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单元知识概况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大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⑴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①繁荣的原因
㈠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这为经济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㈡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㈢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㈣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㈤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②繁荣的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③经济繁荣的背后隐含着危机
㈠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㈡表现(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⑵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㈠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经济政策的失误: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指标主要经济的新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但资本主义各国仍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这一矛盾最终激活而爆发经济危机。
④引发危机的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㈠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扩大了。
㈡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㈢股票的投机活动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经济危机发生了。
㈣这三个因素层层递进,紧密相联,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⑴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这天正好是星期四,历史上称为"黑色星期四"。
⑵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
⑶经济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⑴范围特别广
①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②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⑵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⑶破坏性特别巨大。
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引起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
⑴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①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社会动荡。
②法西斯主义在德、日等国家开始泛滥,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⑵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尖锐。
②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③恶化了国际关系,推动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⑶给劳动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⑷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更加暴露出来
5.资本主义各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办法及影响
⑴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①指导思想: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②反危机措施
㈠主要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㈡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③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④影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
⑤认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⑵资本主义各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办法和影响
①资本主义各国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主要有:
㈠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在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引发了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形成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加深

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㈡美、英、法、德等国曾召开国际会议,试图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但终因矛盾重重而无成效。
②德、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P86:历史纵横)
(二)罗斯福新政
1.实施的背景
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⑵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人民要求改革,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⑶罗斯福以"新政"赢得人民的支持,当选美国总统
⑷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罗斯福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罗斯福新政
⑴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具体来讲是,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⑵目的:新政使美国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⑶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⑷实质: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的高明之处也正在这里。
②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政策)进行的一次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

会生产的需要。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三个方面内容
①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②复兴: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③改革: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⑵四个具体项目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㈠主要内容(4点)
㈡作用
A.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B.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
C.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②调整工业生产(是新政的核心措施)
㈠主要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
㈡目的: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㈢作用
A.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③调整农业生产
㈠主要内容
㈡目的:消除农业生产相对过剩,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④实行社会福利
㈠加强社会救济(2点)
㈡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目的)
⑶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
4.罗斯福新政的过程
⑴第一阶段:1933年-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⑵第二阶段: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
⑶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⑷新政的结束
主要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可以这样说,是战争终止了新政的继续实施。
5.实施效果: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6.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⑴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罗斯福新政本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急就章",也就是说它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㈠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

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㈣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A.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的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B.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新政的一系列关于救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工资的立法,构成了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以后的历届政府的发展,成为今天美国的福利制度。
②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㈠罗斯福新政的又一结果: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以其巨大的物质力量和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B.罗斯福新政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㈡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A.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新模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⑶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7.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⑴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消除无政府状态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⑵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
①历史条件: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
②国际条件: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④政治基础: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和民主势力较强大。
⑤思想基础:民主参政意识较强。
⑶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变化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
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变化)
①原因
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和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㈡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㈢资本主义各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
㈣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力,因此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㈤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㈥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后,垄断加剧了经济矛盾,造成了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㈦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㈠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㈡主要内容
㈢地位和影响
A.凯恩斯主义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B.凯恩斯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③资本主义各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况(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④影响
㈠积极作用
A.造就了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B.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㈡局限性
A.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B.政府财政赤字增长过快,债务负担沉重。
C.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并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小,最终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涨"现象的出现。
⑵"混合经济"的出现
①原因
㈠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各国开始出现经济"滞涨"现象。(表现)


㈡面对"滞涨",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队经济的干预。
这一时期,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②主要内容: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它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③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局部调整。
④影响
㈠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摆脱"滞涨",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又一次大发展。
㈡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㈢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
3.建立"福利国家"
⑴原因
①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②前提: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③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
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
⑵含义:"福利国家"政策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⑶实质
①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②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③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自身的调节。
⑷发展概况
⑸种类: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⑹特点
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与罗斯福新政相比)
㈡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㈢福利种类繁多。
⑺影响
①福利国家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

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缩短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平等,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福利国家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⑻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评价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②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第一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第二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第三是沉重的税务,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第四,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4.第三产业的兴起
⑴兴起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自身调节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⑵第三产业的兴起
①第三产业
②兴起的表现
⑶第三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①第三产业的繁荣和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
②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第一、二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部门。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提高,在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以后,又转向各种服务性的需求,使很多服务型劳动从原来的物质生产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实现了产业化,导致很多新兴服务业的产生,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第三产业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⑷第三产业对社会的影响
①第三产业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第三产业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㈠第三产业在危机期间的波动比较小,因为服务行业提供的是劳务,"产"和"销"大体上是同步进行的,它不会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造成产品积压,因而有助

于减轻因产品滞销造成的连锁反应。
㈡第三产业的繁荣使产业部门增多,行业多样化,这就使各部门的扩张与收缩差异增大,从而减少了集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5.新经济的出现
⑴出现的主要动力: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
⑵新经济
①含义: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②"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的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④"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
⑤"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
⑥主要特征: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并存,经济迅速发展。
⑶新经济在美国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应用,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⑷不足: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6.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⑴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①开始:经过改革和调整,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避免了像30年代经济危机那样的经济波动。
②原因
㈠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㈡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自从社会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出现于世界,国际资本主义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
㈢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㈣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国内和国际贸易市场。
㈤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

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利润。二战以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了独立,但是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仍然未能摆脱国际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威胁。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下,它们的工业化进程恰好为垄断资本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㈥认识:资本主义的这种新发展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而只是证明:由于新的历史机遇的产生和自身的消极扬弃,资本主义所容纳的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挥余地。
③认识:"黄金时代"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⑵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①原因
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㈡直接原因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㈢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作用削弱有关。
②特征: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⑶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出现新经济
7.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⑴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⑵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⑶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
⑷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8.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
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它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制约的其他一系列矛盾,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经济依然会有周期性波动。
⑵"福利国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并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⑴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⑵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

世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以世界为舞台,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把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疯狂扩张,控制了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对自由放任政策的认识
⑴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⑵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⑶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宜的经济战略。
三、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新"的含义
⑴新的理论和政策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
⑵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⑶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⑷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2.影响
 

 ⑴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⑵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的增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⑶深远影响: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罗斯福新政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有关职能,传统观念认为在于维护国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经济自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政府的任务在于:第一,建立市场体系的政治前提,即建立基本法律与秩序、保护产权和维护合同的制度;第二,"建立和维护某些公用事业和某些公共制度"。按其观点,政府只能承担"守夜人"的职责。
⑵罗斯福新政通过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来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新政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制定并实施了一些宏观性的经济计划;第二,开始尝试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特别是利用相关的财政、货币政策。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都抛弃了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转而采用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政策,其特点就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4.对经济危机和新政的认识
工业革命后流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这次大危机给资本主义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大危机,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出路和方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健全的美国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还能够通过自身的调控来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还具有相当的活力,并引领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特点
⑴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
⑵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⑷总之,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
2.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综合认识
⑴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⑵原因(略)
⑶发展概况
①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③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40年代-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⑷主要内容:①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⑸作用:虽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二战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强,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3.综合认识"福利国家"
⑴含义:"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高标准的社会福利。
⑵形成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
⑶形成经过
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⑴首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较过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其生

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立,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⑵其次,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没变,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低限度是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新的矛盾冲突和问题。7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就是突出反映。
⑶应该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在是否加强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上左右摇摆。
5.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四个阶段。
⑴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发展历程
①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②一个世纪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③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④面对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滞涨",资本主义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革原因
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的原因。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
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⑶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认识
 

 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
②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表现。
③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思之窗】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提示: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二)罗斯福新政
【学思之窗】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提示: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答案提示: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和农业,开始推行社会福利等。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学习延伸:
答案提示: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思之窗】
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答案提示: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第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四,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学习延伸
根据你的观察,谈谈我国近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你认为哪些行业成就比较突出?哪些行业还相对落后?
答案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中国的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断便利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别比较大,建议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具体哪些行业突出或者落后。
??

??

??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页 共1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