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康复学重点

临床康复学重点

临床康复学重点
临床康复学重点

临床康复

1.康复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2.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比较:

3.康复医学的目的:是利用以医学为主的多种手段,设法使患者已经受限或丧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能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较正常的生活。

4.康复基本目标: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使患者能回归社会生活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5.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1)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到时间,将发病不足24小时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超过24小时者称为脑卒中;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性卒中;

3)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血栓;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6.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黏血症;

4)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和寄生虫等栓子。

7.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要点

8.联合反应

9.表现为当患侧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10.共同运动:是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模式进行的运动。其运动组成部分为随意运动,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的运动模式。此时要注意不可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11.姿势反射:体位改变引起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按照一定模式改变,称为姿势反射。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时的特征性变化,在瘫痪早期出现。

12.真球性麻痹和假球性麻痹的鉴别

13.脑血管疾病后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CVD后的运动恢复,Brunstrom 将它分为六个过程,简单地说:

1)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2)在共同运形式下的活动,并出现痉挛; 3)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完成共同运动时,痉挛增强;

4)除共同运动的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减轻;

5)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

6)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活动控制。14.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1)原发病的性质及病情,为了治疗需要长期保持安静或卧床状态;

2)脑卒中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

3)精神抑郁者常处于静止不动、不活跃状态;

4)有严重感觉障碍者,特别是深感觉障碍,因缺少刺激而减少活动; 5)因疼痛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6)老年人喜静不喜动;

7)长期使用支具、石膏、夹板固定,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15.过用综合征:即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

16.误用综合征:即在康复治疗中方法错误,引起医源性的继发性损害。常见于以下原因: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方法错误;护理方法错误。

17.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2)过度腕关节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痛;

3)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

4)病侧手伤。

18.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1)第一期:病人的病侧手突然浮肿,并很快使运动范围受限;

2)第二期:手的症状更为明显,手及手指有明显的难以忍受的压痛加重,肩痛及运动障碍,病侧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手呈爪形,手指挛缩;

3)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疗的手的活动能力永久丧失,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的畸形手。

19.肩手综合征治疗:防止腕关节掌屈,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冰水浸泡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其他治疗。发病3个月内说治疗最佳时期。

20.颅内损伤的分类诊断:

1)按损伤性质分: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2)按损伤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

3)按损伤部位分: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4)按病理机制分:原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

21.颅脑损伤并发症:1)高热;2)躁动;3)蛛网膜下腔出血;4)继发性癫痫;5)消化道出血;6)尿崩;7)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

22.发作性失控:发作性失控往往是额叶内部损伤的结果,表现为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突然发作,直接作用于最近的人或物,如打破家具、向人吐唾沫、抓伤他人以及其他狂乱行为等。发作时间短,发作后有自责感。

23.负性行为障碍:负性行为障碍常为额叶和脑干部位受损的结果,特点是精神运动退滞,感情淡漠、失去主动性,患者往往不愿动、嗜睡,即使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规的活动也完成得十分困难。

24.额叶攻击行为:额叶攻击行为又称脱抑制攻击行为,因额叶受损引起,特点是对细小的诱因后挫折发生过度的反应,其行为直接针对诱因,最常见的是间歇性的激惹,并逐步升级为一种完全与诱因不相称的反应。

25.失认症的训练:

1)单侧忽略训练法

①不断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其忽略的一侧。

②站在忽略侧提供触摸、拍打、挤压、擦刷、冰刺激等感觉刺激;

③站在忽略侧与患者谈话和训练;

④将患者所需物品放在忽略侧,要求其用健手越过中线去拿;

⑤鼓励患侧上下肢主动参与翻身;

⑥在忽略侧放置色彩鲜艳的物品提醒其对患侧的注意。

2)视觉失认

①颜色失认;②方向失认;③面容失认;④结构失认。

3)Gerstmam综合征:

①左右失认;②手指失认;③失读;④失写。

26.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1)失认症的训练;

2)失用症的训练:结构性失用、运动性失用、穿衣失用、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

3)记忆训练;

4)注意力训练;

5)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27.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①指出报纸中的消息;

②排列数字;

③问题状况的处理;

④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⑤分类;

⑥作预算。

28.脊髓损伤病因分类:外伤性脊髓损伤、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29.神经功能分类:

1)脊髓损伤水平:①运动水平;②感觉水平;③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

2)脊髓损伤程度:①完全性脊髓损伤;②不完全性脊髓损伤;③脊髓损伤综合征;

3)ASIA残损指数。

30.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损伤水平以下大约~3个脊髓节段中仍有可能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脊髓损伤水平与脊髓功能完全消失的水平之间的脊髓节段,称为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31.脊髓中央综合征:脊髓中央部分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运动障碍比下肢运动障碍严重,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严重,鞍区感觉有残留等。

32.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脊髓前柱和侧柱损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和温痛觉障碍,而本体感觉存在。

33.半横断综合征:脊髓半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的运动及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的温痛觉障碍。

34.圆锥损伤综合征:脊髓圆锥和椎管内腰段脊神经损害,临床表现除运动、感觉障碍外,通常为无反射性膀胱和肠道运动障碍,下肢反射消失。骶段神经反射如球海绵体反射和排尿反射、肛门反射有时仍可保留。

https://www.doczj.com/doc/a39931947.html,残损指数;

A级: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至少一半关键肌的肌力在三级以下;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至少一半关键肌的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F级: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36. 院前急救是脊柱脊髓损伤急救的关键阶段。

37. 甲泼尼龙(MP)大剂量MP的用药程序应用于伤后8小时内开始,第一小时15分钟内一次性静脉输入MP30mg/kg作为冲击量治疗,间隔45分钟以后按5.4mg/(kg·h)维持3小时。用药必须在伤后8小时内开始,超过小8时给药非但无效,反而可能有害。继续:神经节甘酯。38.运动系统并发症

1)关节挛缩;2)骨质疏松;3)异位骨化; 4)痉挛

39.关节挛缩的预防:脊髓损伤后应开展早期康复。首先要经常变换体位,同时为保持肢体功能位要早期使用夹板,稍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同时并用伸展患肢的方法。

40.关节挛缩的治疗:①矫正方法;②外科治疗。

41.防治骨质疏松:防治的方法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站立或行走,如每天站立或行走达2小时以上,将可防治骨质疏松。

42.异位骨化:是发生在软组织内的异常位置的骨形成,这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

43.肺部感染的康复:护理方面应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加强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实在无力咳嗽者,应对气道内分泌物勤加吸引。

44.直立性低血压的防治:直立性低血压出现的时候,应立即改变体位至卧位或头低位,症状可立即缓解。定期变换体位,对刺激血管收缩反应有重要作用,定期逐步抬高床头的训练可缓解直立性低血压。急性稳定期开始轮椅活动后,直立性低血压可逐步适应。因直立性低血压而影响康复训练者,可应用腹带和高质量长腿弹力袜。如不能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离床训练时可应用药物治疗。

45.压疮的主要原因:局部压迫及持续压迫时间过长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当压强超过正常毛细血管压时,阻止细胞代谢并导致组织坏死。

46.低心率发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

47.压疮的分型:

1)溃疡型(首先累及皮肤表层,逐步向深发展,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2)滑囊炎型(发生在坐骨结节滑囊部位)。

48.溃疡型压疮:

1)Ⅰ度:压疮局限于表皮及真皮层;

2)Ⅱ度:压疮深达皮下脂肪层;

3)Ⅲ度:压疮深达肌层。

49.预防压疮的基本措施:

1)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

2)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3)保持卫生。

50.脊髓损伤康复的分期

1)早期康复训练

2)中后期康复训练

51.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病因常为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一个月有早产、低体重、窒息、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等高危因素。

52.合并障碍常见有智力低下,约占75%;癫痫发作14%~75%;挺力缺陷5%~8%;视力障碍50%~60%。继发障碍主要有关节的挛缩变形

,肩、髋、桡骨小头等部位的脱位,骨质疏松,骨折,变形性颈椎病,颈椎不稳定,脊柱侧弯等。

53.脑瘫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为:①痉挛型;②手足徐动型;③共济失调型;④混合型;⑤其他型别(弛缓型以肌力低下为主;震颤型;强刚型)

54.脑瘫根据肢体障碍的情况分型:

①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此型较少见;

②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经常上肢损害较重;

③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④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四肢严重程度相似;

⑤截瘫:双下肢受累明显,躯干及双上肢正常;

⑥双瘫:四肢均受累,双上肢及躯干较轻,双下肢受累重;

⑦双重性偏瘫:四肢均受累,但双上肢重,有时左右侧严重程度可不一致。

55.脑瘫的早期表现:一般指对生后0~6个月或0~9个月间患儿的主要表现。①患儿易于激惹;②肌张力低下;③身体发硬;④反应迟钝;⑤大运动发育落后;⑥经常有惊厥发作。

56.原始反射:

①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②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③拥抱反射(MO);

④伸展象;

⑤手握持反射:刺激小儿尺侧手掌,引起手屈曲握住,正常而~3个月消失,过强反射或持续存在可见于痉挛性瘫或核黄疸,不对称见偏瘫、脑外伤;

⑥足握持反应;⑦交叉伸展反射;⑧躯干侧弯反射。

57.脑瘫康复的目的:是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尽最大努力改善功能,提高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争取达到能接受教育和生活自理。

58.脑瘫儿童康复阶段的划分(强调早发现早治疗)

①婴儿初期训练;

②婴儿后期至幼儿期的训练;

③学龄前期的训练;

④学龄期的训练。

59.Seddon周围神经损伤类型:

①神经失用;②轴突断裂;③神经断裂。

60.神经干击试验(Tinel征):在神经损伤和神经再生的判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此方法简单易行。在神经断裂后,其近侧断端出现再生的神经纤维。开始时无髓鞘,如神经未经修复,即使近段已形成假性神经瘤,叩击神经近段断端,可出现其分布区放射性疼痛,即Tinel征阳性。

61.桡神经损伤原因:桡神经损伤多见于肱骨干下部骨折,或有移位的肘部骨折,神经可被骨折端刺伤或嵌入骨折两个端之间致伤。桡骨头脱位可引起桡神经深支麻痹。此外可见于刀刺伤、枪弹伤和手术误伤。

62.绕神经损伤评定要点:绕神经损伤后,因前臂伸肌群麻痹,出现垂腕、垂指畸形。腕关节不能背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手背桡侧皮肤感觉障碍,桡神经如发生高位损伤因肱三头肌麻痹而致肘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并有垂腕、垂指畸形。如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因桡侧腕长、短伸肌正常而不发生垂腕畸形,只发生垂指畸形。

63.正中神经损伤原因:高位正中神经损伤常和并于臂丛神经损伤,在臀部、肘部、前臂和腕部多由于切割伤、辗轧伤枪弹伤、骨关节损伤和因骨折处理不当造成的缺血性损伤,亦常合并尺神经损伤。

64.正中神经评定要点:正中神经于肘以上无分支,如正中神经于肘关节上的损伤,则其支配的前臂肌群的部分内在肌发生麻痹。尺神经支配的尺侧腕屈肌正常,当令患者手握拳时,则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可屈曲,而食指和拇指不能屈曲且腕关节呈现尺侧屈曲的典型畸形。大鱼际肌群中的拇短展肌麻痹,拇指不能屈曲。腕部正中神经损伤,其临床表现呈现拇指不能做涨侧外展,手桡侧3个半手指的皮肤感觉减退,实体感觉消失,单一神经支配区的食指末节,其浅、深感觉缺失。

65.尺神经损伤原因:高位尺神经损伤常由于臂丛神经损伤时累及该神经,在上臂肘部、前臂和腕部多为切割、刺伤、枪弹伤、或肘部骨折造成,也可由靠近肘管处的骨质增生、畸形造成创伤性尺神经炎引起。66.尺神经损伤评定要点:

1)肘关节以上的尺神经损伤,因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无名指和小指部分麻痹。临床检查当令患者做尺偏屈腕时可发现尺侧腕屈肌无收缩,无名指和小指的指深屈肌虽然麻痹,担忧与它们的指深屈肌腱与正中指深屈肌腱有腱的联系,仍可做手指末节屈曲,如将无名指、小指及其他的手指的近侧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再令患者屈曲无名指或小指末节时,将发现其肌力明显减弱或消失。

2)由于小指展肌和掌、背侧骨间肌麻痹,党手指完全放平时,手指的外展和内收功能丧失。

3)由于小鱼际肌、第三与第四蚓状肌和所有骨间肌发生麻痹,无名指和小指因受正常的屈、伸指肌的牵拉,造成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呈现典型的爪形指畸形。 4)Froment征阳性。

5)小指和无名指尺侧感觉障碍,小指中、末单一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 6)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定判断。

67.坐骨神经损伤的评定要点:坐骨神经损伤后对下肢功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神经损伤的部位。如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处损伤,则股后侧肌群,小腿和足部的肌肉全部麻痹,不能屈膝,足和足趾的运动完全消失。消退外侧及足部感觉缺失。如坐骨神经于股中、下部,因腘绳肌肌末未完全受损,屈膝功能仍可保存。

68.胫神经损伤评定要点:胫神经损伤对小腿足部的影响取决于损伤部位。

1)胫神经于腘窝部损伤,因小腿屈肌和足部屈肌麻痹,临床表现为足不能跖屈、内收。由于腓肠肌及腘肌麻痹可使屈膝力量减弱;

2)足部内在肌麻痹,足趾不能跖屈、内收和外展,足趾呈现爪形畸形; 3)胫神经损伤如果发生于小腿下部,则只发生足部运动障碍。

69.腓总神经损伤评定要点:

1)腓总神经损伤后,因小腿部伸肌中的胫前肌麻痹、足外翻肌的腓骨长、短肌麻痹,患足呈现内翻下垂,不能背屈及外翻;

2)由于趾长、短肌及踇长、短伸肌麻痹,患足的足趾屈曲畸形,不能伸直;

3)单纯腓浅神经损伤,因腓骨长、短肌麻痹使患足呈现内翻足畸形,患足不外翻;

4)单纯腓深神经损伤,因胫前肌,趾长、短伸肌,踇长、短伸肌麻痹,患足呈现下垂、稍外翻、足趾屈曲畸形,不能背屈及内翻,足趾不能伸直;

5)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

70.骨折的类型:

1)根据骨折原因分类:①创伤性骨折;②疲劳性骨折;③病理性骨折; 2)根据骨折程度分类:①不完全骨折;②完全骨折;

3)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连:闭合性骨折;②开放性骨折;

4)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①稳定骨折;②不稳定骨折。

71.骨折的早期并发症:①休克;②脂肪拴塞综合征;③内脏器官损伤;

④重要血管损伤;⑤周围神经损伤;⑥脊髓损伤;⑦骨筋膜综合征。

72.骨折的康复评定:

1)骨折后引起的功能障碍:①患肢功能丧失;②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大致瘢痕粘连关节、肌肉挛缩;③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④卧床引起的心肺功能水平下降;

2)评定内容:①关节活动范围(ROM)测定;②肌力评定;③肢体周径和长度测定;④步态分析;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⑤长期卧床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注意对心肺功能的检查。

73.骨折的康复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愈合期;第二阶段:恢复期。

74.膝骨关节晨僵≤30min;类风湿晨僵≥30min。

75.截肢:是截除没有生机和/或功能及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

76.截肢的适应症:①外伤性截肢;②肿瘤截肢;③血管病性截肢;④糖尿病性截肢;⑤先天性畸形截肢;⑥感染性截肢;⑦神经性疾病截肢;

⑧烧伤、冻伤后肢体坏死截肢。

77.截肢不仅是骨科医生的任务,需要多个科室综合。

78.残肢条件:残肢为圆柱的外形、适当的长度、皮肤、和软组织条件良好、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肌肉力量正常、无残肢痛或幻肢痛等。79.截肢技术的改进:①皮肤处理;②肌肉处理;③神经处理(较大的神经干在切断时将残端用丝线结扎);④骨骼处理(禁止骨膜剥离过多)。

80.截肢手术后残肢处理:①正确放置残肢体位;②硬绷带包扎的应用;

③手术后即刻临时假肢的应用;④弹力绷带的应用;⑤残肢的运动训练。

81.儿童截肢的特点:

①儿童要比成人采取更保守的方法,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关节离断和临近骨骺部位保留;

②长骨干截肢端的过度生长,与近端的骨骺生长无关,骨过度生长的长度在每个截肢儿童的差异很大,大约有8%~12%的患者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残肢修整手术;

③截肢后残肢的耐压和耐摩擦能力要比成人强得多,中厚层皮肤游离植皮比成人更容易提供永久的皮肤覆盖。肌肉固定术对骨远端有损伤,可能造成骨端的过度生长。

82.截肢后早期并发症:①出血和血肿;②感染;③皮肤坏死;④溃疡和窦道。

83.髋关节置换术油种危险而应避免的体位:①髋关节屈曲超过90o;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③伸髋外旋;④屈髋内旋。

84.关节置换术后肌肉训练:离心收缩抗阻运动比向心性收缩更符合生理需求。其次,抗阻训练可采用渐进抗阻,此训练是指抗阻运动强度逐渐增加的运动锻炼方式。

85.手的休息位:在正常的情况下,当手在用任何力量时,手的内在肌和外在肌在肌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手的自然位置称为“手的休息位”

。手的休息位是,腕关节微背伸约10o~15o,并有轻度尺偏。手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及呈半屈状态,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

86.手的功能位:手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很快地做出不同的动作。如张手、握拳或捏物等,便于更好地发挥功能。手的功能位是腕背伸约20o~25o,拇指处于对掌位,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

87.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以检查肢体有否肌肉萎缩、肿胀程度等情况。

88.肢体体积测量可以评价手的大小变化。

89.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用MP关节、PIP关节、DIP关节的主动屈曲角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角度之和,即为TAM。

90.屈曲角度(MP+PIP+DIP)-伸直受限角度(MP+PIP+DIP)=TAM

91.熟语

1)顶椎:侧凸中旋转最显著偏离中轴线最远的椎体;

2)端椎:位置最高或最低,对于凸侧凹侧斜度最显著的椎体。

92.心电运动试验:旨在通过分级运动的方式,充分调用心血管理储备力,诱发相应的生理和病理表现以确定最大的心脏负荷能力;通过运动检测,了解患者运动的安全性。这是心脏康复训练最常用的评定方式,也是协助康复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

93.冠心病Ⅰ期康复治疗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的节奏连续行走100~200m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使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94.康复治疗方案: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为原则,生命体征一稳定,无合并症时即可开始。康复治疗方案很多,其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尽量进行可以耐受的日常活动。

95.冠心病Ⅱ期康复的机制:设立Ⅱ期康复是基于心肌梗死疤痕形成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

97.Ⅱ冠心病期康复治疗目标: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大到4~6METs,提高生活质量。对体力活动没有更高要求的患者可停留在此期。

98.冠心病Ⅱ期治疗方法: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气功,家庭卫生,厨房活动,园艺或在临近区域购物,作业治疗。强度为40%~50%HRmax ,活动时间RPE不超过13~15。

99.冠心病期运动处方运动合适的年龄预算方式:

靶(次/分)-170(180)-岁(年龄)

100.缩唇呼吸作用:增加呼气期肺泡内的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肺泡的气排出。

101.缩唇呼吸方式: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笛妆,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同时收缩腹部。吸:呼=1:2或1:3

102.膈肌呼吸(腹式呼吸)作用:深而缓的膈肌呼吸可以使呼吸阻力下降,潮气量大,死腔气比减少,气体分布均匀,使通气/血流比失调而得到改善。

103.膈肌呼吸的方式:患者平卧,腹部置一沙袋,平静呼吸,吸气时令腹部膨起,持续2秒,呼气时令腹部下陷,持续4秒,如此反复,持续进行10~15分钟,每日2~3次。呼吸时间比2:4。

104.静脉血糖尿病测定:空腹血糖(EPG)<6.0mmol/L(110mg/dl)为正常,6.0-7.0mmol/L(110-126mg/dl)为空腹血糖过高(IFG),

≥7.0mmol/L(126mg/dl)为糖尿病。空腹的定义是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105.糖尿病运动强度可选用公式计算靶心率:

靶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50%。有条件可考虑使用METs和RPE 来计算运动强度。

PS:

1.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原则:

①尽早进行:病人神智清楚,体征平稳,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②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再建、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

③全面康复: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

④康复与治疗并进;

⑤重建正常运动模式;

⑥重视心理因素;

⑦预防再发;

⑧合理用药;

⑨坚持不懈。

2.颅脑损伤的康复:(行为恢复过程中的康复治疗)

1)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在适当镇静药物的前提下,排除引起躁动不安的一些因素,减少环境中的刺激因素,允许患者一定程度的情感宣泄,避免患者伤人或自伤;

2)异常行为的康复:

①一致性原则;

②给予适当鼓励,向正常行为看齐;

③让患者清楚行为造成的影响,吸取教训;

④建立责任感,控制不良行为;

⑤激发兴趣和积极性;

⑥适当改变环境,让患者舒服;

⑦减少刺激;

⑧将患者的注意力从挫折原因中引开。

3.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训练:

A急性不稳定期(卧床期):

①床上ROM训练;②床上肌力加强训练;③呼吸功能训练;④膀胱功能训练;⑤床上体位变换训练;

B急性稳定期(轮椅期):

①ROM训练和肌力加强训练;②膀胱功能训练;③坐位平衡训练;④斜台坐立训练;⑤轮椅使用训练;⑥初步转移训练,初步生活自理训练;⑦C6以下:进食、洗漱、穿衣;⑧C8以下:进食、洗漱、穿衣、排便。

2)中后期康复训练:

1)四肢瘫(T1以上损伤):①肌力加强训练;②耐力加强训轮椅活动;③上肢支具;④自助具训练;⑤轮椅活动;⑥轮椅操纵训练;

2)截瘫(T2):①肌力加强训练;②耐力加强训练;③操纵训练;④下肢支具应用训练;⑤治疗性站立;⑥步行训练(T1~T12);⑦功能性步行训练(L1~L4)

4.脑瘫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尽最大努力改善功能,提高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争取达到能接受教育和生活自理。

2)原则:

①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

②康复治疗与玩耍、教育相结合;

③康复治疗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④中西医结合;

⑤采用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⑥长期坚持;

⑦个体化;

⑧训练患儿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5.脑瘫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

1)运动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维持ROM、按摩、步行;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法、Rood法、Vojta法。

2)作业疗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进食、穿脱衣、大小便、清洁等。 3)语言障碍治疗; 4)矫形器、拐杖、轮椅等助行器的应用;

5)心理治疗及教育康复; 6)中医治疗; 7)引导式训练;8)其他6.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和脑卒史、吸烟和酗酒、高脂血史。

7.关节半脱位:

①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

②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③病侧呈翼状。

8.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9.行为障碍评定:①发作性失控;②负性行为障碍;③额叶攻击行为。

10.颅脑损伤的康复:①昏迷和无意识期的康复;②行为恢复过程中的康复治疗。

11.不完全脊髓损伤5种综合征:①脊髓中央综合征;②前脊髓损伤综合征;③圆锥损伤综合征;④半横断综合征;⑤马尾综合征。

12.马尾综合征:椎管内腰骶神经损害,临床表现除相应运动或感觉障碍外,无反射性膀胱及肠道运动障碍,下肢功能包括反射消失。

13.小于岁小儿关节伸展度正常标准

14.脑瘫康复治疗具体方法:

①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言语障碍疗法;④矫形器、拐杖、轮椅等助行器的应用;⑤心理治疗及教育康复;⑥中医疗法;⑦其他疗法。15.Sunderland分类:①第一度损伤;②第二度损伤;③第三度损伤;④第四度损伤;⑤第五度损伤。

16.臂丛神经损伤的评定要点:要作出正确的臂丛神经诊断和确定其损伤的部位和范围,以便为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7.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评定:①特殊畸形观察;②(运动评定0级~V 级);③感觉评定(S0~S6);④自主性神经功能评定;⑤神经干叩击试验;⑥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评定。

18.骨折晚期并发症:①压疮;②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③坠积性肺炎;④感染;⑤损伤行骨化;⑥关节僵硬;⑦急性骨萎缩。

19.骨折治疗三大原则:固定、复位、功能锻炼。

20.肱骨骨折训练方案:

①早期宜高抬患肢,多做握拳、屈伸手指和耸肩动作;

②2~3周后,患肢可在三角巾胸前悬吊带支持下做摆动训练、肘屈或伸的等长肌肉收缩及前臂内外旋活动;

③去处固定后,增加肩肘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加强恢复肩带肌力的训练。21.骨切除原则:等量切除、伸屈间隙。

22.Bruce方案:通过同时增加速度和坡度来增加负荷,最高级别负荷量大,一般人不会超过其最大级别。

23.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深度密切相关。

24.呼吸肌功能:是肺通气功能的动力泵,由膈肌、肋间肌和腹肌组成,此外还有辅助呼吸肌。

考试一定可以哒!你最棒啦!

疾病康复学毕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B卷)讲课稿

疾病康复学毕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B 卷)

疾病康复学毕业考试题(A) 一.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50分) 1.冠心病I期康复,如果运动中出现下述哪种情况应退回到前一级训练() A、心率增加在20次/分左右 B、收缩压下降5mmHg C、心率增加>20次/分 D、未出现心绞痛 2.心衰的运动康复方法有() A、卧床疗法 B、慢跑 C、坐椅子疗法 D、游泳 3.有关高血压患者医疗步行与血压的关系正确的是() A、较短时间平地步行可使舒张压下降 B、较长时间平地步行可使舒张压升高 C、较长时间平地步行可使舒张压明显下降 D、无论多长时间的平地步行都绝不能使血压发生变化 4.什么是我国饮食中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A、摄入食盐过多 B、摄入食盐过少 C、摄入面粉过多 D、摄入食油过多 5.有关脊髓损伤下面哪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A、T6~8进行迈至步训练。 B、T9~12迈至步和迈越步训练。 C、越步为稳定的步态。。 D、至步也是稳定的步态 6.冠心病III期患者,运动时靶心率为()

A、体质较弱者:170—年龄 B、体质较弱者:180—年龄 C、体质较强者:160—年龄 D、体质较强者:190—年龄 7.下列哪项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A、空腹血糖≥5.38mmol/l B、空腹血糖≤4.38mmol/l C、空腹血糖≥7.0mmol/l D、口服葡萄糖30分钟时血糖为 6.9mmol/l 8.疼痛的评定不包括() A、口述等级评分法 B、视觉模拟评分法 C、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D、焦虑自解量表法 9.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目标不恰当的是() A、恢复躯体活动 B、恢复灵活性 C、恢复正常的精神情绪状态 D、恢 复ADL 10.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恢复躯体活动不包括() A、正确的体位 B、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C、平衡、步行能力或使用轮椅的技术 D、恢复语言及社会功能。 11.成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A、超过正常体重的5% B、小于正常体重的5% C、超过正常体重的10% D、超过正常体重20% 12.简易智力测验表用来评定痴呆程度,严重痴呆属于哪种() A、总分>22 B、总分=22 C、总分<15 D、总分>15 13.脊髓损伤不同的损伤水平可以达到的康复目标不同()

《临床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 定稿

《临床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077121281 课程中文名称:临床康复工程学 课程英文名称:Clinical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临床康复工程学是一门医工结合的学科,它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能力,使之重返社会,提高社会生活质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老龄化,越来越多的的康复工程产品被应用于与临床。因此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练习、实践调查等形式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运用,并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问、作业、实习心得、讲评和考核等形式进行评价。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康复工程相关知识以及掌握康复工程产品假肢,矫形器、轮椅与助行器、坐姿系统与坐垫等与肢体功能障碍者有关的辅助器具结构的原理、结构、选配与应用。 三、课程理论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临床康复工程学的定义 理解:临床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 了解:临床康复工程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临床康复工程学概述 (1)定义与对象 (2)形成与发展 (二)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 (1)康复工程 (2)辅助技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临床康复工程学的定义 难点:熟悉临床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 第二章临床康复工程学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力学概念以及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 理解:与假肢矫形器设计有关的生物力学和与坐姿系统设计有关的生物力学 了解:人机工程学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失语:是指因脑损伤引起的原以习得的言语—语言功能丧失或损伤所出现的种种症状,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脑可塑性脑具有适应能力,能够修改自身而适应损伤的现实。 脊髓休克: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 药物导入疗法:利用电场、磁场或超声场的作用将药物分子或离子从外部导入人体内的过程。 超声作用的空化作用:超声所致介质中气体或充气空隙形成,即当液体处于强大负压作用下,拉力超过内聚力时出现微小空泡 超声作用的触变作用:超声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瘢痕等均有软化作用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物理治疗学―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的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一种状态。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针对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确定患者伤病后的功能状态与转归,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个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的综合评定。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独立学科,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最小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以最小红斑量表示( MED)即,某一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下垂直照射人体一定部位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MED 反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故又称生物剂量(BD),其计量单位为秒(s) 等长收缩:运动时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但肌肉的张力明显增加;为了维持特定的体位和姿势。术后固定肢体的和肌肉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短,起点和止点两短的距离相互靠近,。如屈肘是肱二头肌的收缩,屈膝—腘绳肌,肩外展时—三角肌 半吸收层(半价层):指超声波在某种介质中衰减至原来能量一半时的厚度,表明一种介质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超声波在某一介质中的穿透能力),半吸收层(厚度)越大,表示穿透能力越强而吸收能力越弱。 超声波治疗:研究超声波对机体组织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使用强度、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科学,构成超声治疗学。 光疗法:利用日光或人工光辐射能量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康复:合理、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的功能障碍,使其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提高生存质量作业疗法: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疾病、损伤、情绪障碍、先天性或发育上残疾、老化而造成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上的障碍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以便使患者掌握良好的活动技能和职业能力,预防病残发展,保持健康。 脑卒中: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或引起死亡。 联合反应: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当健侧肢体用力时,兴奋波及至患侧,引起患侧肢体的肌肉收缩。在上肢为对称性活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曲伸展为相反性。 共同运动(又称连带运动)由意志引起的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只能按一种固定模式进行的运动,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为主。 痉挛:发生在皮质或内囊部位,常在病后的1—3周,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 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状态的扭转。 填空: 脊髓损伤恢复期步态训练的原则?(1)有的放矢(2)循序渐进(3)量力而行(4)注意全身。 当颈椎牵引的重量达到6~7kg,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减小70 %。牵引时的颈椎位置有1.前屈 2.后伸 3.中立位 尿潴留患者可听指导尿的条件是残余尿量<100ml或少于膀胱容量20%以下 脊髓损伤按受伤性质可分为1.创伤性脊髓损伤 2.非创伤性脊髓损伤 人体的脊柱共有33块椎体。其中颈椎7 块,胸椎(12块,腰椎5 块,骶5块,尾椎4块。 系统间功能重组,包括由脑古旧部分所代偿 ,由对侧半球所代偿,由功能完全不同的系统所代偿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假说有功能在神经系统不同等级上再现说,功能替代说,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 偏瘫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 脊髓损伤按受伤性质可分为创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紫外线红斑反应的特点是照射后经大约2-6小时的潜伏期,辐射区的红斑界限清楚。红斑的病理表现其实是皮肤粘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兴奋组织兴奋性增高是发生在阴极下,组织酸性增高变化是发生在阳极下,组织内含水量减少发生在阳极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在阴极下。 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含水量增多发生在阴极下,碱性代谢产物增多发生在阴极下,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发生在阳极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在阴极下。水化膜的厚度,(1)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2)与溶液的温度成反比. (3)与被水化离子的原子量成反比.(4)与被水化离子的化合价成正比Bobath疗法的常用技术包括:因人而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针对功能障碍作业疗法又分为:功能性作业训练,技能性作业训练 康复医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的障碍者 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在使用小剂量的条件下表现最明显,小剂量超短波作用有明显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而大剂量超短波则有某种程度免疫抑制作用。 认知障碍的康复:(1)改善自知力的康复训练(2)注意障碍的康复(3)记忆障碍的康复(4)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5)感知障碍的康复 大题: "肩痛”就是肩周炎吗?除了肩周炎之外还有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肩痛?(请列出2-3种疾病)“肩痛”就是肩周炎。急性颈神经根炎,泮柯斯托综合症,化脓性肩关节炎。 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脊髓性颈椎病的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步发展至上肢,开始有下肢无力,小腿发紧.步态笨拙.上下肢麻木.手足颤抖。严重者大小便障碍。体查中有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X线片.CT.MRI显示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变形。 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脊髓损伤的主要康复问题有那些,如何处理?1)肌肉瘫痪可以来源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失能,也可以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废用性萎缩。肌肉瘫痪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口 才可以通过功能训练,矫形器应用、步行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等到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关节挛缩畸形长期缺乏活动后由于肌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的缩短,常导致关节挛缩,甚至骨关节畸形,从而影响口才的步行和活动。纠正挛缩畸形是应用矫形器的必要前提。牵张训练、理疗、手法治疗等都是纠正挛缩的有效方法。 (3)肌肉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往往合并脊髓中枢兴奋性失控,导致肌肉张力过高、活动过度活跃或痉挛。痉挛的特点:①导致较强的皮肤剪力,从而造成皮肤损伤或压疮。②关节活动限制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③股内收肌痉挛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卫生。④诱发疼痛或不适。痉挛的优点:①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②膀胱和腹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③下肢肌肉痉挛有助于防止起立性低血压。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痉挛作用的双重性,因此痉挛处理是康复治疗艺术性的体现。 (4)压疮压疮是最觉的合并症,与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障碍、身体活动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等有密切关系。压疮的皮肤损害往往是感染的来源,同时也使患者比较难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姿势,甚至影响卧位。康复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压疮问题得以解决。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哪些?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 (1)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肌力三级的肌肉,可以采用渐进抗阻练习;肌力二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一级时 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肌肉训练的目标是使肌力达到三级以上,以恢复使用肌肉功能。 (2)肌肉与关节牵张:包括腘绳肌牵张、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度,以实现独立坐。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因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跟腱牵张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

临床康复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疾病康复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脑性瘫痪儿童功能评定中,不重要的方面() A、关节活动范围 B、肌力检查 C、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D、智力评定 E、言语功能评定 2、脑性瘫痪最常见的物理疗法是() A、Rood法 B、Bobath法 C、Brunnstrom法 D、PNF法 E、MRP法 3、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分级处于BrunnstromⅡ期,康复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A、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B、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耐力练习 C、增强患侧肢体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D、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E、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更好地恢复 4、脑卒中恢复期的步行训练,错误的说法是() A、步行前准备活动包括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训练 B、从扶持步行或平衡杠内步行,过度到徒手 C、纠正异常步态训练 D、上下台阶的训练应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 E、上下台阶的训练、应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5、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包括() A、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预防压疮 B、按摩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水肿,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 C、床上被动运动尽快过度到主动运动,防治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D、床上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E、上述说法均正确 6、颅脑外伤的康复与脑卒中的康复重点区别是() A、前者以认知康复为主 B、言语康复 C、运动康复 D、心理康复 E、ADL康复 7、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3平面的关键肌为() A、踝跖屈肌 B、长伸跖肌 C、踝背伸肌 D、伸膝肌 E、屈髋肌 8、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不正确的是() A、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增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C、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D、患者意识清楚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9、患者,女,30岁,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后6周。查体:右肩关节前悬、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受限,右侧三角肌,大小圆肌可见肌萎缩,感觉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考虑右侧臂丛神经损伤,其康复治疗正确的是() A、应用红外线,激光,超短波治疗,促进神经再生 B、温水浸浴,旋涡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C、在肩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活动,用力牵拉右侧三角肌,大小圆肌 D、加强左侧肢体功能训练,替代右侧废用肩 E、再次进行手术,进行神经缝合术 10、一患者神经系统受损后出现静止性震颤,最有可能那个部位出现病变() A、基底节 B、脊髓后索 C、小脑 D、边缘系统 E、前庭神经 11、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不包括() A、心血管功能障碍 B、呼吸功能障碍 C、全身运动耐力减退 D、行为障碍 E、认知障碍 12、患者,女,68岁,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现出院2周,此时康复运动方案不宜选择() A、室内外散步 B、家庭卫生 C、园艺生活 D、跑步 E、作业治疗 13、惯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不包括() A、尽可能减轻症状 B、延长寿命 C、治疗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病 D、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康复实训大纲

《临床康复学》实验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实验简介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全 面素质、增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其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线需要 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包括教学视频 观摩及实验室操作等),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常见疾病基本理论知识的理 解,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本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我院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培 养目标,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制订,适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训练技术;具备综合运用几种治疗技术对临床康复常 见疾病进行系统康复的能力。 2.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并熟悉实验报告的撰写,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方式 每5~6人为一实验小组,在教师带领下,独立或协作完成要求的实验任务。 四、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总学时:20学时 《临床康复学》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课时实验形式实验类型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二精神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四心肺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五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六其他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一)偏瘫的康复

《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 课程名称:临床疾病康复学 英文名称: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on Clinical Disease 课程编码:(由研究生部编写)学分: 2 学分 总学时:36学时实验课学时: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一项必须包括该课程课内及课外自学的部分。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也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全部课程内容与讨论由学科专业的团队导师组完成。 课程目的: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颅脑外伤、脑卒中、脊柱损伤与疾病、骨关节炎症及退化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与疾病、心肺疾病临床康复与理疗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熟悉临床常见疾病引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与理疗的相关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了解常见临床疾病中医药临床康复基本技能,为从事临床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相关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内目标与任务:掌握课程讲授重点内容、熟悉相关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与思路、明晰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基础与临床学术发展动态。 课外目标与任务:掌握课堂以外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胃肠疾病、骨折术后、人工关节术后、骨坏死、骨质疏松、糖尿病、运动损等),熟悉骨关节、脊柱、脑卒中三各领域疾病的临床康复与理疗技术相关的科研进展,重点把握围绕导师研究方向及邻域的学术现状及进展。 课程任务:通过对神经系统、脊柱脊髓、骨关节三个领域,颅脑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脊柱疾病、心肺疾病、骨关节炎、痛风、周围神经损伤等8个模块八个授课内容的讲授和讨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的科研和临床视野,培养学生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康复思维,引导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康复综合考纲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101000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学科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在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 在国内率先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理学)本科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康复学科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在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康复相关方向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2014年,我院陈佩杰教授领衔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专业将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主要培养临床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基础、康复治疗临床技术、康复工程和传统养生康复。学科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运动学科和医学学科的交叉方面。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生物学、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领域。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又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从事创伤、疾病、残障、衰老等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为我国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考试科目 康复综合(包括康复基础和临床康复两部分) 1、康复基础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2、临床康复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

康复综合考试大纲 1、康复基础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参考书目:潘珊珊主编,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运动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生理;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肌肉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参考书目: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临床康复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参考书目:王玉龙主编,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参考书目: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神经康复学》: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老年痴呆康复、多发性硬化康复 参考书目:倪朝民主编,神经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肌肉骨骼康复学》:上肢创伤康复、下肢创伤康复、脊柱和骨盆创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创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关节置换康复、骨关节康复、脊椎病康复、下背痛康复、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康复、脊柱侧凸康复 参考书目:张长杰主编,肌肉骨骼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临床康复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教案资料

疾病康复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脑卒中 答案: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2.疾病康复 答案:针对临床各专科各类病残或伤残所致的功能障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学科。 3.运动损伤 答案: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损伤,如颅脑、五官、心胸、腹部、躯干、和四肢等。 4.糖尿病 答案: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5.压疮 答案: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最终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溃疡和组织坏死。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 1.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中协调性训练包括( D ) A、手足的往复或交互运动 B、同时伸腿和击掌 C、上、下肢的反向运动 D、以上均正确 2. 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治疗相对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V-VI期,手的基本动作训练不包括( D ) A、伸腕、旋后 B、拇指外展及与其他各指的对掌 C、手指在肩水平的控制 D、精细复杂动作的训练 3. 脊髓损伤不同的损伤水平可以达到的康复目标不同( A ) A、C7以上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 B、C8基本理 C、C8以下完全自理 D、L1~L12 治疗性步行,T1~T5功能性步行 4. 冠心病I期康复,如果运动中出现下述哪种情况应退回到前一级训练( C ) A心率增加在20次/分左右B、收缩压下降5mmHg C、心率增加>20次 D、未出现心绞痛 5.冠心病III期患者,运动时靶心率为( A ) A、体质较弱者:170—年龄 B、体质较弱者:180—年龄 C、体质较强者:160—年龄D体质较强者:190---年龄 6.下列哪项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C) A、空腹血糖≥5.38mmol/l B、空腹血糖≤4.38mmol/l C、空腹血糖≥7.0mmol/l D、口服葡萄糖30分钟时血糖为6.9mmol/l 7. 成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D ) A、超过正常体重的5% B、小于正常体重的5% C、超过正常体重的10% D、超过正常体重20% 8.精神疾病康复评定的目的在于(D )

《临床康复学》教学大纲

《临床康复学》教学大纲 (供普通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 课程名称:临床康复学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安排: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授课对象:普通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开课时段:第四学期 编制单位:针推保健系康复教研室 开课部门:针推保健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专业课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临床康复学以临床各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为中心,每一章均按照学生学习思考的逻辑顺序,从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等几方面进行描述,并重点突出康复治疗,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培养面向基层的融知识、能力、素质与一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熟悉或了解临床各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方法。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别如下: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评定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熟悉临床各科疾病的基本知识、临床特征、诊治方法。 .了解临床各科疾病的理论体系。 【能力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训练技术。 .具备综合运用几种治疗技术对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神经康复和骨科康复常见疾病)进行系统康复的能力。 .能针对性地开展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 【素质教育目标】 .具有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为康复事业献身的精神。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事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第一线工作所需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需要。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临床康复学.

临床康复学 名词解释 1.临床康复学:是一门研究因伤病导致功能障碍的预防、治疗和促进伤残患者 功能与能力最大限度恢复的医学学科。 2.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性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 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言语障碍、癫痫、行为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3.植物状态: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 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即能维持机体的生存和发展,但无意识和思维,缺乏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的生存状态。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才能定为持续性植物状态。 4.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5.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颈椎骨性病理改变累及其周 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或颈部肌肉损伤等因素导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经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所产生的一组综合症。 6.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灌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7.痉挛:是指由于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表现为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8.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 意收缩。 是指检查者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力。 9.挛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韧带和关节囊的病理变化, 使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10.神经源性膀胱:是因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或外伤、药物、认知功能障碍、减少 活动等所致的功能障碍的膀胱,最终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 11.神经源性大肠:是因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或外伤、药物、认知功能障碍、减少 活动所引起的排便功能障碍,最终表现为排便失控。 12.压疮:是指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和剪应力作用后,受力部位出现血 液循环障碍而引起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 填空题 1.临床康复的工作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防。 2.主要的康复训练疗法有: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 护理、假肢和矫形器的应用、康复工程、中医康复疗法。 3.临床康复的治疗模式:治疗组会议、查房、会诊。 4.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5.颈椎病的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 型。最常见的为神经根型,最重的为脊髓型。

临床疾病康复学练习题及答案

1 疾病康复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脑性瘫痪儿童功能评定中,不重要的方面() A、关节活动范围 B、肌力检查 C、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D、智力评定 E、言语功能评定 2、脑性瘫痪最常见的物理疗法是() A、Rood法 B、Bobath法 C、Brunnstrom法 D、PNF法 E、MRP法 3、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分级处于BrunnstromⅡ期,康复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A、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B、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耐力练习 C、增强患侧肢体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D、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E、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更好地恢复 4、脑卒中恢复期的步行训练,错误的说法是() A、步行前准备活动包括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训练 B、从扶持步行或平衡杠内步行,过度到徒手 C、纠正异常步态训练 D、上下台阶的训练应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 E、上下台阶的训练、应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5、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包括() A、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预防压疮 B、按摩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水肿,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 C、床上被动运动尽快过度到主动运动,防治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D、床上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E、上述说法均正确 6、颅脑外伤的康复与脑卒中的康复重点区别是() A、前者以认知康复为主 B、言语康复 C、运动康复 D、心理康复 E、ADL康复 7、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3平面的关键肌为() A、踝跖屈肌 B、长伸跖肌 C、踝背伸肌 D、伸膝肌 E、屈髋肌 8、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不正确的是() A、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增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C、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D、患者意识清楚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9、患者,女,30岁,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后6周。查体:右肩关节前悬、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受限,右侧三角肌,大小圆肌可见肌萎缩,感觉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考虑右侧臂丛神经损伤,其康复治疗正确的是() A、应用红外线,激光,超短波治疗,促进神经再生 B、温水浸浴,旋涡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C、在肩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活动,用力牵拉右侧三角肌,大小圆肌 D、加强左侧肢体功能训练,替代右侧废用肩

疾病康复学题1

疾病康复学题库 1、病症康复学的对象不包括() A、急性伤病及手术后患者B各类残疾者C各种慢性病患者 D、一般疾患者 E、年老体弱者 2、关于病症康复工作的原则下列何项错误() A、工作重点是伤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 B、工作重点是伤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C、应与其他学科密切协作开展工作 D、应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 E、应充分发挥残疾者本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疼痛() A、是一种单纯性感觉 B、是一种躯体反应 C、是一种内脏反应 D、是一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E、是一种能说出准确概念的感觉 4、疼痛体格检查的主要系统是() A、运动和神经系统 B、循环系统 C、消化和呼吸系统 D、泌尿和生殖系统 E、内分泌和感觉器官 5、行为疗法不包括() A、生物反馈 B、认知行为疗法 C、催眠疗法 D、放松疗法 E、健康教育 6、慢性疼痛应避免使用() A、非淄体类消炎镇痛药 B、麻醉镇痛药 C、抗抑郁药 D、抗惊厥药 E、抗惊挛药 7、恶性或顽固性疼痛应选择的镇痛方法是()

A、行为疗法 B、药物疗法 C、神经组滞和局部封闭 D、神经破坏术 E、手术疗法 8、根据植物状态病程所持续的时间,植物状态是指() A、一个月以内 B、一个月以后 C、3~12个月 D、一年以上 E、3年以上 9、下列何项不是植物状态特征() A、有睡眠-觉醒周期 B、双眼能定期睁开 C、具有正常呼吸、排汗功能 D、眼球有转动运动 E、眼球能有目的地追踪物体 10、下列何种情况提示预后良好() A、年龄大于65岁 B、年龄小于20岁 C、GCS小于/等于5分 D、颅内压大于/等于5 E、脑损伤范围 11、让患者听音乐和亲人录音及看电视是() A、环境刺激法 B、条件操作法 C、感觉刺激法 D、神经刺激法 E、康复护理法 12、Ashworth量表中肌张力明显升高,但受累部分容易屈曲或伸展(活动受限)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13、改良的Ashworth量表中肌张力严重升高,被动活动困难为() A、0级 B、I级 C、II级 D、III级 E、IV级 14、踝阵痉挛持续5~9s为Clonus分级为()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15、指疗痉挛时做肌内注射可选用()

临床康复-复习题(Sure版)

<临床康复学>复习提纲 临床康复学定义-根据对临床各专科各类病残或伤残所致的功能障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学科。 康复的基本目标-重获独立能力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一、脑卒中的康复 1.脑卒中的常见功能障碍和异常运动模式 1.身体功能和结构方面: 脑卒中直接引起的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肌张力、共济、协调、平衡)、言语功能障碍(失语、构音)、吞咽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普通及特殊感觉)、认知功能障碍(意识、记忆力、失用、失认、执行功能)、心理-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等)、二便功能障碍 病后处理不当而继发的障碍:废用综合征、误用及过用综合征 2.活动能力障碍(生活自理、交流能力障碍) 3.社会参与能力障碍 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1.联合反应 2.共同运动 3.原始反射(包括同侧伸曲反射、交叉伸曲反射、屈曲回缩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6个阶段,Ⅰ期:处于持续迟缓状态,无随意运动 Ⅱ期:可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开始出现 Ⅲ期:共同运动可随意出现,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 Ⅳ期: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分离运动出现,痉挛减少 Ⅴ期: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可较好地完成独立运动及难度更大的运动组合,痉挛继续减少 Ⅵ期: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运动,协调性接近正常

3.痉挛模式、共同运动、联合反应 1.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 具体表现: 头:患侧颈部侧曲,面部转向健侧。躯干:患侧躯干侧曲并转向后方旋转。 肩胛带:后撤、下沉。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肩关节:内收、内旋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前臂:旋前踝关节:跖屈、内翻。 腕关节:掌屈、尺偏趾:屈曲、内收 手指:屈曲 2.共同运动: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后);腕和手指屈曲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前臂旋前;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踝跖屈、内翻 下肢屈曲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跖屈、内翻 3.联合反应: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它是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痉挛的程度越高, 它就越强,越持久。诱发联合反应除肌肉收缩外,常见的还有精神紧张、明显的疲劳、不适或费力的姿势、哈欠、咳嗽或喷嚏及疼痛。)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4.脑卒中各期的治疗原则、训练措施 1.急性期: 【目标】预防褥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尽快地从床上的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恢复期功能训练做准备。 【治疗】①运动疗法(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床上体委变换、被动活动关节、床上活动) ②中医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疗法、推拿疗法、理疗等) 2.恢复期 【目标】运动功能的康复,重点是抑制痉挛、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增强肌力,促进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翻身、坐起和站起训练;进行步行训练,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治疗】①运动疗法(床上活动、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②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③物理因子疗法④言语疗法⑤心理疗法⑥康复工程⑦中医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3.后遗症期 【目标】维持性训练,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 【治疗】①利用健侧代偿②适时使用辅助器具(杖、步行器、轮椅),改善周围环境,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③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06康】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原则----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尽早训练患者过渡到主动运动。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训练措施----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床上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被动活动关节;床上活动(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桥式”运动) 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治疗原则----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措施----床上活动;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治疗原则----维持已有的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利用患者残余功能或辅助器具进行功能的

临床康复学重点

临床康复 1.康复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或丧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能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较正常的生活。 4.康复基本目标: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使患者能回归社会生活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5.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1)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到时间,将发病不足24小时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超过24小时者称为脑卒中;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性卒中; 3)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血栓;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6.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10.共同运动:是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模式进行的运动。其运动组成部分为随意运动,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的运动模式。此时要注意不可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11.姿势反射:体位改变引起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按照一定模式改变,称为姿势反射。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时的特征性变化,在瘫痪早期出现。

将它分为六个过程,简单地说: 1)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2)在共同运形式下的活动,并出现痉挛; 3)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完成共同运动时,痉挛增强; 4)除共同运动的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减轻; 5)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 6)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活动控制。14.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1)原发病的性质及病情,为了治疗需要长期保持安静或卧床状态; 2)脑卒中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 3)精神抑郁者常处于静止不动、不活跃状态; 4)有严重感觉障碍者,特别是深感觉障碍,因缺少刺激而减少活动; 5)因疼痛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6)老年人喜静不喜动; 7)长期使用支具、石膏、夹板固定,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15.过用综合征:即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 16.误用综合征:即在康复治疗中方法错误,引起医源性的继发性损害。常见于以下原因: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方法错误;护理方法错误。 17.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2)过度腕关节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痛; 3)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 4)病侧手伤。 18.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1)第一期:病人的病侧手突然浮肿,并很快使运动范围受限; 2)第二期:手的症状更为明显,手及手指有明显的难以忍受的压痛加重,肩痛及运动障碍,病侧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手呈爪形,手指挛缩; 3)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疗的手的活动能力永久 丧失,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的畸形手。 19.肩手综合征治疗:防止腕关节掌屈,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冰水浸泡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其他治疗。发病3个月内说治疗最佳时期。 20.颅内损伤的分类诊断: 1)按损伤性质分: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2)按损伤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 3)按损伤部位分: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4)按病理机制分:原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 21.颅脑损伤并发症:1)高热;2)躁动;3)蛛网膜下腔出血;4)继发 性癫痫;5)消化道出血;6)尿崩;7)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 22.发作性失控:发作性失控往往是额叶内部损伤的结果,表现为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突然发作,直接作用于最近的人或物,如打破家具、 向人吐唾沫、抓伤他人以及其他狂乱行为等。发作时间短,发作后有自 责感。 23.负性行为障碍:负性行为障碍常为额叶和脑干部位受损的结果,特点 是精神运动退滞,感情淡漠、失去主动性,患者往往不愿动、嗜睡,即 使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规的活动也完成得十分困难。 24.额叶攻击行为:额叶攻击行为又称脱抑制攻击行为,因额叶受损引起,特点是对细小的诱因后挫折发生过度的反应,其行为直接针对诱因,最 常见的是间歇性的激惹,并逐步升级为一种完全与诱因不相称的反应。25.失认症的训练: 1)单侧忽略训练法 ①不断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其忽略的一侧。 ②站在忽略侧提供触摸、拍打、挤压、擦刷、冰刺激等感觉刺激; ③站在忽略侧与患者谈话和训练; ④将患者所需物品放在忽略侧,要求其用健手越过中线去拿; ⑤鼓励患侧上下肢主动参与翻身; ⑥在忽略侧放置色彩鲜艳的物品提醒其对患侧的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