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

前言

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汽油机油

车用无铅汽油

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钢卷尺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main stem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

3.2 支线lateral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 分支点embranchment point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 接点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3.5 端子terminal

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3.6 干区desiccation 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damp bound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刺破连接SKT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图1

4 要求

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酌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mm、110mm、120mm等。

4.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

4.3 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QC/T 414的规定。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4.3.3 插接器应分别符合QC/T 417.1、QC/T 417.3、QC/T 417.4、QC/T 417.5的规定。

4.3.4 电线应符合JB/T 8139的规定。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 6313.1、JB/T 6313.2、JB/T 6313.3的规定。

4.3.5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GB/T 13527.2的规定。

4.3.6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T 2196的规定。

4.3.7 聚氯乙烯压敏胶粘带应符合QB/T 2423的规定。

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人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 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

4.4.2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2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

4.4.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4.4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图2

4.4.5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

表2 拉力值

4.4.6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6.1 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线的轴线相垂直。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在连接处电线应不弯曲,并在图3所示a区内可见电线端部。

4.4.6.2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0.35mm2电线拉力值应不小于50N。

图3

4.4.7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电压降

4.5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 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5.2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4.5.3 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如图4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图4

4.5.4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

表4 撕裂力

4.5.5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4.5.6 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

4.6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5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4.7 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4.8 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4.9 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4.10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图5

4.11 电线束的耐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1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4.11.2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4.11.3 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QC/T 413中3.10.3规定的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4.12 电线束经QC/T 413中3.11规定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表5 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

4.13 电线束经受QC/T 413中3.12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9、4.10的规定。

4.14 电线束经QC/T 413中3.13规定的持续时间为48h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10的规定。

4.15 电线束宜进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他规定,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稳定2h后进行:

环境温度:18℃~28℃

空气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 电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应符合4.2的规定。

5.3 电线束外观用目视法检查,应符合4.4.1、4.4.3、4.4.

6.1、4.5.2、4.5.3、4.5.5、4.6、4.7、4.8、4.9的规定。

5.4 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图2所示进行。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

5.5 电线与端子连接、刺破连接、接点的拉力和撕裂力试验应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的拉力试验机检测,拉力试验机夹头的位移应匀速运动,其速度为25mm/min~l00mm/min。

5.5.1 电线与端子连接、刺破连接、接点的拉力试验沿电线轴线方向施加拉力。

5.5.2 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试验如图6所示。

图6

5.6 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5.6.1 试样的制作:将受检试样按图7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取其中一侧作为试样,其断面应磨平,并做化学腐蚀处理,直至能够完全显示截面状态。

5.6.2 试样检验:将做好的试样断面用显微镜观察,按附录A要求对照检验。

图7

5.7 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试验按图8所示,在端子与电线压接处中间位置至电线75mm长的电线处(剥去绝缘层钎焊牢固)的两点间测量,扣除75mm长的电线电压降后既为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当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时对各根电线分别施加电流以测量电压降。

图8

5.8 用图9所示装置进行接点防水试验。将经过防水处理的接点浸泡在不低于100mm深的水溶液中1h后,用直流电压100V±10%,量程0~200MΩ(示值误差为±3%)的绝缘电阻测试装置或精度为1.5级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1—绝缘电阻测试装置或兆欧表;2—经防水处理后的接点;3—电极;4—玻璃容器;5—水溶液

图9

5.9 线路导通、短路、错路的检验,在专用检验装置上进行。

5.10 电线束耐低温试验:将试样放在表5中下限贮存温度值的低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1.1的规定。

5.11 电线束耐高温试验:将试样放在表5中安装位置所对应的上限贮存温度值的高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相应部位应符合4.7和4.8的规定,整体电线束应符合4.10的规定。

5.12 电线束耐温度变化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根据试样的安装位置将表5中下限工作温度值和上限工作温度值作为试验温度,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不大于12min,循环次数为5次。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相应部位应符合4.7和4.8的规定,整体电线束应符合4.10的规定。

5.13 电线束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按QC/T 413-2002中4.11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2的规定。

5.14 电线束耐振动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按QC/T 413-2002中4.1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3的规定。

5.15 电线束耐盐雾试验按QC/T 413-2002中4.13规定进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4的规定。

5.16 电线束耐工业溶剂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按表6规定的溶剂顺序,同一试样经每种溶剂20个循环后按不同的安装位置分别进行检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5的规定。

表6 试验用溶剂和循环条件

6 检验规则

6.1 电线束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

6.2 电线束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 出厂检验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出厂检验内容

6.4 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产批量投产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2年不少于一次;

d)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能够覆盖整个加工工艺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共抽取10个样本,先按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后分成三组,第1组和第2组各为2个样本;第3组为6个样本。每组样本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应符合表8规定。

表8 型式检验项目和顺序

6.6 端子与导体压接横断面检验数量,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数量,端子与导体压接的电压降检验数量,均按每个样本中端子或接点总数的10%随机抽取,但最少不得少于6个,如果端子或接点总数不足6个则全检。检验宜最大限度地包括各种类型的端子或接点。

6.7 产品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代表的产品判为不合格。

6.8 用户有权按GB/T 2828.1的规定进行验收,推荐采用:

——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Ⅱ;

——合格质量水平:AQL为4.0;

——抽样方案: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7 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7.1 标志

7.1.1 电线束应附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志。

7.1.2 产品标志的内容如下:

a) 产品名称;

b) 型号或适用车型;

c) 制造厂或商标;

d) 制造日期或代码;

e) 用户要求的条形码。

7.2 包装

7.2.1 包装按QC/T413-2002中6.2的规定进行。

7.2.2 装箱文件:

a) 装箱单;

b) 产品出厂合格证;

c) 用户提出需要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7.3 储存和保管

产品的储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的有关规定。产品的储存期通常为2年,在储存期满2年时,产品仍应符合本标准上述的规定。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的要求

A.1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1.1 如图A.1所示,导体中所有单线的断面应呈不规则多边形,导体与端子相接部位、单线与单线之间应无明显缝隙,端子压接部位应包住全部导体。端子压接的卷曲部分a、b必须相接,且对称。

图A.1

A.1.2 如图A.2所示,端子压接卷曲部分a、b端部距底部c的距离d不小于单线标称直径的1/2。

图A.2

A.1.3 如图A.3所示,横断面底部两侧的毛刺高e应不超过端子压接后的厚度g,毛刺宽度f应不超过g的1/2。

图A.3

A.2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不允许存在下列任何一种缺陷。

A.2.1 如图A.4所示,端子卷曲部分a、b之间有缝隙。

A.2.2 如图A.5所示,端子卷曲a或b的端部与端子其他部位相接。

图A.4

图A.5

A.2.3 如图A.6所示,横断面上端子压接部位出现裂纹h。

图A.6

汽车线束中国前10大企业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很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配套车型单一。相对较好的厂家(独资或合资)有:上海金亭、天津津住、天美、惠州住润、金山、汕头失崎等。 其配套能力约100万台套,且其中天美、住润、矢崎产品均100%出口。高档、优质线束的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同时,因线束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劳动力昂贵,而我国较为低廉,故在国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看好。 一、莱尼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莱尼(LEONI)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由莱尼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并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线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通用汽车/Opel(欧宝)以及中高档客车(如亚星奔驰中高档客车系列)提供线束系统。 该公司于2000年6月通过了由德国著名认证机构DQS对QS-9000质量体系进行的认证审核。在生产管理上,公司采用先进的"莱尼生产力模式(LPS)"管理理念和体系,结合看板(KANBAN)拉动物流管理,采用先进的FORS(ERP)系统与德国总部、顾客、全球供应商以及各兄弟公司实行商务联网操作。从订单的接收到材料采购指令的自动生成下达均通过EDI 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公司运作效率和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准确,确保了JUST IN TIME的实现。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质量,更注重树立员工牢固的质量意识,借助各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运用PDCA循环全方位地严格控制过程质量,实现持续改进(CIP)的目标。从顾客反馈的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自投产至今,始终保持着交付产品OPPM的记录。2002年该公司被授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双优称号,此外该公司研制开发了汽车线束柔性线路板技术(FPCB),并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又在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购置28000平方米的土地。 该公司采用莱尼全球化标准的装配生产线,应用了快速换模,从意大利Sixtau公司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线束测试设备,所有的测试程序都由计算机控制,且程序易于维护和编写,灵活地满足各种线束的测试需要。所用线束专用检试台采用红外线、光、气、电等手段,全面测试线束的完整性、导通性、气密性等,只有当全部的参数正确并完全通过检测,它才会打印出产品的测试标签,保证了所有产品的零缺陷。 在压接设备方面,我司从瑞士Komax公司以及德国Schoeffer引进世界先进的全自动及半自动压接设备,压接模具全部从德国引进并由莱尼德国总部检测,同时利用切片分析仪、压接拉力测试仪,采用切片分析和计算CPK值控制压接特性。 莱尼于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汽车工业,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汽车整车线束系统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在线束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顾客有戴姆勒克-克莱斯勒、通用/欧宝、奥迪/大众、宝时捷、宝马、陆虎等著名汽车公司。除了传统的汽车线束外,公司还研究开发了注塑(preformed cable harness)、柔线线路板技术(complex FPCB cabing systerms)以及专为优化线束系统所开发的trail-blazing电子解决方案,并运用于轿车车门和仪表线束中,为未来的汽车线束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评为1999和2000年度全球最佳供应商,同时也获得大众公司、本田公司、宝石捷公司最佳供应商,2002年公司的销售额为6亿欧元。 二、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系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古河金山电装(香港)有限公司合作之合资企业,专业开发及生产高级汽车线束。公司外销产品为日本丰田、铃木汽车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内销产品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国内著名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其中

QC 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 前言 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一般要求;规范线束分支、长度的表示方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寸、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面、视图;规定比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方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90 技术制图比例 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

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3.5 端子:插接件的统称。 3.6 干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无涉水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干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水浸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插头(插片):插入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3.9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片)形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线束总体设计 1.1.1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启动机、、(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动力总成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在整车中,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

QCT29106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 (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 前 言 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11121 汽油机油 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 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HG/T 2196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 4 钢卷尺 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T 417.3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线束制图标准(新)

线束制图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线束计算机制图图层、线型及绘图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及相关具有AutoCAD、UG软件设计的配套厂商绘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0609.1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4689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29106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SQR.04.038 计算机机械制图规范 3、术语 3.1 插接件 连接电器件与导线或导线与导线的连接器。 3.2 线束 由一根或数根导线、外覆保护层、插接件、插接件端子、固定卡子、支架组成的连接电器件的线路总称。 3.2 分支点 线束由一根分支出去的一根或几根线束中心线与主干中心线的交点,是线束尺寸检查的控制点。 3.3 包扎 为保护线束,在一束导线的外面覆盖波纹管、布胶带、PVC胶带、电碳管或海绵胶条,这种状态称为包扎,对于胶带按包扎方式可分为点缠、花缠、全缠。 3.4 支线 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5 接点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又称为打卡点。 4、通用规定 4.1 连接列表 连接列表是线束连接、导线规格极其路径描述的一个说明表格,表格的高为:8.5mm,表格宽、从左到右依次为:线号栏宽21mm,线径栏宽16mm, 颜色栏宽16mm,起点栏宽16mm,孔位栏宽16mm,端子栏宽40mm,密封圈栏宽40mm、终点栏宽16mm,孔位栏宽16mm,端子栏宽40mm,密封圈栏宽40mm、备注栏宽40mm。表格栏如表1:

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试题

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考试题 岗位:姓名:工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计33分) 1.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2.端子: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3.护套:用于按装端子,对端子起固定、绝缘、防护的部件或组合部件. 4.干线与保护管长度不应小于50mm. 5.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0mm. 6.对所有电路进行通电检测应无短路、断路、错路现象.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27分) 1、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高于6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组件.(×) 2、电线束用零部件和材料在图样及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分别签合要求.(∨) 3、电线及零部件的安装、分支点位置及分支方向,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要求.(∨) 4、电线及零部件不应有损伤、变形等缺陷.(∨) 5、干线与保护管长度小于50mm(×) 6、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0mm(∨) 7、绝缘材料应靠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8、产品的储存和保管应符合QC/T28的有关规定,产品的储存期通常为2年。在储存期满2年后,产品仍应符合本标准上述的规定.(∨) 9、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三、简答题(每小题13分,共计40分) 1.产品标志在图样及技术文件无要求时,应包括那些相关方? 答:a) 产品名称 b) 型号或适用车型 c) 制造厂或商标 d) 制造日期或代码 e) 用户要求的条形码 2.那些情况进行型式检验? 答:a) 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产批量投产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年不少于一次. d)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3.包装装箱文件包括哪些? 答:a) 装箱单 b) 产品出厂合格证 c) 用户提出需要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方案规范汇总

Q/X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最新版线束标准

1) Q/SQR

前言 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 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 增加(新的引用标准): 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 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 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 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替换: 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 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 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 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 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 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定华、赵松岭、徐海良、杨宁、陈明业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SQR.04.030-2003、Q/SQR.04.030-2005、Q/SQR.04.030-2006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文案 Q/X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高压线束技术要求规范

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 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文件编号ST-PD-WI-0042 制定日期2017年11月11日版本00 执行日期2017年11月30日 修订记录 日期修订 条款 版本修订内容修订人 文件会签/发放记录:(勾选: □表示需要会签的部门) 会签部门 □ 总经 理 □ 管理者 代表 □ 常务 副总 □ 电芯研 发部 □ PACK研 发部 □ 品质 部 □ 工艺 部 会签人员 会签部门 □ 制造 部 □ 工程部 □ 采购 部 □ 计划物 控部 □ 人事行 政部 □ 销售 部 □ 财务 部 会签 人员 编制:审核:批准: 受控状态:

目录 1范围 (2) 2目的 (3) 3规范性引用规范 (3) 4术语与定义 (3) 4.1 额定电压 (3) 4.2 端子 (3) 4.3 连接 (3) 4.4 带胶热缩管 (3) 4.5屏蔽 (3) 4.6非屏蔽 (4) 5高压线缆 (4) 5.1电缆特性、结构和运行特点 (4) 5.2参数要求 (4) 5.2.1规格要求 (4) 5.3载流量理论的计算 (5) 5.3.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5) 5.4线束标签设计 (7) 5.5技术要求 (7) 6高压线束命名规则 (8) 6.1零件方式命名要求 (8) 6.1.1高压线束名称命名规则: (8) 6.2.2 高压线束图纸号编码规则: (8) 7高压电缆具体选型 (9) 7.1直流下电缆导体的温升和载流量 (9) 7.2 高压线缆线经对应载流量 (11) 8高压线束制作要求 (11) 8.1高压线束示意图 (11) 8.2高压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12) 8.1.1.技术要求: (12) 8.1.2.工艺要求 (12) 8.1.3.出厂发货要求 (13) 附录:A (13) 附录:B (13) 附录:C (14) 附录:D (14) 附录:E (14) 附录:F (14) 附录:G (15) 1范围 本规则作为湖州南浔遨优电池有限公司PACK研发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为PACK研发部门设计标准文件。

(完整版)最新版线束标准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前言 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 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 增加(新的引用标准): 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 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 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 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 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SQR.04.029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 Q/SQR.04.050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 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 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 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 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DIN 72551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 JASO D 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 JASO D 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缆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 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汽车线束行业标准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11121汽油机油 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 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HG 2196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第一部分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第二部分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第三部分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 4 钢卷尺 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用压敏胶粘带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颜色 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三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四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五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 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

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rylcxs-J080 汽车用线束技术条件

前言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国家标准及主车厂应用要求编写,在国家标准或客户要求发生变化时,本技术条件应相应作出调整。 本技术条件由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汽配分公司起草归档 本技术条件由宁波日樱有限公司汽配公司李政桥起草 由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王蓉审核批准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本公司(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用线束的生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等。 二、引用文件 QC730-2005 汽车用薄壁低压电线 QC 417.1-5-2001 汽车用线束接插件 QC 29106-2004 汽车低压线束技术条件 GB13594-2003 机动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JJG4 钢卷尺 GB11121 汽油机油 三、要求 3.1 干线线束外护管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并且为了便于测量及制作应为10的倍数为佳。 3.2 支线长度不宜小于30mm,节点与分支点之间不宜小于20mm 3.3 对于ABS护套线束,外套波纹管的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3.4线束未注公差应符合下表:

3.5单线线芯的颜色截面小于0.5mm2优先采用单色,当采用双色线时,辅色与主色的比列为1:3-1:5.搭铁线优先采用黑色或者黄绿色。 3.6端子与线缆连接优先采用压接方式,压接时不应将导体压断,有防水要求的接插件不应将防水堵在压接时损伤、破坏。压接后的端子不得影响接插件的相互对插。若有几根单芯线不能同时压接在一起时,允许采用钎焊的方式连接,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夹渣、虚焊等焊接缺陷存在。焊接后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进行电气强度试验。端子在压接或者焊接后承受拉力应符合下表规定:

线束橡胶件设计规范

线束橡胶件设计规范 1、橡胶件概述 1、橡胶件的作用 橡胶件的主要用途是保证电器件在穿过车身等物体时,保证电器件不受损害和保持穿过物体的密封性。其结构和固定方式也根据固定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目前我公司的橡胶件结构分为有骨架(导向结构,材料多为PA66)和无骨架两种。固定方式分为单孔和双孔固定两种。 2、橡胶件的特点 高弹性(含双键)、机械强度高、减震、较高的可挠性、耐磨性、不透水、不透气、某些合成橡胶具有耐油、耐热、耐寒、耐燃、耐老化、耐辐射等。 3、橡胶的种类 橡胶一般分为天然橡胶(NR)、氯丁橡胶(CR)、聚氨酯橡胶(UR)、三元乙丙橡胶,简称EPDM。 4、三元乙丙橡胶介绍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EPDM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5、橡胶件基本结构 目前我公司橡胶件的结构有两种:有骨架和无骨架(导向结构的材料多为PA66)。固定方式分为单孔和双孔固定两种。 下图是单孔固定无导向结构橡胶件(A21右前舱线束过孔橡胶件)。 下图是双孔固定带导向结构橡胶件(S21左前门线束过孔橡胶件)。 注: 1--橡胶护套; 2--塑料支架(导向结构) 2. 设计构想 橡胶件设计主要是根据车身的开孔位置、尺寸以及料厚等因素进行设计和考虑的。设计时要兼顾成本考虑沿用性和通用性,加强前期设计的参与,尽量按照现有车型车身开孔,同时考虑整车其他产品是否需要在我们的橡胶件上做结构。同时做好运动分析和校核,确保运动的始末以及过程中无干涉现象发生。 橡胶件典型的安装位置 如下图所示,为典型的橡胶件在车身上的分布位置,设计时尽量在以下位置上布置橡胶件。 橡胶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橡胶件功能要求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XX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20XX-06-15发布 20XX-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1 电线束设计流程1确认区域功能一、调查资料3制作电气件功能列表2制作选装列表1确定所用电气件2回路分配二、电源分配3确定用电设备容量4选择保险丝容量5选择保险丝类型6回路保护的确认1回路列表2导线编号标准三、分解原理图3插接件列表4设定标准术语5设定导线线径6设定导线颜色1搭铁回路功能分配2选择搭铁方式四、搭铁分配3设定搭铁路线4指定搭铁点5搭铁点的保护1确认区域功能五、系统原理图3制作电气件功能列表1线束分段2制作选装列表2确定线束固定方法六、线束总布置3确定线束的可操作性4开发新零件5零件列表1直线长度延展七、绘制线束图2接插件功能标注3技术要求定义1分段线束图布置2主接插件功能标注3技术要求定义八、绘制装置图低压线束设计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2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

汽车线束产品标准比较

各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比较 各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比较 1. 德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DIN 72551 德国国家标准 FLY、FLRY、FLYW VW 60306 大众公司标准 FLRY FLR6Y FLR7Y FLR13Y FLR31Y 2. 日本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JIS C3406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AV型 日本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JASO D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AVS AVSS CAVS JASO D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 AVX、AEX 3. 韩国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KSC 3311 汽车用低压电线 AV型 韩国现代企业标准 ES 91110-00 汽车用超薄壁聚氯乙烯绝缘低压电线 AVSS型 4. 意大利汽车线束产品标准 FIAT 91107/13 T2-105 型电线 FIAT 91107/15 T3-125 型电线 T2-105 PVC 绝缘低压电线 T3-125 PP 绝缘低压电线 5.美国标准线束电线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 SAE 1127 电池电缆 SAE 1128 低压初级电缆 GXL TWP TXL GPT HDT STS HTS SXL TWE GTE HTE SAE 1678 低压薄壁初级电缆 MS-8288 电缆-初级-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 MS-7889 薄热塑(PVC)绝缘初级线缆 MS-5919 薄壁交联聚乙烯绝缘初级电缆 6.ISO 6722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7. 国家线束标准 JB 8734 国家机械部标准RVVPRVV GB/T 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JB/T8139QVR、QVR-105、QVVR OC/T730-2005道路车辆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除了他们测试不一样外,最大不一样,就是同一规格的线束,结构不一样,横截面不一样,材料的使用分级不一样,线束的绝缘厚度要不一样,标准线束所用材料着重点不一样,比如美国主要是用交联PE料,而德国的选择比较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