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研究

赵玉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专业)

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法, 从研究者来源和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对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者地域分布不均, 东、中、西部差异较大;研究者单位分布不均, 单位间合作少、学段分布不平衡; 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研究少; 研究内容呈现出阶段性, 由关注安置模式转向关注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智力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研究 现状与反思

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西方全纳教育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而自创的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特殊教育形式。自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开始进行试点实验, 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2010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学生数,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

60. 99%[ 1] 。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中, 智力残疾儿童高达216756人[ 2] , 约占全国普小随班就读学生总数的57. 99%, 远远高于听障和视障儿童的随班就读人数。因此, 可以看到随班就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但是他们在进入普通班级后, 是否受到了所需要的教育, 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研究, 因此, 涌现了大

量的研究成果。本文检索了中国知网的相关资料, 力图从一个新的层面来梳理分析和反思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工

【3】

作提供借鉴、参考和启发。

1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意义

在1988年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 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指出: “为了加快特殊教育的步伐, 必须改革过去只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单一模式。实行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格局。这样做, 既有利于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又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与发展, 从而逐步形成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发展的路子。”何东昌同志的讲话, 从某个方面说明了特殊儿童从自己狭小的天地里回到普通社会中来, 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并扼要说明了随班就读的意义。第一、实施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可以迅速普及智力落后教育, 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第二、实施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重要意义。第三、实施智力落后儿

【4】

童随班就读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

2随班就读研究结果分析

2.1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2.1.1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

研究少

随班就读的研究, 主要涉及七个方面 , 包括综合性概述、普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业相关的能力(包括阅读、数学计算、协作等内容) 、教学、行为研究和支持服务。其中, 教学和心理健康的研究超过半数以上,占绝对优势。

2.1.2 研究内容呈现出阶段性, 由关注安置模式转向关注教育

教学质量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研究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从1990 年到1999 年, 研究关注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安置模式问题; 第二阶段从2000 年至2010 年,研究关注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两个阶段研究探讨的侧重点有较大的转变, 由关注入学率到关注教育教学质量, 说明人们研究理念的转变。

2.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2.2.1 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问题成为基层工作者的

研究热点

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教育反思等方面。

教学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出一些原则, 如《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四结合》

[ 5]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四个需要》[ 6] 等, 主张接纳、激励、整体与个别相结合、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家校联合等原则来提高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

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 则以能力作为教学的依据。沈锦木在《智力障碍儿童全纳教育的多元教学模式》[7] 中以杭州市萧山区对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学制与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智力障碍儿童教学的校本教材确定与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了突破性实践, 形成了多元化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 为我国其他地区随班就读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2.2.2 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业相关的能力

以及接纳态度引起高校研究者的关注

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由于障碍程度和安置方式的不同, 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又区别于培智学校的智力残疾学生。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普通班级中来自于学习的压力会使智力残疾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如于素红等人在《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8]

发现, 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落后于其他两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 除了教学和心理健康这两个研究重点以外, 与学业相关的能力和接纳态度也是高校研究者相对研究较多的内容之一。在此期间高校关于与学业相关能力包括的研究共有9 篇,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例如该校2009 年硕士学位论文中有关于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等的研究, 通过调查的形式比对了正常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而提出更好的教学建议。通过接纳态度方面的研究发现, 与随班就读相关的不同群体( 普小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城市和农村教师、家长、

师范生和普小学生等) 对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均不太乐观, 持排斥和不接纳的较多。如刘春玲等人关于《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9] 和万莉莉在《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10] 中都一致的认为, 普小教师和本科师范生对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低于肢体障碍、低视力、重听、病弱和学习障碍。而李晓杰在《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

【11】中发现通过干预可以改善普小学生对弱智同伴的接纳态度。

3 教学建议与反思【12】

3.1 确立适切、具体的教学目标, 创造“双利”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突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要求的双重性, 既要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 又要满足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同时, 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更自然地受到教师的关注及个别化教育, 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 要确立适合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实际、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智障儿童的障碍类型和程度、特殊需要等基本情况, 并评估其在该学科上原有的水平, 分析其学习上的优势和弱项、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等。

3.2 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中学 智障儿童由于身心的缺陷,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成功少、失败多, 他们的自信心也因此不断被损伤, 并产生消极的自卑思想。因此, 多数情况下, 智障儿童往往会因为自卑而产生许许多多不良的心理和道德观念, 加上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足, 甚至会被别有居心的人利用而走上不法犯罪道路, 所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

非常有必要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 这是真理, 对于智力障碍的儿童来说, 更是如此。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必须要和具体的真实情境联系在一起, 教师除了帮助其解决课外与同

学之间相处的问题之外, 还应当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去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

3.3 注重特长培养, 以长补短

一个人往往愿意去做某件事, 就是因为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与赞扬, 这个孩子就更愿意去做、去尝试。不管有多么严重的残疾问题, 这个学生的身上都是有优势与潜能的, 他们有的擅长体育, 有的擅长绘画, 有的热爱劳动, 有的尊敬

师长,,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当把这些优势作为着眼点, 扶植他们

的优势和长处, 而不是注重弥补他们的缺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创造条件去展示智障儿童的优势和长处, 着力去发掘和培养他们

的优势和长处。例如对于有手工和绘画特长的智障儿童, 教师可以让其帮助制作教具和学具, 在使用教具和学具时, 向全班学生介绍教

学具的制作者, 并给予表扬, 为其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较好的形象, 甚至是让同学羡慕智障儿童的这一特长和能力,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有用、有价值的人。课堂上的各种游戏可以专门为智障儿童“量身定做”, 旨在展现其优势。

分析近二十年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研究, 从研究群体和研

究内容的变化上显示出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和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也证明了随班就读是我国实现教育平等的一种有效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社会全纳教育思想的推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随班就读也会在实践和研究上获得更多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 /www. moe. gov. cn /edoas /website18 /09

/info1280796844414209.Htm

2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综合统计数据[EB/OL]. http: / /www.cdpf. org. cn /tjsj /ndsj /2009 /indexch. Htm

3 熊琪,王辉.近二十年来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9,3:33~38

4 唐如前.关于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零陵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0.5 ,2:91~92

5 何萍.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四结合[J].现代特殊教育,2000,( 4)

6 黄英.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四个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 2008,( 9)

7 沈锦木, 方凌雁. 智力障碍儿童全纳教育的多元教学模式.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 3) : 7- 12

8 于素红, 曾凡林. 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4, ( 4) : 18- 21

9 刘春玲, 杜晓新, 姚健. 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

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0, ( 3) : 34-36

10 万莉莉. 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 1) : 28- 31

11 李晓杰.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

教育探索, 2009, ( 10) : 120- 122

12 金璟.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6,(2):53-57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Zhao yu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article synthesized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from two dimensions: sources of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content. This study indicated there first existed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ers from the West, East, and Middle China. Second, the research units are from various areas with less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 between each. Third, the research focus is various in terms of the age of the children. Forth, more research is on teaching

and mental health and little done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 and support research. There existed less cooperation between special education. Last, the content of research indicated a gradual process from the focus on students. placement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s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 管理制度

渠南乡中心学校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需要,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 4、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 0.05 而低于 0 .03,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低视力儿童少年。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耳听力损失,其中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 41-70 分贝,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重听儿童少年。

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智商(IQ)值在 50-70 之间,而且没有其它残疾的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1)视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2)听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3)肢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4)对智残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和或教师提出名单,经校领导批准,由学校特教资源室筛查。 (5)智残儿童少年的鉴定或筛查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她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6)对经过鉴定的残疾儿童由学校干部共同确定,并报上级批准为随班就读对象。 (7)智残儿童少年凡经过复查,智商达到正常值时,不得再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三、入学 6、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四、报批 7、每年 9 月份各校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教育情况上报教育股审批,对新增的随班就读学生一律要交验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王永婷,女,出生于2005年1月9日,2014年9月入学。现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三班随班就读学生。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查鉴定为言语残疾随班就读生。 1、家庭情况。 该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加之近来孩子父亲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两位不识字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负责照看孩子的起居、学习,这样的条件,使得该生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消极心理。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但行走太方便;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到课堂上,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或课堂中乱走动。 3.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所学生字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 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上课时多留意她,每当她出现发呆走神、教室里乱走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她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提醒她,使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三四个字即可。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与家长多交流、配合。 多与该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汇报该生在时各方面的情况,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案例

一、让浓浓的爱打开心扉 曾德林由于身体的原因,很自然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对老师同学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害怕受嘲笑,担心被欺负。其实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因此要消除他自卑心理,必须协调好我和他的关系,让他能够感受到爱。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先进行家访,我为他准备一些学习用具做为礼物。和他聊聊天,看到他提起妈妈的时候眼泪直流,我拉他到我怀里,鼓励他要化悲痛为力量,勤奋学习,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老师,多交朋友。告诉他如果妈妈知道他这样生活,一定会很伤心的……这次让他明显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在学习方面在课堂上多找一些符合他的水平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正确后表扬让同学鼓励一下,增加他的自信,课后我单独给他辅导功课,让他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成绩好了,自然有信心。 二、平时交流,增强自信 我与曾德林聊天,让他正视自己,对自己有全面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长处,发挥长处。比如他的书写写得相当不错,可以继续发挥这长处。告诉他史铁生、张海迪、海伦·凯勒,也是残疾人,他们都有让我们敬佩的辉煌。再到主动帮助别人,这一点点的变化,让我感到欣慰,我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坚强的强者。 三、让爱心催化孩子健康成长 我首先做班上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同学们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换位思考,让同学们体会曾德林内心十分渴望友人的帮助和关心。于是同学们开始主动地接近他、帮助他、关心他。上学放学和他一起顺路的同学带着他。都不用他妈妈接送。学习上有困难,一遍一遍给他教,即便是曾德林在行为中有特别笨拙的表现,大家也不嘲笑他,而是伸出援助之手,真诚地帮助他,我在学校里或和他妈妈联系中看到他的进步,如自己会削铅笔了,能自己来上学了……赶紧当同学面表扬他,也请同学们平时和他在一起时发现他的进步,一起赞美表扬他,为他加油。曾德林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喜欢到学校来,喜欢和同学们交往,并且在学校活动中也有竞争的勇气了,脸上也展开了笑容。看着他的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 四、用耐心培养学习能力 有位智残教育专家曾说:“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是他把被子掉到地上10次,你给他捡起10次。”我的体会是10次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得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课堂上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即使回答不全面,我也表扬他,有难度的问题先让几个同学回答,然后让他复述一遍,然后表扬他听课认真,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现在,看着他学习上一点一滴的进步,我觉得心血没白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只要有耐心精心浇灌,他们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迟开的花朵也能绽放飘香。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摘要:有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有的孩子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残疾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人关注的特殊群体。那么对于轻度智力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 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家长都希望选择在普通学校普通班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制定本制度。1. 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检测和鉴定的程序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对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或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提出名单,经家长同意,在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请旗级以上专业鉴定机构进行严格的鉴定并形成书面鉴定报告。对被确认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误,必须立即纠正。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2. 保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活动权利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学校要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

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学校应针对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康复训练活动,积极探索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配合专业机构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矫治或治疗。 3. 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给予适当的照顾和管理学校应建立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情况、残疾鉴定、个别教学计划、学业、考核评估等资料。每年一次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进行统计,上报旗教育局备案。学校和班级教师应当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学校如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让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不得剥夺残疾儿童参加考试的权利。对因残疾影响学习的残疾儿童的学业成绩另行评价。学校对随班就读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应包括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奖励和补贴的办法,鼓励教师积极从事随班就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免除残疾儿童的书本费等学习费用,残疾儿童的书本等学习费用纳入区内慈善资助保障体系之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度 大岭中学 2013年3月

静待花开。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

附件2: 绍兴市2017年特殊教育案例评选参评表

静待花开 —轻度智力低下学生的随班就读 智力低下儿童的教育形式大多是随班就读,如何提高智障儿童教育的质量,使他们不至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是当前每一位普通教育者都应关注和深思的一个问题。从教多年来,接触了不少智力低下儿童,如何教育和培养这些特殊的孩子呢? 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力低下。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机械识记稍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 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扬其长避其短。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训练简单计算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助整理讲台、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对她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善于发现闪光点,多鼓励、表扬,还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

随班就读学生案例

让爱同行—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案例 一、背景情况: 李雪莲,女,出生于1998年4月,籍贯:甘肃榆中,现为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九年级(4)班随班就读学生。该生为多重残疾人,经兰州市残联鉴定为语言、肢体三级残疾,语言表达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话语含糊不清,行走不便,书写困难,体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一)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性格并不内向,能与同学接触,但其上课时能够听讲,但是无法做笔记,作业无法完成,因而产生自卑感,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同时,该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 (二)适应性行为:

生活上能基本能自理,能做简单家务,无法学习广播操,动作做不上。在校期间打水打饭能够完成,因行走不便,导致很多困难。 (三)家庭背景情况 该生家中有父亲、母亲和一个妹妹。现在父母都在家务农,父亲偶尔外出打工,家庭居住环境较差。父母无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能力分析: 语文方面:读生语言能力差,根本无法准确朗读。就是回答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考试时考卷上的选择题能够全部完成,态度还是比较认真。 数学方面:理解能力也比其他同学慢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越来越慢。做题目就乱做一通。考试时考卷上的选择题能够全部完成,态度还是比较认真。 英语方面:单词无法背诵和书写,基础的内容也无法掌握,考试时考卷上的选择题能够全部完成,态度还是比较认真。

劳动技能方面:能够进行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收拾课桌等。 二、矫正目标和措施: 根据该生有自卑感,没有自信心,记忆力差,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劳动技能方面远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 (一)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如自信心,注意力,学习习惯等,尽可能的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 (二)有计划地开发其智力因素。如感知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理解力、语言能力等。数学:要求能做最简单的计算题。语文:要求能简单地读通课文,能回答简单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三)进行行为能力、生活能力、劳动能力训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使其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产生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欲望,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其将来能基本适应社会。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研究 赵玉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专业) 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法, 从研究者来源和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对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者地域分布不均, 东、中、西部差异较大;研究者单位分布不均, 单位间合作少、学段分布不平衡; 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研究少; 研究内容呈现出阶段性, 由关注安置模式转向关注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智力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研究 现状与反思 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西方全纳教育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而自创的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特殊教育形式。自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开始进行试点实验, 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2010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学生数,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 60. 99%[ 1] 。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中, 智力残疾儿童高达216756人[ 2] , 约占全国普小随班就读学生总数的57. 99%, 远远高于听障和视障儿童的随班就读人数。因此, 可以看到随班就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但是他们在进入普通班级后, 是否受到了所需要的教育, 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研究, 因此, 涌现了大

量的研究成果。本文检索了中国知网的相关资料, 力图从一个新的层面来梳理分析和反思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工 【3】 作提供借鉴、参考和启发。 1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意义 在1988年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 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指出: “为了加快特殊教育的步伐, 必须改革过去只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单一模式。实行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格局。这样做, 既有利于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又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与发展, 从而逐步形成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发展的路子。”何东昌同志的讲话, 从某个方面说明了特殊儿童从自己狭小的天地里回到普通社会中来, 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并扼要说明了随班就读的意义。第一、实施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可以迅速普及智力落后教育, 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第二、实施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重要意义。第三、实施智力落后儿 【4】 童随班就读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 2随班就读研究结果分析 2.1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2.1.1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 研究少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案例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案例 一、让浓浓的爱打开心扉 曾德林由于身体的原因,很自然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对老师同学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害怕受嘲笑,担心被欺负。其实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因 此要消除他自卑心理,必须协调好我和他的关系,让他能够感受到爱。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先进行家访,我为他准备一些学习用具做为礼物。和他聊聊天,看到他提起妈妈的时候眼泪直流,我拉他到我怀里,鼓励他要化悲痛为力量,勤奋学习, 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老师,多交朋友。告诉他如果妈妈知道他这样生活,一定会很伤心的…… 这次让他明显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在学习方面在课堂上多找一些符合他的水平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正确后表扬让同学 鼓励一下,增加他的自信,课后我单独给他辅导功课,让他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成绩好了,自然有信心。 二、平时交流,增强自信 我与曾德林聊天,让他正视自己,对自己有全面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长处,发挥长处。比如他的书写写得相当不错, 可以继续发挥这长处。告诉他史铁生、张海迪、海伦·凯勒,也是残疾人,他们都有让我 们敬佩的辉煌。再到主动帮助别人,这一点点的变化,让我感到欣慰,我知道这孩子将来 一定会成为坚强的强者。 三、让爱心催化孩子健康成长 我首先做班上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同学们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换位思考,让同学们 体会曾德林内心十分渴望友人的帮助和关心。于是同学们开始主动地接近他、帮助他、关 心他。上学放学和他一起顺路的同学带着他。都不用他妈妈接送。学习上有困难,一遍一 遍给他教,即便是曾德林在行为中有特别笨拙的表现,大家也不嘲笑他,而是伸出援助之手,真诚地帮助他,我在学校里或和他妈妈联系中看到他的进步,如自己会削铅笔了,能 自己来上学了……赶紧当同学面表扬他,也请同学们平时和他在一起时发现他的进步,一起 赞美表扬他,为他加油。曾德林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喜欢到学校来,喜欢和同学 们交往,并且在学校活动中也有竞争的勇气了,脸上也展开了笑容。看着他的进步我也很 有成就感。 四、用耐心培养学习能力 有位智残教育专家曾说:“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是他把被子掉到地上10次,你给他捡 起10次。”我的体会是10次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得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课堂上我把简单 的问题留给他,即使回答不全面,我也表扬他,有难度的问题先让几个同学回答,然后让 他复述一遍,然后表扬他听课认真,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word版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XX-XX年)》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是发展和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支持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残疾儿童少年能力素质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政策措施,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b5E2RGbCAPkl fHYJ6c EUqPAs thvQVF NqwK3w9lbpXh3ITFLb TLbiyT dmvcyA blHU2U OvErzK0eX9MR yOvkWa tvRDwH1XMAeB z8GZ。 二、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制度 一是科学确定对象。随班就读的对象: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脑瘫、自闭症及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育对象一般为各类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对象的认定:凡年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到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学校就近入学登记前,应到市、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或残联指定的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由家长持鉴定证明向所在学区的普通学校提出入学申请。p1EanqFDPwH97TYY ioVMLh gXsH62GIu3yZ xXq9T5C3MQat akR5lN PVd7KG IFjDX62DB8m0x8vP9H vqMZxL aBnGeC MpcJrd LZ6FOx。 二是合理安置学生。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合理安排随班就读,并在座次安排、课桌椅、教学器具、生活设施等方面满足其特殊需求。以

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具体工作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XX 成员:XX XX XX XX XX XX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读年级等个体情况进行逐人逐项注册登记,使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步人正常化、制度化轨道。 在普通班级内教育特殊学生的关键是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师要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对学生障碍程度,障碍成因、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定;制订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学生参与普通教育和接受特殊帮助的时间与方式的选择;对矫治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等内容。 (二)施以关爱 要倡导“关爱”思想。“关爱”是特殊教学宗旨,也是特教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让特殊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

的关爱。随班就读学生是特殊群体,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群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特殊教育的观念。 随班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既自卑、孤僻胆怯,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学生首先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爱”。但爱好学生易,爱差生难,爱随班就读差生更难。亲近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随班就读学生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随班就读生有更多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常常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提学生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其次,教师、家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

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浅谈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发展的培养

浅谈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发展的培养 一、研究背景 在家长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来,近观,嘴有点歪,眼有点斜,这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班的贾超同学。一位随班就读的残疾智障儿童。我的工作除了要让贾超被正常学生接受外,还要让他们之间互动,形成一种友爱的氛围,同时培养正常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考虑到我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将贾超同学放到我班和普通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给残障儿童贾超提供了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同时我在班中为贾超同学提供了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为一体,从而使残障儿童具有更多的康复和行为校正机会。 二、案例描述 (一)个案简介 姓名:贾超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1月25日 个人状况:贾超同学属于一级脑瘫,是早产儿,双胞胎,妹妹出生一个星期后缺氧死去,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眼睛斜视、散光、弱视。膝关节过深,两腿弯曲,不能伸直,右侧较重,不能自己走路,需要大人帮助才能艰难行走。右手不灵活,

经过康复训练后,能握笔写字了,左手力量大。性格孤僻,喜欢上学,但课堂上胆小,不爱发言,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没有,需要老师给予不断的鼓励,提示。 家庭状况:有一个完整的家,父母疼爱她,母亲为了照顾贾超,对其实施康复训练,没有出外参加工作。父亲一人工作养活全家。 (二)问题行为表现 性格胆小。在学校从来不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玩耍。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也不吭一声。即使学习用具丢失也不敢给老师或同学提出获得帮助。 (三)行为原因剖析 因为贾超爸爸妈妈获得贾超时年龄较大,又因为贾超是独生子女,天生残疾,贾超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宠爱。在家里,爸爸妈妈出于补偿的心理,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在饮食起居方面,爸爸妈妈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小贾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全家人对她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而在学习方面,爸爸是高中毕业,妈妈是初中毕业,都有文化,希望贾超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贾超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关于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调研报告 陈杨办羊村庙小学史红艳内容摘要: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各个方面的原因都存在,家长认识不到位,普通学校的师资不能满足面对这些特殊的个体的需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齐心协力,关注残疾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残疾儿童各方关注健康成长 教育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试行办法总则中认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但是事实上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现状: 我所在的小学位于城郊结合部,有普通教学班17个,随班就读残疾儿童5名,其中肢残儿童1名,智力残疾儿童4名(上到五年级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不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算是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吧,事实上家长没人愿意去做智力、智商的测定,这种现象在农村具有普遍性)分别就读于3~5年级。其中肢残儿童为女童,就读于四年级一班,智力正常,只是日常行动需要其家人或同学的帮助才能完成,学习成

绩优异。4名智力残疾儿童中的分别就读于三年级一班和三班,五年级一班和三班。三年级一班就读的为男生,每天由其家人送入学校,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用其班主任的话说就是两个字:睡觉。无论冬夏每一节课他都在睡觉,醒来就一个人玩,完全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每次考试成绩也全部为0分,放学后由家长按时接回家;另外一个女生就读于三年级三班,家长告诉老师只要不让她出事,安安全全就可以了,学习可不用管,考试成绩大部分时候在0~9分之间。五年级一班就读的是男生,每天在学校做得最多的事是提着垃圾篓捡拾垃圾,学校对他来说好像就是干这个的,教室、同学对他来说好像不存在,当然学习成绩对他来说肯定也不存在。每天看着他孤寂的背影游荡在学校,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五年级三班就读的是名女童,在教室小便对她来说好像是很自然的事,什么对她都没有约束感,老师对她也束手无策。 现状反思: 教育部关于参加儿童随班就读试行办法,规定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目的是为了残疾儿童更好地成长,但是文件中也规定是轻度残疾才可以随班就读,而这几个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孩子显然已经不是轻度残疾儿童了,如果这几个孩子这样完成义务教育,又会有什么收获呢?对这些孩子的成长,长大融入社会又有何益处? 那么家长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这样的孩子送入普通学校呢? (1)肢残儿童家长:因为孩子行动不便,小学离家里近,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一、认识特殊需要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的涵义 如果一个儿童具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而“学习困难”是指具备下列三项之一的学生: (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 (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地方学区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 (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1、听觉障碍儿童 听力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2、视力障碍 视力残疾标准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在低视力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属于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属于二级低视力.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如果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够以上标准就属于视力残疾人。. 3、肢体障碍 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4、智力障碍 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智力残疾概念:智力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有明显社会适应障碍,发病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这个定义需要注意一下方面: 第一,IQ在70分以下(韦克斯勒量表) 第二,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第三,发病在18周岁以前显著低于:低于两个标准差。 第二次智力残疾调查标准 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障儿童的特征:智障兒的認知世界;智障兒的行為世界;智障兒的語言世界;智障兒的感情世界。)5、情绪行为障碍儿童( Emotionally Disordered and SocialBehaviorally Children)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明显而持续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2)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关系; (3)对正常环境缺乏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4)心境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 (5)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情绪行为障碍的特征:情障兒的認知世界;情障兒的感情世界。) 多动症(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e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譯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1.注意力难集中 2.活动量过多 3.控制冲动力差 4.心智及协调发展失衡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谈谈我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 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

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搞“一刀切”的多,照顾差异的少,普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智障学生参与机会少。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有研究认为校长和行政人员对于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该校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 的教育质量。领导越是重视,态度越是积极,该校的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越好,反之随班就读工作则难以开展。因此可以首先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特殊教育培训,使其从观念上发生转变,重视随班就读教育,这样对于广大的普校老师是一个榜样和促进。针对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更消极的态度,应组织进行适当学习,使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我国开展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相信以后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障碍会越来越少。也相信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为了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儿童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随班就读学生工作案例——教师姓名 (2)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案例 学校:二小学班级:六(一)教师姓名: 一、案例描述 又是一节健康课,照例要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一个又一个,同学们读得令人非常满意。轮到杨浩天了,只见她怯怯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清,而且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要重复好。同学们等得不耐烦了,“老师,别让她读了,真让人着急!”说实话,他的朗读确实让人很是着急,此时,我真想让她坐下,就在我即将把“就读到这里吧”说出口时,猛然间,我看到了杨浩天那种努力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太想把书读好了的缘故,她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为什么不给她一个机会呢?在我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对,就给她一个机会!于是,我回过头,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相信杨浩天一定会读好的,我们给她一个机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中,杨浩天又一次鼓足勇气读了起来。虽然,她读得仍然有些结巴,但是,此刻再也听不到同学们的埋怨声了。而且只要是他读错了,同学们就会马上帮她纠正。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杨浩天终于读完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起了掌。这时,我从杨浩天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我抚摸着她的头,说:“杨浩天,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读得更好!”杨浩天使劲地点了点头。以后每当我让他读书时,杨浩天都能给大家带来惊喜。 二、案例分析 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善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在集体中能够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有自尊,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其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看到希望。以前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同学们似乎也并没有在乎她的存在。而如今她之所以变得自信起来,就源于这一次不经意间的举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得一个原本不爱与人交流,甚至是受一些同学歧视的随读生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些都是源于教师给予她的一个机会。

静待花开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精修订

静待花开轻度智障学生 的随班就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附件2: 绍兴市2017年特殊教育案例评选参评表 静待花开 —轻度智力低下学生的随班就读 智力低下儿童的教育形式大多是随班就读,如何提高智障儿童教育的质量,使他们不至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是当前每一位普通教育者都应关注和深思的一个问题。从教多年来,接触了不少智力低下儿童,如何教育和培养这些特殊的孩子呢? 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力低下。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机械识记稍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

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 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扬其长避其短。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训练简单计算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助整理讲台、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对她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善于发现闪光点,多鼓励、表扬,还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期望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尊重,那些意志脆弱、性格内向、学习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善待,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了学科教学辅导以外,更多地还要从随读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同学交往、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和教育,始终不忘他是集体的一员,不排斥、不放弃,共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后来该生主动提出不用妈妈接送,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坐班车上下学;开学以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来和同学值日,人变得开朗大方,上课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思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数学能又快又准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她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各方面表现突出,现在是老师的小助手,开朗自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