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度史专项训练

制度史专项训练

制度史专项训练
制度史专项训练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政治原则开始于(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2.在1637年,一名律师就宣称:“为保障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王的特权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法律的限制。”这一观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通过以下哪部文件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875年宪法3.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4.“我以我自己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这个宣言可能是( )

A.《大宪章》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5.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6.2009年为《权利法案》颁布320周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

A.实行三权分立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共和体制确立

7.(2008·滨州模拟)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右下图为近代某国的国家结构及运作示意图,其所示政体的理论依据是( )

A.天赋人权学说

B.三权分立学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9.下列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③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④都受议会制约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10.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11.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1890年的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你在行使权力时,需要对谁负责A.联邦议会 B.帝国议会 C.帝国皇帝 D.内阁

12.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13.下列法律文件: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本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B.都以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都以此确立了共和政体 D.都以此确立了本国的近代政体

14.观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从革命的开始直到结束,再到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处处体现出一种意念。这种“意念”主要是指( )

A.以法律形式反对专制并巩固统治秩序 B.通过对外战争来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C.借助封建势力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实行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

1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6.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帝国国会行使行政监督权 B.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皇帝有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

D.皇帝有权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

17.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18.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19.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 )

A.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 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都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20.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21.某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分别颁布于1875年、1689年、1954年

B.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着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23.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已经被近现代的西方政治家普遍认同。在此理论指导下,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

24.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胆小懦弱”,最终被奥巴马解职。由此表明美国()

A.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极力维护区域和平

25.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下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26.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

(2)从唐朝到清朝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

(3)从雅典民主政治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你认为推动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二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三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部文献﹙2分﹚?两段材料反映的两国元首所处地位有何不同?(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和跟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

(3)在学习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课后,小张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小王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出一种观点即可,2分)

政治制度史专项训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个,每个2分,共80分)

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 .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2.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按察司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

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4.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需要通过 ( )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6.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 )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地方各行省

C.富饶的江南地区 D.成吉思汗起家的斡难河地区

7.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尚书台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8.“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9.一位军机大臣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

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1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

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 )

大哥(

13.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

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1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

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15.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16.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

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17.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

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

18.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

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

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0.据《旧唐书》记载,唐元和年间,一位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他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这说明()

A.给事中位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

B.给事中位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21.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

C.丞相的地位和权力更加突出 C.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23.2002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

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统一度量衡文字

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

24.《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25.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26.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27.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2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

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29.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重臣明珠、索额图曾被称为“明相”,“索相”,其实际职务应为

A.丞相 B.宰相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30.下列史料能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31.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3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按宗法制

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3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D.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35.以下措施中,使得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有

①内朝的建立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③宰相制的废除④军机处的设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6.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7.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38.“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

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3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0.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三司使

专题六古罗马、希腊的政治文明选择题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3、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东罗马帝国

4、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两方”是指:

A、地主、平民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D、奴隶主、奴隶

5、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正式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C.加速氏族制度的瓦解 D.缓和了阶级矛盾

6、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是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②设立五百人会议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发放“观剧津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7、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最高司法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陪审法庭

D.五百人会议

8、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主要表现在

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成年男子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C.通过抽签组成五百人会议

D.保障低等公民积极参政

9、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下列不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①男性公民②女性公民③外邦公民④他国公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0、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所有公民都有投票权 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主权在民

11、“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2、“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13、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废除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公平法的制定

D、《民法大全》的编纂

14、《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表现是

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斗争下颁布的

B法典给平民一定好处

C为成文法。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法典中的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

15、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公民法的形成

C、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

D、《民法大全》

16、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内容的不同

B、制定者的不同

C、适用的范围不同

D、制定依据的不同

17、罗马法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说明罗马法

A.维护君主专制 B.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 D.保护奴隶制18、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

A.公民法 B.习惯法 C.万民法 D.以上都不对

19、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0、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21、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B、《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公民法就是万民法

D、《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

22、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3、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维护财产公有制②对人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法律规范

③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④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

D.英国的法院

25、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发布

B.公民法出现

C.万民法产生

D.《民法大全》编纂

26、(2007年广东历史卷·1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7、(2007年广东历史文科基础历史试题·28)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28、(2007年宁夏文综卷·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9、(2008年广东历史文科基础历史试题·29)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30、(2008年海南历史卷·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31、(2008年海南历史卷·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32、(2008年广东历史卷·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33、(2008年江苏历史卷·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2008年上海历史卷·3)右图表示的是

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B.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C.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

35.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36、(09年上海卷)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37、(09年江苏卷)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8、(09年安徽卷)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39、(09年广东文基卷)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40、(09年福建卷)“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41、(09年海南卷)在伯利克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42、(2010福建文综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4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

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44、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专题6-7 选择题训练

1.罗马共和国之所以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主要原因是()

A.罗马人富于创造性 B.罗马民主政治空前发展

C.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 D.对外战争使罗马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梭伦说:“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两方”是指

A.氏族贵族、奴隶

B.氏族贵族、平民

C.工商奴隶主、平民

D.工商奴隶主、奴隶

3.以下对雅典公民大会评述不正确的()

A.公民大会为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大会成员经过选举产生

C.公民大会可以罢免执政官

D.可以驱逐不受人民欢迎的人物

4.美国的托马斯·利科纳认为,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了四种美德:智慧、公正、坚韧不拔、自

我控制。古希腊人能够给人类留下这四种美德的原因是

①哲学的发展②人文精神的产生③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④进行海外殖民活动

A.①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

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6. 以下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B.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外邦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7.对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利弊,历来众说纷纭.苏格拉底认为“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A.可能导致国家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B.使雅典居民都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促进希腊的经济繁荣 D.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8.以下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

C.城邦中流行贵族制和民主制政体

D.是众多城市联合组成的国家形态

9.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但是“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上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上述材料说明公民大会非常重视发言者的()

A.语言表达能力

B.参军作战能力

C.品德和责任感

D.个人财产多少

1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C.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D.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11.辩论是雅典民主决策的一个象征,也是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下列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任何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利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发展

D.辩论的氛围益于诸如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12.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②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③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④罗马法有力的维系了帝国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不属于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的是()

A.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B.罗马共和国版图大,矛盾复杂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中出现了新问题 D.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14.陶片放逐法”,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B.标志着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D.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15.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习惯-法-习惯法—法律总结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16.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下列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思

B.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征

C.城邦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

D.城邦之间和谐相处

1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18.2008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9.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州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有人认为,古代罗马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希腊直接民主制度带来的混乱.下列各项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调动平民参政积极性

B.颁布、修订成文法,调整社会关系

C.提出“德治”思想,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D.提出“中庸之道”,提高公民修养

21.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②政府首脑③议会党团领袖④多数党领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2.下列对英国责任内阁首相表述正确的是( )

A. 首相由国王任命,也可以被国王罢免

B.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C. 由上议院大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D. 首相的权力表现为任免高级文官、制定宪法

23.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立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24.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 )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25.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 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B. 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 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 君主向议会负责

26.雅典在民主政治创新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梭伦通过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③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④十将军委员会由举手的方式在公民大会上选出,可连选连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

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历史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28.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A.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

B.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C.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制度

D.此规定包含的某些原则具有永恒价值

29.罗马法博大而缜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律师制及诉讼原则均源于罗马法

④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渊源,我国现行法律也借鉴了罗马法的部分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革命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31.有人认为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比较充实的民主政治。这里对“充实”正确理解是()

A所有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B全体公民在治理公共事业上享有平等权利

C全体自由人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D所有的人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32.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的元首②民族团结的纽带③国家统一的象征④维系英联邦的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以下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很多政治权益

C.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 D.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34.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是()

A、议会处于黄金时代

B、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D、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35.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36.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

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

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37.英国首相布莱尔由于遭到英国议会的反对,被迫在2007年5月宣布将在任期未满之前辞去

英国首相职务。这充分反映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哪一项惯例()

A.多数党领袖任首相

B.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可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C.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

D.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

38.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其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

敦“呐喊助威”。下列对英国女王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②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

③英国女王在礼仪上、形式上是至高无上的,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③

39.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

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

超过6000, 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会被流放国外10 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

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①执政为民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三权分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0.请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②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③希腊辉煌的古代文化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答案

BBBDD CBBBC CCDAB ABACA CDDBA

26.

27. ﹙1﹚《权利法案》和《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异: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

德意志皇帝大全独揽(2分)。

﹙2﹚德国:世袭,控制议会(2分)。法国:选举,对议会负责(2分)。

﹙3﹚同意小张同学的观点,理由: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有利于促进民主进程的推进。

或回答:同意小王同学的观点,理由:德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强大。(2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择题答案

1.D [解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依托则是宗法制。

2.C [解析)A项属于国家检察机构;B项是中央行政机构组成部分;C项中前者是军事长官,

后者是清朝加强皇权设立的机构;D项都是地方行政设置。3、B

4.A [解析]皇帝在封建社会拥有最高决定权,在唐朝三省六部体制下,门下省拥有审核权。

①②与审批无关。

5.A [解析]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夺地方权力,这种做法不仅不

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反而会造成人浮于事的后果。

6.A [解析]依据材料判断,“内”是指中书省辖区,“外”是行省辖区。

7.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咨询”“张居正”“首辅”等

词语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8.A [解析]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可以看出,在当时是根据战争的需要。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

对材料中有效信息地理解。

9.A [解析]题目中的材料反映清朝皇权的空前强化,军机大臣没有任何的决策权力。 10C

11-15 CACBD 16-20 ABCD 21-25 BAAAA 26-30 CBACD 31-35ACDAD 36-40BBCAD

专题六古希腊罗马大的政治文明参考答案

1—5AAABB 6—10BCBBC 11—15ADBCD 16—20CDCCC 21—25CABBA

26—30ABCAC 31—35DACBC 36—40ABDAC 41—44CCAD

专题6-7选择题训练

1-5CBBDC 6-10DADCB 11-15ABDBA 16-20DCDAB 21-25ABDCA 26-30CDCAC 31-35BDCBA 36-40DDDDC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1题10分,共20分) 1、三公九卿制度 考核知识点:秦汉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48--57 答: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所谓九卿,就是奉常(后改太常),掌宗庙礼仪和文教;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掌宫廷车马仪仗及牧养;廷尉(几度改为大理),掌司法;典客(后改为大行令、大鸿胪),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大司马),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2、三省六部制 考核知识点:隋唐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70--78 答: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其分工如下: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

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文教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三省六部是隋代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1题15分,共30分) 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参见P268--274 答:一、军事制度的改革 ①.陆军:曾国藩利用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招募本地失业农民入伍,而由一些坚决保卫儒道的士人率领,建立起一支非正规的军队。袁世凯在华北训练的“新建陆军”,张之洞在长江地区训练的“自强军”,都采用了近代化的军事编练方式。清政府还在各省创武备学堂,改建省兵制,并裁减绿营和勇军。1906年,又改兵部为陆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②海军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也归海军部统辖。 二、行政机构的改革 (1)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调整和增设中央各部(3)组织责任内阁 三、教育制度的改革 (1)建立新式学堂(2)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3)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考核知识点:南京临时政府,参见P274--276 答:南京临时政府仿照美国总统制组织中央政府。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临时大总统是行政首脑,在政府中负实际政治责任,并主持国务会议,等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制与三权分立的美国总统制大体相同,是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建立政府的,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临时大总统和临时副总统的选举,限于革命战争环境,不是民选,而是由已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指定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第二,临时大总统的行政权力高踞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上。第三,南京临时政

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制度。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其中社会保险政策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2)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服务的社会性制度。(3)社会救济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4)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2.外国社会保障体制 2.1 美国体制 社会保障体制的核心是社会保险,美国的社会保险分为养老、遗属和残疾人保险, 它是美国最重要的收入保证项目.保险金来源雇主、雇员和自由劳动者所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税)。据最新联邦保险税特别税法规定,雇主和雇员各交纳的社会保险税应占工资总额的6 . 2% ,个体劳动者则交纳保险税为12. 4%. 社会保险基金的应用给给有保险身份的退休、致残职工及死亡职工的遗属按月支付保险金;与遗属一次性结算死亡职工保险金;为伤残人提供职业再培训的服务费用;管理费支出。在美国, 社会保险参加者们领取的一般都是基本保险金. 社会保障包括补充保障收入,这是一项完全由联邦政府管理的项目, 即联邦政府每月给6 5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一定的补助。 医疗照顾和医疗补助是美国最主要的医疗保障项目, 医疗照顾的对象是符合参加社会保险的老人和残疾人, 医疗补助的对象是那些低收入和缺少生活来源的人们。失业保险,为那些非自愿失业同时又有能力和愿望接受再就业机会的劳动者提供的一种保障措施。 失业保险是按照规定, 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交纳的失业保险费。这些保险费由各州上缴财政部, 存入失业信托基金;工人补偿美国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是工人补偿。伤残保险暂时伤残保险是一项由美国部分州实行的保障项目, 它主要是向那些因非公事故伤残而导致工资损失的职工提供的补助金, 由于享受这种补助的时间有其一定的限制, 因而称为暂时伤残保险。工人补偿的内容是向那些因公负伤的工人和因公死亡的职工家庭提供货币补助和医疗照顾。在被补偿的人员范畴中,大部分州都不包括农业工人、家庭服务人员和临时工。 退伍军人补贴:联邦政府为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补贴, 其中包括残疾补贴、教育资助、住院和医疗补助、职业再培训、家庭和子女生活资助, 特殊贷款计划和优先进入某些职业等等。 2.2 日本体制 日本实行的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包括收入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扶助共四个方面。第一方面, 日本对因失业、伤病、衰老、死亡、工伤等丧失收入及收入减少者给予物质帮助, 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险(按项目包括雇佣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 进行实施。妇女因生育、育婴而开支增加者则由医疗保险提供分娩费; 对养育未满三岁的儿童发放津贴, 津贴金额由享受者的收入而定, 资金源于国家和雇主。第二方面, 日本的医疗补助费用主要来自医疗保险。第三是对需要照顾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生活方面能力弱者提供福利。资金由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和被照顾者分担。服务操作由地方自治团体承担. 第四是对生活低于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的贫困家庭进行扶助保护。资金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

中国政治制度史

填空: 1.郡县制推行始于(秦朝) 2.猛安谋克制度使用创立的是(女真人) 3.科举制建立于(隋朝)、(隋炀帝) 4.军机处设立于(雍正) 5.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6.明代(宗藩制度)是宗法制的复轨 7.明厂卫制有东厂、西厂、(锦衣卫) 8.明省级的长官叫(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9.明清的(改土归流)违背了因俗而治 10.秦朝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11.春秋前宗教事务官吏称之为太史寮 12.秦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以吏为师)、(法家文化) 13.西汉(汉武帝)设立了(尚书台)为核心的中朝官架空了三公制 14.汉选举制有(察举、征辟) 15.科举制(进士科)士人最重视 16.元朝统治中原的制度是(投下分封制) 17.内阁制度设立于(明朝)(明仁宗朱高炽时) 18.元朝的四个等级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名词解释 宗法制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性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郡县制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秦末增至四十郡。郡设郡守掌管行政和军事,设郡尉并掌军事,监御史为中央派遣的监察官吏。郡下设县,大县长官为县令,小县县令为县长,县下有基层组织乡、亭、里。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与玩过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各省督抚也不对总理衙门直接负责。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规定,将其改为外务部,但扔位列六部之首。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的中央官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早想,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任务、户部主户口赋税、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和刑狱、工部主水路工程。各部长官均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六部制改变了以往宰相一人执掌大权的状况,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中国政治制度史

秦统一后的官吏,多出于军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焚书”的建议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便几乎垄断了秦仕进之途。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奖励军功爵禄制度 1产生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分裂的局面。秦灭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变法之后,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中华大地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让秦国在统一战争中横扫六合。 秦军战斗力主要来源秦国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据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其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各级爵位编辑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10 左庶长11 右庶长12 左更13中更14 右更15 少上造(一称少良造)16 大上造(一称大良造)17 驷车庶长18 大庶长19 关内侯20 彻侯(勇侯)公士 3目的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由商鞅设立,目的在于提高秦军的战斗力。 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禁止私斗。商鞅认为,在战场上士兵为国家而战奋勇杀敌,是应当的;乡里打斗,为私而斗于国无力。禁止私斗,违反规定者将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作用在于使秦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作为荣誉,军功爵位基本具备现代军衔的特点。 4授予标准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5惩处编辑 主要是贬值、夺禄、降职。表现不好的和有失职行为的官吏,国家降低其爵位。 【具体处罚】 鞭打,最轻的处罚,数量不一。 肉刑,伤害人的肢体,使人残废。 刖刑,把罪犯的脚砍下来。 嚜刑,在罪犯脸上刻字。 劓刑,把罪犯的鼻子割下来。

最新中国政治制度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同学们: 你们好!根据学院的要求,现在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期末复习大纲公布如下。就有关的问题提示如下: 1、本大纲所有复习题是供大家自学时使用,由大家根据所学,自行在电子课件或者教材中寻找答案。 2、期末考试是机考,随即出题;试题有可能与本大纲重合,也有可能超出本大纲,请大家复习时在范围上要更宽泛些,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3、题目很小,内容琐碎,题量却比较大。因此大家要立足于本大纲的复习,不要再找所谓重点进行复习。再强调一遍:要全面复习。 4、题型大家一望而知,不再赘言。请大家再参考平时答疑公告栏中所载“答疑回放”中的ppt。 5、说白了,请大家依据此大纲复习,并注意平时答疑中的有关公告。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邦鄙是指()的行政区域。 A首都附近B、民族杂居地区C边境地区D、各诸侯国内部 2、西周的大夫是分封的,所封的土地称为()。 A、采邑 B、庄园 C、坞堡 D、领地 3、辽朝以民政为主的地方行政系统由()负责。 A、南面官 B、大王院 C、枢密院 D、北面官 4、元代称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管辖。 A、户部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5、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废除行省制度。 A、承宣布政使司 B、都督府 C、提刑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6、封建时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

上。 A、使用 B、培养 C、考核 D、以刑罚恫吓 7、宋代地方的军、民、财、法和人事权互不相属,权力都集中到中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主要着眼于官吏的() A、职有常守 B、相互牵制 C、争权夺利 D、能力培养 8、秦汉考核官吏实行一年一考,三年课()一次。 A优劣B赏罚C殿最D贤否 9明清时期在府一级设有同知、通判为知府的辅助官员,当时被称为() A副手B副官C辅官D佐贰官 10、“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说舜在用强制手段夺取最高首领的权位,是对所谓()制度的破坏。 A禅让B官员任免C官吏选拔D君主即位 11、清世宗雍正以后,皇帝对各省政务的批示经过须经过()。 A内阁B户部C军机处D兵部 12、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如果皇帝不亲政事,考核由()负责,交皇帝核准。 A奉常B长史C侍中D尚书 13、考课制度中,对官吏的提升称为()。 A升B提拔C迁D拔擢 14、东汉,三公改为(),共同辅助皇帝决策。 A太尉、司徒、司空B大将军、骠骑将军、将军C太尉、国尉、廷尉D郎中令、卫尉、校尉 15、西晋诸侯王身兼中央要职,又拥有一定的军队,威胁中央的安全,因此出现了()。 A吴楚七国之乱B靖难之役C八王之乱D异姓王反叛 16、宗法制度首先强调的是() A尊尊B忠君C极谏D亲亲 17、西周国学将成绩优异者通过司马推荐给周王。被推荐者叫作() A进士B贡士C贤士D才士。 18、御史台独立后,()主管纠劾官吏的失职滥权及其他违法事件,责任最重。A治(持)书侍御史B殿中侍御史C侍御史D御史 19、唐代宦官擅权,是先从掌握()开始的。 A财权B人事权C军权D处理宫中事务权 20、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 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 21、()是指出自忠诚,从对统治者有利的出发点上提出来的补阙和匡正。 A劝慰B勉励C谏诤D讥讽 22、东厂一般是由(D)的掌印太监监领,称提督东厂,直接受皇帝指挥。 A、御用监B尚宝监C神宫监D司礼监 23、汉代()并行,郡设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A郡国B府州C路府D省州 24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名为()。 A顺天府B应天府C奉天府D大名府 25、“夏后”的“后”的意思是()

社会保障制度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国家管理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它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各方面,如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社会保障业务的经办等。狭义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划分。 2.生育保险制度 答: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立法,在生育事件发生期间对生育责任承担者给予收入补偿、医疗服务和生育休假的社会保障制度。 3.养老保险 答: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4.国家卫生服务模式 答: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通过税收形式筹措医疗保险基金,采取预算拨款给国立医疗机构的形式,向本国居民直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 5.失业 答: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工伤保险应遵循的原则。 答:(1)无责任补偿原则。 (2)个人不缴费原则。 (3)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4)严格区分因工与非因工的原则。 (5)统筹基金、共担风险原则。 (6)保障与赔偿相结合的原则。 (7)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8)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中国政治制度史

1制度,政治制度,隐性规则概念分析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政治制度:指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后,从事政治活动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游戏的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 隐性规则:指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不以成文形式表现各种规则约束的总称,又叫非正式约束或者潜规则 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系(选拔平衡);文官政治文化或文治

精神,重文轻武; 3制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政治组织框架,政治文化变迁;政治运作规则机制变迁;社会权利结构变迁; 包括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军事、法律、监察、人事管理、财政、户籍管理、民族和宗教、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4论述中国国家起源 经济上: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发生了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权利中心,而生产的发展,使得这些人拥有更多财产,形成贫富分

化。 政治上:随着社会制度的进化,氏族制逐渐瓦解,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和握有权力的家族开始将权力世袭化,依权势的大小形成权力金字塔的雏形。 军事上:频发的自卫和扩张战争需要拉动了动员和从事战争的机制建立。5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试就其中一种谈谈自己看法 契约说冲突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战争说圣人造福说; 六说各有道理,历史是复杂的,国家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导致国家起源的因素也就不同,就契约说而言,这

种说法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结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霍布斯是契约理论的最早阐述者,洛饿休谟克完善和丰富了这种假说,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收回。契约说的核心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沟通和合作的,由沟通和合作,通过达成契约,产生了国家。 6夏朝的行政体系具体构建如何 A服内(夏后直接控制区):分为内廷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B A、科学 B、假说 C、阶级 D、客观 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A、部落 B、部落联盟 C、酋邦 D、氏族 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 A、陕西和甘肃 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 A、陕西和甘肃 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1、夏以后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是 B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为,后 A、王 B、后 C、皇帝 D、天子 3、最高权力的称谓,商代称,王 A、王 B、后 C、皇帝 D、天子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 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 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 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 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 A、酋邦 B、群队 C、部落联盟 D、部落 二、多项选择题 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1、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要官员。三公是秦汉最高的行政长官,秦及西汉前期是丞相(百官之首)、太尉(掌军政)和御史大夫(掌监察),西汉晚期为丞相、大司马(掌军事)、大司空(掌监察),东汉为司法、司徒、司空,但此时三公名义上分部九卿,实则丧失原有职权。秦汉九卿承担国家主要行政职能,职名前后变化较大,但组织职能相对稳定。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到隋唐三公九卿职能被三省六部取代。 2、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制度。隋唐改革国家组织,开始建立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到唐代完善这种制度。隋代三省为内史(掌拟诏制令权)、门下(掌封驳权)、尚书省(掌行政权),唐代为中书(内史省改名)、门下、尚书省。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六部是尚书省下辖的六个具体职能机构,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部,长官为尚书。六部成为当时及后世中国主流的国家行政职能机构。 3、南书房 清朝的内廷机构。原为康熙帝书房。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翰林等官员入值,称南书房行走,为皇帝的文学侍从,有时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故南书房一度被视为机要机构。雍正设立军机处后,不再参与国家政务。 4、军机处 清代中后期处理机要政务的中枢机构。雍正八年(1730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处的人员主要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军机处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军机大臣下另有军机章京,从六部员司和内阁中书中选取,俗称“小军机”。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恭撰上谕,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核查山川道里、兵马钱粮的树木,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军机处虽能参与军国大政,决定权仍在皇帝的手中,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职权力,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5、酎金令 汉削弱诸侯国措施之一。酌金即汉时诸侯与宗庙祭祀时随同酌(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长安祭高祖庙献酌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武帝时,曾借酌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 6、乡遂制度 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共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比、闾、族、党、州、乡)。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乡遂制度是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 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 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 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c )是实际的最高立 法人。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d.内阁 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 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 ?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湖北省特级教师李洪祥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首先,它是由社会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经济保障,超出了家庭和社区的界限;其次,社会保障一般由政府主导,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不同于私人的慈善行为或个人的自我保险行为;第三,现代社会保障除了提供实物援助以外还提供现金援助,并建立起发放这些援助的全国性社会行政体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等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政府给予资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渐完善。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1996年8月,国家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4年12月,国家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了促进作用。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灾民、贫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急需的生产资料、劳务、技术、信息服务等。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城镇和农村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中国政治制度史(三)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2、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 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4、(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 5、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6、唐代自开元以后,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并有专印的是(中书省)。 7、宋代(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8、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11、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 (错) 2、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错) 3、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 (对)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对) 5、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错) 6、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错) 7、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错) 8、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错) 9、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对) 10、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对) 11、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 (对) 三、名词解释 1、中枢核心系统:指官僚机构中奉行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2、中朝官:又称"内朝官",与以丞相为首的正式职官系统的"外朝"相对应,由宫廷内供皇帝差遣的侍从性质的文武官组成。总的特点是无定职、无定员、无官署,主要任务是在皇帝左右任护卫、陪从、处理文书、备顾问和随时差遣等。 3、尚书台:官署名,东汉时设置,又称"中台",为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二千石和南北两主客六曹分领事务,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4、内史省:即中书省。中国古代对帝王、尊者实行避讳制度,隋代,为避文帝的父亲杨忠的讳名,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5、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6、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设置,以宦官充任,掌中枢机密要务,时称"内枢密使",权力日重,侵夺相权。五代史设枢密院,枢密使多由武将充任,宋代枢密使掌军政,与宰相并称"执政"或"执宰"。 7、政事堂:唐代宰相集体议政、决策之处。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 8、内三院:清太宗时设立的官署名。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分别掌管修史、起草诏命和皇族教育等事宜。三院各设大学士1人,顺治时改称内阁。 9、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入关前后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源于八旗的旗主会议,议政王大臣全由满族贵族担任,权力极大,凡军国大政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随着军机处的设立,权力被不断削弱,至乾隆后期始最后取消。 10、"南书房":南书房本为康熙皇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为加强皇权,康熙帝挑选了一批翰林官入南书房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陪侍皇帝充任文学侍从外,还秉承帝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中央发布政令的机构,其后,南书房参与机务的权力为军机处所取代。 11、三公制:秦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12、"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即节度使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 13、"二府制":宋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三省制向"二府制"过渡。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14、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15、内阁:官署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仿照宋制,从翰林院等文翰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披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备顾问。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 四、简答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 一、填空题(共计40分。每空1分。) 1、《法经》是一部以(刑法)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中军)和(外军)。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科举)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驻(上海),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天津)。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资政院),地方是(咨议局)。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国民党)。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巡阅使署)和(经略使署)。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政治会议)。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县议会)及(县参议会)。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审检合一)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参议会)。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华北)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27、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8、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四级)。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夏商周时期,在中央任职的各级官吏称为内服,封在王畿范围以外和边远地区的贵族、侯伯称为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3、清代官缺制度 清代规定在国家机关中实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办法,即将重要官职分别定为宗室缺、满州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等,其中以满缺、汉缺为主,按缺补授,这种办法,保证了满人的特殊权益,是民族歧视政策的反映。 4、淮军 淮军是模仿湘军建立起来的一支反动武装,其组织者是李鸿章,淮军的营制编组等与湘军基本相同,但装备有更多的洋枪洋炮,是一支买办性更强,直接依赖外国侵略者援助的军阀队伍。

中国政治制度史(张鸣)

中国政治制度史开篇语 绪论 一、何为制度 二、何为政治制度 三、何为政治制度史 四、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 第一节前封建时代 一、国家起源的假说 1.契约说 2.冲突说 3.贸易说 4.水利灌溉说 5.战争说 6.圣人造福说 二、中国的国家起源 1.从“国”字谈起 2.中国国家起源的脉络 第二节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一、国家形态 二、王权 三、服内与服外 四、阶级与阶层 五、宗教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封建时代的确立——商 一、王族宗法制的确立 二、分封 三、官制 四、兵制 五、礼仪与宗教 第四节封建制的盛世——西周 一、严整的宗法制度 1.合乎礼法的贵族配偶制度的确立 2.继承制度:以贵以长原则 3.宗法体系 4.宗庙祭祀 二、分封 三、朝觐盟会制度 四、官制 五、意识形态、礼仪与教育 第二章“官僚”帝国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

第一节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 一、礼崩乐坏——宗法政治秩序的崩溃 二、在宗法政治框架内秩序重整的努力 三、士阶层的崛起与新型官制的出现 四、战国时代的政治改革 五、战争形势的改变与军制的变化 六、政治文化: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尊 第二节法家帝国——秦 一、皇帝制度的确立 二、铲平贵族政治,实行社会等级流动化 三、郡县制与官僚金字塔 四、“以吏为师”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王霸之道——两汉 一、郡县制的最终确立 二、皇帝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1.名号 2.后宫制度 3.东宫制度 4.宦官制度 三、官僚体系 1.外朝官 ①丞相、三公体系

②九卿和列卿体系 2.中朝官 ①皇帝的亲卫武将 ②尚书台 ③皇帝的侍从 3.地方官 4.王国官 四、礼仪制度 五、司法制度 1.司法过程 2.法律的演变 六、汉代的乡里结构 1.类政权的管理机构 2.社会管理 七、汉代的选举制度 八、汉代的意识形态与学校制度 九、汉代的监察制度 十、官员的任用规则与考核制度 1.官员任用的习惯规则 2.官员的考核 十一、汉朝的兵制 1.符节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政治制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1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归属。即由哪个阶级或由某一个阶级的哪一个集团按照什么原则,总揽和掌握,运用统治权。 2政权结构,即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也是政权体系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实行一个阶级的专制,以及如何使一个国家保持在秩序范围内。 3政府机构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哪些政治的物质实体来管理国家,行使权力和权力的合理分工,以保证政府行政对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的发挥,并协调,处理政府与居民的关系。 4政权主体者和客体者的关系。即各自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权利义务是政治权利的延伸和体现,又是政治权利的保证和制约条件,因此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一种政治制度的尺度之一。 2政治制度的本质: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看,社会政治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上层建筑 2它集中表现和体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基础变动的要求,并对其或者积极辅助起保障作用,或者消极地起阻碍作用 3它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极其重要方面,当阶级产生之后,当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时,它受阶级斗争的制约和影响,并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动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其发生作用的范围,改善或改变他自己存在的形式与面貌 4在国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发展阶段上,它的实质和核心是指人们如何参与国事,行使权利以及怎样组成上层建筑,并实现其不违背统治阶级意志的运营运转。 最后,他在国家的基本要素的意义上,在一定国土范围内和在涉及一定领土上的全社会所有居民规模上,其“公共权力”必然地与维系全社会的秩序、公共的事务相关联。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君主专制长期性,其权力的无所不包和高度集中性 2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同法律制度、伦理道德融会在一起,其基础是宗法等级制度 3神权、政权、族权紧密结合,形成束缚被压迫阶级的极大绳索 4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专政,政治关系的基本格局是官民关系的尖锐对立 5体现封建专制集权的要求,封建政治机构膨胀臃肿,效率低下,并形成一支庞大的社会寄生虫群 4部落首领产生的四个要素: 1处理日常生产生活中带有全局性重大问题的需要 2部落之间的矛盾和争执需要由本部落的首领人物出面干预和处理 3部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调和时,便诉诸武力,而战争史需要统帅任务来指挥的 4部落议事会的议事也需要一个组织者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导致暂时或永久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帕累托最优:也称为(Pareto efficiency),是指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3.企业年金:又称企业或雇主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 4.储蓄医疗保险:是指强制性地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医疗储蓄基金,并逐步积累,用以支付日后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 5.部分性失业: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工业化的历史。在农村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答:1.现收现付制;2.基金积累制;3.部分积累制 2.简述失业的类型。 答:1.;2.;3.;4.;5.;6.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 答:(1)稳定社会的“减振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