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第11次课

授课章节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7.1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7.2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任课教师张倩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时安排3节课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

3、《传播学导论》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效果。

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

3、舆论的产生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

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说的提出

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L.肖研究了1968年总统竞选情况,具体分析了当地报纸及晚间新闻,其目的是探讨媒介在总统竞选活动中对选民们判断什么是重要问题所起的作用,主要就公众对特殊问题的注意力和对重要问题的判断力进行测定。

2、研究方法

(1)对选民进行抽样调查

(2)对8家传播媒介的同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972年)

大众媒介具有一种突出报道什么问题就会引起大众特别重视什么问题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效果之一,越是突出某个议题或某个事件就越会影响公众关心此议题或事件。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功

能”。

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1、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他们意见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该理论强调,人们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对象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而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较长时期内综合的社会效果。并且,这种效果通常是媒介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中体现出来的。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表达了这样一种媒介观: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发展

1、“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

知觉模式

显著性模式

优先顺序模式

2、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个人议题公共议题

3、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四、受众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

(1)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2)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

(3)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

(4)受众的阶层属性: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以及高层人士的影响较小。

五、“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一)意义:

1、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为传播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

2、揭示了大众传播背后的控制问题

时空因素

媒介宗旨

社会文化规范

(二)不足:

1、它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2、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三)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六、“议题融合论”的提出

“议题融合论”和假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议题融合论”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大众,着重研究社会大众为何使用各类传播媒介,如何使用传播媒介以及使用传播媒介所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议程设置”则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的重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受众。“议题融合论”认为人们在使用和挑选传播媒介及其“议题”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

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

1、产生的背景

选举中的“雪崩现象”

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在考察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的基础上于1973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

2、该理论的基本思想: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经过大众媒介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产生了。

3、要点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的理论。其特点是:

1、它的舆论观

(1)卢梭:公共意见,

(2)库利:社会互动的有机体的意见。

(3)行为科学:多数人的意见。

(4)舆论的形成即社会合意的形成。

(5)社会心理学:是表面上的“多数人意见”,是可以操纵的。

(6)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三者作用的结果。

(7)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会带来压力或安全感。导致“多数意见”的诞生——舆论。

(8)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2、它的效果观

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

不足:

1、“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是一个绝对的常量。

2、“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御力依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3、“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

意义:

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2、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效果?

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舆论是怎样产生的?

下次课预习要点

1、理解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

2、理解知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理解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及其现实意义,掌握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对舆论的产生过程有了深入地理解。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方法,

深化了学生对传播理论的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案武汉版

武汉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教学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 1.信息的传播知多少一课时 第二周 2.桌面变变变一课时 一课时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 3. 第三周 机器人内脏探秘一课时第四周 4. 一课时第五周 5.我爱大自然 第六周 6.动物王国聚餐会一课时美化服装DIY 第七周 7.一课时 8. 巧手画四季一课时 第八周一课时第九周 9.工具总动员第十周 10.一课时我的卡通故事 11. 第十一周一课时 梦幻草原 12. 第十二周输入法大比拼一课时 13. 拼音输入我在行第十三周一课时 14.一课时第十四周感恩在行动 15. 第十五周文明伴成长一课时 16. 第十六 周一课时多彩的浏览器 第1课《信息传播知多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从古到今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学生示范、反馈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及其传递方式的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难点: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关于信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信息在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信息,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信息在传递、传播。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电视、收音机、信件、广告、电话、交谈 二、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 1.小组调查。书上P2,填空。 2.我们全班在交流 (1)古代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 手势、表情、形体动作传递信息、结绳记事、图画文字传递信息、特殊声音(鼓声、爆竹声、钟声等)传递信息、信鸽传递信息、烽火传递信息、建立驿站传递信息、戏曲传递信息……. (2)你知道古代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还有哪些? (3)现代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 报刊杂志传递信息、电报传递信息、传真传递信息、电话传递信息、短信传递信息、蓝牙传递信息、互联网传递信息、通信卫星传播信息。(4)你还知道一些现代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吗? 三、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的发展。 比较一下古代和现代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 速度、保密性、准确度、与距离的关系、与天气的关系 总结:

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课探宝行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利用信息的一些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应具备的信息道德和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传播、利用信息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以及使用计算机应有的良好习惯。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本课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很多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知识传授上和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上;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学难点应该是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建议教师介绍关于黑客与病毒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学生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组织教学时,也难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步,因此,在备课和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应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挫伤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此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窄,要理解和掌握本课中这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难度较大,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或课件演示的方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演示课件,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 (通过课件或挂图演示一组信息处理的画面) 师:谁能说一说画面中的人在做什么? 每个画面请一、两位同学讲述,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根据学生对整组画面讲述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引出本课问题:什么是信息? 二、确定问题,引出新知 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你知道人们通过哪些方式传递信息吗? 此处对什么是信息这一问题的讲解,教师要最大限度的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单纯介绍抽象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1、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看书,结合自己的见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此阶段,教师应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可以确定如下具体问题: ?你知道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信息技术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信息技术?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给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2、协作学习 给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交流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 教师要求每组最后要推选一名代表来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可以采取请学生为大家看图讲故事或者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小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

幼儿园春季学期周教案(全) (2)

2019年4月22日——2019年4月26日 第九周 周教学目标: 1.知道红薯苗是可以移栽的。 2.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红薯苗移栽到土里。 3.对移栽红薯苗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4.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周生活目标: 1.在一日活动中遇到问题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学会整理玩具,能保持环境整洁。 3.游戏中学会保护自己、保护同伴、保护环境。

2019年4月22日星期一下午公共区角、班级区角 2019年4月23日星期二上午活动一:户外活动 活动名称:智能体育——猴子哥哥 活动二: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移栽—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红薯苗是可以移栽的。 2.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红薯苗移栽到土里。 3.对移栽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活动重难点:知道红薯苗是可以移栽的并,正确的把红薯苗移栽到土里。 活动准备: 1.已初步具有种种植的经验。 2.红薯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红薯苗 提问:你们认识他们吗?看看红薯苗和红薯有什么关系?

怎样让这些小苗苗都变成大大的红薯?(引导幼儿认识红薯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 二、到种植园地初步尝试移栽红薯苗 提问:你们栽过红薯苗吗?怎么栽? (一)介绍所用的工具 (二)看老师移栽红薯苗 先用小铲在土里挖一个坑,用左手拿着红薯苗梗部,直直的把根放进坑中,用泥巴盖住再用力压一下红薯苗。 (三)幼儿学习移栽红薯苗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儿左手拿苗时不要太紧。 三、给移栽的红薯苗浇水 注意提醒幼儿把水轻轻的浇在红薯苗的根部。 活动反思: 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下午公共区角、班级区角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带目录)

教学进度第一周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第二周第2课计算机的作用 第三周第3课学会使用鼠标 第四周第4课认识Windows XP 第五周第5课认识Windows XP窗口 第六周第6课认识键盘 第七周第7课中文输入法 第八周第8课特殊的标点符号 第九周第9课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第十周期中巩固 第十一周第10课初识“画图”软件 第十二周第11课美丽的家园 第十三周第12课我的亭桥 第十四周第13课我设计的机器人 第十五周第14课美化自己的画 第十六周第15课我的五环旗 第十七周第16课图像的变化 第十八周第17课给画配上文字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巩固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巩固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授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第一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第一册教案 于庆华 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本学期学习目标: 1、展示神奇的电脑及互联网,激发小朋友学习电脑的兴趣; 2、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鼓励多操作,多动脑,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电脑; 3、学做电脑保健操,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共六个单元,包含了以下内容: 1.了解电脑 2.学习使用键盘 3.认识“图画”软件 4.学习使用颜色 5.用几何图形组成作品 6.图画技巧 教材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作适当地调整。 教学进度

学生现状分析与机房设施: 四年级一班48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在网上搜集信息。 3.使学生明确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重视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4.注意对学生介绍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知识。 5.注意寓教于乐,发展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课程目的 1、展示神奇的电脑及互联网,激发小朋友学习电脑的兴趣; 2、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鼓励多操作,多动脑,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电脑; 3、学做电脑保健操,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课前准备 1、了解当地的教学环境、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课程的难易程度; 2、准备多媒体演示、PPT、视频、歌谣等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教具器材 课程内容(见下) 第一课认识电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双击。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难点:

大班第二学期第九周综合备课

周一: 科学:做风车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在玩风车的过程中,能发现制作方法和材料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3、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活动准备: 1 、各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筷子、透明胶、双面胶、铁丝、浆糊、剪刀和大头针。 2、幼儿用书:《风车》。 活动过程: 1、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吧!? 2、引导幼儿一起讨论风车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制作风车的步骤图,请幼儿自己观察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 3、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4、幼儿玩风车。 请完成制作的幼儿到室外玩风车。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互相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 健康:我们去探险 目标: 1、能踩高跷越过多种障碍物,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有安全意识,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障碍难度去练习。 3、努力挑战新难度,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准备: 1、各类积木、圈、棒、塑胶等小型器材若干。 2、高跷人手一副(如数量有限可分组进行) 3、有在自选体育活动区域走高跷的经验。 过程: 1、自选各类小型器材进行活动。 ●没人自选一种器材自由活动。 ●找玩不同器材的同伴一道玩,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幼儿相互交流玩法。 2、踩高跷 ●幼儿分为4—6个小组,进行下列游戏:4—6个小组循环一个跟着一个踩高跷至终点再走回来;4—6个小组循环一个跟着一个在塑胶垫上踩高跷至终点再走回来;4—6个小组循环一个跟着一个踩高跷障碍至终点后再走回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引导幼儿自选适合自己的障碍练习。

小学信息技术第1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第1册教案 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学期教案(进度) 进度第一周: 第 1 课 2~5 页第二周: 第 1、 2 课 5~11 页第三周: 第 2 课 12~16 页第四周: 第 3 课 17~19 页第五周: 第 3、 4 课 20~25 页第六周: 第 4 课 26~28 页第七周: 第 5 课 29~31 页第八周: 第 5、 6 课 32~39 页第九周: 第 6 课 39~43 页第十周: 第 7 课 44~49 页第十一周: 第 7 课 44~49 页第十二周: 第 8 课 50~57 页第十三周: 第 8 课 50~57 页第十四周: 第 9 课 58~62 页第十五周: 第 9 课 58~62 页第十六周: 综合实践教育: ⒈了解信息世界。 ⒉认识算机的组成,认识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1 / 4

⒊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 使用鼠标,键盘上文字的输入。 ⒋学会全拼输入法。 ⒌学会管理文件与文件夹。 教养: ⒈培养学生上机的正确操作姿势。 ⒉掌握正确的指法。 ⒊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保持原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 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引领,以做中学、情境中学、活动中学和过程中学等为主要方法来组织和安排教材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设计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本册教材分三个模块,共 17 课,供三年级使用。 本学期教学前 9 课,分别是: 了解信息世界、认识计算机、学会使用鼠标、认识 Windows XP 及窗口、学会使用键盘、指法练习、学会输入汉字、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⑴。 第 2 课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作用) 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我的新工具——计算机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 2、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3。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 使用计算机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1.认识计算机 学生动手启动计算机,通过看、听、摸,感受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系统逐步、有序工作起来的过程。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主机、显示器和键盘的变化,了解计算机系统自检的过程。 在开机时,学生通过打开显示器、主机开关的前后顺序,认识到主机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核心。同时正确的开机顺序,能防止电流对主机的冲击,造成损坏。 2.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通过操作鼠标,观察显示器屏幕的变化,体会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鼠标属于输入设备,它在显示器上是以指针来表达的,从而明确输入设备在输出端是有表达的。其中画图软件将鼠标输入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 活动中,指导学生尝试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操作。关于“使用完一个工具,就需要关闭它”,如果不关闭窗口,会有许多功能模块(软件)在同时工作,占有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等,关闭即可使此模块停止工作。 活动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一个绘画作品,只要能体会鼠标和显示器之间的关系即可。 3.体会键盘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第三个活动是敲敲打打键盘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此活动和“涂涂画画”类似,所不同的是使用了两种不同信息输入设备。 活动完成后,在“记事本”中不一定呈现成品,只要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体会到键盘的输入功能即可。键盘上有一些功能键,在输入字符过程中,能够控制输入。在输入字符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求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鼠标操作实现光标的定位,体会鼠标和键盘实现光标定位的操作有什么不同,认识到在信息输入过程中,作为输入设备,鼠标和键盘可以互相配合使用,能够高效完成信息的输入。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需要学会正确关机。 4.关于“链接” 教师告诉学生计算机是人类处理信息工具之一,人类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信息处理工具,减轻了劳动强度,简化了工作步骤。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当今信息时代人类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关于信息处理的几个环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教材以后的课目会相应提到,教师应对此先有所认识和了解。

南方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此册教材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网上冲浪,第二单元是文字世界,第三单元是即时通讯软件的学习。 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 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所选择,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注重知识点的联系、迁移和归纳 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五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同时大部分同学都接受过了电脑教育。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课堂常规教学第二周:网络漫游 第三周:网上寻宝第四周:网络下载

第五周:安全卫士第六周:文本编辑好帮手第七周:小小编辑师第八周:美化版面 第九周:图文并茂第十周:朋友你好 第十一周:我的空间第十二周:虚拟学堂 第十三周:合格网民第十四周:练习 第十五周:练习第十六周:考查 第十七周:考核第十八周:考核 四、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教案

第1课认识计算机 (一)教学容分析 本课是《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容,主要容有“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四部分,是认识信息技术重要的处理信息工具——计算机的常识课,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任务,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信息和计算机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计算机应用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还未形成系统知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科学,不能够按操作规正确使用计算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3)知道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能够按操作规正确使用计算机。 2.过程与方法 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机房纪律、爱护计算机和机房设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能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

基础护理学精选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单选题,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五分。) 1、护理学是 A、研究人文的科学 B、研究医学的科学 C、研究护理技术的科学 D、研究社会的科学 E、与社会、自然、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标准答案:e 解析:护理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其研究范畴、研究内容与任务涉及人类健康的生物、心里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以说护理学是一门与社会、自然、人文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54年,意大利,佛罗伦斯 B.1860年,英国,伦敦 C.1888年,中国,福州 D.1920年,德国,开塞维慈 E.1921年,法国,巴黎 标准答案:b 3、护理的对象是 A.所有的人 B.健康的人

C.患病的人 D.有残疾的人 E.有心理障碍的人 标准答案:a 4、护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A.预防、治疗、护理、环境 B.病人、健康、社会、护理 C.人、环境、健康、预防 D.病人、预防、治疗、护理 E.人、环境、健康、护理 标准答案:e 5、在临床护理中要始终贯穿 A.以医院管理为中心 B.以医疗为中心 C.以基础护理为中心 D.以专科护理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标准答案:e 6、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躯体没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状态 C.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D.有一定的劳动力 E.有社会适应能力 标准答案:d 7、护士小张在晨间护理时向一产妇祝贺:王太太,祝贺您生一女婴!王太太很生气,其原因可能是护士在表达中 A、用词不当; B、态度生硬; C、没有诚意; D、距离太近; E、环境嘈杂; 标准答案:a 8、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可引起沟通障碍的是 A.与交谈者经常保持目光接触 B.交谈过程中适当沉默 C.用复述强调患者陈述的关键内容 D.交谈过程中随意改换话题 E.适时轻轻抚摸患者 标准答案:d 9、小陈是病人严某的责任护士,但第一次交流就失败,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是: A、表情沉着、从容; B、在病人吃饭前进行交流;

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学期教案

200---20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信息技术 四年级 一、教学计划 进度 第一周:第1课 2~5页 第二周:第1、2课 5~11页 第三周:第2课 12~16页 第四周:第3课 17~19页 第五周:第3、4课20~25页 第六周:第4课 26~28页 第七周:第5课 29~31页 第八周:第5、6课 32~39页 第九周:第6课 39~43页 第十周:第7课 44~49页 第十一周:第7课 44~49页 第十二周:第8课 50~57页 第十三周:第8课 50~57页

第十四周:第9课 58~62页 第十五周:第9课 58~62页 第十六周:综合实践 教育: ⒈了解信息世界。 ⒉认识算机的组成,认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 ⒊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使用鼠标,键盘上文字的输入。 ⒋学会全拼输入法。 ⒌学会管理文件与文件夹。 教养: ⒈培养学生上机的正确操作姿势。 ⒉掌握正确的指法。 ⒊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保持原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引领,以“做中学”、“情境中学”、“活动中学”和“过程中学”等为主要方法来组织和安排教材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设计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本册教材分三个模块,共17课,供四年级使用。本学期教学前9课,分别是:了解信息世界、认识计算机、学会使用鼠标、认识Windows XP及窗口、学会使用键盘、指法练习、学会输入汉字、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⑴。 二、教学设计。 模块一:走近信息 教学内容: 了解信息世界 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教学内容: ⒈信息。 ⒉信息的特点。 ⒊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⒈了解信息及其特点。 ⒉了解信息技术。 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各种形态及其含义。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各种形态。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第一册上教案

泰山版第一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教师:王巧 学校:北店子小学

第一单元感受信息世界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引入,旨在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与表达,使学生能更好的交流和运用信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完成从关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到对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转型,突破技术操作的表层,在学习技术、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能、内化信息伦理、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单元共3 课时,每课1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身边的信息出发,慢慢向新的概念和知识过渡,从而感受信息、发现信息、表达信息,体会信息工具—电脑在信息活动中的突出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身边具体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自觉的发现知识—信息的存在,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初步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认识电脑在信息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以应用活动渗透信息思想。 2、难点: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将原有的知识和认识条理化。 四、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学生,本单元最主要的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本单元主要是学生自己去感受信息,体会信息工具在信息传播与表达中的作用,老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作用。 第 1 课游览信息大世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体验信息的表达,体会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信息的良好习惯。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鉴别、选择信息的能力,防止被虚假信息所利用。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张作容 课题:“跳绳比赛”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灵敏协调地做跳跃动作,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 2、激发幼儿参加跳绳快乐的情绪,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幼儿练习灵敏协调地做跳跃动作,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参加跳绳快乐的情绪,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短绳每人一根,长绳两根。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队列队形练习。 听口令由一路纵队走成大圆,跑走交替,停下后由圆走成六路纵队。 2、活动身体练习。 听教师的信号做相反的动作。(高人走,矮人走;挺胸走,弯腰走;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跳,向右跳等。)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分散地在场地上,用单人跳的短绳做各种跳跃动作。如双脚跳、单脚跳、左右脚交替跳,可原地跳,也可行进跳。让幼儿表现各种玩法,教师注意观察,看谁的花样多,请跳得好的幼儿单独表演跳绳,鼓励幼儿练习用各种方法跳绳。

2、指导幼儿两人合作玩跳绳。让幼儿自由选择伙伴,两人一组分散在场地四周。教师可先和一幼儿示范跳法:两人面对面站立,教师晃绳,幼儿和教师同步跟着跳。然后让幼儿练习双人跳绳。 3、教幼儿练习长绳跳的方法。请两位幼儿摇绳,分别拉住长绳的两端,让一位幼儿站在长绳的中间,长绳摇动后,随着绳子有节奏地跳。待幼儿熟悉后,可让数位幼儿在长绳中间一齐跳。也可待绳摇动后,跳进绳中跳,一个接着一个,每人在绳中跳几下再跑出,如有失误者,应与摇绳者互换位置。 4、跳绳比赛。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再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场地两端成纵队站立。教师发令后,每队甲组的第一个幼儿边走边跳绳,跳至对面将跳绳交给乙组的第一个幼儿,自己站在乙组的队尾,乙组的第一个幼儿同样边走边跳绳向甲组前进,如此依次进行,直至跳完,最后以跳得稳和快的队为胜。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活动情况,带幼儿做放松身体的活动。 课题:“小兔运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究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球,初步明白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2.发展幼儿跑.爬.钻.平衡的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海洋球若干,小兔头饰每人一个,独木桥两座,制作的荷花叶两个,山洞两个,木箱两个,海洋馆模型一个,磁带。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简介; 计算机、微机简介 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 有人说,在21世纪里,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真正的文盲。这句话虽有偏颇,但也表达出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初中生,当然也要努力学好计算机知识, 讲授新知: 板书:一、信息(Information) 讲解: 信息是指我们对自己还不清楚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各种消息的总称。 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这些载体形式主要有: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作等,在现代,更是出现了利用电话、电视、广播、录音带、计算机及其网络等信息存储和传递形式。 板书: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讲解: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测和控制技术等,可以概括为: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 Control (计算机+通信+控制) 即所谓的“3 C”技术,它的核心和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IT知识有以下四大特点:实践性、实用性、技巧性、先进性。 板书:三、计算机(Computer) 1、发展简史 讲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台计算机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共使用了 1.8万个电子管、7万个电阻和1万个电容,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第小时耗电140度,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它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经历了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四个发展阶段,现在向第五代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 第一代(年)计算机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软件大都使用机器语言,并出现了汇编语言,容量小,体积大,故障率高,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运算,运算速度达五千~几万次秒。 第二代(1958~1964年)计算机以晶体管为逻辑元件,软件开始使用高级语言,提出了操作系统技术,并开始用于事务处理和过程控制,其体积缩小,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达几百万次秒。 第三代(1965~1970年)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小型机迅速发展,出现了与通讯结合的远程终端。操作系统迅速发展和普及,出现了多种高级语言,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运算速度达几千万次秒。 第四代(1970年以后)计算机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出现了微处理器及以它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处理网络,步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运算速度达到几亿次秒。 第五代从1980年开始,计算机已开始向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发展过渡。 计算机的发展总趋势是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板书:2、特点 ①运行速度快 ②计算精度高 讲解: 理论上的计算精度不受限制。英国著名数学家契依列花了15年的时间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 级 信 息 技 术 课 教 案 白沙中心小学 任课教师:曾纪妥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案 目录 第一课与键盘交朋友 (1) 第二课从基本键开始 (2) 第三课食指、中指本领大 (4) 第四课无名指、小指也争强 (4) 第五课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5) 第六课争当打字小能手 (6) 第七课用计算机写作文 (7) 第八课输入中文符号与词组 (8) 第九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10) 第十课编辑字块 (11) 第十一课修饰文字 (13) 第十二课编制与打印作文集 (15)

第一课与键盘交朋友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键盘的发展和种类; 2学会键盘的正确操作; 3愿意接受规范的按键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按键的方法; 2组合键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计算机是怎么知道人们下达的命令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指挥计算机“干活”。但是,还有些指令只能通过键盘输入给计算机。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们就像是计算机的眼睛和耳朵。如果没有键盘和鼠标,计算机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那多不方便呀! (二)新授 1、出示键盘略图。 2、介绍键盘的发展。 师:最初的键盘只有86个键,后来人们常用的几个键和数字键分了出来,键盘的键一下子增加了15个,这就是1011键标准键盘,出现了Windows 95 操作系统后,在键盘上又多了三位成员,变成了104键标准键盘。Windows 98 出现后,键盘又多了5个,变成了109键键盘,从86到109键,键盘的功能真是越来越强了。 3、键盘的种类 师:在计算机发展的初始阶段,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品牌,可是键盘的外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使键盘的键数增加了,也使键盘的外形变化了很多。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键盘: A 无线键盘:这种键盘不需要用电缆和计算机连接。 B 带托键盘:这种键盘上有一个托架,击键时托架托住手腕,就不会感到手酸。 C 多功能键盘:利用这种键盘可以直接控制光盘驱动器,播放C D VCD或者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案《一周有七天》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案《一周有七天》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案《一周有七天》 1.知道一周有七天及七天的排列顺序。能正确区分今天、昨天、明天。 2.能排出一天的顺序及每天的活动内容。 1.一周活动的顺序图片, 2.值日生表、《幼儿画册》(第三册p7)过程: 1.复习区分昨天、今天、明天。 出事值日生表,帮助幼儿区分。由值日生和休息日引出一周有七天。 2.巩固对一周的认识。 3.幼儿操作练习。 (1)升旗活动在星期几? (2)每周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 (3)排图练习4.练习书写数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XX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信息技术第三册上教案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本校六年级,六年级有4个教学班。通过上期的学习,学生对WORD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使用的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多方努力找资源、巧手变出新花样、视听信息很真实幻灯片的制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另外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添了WORD文字编辑排版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4、学会用PPT进行文字编辑排版。

大班教育教学第九周

2016 年11 月9 日星期三上午班 活动计划 (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运动等) 生活活动集体指导:午睡时有如厕需求不憋尿 生活活动个别重点指导:大谦中午想上厕所不憋尿 户外活动:定身法 活动目标:1喜欢扮演孙悟空,嫦娥等角色,体验奔跑的乐趣 2.练习追逐跑和闪躲的动作技能 3.能遵守游戏规则,主动躲避危险 活动准备:1.已了解孙悟空,嫦娥等深线的相关知识 2.《西游记》的音乐伴奏磁带,宽阔的场地 自选活动:粘球,毽子 重点指导:两人合作完粘球 区域活动:美工区——彩瓶世界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能用辅助材料装饰各种塑料彩瓶 活动准备:各种废旧塑料瓶,彩纸,笔,胶水,剪刀 语言活动:小伞兵 1. 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感受蒲公英种子飞行的有趣现象。 2.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蒲公英随风飞舞的样子,对各种植物种子飞行繁衍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3. 在表演、体验中感受创造与合作的快乐。 1. 幼儿资源:主题小书。

2. 教师资源:挂图、CD、DVD。 3.经验准备:认识蒲公英,了解蒲公英依靠风力传播种子的相关知识。 1. 猜谜语,设置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请你猜猜它是谁? (2)教师讲述谜语。 教师:毛茸茸,轻又轻,好像勇敢的小伞兵,随风飞东又飞西,到处安家乐融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它吗? 2. 借助挂图,观察、了解蒲公英的特征。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开花的蒲公英。 教师:蒲公英的叶子、茎长什么样?花朵是什么颜色的? (2)观察结出果实的蒲公英。 教师:蒲公英的果实上面长满了什么?像什么? 3. 教师讲述故事,引发幼儿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蒲公英靠风力传播种子。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兴趣。 ①教师:有一天,一群小蚂蚁爬到树叶上玩,一阵大风吹来,把树叶小船吹到了小河中。树叶小船载着小蚂蚁漂来漂去,蚂蚁们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对岸。 可是小蚂蚁不会游泳,回不了对岸的家,急得哭了起来。草地上长着许多蒲公英,它们听见小蚂蚁的哭声,忙说:“别急,别急,让我来帮助你们!” ②引导幼儿讨论、猜测。 教师: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蒲公英会怎样帮助小妈蚁? (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感受蒲公英种子飞行的有趣现象。 ①教师:小伞兵是怎样离开蒲公英妈妈的?又是怎样救小蚂蚁的? ②教师:小伞兵怎么会从蒲公英妈妈身上离开的?是谁帮助小伞兵飘来飘去的?(借助风力) (3)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4)幼儿自主阅读主题小书。 4.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蒲公英随风飘舞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