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吸湿快干剂

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吸湿快干剂

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吸湿快干剂
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吸湿快干剂

三十年我国整理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杨栋樑

【摘要】简要回顾我国后整理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应用于生产的高分子型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以及机械整理、兔烫整理、阻燃整理、涂层整理、抗菌整理和抗紫外线整理等助剂及工艺技术。展望了后整理工艺的前景,并对我国印染后整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近三十年,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其间,随着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印染产品品种、质量、风格和功能性的要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国内外纺织品市场趋于供大于求而形成了卖方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深加工、精加工、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以及加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印染产品中的后整理技术无疑要担当重要角色。

1 回顾

三十年来,我国纺织品后整理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内容也有了明显扩充,现就应用于生产方面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

1.1 高分子型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2-6]

在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工艺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中,其工艺技术分别为聚丙烯酸酯型和嵌段共聚醚酯型。该项目组可能是我国印染企业自行研发高分子型助剂的第一批团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二印染厂与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现为3F氟材料研究所)、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协作,承担原纺织部下达的"大庆油田防水防油透气劳保服" 研制项目,用六氟丙酮为起始原料,制备含氟单体和一些共聚用单体、共聚乳液,然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并测试产品性能。曾两次送大庆油田试穿,第二批送200多套,经大庆油田井下指挥部现场试穿,效果良好,要求供货,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此后,含氟整理剂在各种防水(雨)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其后,还在干法涂层整理中用于防涂层渗透的预处理和后处理防水等。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用D4自制有机硅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羟乳,改善印染产品的质量和风格,使有机硅成为柔软剂的一个大类品种。同时收集全国羟乳品种,在上海第二印染厂进行性能比较试验,对提高有机硅羟乳质量,扩大羟乳柔软剂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0年代初,由化工部门提供的亲水性有机硅CGF系列,以及氨基有机硅

等新品种,并进一步开发了微乳型制剂,使产品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此,印染厂也开始告别了自制助剂的局面。

1.2 机械(或物理)整理[7-10]

自织物预缩整理应用以来,机械整理沉寂了很长时间,直至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新的整理工艺技术。

首先出现的是磨毛(绒)整理技术,利用砂皮在织物表面均匀摩擦,使之产生紧密短绒毛,形成鹿皮或桃皮绒的效果,并进一步发展成花式磨毛。而后为改善工作环境相适应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加工,开发了湿磨工艺,对开发人造麂皮、麂皮绒类产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90年代初,意大利推出了Ario 1000整理。绳状织物(干/湿)藉高速气流(冷/热)引入文丘里管进口,当织物出文丘里管时,压力骤减,织物(纱线和纤维)间空隙骤增,而迅速展

开,并甩打在后部的棚格上,接着落入处理槽内向前滑行,直至再次进入文丘里管继续循环。在处理过程中,织物与气流、织物与管壁、织物与织物、织物与栅格,甚至织物与处理液之间不断摩擦、揉搓、拍打以及在助剂的作用下,使纤维的内应力彻底消除,产生蠕动、蓬松,甚至微纤化,从而使织物获得活络、柔软、蓬松的千感。

1.3 免烫整理[11-22]

我国的免烫整理工艺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建成完整的工业化生产规模,但由于历史原因,拉大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直至20世纪80年代,又开始研究降低甲醛释放量的工艺和低甲醛整理剂或无甲醛整理剂的开发。

免烫整理织物的甲醛释放问题,历来为人们关心。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应用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 (DMDHEU简称 2D)树脂作为免烫整理剂,国内不少单位对改性DMDHEU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工业化商品生产的有:东华大学新力公司的超低甲醛防缩防皱整理剂SDP、石家庄环城生物化工TLC-LF超低甲醛免烫树脂、石家庄联邦科特化工NSD 超低甲醛树脂、上海赛博化工WF-3DM超低甲醛免烫整理剂等,能基本满足释放甲醛量为75mg/kg的要求。

国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发了无甲醛整理剂BHES,曾先在上海第二印染厂,后在青岛一些印染厂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但长时期未见有无甲醛新树脂应用的报道。1996年,

在第四届全国后整理学术年会上,原浙江教育学院许炯等报道了BTCA的合成及应用信息。此后,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开展了多羧酸方面的研发工作。其商品化产品有,中远化工无甲醛免烫整理剂BTCA,苏州诺瓦公司NC-99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共聚羧酸),德美化工的无醛防皱树脂DM-3540等,但多羧酸类用于常规生产的仍不多。

免烫整理工艺方面的改进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除原印染厂平幅加工方式外,开发了成衣免烫加工方式;二是由传统的轧→烘→焙工艺(高温),开发了低温潮交联新工艺;三是由上海第二印染厂开发的浸轧→湿蒸新工艺,使 11.8tex(50S)棉织物经此新工艺整理后,洗五次后,洗可穿(W&W)达3.5级水平;四是宁波雅戈尔集团的甲醛气相整理(VP)工艺,用于成衣免烫整理。

1.4 阻燃整理[23-35]

我国阻燃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规模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国家经委"纺织品阻燃的研究"项目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后,各种阻燃整理剂生产单位相继建立,并开发了多种产品,如N-二羟甲基磷酰丙烯酰胺(NMDPPA,相当于Pyrovatex CP),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及其与尿素预缩物 (相当于Proban);环磷酸酯齐聚物的混合物 (相当于Antiblaze 19T),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此外,还有以六溴环十二烷(HBCD)为主要组分的涤纶阻燃剂,尚有暂时性和耐久性阻燃剂。与此同时,开发了一批相应的应用工艺,可生产各种不同用途的纺织品。

国内棉、涤纶其及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可概括如下:

(1)棉织物

暂时性硼砂硼酸工艺、磷酸二氢铵工艺、聚磷酸氨工艺。

半耐久性磷酰胺工艺、双氰胺工艺。

耐久性 NMDPPA工艺、Proban工艺(氨薰工艺)、THPOH工艺。

(2)涤纶织物环状磷酸酯工艺、六溴环十二烷工艺(轧烘焙/与分散染料同浴高温高压)。

(3)涤棉混纺织物THPN工艺、十溴二苯醚/三氧化二锑工艺(三氧化二锑可用其它金属氧化物取代,以满足环保要求)。

1.5 涂层整理[36-51]

在涂层整理纺织品方面,1970年,国内己有个别工厂利用简易涂层设备,用溶剂型聚丙烯酸酯涂层剂 (日本进口)生产尼丝纺面料(羽绒服和滑雪衫)。由于历年涂层产品大量进口,据1980年统计,仅国家商业部门进口高达2000万米(不包括各地区自行进口和水货),引起领导部门重视。"六五"攻关有"人造麂皮的研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有《多功能涂层整理多层复合技术及其产品》,组织全国各单位攻关。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分为:01干法直接涂层技术和产品开发;02湿法涂层技术和产品开发;03转移涂层技术和产

品开发;04多层次叠层技术和产品开发;05泡沫涂层技术和产品开发;06干法涂层设备和工艺。

1988年,"多功能涂层复合织物"列为上海市14个重点攻关项目之一,在市重点攻关项目办公室领导下设立涂层攻关办公室,先后组织50多个攻关课题,内容有各类涂层剂和中间体制备10多项,各种涂层产品开发30多项,以及涂层设备及其附件等,上述攻关项目使我国的涂层技术和产品开发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一些开发的涂层剂(PA和PU)品种,以及运用干法直接涂层整理开发的主要产品。

干法直接涂层整理的产品有:微乳型PA防水透湿涂层布、微乳型PU防水透湿涂层布、防水防油防熔融透湿涂层布、阻燃抗静电防水透湿涂层布、闪光防风涂层布、防水拒水拒油阻燃帐蓬布、防水拒水旅游帐蓬布、防水拒水保暖野营帐蓬布、防水拒水海滨帐蓬布、PU 少数民族服饰布、遮阳阻燃涂层布、电波增温涂层布、民用冬服防风布、寒冷地区作业防风布、轻便风雨衣防风布、遮光窗帘、阻燃遮光窗帘、背涂席梦思、沙发布和地毯等,此外还有防水浴帘、衬垫织物和主体墙布等。

干法直接涂层整理可提供防水、耐水压、防油、耐油压、防风、防酸、防碱、遮光、阻燃、保温、透湿、耐低温(-30。C)、增温和闪光等功能纺织品,扩大了纺织品的应用领域。

其它涂层技术也有类似效果,下面就防水透湿薄膜与纺织品层压制成的复合材料作进一步说明。

由层压涂层技术生产的复合产品,广泛用于服装、装饰和产业(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和各高新技术部门)。目前的层压产品不再是聚氨酯泡沫与纺织品焰熔法层压的服装面料,现己有聚氨酯、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三种微孔膜;其粘合用的溶剂型粘合剂己逐步由水溶性取代,焰熔法也正在被热融粘合法置换中。换言之,层压已走向清洁生产的方向。上述三种防水透湿薄膜国内都已有不同规模生产,其中聚乙烯微孔膜,国内有多家厂家在生产,主要

用于医疗卫生用品。其它两种也有不同规模在生产,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用热熔挤出法开发的防水透湿聚氨酯薄膜,系无微孔亲水型膜,籍分子中亲水基团传递湿气,其透湿量达3000-4000g/m2/24h。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世界上第二条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生产线,及第一条年产量300万米复合生产线己投入正常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防水透湿薄膜层压的复合织物,集防水、透湿、防风、保暖于一体。目前这类由薄膜与纺织品复合的面料,主要用于高档的风雨衣、防寒服、休闲服及一些特殊防护服(如消防服等)。还有三明治式复合结构的,如麂皮绒/簿膜/麂皮绒 (或网眼布)、针织品/薄膜/针织品和摇粒绒/薄膜/摇粒绒等。

1.6 抑菌整理[52-67]

据笔者所知,我国的抑菌整理(由卫生整理、抗菌防臭整理演变而来)源于1982年江苏省的日本来料加工袜子(卫生整理剂)的出口贸易,它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此后,在上海、山东等揭开了研制纺织品用的抑菌整理剂及其相关产品开发的序幕。我国的青岛、荷泽等地印染厂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日本加工的订单;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工厂

企业对开发抑菌整理产品做了大量工作。最早研制开发抗菌整理剂的单位有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国纺织大学染化系(现东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树脂厂和农科所、北京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发的品种按其主要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有机硅季铵类、有机硅、氯苯咪唑类、胍类、卤化苯醚类、壳聚糖及其它。由于卤化二苯醚类中著名的Irgasan DP-300涉嫌危害健康,日本明令禁止用于服装,其应用前景受挫。兹将国内开发的抑菌整理剂商品,按其化学结构分类列于表2。

1.7抗紫外线整理[68-77]

1991年秋天,受某服装厂咨询防紫外线服装面料加工的启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展了防紫外线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的研发工作。根据当时日本行业协会的要求:A级品紫外线屏蔽率≥90%,B级品≥80%,C级品≥70%,以及整理后其屏蔽率与未整理原样比降低≥50%的整理工艺为合格,作为专题预订目标,这可能是国内研究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技术最早的团队之一。国内纺织专业刊物这方面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94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许多单位开展了这万面的研究开发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部分成果已商品化。兹将国内开发的防紫外线整理剂部分商品列于表3。

表3 国内部分抗紫外线整理剂商品

2展望

2.1织物整理工艺技术30多年来取得的技术进步,其间的社会背景前半段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社会,后半段是开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其中,市场经济对新产品开发的要求,无疑比计划经济要求企业更快速地作出肯定的响应。谁的产品能抢占市场就能赢得胜利,促使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高附加价值产品。回顾我国的织物整理工艺技术确实进展不小。但在自主开发新工艺技术方面,作者作粗略盘点,在整理领域中,仅免烫整理中的湿蒸新工艺和尼龙商标带制备中尼龙湿法涂层新技术(不用甲醛)两项可以说是有些新意。为此,希望在市场经济中,以经济为动力,尽早尽快开发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2.2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整理工艺技术要向多功能、复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即产品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某些功能性的享用,又在使用过程使人体不会受到丝毫伤害,也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简言之,要生产符合生态要求的功能性纺织品,同时对目前整理工艺技术不符环保要求的部分,应尽快研究改进或开发新工艺取而代之。

2.3 在织物整理工艺技术中涉足的高新科技,如纳米技术方面己有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纳米拒水拒油免烫整理和北京中国纺织科技开发总公司推出的吸醛消臭添加剂PT-03商品等。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2.4 在未来的染整新技术新工艺中,整理工艺技术是倍受人们关注构热点之一;对开发印染新产品和提高附加价值方面也会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纺织工业部生产司,棉布印染整理基本工艺(修订本)[M],1980,9

[2]无锡纺织研究所等,涤/棉混纺织物易去污整理[J]印染,1976,2(4);3-8

[3]上海市防油污整理专题研究小组,丙烯酸型易去污整理剂的试制及整理研究 [J]印染,1976,2(4):9-17

[4]杨栋樑,(甲基)丙烯酸含氟共聚乳物在织物整理上应用效果的探讨 [J]印染,1979,

5(6):27-37

[5]杨栋樑,端羟基聚硅氧烷乳液稳定性的探讨[J]印染助剂,1997,(4)

[6]杨学军,CGF亲水型有机硅整理剂的应用[J]印染,1986,12(5);27-29

「7」王绍义等,对织物磨绒加工的探讨[J]济南纺织科技,1984,(3)

[8]李荣,涤棉织物桃皮绒整理工艺探讨[J]印染,1992,(5);34-36

[9]杨栋樑,磨毛整理[J]印染,1986,12(2);51-58

[10]杨栋樑,桃皮绒类织物整理工艺的探讨[C]1992年上海印染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146-150

[11]杨栋樑,免烫整理中的甲醛问题[J]纺织导报,1999,(5)

[12]吴庆源等,M2D低甲醛耐氯漂树脂的制备及应用[J]印染,1980,(5);1-6

[13]周翔等,新型超低甲醛防缩防皱整理剂[C]1992年上海印染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1992,125-133

[14]杨静新等,改性DMDHEU树脂的合成与应用[J]印染助剂,1998,(l);19-23

[15]黄玲,棉织物抗皱整理剂进展[J]印染,2003,29(8);47-48,(9);43-46

[16]许炯等,新一代无醛耐久定形整理剂BTCA的合成与应用[J]印染,1996,22(4);23-25

[17]王学杰等,国内无甲醛免烫整理研究现状[J]印染,1998,24(7);51-55

[18]王学杰等,全棉衬衫的BTCA免烫整理[J]印染,1999,25(5);30-31

[19]顾东民等,NC-98无甲醛免烫整理的研究及应用[J]印染,1999,25(11);28-29

[20]顾东民等,NC-99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应用工艺研究[C]2001第五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293-297

[21]王建明等,真丝织物的多元羧酸抗皱整理[J]印染,2000,26(5):36-38

[22]陈克宁,新型的无醛防皱整理剂——多元羧酸[J]印染,1996,22(4):36-39,(5):38-41

[23]杨栋樑,我国阻燃纺织品现状及开发前景[J]印染,1994,20(5);40-43

[24]杨栋樑,棉布两种耐久性阻燃整理技术的解析[C]全国纺织品阻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1-10

[25]费蓓莲,纤维素纤维半耐久阻燃剂的研制和应用[J]印染助剂,1995,(4);1-3

[26]朱平等,纯棉织物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工艺研究[J]印染,2003,29(6);5-7

[27]赵鸿声等,普鲁本耐久阻燃整理[C]1990年染整涂层及其它整理学术论文资料选集,1990

[28]杨栋樑等,六溴环十二烷整理纯涤纶纤维的性能探讨[J]染整技术,1996,(6)

[29]杨栋樑,涤纶织物阻燃整理的述评[J]北京化纤,1994,(4)

[30]刘秀贞,涤纶耐久阻燃剂DPA的制备及应用[J]印染助剂,1002,(3);15-16

[31]周翔等,阻燃剂DFR在涤纶阻燃整理中的应用[J]印染,1997,23(6);23-25

[32]蒋春兰等,耐久阻燃剂FRC-I在纯涤纶织物上的应用[J]印染,2002(2):32-34

[33]杨栋樑,涤棉混纺织物的磷氮系阻燃整理综述[J]印染,1998,(6);51,(7);47,(8);46,(9);53

[34]李群,含锆阻燃剂对针织物的阻燃与增白效应[J]印染助剂,1997,(4);6-8

[35]关晋平等,真丝用金属络合物阻燃整理工艺探讨[J]印染,2004,(3);1-3

[36]张济邦,干法直接涂层[J]印染,1991,(4);59-61,(5);58-61

[37]石伟明等,PP-3聚丙烯酸酯防水透湿涂层剂的合成及涂层整理工艺 [J]印染,1989,(2);5-11,(3);10-13

[38]姜兴华等,微乳型泡沫涂层防水透湿工艺研究[J]印染,1989,(4);9-14

[39]袁智骐等,聚丙烯酸酯阻燃涂层工艺及产品开发[J]印染,1990,(4);5-10

[40]邹松梅等C-20阻燃涂层剂的研究及阻燃产品开发[J]印染,1991,(4);41-44

[41]张庆功等,泡沫涂层装饰和衬垫织物的研究与开发[J]印染,1991,(4);45-47

[42]赵志芳等,泡沫涂层发泡机及工艺、产品的研究[J]印染,1992,(2);5-10

[43]尚书力等,背涂海绵弹性体高档装饰布的研制[J]印染,1993,(9);13-14

[44]何诗彪,利用浮动刮刀涂层机生产聚乙烯发泡产品[J]印染,1993,(11);30-32

[45]石伟明等,复合用低温自交联粘合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J]印染,1994,(1);5-8,(2);

10

[46]范苏尘,薄型遮光织物的金属涂层探讨[J]印染,1995,(4);26

[47]俞月娥等,多层次叠层火焰纺织品的研究[J]印染,1989,15(2);5,(3);10-13

[48]张辉,有机硅防水透湿涂层整理研究[J]印染,1991,17(4);5-10,(5);5-7

[49]于克乾等,水乳型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生产和应用 [J]印染助剂,1997,(5);23-26

[50]杨栋樑,织物防水透湿整理技术近况[J]印染,2003,(6);40-43,(7);34-40

[51]王文妙等,防水透湿薄膜整理的应用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2003,(10);1-4

[52]盛本麟,织物的卫生整理剂——有机硅抗菌防霉剂 [J]印染,1984,(6);6-8

[53]杨栋樑,织物整理之一:卫生整理[J]印染,1985,(6);36-43

[54]陆宗鲁,纺织品卫生整理[J]印染,1995,(3);33-37,(4);34

[55]李世琪等,CHA抗菌防臭整理剂对纺织品的整理应用[J]纺织学报,1990,(3);136-138

[56]朱平等,SFR-l卫生整理剂的合成[J]印染助剂,1991,(8);19

[57]朱平等,非离子性卫生整理剂SFR-l的应用[J]印染助剂,1992(3);21-23

[58]杨栋樑,抗菌防臭整理的现状与展望[J]印染,1996,(9);30,(10);32,(12);34-36

[59]戴承渠等,新一代非溶出型抗菌防臭保健织物的研制和开发[J]印染,1996,(5);22-25

[60]商成杰等,织物抗菌卫生整理剂SCJ-963的研究[J]印染,2004,(4);33-34

[61]童素青等,纺织品卫生整理剂NBMsi-4应用探讨[J]印染助剂,1995,(3);20

[62]蔡翔等,抗菌整理剂CL的合成与应用性能[J]印染助剂,2000,(6);22-25

[63]蔡文生等,抗菌织物制备及其性测试研究[C]1996年第四届全国后整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6,37-39

[64]吕艳萍,无机抗菌剂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3,(6);1-4

[65]白秀玲等,纳米氧化锌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整理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4(2);32-34

[66]张晓红,改性氨基硅油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HK-2002的应用研究[J]印染助剂,2003,(5);29-30

[67]赵镜等,无机载银粉在纺织品抗菌性整理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3,(4);32-38

[68]杨立艾,浅谈紫外线遮断加工[J]辽宁纺织科技,1994,(118);61

[69]杨栋樑,纺织品的紫外线屏蔽整理[J]印染,1995,(5);35-37,(6);35-39,(7);29

[70]翁泰文,抗紫外线整理织物的研究[J]印染,1995,21(8);5-8

[71]张济邦,防紫外线织物[J]印染,1996,(2);39-43,(3);35-37

[72]邵竹峰等,针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工艺及助剂研究[C]1996第四届全国后整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6,17-21

[73]商成杰,纺织品防紫外线整理的探讨与实践[J]印染,1999,(8);39-40

[74]杨栋樑,紫外线屏蔽整理的近况[J]印染,2002,(3);38-43

[75]周立祥等,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J]染整技术,2004,(3)

[76]李昕,纺织品的防紫外线辐射整理[J]染整技术,2003,(4);6

[77]张亚鹏等,溶液凝胶技术在纺织品抗紫外整理中的应用[J]印染,2004,(7);6

防螨4

纺织品的防螨虫整理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杨栋梁 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第十期p1-8 在纺织品的防虫整理技术中,最早开发的是毛织物的防蛀整理,继之是防蚁整理,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防螨整理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在这项技术的开发研究中,日本人似注入了更大的热情。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婴幼儿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中,由螨虫抗原引起的约占80-90%。随着城市住宅建筑的多层化和高层化,室内结构也日益封闭化,由于家庭中空调、地毯等的普及,致使被褥、床垫等大件纺织制品曝晒不便,因而导致室内的卫生状况逐渐恶化。据1989年英国调查59户家庭的室内尘埃中螨虫过敏源量,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定室内过敏源的临界浓度2μg/g[1]。因为对人们适宜的条件,同时也是室内螨虫繁殖的良好条件,尤其是食物充足的的地万。室内螨虫能存活约四个月。在此期间它能产生200倍于体重的粪便,并孵下达300个卵。这就清楚地表明;为什么室内过敏源会在很短时间剧速增加。室内螨虫本身不是过敏源,但其排泄物及其残骸等会引起哮喘、湿疹及过敏性鼻炎。 防螨整理纺织品是日用防护产品——防螨霜开发之后,纺织品又一次与医药联姻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鉴于国内这方面的专门报导不多,作者拟对这一课题作些介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随着城市住宅的多层化,结构趋向于封闭性单元,致使室内通风性差,室内存放家具什物后,全面的清洁卫生大扫除困难,尤其是地毯、床垫等纺织品,加上家庭空调设备的普及化,不但是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就是冬季室内的温湿度也不低,从而形成了全年都具各微生物(包括螨虫)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为此,改善和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卫生的课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一些研究报告指出,造成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是室内尘埃中的螨虫引起的;同时,还有关于这些过敏性疾病患者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之间相联系的调查研究[2]-[7]报告。而且,进一步研究报告指出:室内螨虫与环境中微生物有密切关系[8]-[9]。 由此,查明一些家庭的居室中微生物和螨虫含量的污染程度,无疑是改善室内环境和提供决策的基础性数据。 室内环境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含量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的环境条件容易受到室外风速的影响,环境因子中温度、湿度和空气中尘埃浓度三者,以其中尘埃浓度和湿度对微生物关系尤为密切[10][11],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l所示;

(纺织行业)纺织品检测

纺织品检测 ========== 纺织品作为时尚产品的代表,虽然凭借时尚的概念可以轻易引起不理性的消费,但产品的质量、各项性能和遵守相关法规也是产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宁波捷通提供纺织品的各项检测服务,出具ITS天祥/ TUV莱茵国际权威检测报告,为您的产品出口提供有力的保障! 检测服务专线:0574-******** 宁波捷通认证/ 邹小姐 【织物可燃性测试项目】 1. 普通织物的燃烧性能ASTM D1230,US CPSC 16 CFR PART 1610 ,CAN/CGSB-4.2 No. 27.5 2. 布料的燃烧速率(45度角)JIS L 1091 Method C,FTMS-191 Method 5908 3. 布料易燃性ISO 6941 EN 1103 4. 英国睡衣安全测试BS 5722,BS 5438 ,SI 1985 No. 2043 5. 澳洲儿童睡衣AS/NZS 1249 6. 瑞典成衣燃烧性能KOVFS 1985:5 7. 儿童睡衣DOC FF 3 US CPSC 16 CFR Part 1615,DOC FF 5 US CPSC 16 CFR Part 1616 8. 儿童睡衣燃烧性能EN 14878 9. 家具填充物防火测试California Technical Bulletin 117 10. 英国家具(防火及安全)条例SI 1988 No. 1324 ,BS 5852-2:1979,BS 5852-2:1982 11.家具—装潢家具可燃性的评价EN 1021-1, 2 12.地毯表面燃烧测试DOC FF 1 US CPSC 16 CFR Part 1630,DOC FF 2 US CPSC 16 CFR Part 1631 13.帐篷CPAI 84 14.毛毯ASTM D4151 15.汽车座垫防火测试FMVSS 302 ,GB 8410 16.汽车内饰防火测试ECE 44-Annex 4 17.美国带垫家具行动委员会UFAC Test Standard 18.床上用品燃烧性能BS EN ISO 12952-1, 2 ,EN ISO 12952-1, 2 ,NF EN ISO 12952-1, 2 19.表面燃烧BS 4569 20.非家用的衬垫类家具的阻燃性测试BS 7176:2007 21.窗帘及帘用织物的防火测试BS 5867:2008 22.防护衣防火测试BS EN ISO 15025:2002,BS EN 531 Code Letter A 23.聚乙烯塑料膜的燃烧测试CPSC 16 CFR 1611 24.美国加州床上用品填充物的阻燃测试California Technical Bulletin 604 (Draft) 25.睡袋的阻燃测试CPAI 75 ,ASTM F 1955 26.窗帘的防火性EN 1101 ,EN 1102 27.纺织品垂直方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ISO 6940,GB/T 8746 28.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ASTM D6413,GB/T 5456 29.服装织物燃烧性能测定EN 1103 30.纺织品和薄膜的燃烧性能测试(窗帘)NFPA 701:1989 31.帐篷织物燃烧性能测试BS 6341

抗菌防螨剂,防螨抗菌助剂,防螨虫整理剂,抗螨虫整理剂,防螨整理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韩笑 纺织品抑菌整理技术进展的回顾 杨栋樑 资料来源: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 一、抑菌整理的由来 在人类生活的环境里,微生物的足迹是无处不在的。土壤里、流水中、大气以及邻近地面的天空间,到处有它的亲朋好友,其种族有几千种之多,同时繁殖力尤为惊人(约20 分种可繁殖一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微生物打交道,享受它赋予的恩惠,同时,某些微生物会造成物质的霉变、腐烂、如侵入人体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纺织品上沾附的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形成菌丝或霉斑,以及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致使天然纤维(如棉)降解或产生恶臭味,造成服用性能的恶化。人们为防止微生物损害天然纤维的服用性能,很早(约1900年左右)就开发防霉整理。至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首先出现切断纺织品作为传播致病菌媒介链的卫生整理(Saniitized Finishing)产品,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健康对微生物发起的新一轮绞杀。卫生整理产品一出现就受到酷爱清洁卫生的日本人的青睬,不久,日本人提出卫生整理不如抗菌防臭整 理更能表达产品的特征。随着市场上抗菌产品的开发,而抗菌一词的定义涉及内容的广泛性,1996年后,又将开发抗菌性能更好的称谓抑菌整理。卫生整理的出现是人们将纺织品作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来防御微生物的入侵肌体,而卫生整理先改为抗菌防臭整理,到现在的抑菌整理,充分反映了日本人在对待纺织品与微生物关系处理的几个阶段,也是抗菌整理技术进步的写照,本文拟对此进程和进一步的发展作些叙述;以就教诸同好。 二、人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1-5] 不仅在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着微生物,它们还在人们的体内蛰居、繁殖。真是人与微生物之间结下不解之缘。正常情况下,人体除器官内部、血管和淋巴系统外,其余对外"开放系统"的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胃肠以及生殖和泌尿系统都有微生物存在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菌种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或称"常态菌群"以致不会引起疾病而已。 有资料表明:在人的上半身皮肤上微生物数量约为100-5000个菌株/cm2,它们以汗水和分泌物为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和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汗水或分泌物中的脂肪酸、乳 酸也能杀死某些微生物。微生物之间也互有杀死或灭活作用,构成了自然界的协调平衡。 微生物中对人们说来,可分成:有害的致病菌群和基本无害的常驻菌群或称常态菌群二类,今简介于后。

织物面料防水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织物面料防水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水压性能测试是非常规项目检测,但随着防水等特种整理纺织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及外商对该类商品技术指标要求的提高,纺织品耐水压性能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水蒸气透过法 1、正杯法 A,中国国家标准:GB/T12704-91 B B,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96 Produce B and D C,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A2 D,加拿大标准:(CGSB)-4.2 No.49-99 E,英国标准:BS 7209-1990 2、倒杯法(也叫吸湿法) A,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96 BW(1995版和2000版) 3、干燥剂法 4、正杯法 A,中国国家标准:GB/T 12704-91 A B,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A1 C,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E-96 A、C、E

5、倒杯法 A,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B1、B2 B,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E-96 C,比利时UCB公司标准:UCB 法 D,英国标准:B.T.T.G法 二、出汗热盘法,也称皮肤模型法 A,ISO标准:ISO 11092 B,消防防护服测试:NFPA 1971 C,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F 1868-98 B D,德国标准:DIN 54 010 T01-A 三、出汗假人法 出汗假人法出汗假人法的假人有点像热盘,用来模拟典型人体的形状和尺寸。假人测试比出汗热盘测试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它可以考虑更多的变量,包括服装覆盖人体的表面积,纺织品的层数和人体表面空气层的分布,松还是紧配合,人体不同部分的皮肤温度差异,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等。但是,还没有一个出汗假人可以测试在诸如行走时动态条件下的蒸发热阻力。当前,还没有出汗假人的设计标准和测试步骤。而且由于出汗假人更加复杂和昂贵,使得假人测试费用比热盘法高。

防虫和防螨整理

防虫和防螨整理 16.1 引言 在第15章讨论过,保护生物破坏包括抗菌整理,和包括防尘螨的防虫整理。防虫整理就是化学处理,以保护羊毛和其他动物纤维被某些飞蛾和甲虫攻击。只有含有角蛋白的纤维才会被这些虫子破坏。尘螨会引起健康问题,比如过敏、哮喘和神经性皮炎。螨虫不是昆虫,它们属于蜘蛛种类。防尘满整理在第16.7章节中详述。 消化角蛋白的昆虫包括衣蛾、褐织叶蛾、地毯甲虫和毛皮甲虫。蛾的数量会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增长。每个母蛾约产150个卵并且每年可以产四到五代。各种化学品已被用来控制幼虫对羊毛的袭击,但是环境问题限制了一些更有效的产品的使用。每年,大约2百万磅重(大约900000千克)的防虫整理剂用于羊毛制品。 防虫整理的最重要的市场是地毯工业。2/3 以上的整理剂被用于地板覆盖物和墙帷。其他显著市场包括家具和装饰织物、毛毯、制服、服饰和毛皮衣服。16.2防虫整理机理 防虫整理归为两类,毒物干扰幼虫角蛋白消化过程和专门制定用于纺织品应用的农业杀虫剂——神经毒素。关于这两类,影响消化毒药特定种类比较多,通过阻塞所需的消化酶来杀死喂养的幼虫。神经毒素为一般控制剂,影响更广泛的昆虫。这两种类型被认为是进入幼虫的消化道,因为防虫处理的羊毛只能杀死摄取纤维的昆虫。 每一类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消化毒素比神经毒素呈现较低的环境危害,但是没有有效的针对一些病虫害比如褐织叶蛾。神经毒素通常比消化毒素更快速生物降解,但也体现了较少的耐久性。 防虫整理通常用量对织物重的0.1%变化到1.5%,这取决于最终产品具体的整理和性能要求。 16.3 防虫整理化学 消化毒素是第一个成为商业化的耐久的防虫整理剂。早期产品是基于氯化三氯苯甲烷(图16.1a)和多氯-2-氯甲基磺酰胺基二苯醚(图16.1b)。后来,磺非

吸湿排汗助剂,吸水排汗助剂,吸湿快干剂,吸湿快干助剂,吸水速干剂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是针对涤纶、锦纶及其他化学纤维织物研发的高效持久型吸湿排汗快干剂。经过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汗性、毛细管透水透气性,可迅速将汗水吸尽并将其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克服织物燥身、不吸汗或潮湿衣物粘身,不易干等现象,使人们在夏季等高湿热环境下穿着具有清凉感。试验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毛细管效应﹥12cm,水滴扩散时间﹤1.5s。HMW8871广泛用于coolmax等纤维的开发及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测试中心一致证明:HMW8871具有良好耐久的吸湿性及快干性。韩笑 三种不同吸湿速干整理剂工艺的探讨 王阳(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方蓓(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8500) 【摘要】以分别用水分散性聚酯、环氧树脂、有机硅三元共聚物为主成分的三种不同组分的吸湿速干整理剂,对涤纶织物和涤棉织物的整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以聚酯为主组分的吸湿速干整理HMW8870适用于整理涤纶织物;以有机硅三元共聚物为主成分的HMW8871适用于整理涤棉织物;以环氧树脂为主成份的吸湿速干整理剂PA的整理效果相对较差。 【关键词】吸湿排汗;涤纶织物;涤棉织物;整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TS1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7)07-0035-05 休闲服和运动服等服装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活动时,一旦出现汗流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产生冷湿感。于是消费者对面料提出了吸湿排汗功能新要求。目前,运动服装领域对该类面料的需求十分强劲,吸湿排汗产品在Nike、Adidas、Reebok 等品牌中的数量逐渐增加。 天然纤维的吸湿性能好,穿着舒适,但当人的出汗量稍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而膨胀,透气性下降并粘贴在皮肤上,妨碍身体的活动,其水分发散速度也较慢,从而给人体造成一种冷湿感。聚酯纤维是当今合成纤维中最大的品种之一,它的断裂强度大,耐磨性好,又耐虫蛀,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聚酯纤维是疏水性的,其吸湿排汗性能差,产生静电效应又使其易被沾污、织物表面易起毛起球,穿着舒适性大大下降。为了改善传统棉纤维及织物的排汗快干性,并配合与日俱增的化学纤维生产,吸汗快干整理剂的开发思想在后整理界应运而生"纺织专家尝试利用吸湿速干整理剂,使之均匀而牢靠地固着在纤维表面形成亲水性的方法,开发出吸湿排汗凉爽型织物。 本实验分别采用以水分散性聚酯为主组分、以环氧树脂为主成分、以有机硅三元共聚物为主成分的吸湿速干整理剂,对涤纶织物和涤棉织物进行整理工艺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药品 1.1.1 织物 涤纶织物(64D,144×72;涤棉(T5O/C50,45×45,110×76)织物。 1.1.2 仪器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厂),EL-400立式启动小轧车,ZC36型高阻计,SW-8型耐洗色牢度实验机,烘箱。 1.1.3 药品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0,Herst提供;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Herst提供;吸湿速

织物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织物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1. 通防水性能测试标准 纺织品防水性能检测也称抗水性检测,主要分为抗水渗透性(静水压)检测、表面拒水性(喷淋)检 测和淋雨测试,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见下表 1: 表 1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 检测项目 淋雨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T 14577-1993 ISO 9865-1991 AATCC 35-2000 JIS L1092-1998 6.3 GB/T 4745-1997 ISO 4920-1981 AATCC 22-2001 JIS L1092-1998 6.1 GB/T 4744-1997 ISO 811-1981 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 纺织品邦迪斯门淋雨试验法测定织物拒水性 防水测试:雨水试验 纺织品抗水性检测邦迪斯门法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测定织物表面抗湿性(喷淋试验) 拒水性:喷淋试验 表面拒水性 (喷淋)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喷淋法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试验 耐水性:液体静压测试 抗渗水(静水 压) AATCC 127-2003 JIS L1092-1998 6.1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静水压法 上表中的国家标准和日本 JIS 方法体系的技术方法基本上等效采用 ISO ,而 AATCC 方法检测方法与 ISO 的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ATCC 的静水压检测只要求至少有 3个样品,而喷淋检测的评级采用打分制且可评中间 级别;而淋雨检测使用不同的淋雨仪且只衡量吸水纸的质量变化。 2. 防水性能测试方法 2.1静水压(ISO 811-1981)

2.1.1应用范围及原理 静水压检测适用于测定紧密织物(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及防雨服装布等)水渗透时的压力,理论上 纺织品的静水压(P)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 ?2γL cosθ P = ρgr 式中: γL——水的表面能; θ ——微孔内壁与水的接触角; r ——微孔半径; g ——重力加速度。 由公式可见,当 90°<θ<180°时,θ越大,织物表面能越低,微孔的半径(r)越小,静水压(P) 越高。而静水压的检测结果在样品和试验液体一定的条件下,与水温、测试面积和水压上升速率有关。试 验结果表明,织物的静水压性能中大约有52%是由织物表面孔径决定的,有44%是由织物表面能决定的,有4%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故防水级别要求高的织物在织物的表面必须有微小而均匀的孔和非常低的表面能。 2.1.2试验仪器 耐静水压测试仪,如图1。 图1耐静水压测试仪

吸湿快干

adidas吸水试验 目的:目的是评定织物吸水后,水份从织物里面渗透到织物外面的能力。 局限性:该试验不是试图提供织物吸水能力的一个绝对测量值。其他因素比如构造、织物种类、染料或后加工都会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该试验只能提供织物吸水一个概 略的测试指标。通常,比率越低,织物的吸水效果越好。该试验特别针对做过吸水加工的织物。 原理:一定数量的蒸馏水(PH:5.5~7.5)或三级水滴于织物的反面,记录滴水到水被织物吸收的时间。该试验包括洗前和5次洗烘、10次水洗、干燥循环后的吸水测试。 设备: 50 ml的量筒(A等级)量筒不能有裂缝或破碎计时器顶部装有日光灯的桌面试剂温度为20°C ±2°C的三级水/蒸馏水 测试样准备:测试样洗前和洗后都要测试。准备一块约20cm x 20cm的测试样作为原始样。如上再准备两块测试样:5洗5烘和10洗10烘的(用家庭洗涤方法4.02 或4.03)。不能从有折痕的地方取样。裁样之前,在测试范围之外,在每块试样正面作记号。如果有必要,防止织物磨损试样边缘通过水洗。 条件:试样测试前在温度为20°C±2°C,相对湿度为65 %± 2%的环境下至少回潮4小时。该试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操作程序:测试织物的背面。把试样正面朝下。滴管置于试样上面1cm处,在试 样背面滴一滴水(水滴大小要求:15~20滴/ml所能产生的水滴大小为宜),并开始 计时。当水滴完全被织物吸附,停止计时。记录从滴水到水被吸收的总时间。在试样其他四个位置重复试验4次,共取5个数据。吸水率的计算:将测得的5个数据,去掉最大和最小值,然后将剩余三个数据取平均。 备注:当测试透孔或薄的织物时,可将布至少折两层做测试。此外,水可能会弄湿下面的桌面,而不是实际测试织物,这会导致结果的判断有误。对于seamless织物, 测试应该使用织物的平面。 adidas吸湿快干

布料织物面料防螨剂,防螨虫剂,除螨剂,防螨剂,抗菌防螨整理剂

三十年我国整理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杨栋樑 【摘要】简要回顾我国后整理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应用于生产的高分子型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以及机械整理、兔烫整理、阻燃整理、涂层整理、抗菌整理和抗紫外线整理等助剂及工艺技术。展望了后整理工艺的前景,并对我国印染后整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近三十年,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其间,随着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印染产品品种、质量、风格和功能性的要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国内外纺织品市场趋于供大于求而形成了卖方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深加工、精加工、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以及加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印染产品中的后整理技术无疑要担当重要角色。 1 回顾 三十年来,我国纺织品后整理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内容也有了明显扩充,现就应用于生产方面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 1.1 高分子型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2-6] 在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工艺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中,其工艺技术分别为聚丙烯酸酯型和嵌段共聚醚酯型。该项目组可能是我国印染企业自行研发高分子型助剂的第一批团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二印染厂与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现为3F氟材料研究所)、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协作,承担原纺织部下达的"大庆油田防水防油透气劳保服" 研制项目,用六氟丙酮为起始原料,制备含氟单体和一些共聚用单体、共聚乳液,然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并测试产品性能。曾两次送大庆油田试穿,第二批送200多套,经大庆油田井下指挥部现场试穿,效果良好,要求供货,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此后,含氟整理剂在各种防水(雨)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其后,还在干法涂层整理中用于防涂层渗透的预处理和后处理防水等。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用D4自制有机硅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羟乳,改善印染产品的质量和风格,使有机硅成为柔软剂的一个大类品种。同时收集全国羟乳品种,在上海第二印染厂进行性能比较试验,对提高有机硅羟乳质量,扩大羟乳柔软剂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0年代初,由化工部门提供的亲水性有机硅CGF系列,以及氨基有机硅 等新品种,并进一步开发了微乳型制剂,使产品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此,印染厂也开始告别了自制助剂的局面。 1.2 机械(或物理)整理[7-10] 自织物预缩整理应用以来,机械整理沉寂了很长时间,直至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新的整理工艺技术。 首先出现的是磨毛(绒)整理技术,利用砂皮在织物表面均匀摩擦,使之产生紧密短绒毛,形成鹿皮或桃皮绒的效果,并进一步发展成花式磨毛。而后为改善工作环境相适应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加工,开发了湿磨工艺,对开发人造麂皮、麂皮绒类产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90年代初,意大利推出了Ario 1000整理。绳状织物(干/湿)藉高速气流(冷/热)引入文丘里管进口,当织物出文丘里管时,压力骤减,织物(纱线和纤维)间空隙骤增,而迅速展开,并甩打在后部的棚格上,接着落入处理槽内向前滑行,直至再次进入文丘里管继续循环。

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水排汗助剂,吸湿排汗助剂,吸汗速干整理剂,.

涤纶织物吸湿整理工艺研究 尚汴卿,袁琴华,陈银梅 (东华大学,上诲 200051) 原载:《染整技术》/2003/6;34-36 摘要: 通过对涤纶织物用浸轧法进行工艺研究和效果探测,在四种方案中筛选出一种较好的亲水整理剂,并进一步对它的浓度、pH值、预焙烘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找出了最佳亲水整理工艺。 关键词:涤纶;吸湿性;亲水整理;交联 中图分类亨TS195·59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3)06-0034-02 涤纶织物有很多天然纤维织物所没有的优点,应用日益广泛起来。但是涤纶纤维吸湿性差,在标准状态下(20℃相对湿度65%)其吸湿率只有0.4%左右,即使在100%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率也仅为0.6%-0.8%。涤纶纤维的低吸湿性给它带来一些缺陷,例如;易产生静电、沾污,穿着闷热,不透气,手感差以及染色较难。这些缺陷阻碍了涤纶纤维的发展,因而提高它的吸湿性成了人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 改善涤纶织物吸湿性的方法 改善涤纶织物吸湿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混纺、大分子结构的亲水化、与亲水性物质接枝共聚以及纤维表面处理等等。利用亲水剂,使之均匀而牢靠地固着在纤维表面形成亲水性的方法,是近年来合成纤维织物亲水整理的发展方向。 试验中采用的1#亲水剂是聚酯和聚醚与聚硅氧烷的复配物,聚酯与涤纶分子组成单元相同,在高温处理后能够形成共结晶,提供了亲水整理的耐洗性。聚醚组分则因具有亲水性,使整理后的涤纶织物改善了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涤纶纤维的抗静电性和防沾污性。聚硅氧烷含有一个-OH端基团,可 以与织物发生交联。也可以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而成的链形分子交联得到一种弹性薄膜,使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弹性,还使整理具有耐久性。 2#亲水剂是环氧树脂型亲水整理剂,环氧树脂在催化剂作用下环氧基开环,焙烘后羟基与纤维发生交联而形成醚键,具有亲水性。 3#亲水剂是一种有机硅亲水整理剂,这是一种含有环氧基团和聚醚基团的有机硅三元共聚物。环氧基团可以与纤维分子交联而获得耐久性。侧链上的聚醚基团则为亲水基团,提供亲水性和柔软性。 4#亲水剂是一种深层渗透剂,含有磺酸基团和氨基,因此渗透性好,但不耐久。 2 实验 2·1 实验用织物 涤平纺 2·2 实验药品 1#亲水剂、2#亲水剂、3#亲水剂、4#亲水剂,工业品;氯化镁(A.P) 2·3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方法 首先将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再用不同的亲水剂进行浸轧处理,工艺流程为二浸二轧、烘干、焙烘,通过比较得出最佳亲水剂,再深入研究亲水剂用量、pH值、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的影响,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2·3·2 结果与讨论 2·3·2·1 不同浓度的1#,2#,3#,4#亲水剂吸水时间的比较 准确称取纯涤纶织物,配制溶液,催化剂(MgCl2)用量为0.5g/L,用HAC调节pH=5,二浸二轧,1lO℃烘干2min,180℃焙烘30s。

织物透气性测试方法

织物透气性测试方法 1、织物的透气性能 透气性是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是聚合物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与聚合物的结构、相态及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而织物的透气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一般气体通过织物有交织空隙和纤维间缝隙两条途径,而以交织空隙为主要途径。 对于纺织品而言,面料的透气性能直接影响了其服用的舒适性。如果织物的透气性小,会因为人体热、湿不易排出而使人感到闷热不适。影响织物透气性的主要因素有纤维的几何特征、纱线特数、纱线捻度、织物密度、组织厚度以及加工方式等等都会影响织物的透气性能。比如,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吸湿性好,透水性和透汽性好,但透气性差;橡胶、塑料凳制品不具备透气性,织物经砂洗、 2、织物透气性的测试标准 2.1 国家标准 对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我国是主要根据GB/T 5453-1997标准,此标准适用于多种纺织织物,包括产业用织物、非织造布和其他可透气的纺织产品。他仅仅是在测试时对压降进行了服用织物与产业用织物的细微区分。服用织物压降选择100Pa,产业用织物压降为200Pa。国家标准GB/T 5453-1985《织物透气性试验方法》中以透气量(织物两面在规定的压力差下,单位时间内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衡量织物透气性指标,修订标准GB/T 5457-1997才用透气率(在规定的试样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速率)表示祝的透气性能。 2.2 国外标准 国际标准有ISO 9237-1995(主要应用于纺织织物、产业用布、非织造布上)和ISO 7229-1997(主要用于橡胶或塑料涂层织物);美国材料试验与协会标准为ASTM D 737-1996(主要应用于纺织织物);英国国家标准是BS 5636(主要应用于纺织织物);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096-1999《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且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了织物的透气性能测试的方法分为A法和B法。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利用FK-Ⅱ型织物保暖性测试仪测试织物保温性,掌握织物保温性的试验方法和指标的计算。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 FK-Ⅱ型织物保暖性测试仪,尺、划笔、剪刀等。 三、试样 620mm×250mm织物一块。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1. 接通电源,闭合仪器控制部分(见图51-2)开关屏1上“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2亮。 2. 用仪器控制部分的控温表旋盘3将控温表4旋到(+室温)值。 3.闭合仪器控制部分的开关屏1上的“加热”开关,控温表白灯5亮。 4.旋动仪器控制部分的调压电位器6,使电压表7指标到250V,同时夹电流表8指示值为0.6A。 5.待仪器控制部分的控温表白灯5翻到绿灯后,闭合开关屏上的“排风”开关,图52-1仪器测试部分抽风机4开始运转抽风。 6.将按要求裁好的试样包覆在仪器测试部分的恒温筒1上,并用试样夹子6夹持,再关好有机玻璃门3。 7.将仪器控制部分上预置拨盘开关9拨到“30”,表示测试时间为30min。 8.闭合仪器控制部分开关屏1上的“计数”开关。 9.揿下开关屏1上的“T”按钮,使计时器运转(在控制箱右侧面有运转观察孔)。 10.待仪器控制部分的时间计数器10跳出一个数字时,手指立即按住“T”按钮。随手揿下“0”按钮,使功率计数器11、时间计数器10上的数字清“0”,直到控温表绿灯B翻到白灯5亮时,手指立即放开“T”按钮。此后仪器开始正常计数,直到测定时间30min到,蜂鸣器响,仪器自动记数,记录功计数器11上的显示值。

五、指示计算 保温率:(52-1) 式中:—保温率(%); —功记数器在恒温筒未包覆试样时所测试的值; —功记数器在恒温筒包覆试样所测到的值。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试样名称与规格,仪器型号,仪器工作参数,温湿度,原始数据。 2.计算:保温率(本仪器常数,即不包覆试样时恒温筒维持恒温30min功记数器上的显示值为2756)。

超吸湿快干凉爽纤维 Suppercool

超吸湿快干凉爽纤维Supercool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穿着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追求衣服款式美观,而是对服饰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舒适凉爽、具有吸湿排汗的功能面料越来越受众多人欢迎。 纤维的吸湿快干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形态。皮肤表面的水分需首先被纤维材料吸收(即吸湿),然后经由材料表面放湿,达到皮肤干爽的目的。由于棉及粘胶等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湿性,水分进入纤维内部,会发生膨润现象,所以这些纤维的快干性大打折扣,而涤纶纤维本身不吸水的特性,决定了该纤维具有较好的快干特点。若将二者进行混纺,面料的吸湿及快干指标都达不到要求,因此真正的吸湿排汗纤维应该是吸湿量近乎棉的标准,快干效果要接近涤纶的标准,将该纤维纯纺,配合相应的组织结构,就可达到吸湿快干的指标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所谓吸湿排汗纤维,是由涤纶纤维通过截面的变化,增加了吸湿通道,来达到目的,但这并没改变涤纶的不吸湿的特性,所以这些纤维的面料还需通过亲水助剂的整理,帮助这些吸湿排汗纤维获得亲水的特性,从而达到吸湿快干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十”字型截面杜邦的CoolMax还是台湾的coolplus或其他类型的吸湿排汗产品,都是普通的涤纶,并不具备吸湿功能,故必须在面料上添加亲水助剂方可解决吸湿问题,并且一旦面料亲水后整理没做好,吸湿排汗功能便会大打折扣,使其品质和适用性上受到限制。随着市场需求和科技的发展,日前上海贵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新型的功能纤维supercool,是通过在高分子链上接枝共聚引入亲水基团,使得该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湿特性,并且其“Y”型截面结构交织形成的网络(如图1)和纤维表面的微孔、微沟槽形成大大小小的芯吸通道,比普通涤纶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加了100%以上,这样既增加了吸湿面、导湿面,又增加了汗液的蒸发面,再利用纤维表面微沟槽的芯吸效应可把汗水快速的导出面料的表面,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吸湿、快干、凉爽的目的,百分百的该纤维面料即可通过吸湿速干的指标要求。因为此面料未经亲水助剂的整理,所以耐洗、耐晒、功能更持久,该纤维在下游客户的已得到广泛应用。 图1. Supercool纤维截面示意图 有公司已用该纤维与CoolMax混纺(65 supercool/CoolMax 35)制备出符合五项指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蒸发速率、透湿量)要求的面料。该面料优异的吸湿排汗快干功能,主要是为经常外出执行任务军工方面开发。由于军工市场有限,其在运动休闲等

纺织防螨虫剂,布料织物面料防螨剂,除螨剂,家纺防螨剂,防尘螨加工剂

防蚊整理研究进展 王爱兵1,朱小云2,杨斌3,斯叶华1,夏龙全1 (1.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336;2.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200137;3.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82) 原载:第八届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61- 摘要:介绍了蚊虫的种类及危害、人类吸引蚊虫的原因,以及蚊虫的防治方法等。阐述了驱蚊整理剂的机理,以及天然驱避剂和合成驱避剂的种类、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列举了目前采用的纺织品防蚊整理工艺,以及现有的三种防蚊效果的测试标准(GB 13917.1-1992、GB/T 17322.10-1998和GB B917.3-1992),并对这三种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亟待制定针对防蚊整理织物的检测标准。 关键词:防蚊整理;发展;标准;应用 蚊虫是四害之一,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除少数种类外,大多数蚊虫都会叮刺人畜,不但会吸血,而且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很大。蚊虫在叮咬的时候,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在叮入人畜后,会在伤口上注入一些唾液,病原体就由此传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每年因雌性疟蚊叮咬而感染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因此,蚊虫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蚊虫的种类及其危害 蚊虫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小型昆虫,体长0.5~1.5cm。其触角细长,口器形成一长喙,雌蚊的喙一般适于刺吸血液。蚊科中常见的有按蚊(Anopheles)、库蚊(Culex)及伊蚊(Aedes) 3个属[2]。蚊虫中以刺扰伊蚊的危害最严重。国内常见的蚊媒病有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国外还流行黄热病、西尼罗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 2 人类吸引蚊虫的原因[3] 人体皮肤通过普通汗腺和特殊汗腺实现排汗。普通汗腺分布于整体皮肤,特殊汗腺又称为香腺,仅分布于特定部位。普通汗液主要含盐分和少量有机物质,特殊汗液含有类脂质和脂肪酸。无论是普通汗液还是特殊汗液,排出时都不含有气味物质,其只有被皮肤表面存在的微生物分解后,才会生成可挥发性化学物质。典型的汗味是由多种化合物,如饱和、不饱和支链及末端不饱和的碳羧酸(C4~11)引起的。 雌性蚊子需要吸食血液来产卵、育卵,其嗅觉灵敏,对人体呼吸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乳酸等挥发物非常敏感,可以从30m外直接冲向吸血对象。 到底何种化学物质是蚊子的信息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已确定的信息素为L-乳酪、醋酸和丙酸。 3 驱蚊机理[4] 研究表明,当人体裸露的皮肤上涂有防蚊剂时,蚊子就不得不透过服装面料叮咬。对服装面料进行防蚊整理后,由于驱避剂具有蚊虫所厌恶的气味,蚊虫不愿在含有驱蚊剂的地方停歇,从而发挥驱避作用。另一种驱蚊整理的观点是,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使信息素不再通过面料向周围环境散发,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这一方法又称为被动防蚊体系。 4 防蚊整理剂发展[5-6] 蚊虫驱避剂的使用历史悠久。公元前,古埃及人把有强烈气味的物质涂在皮肤上防止蚊虫叮咬;我国古代先民常以焚烧艾蒿、菊科类植物的办法来驱赶蚊虫;古代俄罗斯牧民燃烧青苔和松树叶驱赶蚊虫,用桉树叶涂抹皮肤防止蚊虫叮咬。16世纪,人们发现大麻可以有

涤纶织物物理性能测试方案

方案 涤纶织物物理性能测试班级:09纺检二班组别:第七组 一、根据任务中织物类别采样 涤纶:化纤物(机织物) 二、分析织物用途 服装 三、根据用途确定性能及指标 四、根据测试仪器选择工具及其他

五、设置参数

六、试样规格及数量 ? 1、断裂强力:规格:抽取样品数量10块,每段长度至少1m ,全幅,每组试样是五经五纬 长度≥200mm 宽达50mm ;数量:10段。 ? 2、单位重量:规格:0.01㎡圆形或矩形;数量:5块。 ? 3、撕破强力:规格: 如下图;数量:四块。 ? ? 4、顶破强力:规格:直径为60mm 试样;数量三块。 ? 5、悬垂性:规格:240mm 直径圆;数量20块。 ? 6、平挺性:规格320mm ×380mm ;数量:2块。 ? 7、耐摩擦色牢度:规格:200mm ×50mm ;数量:经向纬向各两块。 七、设计检查仪器和操作内容 1、涤纶撕裂强力测试 加持试样,将上夹钳锁紧,准备好的试样一端由上夹钳下方插如已开启的夹持口内,试样与钳口平齐,将试样夹紧,松开上夹钳,将试样另一端从松开的下夹钳钳口穿过,夹住已穿过下夹钳口的试样下端。使之伸直,夹紧试样,取下张力压。 2、理论单位面积重量测试 先将小样品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调湿,然后裁取尺寸0.1m ×0.1m 圆形或矩形试样,称重计算单位面积重量。 100m m 75mm 50mm 43mm

3、涤纶撕破强力 先将扇形锤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抬高到试样开始的位置,将指针拨至销针挡板处。此时,定头与扇形锤上动夹头的两个工作平面正好对齐。然后讲试样左右两半边分别夹入两夹头内,并在长边正中用仪器上的开剪器画出一条规定长度的切口,松掉扇形挡板,动夹头即随同扇形锤迅速沿逆时针方向摆落,与定夹头分离,使试样对撕,直至全部撕破,由拨针在强力读数标尺上独处撕破强力。 4、涤纶顶破强力测试 讲试样装入圆环夹钳中,试样平整无张力,缝边朝向弹子方向,并通过夹钳孔圆心,夹紧试样,圆环夹钳放在支架中。启动仪器,直至涤纶破裂活缝纫线断裂而使接缝处裂开,试验终止,记录最长接缝强力值和顶破扩张度。记录试样最终破裂原因:织物破裂、缝纫线断裂:其他破裂情况。 5、涤纶悬垂性测试 将试样(如图)放在夹持盘上,使OA 线与一支架吻合,加上盖,轻轻向下按三次,禁止3min ,在夹持盘下方装有抛物反光镜,反光镜的焦点上有一光源,由反光镜射出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在试样上,未被遮挡的光线被位于上方的另一抛物面反光镜反射,在该反光镜的焦点上装有一光敏原件,把反射聚焦光线的强弱变成电流的大小,仪器显示熟为悬垂系数,经调零后,依次测出OB 、OC 、OD 三个读数。 6、涤纶硬挺度测试 选择一种洗涤和干燥的方法,将每块试样进行洗涤和干燥共循环操作五次,以长度方向为垂直方向,将试样无折叠的悬挂起来,以避免其变形,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将试样调湿2H ,将试样夹在支架上,固定在双侧板上,以长度方向为垂 A C

EN 1103 纺织品服装织物燃烧性能测试

EN 1103 纺织品服装织物燃烧性能测试 范围 本欧洲标准详细说明了提纯前后除防护衣外的服装纺织品燃烧性能的测定程序,测试时,使用EN ISO 6941中的表面点火。 清洁(预调湿) 材料应根据EN ISO 6330程序,相当于熨洗须知标签清洗一次。 没有熨洗须知说明的材料应根据EN ISO 6330:2000,程序6A在(40±3)℃时清洗一次,并根据EN ISO 6330:2000,程序E(转鼓式干燥器)进行干燥。 不能采用转鼓式干燥器进行干燥的材料应根据程序A(晾干)进行干燥。 带有“仅限干洗”标签的材料应根据第2条EN ISO 3175中的合适部分进行干洗。 调湿 进过干燥的试样和滤纸应放置在(23±2)℃和相对湿度 (50±5)%的标准大气中。 若调湿后没有立即开始试验,样品和滤纸应各自放置在密封容器中直至测试开始。试样从调湿室或密封容器中取出后应在3分钟内进行试验。 1、 测试程序 7.1 根据EN ISO 6941:2003,10.1表面点火中的程序进行测试,并根据以下修改和/或限制: —火焰应用时间10s; —工业气体:丙烷; —应使用第一条和第三条标志线。 7.2 样品的配制和安装(仅限起毛织物) —握住样品的短边,并摇动试样一次以增加绒毛。摇动应剧烈使织物象搓线一样裂开。以保证所有松的割断起毛线圈都已去掉; —纵向测试时,将样品的绒毛朝下放在带样品支撑销的样品夹上。

7.3 将一张滤纸水平放置在试样下方,离样品下边缘(50±5)mm的平整表面,特点如下: —尺寸:至少150mm×100mm; —每一单位面积重量:(80±20)g/m2; —厚度:(0.20±0.05)mm; —微晶纤维素含量:≥95%。 7.4 每份试样的测量和标注: —开始使用点火火焰到第一条标志线被烧断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开始使用点火火焰到第三条标志线被烧断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若发生表面闪燃; —若滤纸点燃或未点燃。 7.5 若第一条标志线或第一条和第三条标志线都没有被烧断,则应标注每份样品的残焰时间,以秒为单位。

防螨虫过敏助剂,防螨虫药水,抗螨虫整理剂,纺织防螨虫剂,面料防螨剂

防螨虫整理剂MITE 结构或组分:羧酸类衍生物及特种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广泛用于整理床上用纺织品、针织品、地毯、窗帘等装饰用布及军用纺织品的防螨虫处理; 1、浸轧工艺: 〈1〉工艺配方: 防螨虫整理剂MITE-1 10~40g/L 防螨虫整理剂MITE-2 10~40g/L 〈2〉工艺流程: 漂染印花织物→浸轧整理液(轧液率为60~100%)→烘干(80~100℃)→拉 幅(130~140℃×30s,或120℃×2min) 2、浸渍工艺: 〈1〉工艺配方同上; 〈2〉工艺流程: 浸渍整理液→脱水(甩出溶液重复使用)→烘干(70~100℃)→拉幅(140℃ ×30s,或120℃×2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防尘螨纤维及纺织品研究的最新进展 马正升(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腈纶研究所) 摘要:本文介绍了尘螨的相关知识及其危害,对各种防尘螨加工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防尘螨纤维及纺织品的性能评价方法及防尘螨纺织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防尘螨;纤维;纺织品;研究进展 1. 1.引言 2003年全球哮喘防治策略(GINA)委员会提出全球哮喘病人估计有3亿,2000年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3%,初步估计中国有1000万左右的哮喘儿童,全国共有2500万左右的哮喘病人,而2000年国内在27城市调查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990年上升70%左右。有的大城市则上升了一倍还多。 很早以前人们在接触书柜或衣箱屋尘时就会发生打喷嚏、流鼻涕等情况,知道屋尘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一直不知道主要变应原是什么,直到1969年才知道屋尘中的主要过敏原是尘螨。尘螨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的生物,能传播病毒、细菌,可引起支气管哮喘、鼻炎、皮炎、毛囊炎、疥癣等多种疾病。据资料显示,有60%的哮喘病人对尘螨会产生过敏反应,约80%的儿童哮喘起因于尘螨过敏。我国的哮喘病发病率很高,是第二大呼吸道疾病。 据有关部门监测,在上海、北京等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居家中尘螨分布以地毯最多,其次为棉被,再其次为床垫、枕头、地板、沙发等,在这种环境下,可在居室内存活的螨类共有16种之多。调查发现,台湾地区75%住家中都充斥着尘螨,室内每克灰尘隐藏着一万只以上的尘螨,远高于诱发过敏气喘所需要的每克灰尘100至1000只以上尘螨的浓度。而台湾地区居家室内总螨数分布以地毯最多,其次为棉被、床垫、枕头、地板、及沙发。 屋尘中的住家螨类广泛分布于有人群生活的地方,是强烈的变应原,引起的是全身性变应,包括变应性哮喘、变应性鼻球结膜炎、特应性湿疹/皮炎、变应性荨麻疹等,螨性变应相应占各该病种的80%左右。据估计,50%-80%的哮喘是由尘螨引起的,它还能引起许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