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开复给学习计算机的学生的7点建议

李开复给学习计算机的学生的7点建议

李开复给学习计算机的学生的7点建议
李开复给学习计算机的学生的7点建议

李开复给学习计算机的学生的7点建议

很多在校的大学同学问我们:“我今年还没有到毕业班,但我很想知道,如果将来想申请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现在应该如何让自己做好准备?”下面是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博士和其他一些Google资深的华人工程师给广大同学的建议。

(1)练内功。不要只花功夫学习各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和工具,以及一些公司招聘广告上要求的科目。要把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学好。不妨试试Donald Knuth的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里的题目,如果你能够解决其中的大部分题目,就说明你在算法方面的功力不错了。

(2)多实战。通过编程的实战积累经验、内化知识。建议大家争取在大学四年中积累编写十万行代码的经验。

(3)求实干。不要轻视任何的实际工作,比如一些看似简单的编码或测试。要不懈追求对细节一丝不苟的实干作风与职业精神。

(4)不放弃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无处不在。尤其当你对一些“数学密集型”的领域有兴趣,例如视频、图像处理等等,你需要使它成为你的利器。

(5)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6)激励创新意识,不为书本和权威意见所束缚。

(7)有策略地“打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寻找真正有意义的暑期工作或兼职。去找一个重视技术的公司,在一个好的“老板”指导下完成真正会被用户使用的程序。不要急于去一个要你做“头”而独挡一面的地方,因为向别人学习,是你的目的。打工和找工作一样,“不要只看待遇和职衔,要挑一个你能够学习的环境,一个愿意培养员工的企业,一个重视你的专业的公司,最后,要挑一个好老板。”

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金平一中周华明 2015年11月,我随学校教学交流团到弥勒一中听取了一位老教师的历史课。课中,该教师讲授了两个方面的历史知识:一是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指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概念和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这节课,老师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较好的把握,做到了知识的系统化,也体现了一位老教师的稳重、自信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但其授课内容,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带有极大的随意性。 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的前一节课是太平天国运动,后一节课是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中间穿插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实有些生硬,有些唐突,有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旧民主革命之比较,应该放到学生完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认知之后就比较恰当了。当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民主革命的相关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以后,再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新旧民主革命在社会性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依靠力量、发展前途、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革命范畴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总是难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不良局面。 学生认知的过程,就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新知识为旧知识所吸收、旧知识又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存在以下规律: (1)渐进规律。就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在这样的对知识进行循序渐进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任何违背构建规律的行为,都将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发挥。正因为如此,这位历史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新旧民主革命时,学生总是难以回答上来。 (2)抽象规律。亦即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比如概念的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感知,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积极能动地在行为上、心理上构造,通过连续不断地建构得以完成。数学课中,我们讲到“数列极限”,学生对它的理解历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数学现实。首先通过学生观察数列的特

【初三作文】研学之旅心得体会

【初三作文】研学之旅心得体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时候,我们便能将《<论语>十则》倒背如流,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我竟来到了曲阜、邹城——孔孟之乡这得益于沂源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研学之旅。 经过两天的车马劳顿,我们结束了此次研学之旅。我们游览过以丰富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规模宏大而著称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修览度假胜地,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尼山圣境;孔子的诞生地——夫子洞;来到了曲阜师范大学,提前感受大学生活,聆听专家的讲座,深入了解孔子;最后我们参观了孟府、孟庙。 短短的两天时间,却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从未接触的东西,触发了我内心的深思。 孔子,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因创建儒家思想而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却不曾知道,孔子的身世坎坷,他3岁丧父,17岁丧母,家境贫寒。孔子生于战乱时期,却崇尚和平,推行仁义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他有门徒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影响华夏千秋的儒家学派。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运动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他们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肯定西方先进文明,因此在现代,儒家文化越来越淡出我们的视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越来越衰弱。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讨论人类要如何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其中一位西方学者提出“必须要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令我十分震惊,就连西方人都如此重视儒家思想,我们还有何理由再次否定它,忽视它?尽管它有不和时宜之处但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这小小的一部分,便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多多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一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读后感 诚信是一种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做人德为先,诚实是最古老的道德义务,是具普遍意义的道德义务,又是初始社会化必须完成的文化教化内容,世界各民族无一不 把诚实作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诚实品质的培养是道德社 会化的最早项目和最重要的内容。具不具备诚实品质,已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与否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 诚实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能不能做到守信,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诚实不说谎就是全人类的道德诉求,是亘古以来回响在一切文化形式中的庄严的道德呐喊,是照射在人类良知上的一束红色道德之光。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 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当前,诚信危机正侵蚀一代学子的心灵,扭曲其灵魂,扰乱了 学生正常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增加了银 行贷款的风险。二是考试作弊获得虚假成绩,违返了公平竞争规则。三是不诚信行为降低 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 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 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给中 国大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这篇文章,是学生度过大学四年的一盏明灯。作者在 指出“大学:人生的关键”的同时,详尽的从自修方式、打好基础、运用实践、培养兴趣、 形成主动、把握时间、为人处世等多方面为青年学生的大学四年做了规划,文章切合实际、通俗实用,如作者期望的那样,相信该篇文章会为大学生们成为“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指明前进的方向。 品性修炼,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助益。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华裔美国科学家、 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长信里,详细地谈了该如何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获得成功,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这往往 不被人放在眼里,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会理解品性的价值。 进行品性修炼,不仅要特别重视品德,而且要特别重视性格和态度。后者与品德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而且更加全面,更加实际,更易操作。爱默生说:“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抉择,这一观点并非是宿命论的。人虽然与其它一切生物一样,受制于决定他的力量,但人 是唯一赋有理性的动物,是唯一有能力认识这种力量的生物,而且,依靠这种认识,他能 积极参与对自身命运的安排,并加强寻求善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如果你不想改变你现有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命运。 《辞源》把性格解释为“性情品格”,《辞海》对性格另解释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现代汉语词典》对性格的解释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仅仅是乐观与否的性格,就会有极大的差异。乐观的推销员比悲观的推销员的业绩高出许多倍。以至于招聘推销员的标准随之改变,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学科成绩,而是看重 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 性格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态度问题,即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学习、对工作、

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分类:(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发生条件:客观条件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主观条件是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绪、兴趣等)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条件: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兴趣的依从性;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特殊形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形成的条件:个体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二、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有关;主要取决于个人已有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 (三)注意的分配:在人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主要有三种情况:(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已经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影响注意的转移快慢难易的条件:(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教师应该注意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2)注意教室内的环境(干净、整齐、装饰简洁朴素);(3)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4)在教学过程中要迅速妥善的处理偶发事件。 2.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音量适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重难点加强语气,配合手势表情;(2)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要运用有度,重点突出,必要时运用彩色笔、图和表格加以强调;(3)借助教具吸引学生 3.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4.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 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范文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范文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感触很大: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诚信天下,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做一个融会贯通,创新实践,跨领域融合,三商兼高,沟通合作,热爱工作,积极乐观者。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真正掌握。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三商兼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 作为一名学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总结上个学期,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习。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在某一小方面松懈。在学习上,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应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须乐观热情…做一个坚守诚信、正直的人,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信: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

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坚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心里明白,也对自己说过一万遍:加油!要奋不顾身地向前走! 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博士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我却提醒自己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希望能让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我读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诺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记事开始,我就被告知,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中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中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让中学生在认知规律中茁壮成长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授课的核心,要让中学生在认知规律中茁壮成长。 在教学中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大关怀,并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老老实实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任何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都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研究初步认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的结合上去考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要有以下四条: l、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主体活动建构的,而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倾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2、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 3、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是继续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4、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数学教育,就必须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须激活数学知识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必须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句话,就是要让数学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生命提升的快感,学生得到一份求知悟道的享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授课的核心。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倡返璞归真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要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以新的视角去研究和审视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照数学内容本身高度抽象的演绎表述方式进行定论形式化教学,是数学教学困难的一个重要根源。数学传授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高级的数学技术,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它更是一种理性主义文化的传输。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抽象数学特殊认知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倡导用基于微积分学认知规律去从事教学。 数学概念的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感知,被动的接受,而须学生自己积极、能动地在行为上、心理上构造,通过连续不断地建构得以完成的。即数学概念的习得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才能真正完成,概念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表象,从而归结出数学概念,在学生发生错误和矛盾的地方加以引导,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表象到规定,从规定到新的表象,从新表象引出更高一级的规定,它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一个螺旋渐进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探索式的创造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新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从现象到本质、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基础上,坚持有思想内蕴和结构原理的有灵魂教学,注重思维层面上的剖析和诱导,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与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不仅求得真才实学,而且受到创造精神的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多篇)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多篇) 篇: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三篇] [参考范文1] 坐在返回顺德的列车上,我不禁回想起到武汉研学的一切来了。我回想起武大的恢弘壮大,南中的师生风采,沿途武汉的美景,古老小巷的美食,而我从中获得的,更是一种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一颗会欣赏的心。 给我感触的莫过于武汉大学,一进门便看到了电子信息楼,阳光一照下显得异常壮观,而当与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姐交流时,她也说起了计算机十分重要,也十分流行的事儿。她当初也是觉得电脑十分有趣,才选择了这里。“兴趣是的老师嘛!”她笑谈。我则沉思。一方面,我是为社会的发展感到惊奇,信息技术如今已发展为一门十分重要而流行的学科,如果学不好,恐怕对今后的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麻烦,另一方面,兴趣在大学也是同样重要的,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我认为凡事也要考虑一下必不必要的问题,如果自己认为某个学科是十分重要的,何不自己培养兴趣呢?比如说我不喜欢数学,但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学好,那么我可以慢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我相信将来我的数学是可以变好的。不过,不管怎样,兴趣和需要这两者后面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在大学里走,可以发现,这里的宿舍和餐饮条件都一般般,我这才明白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说的一句话,大学的真正价值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虽然武汉大学外部条件一般,但它在学问方面可谓是泰斗。这里的遥感和测绘在全世界数一数二,法学全球第三。武大还要求每个学生文理兼修,这对于文科较好而理科较差的我,何不是一种启迪呢? 而在南湖中学,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学生的航模技术,桌面上整齐

地排列着学生手工制作的航模,每个航模通过遥控都是能够飞天的。这里的校长也因此感叹“学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历害多了!”我心中十分感慨,只要我们敢于开发自己的潜能,任何事情在我们富有创造力的手上,都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原以为错过的是时间,原来错过的是风景和好心情,一开始在去武汉的高铁上,我一直在补作业,怕浪费了哪怕一分一秒的时间,但是我爸在电话里又劝我别看手机了,出去旅游也相当于一种学习,老是看着书本就感觉本末倒置了!我一愣,昨晚收拾行李时,爸爸也是这样的劝我,让我只带一两本书过去,今天早上去学校前也一直强调此事,真是很奇怪! 不过,既然父命难违,我只能停下手中的笔,眺望窗外,绿色直接透过窗沁入我的眼睛,似乎也直接沁入了我的心田。丘陵都穿上了绿色而恢弘的盛装,风一吹曳动裙摆,使你看见山的更美的肌肤。而从远处看,它与绿色大地融为一体,镶嵌于这绿色大地中的,是那一片片破碎的明镜,清晰的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仿佛蓝天白云都从天上垂了下来似的,大部分的明镜都是水田,里面充满了绿色的希望,而奔腾在大地中的,便是那溪流了吧?他们穿越于山脚,清澈的笑容荡起了可爱的酒窝,而那隐于绿波的公路,看久了似乎也变成了一条小溪,那上面行驶的车辆便是偶尔激起的浪花。 我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拿起手机兴奋地拍了几张照,我被一种巨大的新奇和愉悦包裹住了,我把图片发给我的父母。我看着父母在下面的评语,又是一阵感动袭卷。爸爸首先夸赞了我的拍图技术,而妈妈则评语“芹儿好棒!最近一直因为学习而忙碌,现在就趁机会好好放松,不要有负担哦!”忽然想起最近的我,似乎老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除了学习之外无别的任何活动,殊不知沿途有多少风景错过我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光,放松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其实啊,欣赏窗外的风景,何不是一种学习呢? 在武汉研学中,我学会了很多,在放松自己的同时,我也收获满满,我在研学途中收获了一种新的学习态度,那就是劳逸结合,从此

李开复给中国青年的一封信

李开复给中国青年的一封信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我认为在教学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要?首先要读书背书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前准备也很关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与同桌共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从儿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慢慢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应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

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时板书时也特别注意这一点。从小开始,渐渐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五、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研学旅行感悟及体会研学旅行感悟及体会【三篇】

研学旅行感悟及体会研学旅行感悟及体会【三篇】 深秋的清晨,有那么一点儿冻人。一出门,就与刺骨的寒风撞了个满怀。但这也阻挡不了我们内心对研学旅行的期盼。期待着旅游大巴快点到来! 随着朝阳的升起,大巴车也跟着到来。导游和老师组织大家有秩序的上了车,开启了这一天的旅程——参观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和历史悠久的“秦兵马俑博物馆”。 伴着一路的欢声笑语,历经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已经到达了“八路军办事处”。刚下车,讲解员就带领我们来到了 __、朱德、 __等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在这些普通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的革命 __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感人的历史照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 __、 __、彭德怀、林伯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革命的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让我想起叶剑英写的于明涛、李尔重同志访西安办事处志感: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内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通过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让我感受到革命伟人的艰苦生活,了解革命斗争历史,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有良好的学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第二站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秦兵马俑和世界各地熙熙攘攘的人群。 秦俑,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艺术的不朽伟作。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历史文物。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个性鲜明,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我,身为中国人,更是倍感自豪!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号坑,这里有像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兵佣们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队处于整装待发之势。二号坑灯光灰暗,沧夷满目。秦俑的表情在庄严肃穆中似乎带着悲哀。残手断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灯光,似乎有些狰狞。 参观完了俑坑,我们还做了个小游戏“我们是最棒的”,游戏过程可有趣了,而且我们有好多人都跟外国人合照了呢!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一封信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一封信 1.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1)比尔盖兹在信中提到有一个人在应聘的时候提到自己会将在原来那家公司工作的成果带到现在的公司,这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让人无法对他感到信服。 (2)中国的大学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奖学金读书,但是一旦找到工作,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过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旁。 (3)一个实习的学生在做研究的时候总是留下最佳的结果数据,不按照事实办事,是不可取的。 (4)不可以贪小便宜,用学校或者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要注重细节。 2、生活在群体之中 (1)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很重要 (2)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 千万要记住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想、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在你的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不助于你的成功。 如果得到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对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3、做一个主动的人 (1)要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 (2)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 (3)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重的良师 (4)要想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者自己的观点。——曾经有一个人递过一份很特殊的求职申请书:这位申请人的求职资料里面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对微软研究的向往、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最适合的人选,此外还有他已经发表的论文、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来微软做的课题等。 在面试的时候,他又递交了一份更为充分的个人资料,最后,当我问他有没有问题的时候,他反问我:“你对我还有没有任何的保留?”当时,我的确对她能否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有疑虑,于是就进一步问了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举出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后,他被聘用了。 4、挑战自己、开发自身的潜力 (1)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者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 (2)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以设定的太低。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还有在订立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想法,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并不代表就是成功,须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大,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有挑战性的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3)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5、客观、直截了当的沟通 (1)不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经商,我们都不能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2)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有效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有效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古人云,道法自然。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能力较差。也就是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要符合 孩子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合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故事、游戏、模拟场景、竞赛、观察、操作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既动手,又 动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自然合理的学习情景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我经常在数学 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例如在讲约 数和倍数这一课时需要做一些算式,在讲授新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做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会变得非常活跃。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 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 欲望。例如,有的教师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用到了唐僧师徒三人西 天取经的故事,用八戒的笨去吸引他们比较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实 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数学 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情景中学习数学,只有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体验知识的由来、本质及应用前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重视直观演示与归纳演绎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具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对较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直观教学,使其具体化、形象经,化抽象为直观。如 在“正方体的认识”一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正方体除具有长方体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性,教学时,可制作一个活动的长方体框架模型,通过长方体转化为正方体的演示,使学生 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 念的理解。教师在选择教具时,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所选教具应形象、生动、鲜明, 并为儿童所熟悉。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等动手操作的 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获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教 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量、折叠、剪拼几何图形,做一些立方体模型,使学生感知几 何形体的形成过程、特征和数量关系。如学生在用圆规画圆时,通过固定一点、确定不变距离、旋转一周等操作,对圆心、圆的半径和圆的特征,怎样画圆就会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从直观入手揭示事物的特征及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类、 综合等方法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注重基本数学概念引入与理解 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投影演示及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一封信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一封信 Dear all: 很久以前,在贝尔工作的时候,在公司网站上看到了这篇文章,那时候,我在第一时间把这篇文章发给我我在武大的同学们,这篇文章也成了那时候BBS的头版头条,今天偶尔翻看原来的记录,再发给大家看看! 不在乎你看了多少遍,或者你记住了多少,我想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照着他去做了! 我在中国的这两年来,工作中最大的享受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

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中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占主要优势,但还属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经过中学阶段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具有如下特征: (一)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二)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曾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三)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开端,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开始。人们通过感知觉建立起关于客观事物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又可进一步加工为头脑中的记忆痕迹,再成为人们驰骋想象的素材、成为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声响、气味、冷热等某一个特性的认识。感觉是由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主要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官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解释的结果。 对中学生而言,由于掌握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要求,中学生知觉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地进行知觉;知觉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在空间知觉上有更大的抽象性,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观察水平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初中学生已经能够根据经验,对事物加以组合、补充、删减或替代,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解,而高中学生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更从容、灵活地使用各种概念、定理或规律,更

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规律

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规律 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规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 学习是一个认知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先有感知然后才能理性思维。学生在校的学习的性质、内容、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伴随着复杂的心里活动,即学习成果的获得,要想提高学生的成果,即提高课堂实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一、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