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试法宝

面试法宝

需要“民有所呼,国有所应”,

信息安全与实名制:

公共部门岂能出卖个人信息:现代社会,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旦泄露,轻则垃圾短信铺天盖地而来,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影响情绪。重则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至于敲诈、勒索、绑架等社会治安、刑事案件频发,对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将造成巨大威胁。

有关部门由于公共职能所系,掌握着公民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户籍、通信、出入境、住宿、车辆档案、图片图像等各个方面,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是一份沉甸甸的公共责任。而在公安机关近期的专项治理行动中,也有不少公职人员涉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这样的现象发人深省:理应成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港湾的职能部门,缘何屡屡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发源地”?

令人遗憾的是,极少数公职人员却经不住利益诱惑,不惜利用工作便利和制度漏洞,将信息泄密当作自己的生财之道。究其原因,一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几无成本,悄然转手即能高价出售,巨大的利益空间激发了某些人的贪欲;二是我国缺少专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职能部门对信息泄露的监管机制尚未健全,给这些人的不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理应率先垂范。对公职人员而言,如果说保守国家秘密是岗位要求,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同样是职业操守。从观念上讲,必须加强教育,在公职人员中加固自觉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理念,像维护国家秘密那样呵护个人信息。从制度上讲,只有在政府内部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工作人员收集、使用、披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全程监管,才能使“跑冒漏滴”无处藏身。源清则流净,根除而叶落,信息泄露的源头一旦堵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益链也便不斩自断。

立足长远,无论对政府部门还是其他单位而言,法律仍然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入罪;日前,“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也已制定完成,进入报批程序。如何确定个人信息合理使用与违法侵犯之间的界定标准?如何明确其他个人、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这些都将随着立法进程的深入而不断清晰和完善。

网络使社会越来越演变为“透明社会”,公民却不应因个人信息泄露而成为“透明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发挥领跑表率作用,企事业单位自觉依法行动,全体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保护伞,我们就能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由“泄密门”重新审视网络实名制。被称为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用户资料泄露事件,引起了舆论关于互联网安全的担忧,“改密码改到手软”成了网络用户无奈的选择。与此同时,来自韩国的一则新闻说,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12月29日在2012年业务计划中提出了检讨网络实名制的方案,为防个人信息泄露,韩国将从明年起在网络上限制使用个人身份证号码,这预示着韩国将很可能取消实名制。

网络信息“泄密门”频现,带来了信息社会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与密码安全的追问。其实不独中国,信息化发达的欧美国家,也都曾发生过银行、网站被黑客攻击,导致用户账号被盗、资料被泄露事件。在韩国,今年7月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泄露事件,三大门户网站之一Nate和社交网站“赛我网”遭黑客攻击,3500万用户信息外泄。11月,一电脑游戏公司的1300万玩家个人信息也因黑客攻击而外泄。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泄露是互联网时代的通病,如同汽车时代难以避免交通事故一样,很难防范。

也许是痛定思痛,从2007年就开始实行网络实名制的韩国,在“密码危机”面前居然选择了回到原点——取消实名制。这无疑给眼下正在大力推行实名制的中国一个启示:当信息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时,过快地启动网络实名制会否带来更大的社会危害?

当然,这并不是说网络实名制没有必要,从长远看,实名制是大势所趋,虚拟世界不可能永远以匿名的状态存在。但任何事都应当权衡利弊,网络实名制的推行也需有自己的前提和条件,那就是能足够保障网民的信息安全。如果这个前提和条件还不够成熟,网络实名制不妨等一等、缓一缓,等一切“东风”俱备,再启动网络实名制也不迟。

要确保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仅靠技术手段恐难以保障,韩国没有做到,我们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比他们做得好。此次“泄密门”即发端于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CSDN,该网站用户的技术水准应当超出普通网站,却仍难幸免,这多少

表明技术不可能永保无虞。更何况连互联网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目前也难以找到堵塞漏洞、阻止“黑客”的良方,网络实名制也因此而不敢贸然推行。

如果说技术还可以通过升级而加以修补的话,那么应对网络信息泄露的制度防范,在当下的中国显得更加缺乏。面对接二连三的“泄密门”,工信部也仅是予以谴责,同时要求网站修复安全漏洞,并没有明确表示要启动问责程序。原因即在于我们的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太过空乏,“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大而化之的内容,与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严重脱节,几千万用户信息的泄露,网站竟不用承担责任,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仿似“多米诺骨牌”的网络信息“泄密门”事件,给信息安全敲响了一记警钟,而韩国拟取消网络实名制的消息,又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网络实名制的启示:网络要实名,一个首要前提就是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切不可为了实名而实名。

实名制怎样才不会“挂空挡”,买手机卡、买火车票、上网吧、发快递……近年来,需要使用

实名的地方越来越多。然而,有媒体报道,一些实名制推行力度弱、范围窄,甚至“名存实亡”。实名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方法,对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今年开始的火车票实名制,就有效打击了倒票黄牛,有利于保障乘客出行权。

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蓬莱油田溢油事故、温州“7·23”动车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信息公开,回应关切,体现的是一种服务精神。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必须下定决心加强服务意识、制度建设和监督力量,让“阳光政府”的理念和目标真正落在每一个管理者的心上。

故宫深陷舆论漩涡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公开坦承,处理类似事件,不要心存侥幸,而是要拿出坦承的态度,勇于承担。如何整改,如何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回报国人的信任,如何采取更加积极稳妥的措施保护好国之瑰宝。

很多地方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往往倾向于回避矛盾,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事实上,这么做只能激发矛盾,引发群众不满,对解决事件并无帮助。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制度,对民众关切的问题或者事件,要第一时间公开信息,对工作中的失误要主动承担责任,并拿出整改方案,以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国家责任,继国内多家网站、多家银行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又有报道转网友爆料称,广东出入境政务服务网400万用户信息泄露,包括真实姓名,护照号码等资料。对此,广东省公安厅通过微博予以证实,称网站存在技术漏洞,目前已经修补完毕。

个人信息被泄露传播给生活带来麻烦,这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遭遇。如此集中的信息泄露事件,再次证明个人隐私被侵犯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不是小打小闹,不是临时性、局部性,而是普遍泛滥,强烈冲击人们的生活。

涉事的单位和机构有的作出道歉说明,有的对真实性予以否认,泄露原因或是受到黑客攻击,或是存在技术漏洞,人们还有对通过买卖信息牟利的猜想。保护个人隐私的道理被一次次重申,焦虑和担忧却在不断增长,这些令人骇然的事件告诉我们,必须直面个人隐私所遭遇的重大威胁和深层问题,“保护”必须在实践中破题。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采集时代。社会的有序运行和有效管理,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来保证的。参加招聘、买房、到医院看病,你都要填信息,可以说劳动关系的确立、消费行为的发生,乃至人口管理、资源分配、福利供给等等,信息采集十分细密,这既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也是人被纳入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深刻证明。

与此对应的问题是,信息采集的边界不明,缺少规范,信息被无端泄露,对应的法律追究机制不明确。那些掌握着庞大数量人群个人信息的部门和企业,不论有意无意,个人信息一旦成为“公共信息”,这些人变成了“透明人”,再真诚的道歉、再详细的说明都无法弥补信息被泄露的巨大代价。

公民个体的权利意识在凸显,但在国家意志与政策体系中,仍未被置于恰切位置。从现实看,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还停留于各行各业内部的规范上,章法不一,标准模糊,许多年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曾委托专门机构形成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但至今此项立法仍被束之高阁。徒法不足以自行,但基本法律规范常年缺失,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使乱象得以滋长,最明显的证明是,无数信息泄露事件中,大量信托责任丧失的案例中,有几个是被依法追责严肃处理的?

个人信息对应的是隐私权,隐私权就是人权,对隐私权的保护应该要放在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层面来理解,应将个人信息的安全放在与公民财产权、名誉权同等重要的位置。

个人信息不是公共信息,公共信息要随手可及,方便人民快捷广泛地获取,但获取个人信息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每个人都可随随便便得到。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单位和机构,不能只视公民提供信息为义务,忽视个人在信息安全享有的神圣权利。

但愿,这些事件能够引起充分重视,使持久积累的问题不再只被人们发发牢骚,不再被应该主责的部门和人员听听而已。

“被结婚”提公积金暴露两漏洞,这些天,网上个人信息大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黄小姐的遭遇正好就是现实的例子:平白无故“被结婚”,公积金不知不觉被提走,可谓祸从天降。就黄小姐的遭遇——房产资料轻易地被泄露出去、公积金管理中心仅凭一张结婚证和房产资料就给对方提取公积金——暴露两漏洞:公民信息保护不力、办理程序有瑕疵。两问题叠加,使公积金盗窃行为得以发生。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法律更给力。在许多国家,对隐私、个人数据的保护都有专门的立法,而我国对相关行为缺乏刚性的法律规范,致使非法披露、出售、提供信息,或者以窃取、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办理程序漏洞则需要及时“打补丁”,不能听之任之。

慈善透明度得分低是一种鞭策公众的“不满意”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是倒逼公益慈善组织进行机制改进的重

要推动力。民政部下属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日前发布《2011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全国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平均得分是33分(按百分制计算)。8%的受调查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状况表示满意,这一比例与2010年的9%相比,略有下降;84%受访者表示不满意。这个调查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今年围绕慈善的一系列丑闻或争议,尽管不是、也不可能精准全面地映射出我国慈善业的全貌,但却足以叠加出一个令社会疑虑重重、担忧不已的群体印象。

客观地说,慈善领域不缺乏默默拓展的个体和组织,不缺乏艰难的正向性的努力,但是,始终处在焦点中的那些个案,无形中替公众作了信息选择,并深刻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业的观感。

需要厘清的是,84%的受访者对“慈善透明度”表示不满意,是否意味着对于慈善业的一次集体心理否决?是否会对慈善业产生负面影响?

就具体的个案看,公众取消对于某一慈善组织者的信任是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慈善业的否认。许多官方和民间的慈善活动的火爆证明,人们对于慈善从来不缺乏热情,社会对于慈善业的需求有增无减。

只不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信心冲击后,公众对于“慈善透明度”有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受公众委托的受捐人,其运行程序、处置结果都应是更公益的而不是可能寻租的,更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在目睹一系列危机后,这种要求丝毫不过分。

同样是这份调查显示,对2010年也有考察的99家公益慈善组织跟踪监测显示,今年,这些组织的透明度明显提高了4个百分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公众的“不满意”所具有的建设性——“不满意”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是倒逼公益慈善组织进行机制改进的重要推动力。

这种正面互动从政府主导的机制改进中也有所体现。本月中旬,民政部公布了酝酿两年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明年,民政部明年有望出台《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进一步从立法角度对慈善信息公开,进行刚性规范。

提升公众对于慈善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的最好办法,不是强行“摁住”公众的“不满意”,而是公开正视这些“不满意”,并有的放矢地从机制建设上下力气,不完善的加以完善,不合理的宁可重构。

分数低不要紧,要紧的是到底选择固步自封还是革故鼎新。这不仅将决定下一次调查的分数,更将决定慈善业的前景。

“听证专业户”现象呼制度改进听证会的价值,在于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合理合法地举行听证会,不仅有助于主管部门更加广泛地了解各方利益诉求,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有助于打牢价格调整的民意基础,使之更容易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从听证制度被引进并在价格法中确立后,放眼各地,近年来的水价、气价、票价等各类听证会上,社会对听证制度的质疑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特别是听证代表怎样产生,尤其让人生疑,使公众屡有“被代表”和“逢听必涨”之感,这些问题一点点腐蚀着听证会的公信力。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证专业户”的出现,应当成为改进听证制度的一个契机。如何吸纳更多具有广泛性、公正性的代表参与到听证会中来,如何让听证代表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如何避免听证会沦为“走过场”和听证“表演”,决定了听证会的公信力,也决定了听证会能否实现其制度设计的初衷。“听证专业户”的出现,损害的是听证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基础也因此大打折扣。期待相关法规的完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自身工作的改进,以及相关社会监督机制的健全,能够使听证会在最大程度上广泛代表社会各界的声音,让听证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发言会”、“信任会”和“明白会”。

“逢听必涨”:“听证老太”不是托更让人担忧

原来胡丽天不是托儿!从她的叙述中,让人看出她是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一个知行合一的听证代表。如果胡丽天所述为真,更让人感到黯然和担忧。是什么成就了胡丽天?除了她的积极之外,与无人可选有关。值得追问的是,偌大的城市,报名人数寥寥可数,是市民参与意识薄弱,还是公众对听证会失去信任?想必不是公民参与意识薄弱。无须讳言,当前,公民的公共精神蓬勃而起。从要求“三公”消费公开,到不断实践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从参与听证会表达观点,到反对“被代表”、“被听证”……无一不说明了渴望表达、渴望参与、渴望监督,但一些名不副实的听证会一再浇灭听众的热情。

有市民表示,现行的“听证会”本来就是哄老百姓的摆设,所选“出席者”大多为内定的“自己人”。如果听证会名副其实,公众意见得到真正尊重,他们还会抛弃听证会吗?

应该说,一个老人的热情,掩盖不了听证会被公众冷落的事实,更遮蔽不了听证会存在的问题。简单地说,现有的听证会存在两大积弊。

听证会病了,“专业户”吃药?公众的郁结在于听证会的不公开、不透明,民主决策程序有没有经过公平博弈。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听证会程序有无瑕疵,在事关民生的价格等问题上,有没有充分履行告知的责任,听证会有没有构架起多方利益对话的公正平台。事实上,各利益团体为了争夺话语权而达成涨价之目的,不仅会拉拢主导听证会的物价等部门,还会处心积虑将“自己人”乔装改扮成“市民代表”,而资格认定,乃至前期的成本核算等,往往又会被要求涨价方所掌控。二是在听证代表筛选问题上,很多时候公众关注的是代表说了什么,而很少关心海选代表的环节——既然放任了“被代表”的可能,那么,听证会变成“涨价会”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老太太屡屡连任听证代表,不正是我们弃权的结果吗?听证会病了,不能专业户吃药。就算听证代表常换常新,但我们对于“注定”的听证结果,果真有回天之力吗?

胡丽天们频现,根本原因就是听证制度程序的失控,以及相关监督的缺失。听证本是好东西,但一旦失去程序的公正,以及出现监督的漏洞,再好的管理制度也将失去效用,沦为外在的花架子。目前听证会之所以被异化,不只是听证代表选择程序出了问题,而是相关部门的思路出了问题,他们几乎就把听证当做一种形式,一种涨价必走的形式,因此,恐怕也就不会立志让程序变得透明公正,让监督变得切实到位。我倒以为,与其这样苟活着,还不如直接取消掉听证的程序,该涨就涨,想涨就涨,好过徒留一张破烂不堪、残缺不全的“遮羞布”在那饱受骂名,玷污了人家“听证”原有的美誉与公正。

建立信任才能告别“听证专业户”,缺少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听证会与公众利益脱了节,怎能激起参与的兴趣?报名抽签40多次,参与听证23次,涉及旅游、教育、交通等20多个单位和部门……近日,成都一位被称为“听证专业户”的退休老太,引来广泛关注。诚如报道所言,“听证专业户”出现,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报名参加者太少。占道停车收费听证,11个名额,7人报名;高污染汽车限行听证,需4个代表,5人报名……如果总是这样的比例,不仅会让如胡老太这样的热心“粉丝”成为听证会常客,更可能给一些人“作弊”洞开方便之门。

即便“听证专业户”的产生符合程序,听证会组织者也需反思:一个人是否在各种问题上都足以成为民意代表?价值取向单一的几张熟脸能否起到价格博弈的作用?“报名就能参加”的听证会该如何扩大参与面?

可惜的是,“听证专业户”被曝光至今,也未见相关部门有积极回应。

听证会是论证价格调整必要性、可行性的重要环节,也是消费者和经营者进行利益博弈的关键环节。不管是水价、停车费,还是手机通讯费、暖气费,价格听证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在一个“利益敏感”的时代,公众绝不会对自身的权利漠然置之。听证会理应能获得广泛关注,吸引大量参与。

信息不对称,专业术语制造门槛,行业成本云山雾罩;程序有瑕疵,几分钟发言难以充分表达,消费者否决权未能得到尊重……这样的听证会,无法成为公众维护自身利益的平台,必然会开成“听涨会”甚至“涨价发布会”。公众缺少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听证会也就与公众利益脱节,怎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近年来,从“逢听必涨”引来关注,到听证后降价反而成为一时焦点;从北京水价听证会代表近九成赞成涨价,到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代表身份造假疑云,无不折射听证会制度效用的减弱。不能达到“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的初衷,必然会折损制度公信力。没有了“群众基础”,听证会难免由利益博弈的广场变成走走形式的秀场。

要杜绝“听证专业户”的产生,从根本上说需要重建公众对听证会的信任,扩大社会参与的基础。当然,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

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力量,由独立、权威、有公信力的机构对听证会全程进行监督,避免价格主管部门与垄断经营企业结成“利益同盟”;可以要求听证前由审计部门对相关产品的成本进行全面审计,确保听证资料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可以加强消费者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建设,让听证会参与者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议价权。甚至,可以考虑把听证会开到网上,通过网络公布相关资料、进行广泛讨论,降低参与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听证会不仅仅是利益博弈,更是一种公民参与。如果因为种种利益纠葛而折损了这一形式的公信力,丢失的将不仅是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方法,更是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而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所在。

显然,正是由于财产不透明、不公开,使得一些腐败官员用各种手段为自己谋私,为自己攫取财富,却置身于监督之外。官员财产状况不明不利于公众对官员的监督,人们无从知道官员是否利用职权谋取了不正当的利益,这对反腐倡廉工作极为不利。

通过公开官员财产,实现对权力的监督,确保官员的廉洁,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全世界有97个国家应用这一制度,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也是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呼声。

“三公经费”公开应明确保密和公开的边界“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已成共识。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样的例外,包括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毋庸置疑,这些信息不能也不应公开。然而,信息公开实践中,有些“秘密”似乎并没有什么道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益秘密被掩映在了“国家秘密”的幕布后面。

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来看,时间、类目、口径还未能统一,信息的公开与保密边界还比较模糊。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标准、不经合理程序,那些“想公开的就公开,不想公开的就不公开”的部门和机构,会不会拿“秘密”当挡箭牌,让公开变成走过场?这也是引起公众顾虑的重要原因。

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基础上,引导社会理解、认同合理合法的“不公开”,不仅会让认识更进步、心态更成熟,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正因此,政府部门理应正视公众的敏感,回应顾虑背后的疑问。

在我们相继以中办国办文件推动信息公开、以最高法司法解释保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在“公开透明”渐成上下共识的时代潮流中,划定不公开的范围、标准和程序,对于规范“不公开行为”,至关重要。哪些属于秘密?谁来判定秘密?该有什么程序?这些明确了,那些不该例外的部门,也就难以用秘密把本该见光的信息锁在柜中。从“以保密为主导的公开”

变成“以公开为主导的保密”,政务公开才能掌握好公开与保密的天平。

我们需要更明确的标准,细化相关条例中的笼统规定,收紧相关法规中“其他事项”这样的口袋条款;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机制,让“例外”的划定、鉴别和监管更公开合理,避免各个部门自定其秘密;我们也需要更严格的规定,确保不公开的

程序正义,打消公众对“自我豁免”的质疑。

实际上,向公众说明不公开的理由、标准和程序,本身也是一种公开。在可能的情况下,如果能对不公开作一些必要的解释说明,恐怕更能获得公众的理解认同。这样的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甚至比单纯的信息公开更能起到普及政治常识、争取社会信任的作用。

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算起,政务公开刚刚开始三年。在中央部委的公开元年,对“不公开”的讨论,于政府、于社会,都无疑是一堂很好的“公开课”。在这样的讨论、修正和实践中,政务公开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

对三公经费就该锱铢必较2012年02月09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陆续召开两会,三公经费成为必谈话题,必审项目。关于三公花销多少才算合理的问题,财政部刘尚希认为,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但我觉得,在不影响、不削弱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三公经费确实越少越好。一方面,三公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节俭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另一方面,少花钱有助于减少三公消费中的腐败,树立廉洁的政府形象。

三公预算如何确定,这对各级政府是一道考题。这道题涉及到政府形象、公信力与清正廉明,也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自然不能小视。

三公经费是政府运转必不可少的支出,任何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当下群众对三公高度关注,意见较多,并非一概反对三公消费,而是因为一些地方三公经费不透明、不公开,三公成了不受约束,没有标准的无底洞。

合理的且能得到群众认可的三公经费,该是怎样一个标准?我以为需要考量三个方面。

第一要公开、透明,让三公运行在玻璃缸内,看得见、好监督。去年中央政府部门率先公开三公,但仍有许多地方将三公锁在“保险柜”内,今年须无一例外地全部公开。从已公开的三公看,大都是粗线条,只有总额,没有细节,公众很难看懂,无从比较。今年公开三公应更上一层楼,既公布总额,更要列出详细分类,且不能少了人均数额。三公透明的目的有二,一是便于监督;二是减少或杜绝腐败。三公越透明,腐败就越少,没有铺张浪费或腐败的三公才真正称得上合理。

第二,要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与质量,减少或杜绝人浮于事。众所周知,三公预算是为保障政府正常运转,但在少数地方,过于膨胀的三公经费不但未能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反而孳生了臃肿与浪费。很显然,这种三公预算不仅不合理,更是铺张浪费,奢侈享受,必须革除疾痼。

第三,要“物有所值”。通俗讲,就是三公经费“买”来的政府服务,要物有所值。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要对人民公开,让公众知道;二是人民群众对此有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考核权,有权督促政府部门有效履行职责。

整治公务接待需更多“限价消费”“解决公务接待费最好的方法,就是…三公经费?公开。遏制过高

的公务招待费用,需要“两手抓”,一手抓“公开、透明”,一手抓“立法、管理”,这两手都要硬起来才行。这既需要账目公开,也需要完善公务接待的制度,甚至对公务接待的标准、范围进行立法。对于公务接待并不是缺少规定,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公务接待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现实中,超标公务接待、奢侈公务接待的案例,屡有曝光。问题或许就在于,目前全国尚缺乏公开统一的公务接待标准,对公务接待的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而,超标公务接待的道德风险极低。一些国家公务接待费用之所以控制得很好,不仅仅是政府账目透明公开,更是因为存在着非常完善而具体的制度。这些标准越具体越好,越具有操作性,就越能约束公务接待。

人民时评:公开透明才能赢得“募捐市场”

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了。虽然信息发布面还不广、线还太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很多,但至少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表明了红十字会希望以公开透明重拾信任。长期的不透明,耗损着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更伤害了公众的公益热情。从最近曝出的几起事件,可以看出公益界与社会的“对立困局”:一边是公众慈善意识、权利意识的提升,另一边却是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缺席;一边是社会慈善需求的扩大,另一边却是公众不信任感的增加。

公开透明是为了接受监督。只有将善款的募集使用放到阳光下,逼捐诈捐、暗箱操作等霉变才会消除,捐赠者才会安心,信任才能重建,慈善文化也才能形成。何况,这也是对慈善机构的一种自我保护。否则,就将如香港红十字会秘书长所说,“一次意外,足以致命。”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垄断型募捐”的模式也必然要走向竞争性的“募捐市场”。透明度将直接影响公众、企业家乃至政府“购买”执行者的信任度,也将直接决定善款涌入的数量。一旦公众成为选择的主体,就会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倒逼整个慈善事业的成熟在这个市场中,透明度也须有“质量保证”。信息披露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区分层级,厘清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界限;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权威性需要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审计。因此,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整个公益界的信息披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公众从不缺少慈善的热情。当网友以微博为平台给山区孩子送上“免费的午餐”,当团购形式的“聚蕉行动”10天销出500多吨滞销香蕉,我们能看到这种热情的激活和释放。只有全方位的公开透明,慈善机构才能重树形象、重建信任,否则必将为这种热情所抛弃。

低保申请“三级审核”不如一次公示

当贫困户吃不到低保,而大量的富人开着小车,住着豪宅还吃低保,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公平和失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会激起仇富浪潮,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低保金就那么一块蛋糕,富人吃了,显然就会减少分给穷人蛋糕的数量,这就可能导致穷人缺米少盐,甚至饿肚子。富人不说做善事捐款资助穷人,反而与穷人抢这点低保金,这群富人应是最没有怜悯之心的缺德人,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唾弃而感到愤怒。

“二姨夫猜想”,只是近年来众多热点公共事件的一个侧影。在这些事件中,公众心里有一根弦始终紧绷。大家对事件背后的人际关系、权力影响、可能存在的潜规则保持高度警觉,有时甚至到了“过敏”的程度。

应当看到,“二姨夫猜想”不能一概视为“二姨夫臆测”、“二姨夫谣言”。因为事实证明,这类“猜想”虽有捕风捉影之嫌,但“不幸而猜中”的情形不在少数。从华南虎照到高考移民、从罗彩霞案到“局长日记”,调查结果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行为确实有失检点,以权谋私现象的确并不鲜见。不少情况下,上海的“二姨夫”只是在替另外某个地方的“二姨夫”埋单,而不能怪舆论戴着“有色眼镜”。

应当看到,失去监督的信任往往是速朽的。人民群众把社会管理的重任托付给公职人员,是出于他们可贵的信任,但这种信任决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批评和监督政府部门、公职人员,既是群众对自身民主权利的维护,也是帮助政府部门及早发现问题、改正缺点、提高行政水平。对这些监督的声音,委屈允许存在,申辩也有必要,但决不能逃避,更不能打压。

还应当看到,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情绪和言论,固然有其不客观、不理性的一面,但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跟一些地方言路不畅、对群众呼声响应不力有关。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如果呼声得到重视,如果监督的制度始终健全、监督的渠道始终畅通,群众绝不会有意为难谁,即使出现一些偏颇的言论、偏激的情绪,也一定能够及时化解。“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讲话、而且要讲真话

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一切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批评少数领导干部的“讳疾忌医”,他说:“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结果是丧失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动摇执政基础。”把如何对待批评、是否勇于承认错误,上升到如此高度来认识,振聋发聩。

钓鱼式执法事件。在媒体与网友的批评声中,有关部门曾经一度闭目塞听,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直至上海市有关领导严厉批评后,才在一天之内成立联合调查组,迅速查明真相,承认错误。面对这样的教训,人们看到,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很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引起民怨甚至民愤,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相互信任,特别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是一切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如果党不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那末,党就是不可被战胜的……当年,人民群众用无数支前的小推车,“投信任票”选出了他们想要的执政党;今天,如果只因想保住自己的“面子”和“位子”而不敢讲真话,丧失了这份比黄金更珍贵的信任——这样做,是在损害共和国的“面子”,是在动摇我们党的“位子”。

社会责任、诚信:

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再次敲响了警钟。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破坏起来,一夜之间就可能丧失殆尽。在

公共服务层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速度,让谣言止于真相;在社会管理层面,应增加管理科学性、公正性,让谣言止于公平。而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要勤政廉政,树立公仆形象,以巨大的人格力量重塑公信力,取信于民。政府部门成为这样的“治者”,那么谣言必会不攻自破。

明星虚假代言:新瓶装老酒,明星虚假代言,早已是多少年前的“旧闻”,这次不过换了一种代言品而已。在正义的阳光始终无法预期的时候,对明星虚假代言,用类似“缺钱还是缺德”这样的斥骂,或者干脆以诅咒代替谴责、批评,只能满足于“情绪发泄”而已,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作为大众偶像的明星影响力大,其参与虚假代言对消费者的危害也会加倍放大。有权必有责,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因此,他们必须对代言广告的真实性负责,对所代言的产品进行调查了解。鉴于此,明星代言广告也应该履行一定的法律义务,可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一定期限内限制其参与商业广告活动。

明人代言虚假广告一边治理一边泛滥,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产品企业面对利益诱惑,道德滑坡,缺乏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些媒体面对利于,不严格履行审查广告的职责,靠播出大量违法违规广告来谋求收入,其做法缺失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在虚假广告这条黑色利益链上,媒体作为广告发布者,作为公众媒体,必须牢记自己的社会公器职责,做好把关人,公众负责!除此之外,明星们也需要保持理性和良知,不能给钱就“演”,为了赚取金钱而无视法律责任和道德良知。面对法律不振的尴尬现实,政府部门要重新树立法律在规范广告秩序上的权威,需在执法层面上真正落实。在执法监管体制上理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分段监管的关系,也需要适时提高违法成本,让惩罚切实起到教育警示的功能。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执法不力的问责力度,发动民众对执法者进行监督,如此才能形成常态化、立体的执法格局,防止明星违规代言“摁下葫芦又起瓢”。同时,杜绝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还需消费者加强鉴别能力。首先是增强对明星代言的免疫力,不可盲目相信广告代言人的广告词,要将他们的广告行为当成市场行为,认真对待。其次,如果发现明星帮商家“忽悠”,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粮悦活掺假事件拷问央企社会责任

近年来,企业作假成本太低而收益奇高,使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在大众对食品掺假的信心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对中粮是否加入“掺假游戏”有着自己的解读,一个市场参与者,放弃社会责任不难,放弃高额利益很难,如果不给于充分澄清,难免不被推进舆论漩涡。

从公众的角度看,作为央企的中粮,其产品应该是行业的标杆,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应对只会推波助澜,招致公众更多的质疑和不信任。有些时候,真相大白后或许不是什么好事,但作为负责的央企,要勇于面对事实,勇于报忧,勇于承担起责任。

作为食品行业的中央企业,中粮不仅肩负着与众不同的国家使命,同时也占有着较多的社会资源、享有着某些特权且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其对其商业操守、社会责任的履行都更有标杆意义,社会对其要求也愈加严格,以中粮在中国食品领域的地位,其蜂蜜掺假不单单是事关企业利益的私事,更是事关公众食品安全的大事。在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声时,中粮应更加坦诚以待且慎行自律,方能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杜绝“掺假蜂蜜”之类的问题,终归要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和监督体系建设,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的困局,对于央企的监管与其它企业应该一视同仁,甚至要大幅度增加惩罚性赔偿措施,只有提高作假企业的违法成本,增大法律的威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助人为乐反被诬”放大了助人为乐的风险,甚至形成了寒蝉效应。

哈药六厂有钱装修没钱治污,国企的社会责任、公益慈善的透明义务、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达芬奇事件

在消费者及舆论对达芬奇家具高声喊打的当下,有关监管部门切莫被其女老总的“泪奔”所惑,而应该充分关切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对相关企业涉嫌欺诈的行为一查到底,抽检产品是质检、工商等市场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责之一,如果这项基本职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其他相关职能就会流于形式,沦为空谈。各地监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都在围绕一个人人喊打的达芬奇在做文章,而没有打开视野,延展检查范围,揪出更多“达芬奇”,更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达芬奇”出

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上当的都是有钱人。其实稍一咂摸,这庆幸就成了很傻很天真: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

网络成长,如何摆脱“谣言的烦恼”

广西网友江某通过微博发布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传闻;新浪微博上有用户发布消息称,乌鲁木齐一架飞机被劫持迫降兰州。就像计算机病毒有不同变种和版本,网络谣言作为一种病毒,也在不断变换着面孔和情节。近年来,从“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金庸去世”,到“谣盐”风波、国税“47号文件”……其负面影响所及,不仅损害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信力,而且还超出虚拟社会的范畴,冲击现实社会生活,在社会心理层面投下层层阴影。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自古不绝。在微博、手机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空间作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方面使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沃壤。如果说谣言猛于虎,那么网络谣言则是搭乘信息化便车的“插翅虎”。谣言一旦利用了网络的放大器效应,其传播速度、影响范围、社会危害将成几何数级的增长,误导着传谣习惯,助长着信谣心理,成为网络空间难以承受的“超级病毒”。

谣言泛滥,既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网络新媒体的“成长的烦恼”。虽然微博信息和言论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它在促进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已经初试锋芒,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当此成长的关键阶段,就更应坚持正确方向,抵制网络谣言等病毒的侵害,呵护这一片宝贵的公共话语空间,让其在创新社会文明、丰富公众生活等方面创造更大价值。

完成这个任务,固非一日之功,但需时刻践行。对网络管理者来说,需要坚守“善待善用善管”原则,适应网络时代特点,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尤其要大力解决谣言产生背后的信息封闭、公开迟滞、辟谣失当等问题;对4.85亿网民来说,需要坚守理性、客观、积极的立场,一事当前,明辨是非,不传谣,不信谣。谣言止于智者,这两个方面都行动起来,公共理性的土壤就会日益生长壮大,而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就会日渐萎缩,最终带来的,将是网络文明更加令人激动的发展前景。

血燕的凄美传说与肮脏的商业欺诈

金丝燕吐血而成血燕,本身就是凄美的传说。这个传说因为金丝燕筑巢生存的方式而凄美,被人视为物以稀为贵的奢侈品已属残忍。可是市场上流通的血燕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且很多属于用胶水、其他原料及鸟粪熏蒸而成,就是典型的商业欺诈了。更为讽刺的是,当国内市场曝出所谓的血燕问题后,竟有人盗用大马官员导演了一场“辟谣”的发布会闹剧,更凸显这场商业欺诈的内幕很深水很浑。

但血燕在国内的市场消费链依然强劲,意味着国内畸形和非理性的消费文化。所谓畸形,即买血燕者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送礼而构建关系链;所谓非理性,即真正的消费者以食用血燕而体现身价而追求虚荣。也正因为如此,血燕的商业欺诈才能在中国市场堂而皇之,因为市场链的每个环节心照不宣地共同演绎着一出“皇帝新装”的游戏。只要大家不挑明这场骗局,所有人都甘之如饴地配合着如此的商业欺诈。

媒体的曝光,监管者的跟进,还是戳穿了血燕市场的西洋镜。在我看来,这样的曝光和监管,正本清源的不应仅仅止于血燕产品的质量,而在于矫治国人的消费文化和心理。就产品而言,血燕产量极低,而且原产地较少。既然中国是消费血燕的大市场,有关方面就应该制定血燕产品的量化标准,并在进口和检验方面设定规则,没有规矩的约束和产品质量的界定,血燕欺诈的魅影在中国市场就会阴魂不散。

就国人的消费习惯而言,人们习惯于不惜代价消费稀有的东西,讲求物以稀为贵的排场,追求一枝独秀的个体面子。如果单纯是指人造的奢侈品,有一定经济实力者拥有如此消费观无可厚非。但是,若这种消费以破坏甚至残害动物的生存为代价,这样的消费习惯就是不人道的,甚至是变态和畸形的。鱼翅、燕窝、熊掌、猴脑等等被老饕们嗜好的皆属此类,这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不相兼容。因此,从保护动物的角度,从人道的立场,遏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重构健康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

不过,消费观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仅靠自律恐怕无济于事,这就需要监管者的跟进,以他律来约束国人的消费习惯。譬如,现在中医中的虎骨膏已经被禁用虎骨,象牙制品也明文规定禁止进口。这些监管举措同样可以为血燕市场作为参考,立法禁止进口和消费才是最佳手段。

近来,类似的“山寨”、“造假”、“误读”的消息可谓是风起云涌。就在媒体纷纷报道民航局高层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关舱门后30分钟须起飞”之际,民航总局也出面澄清,网上流传的“关舱门后30分钟须起飞”的“新规”纯属误读。还有一则消息更是让人瞠目结舌。7月26日,自称是“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

理局、马来西亚出口兽医检验局、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公会”等机构官员的人士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血燕的亚硝酸盐超标问题进行“澄清”。事后发现,这其实是个“山寨新闻发布会”,其中的官员是请人假冒的,发布会的目的就是为血燕辟谣,以挽救整个以中国为最大市场的燕窝产业链!

不管是真“造假”,还是假“误读”,毫无疑问,背后就是迫切的民意。从减轻税负,到航班误点,再到血燕造假泛滥,皆是如此。但悲剧的是,无一例外都与一个“假”字扯上关系,故意而为的抑或无意透露的。一厢情愿的辟谣总是容易的,自说自话的反口也是不难的,难就难在民众对于公权力的信任一旦被伤害、乃至被击溃,如何能够重新建立。信任,在一段曾经封闭的日子里,是不足挂齿的,因为民众的声音、民众的意见本身就是被轻视和压抑的。但在今日,信任二字重若磐石。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执政不仅要获得民众信任,更要俯下身子倾听背后迫切的民意。3条“假新闻”一出,民众几乎都是为之叫好,尽管“关舱门后30分钟须起飞”一规被指责难以实现,但对于如今误点频发的航班而言,无疑仍是一大振奋。这些都是政府部门急需采取措施回应民众需求的热点问题,不是新闻一出,拿个“造假”、“误读”搪塞、糊弄民众就能过去的。民众除了在意新闻的真假,更关注自身需求是否真正得到满足。辟谣与澄清,恐怕只是最初的那一步。(洪丹)

沃尔玛店大欺客就该“严打”毫无疑问,对于不守规矩、无视法律和商德及消费者权益的无良企业,唯一的管理办法也是拯救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依法严厉处罚,向社会公开处罚信息,让其得不偿失,使其充分意识和体会到失信和违法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觉做到令行禁止、自觉守法。这既是获得消费者好评的关键所在,也是沃尔玛中国总部于当晚公开道歉的根本原因。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全国各地都能像重庆那样严打大店欺客行为。执法与违法其实也像弹簧,你软他就强,只有严格执法,商家的违法逐利本能才能有所收敛,才能做到守法经营,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用法律规约名人广告代言道理何在?由此,用法律约束名人广告代言,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诚然,道德对一些名人亦有隐性约束力,不少人在接广告时会考量虚假违法广告可能对自己名声造成的伤害,但这种考量缺乏明确具体的尺度,多是一种感性的认知。同时,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总有一些人会先把利益抓在手里,再去考虑如何规避名声受损的问题。唯有明确规定名人代言虚假违法广告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对名人产生刚性约束,迫使他们在接广告时先认真想一想,而不是广告来者不拒、金额多多益善。《广告法(修订送审稿)》规定名人代言需承担连带责任,道理即在于此。

法律如果就位,名人代言广告除已有道德的堤坝之外,还有了法律的堤坝。名人德高时,无需法律约束而先严格自律。名人无德时,还有法律管着你。更重要的是,这种法律责任的明确,对于大多数名人来说不单是绳索和枷锁,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武器;对于名人广告来说,也决不是束缚此种行业发展的障碍和阻力,恰恰是良性发展的保驾护航者。这正是法律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高悬的法律之剑,只会让无德无矩的名人缩手。对于守法的名人而言,他在接广告时的考量、判断,会注重法律的要求。比如,名人可以要求广告商提供相关产品的检测机构权威报告、执法部门的合法许可。

在这个意义上,明晰了名人在代言广告中的法律责任,名人在代言广告时的公共形象反而会更趋于良性,无论是道德责任还是法律责任,都会更清晰。

方舟子的存在是面镜子

一方面,人们为方舟子一次次的打假而欢呼;另一方面,人们却又为每次打假事件的“虎头蛇尾”而沮丧和犹疑。比如学术领域的许多打假,大多数也是不了了之。轰轰烈烈的打假往往以响亮的掌声和喝彩为开端、尴尬和失望的沉默为结尾,打假十年,有多少案例能称得上“真正的胜利”?

方舟子的存在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个社会的难堪与窘境——对诚信制度的呼唤为何如此艰难?所谓制度打假,无非是建立起一套社会诚信制度,完善对造假的惩罚机制,让所有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倘若学术造假者被开除,永远被排除在学术圈之外,文凭造假者的职业生涯因此被截断,造假之风还能如此猖獗吗?

让造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相信从技术层面讲并不是太难的事。关键在于惩罚机制从哪个层面启动,是

不是在惩罚机制面前,所有造假者都能一视同仁。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没能跨出实质性的一步。如此这般的举步不前,成就了方舟子的知名度,也常常令他孤独的努力功败垂成。他的境遇折射出的,是我们的社会在成就与德行、功利与价值面前的进退取舍。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追问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将来面对历史时,无法摆脱的追问。

这次戳穿了李一的“养生神话”,下一个粉墨登场的“大师”又将是谁?眼见一个个“大师”从暴发走向倒塌,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这些“养生大师”的神话何以能够编造而成?

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神话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养生大师”迷倒众生,“养生秘诀”风靡一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服务具备了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条件;也说明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而且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客观上给一些意在“趁浑水摸鱼”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时,一些人或多或少存在着相信“神功”、渴望“神迹”的心理,对各种神乎其神的“养生秘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然无害,何妨一试”的态度。这使得养生保健行业的合法经营和正常宣传,往往敌不过大张旗鼓的“造神运动”,也使得善于造势作秀的骗子,比其他经营者具有更大的“明星效应”。

为有效抵御这些“神医”、“神仙”的鼓噪,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惩处“造神运动”中的虚假宣传、无证行医、商业欺诈、超范围经营、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和健全的社会人格,使越来越多的公众形成科学理性、平实稳健的社会认知,在各种“养生神话”、“养生秘诀”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最终使“神医”、“神仙”失去市场。

既是谣言,便应大胆击碎,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盛行以来,人们似乎感觉到处是唾沫横飞,谣言四起。谣言乘上了科技的“东风”之后,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其影响更加强大,伤害更加直接,破坏更加严重。一条谣言常常导致某人声名狼藉,使得一个组织难以为继,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

为什么吉祥航空的飞行员拒绝避让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认为,“现代航空,是有史以来人类与机器之间最繁复的互动系统之一”。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规律与秩序是最大的铁律。换言之,任何人为的“心情行为”或情绪波动都该消灭在“零”状态——也正因如此,公众才理解了“机长心情不好取消航班”的必要性。开飞机不是在游乐场开碰碰车撒欢斗气。所幸吉祥航班拒让事件没有引发安全事故,但“拒让”行为本身的恶劣是确凿无疑的。一者,它让我们反思航空飞行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安全素养,乘客的生命系于班机之上,任何疏忽大意或耍小脾气都是绑架全航班人员的安危;二者,虽未引发事故、但此事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关航空公司的信誉与形象,乘客会基于安全考量而拒绝选择不安全的航班,如果涉事公司不能取信于民、重塑形象,市场份额恐怕也会“很受伤”;三者,这让我们反思当下的航空管制,这种违抗命令、不服大局的“脾气”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呢?“拒让”事件的细节如果属实,那么,飞行员强行拒绝执行空管指令、且编造谎话,也是对机场及地面人员的极不负责。人命关天的民航,绝不能以减少安全成本、稀释航空工作人员培训的代价来成全“低成本”、“低票价”。就“拒让”事件来说,不仅需要彻查真相,更需要相关航空公司及整个民航行业举一反三,对任何人为隐患“零容忍”,防患于未然。

倘若没有起码的社会诚信和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所谓“危机公关”非但帮不了康菲,反而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在一次次的怠慢拖延,以及一起起的“瞒和骗”后,百事缠身,还能对“失实”新闻做出如此迅速的强硬反应,说明康菲公司并不是没有执行力的。只是其对公司形象的高度敏感和竭力捍卫,与对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漫不经心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预见,面对不断蔓延的海洋污染,以及众多渔民的沉重损失,肇事方承担相应责任既是正义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不管你多么财大气粗,掌握了多少公关技巧,都不能逃避本该承担的责任。惟有真正将社会责任、将对公众与环境的诚信与敬畏奉为信条,才是免除这场危机的不二法门。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

乐借口,是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老人没有被撞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更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法律是打开达芬奇谜案的惟一钥匙。真相是个奢侈品,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中,尤其如此。究其原因,一方面,还原真相太难,另一方面,每个当事人都言称自己掌握的才是真相。

真相在哪里?事实是否如新世纪周刊报道的那样?报道达芬奇事件的央视记者是不是那样不堪?涉事的公关公司是不是游走在灰色地带……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说法。

法律是打开达芬奇迷案的惟一钥匙。无论央视还是达芬奇家居,捍卫清白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法律,法律的尊严在于,“让守法者不再孤单,让违法者心有畏惧”。无论是达芬奇家居老板还是央视记者,乃至于公关公司相关负责人,只要挑战法律,都应该受到惩处。

真相在哪里,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无论如何,对记者而言,下笔和报道都应该慎重,因为“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屈直,笔下有毁誉忠奸。”而对商人来说,合法经营比什么都重要,哪怕你99.9%都守法,而有0.1%涉嫌违法,就会自食其果,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试图用潜规则的方式进行危机公关,更是愚不可及的下下策。

法律是打开达芬奇迷案的惟一钥匙,但愿达芬奇事件不会不了了之!

文物:

鉴定:两件造假金缕玉衣评估出24亿元的天价,促成一起巨额骗贷案件的发生。这则新闻在骇人听闻的同时,也暴露了民间文物鉴定的乱象。此番“金缕玉衣”一案,对文物鉴定行业的信誉影响至深。也正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痛定思痛,彻底反思,对我国民间文物鉴定的法律规范和监管进行商讨,对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予以严格规范。

有则才有守,文物鉴定行业亟待强化规则。行规是约定俗成的职业守则,蕴含着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成熟、完善的标志。面对日益兴起的文物收藏与鉴定,法律法规的空白是失控,也是大隐患。

有法才有天,权利一定要和责任挂钩,才能发挥正面作用。知识也是这样。当知识成为一种专有权利时,约束也应随之而来。在一个由物质匮乏进入到物欲膨胀的社会转型期,法律法规是对他人财产和权利的保护,也是对自我权利和价值的保护。

收藏越来越热,世态越来越复杂,详细适用的民间文物鉴定法律法规越早出台,文物事业的发展才越有保障。

保护:市场化浪潮之下,一些人不能以保护之心对待文物,反而将之过度“资源化”。

政府坦承未完成目标让人敬重殊不知,造假更让人反感。虚假的达标,不但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更会失去信任。

道德建设

对打父母的公务员有必要穷追猛打吗,翻过几本书新闻教科书的人,大抵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名言。从现实来看,“人咬狗”式的事件也的确更受青睐。老爹老娘打儿子,那真是地无分南北,可谓无日无之;儿子一旦打了老爹老娘,仿佛天就塌下来了,非连篇累牍报道、鸣鼓而攻之不可。

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在平凡和伟大之间,究竟相隔多远?在庸常与高尚之间,如何搭建起顺畅的

通道?这几天,在网上疯传的“最美司机”视频,让我们在唏嘘和感动之余,有所思索和感悟。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艰难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最真实地展现了一名职业驾驶员高度的职业素养。如果不是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将维护乘客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那样毫不犹豫的瞬间选择。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原本都是我们身边无数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的普通人,却因为意外遭遇的瞬间考验而陡然焕发出令人敬仰、感铭的耀眼光亮。在这个造假横行、有人专靠突破道德底线成名获利的喧嚣年代里,他们让冷漠、自私的人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光辉。吴斌、张丽莉们接连涌现,却也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知道,即使在浮躁、功利、戾气深重的社会环境里,依然有一大批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尚的品格。我们可以安心地将自己幼小的孩子交托

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将在异乡旅程的生命安全交托给吴斌这样的司机。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一些人在,我们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生活就能更美好一些。伟大与高尚多半来自日常细行的积累和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因为任何高尚、伟大的品性,归根结底,都起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修养。在社会道德重建中,多些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锤炼,我们的身边就会少些假大空,多些真善美,少些平庸,多些高尚。

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和获救女童妞妞康复状态良好,日前双双出院。人们既感叹“爱的世界里没有力学”的生命奇迹,更被那份崇高助人精神所感动。德以人传,德以行践,种种“最美”的人和事,有如一道道温暖的精神光束,照亮了我们对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殷切期待。

我们的民族素来倡导并长期实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这一精神传统传扬至今,浩浩荡荡,从汶川大地震到舟曲泥石流灾害再到“7·23”温州动车事故,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英雄壮举,他们或救人、或献血、或捐款……让全世界见证了国人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巨大精神勇气和团结友爱力量,大音希声,大德无言,这正是中华民族的“大德”形象,是“最美”的民族品格之一。

美德的力量凭借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而闪闪发亮:大雨天,一位苏州姑娘为大街上陌生的乞丐默默撑起一把伞;面对溺水老人,一位过路的白衣天使主动为其做人工呼吸后悄然离去;一位普通农妇以“顺风车”带上邻居老人,发生车祸后,遇难者家属四次拒绝对方的赔偿,上演“以德报德”的佳话……一个个不经意闯入我们视线的“最美”形象和温暖细节,让人们重拾对当下道德现实的信心,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好人有好报”。

进入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类似“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社会现象屡屡出现,对道德滑坡的焦虑和指责呈上升趋势。但不管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变化,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扶危济困、亲善友爱、诚实守信等优良道德素质不应被贬斥和抛弃,因为没有人愿意置身于一个自私、冷漠的社会环境中。诚然,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不断爬坡、与时俱进的过程,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需要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需要公共服务部门和公职人员加强道德自律;需要司法、行政和社会个体的戮力同心;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面对当前社会道德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袖手旁观、怒议咄咄无济于事,只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一点一滴,一砖一瓦,才能使“真善美”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并惠泽我们每一个人。

一组图片感动无数网民平凡小人物谱写和谐大爱曲

近日来,“撑伞女孩”、“板凳妈妈”、“最坚强母亲”等照片在数十家网站的社区和评论栏里,被众多的网友不断地转帖、留言和评论,“小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大爱”精神感动了无数的网民。人们盛赞“撑伞女孩”为我们“撑”出了一片公德的晴空,是“暴风雨中最美的风景”,“板凳妈妈”37年一如既往地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坚强,与照顾病儿40年的“最坚强母亲”许张氏,共同彰显了平凡榜样的伟大,更触动每一个人的良知,唤醒人性的善良,从而带来灵魂的净化。

8月13日上午,在浙江温州打工的许兴权、唐苹夫妇乘坐中巴车赶往医院待产,途中妻子羊水破裂,丈夫向司机求助遭拒,司机称“你们下车吧,别弄得车上又脏又臭”。车上有几名乘客也嚷嚷着让夫妻俩下车。被赶下车两分钟后,妻子唐苹在马路边产下一名女婴。

重奖见义勇为当成扬善风向标,退伍军人勇救落水女子壮烈牺牲的感人一幕,表明在当今社会,“见死不救”并非是一种常态,道德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见义勇为仍然拥有执着的坚守者。广州30万元重奖救人英雄,并承诺解决其妻女工作、学习问题,是对牛作涛见义勇为最好的褒扬。通过“奖善”,激励和倡导见义勇为,广州之举不应成为个案,而应该成为引领全国的一个风向标。

见义勇为者,有的因此受伤致残,给其今后的人生带来困难,甚至要比健康人付出多倍的努力;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给亲人和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见义勇为者的壮举感天动地,值得颂扬,但他们做出的巨大牺牲,更需要给予法律救济和制度抚慰。因此,广州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措施》,建立奖善机制,以此激励见义勇为,也是一项善举。

一个社会要形成稳定的道德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要有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而且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自律。然而,当被救助者丧失了诚信和良知,还理直气壮地去伤害行善者时,受伤的行善者却显得孤立无助,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为自证清白伤神费力,社会的隔膜和冷漠就会在这里埋下种子。

退伍军人牛作涛勇救落水女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这种善举不能成为“个唱”,而应引起人们的共鸣。若想舍己救人成为全社会的“大合唱”,需要奖善机制去激活。也就是说,对于见义勇为者,既要给予法律救济,更要给予制度关怀。

首先,法律应彰显“惩恶扬善”的正义力量,司法机关要根据事实真相,支持行善者拿起法律武器替自己维权,将讹诈行善者的被救助者推上被告席,接受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审判。维护行善者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一种褒扬,更是对诚信社会的一种引领。

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人们见义勇为时常面临这样和那样的顾虑,迫切需要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奖励去进行正面引导和示范,倡导“人人尊重见义勇为,人人保护见义勇为,人人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当然,奖励见义勇为,不在金钱和物质的多少,关键是要让“奖善”制度化,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奖善措施,以此激励更多人去见义勇为。

“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是社会对见义勇为者最好的褒扬。因此,我们不能仅限于给见义勇为者法律救济,不能仅限于给见义勇为者一个荣誉称号,而要运用救助、奖善机制,去帮助他们规划未来,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铺就阳光和关爱的坦途。让见义勇为者真正“善有善报”,有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撑腰体”走红,道德不会被闪住腰,今天,我们的社会道德似乎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跌倒的老人,不少人视而不见;面对张狂的窃贼,有的人躲避唯恐不及……这些极端个案的被放大,潜移默化地让人们产生了极度焦虑,而不敢做好事、不想做好事。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我做好事被诬陷怎么办?这不是冷漠的理由。别再为自私寻找借口,别再为可能出现的诬陷所吓倒!诬陷者毕竟是少数,而社会也正在谴责那些诬陷者,这正是正义的力量,也是民心所向。其实,坏人没有我们想象得多,恶人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强大,我们别吓坏了,不能因为有恶人、坏人,而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从此不再信仰善良。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并不乏感人的善举。生活中总会有一种感动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善良让人心底生暖。面对从10楼高空坠落的两岁女童,吴菊萍毫不犹豫、不顾个人安危徒手奋力举托,人们用“最美妈妈”礼赞吴菊萍。重庆交巡警王静徒手接住跳桥少女,被称为“最帅交警”。再联系到佛山小悦悦事件中的拾荒阿婆陈贤妹,她挺身而出救出小悦悦,而被称作“最美婆婆”……事实证明,多一点光明,就会少一点黑暗。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坚守善,假恶丑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只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一砖一瓦地建筑道德大厦,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亮堂。

信仰善,弘扬善,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必需。拒绝冷漠,关键在于行动。“自己不洗澡,反叫别人去搞卫生”,显然不能服众。是的,道德也许发炎了,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拒绝冷漠,都积极行动,发炎的道德一定很快康复。如果每个人都做道德人,我们的精神一定很富有,我们的未来也一定很明亮。

对慈善活动保持质疑,使其过程更加透明和阳光,使善款得到更有效的应用,对大家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必须预防质疑方式不当而对慈善事业造成破坏。

对慈善采取“三轻一重”的监督原则,即“媒体不追问捐款者的原罪;不追问慈善组织的性质;不追问捐款者的动机;重在慈善程序公正与实际效果”,会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成长。做慈善,往往掺入捐赠者个人的故事、经历、情感和选择,也有一时的激情或冲动,正是这种丰富多彩的捐赠意向受社会和媒体鼓励,才推动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现代慈善理念:传统习惯欣赏那些做好事不留名、施恩不图报的善举,,一些慈善理念因“一尘不染”或“零成本”受到热捧。这种传统观念导致当下大多数人,认为慈善务必与商业划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貌似高尚,其实折射出我们距现代慈善理念仍有不小距离。

目前,中国人到了重新学习做现代慈善的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更需要对每一项慈善创新击掌叫好,多鼓励、多歌颂,形成包容和宽厚风气。不当或过密的质疑不会为慈善事业添好,只会添乱和添堵,在如此疑云密布的舆论环境中,谁还想或还敢做慈善?

对弱者态度决定城市温度上海的一位公交司机连同乘客把一位拾荒老人赶下车,浙江的中巴司机把将临产的孕妇赶下车、种种事件引来了舆论的痛责。拾荒的老人是弱者,临盆的外来工孕妇更

是弱者,此外,在繁华喧闹的城市中还有很多弱者,他们怀着各种发展的理想或生存的目的在城市中存在。一座有胸怀的城市,一座有人性温暖的城市,应该最大限度地接纳、包容、尊重这些弱者,真诚地给予这些弱者权利、尊严和帮助,这样,弱者才会和谐地融入城市。而当城市一次又一次地嫌弃弱者,拒绝弱者,那么,城市的人性温度就随之一次一次地降低了,城市的“城格魅力”也必然会受到伤害。

有时,外来者感受一座城市,往往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城市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GDP,而是一些人性冷暖的小事,透过这些小事,人们便能感受。城市的温暖会让人们产生靠近的渴望,城市的冷漠则会让人们产生疏远的失望。其实,如果上海的那位司机以及个别乘客能够人性化对待拾荒老人,如果温州的那位司机能够毫不犹豫地把临盆的孕妇送往医院,那么,他们就会为城市赢得加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用粗暴和冷漠把加分变成了减分,于是城市的魅力无形中减少了许多。

文化越高传统道德践行越差?社会急需警惕“无德观"近日,《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耻”与“廉”是当前社会践行最差的两个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这次调查有几个结论很有意思,比如“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农村居民对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评价上高于城市居民”。我们对“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这一结论,并不感到意外。一方面,我们的文化知识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所忽略,否则文化程度高的人应该评价更高一些;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受教育越多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要求和把握更高,具有更强的现代意识和批判意识。这种“反比”的情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古语说“礼失求诸野”,虽然我们社会还未到“礼失”的地步,但须对当前存在的“官商无德,精英不范”现象保持高度警惕。我们必须意识到向民间寻求道德榜样的重要性。

具体怎么做呢?一方面,要提高民众的道德自主性。前面提到,社会地位高的人批判性强,也就是自主性强。社会地位低的人相对来说自主性较弱,缺乏对自己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自信。不过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政府对网络问政的逐步重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提出意见,对国家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推进扁平化的沟通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府、精英与群众间的平等互动。我在做类似研究时发现,一些地方的网络互动平台是应景而建,疏于管理。像江苏睢宁的“一毛钱维稳”、陕西合阳的“最敬业政府网站”等有效的官民互动平台还不普遍。一些地方夸大了接触群众的成本,不愿建立畅通的互动平台。要知道,相对于信访等传统方式,扁平化的沟通是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能有效节约解决矛盾的成本。

我们还要加强对平民道德事迹的宣传,但要避免形式主义与走过场。我常听学生说,一些假大空的德育宣传方式让他们反感,很多教育者坐在台上说大话,到了台下自己都做不到。道德研究可以保持形而上,但道德教育需要回归现实生活。我觉得,央视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道德观察》等栏目都是不错的德育形式——来源于生活,有图有真相。哪怕这个真相是被选择的,至少人和事都是真实存在的。

要提升整个社会道德理念的践行水平,还得采取一些切实的有力手段。当前社会急需警惕“无德观”的苗头——“无毒不丈夫”成为一些“无德者”的挡箭牌,很多人一味敬佩所谓“成功人士”,以缺德为荣,讥讽遵守传统道德理念的人“老土”。这也表明,我们的社会还缺乏羞耻之心。这次调查中,“耻”的得分非常低(5.75分),排在倒数第二,仅高于“廉”的得分。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耻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伦理标准,评价别人或反省自身行为产生的耻辱或羞愧的心理。耻感是道德伦理的一道堤坝,也是我们民族基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但如今,卑鄙成为卑鄙者的座右铭,无耻成为无耻者的通行证。

相对于道德教育,我国目前的道德控制显得十分乏力。道德控制是社会或某一组织、群体运用社会力量,影响、约束和规定社会成员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手段。它是一种社会控制机制,与法律控制平行。很多时候,有些不道德行为并不违法,但需要道德控制来起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社会监督,包括家庭、社区的监督控制作用。

止住道德的滑坡,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振聋发聩,催人思考:如何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物质财富剧增的今天,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这条腿短就短在,与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相比,道德财富增长速度慢得多,与物质利益的吸引力相比,道德的魅力微弱得多。

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道德责任。要让人们以讲道德为荣,不讲道德为耻。

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法律和道德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不能互相替代。法律和道德也是互相关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对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是一种威慑。

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温总理的这番话也指出了加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世界先进的文明也需要“拿来”。在社会上形成讲道德、讲诚信的风气,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美好。

跌倒老人?搀扶跌到老人就成了一个令人犹豫不决的难题,人称“彭宇难题”。如果不去搀扶,将遭遇

社会的道德谴责,良心不安;去搀扶吧,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彭宇”。

别用医德沦丧掩盖医院失职:上海一家医院突发火灾,医生逃命,病人身亡。这是一起悲剧,患者没有死于车祸,却

死于医院火灾。医生在受谴责的同时,也似乎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们不是因玩“偷菜”的游戏而让患者丧生,也不是担心病人付不起医药费将其抛弃荒野致死。此次事件似乎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缺乏医德问题。面对火灾,医生“无心”救助转身逃跑,折射出的是医德沦丧;而现场医护人员“无力”救助,暴露出的则是医院应对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的薄弱。“火灾造成停电,手术台的电子装置无法解除”,说明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准备不足;“麻醉状态的病人,拔掉呼吸器可能窒息”,反映出的是相关应急意识的缺乏。

与其在事故发生后用“救人也是死”、“不救也是死”来为自己开脱责任,不如平时多举行几场应急突发事故的演练,既能救人,也能自保,何乐而不为?医生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不仅要打赢对病毒、细菌等“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要应对类似“隔壁手术室冒烟”的突发事件。医院里有很多易燃易爆危险品,如乙醇、乙醚、氧气罐等,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再加上病患人数较多,不少患者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难度极大。这就更加需要医院加强平时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管理.

四川大地震弃学生于不顾的范美忠-范跑跑。

医院起火医生逃跑院方称"医跑跑"丢下病人是为救他公众就此对如今医生的职业操守等提出质疑。法律不要求人人是冲进火场的英雄,但法律要求放任别人死亡的结果发生,这就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乱象:文化和历史资源被滥用开发文化资源应知“美”与“丑”近日,南宋奸相秦桧的塑像在他的

故里——江苏南京江宁区博物馆改跪为坐,设计坐姿秦桧塑像的人为此题名《跪了492年,我想起来歇歇了》。此消息引来网友一片哗然。近年来,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有些地方拿历史文化名人当赚钱招牌,从争名到逐臭,从正面名人的故里之争,到不遗余力地为本地的负面名人“正名”、“翻案”。有学者将这一现象形象地比喻为“文化啃老”,其背后真正的动力实际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崇拜。,文化开发、经济增长一定要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文化开发需要秩序,我们决不能让虚假、欺骗、铜臭和种种纠纷闹剧破坏了中华文化的形象。文化毕竟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因此对文化因素的开发,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性。开发井冈山景区、重走长征

路,都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的老人\带着摄像头才敢做好事\“救人有风险,出手须谨慎”“路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冷漠

勇敢地为见义勇为作证 ,让对这个世界居然还有人做好事的怀疑论者失掉了怀疑的依据,使一些人看到了自身之外高尚与善良乃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是勇敢的作证,击退了受助者令人不可思议的谰言,粉碎了企图嫁祸于救助者的险恶用心。是勇敢的作证,让见义勇为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凄凉,使见义勇为蓬勃生长成为可能。周昊表示以后遇到此类事情“还是会继续这样做”,樊先生感谢“有那么多目击者出来为我作证”,这是见义勇为者对作证的最高褒奖。在这个意义上,谁又能说那

些虽未施以援手而勇敢作证的人们不是在见义勇为呢?至少,他们也是与见义勇为者同道同行。

社会从来不缺少见义勇为的种子,人们也从来不缺乏向善的心。可虑的是,不良的土壤会让种子消亡,而即使是他人痛苦的经历也会蚕食人们的善良。被人救助之时不是心存感激而是反咬一口,这种心理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假如真相蒙尘,哪怕只是极端个案,也会恶化社会土壤,蚕食人们的恻隐之心。倘若我们还没有周昊、樊先生那样的勇气和热情去救助别人,哪怕只是一个旁观者,却也不该做一个消极的旁观者,我们可以积极地为他们作证。为见义勇为作证,有时只不过需要正义感,有时则还需要勇敢。但我们积极地作证,不仅是在捍卫真相,护佑见义勇为,更是在实践与呈现我们自己的人性和本心。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善良的人们常常提醒见义勇为的人们要有证据意识,要善于自我保护,自然不是无的放矢。事实上,“农夫与蛇”的古老故事不时上演,只不过农夫的角色如今由“樊先生们”来扮演。然而,见义勇为又岂能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勇敢地、积极地为见义勇为作证,就是砸烂加于见义勇为者身上的沉重镣铐,鼓舞他们以及更多的人坚定对见义勇为的信仰。但这还不够,我们也要健全证人保护制度,更要让那些恶意利用他人善心的行为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审判。

“一碗面”温暖着我们的道德良知我国是文明古国,崇尚礼义道德,倡导人间关爱,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并且已经汇聚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谐与发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物质消费时代的冲击下、人们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理应为社会中人人遵循的道德良知却出现了滑坡迹象,一些人处事讲究利益交换,变得冷漠而势利,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现实中,有的奉献爱心者被误解,见义勇为者非但没有得到感恩,反被视为想出风头的“另类”,这些无一不在刺痛着国人的道德神经。在此背景下再看“一碗面”的故事,让我们重温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人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的良言古训,一碗面,看起来似乎并不足道。倘若用金钱的价值来衡量,更是微乎其微。但一碗面映照出的真善美,照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却如阳光般的璀灿,不但始终温暖着一位军人的心,更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着我们的道德和良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张大娘和安云一样,要怀抱爱心,也要学会感恩,此二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关爱别人,就是在关爱自己;感恩别人,就是在温暖自己。身处社会的大家庭之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朴实的话语,只要能彼此温暖,都应当尽力为之。

从免费粥看民间慈善的力量最近几年,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了,百姓物质生活提高了,

但人心冷漠,道德堪忧,却几乎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而街头“免费粥”的出现,更显得尤为难得。而且,偶尔行善易,日日行善难,西安市这家面馆,却把自己的免费粥一送就是一年半。通过这家面馆“一碗粥的温暖”,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这种自发慈善的魅力和力量,看到它对于社会人心向善向美所起到的积极引导作用。这一碗碗免费送出的热粥,温暖到的绝对不仅仅是那些现场喝到粥的老人,更是我们这些围观者。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以后,网友们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誉之词,纷纷给予这家面馆以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善良和温暖不仅仅在于这家面馆的老板心里,更在于那些围观者的心里,爱心和善良,仍旧是这个社会的道德主流。对于这种“一碗粥式的慈善”,既需要社会的呵护与帮助,同时也需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比如对于一些社会慈善组织而言,每天委派几名志愿者去帮助面馆分发稀粥,维持秩序、这样既能体现出对面馆慈善行为的支持和肯定,同时也可以减少面馆的负担。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在税收、管理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公共安全:消除隐患方能重树信心,灾难是一面镜子,虽然残酷,却能照出真实问题,使一些平时看不到或者

被忽视的真相凸显于眼前,也在人们的心里制造着不安与恐慌。人们从北京、深圳地铁扶梯突然逆行的事故,看到了电梯质量和维护的隐患;从京珠高速客车大火致41名乘客死亡的惨剧,看到了携带易燃物的隐患;从上海特大火灾事故,看到

了社区消防存在的隐患;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看到了座位没有安全带、出事后包厢门打不开、缺少救生锤、信号设备有缺陷等隐患……对事故和隐患的正确态度和负责行动,本身就是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基础工程。面对沉痛教训,从政府到公众,纷纷痛定思痛,寻求对策。吸取“7·23”事故教训时,“事故发生,是因为对存在的隐患治理不彻底、不认真、不坚决”。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安全生产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何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如何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继续稳步前行?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动人民力量,借助群众无所不在的雪亮眼睛,真诚倾听百姓对公共安全的各种意见,善用社会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化危为安。这不仅因为,公众作为“体验者”,晒出来的安全隐患往往目光如炬地指出了真实问题;更是因为,在公众关注的目光下,隐患的背后凝结着社会关切,影响着安全预期,对事故和隐患的正确态度和负责行动,本身就是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基础工程。

因此,事故发生了,需要对公众疑虑和关切的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让调查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使公众得到真相;对设备问题、管理问题、厂家问题、腐败问题等一追到底、毫不手软;查清事故原因,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堵住安全漏洞,增加安全系数,帮助人们找到安全信心的生长基点。

城市使生活更美好,是口号也是期许。但是“高楼时代”,安全隐患怎么办。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集地原则、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不少人眼里,建设高楼似也无可厚非,甚至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但是“高楼时代”不断暴露出大量的“高危隐患”,消防隐患、地面下沉、大风雷击、空气不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麻烦乃至灾难随着高楼不断拔高,其处置难度也便远超平地,这方面我们不乏深刻的教训。

“违法者先富”必将侵害民族健康

关于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法律法规越来越多,执法队伍越来越庞大,可形势却不见根本好转。其实,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毒瓜,除了不法商贩对利润的渴求超过了对法律的敬畏,最大的病根却在执政者身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主体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

欲治食品问题,必先治吏。官吏有没有使用手中权力、怎么使用手中权力,既需要上级管理,也需要法律约束,而最需要的当属用全方位的监督来保障。

更须铲除滋生“健康教母”的“土壤”

对“健康教母”马悦凌顶礼膜拜“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个人和组织利用群众对于养生保健的强烈需求,打着所谓专家、权威的幌子,迷惑或者欺骗消费者,借机敛财”。

并表示,长期以来国家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群众对于养生保健宣传缺乏一些自主判断和鉴别能力;正所谓“大道不畅、小道飞扬”;

其实我们都是培养马悦凌们的“土壤”,“土质”不改良,张悟本或者马悦凌,只是过客,不是终点。

还有多少披着养生马甲的“健康教母”?

针对目前养生保健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着手就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准入、规范、人员标准等进行研究。诚然,规范养生保健市场大有必要,但是必须理清的是,规范只是一方面,如果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就无法釜底抽薪;如果不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就不能从根本上断了马悦凌们的后路。还需要提及的是,应提高“神医”的违法成本。不少所谓的“神医”,并不具备行医资格,却一再蒙蔽患者。最后,“神医”安然无恙。此外,还应惩处“神医”背后的团队,他们明知一些“神医”违法行医,却拼命鼓噪。“养生专家”为何能前赴后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命质量与身体健康的关注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本是合乎逻辑的社会现象。但诸多因素的混合、发酵,让公众朴素的养生追求变得五味杂陈。

巨额的商业利润与广泛的健康需求,在电视等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让养生成为一个令人眼热的庞大市场。在这样的现实土壤上,一批“专家”应运而生。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所谓“专家”的“养生高论”和推行的“灵丹妙药”,许多都经不起常识的审视、推敲。但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信众云集呢?被拆穿后倒下了一个“大师”,后面的“大师”仍然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其中的原因何在?

公众养生的刚性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与正确引导是一大原因。目前,畸高的医药费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让普通民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压力之下,大家渴望“低成本养生”,希望做自己的“家庭医生”。面对如此旺盛的健康知识需求,国内却鲜有权威专家著述的系统专著。而披着“专家”之名的伪学者、伪大师则趁虚而入,打着专家的旗号,炮制养生的神话,把公众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引向对“无病无痛”、“长命百岁”的狂热追逐,以此牟取暴利。

事实上,伪专家大行其道提醒我们真正专家的缺失与不足。如果真正的专家能多写一些脍炙人口、深入浅出的专著,如果能放下身段,多宣讲养生之道,普及权威的健康知识,当好普通民众的养生导师,就能达到“以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让伪专家们没有市场和立足之地。

伪专家大行其道也在提醒社会:要切实改变监管、指导方面滞后的现状,应通过政府、行业、媒体“三管齐下”规范养生保健的宣传与服务行为,尽快规范养生类书籍、节目的“准入门槛”,更好地促进养生保健行业健康发展。

伪专家大行其道更在提醒公众:要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对自己的健康很关心是好事,但过度关心、时刻惦记,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急功近利往往就会被伪专家所利用,其结果非但不能养生,反而可能破财伤身。空白的监管是“健康教母”的真正住所张悟本的出现与大行其道,已经足够令社会和常识羞愧,而当马悦凌再次悄无声息地住进许多人的内心,成为他们关于健康的信仰,我们必须对此抱有更深刻的省思。

只要稍微深入地探究,就不难发现,张悟本也好,马悦凌也罢,他们的出现与走红,不过是众多利益推波

助澜后的必然结果。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媒体需要吸引眼球,于是有了对马悦凌们的吹捧;电视台需要收视率,于是马悦凌们在养生节目中夸夸其谈;为了打造一本畅销书,出版方对书本内容的真假也就置若罔闻了——即便马悦凌们的包装粉饰、宣传造势激发再大的动静,但最起码的公共监管是集体沉默的。于是,马悦凌们就成了一种传染的病毒。

空白的监管地带才是马悦凌们的真正住所。毫无疑问,马悦凌们的前赴后继,已经足够说明中国养生领域的监管是何等的空白乏力。我们看不到科普市场最基本的门槛、传播媒介的公共责任,以及最起码的公共监管。甚至,我们找不到养生领域对口的管理单位。监管标准缺失,监管力度上虚张声势。如此稻草人般的监管之下,被可能的巨大利益驱使,张悟本、李一、刘逢军、马悦凌的出现也就毫不稀奇了。

老龄社会的迫近,让养生正在成为一门“显学”,这也是对养生领域监管升级的一种倒逼。我不知道还有多少马悦凌们出现,但很显然,过多地将这种乱象归咎于某些抽象的理由,事实上无视了那些本应该在场的监管。纷乱的养生市场实在需要最细微的治理,换而言之,较之马悦凌们,公共职能部门已经沉默得太久,现在是时候有所作为,和制度性反思了。

“黄曲霉毒素”暴露哪些缺陷?显然,黄曲霉素跟双汇瘦肉精很相似,问题看似出在原料,但企业没有保证原料合格同样难辞其咎。特别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企业居然没有自检出来,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缺陷。另外,我国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低于欧盟,理论上肝癌发病率由此增加。从行业标准到牛奶源头,再到企业质控,各个环节的漏洞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危险的质量陷阱,不仅会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会从长远上损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从三聚氰胺到牛奶中毒,质量问题的反复与相似性,一次次暴露了行业的沉疴痼疾,考验着企业的选择与决心。在反复出现的问题面前,标准如果依然坚持“照顾现实”而非“严格要求”,企业如果始终选择“成本控制、生产侧重”而非“奶源质量”,质量监控如果只有完美的“样板工厂”而非真正的“严格自律”,那么,很难保证不会有下一次的“吸取教训”和“诚挚歉意”

乳业这一年“涅槃”需要“重生”重塑信心要有重拳

2011年,中国乳业并没有摆脱众矢之的的命运,反而越陷越深。从生乳新国标被质疑倒退,到国标起草被指遭乳企“绑架”,直到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再次抽查发现部分国产品牌产品质量不合格。中国乳业涅槃之后并未重生。相比之下,洋品牌奶粉却借着国产品牌的信任危机而大肆涨价,网友惊呼:“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洋奶粉涨价!”目前中国乳业要做的就是重塑消费者信心,而重塑绝不仅仅是出了安全问题之后的一句“对不起”就可了事,无论是商家,还是相关监管部门,要想挽回形象,建立公信力,就必须扎扎实实从公开每一个细节开始。同时拿出实际的惩罚措施,切实“提高违法成本”,以实际行动表明“打假”的决心和取信消费者。

谁能勒住洋奶粉疯涨的缰绳?“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洋奶粉涨价!”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国内外资奶粉品牌价格的“涨”势再恰当不过。洋奶粉们挟着“原料成本上涨”和“配方升级”两件法宝,不断提高在华产品价格,一再试探消费者的接受底线。如今,原奶价格连续下降,进口税率下调在即,洋奶粉“涨”声依旧,是什么让洋奶粉“牛气十足”,洋奶粉“硬气”涨价何时能放缓?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专家指出,这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握,洋奶粉在中国培育和抢占高端市场的意图明显,而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的缺失更是让洋奶粉“牛气十足”

乳品标准之争:重在重获社会信任

半年前引发广泛质疑的乳品新国标,近日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面对“神秘翻盘”“暗箱操作”等焦点问题,尽管卫生部门回应称企业不可能“绑架”标准的制定,但公众担忧并未因此消失。在食品安全环境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平息“标准之争”,关键必须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近年来由于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等恶劣事件,人们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原本就岌岌可危。乳品新国标与其说是指标上碰了质量红线,不如说是制定和实施过程碰到了社会信任这个“新门槛”。如果不是专家的质疑,人们还不会发现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乳品新国标,原本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规范,至今标准仍与国际水平有差距。公众的后知后觉,使得“标准之争”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专家的建议、舆论的批评,如果能有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跟进,就能避免公众质疑的“发酵”。但面对几近沸腾的社会争议,半年来人们并未听到相关部门耐心细致的解释,更未看到新国标因此有所改进。就拿最受猜测的“初稿由几个大企业起草”来说,有关部门起初迟迟不予回应。在企业、专家现身说法的情况下,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定有“内幕”,此时,仅有卫生部门一句“在审评及以后缓解,绝对没有企业参与”的表态,显然难以服众。

平心而言,一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原本就不是要排斥企业,关键是要向公众说明,这个过程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各方参与。只要有政府正确把关,企业不仅无法“从中作梗”,反而会成为推动行业标准提高的重要力量。类似猜测,只要能将真实信息予以公布,向百姓予以全面解释,自然会获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专业性很强,但社会性更强,因为它与每个百姓的生活都密不可分,与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信任息息相关。因此,理应特别注重保障社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标准制定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更加细致地回应老百姓的关切。

相关的种种“标准”滞后、保护落后、缺失公信的情况,恐怕不限于乳品一隅,这也正是乳品标准之争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以公众的关注为导向,以广受争议的乳品标准修改为借鉴,将可能危害消费者权益的“标准”清一清、理一理,应当成为有关方面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黄曲霉毒素”暴露哪些缺陷?“黄曲霉毒素”到底在哪一环节产生?为何企业自检没有检测出来?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黄曲霉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显然,黄曲霉素跟双汇瘦肉精很相似,问题看似出在原料,但企业没有保证原料合格同样难辞其咎。特别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企业居然没有自检出来,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缺陷。而我国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低于欧盟,理论上肝癌发病率由此增加。

从行业标准到牛奶源头,再到企业质控,各个环节的漏洞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危险的质量陷阱,不仅会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会从长远上损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从三聚氰胺到牛奶中毒,质量问题的反复与相似性,一次次暴露了行业的沉疴痼疾,考验着企业的选择与决心。在反复出现的问题面前,标准如果依然坚持“照

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8702651.html, 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作者:土人老师 来源:《公务员文萃》2015年第08期 咖啡厅门口一个牌子写着“本店不提供免费wifi,请抬起你的头和朋友交流吧”。你怎么看? 【解题】 考生审题时,必须养成抓住题目中的(敏感)关键词的好习惯,该题的敏感关键词是“不提供”、“wifi”、“抬起头”、“交流”。通过对这几个关键词的分析,加上联想到日常的生活,可以定性为否定观点题型,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咖啡厅不提供免费wifi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顾客彼此之间的交流,说明之前因为低头看手机而疏于交流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咖啡厅本来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场所,而不是相约过来上网的。题型判断正确后,即可通过定性、表态、分析原因、阐述影响、采取措施这些思路进行解题,并通过“关键词联想法”和“大小法”思考出要点。 【参考答案】 题中所述咖啡厅的做法,让我联想到了许多场合如聚餐时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的场景,反映了现代人过于依赖使用电子设备交流而忽视了面对面的沟通,我认为这样的现象是不正常,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段落分析:答案的开头,对该现象简要分析、定性。注意一定要简明扼要,切不可分析太多内容,主要内容要放在后面回答。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手机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几乎人人都有,人人会用。而且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甚至还能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他们,甚至已经沉迷成瘾,一会不看就觉得浑身难受。二是这些经常低头看手机的人被称为“低头族”,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使用手机不分场合、时间和对象,没有考虑身边人的感受,缺乏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三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自己也难免被潜移默化,也养成了低头看手机的习惯。比如一桌人,大家都在看手机,你如果没看,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段落分析:本段的主题为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关键词联想法”和“大小法”的解题技巧,由人(物)关键词:“朋友”、“wifi”,可以联想到手机、低头族、社会等,再由此展开论述,便可得到3个小要点。对于要点的扩展,要多联系日常的生活场景(或经验)。特别是该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群众投诉你怎么办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群众投诉你怎么办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中公教育面试频道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面试形式为考生整理了大量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最新热点、面试案例、面试模拟、面试课程以及常用的面试礼仪等供考生学习提高。 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面试题目预测】 你在政务大厅工作上班第一周就被群众投诉,领导为此批评了你,你怎么办? 【中公参考答案】 政务大厅是政府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政府的形象,面对群众的投诉和领导的批评,我会虚心接受,积极改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窗口服务的形象,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办事服务。 首先,认真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查找群众投诉的原因,是由于我对业务不熟悉还是因为我的服务态度导致群众不满意,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为妥善解决问题找准方向。 其次,及时与领导进行沟通,向领导表明我会努力工作,积极与群众交流,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好问题以弥补自己的过失,把对单位的影响减到最小,努力维护好单位的形象,争取得到群众的谅解。 再次,积极联系这名群众,对自己工作的不足以及给他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并向群众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改正,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希望他能够继续监督我的工作。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 最后,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此次事件,吸取教训,不会因此而影响自己对工作的积极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自我业务能力,多向身边的老同志进行请教,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自己的服务态度,对群众耐心、热情、周到,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办事群众都满意而归。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多练多开口,充分掌握面试技巧,重点仍然是注意积累,平常可以多听听新闻,关注时政热点,为面试积攒知识,储备能量,从而在考试中出色发挥,一举成功!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国家公务员面试两大法宝:长得好或说得好

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不管是考了第一名想“守擂”的还是最后几名想“翻盘”的,关于如何表现才能入了考官的“法眼”,成功入围,以多年的面试带班教学经验及和面试考官联系后,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有两大法宝:长得好或说得好。 “长得好”-----是外在形象。并不仅仅是说女生长得有多靓或男生长得有多帅,要求大家去整容,主要指的是形象要大方得体,五官端正,着装正式,举止落落大方得体、不做作。男生切忌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甚至弄出个杀马特来追求个性,女生最好画个淡妆以示对考官的尊重。 “说得好”-----是内在逻辑,要有政府思维。不是“能说”,而是“会说”。即不是指说的天花乱坠、漫无边际,而是说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说的好也不是指的拍马屁,更不是愤青,而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实事求是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文举个例子来说明三种错误答法和正确的答法。 比如说最近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很严重,你怎么看? 有的考生对雾霾这个热点真是熟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这么回答:雾霾主要是由PM2.5引起的,能见度很低,哈尔滨集中供暖

时导致了雾霾很大,造成的结果有人民呼吸道或肺部疾病,甚至中小学生停课......这种考生把知道的都罗列在了一起,貌似说了很多,很牛的样子,其实没有答到要点上。 而有的考生拍政府的马屁,政府的所作所为都是好的,就像毛阿敏声称雾霾是发展必须承受的代价,英国工业革命时伦敦的雾霾比我们更为严重,推卸政府的责任也是不对的。 还有的考生更是愤青,说政府就是不“在其位谋其政”,一直以GDP论,从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等等,以上三种回答方式都是没有站在政府角度去看问题。而什么样的才是政府角度看问题呢?那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平时可以关注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的时评文章。比如你可以先说雾霾很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然后分析产生雾霾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 “长得好”更要“说得好”,这样你就能在公考路上顺利的入围,最后,中公教育辅导专家预祝广大考生一举成“公”!

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及答题套话典例

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及答题套话典例 ·人生的价值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一、团结集体类: 团结就是力量;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人心齐,泰山移;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毛泽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 最有力量。——雷锋 ·二、奉献精神类: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周总理鞠躬尽瘁;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了多少,而不是索取了多少。——爱因斯坦 ·三、金钱名利类: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时间就是金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四、群众基础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2014年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解析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解析 1.机关单位有制度按照制度办事,没制度按惯例,没有惯例比照着干,比照不了就摸索着干。你对机关这样办事怎么看? 【参考答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机关单位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作程序。但同时随着时代、事物的发展变化,制度往往会滞后,这就需要在基于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创先争优。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和保障作用,可以保障一切工作程序都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有序进行,对机关管理工作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机关工作比较繁杂,紧急事件频发、一系列环境变化以及一些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往往会发生制度之外的状况,这时公务员要秉承积极处理、从不拖延的办事原则,如果机关有相应的办事规律,可以遵循机关以往的惯例来办事,尽量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中公教育版权。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没有制度,没有惯例可遵循的新生事物,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的有益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在比照中找差距,不断探索、改进以往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 对于从未遇见过的工作,既没有制度指引,也无规律可循,不要逃避,要努力摸索着干,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在未知的环境中披荆斩棘、勇于探索,走出一条新路。 但是这句话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政府制度不够科学、健全,无法对新困难、新问题及时做出应对,不少问题的处理因人而异、甚至朝令夕改,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平原则。 因此,机关人员在为人民服务过程时,除了不断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外,更重要的是积累有益的工作经验、加强制度建设,保持决策的稳定与科学。 【中公点睛】本题针对的是机关工作的办事程序,“制度、惯例、比照干、摸索干”体现的是基础、灵活应对、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答题主线。 2.有一个资格比你老的人,总是抢着做事,但是每次做不完又交给你,导致每次领导都批评你。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在工作上受到领导批评是很正常的,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承担错误与责任的勇气,针对问题积极解决,保证以后不出现类似错误。

2017国考面试热点生态篇: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7国考面试热点生态篇: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点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我国阔步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的发展 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新的五年规划有 了新的内涵,提高到了新的层面,迎来的将是新的愿景。 【中公评析】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以廉价的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为筹码吸引 外资,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尽管这种“以市场换资本”的方式让外企纷至沓来, 驱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也让国人遭受耕地锐减、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之痛。长 此以往,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在全球化市场中会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过程,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够到位、体制不够健全有关。有的地方在发展中片面追求速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相关法律、政策和考核体系还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断优化。 首先,绿色发展要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度建设的转变。推进绿色发展,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绿色化。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环节上下功夫。 其次,推进绿色发展,要在生活方式上实现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公众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尽我所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公众力行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最后,要破除制约“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现代化制度体系。要改革不适应“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等。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国考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公务员面试全场第一91分(原创面经,自己总结,吐血推荐)

当考官报出去掉一个最高分96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9分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翻盘肯定成功了 最终成绩91.29分 感谢论坛!去年面试被翻盘,今年总算给力了!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我想说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准备面试光写就写了整整一个手抄本,只要复习充分,背的多!真没有什么难的。 有人说我意淫,现上成绩图。其中94号是我,第二名第三名面试才70几,虽然他们笔试够厉害。 有问题可以问,知无不言. 另外许愿421联考进面!!!许愿给我的421申论高分!!!!许愿许愿许愿(回声) 好吧,提前更新面经,持续更新内容,一天写一点,我就写我的经验,是否符合大家,大家自行参考。 -------------------------------------------------------------------

先说一下我的面试经历: 09年5月,报考选调生,进入面试。面试败北,70多分,记不清楚了。 10年4月,报考乡镇公务员,进入面试,面试再次败北,不过这次是因为笔试不如人,面试刚好过80。 10年8月,国家公务员进入面试,笔试第三,面试82分,第一名面试80分,因为第一名笔试高我4分,所以还是败北了。 11年4月,报考省直事业单位,进入面试,笔试第一,面试第一,当时面试成就是83.5分,成功打入体制,但是这个单位很坑爹(建议以后大家不要报考地矿局下属的事业编,真心坑人,我闪人了) 11年5月,省考公务员面试,报考的党校职位,笔试第二,问题是那第一笔试变态啊,申论74分(那年全省申论最高好像就78),笔试高我8分多,面试我83,他79,最后还是他赢了。11年8月,某省物资储备管理局(国家公务员)面试,我面试86,没想到第二名比我更牛B,他89,于是我又饮恨而终。 11年9月,某直辖市国土系统下属事业单位,成功打入,面试分数86分,离家太远,所以今年又准备考回家乡所在省。 12年4月,再次面试,也就是这次面试,这次是建设局的质监职位,第一名高我7分,我面试91分,他面试70多分,毫无悬念的干掉了他。 面试的前提: 一,不努力对着镜子练习大声说话和锻炼气场的,懒得每天练习到晚上11点的,寄希望我给你点资料或者捷径的,你可以圆润出帖子了,不客气地说,你就是面试炮灰。 二,平时对国家新闻充耳不闻,整天QQ和WoW、LOL、大话西游什么的,甚至复习期间还忍不住玩一把的,对不起,你可以圆润出帖子了,你就是面试炮灰。(我第一次选调面试的时候,举了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问题是我连那个人都没听过,所以败北。而又比如这次在候考的时候,我与第三名聊天,发现他治庸、四考验四危险、挖万塘、工业明胶都不知道,我就知道他是来当我炮灰的)。 三,不注意自己总结,自己不愿动笔,总是寄希望于看网上下载的资料看的,你可以圆润的出帖子了,不客气地说,你就是面试炮灰。 以上对竞争较低的职位不适用,因为有些竞争低的职位,进入面试的三个都是草包,是比谁最草包而已。 我再次说明,进面试的,大多数人只买本书和网上下载资料不练习的,其中练习但是不动笔的又没几个,动笔知道总结的没几个,总结对着时间和镜子认真练习地又没几个,最后面试成功的,都是有准备之人。 面试基础: 一,我对面试基础的理解 如果你从来没有结构化面试经验,那么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听一下哈密录音,看一下各种题目的模板,了解一下,答题大致是个什么样子,这需要你1-2天熟悉。以下说的非常重要: 熟悉过程:看模板-听录音,然后把题目写在纸上,对着镜子,就拿原题,可以融入自己的答案

公务员面试名人名言超全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 廉洁清正篇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 3、大臣法,小臣廉。(明?黄绾)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古楹联) 9、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古对联)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汉书》)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劝戒全书》)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柳宗元) 16、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17、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朱舜水) 19、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杜荀鹤) 20、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林逋) 21、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2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 23、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2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25、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郑燮) 26、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重订增广》)

江苏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真题与解析() 第一题:骏马因为有了缰绳失去了奔驰,风筝因一根绳子飞向天空,陀螺因为一跟绳子抽打他就不停的转,谈谈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结合公务员的工作,谈谈自身有什么启示? 【题型】综合分析——哲理——漫画 【考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考生要阅读漫画,准确理解漫画所要表达的含义。一幅漫画,三件物品,看似无关,实则联系。考生要结合一根绳子在不同物品上所起到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结合公务员和自身实际。【答题要点】 表态:同样的绳子在三件物品上的影响是不同的。 分析:分别解释三个不同含义。骏马体现了绳子的约束作用;风筝体现了绳子的牵引作用;陀螺体现了绳子的鞭策作用。 联系实际:约束对于公务员来说体现在法律道德方面的作用,公务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但是必须在法律道德的框架内活动,不然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牵引对于公务员来说就是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样在具体工作中即使出现迷茫或是诱惑也不会迷失方向;?鞭策对于公务员来说就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制约力量,就是外部监督,尤其是人民的监督,要做到主动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参考答案】 在我看来,同样的都是一根绳子,对于骏马、风筝、陀螺的影响却不一样。 对于骏马,绳子就是约束,如果没有这根绳子的约束,骏马就不会奔驰,实现不了它作为骏马的价值。 对于风筝,绳子就是牵引,如果没有绳子的牵引,就会成为断线风筝,飞不起来,即使飞起来了,也会立刻落地。 对于陀螺,绳子就是鞭策,如果没有绳子的鞭策,脱落的旋转就失去了外部的力量,最终不会旋转出美丽的风采。 一根绳子,三件物品,体现了大道理。绳子的约束作用就可以理解成现实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我们要像骏马一样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道德素质,通过实际工作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要不然,就会由对人民有益的骏马变成对人民有害的脱缰的野马。所以说,做人做事做官,都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历史、敬畏人生,唯有如此,才会让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绳子的牵引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必须要给自己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和核心。不管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惑或者诱惑,只要我们坚持这个目标,就不会有丝毫的懈怠甚至是误入歧途。在我们看来,公务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基层公务员的角度来谈,就是知民情、解民忧、顺民心、惠民益。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在自己的成长和工作过程中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绳子的鞭策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现实工作中要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尤其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群众观,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做到程序公开,过程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题:提到芦山地震,有一位90多岁退休的老爷爷,将自己的全部积蓄10万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的人认为他是最美爷爷,有的人认为是为慈善机构作秀。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背景材料】沈阳百岁老人关英汉,退休,三年积攒10万。退休金2400,300高龄补贴,四世同堂,8个子女,60多口人,每个月子女都给钱,逢年过节还单给,平时节俭,买菜不超过3块钱,最喜欢吃白菜炖豆腐。感动沈阳十大人物之一 【题型】综合分析-时政 【考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考察考生对于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并能从意见相悖的两个观点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辩证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提炼自己的观点,并配以充分的论据支撑。如果考生能够根据题干所描述的现象联系到社会热点问题无疑会让自己的答案锦上添花。 【答题要点】 【提出问题】破题和表态。认为他是最美爷爷。他的美体现在以个人之力为灾区做出的爱心奉献。

国考面试热点:要用辩证的思维看“网红学院”

国考面试热点:要用辩证的思维看“网红学院”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重庆工程学院开设“网红学院”一事引发关注。9月20日,重庆工程学院回应记者称,“网红学院”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共建”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已有19名学生参与。而“网红学院”合作企业则称,会对学生进行“索要礼物”等直播技巧的培训,之后与学生签约,让他们成为企业的全职主播。(9月21日《北京青年报》)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高路:大学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还有很大的落差,以前很多大学选择了无视,困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按部就班,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有大学放下身段,其实是好事。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课堂上搬的,学校还是应该从专业出发,设置更符合专业本身特点的职业培训定位。而且从根本上说,网红不是培训出来的,它有它自己的规律,这个行业看起来很火,可成名的毕竟是少数,以为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执证上岗,就可以崭露头脚、坐在直播间里数钱了,是小看了这个行业的残酷性。 哪怕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这种新生事物的前景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时至今日,一些网红的赢利模式依然游走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灰色地带。作为一个职业,它还不具备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和清晰的社会定位,让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切入行业,也容易走入误区。几年以后,碰得头破血流,是不是该怪学校的误导呢?

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庞大,一些学生毕业之时就是失业的开始,教育主管部门、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就业率有很高的期待,很严格的考核。就业率不佳的大学会被边缘化,这给了很多高校现实的压力。网红学校并没有拉低大学的品位,但它传递出的对就业问题的焦虑,却足够让大学清醒,该怎么样看待教育,该教会学生什么东西。学校,应该立足于长远,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能总想着用短平快的方式解决问题,切不可在就业的焦虑中自乱阵脚。 @燕赵晚报斯涵涵:据报道,“网红学院”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共建”的一个合作项目,可见这是顺应市场和社会要求的产物。由企业提供培训老师和实践机会,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凭自愿参与,希望能够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把握时代潮流,主动对接企业,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能力,并把解决网红行业“现阶段缺乏大量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作为研究方向,校企双方基于网红经济,开展具有行业开创性战略意义的有益尝试,何错之有? 而从课程设置来看,“网红学院”要学习“直播技巧” “形象设计”“心理学” 和“录小视频上热门”等相关课程。“网红学院”既不是该校的独立学院,也不是学校的一个具体专业,充其量是高校的一门选修课而已。学生毕业后能够专业对口,和公司签约做网红当然更好,当不了主播,多学习些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艺多不压身”,对于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其他工作也大有裨益。 该高校有在校学生13500余人,“网红学院”目前只有19名学生,但“网红学院”却如一条鲶鱼,在学校和社会激起巨大涟漪。实际上,主播或网红只是一个新兴职业,无须过度推崇也不必肆意贬低。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的改革勇气,鼓励别具一格的大胆尝试,摒弃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奇思妙想才能变为现实。“网红学院”,价值几何?不妨给点时间,给点包容,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一棍子打死。 @齐鲁晚报毛建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充分解释了日新月异。当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网红正是其代表,经常触网的人,很少没有听过、见过、经历过网红。现在,网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网红很热,网红又很冷。虽然网红大行其道,但在主流空间里,对于网红并不感冒,甚至还有着贬低、歧视。体现在直播身上,虽然有人把2016年称为直播元年,用户数量迅猛增长,资本争相涌入,平台相继产生,但在事实上,很多人看不起直播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忧心忡忡。特别是“快手主播大凉山做假慈善”事件,更是导致和加剧了舆论的反感。在很多人心中,直播这个行业,与哗众取宠、庸俗下流无限接近。 舆论对网红的反感和排斥,并非都有道理。任何一个行业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合理性,能够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拿网络主播来说,并不都是不学无术,传递的也不

2014河北公务员面试制胜法宝:精炼准确的语言

在省考面试中,语言是决定面试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通过得体的语言表达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考官,中公教育专家有如下两点建议: 一、表达精练准确 发言需简洁、精炼,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延伸。 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二、做恰当的解释 解释是面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一)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生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查的就是考生会不会解释! 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而需要做出解释时感到委屈和不满,应该态度诚挚地说明问题。 (二)应适时收尾 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考生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官已经做了某个判断,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考生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非要让考官明白,反而容易将答题气氛弄僵。 (三)有理有据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论点的论据。在你有力的论据和一定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更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 (四)实事求是 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妄加说明。

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

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 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 1、地位观:人并非为了地位做事,而是做了事才有地位。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4、才能:能力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5、为官: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做人重在以诚,说话重在以信,办事重在以实。 6、知识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7、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8、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埃德蒙·伯克 9、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11、廉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3、正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15、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16、权力观: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 17、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谚语 18、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19、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朱熹 20、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21、自省:智者受赞誉时,常常反思;愚者受批评时,句句反驳。 22、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3、为官: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24、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25、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

高尔基 26、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7、责任:权力小些,责任大些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28、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30、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劝兴》 3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纪律: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3、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34、民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5、知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36、律己: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 37、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国考面试真题:邮政管理局历年面试真题精选及解析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 国考面试真题:邮政管理局历年面试真题精选及解析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 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1、你是下乡干部,有村民找到你,说在这次活动中,村支书为人耿直,做事果断,但官架子太重,你该如何处理? 【中公答案】 下乡的干部的职责就是协助村里搞好特色养殖的活动,帮助村民解决问题。这种情况说明村支书和村民之间缺少相互了解,所以我会尽量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增进关系的和谐,为活动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 通过村民反映的情况来看,村民对于村支书的工作是肯定的,所以第一,我会向村民介绍村支书的工作情况,尤其是他不顾个人得失,专注工作的事迹,同时,向村民解释,村支书由于性格沉稳、内敛,不善言辞,比较严肃,所以导致给人一种官架子大的感觉,这方面他自己正在努力调整,希望群众可以理解。 第二,找到村支书,传达乡领导对他工作的肯定,并表达村民对他工作的好评和支持。同时,建议他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才能更充分的了解村民的情况和需求,才能让特色养殖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机会村支书与村民之间相处的机会,增进村支书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例如,为了保证特色养殖活动的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效果,可以找一些能力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的村民一起商讨对策,既加强了彼此的了解又能调动村民为村里工作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同时,抽出时间和村支书一起到农户家里走访,了解村民在养殖方面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增加了村支书与村民沟通的机会,又为开展以后的工作做好调研,打好基础。 这件事给我们所有干部的启示是: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深入群众,切身处地的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要,和群众加深彼此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事。 2、为保障老年人权益,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国家拟立法规定子女除了赡养老人之外还要时常关心和看望老人,问对这一做法你怎么看。 【中公答案】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对立法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督促年轻人多关心看望老人我是持赞同态度的,体现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国家将道德和法律手段结合,帮助老年人享受家庭温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发展态势,赡养老人,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关怀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和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解决。 国家拟用法律手段可以对部分年轻人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为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以法律推动亲情孝敬走进新时代,这是法治精神的升华。不过相关人员表示,由于老人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是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法院也会受理。当然,我认为,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对于违反法律人员的惩罚措施和违法界定标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方面也要更多的考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公务员考试面试名言警句类试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各题型专项训练(五) 1、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什么意思,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思路点拨]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意思是学齐画的神韵,并不是学画的临摹,做到神似形不似。这句话其实是白石老人的切身体会,他学画晚而且只是个爱好,他去北京寻求的是其他方面的发展,巧的是他身无分文只好在街头卖画糊口,更巧的是好像是北大的一位美术大家路过,觉得他的画的确有真品的神韵,告诉他类似这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话。这也是从那以后白石才专著于画道的。 对于好的东西,我们不光要学习,而且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办事方法,但在运用中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尝试,对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就变成囫囵吞枣了。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就与这八个字精神吻合。 2、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点拨] 为官应出自公心,这样才能处理问题明了,公正,了然于心。若自身又廉洁,则能在同事和下属中确立威望,树立威信。这是对一个干部的要求,也是为官者成功的准则。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讲求公开,公正,公平,要求为官者出于公心,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 同时要求干部杜绝****,维护形象。出于公,才能认准方向,只有廉,才能抗拒腐蚀。 3、“谁在背后不议人,谁人背后无人议”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思路点拨] ①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人都得面对及正视它。 ②每个人应首先约束自己,不应在背后议论别人,特别是别人的缺点和隐私,这是不道德的,它不利于大家的相处。 ③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如果无大碍的,抱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必一味追究,如若涉及重大问题,应当在适应的场合予以指出。 ④一个单位如果背后议论的现象严重,则应讲明利弊,以正风气。 4、温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怎么理解? 【解析】名言类题目,着重考查考生政治敏感性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此题考核核心】综合分析能力【答题主线】点题+破题+解题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温总理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所说的一句话,它表明了 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 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首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既是古训,更是一种预见。13亿中国人解决了吃饭

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及详解讲解

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及详解 1. 假如你正在兴致勃勃地和同事谈论领导的缺点,领导出现了,你该怎么办?领导的能力比你低,你该怎么做?如果领导比你强很多,你又该怎么做? 【参考方法】 遇到这种比较难以对付的压力性试题,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直接谈你的对策,而是先讲出原则,实际上就是避而不谈的策略。考官会从你的原则里面分析出你的意思。 答:(1首先,在背后议论别人(特别是别人的缺点本身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如果领导的能力比我低,我也不会因此而轻视他。既然他是领导,那一定有他成为领导的原因,无论怎么样,尊重领导是起码的上下属关系所要求的。同时,自己还是应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那是对自己的负责和对职业的尊重。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的,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3如果领导能力比我强,那我更应该敬重他,把在他手下工作当成一种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一定要多向他学习,取其之长、补已之短。平日做个有心人,从细微处学习一点一滴。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有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领导,我一定成长得更快。 2. 你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见到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肇事司机已经逃逸。你见义勇为将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的家人赶到医院却说是你撞伤了老人,要你赔付。你怎么处理? 答:(1首先,我会让老人的家人冷静下来,告诉他们医院不是争吵的地方,现在最要紧的是老人的病情;等他们冷静下来,我会耐心解释,将事情发生的经过详细地告诉老人的家属,表明自己的救助完全是出于一片热心;

(2接着,我会打电话告诉家人,说自己现在有点急事,晚些时候回家;下来,我会建议等老人安顿好了以后,请他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我想老人会实事求是地说出原委的; (3如果真的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我也不会急躁或害怕,我可以考虑报警,保留为自己辩护的权力; (4最后,尽管在这件事情上被人误会,并不代表助人为乐就不值得去做。以后遇到此类事件,我还是会挺身而出,将这份爱心进行到底。 3. 梅花、桃花同样香、同样艳,怎么理解? 答:(1这说明这个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应宽容对待、包容并举、求同存异。 (2梅花、桃花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花,花期不同,开花时间也不同,梅花香自苦寒来,桃花却是在春天开,但最终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了美好,增香添艳,这说明只要能给世界带来美好,对人民有利,那么英雄可以不问出处。 (3这一自然现象对我们也有很多启示。首先从小处说,今天我们的社会对待人才就不能只局限于高文凭,比如现在公务员招考既招大学毕业生,也招社会人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不管是大学毕业生还是社会人员,只要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严格选拔,为国家作出贡献就是好样的,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4从大处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只要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都是应该予以保护的。 (5我从这种现象中还得到一个启示:作为年轻人,不论环境如何,都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论是在顺境(桃花开在春天还是在逆境(梅花开在冬天,都要尽力为这个世界增香添色。

202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试题】 近日,市教委出台了新的中高考改革意见,欲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改革方案出台后,区教委领导派你做一次调研,请问你如何保 证调研结果真实、有效? 本题考查的是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中的调研类,但不是一道常规的调研题,在调研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设计中都要体现出运用何种方式 确保结果真实有效,突出这一重点才是有针对性的回答。 【参考答案】 为了使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贯彻科学决策的理念,全面了解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本次调研活动的负责人,我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组织好此项 工作,确保调研结果真实有效: 首先,根据领导的指示,成立调研小组,制定明确可行的调研方案,根据我区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争取做到 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不敷衍了事、不推脱责任,高质量地完成调 研工作。 其次,有序组织调查工作。为了全面获取群众的真实意见,本次调研活动会采取多种调研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开展。一、采取两 种方式的问卷调查:一种是网络问卷。把设置好的网络问卷上传到 区教委官方网站和其他主流网站的教育频道上,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另一种是实地问卷方式。由调研小组成员带着设计好的调研问卷,到各初、高级中学进行实地问卷调研。二、访谈和座谈。对于各类 学校的领导、教师、相关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主要采取访谈和座 谈的方式进行。当然,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会全方位、多角度 地设置各种问题,尤其在座谈和访谈的环节,调研工作人员会认真

征求和听取全区社会各阶层人士对英语改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做好笔录和录音工作。 再次,叮嘱参加调研的工作人员,要选取适当的时间,提前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工作,以保障调研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会及时与同事们进行沟通,了解调研的进展,及时解决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严谨细致地做好调研总结汇报工作。具体的调研工作结束之后,组织调研小组的成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信息进行认真严谨的筛选、分类、汇总,以确保信息整理环节不出纰漏,实事求是撰写详细的调研报告,向领导进行工作汇报。

公务员面试问题_总结完整版

《公务员面试问题》 总结精选(1): 面试试题一 1.请谈谈你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评价。 2.成功就是把失败的机会和次数升到最高,IBM总裁这么说,你怎样看 3.此刻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对应届毕业生,要求要有经验的,而对有经验的又说 要35岁以下的,你怎样看 4.深圳有一家公司专门替人找寻失物或亲人,收取必须的费用,有人说做好事不能收费,你怎样看 答案及解析 1.【出题意图】考查考生的个性。 【解答思路】对父母或其他亲人要做客观地、用心地评价。因为你对别人的评价恰恰反映你真实的内心世界。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最好能举出一两个他(她)的优点,及这个(些)优 点对你成长的用心作用。 2.【出题意图】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潜力、心理素质。 【解答思路】 (1)提出自己的观点、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位总裁的说法; (2)举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3)论证过程中语言要有力度,有说服力,语气要得体。 3.【出题意图】智能性问题。透过考生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分析,考查其综合分析潜力。 【解答思路】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有经验的,这一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他们一味地要求有经验,难道真的能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吗所有人在干某件事时,都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我认为社会及用人单位就应给应届毕业生和想入某行而无这行工作经验的人多一些机会。 当然,既有经验又年轻的员工可能给单位创造的效益会相对多一些,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些行业,工作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工龄越大经验越丰富,给单位创造的效益越高。 所以,我认为用人单位招聘时,不应一味地要求有经验,而对有工作经验的也不能在年龄上设卡,将人才拒之门外。用人单位应打破这个思维定势,从创造更高效益的角度出发,招聘精英。 4.【出题意图】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潜力、综合分析潜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