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设可研报告201008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设可研报告201008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

1.3研究范围 (2)

1.4结论 (3)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5)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

3.建设地点 (10)

3.1建设地点 (10)

3.2地形地貌 (10)

3.3气象水文 (10)

4.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13)

4.1建设规模 (13)

4.2项目构成 (13)

5.建设标准 (14)

5.1建筑标准 (14)

6.总平面布置及公共系统 (15)

6.1总平面布置 (15)

6.2建筑方案 (15)

6.3 建筑设计 (17)

6.4 结构设计 (19)

6.5公共配套设施 (21)

6.6 强电 (25)

6.7 弱电 (27)

6.8 通风 (27)

7.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 (29)

7.1环境保护 (29)

7.2消防 (31)

7.3安全卫生 (32)

8.合理利用资源和节能措施 (33)

8.1建筑节能 (33)

8.2节电 (33)

8.3节水 (34)

9.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5)

9.1建设工期 (35)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5)

9.3项目建设进度横道图 (35)

10.项目组织管理 (36)

10.1项目建设管理 (36)

10.2招投标 (37)

10.3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管理 (38)

11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40)

11.1投资估算 (40)

11.2资金筹措 (41)

12.社会效益分析 (42)

13.研究结论 (43)

附表:

投资估算表

附件: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改造

1.1.3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1.1.3.1项目承担单位名称

盐津县建设局

1.1.3.2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

通讯地址:盐津县建设局

联系电话:0870-*******

邮政编码:657500

1.1.4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

盐津县人民政府

1.1.5项目建设地点

盐津县城棚户区

1.2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的依据

1、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之《公共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司关于编报2010年国有工矿棚户区住房改造中央投资补助建议计划文件的通知》(云住建发明电【2010】19号)

3、《昭通市建设局、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10年国有工矿棚户区住房改造中央投资补助建议计划文件的紧急通知》昭建电【2010】124号

4、《关于上报2011年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项目的通知》昭通市建设局房管局

6、《关于上报2011年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项目的通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国家和云南省的有关规范、标准

8、工程技术人员实地踏勘收集的资料

9、盐津县建设局提供的基础资料和附件

1.2.2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及改造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

2、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

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3、统筹兼顾,配套建设。棚户区改造应与其他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新建安置小区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4、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做到功能分区合理,规划有序整齐,符合规范,具有合理性、时代感和前瞻性。

5、个性化的总平面布局、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生态化的景观绿地系统、独特的建筑环境氛围、经济合理的规划、灵活、可变、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针政策和规范。

1.3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要求,并在盐津县建设局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和计算,对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1.4结论

盐津县棚户区改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和谐发展新巧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区整体环境质量,全面加快盐津县城市建设步伐,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昭通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全市辖昭阳区及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10县1区,总人口55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昭通市处于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之间,东西宽241km,南北长234km,面积23021km2,东面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六盘水市相邻,北和西北方向与四川省宜宾市、西昌市和攀枝花市接壤,南部与我省曲靖市会泽县相连。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位于北纬27°7′~27°39′,东经103°8′~109°56′之间。从昭通市昭阳城区,到云南省省会昆明的公路里程为350km,直线距离约300km,空中航程30分钟,内昆铁路已于2001年9月全线铺通,2002年开始运营,全面开展客运和货运业务。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边缘与四川交界处,居昭通、宜宾2市之中部,,地处东经104°00′-104°2′、北纬27°49′-28°24′之间。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靠彝良县,西北与大关、永善、腰江三县毗邻,北与水富县联界。县城盐井镇南距省会昆明市650公里,距昭通行署驻地昭通市145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75公里。总面积2029.83平方公里。其中,高二半山区(海拔1200米以上)占总面积的23.5%;半山区(海拔300-1200米)占总面积的45.5%;矮山河谷区(海拔800米以下)占总面积的31%。

全县总面积2092平方米。县城新区黄葛槽海拔420米,距昭通市政府

驻地139.3千米,距省会昆明475.3千米,县境内最低海拔330米,最高2263米,平均海拔1160米。全县年平均气温17.8℃,年总降雨量1204.4毫米,年日照时效814.7小时,无霜期333天,平均相对湿度79%。

全县辖盐井、普洱、豆沙、中和4镇,兴隆、落雁、滩头、牛寨、庙坝、柿子6乡,有村民委员会87个。2008年末,全县有人口104394户380508人,其中农业户88461户345188(占总人口的90.72%),

为大力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简陋,破损严重,房屋建设年代久远,内部基础设施条件差等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棚户区改造建设的实施办法,有力的推进了城市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建设进度,使得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按照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做好国有工矿企业和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是一项改善民生的福利工程,民心工程。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盐津县棚户区改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我国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约改造5000万平方米棚户区,近100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

目前,我国包括棚户区在内有大约1.5亿平方米危房亟待改造,政府正

在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我国从2009年开始,对国内煤炭采空区、林场、农垦及华侨农场中棚户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盐津县城市棚户区在基础设施条件,房屋结构以及土地综合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不完善成了房屋使用的最大局限,不符合现阶段盐津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住房条件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盐津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2.2盐津县棚户区改造是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关于改善棚户区居住条件各项政策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0〕46号等文件和云南省有关棚户区改造建设相关要求,大力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服务低收入居民,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新中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好政策,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对国有工矿企业和城市棚户区的改造的各项政策的结果,是一项改善民生的德政工程,福利工程。

2.2.3项目建设是盐津县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胡锦涛同志年初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大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团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建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一系列政策充分表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体现了盐津县党委和政府着力构建盐津县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2.2.4项目建设是盐津县城市建设的要求

目前盐津县城需要进行改造的棚户区居民有180户,总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62.35平方米,且房屋结构老化、大部分为土木,砖木结构的危房建筑,已经严重不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大大低于廉租房用房条件,为了改善盐津县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优越性,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更能推动盐津县的城镇化建设,提升盐津县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项目的实施具有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盐津县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会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更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福利工程。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对于推进巧家县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长足的推动作用。

盐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县城棚户区改造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过问,亲自到现场抓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收到巧家县城龙潭棚户区改造的请示后,及时召集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作了专题研究,决定对巧家县城龙潭棚户区进行改造建设。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下,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已完成拆迁计划、用地预审、规划许可等前期工作,建设地位于县城区地质条件良好,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建筑材料丰富,适合该项目建设。且盐津县当地有较强的建筑施工队伍,能保证工程建设内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

3.建设地点

3.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盐津县城新建街棚户区

3.2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为县城棚户区,经专家现场勘测认为场地地貌属于河谷地貌。土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湖积地组成,各建设场地地基土类型根据承载力评价属中软场地土,未发现土洞、大规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3.3气象水文

3.3.1场地气象条件

(1)盐津县城为江边河谷,属中亚热带气候

(2)场地位置:北纬28.39°,东经104.25°

(3)最低海拔:267米

(4)年平均气温:17℃

(5)最热月平均温度:26.7℃

(6)最冷月平均温度:8.9℃

(7)极端最高温度:41.8℃

(8)极端最低温度:-2.5℃

(9)无霜期:328天

(10)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

(11)年平均降雨日数:178.6天

(12)年平均降雪日数:1天

(13)年平均日照时数:965.7小时

(14)年平均相对湿度:81%

(15)主导风向:全年最多风向为静风,次多风向为东北风及东风3.3.2地质条件

场地范围内地下水较为丰富,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属潜水型孔隙水,上层滞水,水位在地表以下1.05~1.25米之间。根据水质分析试样,本区地下水和土壤对混凝土及其内钢筋无腐蚀性,对外露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3.3.3抗震设防标准

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确定,盐津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2类,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划分,盐津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为标准设防类,按照7度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3.3.4历史文化条件

盐津县有闻名于世的豆沙关摩崖题记、天下第一关-石门关和僰人悬棺等文化遗产,但在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珍

惜植物、文物古迹等。

4.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4.1建设规模

盐津县县城棚户区住房改造项目共建设住房180套,每套平均建筑面积58.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600m2共5幢,其中:

5幢六层各三个单元,合计144套,每套建筑面积58.89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

4.2项目构成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设项目住房包括:

5幢,每栋3个单元,六层,一梯二户,每套设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详见附图。

5.建设标准

5.1建筑标准

(1)本项目以“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布局合理。

(4)应合理确定门厅、走廊等面积,提高建筑面积使用系数。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不应低于60%。

(5)廉租住房宜建设为多层,标准层层高不宜超过3m,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m。

(6)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7)房间应采用直接采光。照明应采用普通节能灯具,楼梯间可根据需要采用节能装饰灯具。

(8)房间应采用自然通风换气方式。

(9)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8)划分盐津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5)中建筑物重要等级划分,建筑属于丙类建筑物。

6.总平面布置及公共系统

6.1总平面布置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工程建设规划、规模、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建筑单体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等。该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分区明确,路线清楚、建筑布局紧凑合理,交通便捷,管理方便的原则布置,见总平面图。

6.2建筑方案

6.2.1 设计依据及范围

6.2.1.1 设计依据

1)盐津县建设局关于本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提供的有关资料

2)建设部门《关于盐津县棚户区建设初步设计的批复》

3)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

6.2.1.2 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1)设计规模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0600m2,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层数为六层,建筑总高度约18m。

2)设计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消防、总图等专业的设计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对室内装修设计提出方案性的规定;其它供电电源、通讯线路、煤气、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由相应的专业设计部门承担。

6.2.2总平面设计

6.2.2.1总平面设计原则

(1)功能分区合理、明确、方便使用和管理;

(2)道路结构清晰,交通顺畅;

(3)环境优美;

(4)注重可持续发展。

6.2.2.2 设计指导思想

(1)严格执行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

(2)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设项目的整体布局应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单体建筑在节约用地的同时,尽可能的安排绿化面积,使棚户区住房改造建筑环境庭院化、公园化。建筑的朝向应兼顾日照和自然通风要求。

6.2.2.3场地概述

本工程用地位于盐津县城区。该区域地理位置适宜,交通便利。工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为5000m2。

场址用地形状规整,场地地形平整,地面高差不大。

项目区域内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筑。

6.2.2.4建筑红线退界控制

建筑物前退最小距离为3m以上,满足规划要求。

6.2.2.5 平面布置

盐津县棚户区住房改造项目建筑共计5幢,在院区设大门,作为主入口。院内布置环形通道,采用混凝土路面。

场址内主出入口左右两侧设置地面停车场。

院内分区布置合理,交通流线清晰。

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6.2.2.6 竖向设计

1、场址地面标高

项目场址地形平整,底层地面高于室外场地标高0.15m。

2、场地竖向规划

从组织场地排水、污水排放方向和合理利用场地自然地形遵循安全、

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建设用地潜力,做到节约用地,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土石方、填挖方及挡墙工程量,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功能和建筑总体布局,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坡度、控制点高程、建筑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室外场地放坡及排水方向。

规划以盐津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路网为骨架,结合本项目地块现状开设内部车行道、步行道,合理布置建筑单体,力求少量的填、挖土方工程量,并基本实现土方平衡。

室外场地排水坡向以现状自然排水为依据,使规划范围内场地无一积水区域,所有雨水均进入雨水管网,向西自然重力流排至城市雨水管网中。

3、建筑竖向高程确定

以规划范围内部道路控制点标高、道路坡度、坡向设计为依据,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确定建筑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规划建筑室内地坪设计标高,比室外地坪放坡坡地标高值最小相差0.45米。建筑散水处尽可能少设或不设挡墙,而采用场地自然土质放坡种植绿化方式处理,减少室外基础工程投资,又有利于绿化景观的打造。

6.2.2.7交通组织

在规划用地内部增加机动车道满足交通需要外,适当增加人行路径,人行路径宽最小值为1.5米。

6.2.2.8绿化

为了达到绿化景观美化环境,建设场地内预留了一定面积的集中绿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使用植草砖美化景观,尽力使地块内的绿地率达到35%以上。

6.3 建筑设计

6.3.1设计依据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3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16-20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