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人秀的文献综述

真人秀的文献综述

真人秀的文献综述
真人秀的文献综述

国内真人秀节目研究文献综述

200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班李侃

200821080111

内容摘要:

从最早的《超级女声》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各卫视群雄逐鹿,中国电视节目进入了一个泛真人秀的时代,真人秀节目已不仅仅是秀才艺,而拓展到秀表演、秀美容、秀智力、秀装修。国内真人秀节目迄今走过8年历程,也经历了从跟风抄袭到理性策划的各个时期。国内真人秀节目路在何方?本文选取近两年权威期刊相关作品,将国内真人秀节目从源头到历程,从发展隐忧到前景规划,细细梳理一番。

关键词:概念本土化困境出路个案

纵观当今的电视荧屏,娱乐路线走得是如此彻底:不仅明星娱乐,而且大众娱乐;不只娱乐节目娱乐,其他类型节目也纷纷添加娱乐元素。大众参与让我们看到了真人秀节目的盛行,而当像《创智赢家》、《绝对挑战》等职场真人秀节目,《交换空间》等装修真人秀节目,《相约新家庭》、《成龙计划》等教育真人秀节目,《民星大行动》等公益真人秀节目,《我是当事人》等法制真人秀节目,《为您服务——完美假期》等旅游真人秀节目,《丘比特之箭》等婚恋真人秀节目纷纷展现荧屏的时候,不仅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甚至其他的中国电视节目也进入到了一个泛真人秀的时代。真人秀节目已不仅仅是秀才艺,而拓展到秀表演、秀美容、秀智力、秀装修。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国内真人秀节目路在何方。本文选取近两年权威期刊相关作品,将国内真人秀节目从源头到历程,从发展隐忧到前景规划,细细梳理一番。

一、真人秀节目的概念界定与兴起探因

(一)真人秀节目的概念界定

“真人秀” 英文是REALITY TV,又常常被译作“真实电视”,指“那些由节目制作方制定规则,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①]尹鸿、冉儒学等人给电视真人秀的定义是: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②]这个定义主要是从节目元素、表现手段等方面去界定,而对于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内容并没有进一步提及。谢耘耕、陈虹等人的定义则是:所谓真人秀节目.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这个定义涉及到真人秀节目的一些本质内容,例如游戏性、展示自我个性等,但不是很严谨。[③]马仲男从外部层面和内部实质两个方面,对真人秀节目作如下界定:所谓真人秀节目,就是由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依照特定的规则展现完整的竞争过程。以展示入和人性为核心价值的,最终进行艺术加工播出的一档娱乐节目。[④]段鸣镝则将其定义为:由电视节目制作方制定节目规则,在真实环境中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⑤]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电视真人秀节目与其他节目形态做了比较鉴别,例如将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肥皂剧、游戏节目作比较[⑥],或与纪实性节目、选秀节目、益智类节目作比较[⑦],从而得出真人秀节目的专属特色。

(二)真人秀节目兴起探因

真人秀节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火爆原因,有学者归结为如下二者:市场化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有别于现实空间的

虚拟空间的存在。[⑧]也有学者认为皆因其对现实的契合: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暗合了现实社会的诸多需求:1.低门槛、零距离——受众参与性的充分实现,2.权力、规则的突破一受众主体性的体现,3.PK与竞争——现实社会的缩影,4.认知、教育、娱乐、审美——真人秀节目对媒介功能的全方位回归。[⑨]

二、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兴起

(一)最早的真人秀节目溯源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欧美兴起并迅速产生广泛影响。“真人秀”节目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或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美国的公共电视(PBS)在1973年首播一出叫一个《美国家庭》的纪录片,吸引了过于万观众观看这一家人由儿子出生到婚姻破裂的整个过程。亦有说法是它最初是由一个叫Allen Funt 的著名导演开创隐藏镜头启发的,这种在大街小巷以隐蔽镜头拍摄公众被捉弄后的尴尬情况的“真人秀”节目,在美国已有5O年历史,而过去十多年流行的“笑笑小电影”便是当中的佼佼者。很多美国学者都同意,发展的转折点是1992在MTV 出现的《真实世界》节目大受欢迎,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了他们的起居生活,启发了后来的“真人秀”节目。到了1997年,Strix在瑞典制作播出了被称为“真人秀之母”的《鲁宾逊探险》,造成了极大轰动。[⑩]但直到1999年l0月由荷兰的艾德莫(Endemo1)公司推出的《老大哥》栏目以及此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推出的《幸存者》、法国电视六台(M6)推出的《阁楼故事》等节目的出现才真正引起电视受众的广泛关注。[11]

(二)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

从2000年8月,央视二套《地球故事》引进《生存者》算起,真人秀节目在中

国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目前国内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单一走向多样化的本土化发展,以“选秀”为标志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走平民化道路。引进、模仿、改造、创新,是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的大致脉络。其中,电视“选秀”节目在我国真人秀节目中“一枝独秀”。[12]

研究国内真人秀节目,绕不开的话题是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它用大众短信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平民偶像,成为真人秀本土化的成功范例。它平民化程度更强,观众的参与程度也更大。不仅表现在现场观众的互动,而且表现在普通观众直接作为主角参与到节目之中。普通人在节目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目关注的重点已经由游戏转移到参与者。节目的互动是空前的。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的整合联动,而且表现在观众与节目的强势互动,观众不再是旁观者,他们享有投票权,甚至还可能改变节目的进程。[13]“超女”为什么这样红?有业界人士给出了如下答案: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大众传播具有速度快、时效性强、规模大的特点。超女们正是搭乘了电视媒介这列快车,一夜之间红透大江南北。从受众心理学角度来看,超女的真正突破还是在于将镜头给了大众这一普通群体,它迎合了受众的心理意识,在让受众产生身份认同感和拉近与自己距离的同时,还因首次将话语权还给大众的创新理念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感。[14]

三、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如何才能开发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真人秀”节目?在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策划制作具有中国特色, 符合我国文化和观众收视心理的“真人秀”节目, 是节目制胜、实现电视频道、观众、广告主三方共赢的关键因素。

有业界人士提出可从以下一些渠道操作:符合社会文化背景和大众心理需求

的节目内容, 深度剖析本土观众内心深层的精神需求;展现“本真”人格和“正向”精神的节目主旨,精心设计策划明确的、符合社会效应的、积极向上的主题, 这是节目实现“升级”的关键;维持“热度”的多方支持, 寻找多元的赞助商,开展足够规模的行动, 是真人秀节目迅速成长的枢纽。[15]

也有观点认为除了受众角度出发与适合国情外,还要体现出真人秀的“真”:首先是选手在参加节目过程中要展现自己最真实最自我的一面,不要为了人气或选票而做出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其次在节目拍摄过程中,选手怎么表现,制作者就怎么传达给观众看;最后,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人为强化表现钩心斗角等心理阴暗面。[16]

还有学者认为除民族化(即适合国情)外,也应从品牌化、系列化着手实现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栏目化是真人秀电视节目树立品牌的一种重要手段,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优势在于时间性和互动性上,栏目化可以为节目赢得时间,同时有利于观众与节目的互动;电视节目还可以主动出击,广泛地与其他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进行良好互动,从而实现自身传播价值的最大化。[17]

四、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真人秀节目如何叫好又叫座?概括起来可从内容到形式加以总结。从内部实力讲,真人秀节目除做好本土化功课外,还应要以人为本。走平民主义路线,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18]从外部条件讲,要加强立体化传播,即“跨媒体传播”;要找好定位,重视“分众化”传播,实行娱乐节目“专业化”、“小众化”的“窄播”,在细分市场中赢得市场。[19]换言之,也可称为“整合营销”概念,利用品牌延伸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运作,从而打造出节目的产业链。

[20]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到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

会》,都尝到了整合营销成功的硕果。

还有学者提出,应该加强真人秀节目的悬念形成机制,并支招如下七点:运用时间限定,制造延宕效果;重复同一问题,延缓提供答案;突出反常情境,延缓道破原因;暴露矛盾冲突,激化矛盾冲突;凸现或隐没冲突双方之一方的信息;变换叙事节奏,放慢叙事进程;采用草蛇灰线,增加叙事意象。[21]此法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受众眼球的策略。

五、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有学者将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遭遇的困境概括为:1、无序竞争导致盲目跟风2、文化差异挑战道德底线3、干预影响真实魅力4、制作力量薄弱5、忽视产业化运作。并提出如下解决方案:致力于健康积极,趣味盎然又没有视觉污染的“绿色娱乐”,坚守“品质、品位与品格”,提高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内涵;针对国内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及财务表现不令人振奋,应该在成本控制、相关产品开发、节目的推广三方面进行努力。[22]

还有观点认为最重要的隐忧在于前两点,并详细论述概括为:1.同质化节目与非群体化传播时代的矛盾2.媒体性质与文化责任的追问,提出国内电视台更应该承载起社会嘹望和文化传播等责任,电视传媒存在着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双重内涵,它们都是通过具体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所彰显的文化品位实现的,它们是节目乃至频道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对于娱乐节目而言,这种内涵意味着在知识含量、真善美的统一、艺术元素、本土化的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要有所表现,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23]

另有学者从开辟“蓝海”角度出发,认为要避开国内真人秀节目跟风克隆的“红海”,可以采取的措施及成功的先例包括东方卫视,开创明星选秀“蓝海”(《舞林

大会》),依托本土使传统文化依托明星选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非常有戏》),考虑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4]

还有人独辟蹊径,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研究。有的学者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人伦性的制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碰撞,对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制约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中国文化人伦本体特征的制约;中国文化人伦体验特征的制约;“中庸之道”思想的制约。认为文化本身也会在与异质文化的撞击中做出自身的调整,这也正体现为一种文化的自觉。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25]因此有学者提出,应高扬文化自觉旗帜,正确对待来自持精英主义立场的大众文化批判者的批评,不可一味追求收视率与商业利润,要吸收世界先进电视文化的精神,走健康发展的道路。[26]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角度则是从公共政治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这类媒体选秀节目的确是一种亚文化群体针对精英文化的卓有成效的权力消解实践。试图通过媒介产品对公共领域的建设有所裨益,重要的在于如何开发和利用这种媒介产品,而与媒介产品的图书馆类目学属性无关。但同时作者也看到,在当前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语境之下,这种努力和“娱乐至死”的消解力相比,显得有些疲弱无力。[27]

六、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个案剖析

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个例虽不至于不胜枚举,但令人记忆犹新的栏目还是可以数得上很多的,尤其是湖南卫视与东方卫视在真人秀节目方面的“暗战”,也是坊间到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也有很多业界人士在此方面不懈研究。

有学者从广东卫视《明日之星》着手研究,提出注重文化自觉性、艺术引领

性和节目创新性是应当提倡的节目创制理念。[28]有学者从《舞林大会》与《舞动奇迹》的对比研究入手,认为:明星个人秀还原明星平民特质的同时为受众呈现媒体创造的华美视像,愚乐观众使受众沉迷在后现代的异质领域内。但缺乏原创性、缺少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入调查和目标受众的分析,同时也没有制定有序的规则,当公民从媒介营造的超现实舞魅世界里觉醒之后,这种节目必将从繁荣走向没落。[29]有学者从湖南卫视《奥运向前冲》着手,认为它实现了无门槛、零距离,吸引了广泛的受众参与,走亲民路线是节目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30]有学者探究央视《赢在中国》的成功之道,认为其在内容上是创新、创业、励志——弘扬时代精神,从形式表达上则是媒体、企业、个人——三方参与共赢。[31]有学者则从《舞动2008》如何突破《舞林大会》与《舞动奇迹》、《舞林门》的层层包围入手,认为其以人有我有、人无我有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突出个性化,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32]还有学者探寻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认为其巧妙地把大众化的节目形式和弘扬民族文化结合,把古典名著和现代传播手段结合,在大众参与娱乐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真人秀与中国文化的雅俗共赏,实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无缝融合。[33]

国内真人秀节目迄今走过8年历程,也经历了从跟风抄袭到理性策划的各个时期。只有找到一条在内容与形式上都适合中国观众需求的表达途径,才能打造具有中国味道的真人秀节目,给节目注入生机和活力,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尹鸿,虚构与真实: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研究,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

1期

[2] 张丽程奇,试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08年04期

[3] 张帆,本土真人秀节目策划新探,科技资讯,2008年23期

[4] 阎纯于隽,从平民选秀到专业大赛——演艺类真人秀的理性回潮与文化提升,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5期

[5] 季胜男,舞魅:华美意象的幻化呈现——明星舞蹈真人秀在后现代场域中的视像分析,南方电视学刊,2008年4期

[6] 李芹燕,真人秀节目:在快乐和简单中突破——基于《奥运向前冲》的个案分析,新闻爱好者,2008年9期

[7] 白燕燕,创新与共赢——央视《赢在中国》栏目的亮点探析,声屏世界,2008年9期

[8] 丁寅,“真人秀”的本土化,新闻爱好者,2008年6期

[9] 雷泓泥,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10] 常烨文慧,媒体选秀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新闻前哨,2008年4期

[11] 曾鸿戴巧玲,泛真人秀时代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当代电视,2008年1期

[12] 张英,论明星选秀节目,新闻爱好者,2008年1期

[13] 周毅,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新闻界,2007年6期

[14] 李孝娴,真人秀节目的歧路?出路?——析“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声屏世界,2007年11期

[15] 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悬念形成机制,新闻界,2007年5期

[16] 董岩,整合营销——真人秀节目成功的传播策略,记者摇篮-2007年10期

[17]真人秀节目的民族化及创新探索,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7年10期

[18] 王畅,探寻找国真人秀节目的“蓝海”,当代电视,2007年10期

[19] 陈露静,同质与个性兼容与创新——《舞动2008》浅析,视听纵横,2008年5期

[20] 段鸣镝,真人秀节目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1期

[21] 刘彦宏,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进程——从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谈起,视听界,2009年1期

[22] 杨雪,谈中国古代文化特质与大众文化时代的真人秀节目,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23] 张微杨晓云,真人秀节目如何叫好又叫座,新闻窗,2008年6期

[24] 葛翔,民生真人秀——行走在娱乐与社会责任之间,新闻传播,2008年11期

[25] 马仲男,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及原因分析,新闻世界,2008年04期

[26] 张鹏、朱怡淼,另类突围:“超级女声”反同质化现象探析,艺术百家,2006年第4期

[27] 易前良,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理论透视,电视研究,2006年第4期

[28] 邵培仁、潘祥辉,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5期

[29] 崔春泽,由《超级女声》引发的民主议题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月

[①]尹鸿,虚构与真实: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研究,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1期

[②]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一认识电视真人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③]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④]马仲男,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及原因分析,新闻世界,2008年04期

[⑤]段鸣镝,真人秀节目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1期

[⑥]马仲男,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及原因分析,新闻世界,2008年04期

[⑦]段鸣镝,真人秀节目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1期

[⑧]张丽程奇,试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08年04期[⑨]曾鸿戴巧玲,泛真人秀时代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当代电视,2008年1期[⑩]张丽程奇,试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08年04期[11]雷泓泥,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12]张丽程奇,试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08年04期

[13]同上

[14]王畅,探寻找国真人秀节目的“蓝海”,当代电视,2007年10期

[15]张帆,本土真人秀节目策划新探,科技资讯,2008年23期

[16]丁寅,“真人秀”的本土化,新闻爱好者,2008年6期

[17]雷泓泥,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18]张微杨晓云,真人秀节目如何叫好又叫座,新闻窗,2008年6期

[19]张微杨晓云,真人秀节目如何叫好又叫座,新闻窗,2008年6期

[20]董岩,整合营销——真人秀节目成功的传播策略,记者摇篮-2007年10期

[21]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悬念形成机制,新闻界,2007年5期

[22]张丽程奇,试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08年04期

[23]曾鸿戴巧玲,泛真人秀时代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当代电视,2008年1期

[24]王畅,探寻找国真人秀节目的“蓝海”,当代电视,2007年10期

[25]杨雪,谈中国古代文化特质与大众文化时代的真人秀节目,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26]周毅,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新闻界-2007年6期

[27]常烨文慧,媒体选秀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新闻前哨,2008年4期

[28]阎纯于隽,从平民选秀到专业大赛——演艺类真人秀的理性回潮与文化提升,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5期

[29]季胜男,舞魅:华美意象的幻化呈现——明星舞蹈真人秀在后现代场域中的视像分析,南方电视学刊,2008年4期

[30]李芹燕,真人秀节目:在快乐和简单中突破——基于《奥运向前冲》的个案分析,新闻爱好者,2008年9期

[31]白燕燕,创新与共赢——央视《赢在中国》栏目的亮点探析,声屏世界,2008年9期

[32]陈露静,同质与个性兼容与创新——《舞动2008》浅析,视听纵横,2008

年5期

[33]李孝娴,真人秀节目的歧路?出路?——析“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声屏世界,2007年11期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平面广告中图形创意的研究 文献综述

平面广告中图形创意的研究综述 摘要:平面广告设计是一种以视觉的语义与人交流的艺术行为,使受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又通过图形本身富含的艺术性和哲理性,引发受众的感知经验和情感共鸣,并最终得到认同。图形在平面广告创意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从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优势作用出发,探讨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的重要性与应用效果。 关键词:平面广告;图形创意;表现方法;效果 一、引言 图形创意是平面广告设计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究者普遍认为,图形创意是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广告作品设计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图形本身所蕴含的哲理性和艺术性,是世界人都能够懂的一种“世界语言”。从广告来说,广告的核心在于创意,其魅力也在于创意,广告创意是一项灵感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正确掌握广告创意的实质,关键操作程序以及技巧、方法是提高广告创意工作艺术水平的保证,同时也是广告宣传产生市场冲击力的保障。它不仅要有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信息传播或者辅助信息传播的任务。本文从图形创意对平面广告所起的作用、以及图形创意如何更好地吸引注意力、如何更好地传递信息这三个方面对平面广告的图形创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希望在理论上对平面广告的图形创意有更深入的研究,以及为日后的广告设计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二、平面广告图形创意的内涵 一提到广告,几乎所有人立刻就会与创意联系在一起。的确,广告与创意密 不可分。我们可从作者肖洁1 编著的《广告图形创意》中认识到广告与创意密不 可分的,广告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好坏,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经一再强调“没有好的创意,广告充其量是二流的作品。”正因为广告创意如此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研究 (一)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对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的直接研究方面,由于网络游戏兴起时间不长,只有M.R.Nelson在2002年的《电脑/电子游戏中植入式广告唤起品牌的回忆度》中提出,通常而言,消费者对植入式广告持肯定态度。他认为,消费者在短期内的品牌回忆度比长期内的品牌回忆度高;而当被植入产品是游戏中的主要道具,或该产品是本地品牌、新品牌的时候,植入式广告更容易唤起消费者对品牌的回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着重研究的是消费者对于这一广告形式的态度,但并没有明确提出“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这一称谓,也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因此,这方面的研究空间还是很大的。在相关研究方面,由于电影电视的植入式广告在国外兴起己有时日,因此相关著述相对较多,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影视植入式广告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 J.A.Karrh在1998年研究《各种媒介中植入式广告对受众的影响》中提出植入式广告的意义转移模式。尽管Karrh的研究并没有针对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但是这一模式揭示了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内在作用机制,也就是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同年,C.A.Russell发表了《从学习理论、行为理论建立电影/电视中植入式广告的基本理论框架》。Russell在这边文章中建构了影视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框架,从而为后续的效果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成为本文对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的主要参考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在植入式广告基础理论方面研究比较少,仅有两位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而且从这两篇文章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各自所占的篇幅来看,研究的重点仍然偏向实证。 2.对影视植入式广告效果的研究方面 国外学者对植入式广告研究的重心是效果研究,数量极其可观。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有M.R.Nelson、J.A.Karrh、C.A.Russell等。他们从植入形式、消费者、广

文献综(00001)

文献综述-飞机

文献综述 08营销(1) Xc08530114 周育挺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婚纱摄影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需品,类似早期办结婚的三大件,一些婚纱摄影品牌名称也非常有艺术感、时尚、气势,如“雅尚婚纱摄影工作室”“微微新娘” 等。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里的结婚纪念品。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已经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而近两年,有一家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了数码相框,又再此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到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厦门倾国倾城婚纱摄影有限公司2007年又推出了漫画婚纱摄影。根据情节拍好相片再进行漫画创作又为婚摄摄影行业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婚纱摄影的竞争主要由产品竞争和价格竞争逐渐转为企业品牌战略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特色,成为婚纱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品牌竞争力的分析,品牌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总结出这些因素对提升婚纱企业品牌的竞争力的影响。

二、本土婚纱摄影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一.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具有使企业能够持续赢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势品牌竞争力强,有更高的认知品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可比竞争者卖更高的价格,攫取超额利润,这就是品牌的溢价功能。强势品牌具有高知晓和忠诚度,统领企业其它所有竞争能力,是处在核心地位上的能力。是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能力,深深地扎根于企业之中。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具有延展力,使企业得以扩展。有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关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引入中国,很快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并接受。一时间,"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世人公认的对竞争力战略系统研究的权威当属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迈克尔?波特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和技巧,为理解竞争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其理论局限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培育上:波特主要强调成本和差异两方面因素,但这两个因素是属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间接竞争力,如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 品牌竞争力属于竞争力的范畴,所以研究品牌竞争力可以从分析竞争力着手。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George M. C. Fish 认为:竞争力是企业较其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 ——广义地说是技术。该定义认为企业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力是取得竞争力的根基所在。与该观点类似的有美国哈佛大学的Scott. B. R 及Lodge. C 的看法: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中,使用人力和资金资源 以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两个定义重点突出竞争力的来源和决定要素。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广告策划的参考文献

广告策划的参考文献 篇一:广告策划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为更好地学习《广告策划》课程,学生在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指定教材《广告运作策略》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参考相关文献,从而消化教材的内容,强化和巩固知识体系,延伸和拓展知识结构。我们根据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学生的知识程度、广告学学科发展的状况,拟推荐5本参考书,学生可以向出版社或书店购买,或到图书馆借阅。(一)指定教材 刘绍庭编著:《广告运作策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定价28元。 操作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这是一本偏重应 用层面和实践环节的教材,着力于广告运作策略和 方法的探讨,而非拘泥于理论的阐述,因而具有较 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无论是体系的编排, 还是内容的组织,又力图做到系统,富于逻辑性, 总体来看,紧扣广告运作前后相继的各个环节,在 内容上涵盖了调查、策划、设计、制作、发布、反馈各阶段的具体操作要领;第二,按照广告传播的 基本构成要素,还分别从广告主、媒介、受众三个

角度研究了广告运作策略;第三,不仅研究商品广 告的运作,还分析了非商品广告的运作,并专门结 合各大类行业的性质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教材在体 系、内容、观点乃至材料的选择,在强调知识性、 系统性的前提下,还力图有所创新。这本教材,旨在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市场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对广告运作的内在机理、作业过程和 (二)参考书目 1、何修猛编著:《现代广告学》(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年1月,定价32元。 教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以来,已经出版第 六版,被许多高校广泛采用。该书运用广告品牌理 论、策划理论、传播理论和创新理论,从三个层面 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广告的基本规律和运作技巧:从 认知层面剖析了广告的价值观及其现代化的发展趋 势;从运作层面探讨了现代广告的创意艺术、策划 艺术、广告文案的创作艺术、广告作品的设计艺术;从谋略策划层面分析了现代广告的心理策略、促销 策略、文化策略和管理策略。该书对本课程的学习 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倪宁编著:《广告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定价26元。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南京大学王晓亮、王婷婷、杨宣华 摘要: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的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服务。本文围绕微博传播过程,通过抽样,内容分析,甚至问卷调查方法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量描述,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等),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较活跃传播主体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进行定量的传播效果评估。研究发现:(1)对微博用户对自发话题和转发议题的文本内容使用较多;(2)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会更多地去参与转发,而对于博主原创的内容,粉丝们会更多的去交流即回复;(3)用户(主要指人)发微博内容属性是随机的,而对于那些有针对性机构,所发内容呈现一定聚集性。(4)微博中名人效应依然明显,传播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按聚类分析分出类中,按照本文定量评估方法D(小s,蔡永康,何炅)传播效果最好。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些微博发展和建1 设展望。 关键字:微博;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效果评估 一、引言 1.微博概况 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微博以其片碎化内容,及时性,跨平台特征风靡全球。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后来Twitter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校内,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纷纷起来。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由于具有大量公众人物用户这一优势,自推出之日起借助名人效应,轻松突破百万用户量。据东方早报3月25日的消息称,新浪微博已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所以本文就选取国内新浪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新发展

摘要 (2) 1 引言 (2) 2 移动互联网理论文献综述 (3) 2.1 国内外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3) 2.2 移动终端广告的定义 (3)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3) 3.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3) 3.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4)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 (4) 4.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特点 (4) 4.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形式 (6) 5 未来的广告动向 (7) 6 总结 (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新发展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这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广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必须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新的广告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份额,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移动终端用户,这对广告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新特点进行总结,以微信和微博为例来解析移动终端广告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快速调整营销策略,不断推动自己的战略转型,这样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掌握主导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企业发展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和我国移动终端企业技术的创新,大量智能手机推向市场,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更多的普通手机用户转化为智能终端用户。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从传统互联网时代悄无声息地过度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覆盖程度、影响广度已经和电视、互联网在同一量级,并远远超过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等传统媒介。这也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要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而广告因其强调传播力的特点,注定要与新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形式将发生新的变化。 2009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向几家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颁布了3G牌照。此后,随着国家对3G的大力推广,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据巨流无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网民对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依赖性较强,近80%的移动网民每天至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一次,典型用户每天接触手机120-150次,媒体伴随时间超过15小时。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网民的上网体验,完成了从“碎片时间垃圾化”到“碎片时间黄金化”的转变,实现了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 广告的未来发展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与受众沟通的方式,企业只有积极主动的拥抱互联网这片大海,改变传统广告形式,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有效的广告效益。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微信营销文献综述终审稿)

微信营销文献综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精准营销新渠道—微信营销 文献综述 一、摘要 微博营销方兴未艾,微信又迅速成为众品牌商除官方微博外另一互联网营销热地。自2012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后,媒体、品牌商及名人使用更多的手段向他们的粉丝推送各种信息,微信的营销效果越来越不可忽视。微信营销,逐渐蔓延至国内的各个行业销售领域之中,并为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对前人有关微信营销研究进行的归纳总结,经过分析说明,总结有关学者对微信营销的研究成果。对微信营销的模式,利弊,前景以及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方向。 二、主题 1.微信营销模式的诞生 近几年来,虽然国内的各个企业在电子营销方面都的带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那是其依旧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企业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产生风险的时候,那么因为风险而产生的费用就会得到提升,而产品的销售也会一同受到影响,这对企业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怎样采用较小的投资方式获得较大的销售回报,也成为了企业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微信的出现则是成为了解决企业营销模式的灵丹妙药。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二维码,二维码的出现对于国内外的众多企业而言是一个具备创造性的变革,其也为营销广告和媒体传播行业等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微信、二维码这些成本低、见效快的网络营销方式很快被众多企业所采用。

从目前开通微信企业来看,他们会把经销商拉到微信阵营来,企业可以让一些骨干员工参与,组建起一支企业的微信大军。从发布的信息来看,主要以品牌信息、行业资讯、企业活动、官方网站、促销活动等,其实都是为企业宣传、品牌塑造、资讯推送搭建了良好平台。 2.关于微信营销模式的探讨 (1)关于微信营销模式被人们所熟知的是以下四种模式: (2)LBS+“查看附近的人”功能,挖掘潜在客户群,开拓企业销售新渠道; (3)O2O+“二维码扫描”功能,助推品牌病毒式传播,打通企业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 (4)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新功能,打造全新社交关系链,开创企业口碑宣传新方式; (5)互动式推送微信,通过一对一的推送,品牌可以与“粉丝”开展个性化的互动活动,提供更加直接的互动体验。 张莉(2013)在分析企业微信的营销应用时,认为对企业来说,微信营销的以上的营销模式必须区别使用,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服务,要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如O2O+扫描二维码模式适用于餐饮,娱乐等产品或服务与用户紧密相联系的企业;她还指出微信营销的营销成本低,潜在客户多等优势。3.关于微信营销的定义与传统模式的对比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对的创新,是伴随着的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形

从成员中心性探究虚拟社会网络中成员传播力的形成机制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涌现与流转, 2014, 4, 49-5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a29906696.html,/journal/etw https://www.doczj.com/doc/a29906696.html,/10.12677/etw.2014.44007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ssemination Force in Virtual Social Network from the Angle of Node Centrality Peixiang Sun, Jie Pe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Email: spxsunshine@https://www.doczj.com/doc/a29906696.html, Received: Dec. 3rd, 2014; revised: Dec. 20th, 2014; accepted: Dec. 20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a2990669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ssemination force and the influence models of nodes’ network centrality in the virtual social network. Combin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Tobit regression, we find that: 1) both a node’s degree centrality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ts dissemination force; 2) the closeness centrality didn’t. For theory contribution, we have a clever understand of the source of member’ dissemination force and the various influence models of different node centralities in virtual social network. For practice con-tribution, different kinds of opinion leaders can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entrali-ties in a more accurate way, so that we can make a more effective use of their dissemination force in network marketing. Keywords Virtual Social Network, Node Centrality, Dissemination Force, Opinion Leaders, Network Marketing 从成员中心性探究虚拟社会网络中 成员传播力的形成机制 孙培翔,彭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网络推广-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策略问题分析——网络推广文献综述前言 写作目的: 随着网络的越来越普及,近两年来企业网站的数量也在极速的上升,这标志着企业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但我们在这里边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多数企业网站建成之后没有人去管理,就像放在墙角的一台机器一样,没有人去打扫使用维护,时间长了就报废了。因此,企业网站建设后并不是完事大吉,必须进行有效的推广,才能通过网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宣传自己的产品,为企业带来效益。 定义: 网站推广也叫做网络推广,它是网络宣传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本文指出所有的网站推广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某种网站推广手段和工具的合理利用,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网站推广方法是对各种网站推广工具和资源的充分认识和合理应用。 主体 网络推广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吴小秋1的论文中指出一下六点: 1.不受时空限制 互联网能够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使得营销推广脱离时空限制到达推广终端成为可能,并且每时每刻所做的网络推广都能够展现在世界各地网民的面前。 2.多种营销形式 互联网被设计为可以传输多种媒体信息的平台,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使得为达成交易进行的信息互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交换。网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推广人员的创造力。 3.个性化的交互式沟通 在互联网上通过展示商品图像,通过在线咨询和沟通,来实现供需互动与双向沟通。网络上也有很多信息发布和沟通交互的工具,比如可以通过聊天工具

直接交流,或者通过论坛跟帖交流等,再加上优质的服务,网络推广人员很容易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4.不需要有很高的计算机技术 网络推广是建立在以高科技为支撑的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要进行推广,必须有一定技术支持和营销推广知识,但是并不苛求一定是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士才能做网络推广,即懂营销又有中级网络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网络推广的理想人选。 5.面向的消费群体能力强大且数量众多 互联网使用者数量快速成长并遍及全球,仅在中国,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已经达到4.57亿人,位居全世界第一?,因此互联网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渠道。同时,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群的网络习惯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推广平台才能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6.成本低,效果好 与传统的推广方式相比,进行网络推广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中一些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网络信息平台,比如博客、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对成本和人力的要求都不高,但是推广效果明显。 网络推广的策略: 就徐佳斌2的《网站推广策略的问题分析——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和晏玲3在期刊网上发布的《电子商务中网站推广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都说到Internet的开放性、跨时空性、交互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性决定了它的宣传功能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在Internet上进行网站推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搜索引擎的推广方法 搜索引擎推广是指利用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等具有在线检索信息功能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站推广的方法。 二、电子邮件的推广方法 进行E-MAIL策略可以建立企业的邮件列表,定期向邮件列表用户发送企业的最新信息、产品动态、行业动态、调查问卷以及企业举办的一些活动信息,通过这些可以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在建立信任、发展品牌及建立长期关系方面起

BIM,VR在工程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BIM,VR在工程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王垚霁 (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60310) 摘要:BIM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3D数字技术,利用模拟技术建立所有建筑项目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加以数据模型计算,把建筑工程量并与建筑工程价直观展现出来并完美融合实现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高精度计算是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VR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把人带入一个完全由人类设计的场景中,直接把设计的建筑物真实的摆放在眼前、直接实现其价值。对于科技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过程中的各种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将会对我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BIM ;工程造价;VR 前言: BIM在国内的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它的英文全称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博士在30年前提出:“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及构件性能,利用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涵盖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包括过程信息,如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过程等。”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对BIM 的定义是:“建筑信息模型,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对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或运算的形式表现,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关的所有信息组织在一个连续的应用程序中,并允许进行获取、修改等操作。”而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中BIM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在大型,异性建筑中BIM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 VR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置,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这比之BIM更加直观,未来建筑工程中肯定会突出这一技术的价值。 1.造价的管理 我国建筑项目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工程造价的方式经历了从传统手工绘图计算、凭借造价经验估算再到依靠电脑绘图计算的发展历程,计价方式采用工程量清单和计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造价计算。这其中有着许多弊端与重复作业,经过数十年的变更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办法与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复杂建筑项目的出现,如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我们的鸟巢,水立方,那些异性建筑每个立面都完全不同无法用平面图直观的表现出来,对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