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业务宽带IP承载网的核心协议及发展

多业务宽带IP承载网的核心协议及发展

《宽带通信网络》课程结课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登记序号:

评定成绩:

报告时间:2017 年 1 月12日

多业务宽带IP承载网的核心协议及发展姓名:序号:学号:成绩:

一、背景

1、IP承载网发展

从电信网的发展看,IP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TDM、ATM成为了主宰,在业务能力方面,单一的语音业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电信网络中存在多种业务和多种体制,为了实现能够对电信网络的统一运营、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多业务宽带IP承载网。多业务宽带IP承载网的建立能够提高业务部署的灵活性和盈利能力。

从IP技术的发展来看,IP技术最初是为满足院校、学术机构的资源共享而发明的,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资源的不断增加,IP网络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互联网络互联网的发展对电信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IP技术以其简单、开放、灵活等特性使电信网络快速开发和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成为可能。而IP承载网是新一代面向多种业务的、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的核心承载网络,是新的全国性IP网络,主要面对运营商自身业务系统和大客户,IP承载网所承载的业务系统要求具有封闭或半封闭特性,IP承载网应提供对业务较高服务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保证。

2、IP技术及IP承载网发展的问题

IP承载网应具备良好的可运营可管理的能力,实现统一的网络调度和管理。基于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IP承载网主要采用带宽规划和DiffServ技术保证服务质量,采取MPLS VPN和边界控制技术实现业务隔离,采用MPLS TEFRR和快速IGP提高可靠性。但是IP承载网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IPQoS技术的区分服务和集成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服务质量问题但是还是存在问题比如:

A、无法进行基于流的呼叫控制。对于话音等传统电信业务,当网络资源不足时无法拒绝访问,只能降低业务的QoS,不符合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

B、IP承载层与业务之间没有通信,只能通过IP层能够感知的属性实施QoS策略,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例如,对于基于IMS的IP电话和MSN的话音聊天是无法进行区分以实施不同的QoS策略的。

(2)地址问题

目前,互联网使用的IPv4技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初期的粗放地址管理策略以及各地域IP地址的分配不均使IP地址成为阻碍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地址资源的不足,目前互联网上大量使用地址转换技术,打破了IP端到端的特性,使话音、视频等端到端业务难以实现。随着基于SIP的电话、视频等业务的开展,IP地址对我国电信业务的制约将越发明显。

为了解决地址问题,以后的承载网络必须全面支持IPv6。目前,IPv6技术已经比较完善,设备也日趋成熟,但由于IPv6升级成本高,缺乏杀手级应用,IPv6商用进程缓慢。需要采取措施以推动IPv6的研究、产业化和商用工作。目前,由全国5大运营

商和教育网承建的6大CNGI主干网络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相关的应用试验项目已开始进行,这将有力地推动IPv6的进程。

(3)安全问题

A、业务盗用,造成用户非法占用网络资源。

B、网络拥塞,造成价值客户利益受损。

C、流量DOS攻击,造成合法用户的业务被破坏。

基于安全问题考虑对承载网有以下基本要求:

业务安全隔离:物理网络隔离,或者单一的物理承载网实现基于业务的逻辑网络,逻辑网络之间以及逻辑网络到基础网络任何情况下没有泄漏;

逻辑网络内部:承载网提供安全防范手段保护逻辑网络内部关键系统安全,防止业务盗用;

基础网络可靠性:承载网基础网络(设备)能够有效防范各种非法攻击和病毒冲击,保证网络持续稳定运行,性能没有劣化。

二、文献引述

文献[1]阐述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Y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互联网领域和移动通信领域。文章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对我国IY承载网的发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文献[2]论介绍IP承载网技术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和IP承载网的技术原理。从IP承载网组网、路由协议、业务等方面对IP承载网核心技术构架与稳定性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IP承载网的稳定性需求和技术要点。

文献[3]论文着眼于工P网络的融合发展的竞争需求,结合电信级运营商的实际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展开。通过对工P承载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在实际中的应用,为网络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将业务统一承载在工P承载网络上,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三、文献分析

文献[1]论文对承载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其功能进行介绍,分别介绍了MPLS TE技术和VPN FRR技术。MPLS TE技术具有以下功能。第一个功能就是能够提高带宽网络利用率,能对带宽的网络路径实现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复上能不减缓带宽扩容的速度。第二个功能就是能够利用尤较合理和相对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对带宽、流量等的控制。第三个功能就是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VPN FRR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当路由器出现整机故障时,,VPN路由器收敛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依靠BGY路由重新计算得到新的下一跳站点及所用MPLS标签。传统解决方案存在收敛时间长的问题而且其收敛时间还会随着VPN路由数量的增多而延长。

文献[2]论文在全面分析了IP承载网稳定性技术和IP承载网的最新发展波分链路的应用,然后得出了影响IP承载网链路稳定性的一些因素,提出提搞IP承载网链路稳定性的方法,然后通过实践进行了验证。

1、简化相关设备结构和流程,建立IP承载网设备波分链路稳定性模型,设计了提升IP承载网链路层稳定性的方法。

2、具体分析IP承载网设备链路波分稳定性各项因素,得出影响IP承载网设备链路波分稳定性的五项主要原因,传输倒换与数据设备配合异常、传输波分系统与SDH系统的时钟方式不同、数据设备对传输倒换的敏感度低、数据设各误码门限异常、网络协议收敛速度慢。

3、提出提高IP承载网设备链路波分稳定性的提升方法:设置满足网络和业务需求的合理的敏感度、加快网络协议收敛速度、提高设备接口误码门限,配置适合的时钟模式、优化传输误码率门限和倒换机制。

4、通过相关技术的实施进一步提高IP承载网设备链路波分稳定性,实现承载网稳定性技术的提升,形成企业内部试行规范在全国进行推广测试;同时推进相关设备生产厂家对硬件技术进行优化,全面提高IP承载网稳定性。

文献[3] 论文首先探讨了IP承载网技术产生的背景,分析了IP承载网的发展现状。其次,简要讲解了IP承载网的MPLS技术原理,MPLS网络由 LSR、LER 组成,LSR 由控制单元和交换单元组成,LSR 之间或LSR 与 LER 之间运行 LDP 和标准的路由协议,并由此获得拓扑信息,在 LSR 中建立路由表和标签映射表,通过这些信息 LSR 可以明确选取报文的下一跳并可最终建立特定的 LSP ;LER 的作用是分析 IP 包头,用于决定相应的传送级别和 LSP。整个 MPLS 标签交换是在 MPLS 入口LER接收IP包,完成三层的相关功能,在 LSP 的入口把IP 包打上MPLS标签;LSR 在收到 MPLS 报文以后直接根据 MPLS 报头的标签进行转发,而不用再通过IP报头的IP地址查找;在 MPLS 出口LER,即LSP的出口,将分组中MPLS的包头标签弹出,还回原来的 IP 包继续进行转发。

然后详细介绍IP承载网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网络的可靠性、网络的服务质量、网络的安全,并阐述了以上技术在联通IP承载网中设计和部署。

四、文献评述

文献[1]该文献只是对两个技术MPLS TE技术和VPN FRR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概括熊介绍,没有深入分析。针对其功能和应用介绍较为详细,对于读者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文献[2]给出IP承载网的核心技术构架。分析了IP承载网的稳定性需求,并突出说明了IP承载网稳定性技术要点。最后分析了IP承载网链路层稳定性与传输技术不断发展下的新发展和新变化,通过试验的形式进一步验证了IP承载网链路层稳定性的发展,并针对承载网W DM技术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测试,得出新环境下承载网稳定性提高的优化手段。该篇论文未能考虑网络的安全性,比如可以采用 MPLS VPN 逻辑网络实现不同业务的安全隔离。

文献[3]文章只是从技术的角度讲述了IP承载网未兼顾到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网络是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有机组合,判断一个技术的好坏要看这种技术能否与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有效地配合以支持业务开展,同时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我们在谈论 IP问题的时候也决不能“维技术论”,该文献只从一个网络应用技术的视角谈了对于IP网络和技术观点。

五、结论

本文主要讲述了IP承载网的发展及其技术,还有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承载网的发展和技术分析在用户需求的影响下IP承载网会朝着产业融合,技术和网络融合的方向发展。未来的IP承载网更加的融合化、多样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IP承载网发展及关键技术探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王静

[2] IP承载网提升稳定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山东大学.陈凯

[3] 联通IP承载网规划与设计.天津大学.左爽

第6章TCPIP协议与IP路由

本章提要: 在TCP/IP 网络中,主机用IP地址来标识和区分。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或称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IP地址分为A、B、C、D和E五类。对前三类地址,还可划分子网。划分子网后,IP地址可视为由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三部分组成。划分子网是通过改变子网掩码的代表网络号的二进制位的长度来实现的。 与子网划分相反,把若干个网络地址用一个统一的网络号来表示的编址方式称为超网编址,超网编址及其寻址方式称为无类域间路由。 路由是指对到达目标网络的地址的路径做出选择,也指被选出的路径本身。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就像一张“网络地图”,记录有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路径。 对路由表中“记录”的填写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由路由协议自动进行,这分别称之为静态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配置需要制定目标网络地址和下一跳IP地址或本路由器(连接下一跳路由器)的端口名称。 6.1 CP/IP协议 TCP/IP协议,作为Internet事实上的协议标准,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TCP/IP指的是整个TCP/IP协议族,它是一个具有四层结构的协议系统,由若干协议组成,这四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Internet层和网络接口层。我们把这样的协议组合称为TCP/IP协议栈,也称之为TCP/IP模型。 由于TCP/IP在设计时就是要使得异种机型、异种网络能够互联,要与具体的物理传输媒体无关,故其没有对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做出规定,只是简单地把最低的一层命名为网络接口层。 除网络接口层外,其余各层都由多个协议组成。 在Internet层,IP协议封装的数据报文能够被路由器从一个子网传送到另一个子网,故称IP 协议是可路由的协议;IP数据报的路由称为IP路由。通过配置路由器,使IP数据报在路由器之间传送并到达目标网络,相关的配置称为IP路由配置。 以下介绍TCP/IP的组成。TCP/IP实际上是许多具体协议的总称。这些协议适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下面就各层的主要协议做一简介。 1. 应用层 TCP/IP的应用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除了HTTP外主要的协议还有:

3G网络结构和协议

3.3G网络和协议 3.1. 3G网络 UMTS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体系,它分为R99、R4、R5/R6四个阶段,下面主要介绍相对成熟的R99和R4版本的UMTS网络体系 3.1.1.UMTS R99版本网络体系 UMTS R99版本和GSM的区别在于接入网部分,核心网的结构仍以演进的GSM核心网为基础。UMTS R99版本在GSM的基础上引入了全新的5MHz每载频的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网,采纳了功率控制、软切换及更软切换等CDMA关键技术,基站只做基带处理和扩频,接入系统智能集中于RNC统一管理,引入了适于分组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机制,数据速率可支持144Kbit/s 、384Kbit/s ,理论上可达2Mbit/s新的WCDMA无线接口技术。 基站和RNC之间采用基于ATM的Iub接口,RNC分别通过基于ATM AAL2的Iu-CS和AAL5的Iu-PS分别与核心网的CS域和PS域相连。 3.1.2.UMTS R99版本新增网络节点及其功能 3.1.2.1.RNC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主要负责无线资源的管理。一面它通过Iu接口同电路域和分组域核心网相连;一面它负责管理和控制Node B,并负责空中接口与UE之间的L1以上的协议处理。在无线接入网络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在逻辑上,它和GSM中的BSC相对应。 RNC的主要担任CRNC、SRNC、DRNC三种角色。 RNC的实现以下功能: ●主要支持对WCDMA Node B的控制和管理。 ●支持包括Iu承载、Iub承载、Iur承载、无线承载等在内的无线接入资源的管 理和分配。 ●支持包括软切换、硬切换、与GSM/GPRS的系统间切换、小区更新、URA更新、 寻呼等各种移动性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支持通过Iur接口的宏分集功能。 ●支持各种电路域和分组数据业务数据传输。 ●支持对控制信令的完整性检查以及对用户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等安全性功能。 ●支持对UE的接入控制、负载过载的拥塞控制等系统接入功能。 ●支持广播域广播信息业务。

(完整版)LTE知识点梳理(一):网络架构及协议修改版

目录 LTE知识点梳理(一):LTE网络架构及协议 (2)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2) 1.2 LTE概述 (2) 1.2.1 LTE的主要技术特点 (2) 1.2.2 LTE设计目标 (3) 1.3 LTE网络架构 (3) 1.3.1 E-UTRAN(接入网) (4) 1.3.2 EPC核心网 (5) 1.3.3 LTE网络特点 (6) 1.4 LTE无线接口协议栈 (6) 1.4.1 LTE协议栈的三层 (6) 1.4.2 LTE协议栈的两个面: (7) 1.4.3 协议栈架构 (8) 1.5网络接口 (8)

LTE知识点梳理(一):LTE网络架构及协议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在学习LTE技术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采用蜂窝技术组网、仅支持模拟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标准,其制定于上世纪80 年代,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区别于第一代,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传输,根据其特点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起源于欧洲基于TDMA的GSM系统和起源于美国基于CDMA技术的IS95系统。在技术的不断推进下,又出现了以GPRS、CDMA20001X为特征的2G升级版2.5G,它的业务包括了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取代了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使手机与手机之间进行语音等数据传输,而分组交换则将语音等转换为数字格式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包括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在内的数据包传输。高度数据业务则是3G的主要特征,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2/3G 网络语音收入下降,网络成本高。营运商需要在吸引用户、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网络建设和营运成本。话费赚钱时代结束,流量经营正成为核心。LTE 通过提升带宽,发掘新业务来弥补语音业务的下降;降低每 bit 成本来控制网络成本。而LTE 能带来更加流畅和便利的移动业务,大宽带确保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4G LTE技术。 1.2 LTE概述 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全称应为3GPP 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一般译为3GPP长期演进技术,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 3GPP 发布的第一个LTE版本为R8版本,实际为 3.9G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4G技术,而是3G向4G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技术,是被称为3.9G的全球化标准,它通过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作为无线网络演进的标准,改进并且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其能获得更高的峰值速率。对于LTE技术的研究历来已久,我国的LTE项目是基于3G时代的TD-SCDMA技术和WCDMA技术发展起来的,那么,其对应的也将发展成为TD-LTE和FD-LTE技术。后续的 R9/R10 版本为 LTE Advanced 才是实际的 4G 网络。 1.2.1 LTE的主要技术特点 LTE有如下主要技术特点: (1)实现灵活的频谱带宽配置,支持1.25-20MHz的可变带宽; (2)采用OFDM,MIMO等先进技术支持更高的用户传输速率,20M带宽时,实现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和上行峰值速率50Mbps; (3)频谱利用率是HSPA(高速分组接入,是WCDMA的其中一种规范)的2-4倍,用户平均吞吐量(吞吐量指上下行流量)是HSPA的2-4倍;

tcpip协议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章 ?TCPIP和OSI分层模型,包含了哪些层,作用是什么 tcp五层 osi七层 ?每层名称,作用不用原话背下来,理解就可以,能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就行。

?上下层的关系,谁封装谁(tcp),谁在谁的内部(外部) ?TCPIP协议和OSI协议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层次结构,按照功能分层 不同点:一个是五层,一个是七层;OSI之间有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间进行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底层所提供的服务,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效率更高。 ?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所有的网络环境默认为以太网 第三章 ?以以太网为例,搞清楚帧的最短和最长的限制分别是多少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a59041831.html,/u012503786/article/details/78615551 46-1500 数据部分 计算完整的帧长,需要加上头部和尾部,头部+尾部18字节,所以帧的范围是64-1518 64是怎么来的?46+18 ?CSMA/CD 载波监听冲突检测 一个帧从节点到其他节点发送时,如果其他节点也发送数据,则发生冲突。标准以太网最长距离的往返时间是51.2微妙,这个时间称为冲突窗口。如果发生了冲突,则会在冲突窗口内检测出来,如果没有发生冲突,之后其他节点再发出数据帧时,就会侦听到信道忙,所以就不会发送数据,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冲突。他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次试探性地发送,这种产生随机时间的算法叫退避算法 ?每个层上传输数据的名称大家要掌握 第一层比特流 第二层帧

第三层IP数据报 第四层UDP数据报 ?TCP报文 各个层上常用的设备名字 设备都是向下兼容的 物理层传比特流 链路层帧 网络层ip数据报 ?链路层依靠MAC地址进行寻址,网络层依靠IP地址进行寻址 ?MAC地址怎么来的,网卡在出厂时封印在网卡上的,不能重复,不能改变,所以网卡具有唯一性。 ?既然MAC地址是唯一的,为什么还需要IP地址呢? 局域网内IP地址一般都是靠DHCP动态分布的,所以IP和计算机不是绑定的,假设一台机器是192.168.1.1,当这台机器下线了,这个IP就被分配给其他机器了,此时通信就要出问题了。但是MAC和计算机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局域网内使用MAC进行通信。早期的以太网只有交换机,因为那时网络规模比较小,没有路由器的,以太网通过MAC方式寻址,后来有了互联网,为了兼容原来的模式,采用了IP+MAC地址通信的方式,为啥不干脆取消MAC呢,因为MAC技术基础和应用太广泛了,如果推倒重建代价太大,看一下现在的IPV6为什么不能推广起来就是这个原因。 机器刚开机时,没有IP地址的,所以要通过MAC地址通知DHCP服务器给他一个IP地址才能使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C地址也不能取消。 第六章 ?ABC类地址前缀 ?ip数据报头部长度是多少,最大长度是多少 头部是20 最大1500-20 1500是帧数据部分最大 ?具体的数据报格式不用背,但是字段的含义和长度要知道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易经》说:“天地万物 , 阴阳五行 , 相生相克 , 周而复始 , 皆有规律可循”。为了使世间各种事情有条不紊、规律的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行进, 我们总是喜欢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创造规定、利用规律。如此一来,当前人在考虑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与资源交互时,必然要创造出统一遵守的计算机通信与资源交互的规定,以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有条不紊的大规模的数据、资源交换。 如此,人们就制定了大量的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交换所需的共同遵守的条规, 这些标准就是协议。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协议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于大量的协议体系过于复杂, 于是人为的将这套协议体系划分为几个层次, 这样一来, 大量的协议就容易分门别类的化整为零, 将协议一层一层的实现。由计算机互联通信所需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和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 (接口可理解为下层与上层交互的门户,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特定的服务。这些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在学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时,不免要和 RFC 打交道。 RFC 是 tcp/ip协议族 的标准文档,里面写有 4000多个协议的定义。在那么多的协议中, tcp 、 ip 协议可以说是互联网最基本的两个通信协议, tcp/ip的五层分层原理应用十分常见。这五层,从上往下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它们之间的通信服务类型可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混合上确认机制, 共有四种服务类型。分别是面向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确认服务、面向连接不确认服务和无连接不确认服务。根据通信要求, 权衡效率与可靠性后, 可选择合适的通信服务类型。 在最高层应用层里,有 FTP 协议、 Telnet 协议、 HTTP 协议、 DNS 协议等等。在传输层中,有著名的 TCP 和 UDP 协议。 在下层网络层里面,有 IP 协议、 ICMP 协议、 IGMP 协议、 ARP 协议、 RARP 等协议。

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A答案)

适用班级:06011102?04 5、OSI 的 _____ 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 (A ) A 、物理层 C 、数据链路层 ,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 B 、表示层 D 网络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试卷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TCP/IP 协议及网络编程(A 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RP 欺骗是由下列哪种类型的报文实现的? A ARP 应答报文 C 组播报文 2、 关于传输控制协议 TCP 描述正确的是 A 、 面向连接的协议,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B 、 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C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数据的传输 D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SNMP 协议大传输层使用哪个协议 A ICMP 服务 C TCP 服务 4、 逻辑地址 202.112.108.158,用Ipv4 二进制表示 (A ) B 、ARP 请求报文 D RARF 报文 (B ) (B ) B 、UDP 服务 D 、SMTP 服务 32地址正确的是: (A ) A 11001010 01110000 01101100 10011110 B 、 10111101 01101100 01101100 10011001 C 10110011 11001110 10010001 00110110 D 01110111 01111100 01110111 01110110 6、套接字是指下列哪几项的组合? A 、IP 地址和协议号

B 、IP地址和端口号 C 、端口号与协议号 D 、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3G网络结构和协议

3.3G网络和协议 3.1.3G网络 UMTS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体系,它分为R99、R4、R5/R6四个阶段,下面主要介绍相对成熟的R99和R4版本的UMTS网络体系 3.1.1.UMTS R99版本网络体系 UMTS R99版本和GSM的区别在于接入网部分,核心网的结构仍以演进的GSM核心网为基础。UMTS R99版本在GSM的基础上引入了全新的5MHz每载频的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网,采纳了功率控制、软切换及更软切换等CDMA关键技术,基站只做基带处理和扩频,接入系统智能集中于RNC统一管理,引入了适于分组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机制,数据速率可支持144Kbit/s 、384Kbit/s ,理论上可达2Mbit/s新的WCDMA无线接口技术。 基站和RNC之间采用基于A TM的Iub接口,RNC分别通过基于A TM AAL2的Iu-CS 和AAL5的Iu-PS分别与核心网的CS域和PS域相连。 3.1.2.UMTS R99版本新增网络节点及其功能 3.1.2.1.RNC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主要负责无线资源的管理。一面它通过Iu接口同电路域和分组域核心网相连;一面它负责管理和控制Node B,并负责空中接口与UE之间的L1以上的协议处理。在无线接入网络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在逻辑上,它和GSM中的BSC 相对应。 RNC的主要担任CRNC、SRNC、DRNC三种角色。 RNC的实现以下功能: ●主要支持对WCDMA Node B的控制和管理。 ●支持包括Iu承载、Iub承载、Iur承载、无线承载等在内的无线接入资源的管 理和分配。 ●支持包括软切换、硬切换、与GSM/GPRS的系统间切换、小区更新、URA更 新、寻呼等各种移动性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支持通过Iur接口的宏分集功能。 ●支持各种电路域和分组数据业务数据传输。 ●支持对控制信令的完整性检查以及对用户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等安全性功能。 ●支持对UE的接入控制、负载过载的拥塞控制等系统接入功能。 ●支持广播域广播信息业务。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优点和缺点

第10章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优点和缺点 2 0世纪早期,社会学家G e o r ge Herbert Mead研究了语言对人类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人类的理解力之所以能够活跃起来,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语言。语言帮助我们发现周围环境的内涵并搞清它的意义。网络协议对网络起类似的作用,它为完全不同的系统提供共同的用于通信的环境。L A N协议使得网络通信电缆上传递的简单的电子信号变得有意义。没有协议,网络通信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了让两个工作站能够充分地进行通信,他们必须使用相同的协议,就像两个人如果使用相同的语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使用协议也能够使网络设备能够更多地了解它们所在的网络环境,并且从大量的网络电缆、连接器以及其他连接设备中了解它们的意义。如果你对于协议如何使得网络有意义方面有疑问的话,则可以想一想当你的工作站上的一个关键的协议被删除时,对你的通信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就会知道了。你将注意到你的工作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进行通信了,它甚至看不见使用已被删除的协议的其他设备了。 阅读完本章并完成练习后,您将能够: ? 解释在小型和大型L A N中使用的关键协议。 ? 判断在一个给定的L A N中使用哪一个协议,以及在同一个L A N中实现多个协议。 ? 在一个工作站上安装L A N协议。 ? 解释关键的WA N协议。 ? 判断哪一个WA N协议会与一个L A N上使用的协议兼容。 L A N协议就像一个本地语言或方言,它们使得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可以在相互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交换。WA N协议就像一个国际语言,它使得通信能够跨越一个L A N的边界到处旅游,使得一个远程工作站或L A N能够与另一个L A N进行通信。本章研究最常用的L A N和WA N协议,说明每一个协议的优点和缺点。一些协议,包括T C P/I P和AT M,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讨论过了,在这里只概括一下。其他协议对于你而言都是新的,如N e t B E U I,它是用在小型L A N上的,还有点到点协议,它是一个WA N协议,通常被个人用来连接到他们的公司或者学术L A N上。 10.1 LAN协议 一个局域网可以单独传输多个网络协议,或者组合两个、三个或多个协议。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通常建立起来后能够自动配置自己,这是通过辨认不同的协议完成的(根据该路由器使用的操作系统)。例如,一个以太网L A N可能为一个大型机计算机提供一个协议,而为N o v e l l服务器提供一个不同的协议,又为Windows NT服务器提供另外一个协议(见图1 0-1)。可能建立一个桥式路由器为自己自动识别并配置它自己,这样它传递一些协议并作为其他设备的一个桥梁。在一个网络上拥有多个L A N协议的优点是这样一个网络可以在同一个L A N上完成许多不同的功能,如使得I n t e r n e t访问成为可能,以及访问大型机计算机及服务器。缺点是一些协议是以广播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这意味着它们经常发送包,以便识别网络上的设备,

TCPIP协议族中文版答案.

文件说明: (1)据最后一节课老师的讲解,学过的章节为1-9、13、14、15、19、22。必考章节为1-9、13、14、15、22,共十三个章节,其中4、5、6、7(checksum)、9、11(3个路由协议)章节为重点章节,具体考卷内容也许会与此有所出入。 (2)翻译之后的答案习题颜色深浅有所区别,参考之时希望注意,能力有限,个别题目没有做出中文解释,还望谅解,英文图的上方出现的Figure1.E2 Solution to Excercixe13字样,译为关于习题2的解决方法图1。 (3)此文件是所给英文答案所有习题的答案,但据整理英文答案发现,老师所给答案只有奇数题号的习题,然而整理人不确定老师是否只考所给答案的习题,还望分享一二。 (4)整理过程难免有误差,许多专业名词的翻译也会出现些许出入,望慎重参考此文件,如若有所疑问可自行在IEC群文件中下载相关英文版习题答案,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加深个人对题意的理解。 (5)如若明确文件中有错误出现,还望告知身边人,文件整理中尽量使得题意与答案处于同一页面中,如若带来不便,还请见谅,某些习题下方会有些许标注,还望注意到,以防理解出现偏差。 (6)此文件的最后会给大家一些老师提及的重点词汇、问题和整理过程中get到的一些专业名词,也许会对大家理解题意及英文版答案有所帮助。 (7)分享快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因D = T * V,D是传播距离,T是传播时间,V是传播速率,所以T=D/V,插入相应的值找寻需要的时间并在电缆中的传播。 T = D / V = (2500 m) / (200,000,000 m/s) = 0.0000125 s = 12.5 μs 【注】10base5,一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用于使用粗同轴电缆、速度为10Mbps 的基带局域网络,在总线型网络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0米。1 * 10 -6 s= 1 μs 假设最小的帧大小为65字节或者520比特,L = T * R,L是帧的长度,T 是所用时间,R是数据率,因T=L/R,可以计算时间 T = L / R = (520 bits) / (10,000,000) bits/s = 0.000052 s = 52μs 【注】Mbps:传输速率是指设备的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带宽",单位是Mbps(兆位/秒),目前主流的集线器带宽主要有10Mbps、54Mbps/100Mbps自适应型、100Mbps和150Mbps四种。1字节=8比特,也就是65字节=520比特, 填充需要46字节的数据部分,如果数据从上一层接收到的是42字节,则仍需要在这个数据上填充 46-42=4字节 (1)相同点:对媒体访问有同等的权利;都可以访问媒体。 (2)不同点:CSMA/CD: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即延迟后重发;可以引发碰撞。 CSMA/CA:它需要介质有一个特殊的时间量来通知其他站点;不会发生碰撞。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最重要的概念是IP地址,它是32位地址,采用如下的形式: nnn.nnn.nnn.nnn 其中每个nnn为8位,范围为0~255。通常互连网上的每台机器的地址都是唯一的。这相当于身份证号码,但这号码不易记忆,后来就出现了域名的概念,它与IP地址唯一对应,实际就是网络世界的门牌号码。如网事网络: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a59041831.html, IP地址:210.77.43.3 域名的申请是有专门的管理机关负责的。常用的定级域名有行业与地区两种,以下为常见的域名: 地区: .cn中国; .hk香港; .uk英国; .tw台湾; .au澳大利亚; .jp日本; .ru俄罗斯; .fr法国 行业: .com公司;

.gov政府; .net网络; .edu教育; .mil军事; .org非赢利组织 TCP/IP协议中的三个参数 TCP/IP(Transmite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套工业标准协议。Internet网之所以能将广阔范围内各种各样网络系统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主要是因为应用了“统一天下”的TCP/IP协议。在应用TCP/IP协议的网络环境中,为了唯一地确定一台主机的位置,必须为TCP/IP协议指定三个参数,即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 IP地址 IP地址实际上是采用IP网间网层通过上层软件完成“统一”网络物理地址的技巧,这种技巧使用统一的地址格式,在统一管理下分配给主机。Internet 网上不同的主机有不同的IP地址,每个主机的IP地址都是由32比特,即4个字节组成的。为了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技巧”表示,每个字节为一部分,中间用点号分隔开来。如210.77.43.3就是网事网络WEB服务器的IP地址。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网络号表示网络规模的大小,主机号表示网络中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A、B、C三类IP地址有效范围如下表: 类别 网络号 主机号 A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易经》说:“天地万物,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皆有规律可循”。为了使世间各种事情有条不紊、规律的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行进,我们总是喜欢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创造规定、利用规律。如此一来,当前人在考虑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与资源交互时,必然要创造出统一遵守的计算机通信与资源交互的规定,以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有条不紊的大规模的数据、资源交换。 如此,人们就制定了大量的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交换所需的共同遵守的条规,这些标准就是协议。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协议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于大量的协议体系过于复杂,于是人为的将这套协议体系划分为几个层次,这样一来,大量的协议就容易分门别类的化整为零,将协议一层一层的实现。由计算机互联通信所需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和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接口可理解为下层与上层交互的门户,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特定的服务)。这些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在学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时,不免要和RFC打交道。RFC是tcp/ip协议族的标准文档,里面写有4000多个协议的定义。在那么多的协议中,tcp、ip协议可以说是互联网最基本的两个通信协议,tcp/ip的五层分层原理应用十分常见。这五层,从上往下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它们之间的通信服务类型可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混合上确认机制,共有四种服务类型。分别是面向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确认服务、面向连接不确认服务和无连接不确认服务。根据通信要求,权衡效率与可靠性后,可选择合适的通信服务类型。 在最高层应用层里,有FTP协议、Telnet协议、HTTP协议、DNS协议等等。在传输层中,有著名的TCP和UDP协议。 在下层网络层里面,有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ARP协议、RARP 等协议。 在数据链路层,这个层次为待传送的数据加入一个以太网协议头,并进行CRC 编码,为最后的数据传输做准备。PPP协议、Ethernet协议、HDLC(高级链路控制协议)等协议在这一层。 最低层物理层,属于硬件层次。负责网络的传输,这个层次的定义包括网线的制式,网卡的定义等等。所以有些书并不把这个层次放在tcp/ip协议族里面,因为它几乎和tcp/ip协议的编写者没有任何的关系。 发送协议的主机从上自下将数据按照协议封装,而接收数据的主机则按照协议从得到的数据包解开,最后拿到需要的数据。 为了便于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层次与协议,以下从最底层开始向最高层依次作出说明。 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主要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传输数据。这一层的媒介有:光纤、电缆、信道、路由器、中继器、交换机、网卡(也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甚至插头和双绞线等,都属于物理层的媒介。传输时数据单位为比特。物理层的设计解决了所有物理接口特性不一致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有三个目的: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是网络技术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本章将从层次、服务与协议的基本概念出发,对OSI参考模型、TCP/IP 协议与参考模型,以及网络协议标准化与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进行介绍。 学习要求: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 功能与主要协议。 ●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 Internet 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四个重要的概念 协议(protocol) 层次(layer) 接口(interface)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互联的结点组成的,结点之间需要不断地交换数据与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都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一个协议就是一组控制数据

通信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地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 哲学家-翻译-秘书结构 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 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 --表示做什么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 --表示要怎么做

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表示什么时候做 社会上存在的邮政系统 协议(Protocol) ●协议是一种通信规约。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大量计算机之间要有条不紊地交换 数据,必须制定一系列的通信协议。 层次(layer) 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 将总体要实现的很多功能分配在不同层次中; 对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服务及服务要求都有明确规定; 不同的系统分成相同的层次; 不同系统的最低层之间存在着“物理”通信; 不同系统的对等层次之间存在着“虚拟”通信;

TCPIP协议是基于什么硬件设备上的

TCP/IP协议是基于什么硬件设备上的 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 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包括: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 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划课时】4课时(教材第二、三章 2.1网络通信协议 2.1.1 协议(protocol教材P29 网络传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交换数据,许多工作要协调(如发送信号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调与出错处理,信号编码与电平参数,传输速度匹配等。 假定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正向另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发送数据,由于各个厂家有其各自的实现方法,这些设备可能不完全兼容,它们相互之间不可能识别和通信。解决方法之一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全部使用某一厂家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在网络互连的今天已不可行。另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实现互连的规范(标准,即所谓“协议”。该标准允许每个厂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互连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当按同一协议制造的设备连入同一网络时,它们完全兼容,仿佛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样。 【协议】网络上不同计算机之间为了协调互相通信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即通信技术标准(也是软硬件厂商开发网络产品的标准 协议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部分组成。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含义,语法规定“如何讲”(格式,时序关系则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顺序。P29 实际上,生活中任何由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一起完成的事件,都必须有“协议”(例:讲话/赛跑廖鸿鹏《NT Server 4.0建站指南》:“当一个中国人碰上一个日本人时,如果中国人说他的中文,日本人说他的日文,那么恐怕两个人就是讲到天黑,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各节点之间 若需要传送数据时,也要有一个共通的语言,这就是通信协议”。

理论上只要有一套协议即可,但由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加上历史的原因(7 0年代各大计算机公司在网络领域“诸侯割据”,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亦造成协议品种杂多的局面,所以目前一套统一可用的网络协议。 正如理论上人类只要一种语言就可以相互沟通,但实际上却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存在一样。 学习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各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对于网络开发/集成工程师,则需要深入理解甚至精通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用于普通网络用户,则只需知道访问网络资源你的系统或机器上需要配备何种协议,而无须知道这些协议的具体含义。 封闭的协议——协议内容(规范不对公众公布 开放的协议——协议内容对公众公布 NT4.0可同时具有5种协议,犹如一个懂最常用的五国语言的人,在世界各地旅行,便畅行无阻。 2.1.2 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 有三个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为网络通信制定了各自的协议:

实验一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CP/IP协议属性设置,掌握各种查看网络参数的方法。 2.了解IE功能及使用方法,理解IE 各项参数意义并会合理设置。 3.了解ping和tracert命令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4.了解arp和netstat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计算机(带网卡) 2.网线 3.交换机 4.路由器 5.因特网 三、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 (一)查看和设置网络参数 (以windows XP为例) 1.方法一:利用计算机桌面上的“网上邻居”进行TCP/IP 的属性查看本 主机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等相关信息。 【注:在windows 7中可从控制面板——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进入设置。也可从右下角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进入设置。】 【相关知识】 本地连接属性组件介绍: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有很多网络组件,可以选定某组件,然后点击―属性‖或―删除‖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点击―安装‖,安装新的网络组件。 ①―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 ---- 是Microsoft 公司在Windows 软件中内置的一个客户端程序,是Windows 环境下进行网络通讯的客户端基础,如果不安装―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大部分网络功能无法实现; ②― 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安装本组件后,将允许用户将本机的软件(磁盘上的文件)和打印机作为共享资源,提供给网络中其它的计算机。网络中拥有合适权限的其它计算机将可以使用本机提供的软件或打印机; ③― Internet 协议(TCP/IP )‖ ---- 表示在本机上已经安装了TCP/IP 协议,点击―属性‖按钮后,将进入TCP/IP 的属性设置对话框。

进行测验: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测试

142计算机网络 (142-301214-J01062-1) > 作业 > 进行测验: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测试 进行测验: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测试 名称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测试 说明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测试 计时测验 该测试装备有 1 小时计时器。窗口右上角显示已用时间。 将出现 1 分钟警告。 多次尝试 该测试允许进行多次尝试。 强制完成 该测试必须现在完成。 <=""> 问题完成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问题 1 1 分 保存 以下关于OSI 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 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户介入 B. 目的主机逐层按照各层的协议读取报头,执行协议规定的动作 C. 表示层只进行数据的格式交换,不增加协议头 D. 源主机应用进程产生的数据从应用层向下纵向逐层传送 问题 2 1 分 保存 以下关于物理层基本概念的捕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 数据传输单元是字节 B. 为通信的主机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C.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D. 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问题3 1 分 保存 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 语义表示要做什么 B. 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C. 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 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问题4 1 分 保存 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 允许隔层通信是OSI参考模型灵活性的标志 B.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C. 易于实现和标准化 D. 实现技术的变化都不会对整个系统工作产生影响 问题5 1 分 保 存以下关于传输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B. 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 C. 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

tcpip协议详解,pdf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tcpip协议详解,pdf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tcpip协议详解,pdf 篇一:tcpip详解-卷一-协议-3.11小结 3.11小结 本章开始描述了ip首部的格式,并简要讨论了首部中 的各个字段。我们还介绍了ip路由选择,并指出主机的路 由选择可以非常简单:如果目的主机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上, 那么就把数据报直接传给目的主机,否则传给默认路由器。 在进行路由选择决策时,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路由表。 在表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特定主机型、特定网络型和默认 路由型。路由表中的表目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在选择路由时,主机路由优先于网络路由,最后在没有其他可选路由存在时 才选择默认路由。 ip路由选择是通过逐跳来实现的。数据报在各站的传输过程中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但是封装和目的链路层地址 在每一站都可以改变。大多数的主机和许多路由器对于非本 地网络的数据报都使用默认的下一站路由器。a类和b类地址一般都要进行子网划分。用于子网号的比特数通过子网掩 码来指定。我们为此举了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即作者所在 的子网,并介绍了变长子网的概念。子网的划分缩小了

internet 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通过单个表 月就可以访问了。接口和网络的有关信息通过ifconfig 和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包括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以及mtu等。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对internet 协议族潜在的改进建 议一下一代ip进行了讨论。 习题 3.1环回地址必须是127.0.0.1 吗? 3.2在图3-6中指出有两个网络接口的路由器。 3.3子网号为16bit的a类地址与子网号为8bit的b类 地址的子网掩码有什么不同? 3.4阅读RFc1219[tsuchiya1991],学习分配子网号和 主机号的有关推荐技术。 3.5子网掩码255.255.0.255 是否对a类地址有效? 3.6你认为为什么3.9小节中打印出来的环回接口的 mtu要设置为1536? 3.7tcp/ip 协议族是基于一种数据报的网络技术,即ip 层,其他的协议族则基于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阅读 文献[clark1988],找出数据报网络层提供的三个优点。 篇二:tcpip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ip 等协议报文格式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划课时】4课时(教材第二、三章 2.1网络通信协议 2.1.1 协议(protocol教材P29 网络传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交换数据,许多工作要协调(如发送信号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调与出错处理,信号编码与电平参数,传输速度匹配等。 假定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正向另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发送数据,由于各个厂家有其各自的实现方法,这些设备可能不完全兼容,它们相互之间不可能识别和通信。解决方法之一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全部使用某一厂家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在网络互连的今天已不可行。另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实现互连的规范(标准,即所谓“协议”。该标准允许每个厂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互连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当按同一协议制造的设备连入同一网络时,它们完全兼容,仿佛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样。 【协议】网络上不同计算机之间为了协调互相通信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即通信技术标准(也是软硬件厂商开发网络产品的标准 协议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部分组成。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含义,语法规定“如何讲”(格式,时序关系则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顺序。P29 实际上,生活中任何由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一起完成的事件,都必须有“协议”(例:讲话/赛跑廖鸿鹏《NT Server 4.0建站指南》:“当一个中国人碰上一个日本人时,如果中国人说他的中文,日本人说他的日文,那么恐怕两个人就是讲到天黑,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各节点之间 若需要传送数据时,也要有一个共通的语言,这就是通信协议”。

理论上只要有一套协议即可,但由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加上历史的原因(7 0年代各大计算机公司在网络领域“诸侯割据”,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亦造成协议品种杂多的局面,所以目前一套统一可用的网络协议。 正如理论上人类只要一种语言就可以相互沟通,但实际上却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存在一样。 学习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各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对于网络开发/集成工程师,则需要深入理解甚至精通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用于普通网络用户,则只需知道访问网络资源你的系统或机器上需要配备何种协议,而无须知道这些协议的具体含义。 封闭的协议——协议内容(规范不对公众公布 开放的协议——协议内容对公众公布 NT4.0可同时具有5种协议,犹如一个懂最常用的五国语言的人,在世界各地旅行,便畅行无阻。 2.1.2 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 有三个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为网络通信制定了各自的协议: ·OSI(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协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