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附件: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多种行业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物流业,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区域竞争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加快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0年,东北地区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比2005年增长78.6%,占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5%和6.4%;完成货运量31.3亿吨,比2005

年增长60%,沿海主要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6.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68.2万标箱,分别比2005年增长124.8%和156.1%;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东北地区开展业务,一批本地区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物流业运行效益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0年,东北地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18.3%,较全国高0.4%,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行业性、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开始运营。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仓单质押、“粮食银行”等服务业态快速发展。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从采购到产品分销配送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

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东北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4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3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4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4个,投入运营的民用机场25个。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物流业发展,加大了支持力度,改善了物流业发展环境,促进了各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业发展。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物流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东北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实现外贸货物吞吐量 1.7亿吨,主要边境口岸实现货物吞吐量4340万吨。保税物流快速发展,大连大窑湾

保税港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沈阳近海保税物流中心、营口保税物流中心等相继投入运营。国际中转配送、出口集拼等业务不断拓展。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借港出海”取得突破。

(二)面临形势

东北地区物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总体发展水平偏低,规模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综合运行效率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提升。二是发展水平不均衡,中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沿边地区。三是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运营模式,社会物流需求释放不够,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四是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通关服务等方面,地区间统筹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在跨境物流方面,需要加强东北亚相关国家间的协调沟通,共同改善通关设施条件,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经济规模、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区域协调互动机制逐步完善,东北地区内部、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合作不断加强,为加

快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沿海沿边开放深入推进,为东北地区物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带来了难得机遇。

要深刻认识东北地区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发展物流业是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产业运行模式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降低区域经济综合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升东北地区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强化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发展物流业也是加快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东北地区作为比较完整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具备一体化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产业条件,率先实施东北地区物流一体化,将推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发展物流业更是推动东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要求。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位置,与俄罗斯、朝鲜、蒙古国陆地相连,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枢纽。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东北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提升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基本基本基本原则和原则和原则和发展发展发展目标

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实需求,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统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提高物流科技水平,完善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物流业对外开放,推进区域物流发展一体化,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形成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科学布局新建设施。

2.协调发展。协调东北地区各省区、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区域的物流业发展,推动其他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3.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提升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有力支撑,创新服务模式,借鉴国内外新理念新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注重对接国内外技术标准,提高企业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4.外向发展。把开放作为增强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利用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和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改善港口、边境口岸和国际通道设施条件,提高通关效率,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物流社会

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培育形成30个以上具有区域辐射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物流产业园区、若干个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

三、发展布局

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根据主导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设施等条件,构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通道布局。

(一)主要物流通道布局

主要物流通道是东北地区承担物流任务较重、潜在物流量较大的线路。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主要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辐射能力。

提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营口)及沈阳-北京等主轴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拓展主轴通道的辐射范围,增强主轴通道与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的联系。增加大连港、营口港航线的数量和密度,提升海铁联运能力。加强内陆港体系建设,提升港口对内陆腹地的服务能力。

提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阿尔山-白城-长春-延吉(图们、珲春)横向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双边合作,提高过货能力和效率。开展“江海联运”、“陆

海联运”和“借港出海”,创新发展“中-外-中”内贸货物国际物流运作模式。

畅通东部物流通道(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图们-通化-丹东-大连),提高东部铁路的运能和通达水平,提升东部公路等级,加快东部通道出海口丹东港扩能改造。

加强蒙东地区、蒙古国与辽吉黑三省连通的西部通道规划建设。畅通伊敏-伊尔施-阿尔山-乌兰浩特-白城-通辽-锦州通道,建设锡林浩特-赤峰-绥中通道,规划研究白音华-赤峰-朝阳-锦州及珠恩嘎达布其-巴彦乌拉-新邱(阜新)-锦州通道,提升二连浩特-集宁、齐齐哈尔-白城-通辽-锦州及霍林郭勒-通辽-沈阳-丹东通道运输能力。

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国际机场为依托,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运,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和临港产业园区。

(二)物流节点城市布局

依据城市所处的区位、交通条件、产业特点、物流辐射范围以及承担的货运量和增长潜力,东北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分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一级节点城市6个,包括全国《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沈阳和大连、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哈尔滨和长春、具备区域辐射力和服务能力的蒙东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通辽和亿吨港口城市营口;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是锦州、丹东、鞍山、阜新、

吉林、通化、白城、延边、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黑河、绥芬河、赤峰、呼伦贝尔、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7个城市。除一级、二级节点城市之外的城市为三级节点城市。

物流节点城市要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园区,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一级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节点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实提高对整个东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二级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设施水平和市场需求,切实增强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能力。在东北地区逐步形成以一级、二级物流节点城市为引领,其他城市和地区协同发展的格局,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协调发展。

专栏1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定位及发展方向城市名称定位发展方向

大连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重点发展集装箱和石油化工、矿石、粮食、汽车、

钢铁、煤炭等大宗物流,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

配送、国际转口业务,加快航运市场建设,建设东

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沈阳市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物流信息中心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粮食等农产品

和日用消费品物流,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和物流中

心。

长春市东北地区中部物流中心城市

长吉图物流枢纽城市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医药、粮食、农产品等物

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俄日韩国际物流中

心。

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物流中心城市

对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重点发展粮食与农产品、医药、装备制造业等物流

和对俄国际物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俄国际

物流中心。

通辽市东北地区西部物流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煤炭、木材、粮食等大宗物流,建设区域

蒙东地区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中心。

营口市沈阳经济区主要出海口城市

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城市

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粮食、石油、化学品等大宗

物流,建设港口物流中心。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东北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生产力布局的要求,整合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优化物流节点设施布局,加快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铁路大型装车点、公路货运枢纽、港口货运枢纽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和物流运营水平。加强港口集团、铁路局、边境口岸之间的合作,在东北腹地合理布局建设内陆港。

依托城市的大型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港口及商贸中心,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数量、性质、规模和建设内容。要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优先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二)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支持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开展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提高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化运输、甩挂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

运输,积极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等高效运输方式,提高运输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重组,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支持物流企业联合金融、保险、通讯等部门,创新服务模式,提供高端增值服务,满足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

(三)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社会化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物流企业要积极承担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及增值业务,通过组织实施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规模效益。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释放自身物流需求。

(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

以粮食、煤炭、石油化工、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等东北地区大宗商品和重要产业为服务重点,建立和完善东北地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依据产业布局、货物流向和运输方式,合理布局物流设施,提高专业物流服务水平,加快促进产业物流发展。结合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精品畜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适应集装化运输发展需要,积极推广集装箱物流模式,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专栏2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重点领域发展重点

粮食物流

围绕三江、松嫩、辽河平原和蒙东地区等商品粮基地,构建东北地区主产区联接主销区,集合内外贸、生产加工、采购交易等功能的粮食物流体系。大力推广散粮运输方式,积极推动发展铁海联运,构建以北良港为龙头,锦州港、营口港、大连港、丹东港为支撑的“北粮南运”港口物流体系;结合散粮装卸设施情况以及铁路粮食大型装车点建设,建设粮食物流中心,适时开通从东北地区到关内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散粮铁路运输定点定向班列;开展东北地区半成品粮“入关”集装化运输试点;鼓励大型粮食生产、流通企业与主销区大型粮食物流节点战略合作,提高主销区散粮接卸和仓储能力。发展粮食网上交易,建立全国性的粮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大型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跨行业、跨地区,集粮食收购、储存、中转、加工、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企业集团。

煤炭物流

结合铁路煤炭战略装车点的建设,加强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提升蒙东煤炭物流集散能力,重点建设和畅通赤大白-锦州港、锡赤绥-绥中港、巴新铁路、巴珠铁路以及扩能改造通霍线、绥满线等煤炭物流通道。加强营口港、锦州港等港口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煤炭分销物流。构建服务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煤炭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煤炭物流企业整合采购、物流、配煤、销售、资金、信息等功能,实施创新和集约的煤炭物流供应链服务。

石油化工物流

依托大连、抚顺、锦州、葫芦岛、盘锦、吉林、大庆等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集信息、交易、存储、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危险化学品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的危险品物流服务,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物流全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提升完善管道运输。

钢铁物流

提升大连港、营口港矿石码头的吞吐能力,新建丹东港矿石码头。建设同江铁路大桥,畅通俄罗斯矿石物流通道。建设以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等为主的铁矿石供应物流系统。在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鞍山、齐齐哈尔等地建设以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钢铁物流中心。

汽车物流

依托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商贸流通集聚区,整合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物流资源,规范商品车运输市场,开发标准运输装备,建立以汽车生产基地为核心的汽车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在全国具备龙头作用汽车专业物流服务商。

装备物流

在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建设装备制造物流中心,鼓励专业物流企业为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备品备件供应等供应链物流服务。

冷链物流

围绕区域内主要畜牧、水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中心城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配送基地为中心,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促进传统冷藏运输企业向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企业转变。创新农产品采购流通模式,缩短

流通环节,提高冷链货物流通效率。

集装箱物流

加强港口、边境口岸、内陆港、集装箱中心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海铁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体系,建立港口、边境口岸与腹地一体化的集装箱物流网络;结合散货集装箱化的趋势,提高适箱货物的装箱率,推广集装箱运输,完善哈大集装箱铁路运输通道。

(五)统筹城乡物流发展

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城市配送业发展,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城区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问题,推广共同配送,建立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提高城市配送能力、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和网点设施,扩大企业物流网络覆盖面,率先推进城市物流配送现代化。支持涉农物流发展,提高城市物流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城乡物流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和集散地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设施建设,结合“万村千乡”、“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等,发挥供销社、粮食部门和邮政物流农村服务网络优势,整合农村流通资源,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立“农超对接”直达配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确保食品安全。积极推进农村消费品和农资连锁超市建设,提高农村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程度。

(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推进东北地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新模式,延伸物流信息服

务功能,提高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建设重大装备、粮食、冷链等行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生产企业信息对接、数据交换,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加快东北地区“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利用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国际间物流信息交换与共享。

(七)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创新

支持物流企业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推动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广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输技术,推进高效快捷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强散粮汽车、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大宗成品粮储运及半成品粮流通技术示范。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打造服务品牌。利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加快重型运输车辆、大型吊装设备、搬运设备、仓库自动化设备及冷藏冷冻设备等物流装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强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托盘、集装单元在物流中的应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

(八)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沿海沿边优势和保税物流政策,促进物流

业国际化发展。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鼓励沿海港口功能向内陆延伸,推进内陆港建设,扩大港口吸纳腹地货源能力。加快推进同江铁路大桥、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黑河大桥等沿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境口岸通行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支持边境口岸发展保税物流,加强与对岸口岸协调合作,促进中外边境口岸功能的协同与能力匹配。依托满洲里、绥芬河、黑河、同江、黑山头、室韦等口岸,发展中俄沿边物流和环日本海物流;依托丹东、珲春、图们等口岸,发展中朝沿边物流;依托阿尔山、珠恩嘎达布其、二连浩特等口岸,发展中蒙沿边物流。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深入开展“借港出海”。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加强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国际机场等地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推进内陆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项目运作,畅通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采购、加工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

(九)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

加快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各省区的物流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强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联系,提升陆路、海路出入关能力,开展渤海跨海通道的规

划与建设前期工作。鼓励东北地区物流园区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等资源共享。培育提高物流企业跨区域服务能力。

(十)积极发展绿色物流

推行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采购,减少物流环节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合理规划布局物流设施和网络,减少无效物流环节,科学选择物流运输方式,推广共同配送和联合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形式,实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回收物流,积极推动包装物周转使用。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工业和生活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五、保障措施

要围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政策措施支持,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完善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

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物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东北地区物流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下建立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各省区物流规划的衔接,协调跨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解决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地物流业主

管部门要加强与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统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加强指导,加大支持。物流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信息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发布、协调应对行业发展重大事项等工作。

(二)推动物流资源合作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港口、边境口岸的服务功能,加强内陆港建设,实现物流业跨地区协同发展。积极发挥保税物流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在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取互设“飞地”的办法,加强物流合作。加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物流合作,完善通关体系,联合开发沿海沿边国际物流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物流产业基地。支持交通运输、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物流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利用物流基础设施。探索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共享。

(三)构建统一共享的物流市场

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取消相互之间歧视性市场准入限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围绕功能整合,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物流体系,发挥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实现物流配

送服务的共享。共同建立区域性物流市场运行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市场调控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对区域内突发事件及市场异常波动的应对处理能力。

(四)认真组织实施规划

有关部门和东北四省区人民政府要协同配合,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意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四省区人民政府要做好相关规划政策的衔接,形成区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 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89.9 万亿元,比2000 年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长1.9 倍,年均增长 14%。2008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 占 GDP 的比重为 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 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 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 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由 2000 年的 19.4%下降到 2008 年的 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 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 200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8.0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6.03 万公里,港口泊位 3.64 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 1167 个,拥有民用机场 160 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 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 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 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 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 1 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 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 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 交 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 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 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2014国际物流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全球物流业迎来新机遇,全球物流市场的中心正在由美洲和欧洲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转移。亚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7年,将保持年均8.9%的增速,中国的增速将达到14.1%,印度为12.3%,中国与印度两国物流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领先态势。 纵观2014年国际物流动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物流合作全球化,国际物流渠道全面打开,中国物流与全球接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之后,谋求亚太经济一体化、共筑亚太梦想成为国际议论的焦点,而实现的关键在于“亚太物流一体化”。“亚太物流一体化”将积极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合作。此外,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DHL)扩展了其通过认证的Thermonet全球设施网络,计划在美洲建设13个站点,针对生命科学和保健行业推出服务;国际快递巨头UPS收购美国电商服务和快递公司i-parcel,提前布局全球跨境电商业务,收购后使公司在英美等地的跨境业务更加便利;TNT快递宣布在德国汉诺威提供空运服务,并将开发建设荷兰埃因霍温国际新站点,为医疗保健和高科技产业客户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中海集运与法国达飞海运和阿拉伯联合航运签署合作协议,三家集装箱班轮运营商在亚欧航线、泛太平洋航线和亚洲—地中海航线三条东西向的主干线上展开共同投船、舱位互换和舱位买卖等形式的合作;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发布2014-2033年商用航空市场预测报告,预测到2033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运输市场,占全球客运周转量的40%;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物流陆路通道不断扩展,中国与东盟已有近10条重要陆路货物运输通道进行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 网络覆盖全球化,物流配送货物种类越来越齐全,配送能力越来越强大。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两大快递业巨头UPS和联邦快递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快递业从业执照,UPS宣布新增中国至欧洲集装箱整箱铁路货运业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又增加一条连接纽带;澳洲乳业公司Dairy Connect NSW、乳业合作社Norco和国际出口咨询公司PGS发表联合声明,称澳洲已成功将1000升鲜奶通过冷链物流运至中国;因美国站点部分物品分类有所变更,eBay对国际物流政策做了相应调整,使用美国海外仓的中国卖家在物流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6大站点开通直邮中国服务,提供总计8000多万种国际选品供中国消费者选择;日本快递物流公司宅急便与中国邮政联手推出“日本网购中国配送业务”,中国消费者在网上买日本商品,最快3天就能送达。 服务创新个性化,国际物流的新增业务和增值服务增多,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如荷兰邮政推出晚间包裹快递服务;联邦快递推出全球退件服务以简化全球退件流程;谷歌也在拓展会员制的快递服务;曾被世界银行称为“世界物流冠军”的德国,其强大的物流能力不仅体现在货物运输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增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全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物流产业是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渗透性强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保障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总,呈领导参阅。 一、发展现状 从主要指标看:2015年,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20319.7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27076.3亿元、第2位临沂24506亿元),同比增长6.6%、列全省第9位(第1位莱芜13.1%、第2位菏泽12.6%、第3位济南9.7%)。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5279.6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7809.1亿元,第3位潍坊13284.9亿元);进口物流总额1326.1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543.1亿元,第3位日照685.4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657.3亿元,居全省第3位(第1位潍坊795.4亿元,第2位济宁780.9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5568.4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6169.3亿元、第2位临沂5759.9亿元),同比增长6.8%、列全省第10位(第1位菏泽10.3%、第2位济南10%、第3位德州9.6%)。 从物流园区看:全市共有各类物流园区22个,建成18个、在建4个。其中,国际综合物流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西 1页

部,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累计落户项目11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可直接带动全市冷链物流、农批市场、自动化仓储、智能公路港、跨境电商等产业提速发展。在建项目中,①以渤海湾烟大航线甩挂运输为特色的深国际——烟台综合物流港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0家,年营业额50—100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②以造纸原料物流配送为特色的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造纸原料配送规模可达400万吨,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8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原料交易市场。③以铁路货运为特色的福山铁路货运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货运周转量15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税收3亿元。④以绿色交易为特色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功能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利用资源。 从物流企业看:目前,全市从事运输、仓储、货(船)代、理货、配货等物流业务的企业3000多家。201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170多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8家;全市获得国家3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56家,其中5A级1家、4A级21家、3A级34家。其中,恒邦物流与中交三航、中国水电、万华集团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300家知名品牌产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2015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益商物流合作商贸 2页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09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设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加快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物流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对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4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 75倍,年均增长11.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7. 6%。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 58亿亿元,比2009年增长2.48倍,年均增长19. 9%。互联互通能力提升。依托高速公路“一日交通圈”、“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骨架网和“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围绕产业聚集、消费取向和货物流量,先后开通了面向韩国的货运航线和面向中亚的“长安号”货运班列,西安铁路枢纽形成了2亿吨/年货运能力,全省货运总量从2009年的8.6亿吨提高到2014年的15.7亿吨,年均增长12. 8%。建成各类物流园区32个和一批物流配送中心,营业库房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左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专用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等技术迅速推广,物流信患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流功能不断完善。西安被确定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宝鸡、榆林、咸阳被确定为全国物流园区二级布局城市。西安咸阳机场航空一类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一类口岸及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后获批。西安国际港务区构建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平台,开展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得国际国内港口代码,内陆港模式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加快,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57家,其中5A级4家。新加坡普洛斯、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布局陕西,招商局物流、中铁物资等央企在陕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初步形成了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我省物流业仍处于生长期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一是物流理念意识还不够强。对物流业的服务业属性和产业地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多篇范文)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 一、我市物流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分工,我市以运输、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为主的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截止目前,市货运企业达到3000余户,拥有营运货车18000余辆,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28 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我市涌现出千千佳物流、正大物流、中邮物流、宇通物流、铁力货运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时风集团、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随着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现有商业集团的壮大、商贸集中区域的形成和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的明显增强,我市作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二、我市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是鲁近年来,随着全西乃至进军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产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周边没有辐射性强的一线城市。为此我市加快了物流中心建设,力争使我市物流中心成为鲁西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最强、服务竞争优势最大、服务品牌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枢纽。 2、交通优势显著我市是京九铁路、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青银高速公路和104、105、106、308、309等5条国道以及9 条省道相连接,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

连接,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3、产业优势较强多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形成门类齐全,产品独具的工业产业体系。目前,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设备、化工、生物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电解铝、铜冶炼、客车等重点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余家,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240 余家、过亿元的企业20余家。目前,韩国希杰、香港华润、四川希望、中冶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住。同时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需要外运。 三、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理念落后,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由于物流行业投入大、回收期长,且要建设一定面积的仓储设施,因此,对物流业的发展要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物流业的起步发展。从我市整体情况来看,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