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于天江1,董玲1,赵国发2,曲淑艳2,金益1*,朱丽娟1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2.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滨

156200)

摘要: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比较分

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不同,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为5.0~5.5万株·hm -2,绿单1、东农254、登海19、绿单2为7.0~7.5万株·hm -2,哲单37、登海20和德美亚1号为7.5~8.0万株·hm -2;最佳密度下平均单产最高的品种为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试验结果对我国北方早熟玉米生产中优良品种适宜密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玉米;早熟;品种;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12)07-0075-05

Effect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n yield of early-maturing maize/YU Tianjiang 1

,

DONG Ling 1,ZHAO Guofa 2,QU Shuyan 2,JIN Yi 1,ZHU Lijuan 1(1.School of Agricultur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2.Agricultural Extension Center of Suibin Country,Suibin Heilongjiang 1562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 split plot of two factors was designed,the yield of 10early-maturing

maize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was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among 10varieties,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ety and density was significant,the yield of Zhongde331,Suiyu10and Suiyu7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density of 50000-55000plants ·hm -2;the yield of Lvdan1,Dongong254,Denghai19,and Lvdan2were the highest under the density of 70000-75000plants ·hm -2;the yield of Zhedan37,Denghai20,and Demeiya1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density of 75000-80000plants ·hm -2;the mean unit production of Demeiya1and Dongnong254was uppermost under the suitable density,it had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meaning for the suitable density confirmation of excellent early-maturing variety in north China.

Key words:maize;early-maturing;variety;density;yield

收稿日期:2011-08-25

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2010GB2B200126)

作者简介:于天江(1962-),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E-mail:neauseed@https://www.doczj.com/doc/a39510763.html, *通讯作者:金益,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E-mail:jinyi54@https://www.doczj.com/doc/a39510763.html,

近年来,早熟玉米面积逐年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582万hm 2,其中种植早熟玉米的面积133万hm 2。目前国内主要选育极早熟玉米品种单位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中种集团长城公司和登海种业。主要代表品种为克单8号、克单9号、冀承单3[1-3];国外单位主要有法国利马格兰公司与德国KWS 公司,其代表品种卡皮托儿、德美亚1号,这些品种耐密植,

适合机械化栽培,且在黑龙江省都有相当大的销售量。

在选育推广高产优质极早熟玉米品种的同时,研究其栽培特性,根据适应区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科学栽培技术,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深松、节水灌溉、抗旱防涝、促早熟等良种良法,形成以品种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4-6]。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43卷第7期43(7):75~792012年7月

July 2012

近几年,早熟品种种植区的主推品种面积发生了一些变化:①主推品种面积大,搭配品种面积上升速度快。如主推品种克单8号2000年推广面积

1.3万hm2,而2003年推广面积达17.7万hm2;②主栽品种较少,创新品种缺乏;③国外品种面积上升速度很快。国外品种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硬质型的特点迎合农民的用种取向[7-8]。早熟玉米的生育期短,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低于晚熟品种,农民种植较粗放。研究表明,玉米群体产量变化取决于遗传性、环境条件和种植密度的相互作用,玉米群体生物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提高。但每个品种都有其最适宜的种植密度。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相继育成多个早熟玉米品种,但关于品种最佳种植密度研究较少,影响品种的推广和玉米产量的提高[9]。为此本研究在黑龙江省绥滨县选择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为这些品种最佳种植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10个早熟玉米新品种登海19(内蒙审)、登海20、东农254、哲单

37(CK)、绥玉10、绥玉7、众德331、绿单1、绿单2和德美亚1号为试材。

1.2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品种,副处理为密度,每个副区面积26.5m2,行距65cm,行长8.2m,5行区,两次重复。密度设置:密度1(B1)为5万株·hm-2,密度2(B2)为5.5万株·hm-2,密度3(B3)为6万株·hm-2,密度4(B4)为6.5万株·hm-2,密度5(B5)为7万株·hm-2,密度6(B6)为7.5万株·hm-2,密度7(B7)为8万株·hm-2,密度8(B8)为8.5万株·hm-2,密度9(B9)为9万株·hm-2,密度10(B10)为10万株·hm-2。根据各品种说明书推荐的密度范围,每个品种各设4个密度,形成部分实施试验方案,详见表1。

表1品种密度

1.3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绥滨县绥滨镇西偏北4km处的绥滨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即东经131°48′07″、北纬47°18′21″,海拔高度59.5m,土壤为草甸土,地势平坦,耕层18cm,前茬大豆,土壤基础肥力碱解氮165.6mg·kg-1、速效磷35.6mg·kg-1、速效钾205.5mg·kg-1、有机质3.2%、pH5.09。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99.5kg、尿素100.5kg、硫酸钾(含

P2O550%)100.5kg。1.4栽培管理及测产方法

5月23日播种,人工覆土踩压后3~4cm。封闭除草选用2,4-D丁酯加乙草胺,3叶期人工定苗,生育期间中耕2次,人工除草、去蘖2次。10~11片叶结合第二次中耕用“垄三”播种机在垄侧距玉米10cm左右深耕8~10cm,深施尿素199.5 kg·hm-2。9月27日小区全部收获,经风干后室内考种脱粒称重,测定含水量,小区产量,均为折成含水量14%后计算重量和公顷产量见表2(容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76·第43卷

表2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

测定时水分为14.5%~15.0%)。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主区区组间和品种之间差

异均不显著,说明各品种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副区处理(密度)间差异显著,说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产量之间有较大差异。主区处理与副区处理交互作用(部分)均显著,说明不同品种要求有相应不同密度。

2.2小区产量的多重比较

品种与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说明不同品种的

适宜栽培密度不同,须对各个品种各个密度的产量进行多重比较才能明确各品种最高产密度,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德美亚1号以B7(8万株·hm -2)产

量最高,显著高于B9和B10,但与B8的差异不显著;登海19以B5(7万株·hm -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3,但与B6、B4差异不显著;登海20以B6(7.5万株·hm -2)产量最高,但与其余密度差异不显著;东农254以B5(7万株·hm -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3,但与B6和B4差异不显著;绿单1号以B4(6.5

于天江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第7期·77·

万株·hm-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3和B2,但与B5的差异不显著;绿单2以B5(7万株·hm-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2,但与B3和B4差异不显著;绥玉7以B2(5.5万株·hm-2)产量最高,但与其余密度差异不显著;绥玉10以B1(5万株·hm-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4,但与B4和B3差异不显著;哲单37以B6(7.5万株·hm-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4和B2,但与B5差异不显著;众德331以B2(5.5万株·hm-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4和B3,但与B1差异不显著。

表3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Table3Variance analysis of district

yield

表4品种与产量互作的新复极差比较

注:不同字母分别表示0.05和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Note:Different letters deno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0.05and0.01levels,respectively.The same as below.

2.3各品种最高产密度间小区产量的差异分析

为分析各品种产量潜力,对各品种最高产密度的产量进行多重比较。

由表5可知,本试验中产量最高的品种密度组合是德美亚1号的8万株·hm-2(12365.85kg·hm-2)和东农254的7万株·hm-2(11870.03kg·hm-2),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并且都显著高于绥玉10、绥玉7和登海20等3个品种的最适密度。哲单37、绿单1、登海19、绿单2和众德331等5个品种次之,且与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差异不显著,但与绥玉10、绥玉7(哲单37除外)和登海20(哲单37除外)等3个品种也差异不显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78·第43卷

3讨论

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形成是在玉米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复杂的生理活动和生化代谢过程完成。在一定的基因型条件下,通过适宜的栽培技术,可使品种的优良特性得到最大发挥。研究证明,玉米栽培技术中,密度是协调个体和群体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10]。

玉米密度试验中,品种间多重比较可以反映各品种平均产量间的差异,但各品种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不等于各品种的产量潜力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潜力必须在密度、土壤、肥水等环境条件都最好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而其中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在低密度下,虽然个体生长良好,但数量太少,群体产量不高。在高密度下,单株穗重降低且伴随有空杆等现象出现,但若干个体数量的增加并超过个体穗重的减少,则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群体内个体间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作用就越大。因此在确定某一具体玉米品种合理的密度时,应考虑到密度增加导致产生的植株对光照、水分和养分竞争的矛盾[11]。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适宜密度,如紧凑型的品种适宜密度为3800~4000株·hm -2,而叶片宽大品种的适宜密度为2800~3000株·hm -2。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

玉米产量随密度而增加,因此只有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获取高产[12]。

4结论

在本试验中,各品种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可以通过各品种最适密度间的多重比较反映出各

品种产量潜力的差异。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的产量潜力最高。德美亚1号产量在密度为8万株·hm -2时最高(12365.85kg ·hm -2),东农254产量在密度为7万株·hm -2时最高(11870.03kg ·hm -2),说明这两个品种都有较好的耐密植性,适合在土壤和水肥条件都较好的地方高密度栽培以发挥其增产潜力。哲单37、绿单1、登海19和绿单2的产量潜力次之,最高产量的密度为6.5~7.5万株·hm -2,说明其耐密植性较好。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等品种在密度为5或5.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说明其耐密植性不强,适合在土壤和水肥条件都一般的地方中等密度栽培。登海20虽然在密度为7.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但4个密度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总体水平较低,不适合在当地种植。

[参

]

[1]衣莹,侯立白,高会杰,等.小麦和玉米(20+40)cm 种植模式农艺

措施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6):695-701.[2]李树军,孙太靖,金玲.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

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169-170.[3]慈晓科,张世煌,张德贵,等.不同密度下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关系研究[J].玉米科学,2010,18(6):69-72.

[4]刘慧涛,高玉山,窦金刚,等.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8,16(4):130-134.

[5]

于天江,董玲,韩成,等.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部分晚熟耐密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2):1-4.[6]魏湜,曹广才,高洁,等.玉米生态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10:265-269.[7]滕树川.夏播玉米密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3,11(增):65-67.

[8]张世煌.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的比较[J].种子世界,2007(4):9-10.[9]张世煌.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J].玉米科学,2006,14(4):1-3.[10]刘忠诚,张宏义,翟亚娟,等.玉米密度与施肥[J].中国种业,2010(4):77-78.

[11]卫丽,马超,李鹏坤,等.玉米种植密度与源、流、库关系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5-27.

[12]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等.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

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47-1253.

表5各品种最高产密度间的新复极差比较

于天江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第7期·79·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作者:于天江, 董玲, 赵国发, 曲淑艳, 金益, 朱丽娟

作者单位:于天江,董玲,金益,朱丽娟(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 赵国发,曲淑艳(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滨156200)

刊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12(7)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39510763.html,/Periodical_dbnydxxb201207016.aspx

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量

= (注:以下不确定度的计算中质量m的单位为g、长度单位均用厘米(cm)) = 测量铜圆柱体直径、高度数据记录 测量值/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标准差直径d/mm 13.975 13.975 13.990 13.972 13.986 13.970 13.980 13.985 13.982 13.970 13.979 0.002252 高度h/mm 20.10 20.08 20.10 20.08 20.10 20.08 20.10 20.09 20.10 20.10 20.09 0.003 ρg/cm^3 8.848 8.857 8.829 8.861 8.834 8.863 8.842 8.840 8.839 8.855 8.847 0.003695 测量圆管内外径数据记录 测量值/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标准差 内径d/mm 10.40 10.40 10.36 10.40 10.38 10.4 4 10.40 10.36 10.42 10.4 4 10.40 0.008944 外径D/mm 13.08 13.10 13.10 13.12 13.12 13.10 13.12 13.08 13.08 13.08 13.10 0.005538 高度h/mm 19.76 19.76 19.76 19.78 19.76 19.76 19.78 19.76 19.80 19.80 19.77 0.005333 ρg/cm^3 7.741 7.677 7.578 7.607 7.565 7.780 7.607 7.640 7.77 7 7.829 7.679 0.030041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秦粮315的选育

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 秦粮315的选育 赵夏道1乔振华2景福利3庄建彬4 (1.陕西省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周至710400;2.陕西省周至县农业局周至710400; 3.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咸阳712034; 4.陕西省周至县种子站周至710400) 摘要: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审定。文章介绍了秦粮3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和制种要点。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秦粮3158;选育;栽培;制种 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广适、抗病、抗逆性强为育种目标,于2007年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2年3月27日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5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秦粮315(审定编号:陕审玉2012014号)。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亲本来源 母本秦001: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外引自交系“478”和“78599”杂交后,再与“478”回交,经陕西、海南连续6代自交,单株优选,2007年春季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 父本秦002: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昌7-2杂株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1.2选育经过 2007年冬,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在海南用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进行杂交组配,同时进行两个自交系配合力的测验。经2008年、2009年夏播种植鉴定,新配组合秦001×秦002优势明显,表现突出。该组合于2010-2011年参加了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新组合稳产性和丰产性良好,综合性状优良,符合陕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12年3月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5次会议审定,定名秦粮315。2特征特性 2.1生育期 平均生育期99.8d,与对照郑单958生育期(99.5d)相当。 2.2植物学特征 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顶土能力强,生长健壮。成株株型紧凑,花丝粉红色,叶色深绿,全株出叶19~21片。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00cm左右,穗长16~18cm,穗粗5.1cm,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370g,出籽率89%,黄粒,白轴,籽粒半马齿,粒深,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抗旱耐涝性强。 2.3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30g/L,粗蛋白(干基)8.47%,粗淀粉(干基)74.55%,粗脂肪(干基)3.58%。 2.4抗病性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高抗小斑病、抗穗粒腐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 3产量表现 3.1丰产性 2010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2.5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9.4%;2011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0.6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9.2%;2011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 作者简介:赵夏道(1966-),男,农艺师,从事玉米育种及栽培工作。通讯作者:景福利。 134 --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山东省有山区、丘陵、平原、海岸等多种地形,鲁中鲁西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而东部半岛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雨季,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光热资源充足,适合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一、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1、热量资源的变化 研究表明,1961年-2011年山东地区普遍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升高趋势。山东省全省平均气温上升约1.1°C。气温的升高让播种季提前,入春时间提早,入秋时间推迟,种植周期缩短,霜冻概率减少。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提高。 根据折线图可以发现山东省自1983年开始至2010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得冬小麦种植线、作物一年两熟线、作物两年三熟线向北移动,作物产量明显增加。目前来看气温逐年升高对山东省粮食产量提高利大于弊,但并不是说气温持续升高仍然会对粮食产量带来正面影响,因为气温升高带来的蒸发量提升、降雨量提升、旱涝灾害频发都会对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2、水资源变化 山东省年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总体在1969年到2009年呈由丰水期向干旱少雨期转变,降水量逐渐减少。山东省降水分布存在不均,东部偏多而西部偏少,雨季在夏季和秋季,常有涝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而冬季春季降水较少,常有旱灾。在1997年四五月份旱灾,全国先后有29个省(市、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因干旱受灾50217万亩,成灾30015万亩,绝收5937万亩。1997年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之大均是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山东玉米产量受到影响。玉米植株高,叶片表面积大,因此蒸腾作用明显,需水量大因此受旱灾影响较大。1997年夏季降水量低于150mm,严重影响了玉米生长,导致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下滑。玉米属于喜温植物,耐旱能力差,因此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玉米生长潜力提高,而降水减少则对玉米生长不利。小麦较玉米耐旱,1997年四五月份较往常年份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的天气减少了病虫害以及白粉病、锈病的发生。气温升高入春时间提前,提前了小麦返青的时间,让春天小麦生长发育好,茎秆粗壮。而1996年九月十月十一月降水量充沛,保证了麦苗发芽率以致97年虽有旱情但小麦单产却有大幅提高。因此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跟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有关,同年产生的降水时间变化对山东玉米和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 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 天灾还是人祸? 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 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 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研究期待深层次 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相关链接 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 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 and 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 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 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 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

《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1.玉米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称为() A 玉米的生育阶段B玉米的生育期C玉米的生育时期D.玉米的一生 2.玉米从播种到子粒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 A玉米的生育阶段B.玉米的生育期C玉米的生育时期D玉米的一生 3.玉米出苗期幼苗出土高() A1-2cmB.2-3cmC3-4cmD4-5cm 4.玉米植株近地面手可感到有径节,基部径节长度在2-3CM时为() A出苗期B.拔节期C大喇叭口期D幼苗期 5.玉米一生施肥。灌水最重要的时期在() A拔节期B.大喇叭口期C抽雄期D开花期 6.玉米吐丝期全田50%植株雌穗抽出花丝() A1cmB.2cmC3cmD4cm 7.玉米的成熟期的标识不包括() A乳线消失B出现黑成C子粒变硬D.叶片枯干 8.玉米的生育阶段不包括() A苗期B穗期C花粒期D.成熟期 9.玉米苗期的生长中心是() A.根系B茎秆C叶D穗 10.玉米从拔节期到抽穗一般经历() A20-25天B.30-35天C40-45天D50-55天 11.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没有() A单位面积穗数B.单位面积株数C穗粒数D粒重 12.玉米子叶节上长出的3-7条幼苗,实际上是玉米的第一层节根。栽培上将它和胚根一起合称初生根,是因为其() A形态与胚根相识B.生理功能与胚根相识C出生时间和胚根相识D发生位置与胚根相识 13.玉米的地下根也叫() A.次生根B支持根C气生根D次生胚根 14.玉米根系有两部分组成,其中节根包括() A初生根和种子根B初生胚根与次生根C次生根与种子根D.次生根与气生根 15.玉米的雌穗为() A圆锥花序B.肉穗花序C总状花序D头状花序 16.一般情况下,玉米每个果穗的籽粒行数为() A8-10行B10-11行C.12-20行D18-20行 17.通常将玉米花柱和柱头总称为() A雌蕊B小花C.花丝D子房 18.玉米花丝的什么部分能接受花粉() A上部B中部C下部D.任何部位 19.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为() A品种间杂交种B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C.自交系杂交种D综合杂交种 20.世界上玉米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是()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彼得·施瓦兹和达哥·兰德尔 2003年 10月 前言 当大多数人想到气候变化的时候,他们想象的是温度的逐渐升高,仅仅是气候状况的微小变化,不确定地连续变化,甚至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平稳下来。通常认为,无论我们面对任何天气条件,现代文明或者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幅度不会超出社会的适应程度;或者我们的减缓措施,如京都议定书,已经足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IPCC 报告指出,渐进式气候变化的威胁及其对食品供应和其他重要资源的影响,将不会严重到对安全产生威胁。乐观主义者声称,技术革新的所带来的收益能够超过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从气候角度来讲,持未来渐进式变化的观点认为,农业将会继续发展,生长期将会延长。北欧、俄罗斯和北美洲的农业将会繁荣,而南欧、非洲和中南美洲将会遭受增多的干旱、高温、水资源短缺和产量下降。总体来说,在许多典型的气候情景下全球食品生产都会增加。这种气候变化的看法可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十分危险的观点,因为我们正在面对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多的天气灾害:更多的飓风、季风、洪涝和干旱。极端天气事件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影响到食品供应,城市和社区环境,以及洁净水源和能源的供应。例如,据澳大利亚气候行动网络(Climate Ac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最近的报告预估,气候变化可能会减少牧场的降水,将导致牧草产量下降15%,从而可能导致牲畜的平均重量减少12%,特别是牛肉供应减少。在这种情形下,预估奶牛的牛奶产量将减少30%,新的害虫可能会在水果种植地区蔓延。此外,预估这种情形将导致饮用水减少 10%。基于模式的未来预估结果表明,如果这些变化在未来的15-30年内在世界几个食物生产地区同时发生,那么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管理气候变化的观点将遭到严重挑战。 目前,生活在副热带干旱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的的居民已超过4个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欠发达地区,对那些

极早熟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筛选试验总结

极早熟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筛选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验证参试品种在产量、适宜密度、综合抗性等方面的差异,为指导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落实在嫩江县农业科技示园区。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黑土,有机质含量4%左右,前茬为大豆茬,秋季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9个,天和1号、先玉1219、华美2号、CS5101、利合16、哈育198、德美亚1号、鑫科玉1号、瑞福尔1号,其中以德美亚1号为对照。 3.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个品种设3个密度,分别为公顷保苗8万株、9万株、10万株,共设27个处理,每个处理5行,行长10米,行距65厘米。每亩施化肥商品量23.4千克,其中磷酸二铵11.7千克、大颗粒尿素6.7千克、硫酸钾5千克,

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3.5千克、氯化钾3.2千克。 4 气象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由于播种后没有有效降雨,还遭遇风灾,导致试验出苗不齐,存在缺苗断垄现象。虽然设了不同密度,但是实际田间保苗株数基本一致。所以在试验调查和总结过程中对密度因素没有进行分析。 5 试验调查结果 5.1 播种期 试验5月9日播种。 5.2 出苗期 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出苗期5月20日。CS5101出苗期5月19日比对照早一天;鑫科玉1号、华美2号出苗期在5月20日与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同一天出苗;瑞福尔1号、哈育198、先玉1219、利合16、天和1号出苗期在5月21日,比对照晚一天。 5.3 苗期生长情况调查 5月27日玉米3叶期株高在5.5厘米~7.5厘米之间,玉米平均2~3天左右长一片叶,1~2天生长高度为3~5厘米。6月13日玉米6叶1心期,6月15日玉米7叶1心期~8叶1心期。供试的各个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玉米报告 玉米播种 1. 玉米品种:郑单958 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 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 4. 播种技术: a. 播深:5~6cm 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 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 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 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 2013年4月23日观察的玉米种子萌发情况 6. 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 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

2.玉米考苗记录

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

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1.考查项目: 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种星56的选育

收稿日期:2014-03-10 种星56系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用自选系 M81作母本,自选系Z05作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 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星56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宜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500℃以上的地区以及其它相似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1选育背景和目的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山地、平原、纬 度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立体气候条件复杂。≥10℃活动积温在 2500℃左右地区广大,居住地人口多,生产条件差,而且气候及 其生态特点变化很大。因此,选育早熟性好、综合抗性强、适应范围广、高产稳产优质的中早熟杂交玉米新品种,必将对我区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2.1 杂交种选育经过 2006年冬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育种基地用玉米自交 系M81和Z05杂交组配,2007年春季在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育种基地进行玉米品种鉴定试验,自选参试组合 150个,每个品种4行,行长10m ,平均行距0.5m ,株距0.3m ,地 膜覆盖,实际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m 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品种对照为哲单37、四单十九。收获时取小区中间2行实收测产,其中M81×Z05杂交种产量居第一位,单产790kg/667m 2,比ck1(哲单37)增产22.5%,比ck2(四单十九)增产6.5%。2008年春季在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育种基地进行产量对比试验,参试品种10个,每个品种种植12行,行长10m ,平均行距0.5m ,株距0.3m ,地膜覆盖,实际种植密度为4000株/ 667m 2,3次重复,以哲单37和四单十九为对照。2009年参加内 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预备试验,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2.2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2.2.1 母本选育经过 母本玉米自交系M81来源于优良自交 系461与合344杂交,之后采用系谱法,经6代选育而成。其表现为产量高、籽粒品质优、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强、早熟性好等优良特性。 2.2.2父本选育经过父本玉米自交系Z05来源于优良自交系 M o 17与H21杂交,之后采用系谱法,经6代选育而成。其特点 是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特别强,叶片半上冲,株型清秀,雄穗分枝适中,花粉量大,散粉能力强。同时具有果穗长、品质优的特点。 3产量表现 2008年春季在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育种 基地进行产量对比试验,参试品种48个,种星56平均产量为 745kg/667m 2,比对照哲单37增产22.6%,比对照四单十九增产5.2%,表现突出。 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预备试验,6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715.7kg/667m 2,比对照哲单37平均增产 20.35%,增产点100%。 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6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721.0kg/667m 2,比ck1(哲单37)增产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种星56的选育 国 兴,王金玲,董福贵 (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10.3969/j.issn.1007-0907.2014.02.052文章编号:1007-0907(2014)02-0094-02 图1 种星56选育系图谱 母 父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2):94~95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影响

浅析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 华北平原是我国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玉米常在我国粮食作物和中占据着重大作用,研究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及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又这及其重要的作用,再温度变化较为明显的华北平原,研究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更加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 华北平原产量玉米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28-02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of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 abstract: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ur important corn production base and export base, corn often occupy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food crops and in studying how to improve corn yield and factors affecting corn yield and its important role, and then the temperature more obvious chang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maize has a more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keywords: north yield corn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平原年均温 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者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减小试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过程:1:测形状规则的的固体的体积,例如实验室的铝块。 A.利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为:。 B.利用刻度尺测量它的半径,从而求出其横截面积,再测量高,利 用公式:V=S.h求的铝块的体积约为:。 C.利用公式,求的铝块的密度为:。 2: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例如小石块。 思考:质量可以用天平测的,那么体积呢?形状不规则,无法用刻度尺量取,该用什么方法呢?。 实验步骤:A:利用天平测自己准备的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 B: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水=,用细线悬挂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测的此时液面示数为V总=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 。 C: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 ; 反思:1.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先测石块体积,再测石块质量?如果不可以,说说为什么!。 2.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你们采用的方法是。 3 实验步骤:方法一:A: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为. C: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体的体积v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方法二:A: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B: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 C:测量烧杯和剩余水的适量m2,则倒出水的质量为。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反思:两种方法哪种好?哪一种方案需要改进,从而更好的减小误差,如果不改进会是实验值偏。

实验练习题 1.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 其 中错误.. 的操作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 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22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 3 , 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 /cm 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20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 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 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 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 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 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 (选填“<”、“>”或“=”) 图 2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含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碳交换。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9510763.html,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作者:黄殿伟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20年第02期 摘要多年种植的实践表明,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生产的效益日趋明显。所以,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文就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状况引篇,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极早熟玉米: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种植 1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自然状况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人口较少,劳动力较为缺乏。大兴安岭种植区地处我国北端的高纬度地区,大部分耕地在第六积温带上,有效积温在1850-2100度之间,生育期在90-110天,无霜期在86-117天,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平均全年降水量在400至700毫米之间,60%集中于7-9月。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且日照充分,冬季霜冻时间比较晚,苗期平均气温较低,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普遍较为缓慢。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是我国土壤最肥沃的地区之一。 2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情况 大兴安岭寒地极早熟玉米的品种有50%是本地培育的,其余的为省内外各企业及国家企业品种,由于大兴安岭寒地地区的极早熟玉米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区域供选择的品种并不多。随着玉米收购价的提高,加上种植大豆成本提高收益下降,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因此,随之带来一个问题是适合在这一区域的极早熟品种产生了奇缺。目前种植的品种只有孚尔拉、九玉201、承单3,大多育种单位所育成的品种多为第四、第五季温带才适合种植的品种,适合第六集温带的品种少之又少,而且总量也非常小,满足不了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的需求。 3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的生产情况 (1)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其中極早熟玉米的播种面积已超过全省玉米播种的10%,占到我国极早熟玉米种植面积的1/2。但是由于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2)犁底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限制增产幅度.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推广极早熟玉米品种种植比较晚。许多地方由于常年粗放作业,秋翻能力弱,中耕较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

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配套砝码一盒、量筒、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盐水 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 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 2 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 1 /m l 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 V2/ml 石块的体积 (V 2 -V 1 )/cm3 石块的密度 ρ/(g/cm3) 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2 盐水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 体积V 1 /ml 烧杯和剩余液 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 质量m/g 液体的密度 ρ/(g/cm3)

问题思考: 1、在石块的密度测量中为什么要先测质量后侧体积,若先测体积在测质量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测固体密度时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可能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密度也偏大。 2、测量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后将盐水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那么求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为什么? 答:将烧杯中的盐水都倒入量筒中时,不管如何细心正确操作,烧杯内壁都会沾有一点盐水,这会导致测量出来的体积比实际值小一点。而烧杯加盐水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却是所有盐水的质量,因此计算出来的密度就会比实际值偏大一点。 3、蜡块不沉入水中,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 答:(1)针压法:用针压进水里,针的体积可以忽略 (2)重物拉拽法:在水底放一重物,加水,记下体积,再把蜡块用线系上,用水底的重物带到水里,记下两次的差,就是腊的体积了。 4、如果物体溶于水,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 答:(1)溶于水的可以用酒精汽油等物质代替水。 (2)排沙法.类似于排水法,只不过是用沙来代替水。先把适量的沙倒入量筒摇平,记录体积V1;然后把物体埋入沙中摇平,记录体积V2,则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5、给你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空瓶、水、一杯牛奶,没有量筒,请你想办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答:(1)利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m1; (2)在空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2; (3)在空瓶中装满牛奶,再测出盛满牛奶的瓶和牛奶的总质量m3; (4)表达式:牛奶的密度为:ρ 牛奶= 水 ρ m - m m - m 1 2 1 3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讲话 中英文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讲话 时间:2009-12-19 15:01来源:口译网作者:口译网点击:972次 2009年12月18日,奥巴马总统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表讲话,阐述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以下是讲话的全文: Remarks at Copenhagen Summit on Climate Change by the U.S.President Barack Obama Copenhagen, Denmark December 18, 2009 美国总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讲话 丹麦,哥本哈根 2009年12月18日 Good morning. It is an honor for me to join this distinguished group of leaders from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We come here in Copenhagen because climate change poses a grave and growing danger to our people. All of you would not be here unless you —like me —were convinced that this danger is real. This is not fiction, it is science. Unchecked, climate change will pose unacceptable risks to our security, our economies, and our planet. This much we know. 早上好。十分荣幸能与世界各国尊贵的领导人汇聚一堂。我们来到哥本哈根,是因为气候变化对各国人民构成的严重威胁与日俱增。诸位如果不相信这一危险确实存在,你们──同我一样──都不会来到这里。这不是凭空虚构,这是科学。如果不加以制止,气候变化就将对我们的安全、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地球构成不可接受的危险。对此我们都了然于胸。 The question, then, before us is no longer the nature of the challenge -- the question is our capacity to meet it. For while the reality of climate change is not in doubt, I have to be honest, as the world watches us today, I think our ability to take collective action is in doubt right now, and it hangs in the balance. 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这一挑战的性质,而是我们应对这一挑战的能力。因为尽管气候变化的现实已无庸置疑,但恕我直言,在今天全世界都注视着我们的时候,我认为现在我们共同采取行动的能力还难以确定。这个问题事关生死存亡。 I believe we can act boldly, and decisively, in the face of a common threat. That's why I come here today — not to talk, but to act. (Applaus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