向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脱氢反应,经过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开始的倍。

2014届高考数学知识点总复习教案基本不等式

第4讲基本不等式 A级基础演练(时间:30分钟满分: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2013·宁波模拟)若a>0,b>0,且a+2b-2=0,则ab的最大值为(). A.1 2B.1 C.2 D.4 解析∵a>0,b>0,a+2b=2,∴a+2b=2≥22ab,即ab≤1 2.当且仅当 a=1,b=1 2时等号成立. 答案 A 2.函数y=x2+2 x-1 (x>1)的最小值是(). A.23+2 B.23-2 C.2 3 D.2 解析∵x>1,∴x-1>0, ∴y=x2+2 x-1 = x2-2x+1+2(x-1)+3 x-1 =(x-1)2+2(x-1)+3 x-1 =(x-1)+ 3 x-1 +2≥23+2. 当且仅当x-1= 3 x-1 ,即x=3+1时取等号. 答案 A 3.(2012·陕西)小王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速分别为a和b(a

∵a a 2-a 2a +b =0,∴v >a . 答案 A 4.(2013·杭州模拟)设a >b >c >0,则2a 2 +1ab +1 a (a - b ) -10ac +25c 2的最小值是 ( ) . A .2 B .4 C .2 5 D .5 解析 2a 2+1 ab +1 a (a - b ) -10ac +25c 2 =2a 2+a -b +b ab (a -b )-10ac +25c 2 =2a 2+1 b (a -b ) -10ac +25c 2 ≥2a 2+1 ? ??? ?b +a -b 22-10ac +25c 2(b =a -b 时取“=”) =2a 2+4a 2-10ac +25c 2=? ? ???a 2+4a 2+(a -5c )2≥4 ? ????当且仅当a =2,b =22,c =2 5时取“=”,故选B. 答案 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2011·浙江)设x ,y 为实数.若4x 2+y 2+xy =1,则2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有(2x +y )2 =1+3xy =1+32×2x ×y ≤1+32·? ?? ??2x +y 22,得5 8(2x +y )2≤1,即|2x +y |≤2105.当且仅当2x =y =105时,2x +y 取最大值210 5.

【解析版】【2014泰安市一模】山东省泰安市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14.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45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 【答案】B 【解析】考点:宗法制。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时期宗法制的准确理解,由材料可得出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而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故B符合题意。 2.右图为《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世卿世禄制度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D 【解析】考点:科举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唐代 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中世族子弟依然占据支配地 位,下层民众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唐代的科举制尽管较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人才选拔上依然不够公平、公正,仍然须进一步完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错误,与科举制本身的史实不符。 3.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议会、首相、上议院 C.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2014届高考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提高分冲刺模拟卷6.5推理

第6章 第5节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 为有理数集,R 为实数集,C 为复数集): ①“若a ,b ∈R ,则a -b =0?a =b”类比推出“若a ,b ∈C ,则a -b =0?a =b”; ②“若a ,b ,c ,d ∈R ,则复数a +bi =c +di ?a =c ,b =d”类比推出“若a ,b ,c ,d ∈Q ,则a +b 2=c +d 2?a =c ,b =d”; ③“若a ,b ∈R ,则a -b>0?a>b”类比推出“若a ,b ∈C ,则a -b>0?a>b”.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 ①②正确,③错误,因为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如a =5+6i ,b =4+6i ,虽然满足a -b =1>0,但复数a 与b 不能比较大小. 【答案】 C 2.观察下列各式: 1=12, 2+3+4=32, 3+4+5+6+7=52, 4+5+6+7+8+9+10=72, …, 可以得出的一般结论是( ) A .n +(n +1)+(n +2)+…+(3n -2)=n2 B .n +(n +1)+(n +2)+…+(3n -2)=(2n -1) 2 C .n +(n +1)+(n +2)+…+(3n -1)=n2 D .n +(n +1)+(n +2)+…+(3n -1)=(2n -1)2 【解析】 可以发现:第一个式子的第一个数是1,第二个式子的第一个数是2,…,故第n 个式子的第一个数是n ;第一个式子中有1个数相加,第二个式子中有3个数相加,…,故第n 个式子中有2n -1个数相加;第一个式子的结果是1的平方,第二个式子的结果是3的平方,…,第n 个式子应该是2n -1的平方,故可以得到n +(n +1)+(n +2)+…+(3n -2)=(2n -1)2. 【答案】 B 3.“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y =tan x ,x ∈-π2,π2是三角函数,所以y =tan x ,x ∈-π2,π 2是周期函数.”在以上演绎推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理完全正确 B .大前提不正确 C .小前提不正确 D .推理形式不正确 【解析】 y =tan x ,x ∈-π2,π 2只是三角函数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一般的三角函数,所以小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分散系(含方法提示和解析)

智能考点 分散系 Ⅰ.课标要求 1. 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的概念。 2. 了解浊液、溶液、胶体的联系与区别。 3. 掌握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4. 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的有关计算。 5. 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有关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Ⅱ.考纲要求 1. 了解溶液的含义。 2.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Ⅲ、教材精讲 1. 分散系 (1) 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 组成 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其他粒子的物质。 (3)分类: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浊液、溶液、胶体。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溶液 (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为g 。 (3)质量分数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4.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 m~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③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一般可通过加热、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法:如通过研磨,将分散质微粒研磨至直径达1~100nm 后,直接将其分散在分散剂中而制备胶体。 ②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如水解反应,或调节溶液的浓度使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直径达1~100nm 而制备胶体。 (5)胶体的提纯——渗析 利用半透膜,将待提纯的胶体装在半透膜的袋内,将袋子 悬于水中(如图)。袋内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 入水中,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留在袋内。这样可 以除去混杂在胶体中的小分子和离子。 Ⅳ.典型例题 例1.某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NaCl 和6.5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 、30% B 、%1005.61005.35.26?++ C 、26.5% D 、 %1005 .35.61005 .35.26?+++ 【解析】本题是一道围绕溶解度、质量分数浓度进行命题的计算型选择题,主要还考察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错选D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三专题强化练三

专题强化练(三) 1.(2019·邯郸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剂”在应用过程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臭氧柜里臭氧作餐具的“消毒剂” B.热纯碱溶液常作厨房的“洗涤剂” C.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去氧剂” D.小苏打常作焙制糕点的“起泡剂” 解析:A项,臭氧柜里臭氧作餐具的“消毒剂”,臭氧表现氧化性;B项,热纯碱溶液常作厨房的“洗涤剂”,其表现碱性;C项,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去氧剂”,其表现还原性;D项,小苏打常作焙制糕点的“起泡剂”,其表现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性质。 答案:C 2.(2019·河北省定州中学月考)某溶液中除H+、OH-外,还有大量的Mg2+、Fe3+、Cl-,且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B.将该溶液滴在KI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 C.若该溶液的pH为1,则c(Mg2+)=0.2 mol·L-1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只能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由题意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Mg2+、Fe3+不会含有大量的OH-,Mg2+、Fe3+、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可知溶液中还含有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H+)∶n(Mg2+)∶n(Fe3+)∶n(Cl-)=1∶1∶1∶6。向该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OH-先与H+反应,不会立即产生沉淀,A项错误;将该溶液滴入KI淀粉试纸上,Fe3+将I-氧化生成I2,I2使淀粉变蓝,B项正确;若该溶液的pH为1,c(H+)=0.1 mol·L-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H+) :n(Mg2+)=1∶1,则c(H+)∶c(Mg2+)=1∶1,则c(Mg2+)=0.1 mol·L-1,C项错误;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与Fe发生化合反应:2Fe3++Fe===3Fe2+,H+与Fe发生置换反应,Fe+2H+===Fe2++H 2↑,D 项错误。 答案:B 3.(2018·江苏卷)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KI溶液:Na+、K+、ClO-、OH- B.0.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2-4 C.0.1 mol·L-1HCl溶液:Ba2+、K+、CH3COO-、NO-3 D.0.1 mol·L-1NaOH溶液:Mg2+、Na+、SO2-4、HCO-3 解析:B项: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A项:ClO-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不能大量共存。C项:CH3COOH为弱电解质,CH3COO-与H+不能大量共存。D项:OH-与Mg2+、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

2014届高考数学知识点总复习教案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2讲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A 级 基础演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2012·南通二模)已知f (x )=????? x 2 ,x ≥0, -x 2+3x ,x <0, 则不等式f (x )2,因此x <0. 综上,x <4.故f (x )

3.设a >0,不等式-c 0,∴-b +c a 0的解集是 ( ). A .(0,1)∪(2,+∞) B .(-2,1)∪(2,+∞) C .(2,+∞) D .(-2,2) 解析 原不等式等价于??? x 2-2>0,log 2x >0或??? x 2 -2<0, log 2x <0. ∴x >2或00的解集为? ???? -13,12,则不 等式-cx 2+2x -a >0的解集为________. 解析 由ax 2+2x +c >0的解集为? ???? -13,12知a <0,且-13,12为方程ax 2+2x +c =0的两个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3+12=-2a ,-13×12=c a ,解得a =-12,c =2,∴-cx 2+2x -a >0,即2x 2-2x -12<0,其解集为(-2,3). 答案 (-2,3) 6.在实数集上定义运算?:x ?y =x (1-y ),若不等式(x -a )?(x +a )<1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课时测练 4.4硫及其化合物(广东省专用)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第4节硫及其化合物 (课时活页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检验某无色溶液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硝酸酸化 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 C.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答案】 D 【解析】检验SO42-时应注意Ag+、CO32-、SO32-、PO43-等离子的干扰。A、C项中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为SO42-,故不能排除SO32-的干扰;B项中先加BaCl2而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也不能确定含有SO42-,因为它可能含有Ag+。 2.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 D 【解析】A中浓硫酸易吸水而浓盐酸易挥发,故原理不同;B项中氯水中HClO表现强氧化性,而活性炭是表现了吸附作用;C项中漂白粉变质是先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HClO,HClO又分解才失效,而水玻璃(Na2SiO3)与空气中CO2反应后即失效,原理不同,故错误;D项中都是加成反应,原理相同。 3.(2013·广东质检题组合)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①将SO2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②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④稀释浓硫酸,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不断散失⑤SO2使溴水褪色后,将褪色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A.②④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全部 【答案】 D 【解析】①SO2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②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⑤SO2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会重新变为红色。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要求】 1.高考要求:(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热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以某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来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从考核能力上看,注重结合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等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考情分析】 1.考点分布: 2012上海卷地理(十六);2012上海卷地理(十九)46、47、48。 2.高考命题趋势: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都是忽视陆地环境整体性所造成的后果,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整体性知识。 【自主学习】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__________、生物循环和________物质循环等过程。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_____________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学习探究】 〖互助学习〗 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复习题:题型十八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含答案解析)

题型十八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30分钟) 1.(2013·杭州调研)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 (1)由石英砂可制取粗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O2(s)+C(s)===SiO(g)+CO(g)ΔH=a kJ·mol-1 2SiO(g)===Si(s)+SiO2(s)ΔH=b kJ·mol-1 ①反应SiO2(s)+2C(s)===Si(s)+2CO(g)的ΔH=________ kJ·mol-1(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 ②SiO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隔绝空气时,SiO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 之一是硅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硅提纯常见方法之一是先将粗硅与HCl制得SiHCl3,经提纯后再用H2 还原: SiHCl3(g)+H2(g)Si(s)+3HCl(g)。不同温度及不同 n(H2) n(SiHCl3) 时,反应物 X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 ①X是________(填“H2”或“SiHCl3”)。 ②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1 150 ℃)________K(950 ℃)(填“>”、“<”或“=”)。 (3)SiH4(硅烷)法生产高纯多晶硅是非常优异的方法。 ①用粗硅作原料,熔融盐电解法制取硅烷原理如图所

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硅基太阳电池需用N、Si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作钝化材料,它可由SiH4与NH3混合气体进行气相沉积得到,已知Y中Si的质量分数为60%,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1)①反应SiO2(s)+2C(s)===Si(s)+2CO(g)可由第一个反应×2+第二个反应得到,则ΔH=(2a+b)kJ·mol-1。②根据产物有硅酸钠及质量守恒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NaOH===Na2SiO3+H2↑。(2)①根据图像,在温 度不变的情况下, n(H2) n(SiHCl3) 增大,X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X是SiHCl3。 ②当n(H2) n(SiHCl3) 一定时,升高温度,SiHCl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表明化学平衡常数K(1 150 ℃)>K(950 ℃)。(3)①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粗硅失去电子,结合H-生成SiH4气体,则电极反应式为Si+4H--4e-===SiH4↑。②Si、 N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Si的质量分数为60%,则N(Si) N(N) = 60% 28 40% 14 = 3 4,即化学 式为Si3N4。 答案(1)①2a+b②SiO+2NaOH===Na2SiO3+H2↑ (2)①SiHCl3②> (3)①Si+4H+-4e-===SiH4↑②Si3N4 2.(2013·绍兴一模)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在未来可能替代汽车燃油、石油液化气、城市煤气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工业上制二甲醚是在一定温度(230~280 ℃)、压强(2.0~10.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反应器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1①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② CO(g)+H2O(g)CO2(g)+H2(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