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油价大跌 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太“坑爹”

国际油价大跌 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太“坑爹”

国际油价大跌 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太“坑爹”

跟涨不跟跌,油价太“坑爹”

眼睁睁看着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价“调价窗口”随时打开,可又看着这扇窗行将关闭。昨天,广州车主小梁走过加油站,还是“7.89元”,他瞄了一眼把车开走了。

上一次调价是4月7日,小梁记得很清楚,为了在涨价之前加上油,他 6 日晚上加完班 9

点多了,还赶去加油站,排了十多辆车之后,终于给自己省了 20 元。“那次一下涨了 0.4

元每升。”小梁“肉痛”地说着。

4 个月过去了,跟其他的车主一样,他无时无刻地在关注着一个问题—— 何日降价?

“国际油价都跌成这样子了,为什么我们的不降?”可是,小梁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的热切期盼中,本来已经悄悄打开的“调价窗口”,又在昨天趋向“关闭”。

现状

“22天、4%幅度”好难捱得到

根据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的定价要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

加权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随后,发改委于2009 年

5月8日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

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时候, 可以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记者算了一笔账: 上一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是 4 月 7 日,

当时的国际油价“风向标”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 (WTI) 价格为 110.3 美元/桶, 而 8 月 30 日 WIT 为 88.90美元/桶,足足跌了 19.4%。

如此巨大的跌幅, 远远超过 4%,而时间长度早早就超越了 22 天,为什么国内油价还不下调呢?

这成为了国内众多车主的呼声。

“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叹了一口气: “首先要说清楚的, 就是这个 4%必须是‘22 天移动平均价(MA22)’,简单一点说就是 22 天内的平均价格比。 ”

换言之, 我们计算的仅是近 22天内的变化幅度—— —而在这个时间段里, 发生了不少原油价格小幅波动的事情,利比亚内战即将结束令油价承压,飓风“艾琳”登陆美国东海岸导致当地原油价格上涨……一番波动下来,“22

天移动平均价” 终于在昨天达到了-4.9%。姚达明分析指出:“从 8 月24 日我们跟踪的 MA22 已经突破了-4%,到 29日、30 日的-4.9%,发改委都没有调价的动作。

眼看着国际油价已经开始回调,那么我们的预测是,除非政策性调价, 否则这一轮的调价窗口已经趋向关闭。”

疑惑 国际油价最神秘

姚达明从来不敢保证自己的预测百分之百准确,相反,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现在万事俱备,就看发改委的了。”这次也一样。

让一个专门预测、跟踪国际油价的专家如此无可奈何,定价机制不清晰是主要的原因。

“在《管理办法》的原文中,从未清晰地、正式地指出‘国际市场原油’是指什么市场的原油,

而我们现在说的‘三地价格’,还是从外电报道传回来的‘布伦特 DTD(现货)、迪拜、辛塔’三地价格。”

从 2009 年之前参考的纽约、 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到现在的布伦特、 迪拜、

辛塔原油价格,《管理办法》备受争议的便是“为何我们的参考油价从国际通行的指标,改成了‘冷门’的指标?” 对此,姚达明坦言:“我们国家确实有从中东的迪拜、印尼的辛塔进口原油,这些参考指标无可厚非。

但是,这些指数也是从外电传入,发改委从未清晰地透露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 到底是哪个市场的原油价格。 ” “从我们跟踪的指数来看,尤其是在确定国内油价是否要下调的时候,比对布伦特的价格相对比较准确。

”一位石油行业内专家透露。

隐情

发改委习惯“按兵不动”

与之同时,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由于《管理办法》中用“可以相应调整”的说法,“也就是说,即便达到了这些条件,发改委也会因应国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 ”这也就是,当今年 5月 6 日国内成品油价的MA22 一度达到6%应该上调油价的时候,发改委却“按兵不动”,并没有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当时,国际油价齐齐出现拐点,掉头向下,只能说‘调价的窗口’打开了,涨,还是不涨,就看发改委了。 ”姚达明分析指出。

也正因如此,从 2009 年实施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 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14 次调整,其中,8 次调价明显滞后,3次调价与国际油价变化趋势相反, 且 14 次调价中,只有 2 次调价的幅度与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相当。 以 4 月 7

日的调整为例,MA22 的指数已经高达 12.9%,大幅超过理论上的

4%,发改委表示考虑了“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的因素,“适当推迟了调价的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涨价的时候不敢涨到位,降价的时候就更没有空间了。 ”姚达明指出。

“参照的调价周期过长,导致国内油价常常滞后于国际油价的运行趋势,”经济学专家陈永昌在其博文里指出,

今年国际油价呈现出涨快跌慢、单月降幅不足 4%的新特征,导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跟涨不跟跌。

猜测

中国油价被三地炒起

纽约商交所(NYMEX)的低硫轻质原油期货交易合同,一直被国际上用来作为一种主要的定价基准。 2009

年之前采纳的参数“纽约”价格,便是 NYMEX 里的成品油价格。

这么多年来,作为欧洲市场上的基准原油,布伦特的价格跟纽约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 WTI 走势基本一致,

由于WTI 原油的品质略好于布伦特,WTI 的价格一般都要比布伦特高, 幅度在 1-3美元/桶。 在 2009

年中国选择了布伦特放弃了 WTI 之后, 局面发生了 180 度的变化—— —布伦特价格不断地出现高于

WTI的现象,持续的时间不断延长。

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今年的 1 月 1 日开始至 8 月 30 日,WTI 的平均价格为 96.79 美元/桶,

但是布伦特的平均价却为 111.71 美元/桶,平均差价 14.92 美元/桶。“我们不能说布伦特超越 WTI

是中国影响的结果, 但是,中国成品油采取布伦特为参数定价, 肯定是支持布伦特‘强势’的重要原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从价格走势来看,不仅布伦特表现出这个特征,

就连迪拜、辛塔的价格,在今年以来都比 WTI 坚挺,跌幅远远没有 WTI 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中国成品油价格难以下调的原因之一。 ”

“布伦特价格的背后,有炒中国油价的因素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国际油价本身就是有人在操纵的,如果我们自身的议价能力不强,就会成为牺牲品。”

专家建言

“一触即调”好过大家猜

从 2009 年出台之后,《管理方法》一直备受争议。

不少车主主张透明:“要涨价,可以,但是现在的定价方式里太多模糊地带,让我们感觉成品油价格涨还是不涨,都是发改委说了算。 ”而提出“不要太透明”的,则是部分业内专家:“一旦油价太透明,获益最大的是‘囤油’的商人,车主得不到什么好处。 ”

姚达明坦言,“触点式调价”比“按时调价” 更可行,“触点式调价 就是当国际油价达到一定的涨幅或者一定的跌幅时候马上调整油价,这样,人为预测性相对少一些。”据悉,目前香港地区采取的就是 “触点式”价格调整。 韩晓平却认为:“‘透明’之后的价格合不合理,大家都说不清,到最后,老百姓、政府、石油公司都不满。

”他认为,必须要通过“市场化”、 “多元化”的市场方式来解决。

“换言之,根本问题,就在于我们要进行真正的市场化改革。(记者 李晓莉)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af10221369.html,/news/2160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