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88659507.html,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作者:刘小兵

来源:《江西教育B》2015年第03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

1.精心设计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烙饼问题”有这样一道题:有一口锅,每次最多能烙2张饼,烙每面饼需3分钟,一天家里来了3位客人,为了能让3位客人尽早都能吃上一张饼,应该怎么烙饼?请设计一种烙饼的方案。对于这道题的教学,通常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探究,部分学生的答案是9分钟,教师请答案是9分钟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最后教师讲解解题过程:第一次,烙1号饼、2号饼的正面,3分钟;第二次,烙1号饼的反面,3号饼的正面,3分钟;第三次,烙2号饼的反面,烙3号饼的反面,3分钟,共9分钟。这样的教学只是教给学生题目的答案,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呢?我认为,教师要给学生带来一些数学思考。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1)要烙熟1张饼,要烙几个面?(2)3张饼一共要烙几个面?(3)每次最多烙2个面,一共要烙几次?(4)一次3分钟,一共要几分钟?学生以列算式解答:3×(3×2÷2)=9分钟。在算出了结果是9分钟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怎么去烙饼,这样学生就有数学思考和探究的动力,从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基础,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既体验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入手,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明确了长方形周长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关后,教师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有的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这时教师让大家分组讨论、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并说出理由。讨论后,一个小组代表汇报说:“我们组认为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长,所画的圆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长。”另一个小组代表汇报说:“我们也认为圆的周长的确与半径有关。”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衣袋里掏出一段线,线上还吊了一个小球,右手捏着线的一段,将小球绕了一圈,稍停一会儿,右手又捏着比刚才还长的一小段线又绕了一圈。然后说:“大家看到了,我第二次捏的线段比第一次长,也就是第二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