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一、《童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土砾.()②怡.()③壑.()④癞.蛤蟆()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3)凹者为壑.()

(4)又留蚊于素.帐中() (5)果如鹤唳.云端()

(6)不觉呀然

..惊恐() (7)捉蛤蟆,鞭.数十()

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②使与.台齐()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④余年幼,方.出神()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④鞭数十,驱之.别院()5.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2)作青云白鹤观。译文:

(3)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

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2.人不知而不愠.。(愠: )

3.吾日三省

...吾身。(日: )(三省: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5.温故.而知新。(故: )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 (殆: )

7.由,诲女.知之乎!……是知

..也。(女: )(是: )(知: )

8.见贤思齐.焉。(齐: )

9.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

10.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欲: )(施: )

(二)写出课文中至今还用的成语。、、、

、、、、

、、。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⑨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京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三、《世说新语》

1.加点字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2.解释加点词。寒雪日内集

..雪骤.()()

..()俄而

公欣然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去.后乃至()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入门不顾.()下车引.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期日中,过中不至。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四、《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智.子疑邻(智:)?暮而果.大亡.其财(果:)(亡:)?马无故亡.而入胡(亡:)?人皆吊.之(吊:)

?此何遽

..不为福乎(何遽:)?居.数月(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死者十九

..(十九:)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

一、《伤仲永》

1.加点字注音。邑.人()日扳.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卒.之为众人()

2.解释加点的字。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

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

..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乞之()

⑦环谒

..众人矣()..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

⑩受.之于天()⑴贤.于材人远矣()⑵得.为众人而已耶()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 宾客: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

译文:

5.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孙权劝学》

1.注音:卿()岂()涉猎()孰()遂()

2.解词:权谓.吕蒙曰()蒙辞以

..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

..大有所益()

..孤()()自以为

但.当涉猎

..掌事()蒙乃.始就学()..()()当涂

即更.刮目相待()及.鲁肃过.寻阳()()见事

..之晚()

3.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成语解释:刮目相待(看):

吴下阿蒙:

三、《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众宾团.坐()?妇拍而呜.之()?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 ) ?妇抚.儿乳.( )( )

?宾客意少

..舒( )( )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⑵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 )( )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下列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

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四、《狼》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 )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一起)驱如故.( )。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 )其下,弛.( )担持.( )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④少时

..( ),一狼径.( )去.( ),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 )暇甚。屠暴.( )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 )悟前狼寐,盖.( )以.( )诱.( )敌.( )。

⑤狼亦黠.( )矣,而顷刻

..( )哉?止增笑耳.( )。

..( )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

(2)其一犬坐于前。译文: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译文: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敌( ) 一狼洞其.中( )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童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土砾.(lì)②怡.(yí)③壑.(ha)④癞.蛤蟆(lài)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比做)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3)凹者为壑.(山谷)

(4)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 (5)果如鹤唳.云端(鸣叫)

(6)不觉呀然

..惊恐(惊异的样子) (7)捉蛤蟆,鞭.数十(用鞭子打)

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在)②使与.台齐(同)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把)④余年幼,方.出神(刚好,正好)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自己)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丛草、虫蚁、土砾)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二虫)④鞭数十,驱之.别院(癞蛤蟆)

5.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译文:(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

(3)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

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3.吾日三省

...吾身。(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5.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7.由,诲女.知之乎!……是知

..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8.见贤思齐.焉。(齐:相同) 9.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10.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课文中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京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山市》

1.加点字注音。青冥.(míng)飞甍.(m?ng)连亘.(gan)窗扉.(fēi)遂.(suì)

睥睨

..(pì)(nì)高垣.(yuán)逾.时(yú)倏.忽(shū)

2.解释加点词。①高垣睥睨,连亘

..六七里。(连绵不断)

②历历在目

....,以亿万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③一切乌有

..。(没有)(高) (云霄与天河)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集市)

3.翻译下列句子

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我听说,起早赶

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无何解释不一会儿;②未几解释不一会儿;③既而解释不久;

④逾时解释过些时候;⑤倏忽解释: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没有,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子虚乌有。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答: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

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四、《世说新语》

1.加点字注音。柳絮.(xù)差可拟.(nǐ)尊君在不.(fǒu)雪骤.(zh?u)

2.解释加点词。寒雪日内集

..雪骤.(不久、一会儿)(快速、急速)

..(家庭聚会)俄而

公欣然

..曰(高兴地、愉快地)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未若

..柳絮因.风起(比不上、不如)(凭借)去.后乃至(离开)与友期.行(约定)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下车引.之(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②(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③(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五、《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暮而果.大亡.其财(果:果然)(亡: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人皆吊.之(吊:安慰)

?此何遽

..不为福乎(何遽:难道)?居.数月(居:经过,过了)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伤仲永》

1.加点字注音。邑.人(yì)日扳.仲永(pān)不能称.前时之闻(chan)环谒.于邑人(ya)泯.然众人矣(mǐn)卒.之为众人(zú)2.解释加点的字。①世隶.耕(属于)②未尝.识书具(曾经)③并自为.其名(题上)

④指物作诗立就.(完成)⑤稍稍

..宾客其父(渐渐)⑥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⑦环谒

..众人矣(消失)..于邑人(四处拜访)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⑨泯然

⑩受.之于天(承受)⑴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⑵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的)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他的)

④稍稍宾客其父(他的)⑤父利其然也(这种)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译文: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待他的父亲。)(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认为……有利可图。译文: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泯然众人矣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_”。这个事例告诉

我们__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孙权劝学》

1.注音:卿(qīng)岂(qǐ)涉猎(sha)孰(shú)遂(suì)

2.解词: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

..军中多务.(推托)(用)(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孰若

..大有所益(认为)

..孤(谁)(比得上)自以为

但.当涉猎

..(只)(粗略地阅读)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见事

..之晚(认清事物)

3.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4.成语解释: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三、《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妇拍而呜.之(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大腿)(几乎,差点儿)

?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只听到)(通“座”) ?妇抚.儿乳.(抚摸,安慰)(喂奶)

?宾客意少

..舒(心情)(稍微)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⑵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说出)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C)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4、翻译下列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

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C)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

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四、《狼》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通“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连接,这里指“紧跟”)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把)骨。一狼得骨止.(停止),一狼仍从.(跟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一起)驱如故.(旧、原来)。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顾.(回头看)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于是、就)奔倚.(靠)其下,弛.(放下)担持.(拿着)刀。狼不敢前.(上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

..(一会儿),一狼径.(径直)去.(离开),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久之.(音节助词,不译),目似瞑,意.(神情、态度)暇甚。屠暴.(突然)起,以.(用)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刚要、正要)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打洞)其中,意.(意图、企图)将隧入以.(连词,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屁股)尾。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乃.(才)悟前狼寐,盖.(原来是)以.(用来)诱.(诱惑)敌.(敌人)。

⑤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

..(一会儿)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多少)哉?止增笑耳.(罢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其一犬坐于前。译文: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译文: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敌(指两只狼) 一狼洞其.中(指“积薪”,即柴草堆)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 姓名成绩 诸葛恪(kè)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B.使:让。C.以:相当于“用、把、拿”。D.题:书写,题写。E.益:增加。F.因:于是。G.听:听从。H.与:给。I.举:全部。J.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 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③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补充注释】A.昔:往昔。/B.方:正当。/C.事:侍奉。/D.则:就。/E.扇(shān):扇风。/F.令:使,让。/G.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H.以:来。/I.待:等待,等候。/J.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K.安:舒服地,安心地。/L.寝:睡,眠。/M.至于:到了。/N.以:用。/O.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P.衾(qīn):被子。/Q.于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因此”“从此”“这时”“接着”等。/R.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S.京师:京城;国都。/T.号:称,宣称。 【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正当九岁时,就已经懂得服侍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使蚊虫远远地避开(把蚊虫扇开),来等候父母舒服地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他的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来等候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名声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文言知识】“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暖和”。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 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 【答案】(1)范仲淹;滕子京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C 【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以:因为。 (3)A. 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的“悲”和“喜”。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并非衬托。D. “斯人”指的是“古仁人”。故选C。 故答案为:⑴范仲淹;滕子京; ⑵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庞然大物也________ 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天下之事慭慭然,莫相知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顺流下矣 D.当求之于上流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驴不胜怒,蹄之。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经过,经历;划(船);巨大的样子;离开 (2)D (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①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③惠王:赵国国君。④曝(pù):晒太阳。⑤喙:鸟的嘴巴。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⑦相支:长久相持。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 ②以弊大众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1)将要;蒙蔽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 (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初一(下)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屠惧,投以.骨以() ②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 10.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1.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1分) (二)田稷之母教子 田稷子①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②,以.之遗其母。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③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安所得此?”对曰:“诚受之于下④。”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今子反是,远忠矣。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宣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舍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田稷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宰相。②货金百镒:贿赂的大量财物。③禄:俸禄。④下:部下。12.与“以之遗其母”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为妙绝(《口技》)B.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以.丛草为林(《童趣》) 13.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田稷及其母亲的性格特点。(2分) (一)《口技》(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 ②妇抚儿乳.乳() ③众妙毕.备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译句: 11.用四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2分) 答: (二)鬼避姜三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a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sha)猎(lia),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a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a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a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a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悲守穷庐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③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④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

初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文言文复习 一默写 1 ,山岛竦峙。 2 海日生残夜,。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5 《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是,。 6 《西江月》中侧面写乌云骤起的句子,。 7 《观沧海》中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8 《论语》中写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9《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句子,。10《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11《观沧海》中采用互文的句子,。,。12《次北固山下》中主旨句是,。 1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表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14《西江月》中写暴雨将至的句子是,。 15《天净沙》中主旨句是。 16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17 绿树村边合,。 18 ,禅房花木深。 19 ,但余钟馨音。 20 我寄愁心与明月,。 2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 23 ,。小园香径独徘徊。 24 ,沉醉不知归路。 25问渠那得清如许,。 26写出古诗词中的对偶句,。 二选择 1 选出不成对偶句的一项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C 观之兴正浓D驱之别院 3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时有物外之趣,春冬之时, B 或千或百或王命急宣 C 见二虫斗草间不见曦月 D 作青云白鹤观观之兴正浓 4选择正确的解释。 A吾日三.省吾身。(三、⑴多次⑵三次) B学而时.习之,(时⑴按时⑵时候) C温故.而知新(故⑴旧的⑵原因) 三解释加点字

初中文言文 专题训练(教师版)

初中文言文专题训练教师版 班级:姓名:得分: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引: (一)要求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三)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例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3、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4、补: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5、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6、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实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bó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 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駮。”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 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几次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 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 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B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 B.将论囚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 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全套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 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见闻录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 “扳”通“攀”,牵,引“材”通“才”,才能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名词,自己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 其:代词,这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可爱者甚蕃蕃:多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一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答案】(1)A (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 (1)A项的解释不正确,“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 (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 故答案为:⑴ A ⑵ 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暑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二、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三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以.彰其咎 C.问其.简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 2.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训练 童趣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2)鹤唳.()(3)土砾.()(4)丘壑.()(5)癞蛤蟆 ..()(6)藐.小()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余.忆童稚时( ) 项.为之强.()()果.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方.出神()兴.正浓() 驱.之别院()则或.千或百() 以丛草为.林()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果然.鹤也()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3、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七、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2、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 它们分别指的是: 3、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 《论语》十则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 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 人不知而不yù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

(部编版)2017七年级下文言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过关检测姓名: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节选自《》,是_______(朝代)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到______共1362年的史事。 2,、人物形象——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赞学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的技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表达方式),体会他们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后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标注拼音)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标注拼音)。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标注拼音闻燕山胡骑(标注拼音)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