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田间管理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员知道如何抓好小麦越冬期的田间管理。

教学重点

小麦越冬期管理

教学过程: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是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育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

小麦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主茎一般都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时期与数量、成穗率、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

种期及气候条件以及分蘖穗的利用程度,选择适当的基本苗,并在播后加强管理,使麦苗在冬前有效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内达到预期穗数所需的茎蘖数。主茎11叶春性小麦,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5叶期,主茎12叶春性小麦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6叶期。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它的结实率。小穗分化数由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决定(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期为主茎总叶片数减去伸长节间数再加2的叶龄期,例如主茎11叶品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为8叶期),小花分化数由剑叶出生前决定。小花退化大约在抽穗前半个月至抽穗期,已分化的小花60-70%在此期间退化成无效花,尚有部分弱势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因此小麦高产栽培除应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外,还须保证孕穗至开花期有良好的肥水供应,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增加每穗粒数。

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籽粒的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运转(三分之一)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三分之二)。尤其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灌浆物质中的比重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量及其向籽粒的运输率。小麦籽粒容积的大小受品种的遗传性影响,也是影响粒重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籽粒形成期和灌浆过程中,有良好的肥水与温光条件,供应充足的灌浆物质,是获得较高粒重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麦生育后期的管理中心是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将有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

小麦的籽粒产量90%以上是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盐类不足10%。因此提高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培育高光效群体结构。

在小麦生育后期,必须使对粒数、粒重影响最大的上部3片冠层叶及穗下节间处于良好的光照条件下,使下层叶片的光合产物自给而略有积余,保证根系对营养的需要。扬麦系统小麦品种亩产400kg左右,高产群体动态结构是:基本苗10-12万/亩,越冬始期(12月下旬)的总茎蘖数要求达到穗数的1.3-1.5倍,

最高茎蘖数为有效穗数的2-2.5倍,最大叶面积指数在6-7,最后成穗30-33万/亩,每穗粒数在35-36粒,千粒重36-38g。

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所制约,为实现群体的发展朝着人们所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高产小麦可参照使用如下群体控制程序:

(1)根据品种特性、生产水平、生态条件和预期的穗数的指标,确定合适的基本苗数(15-18万)。

(2)根据确定的基本苗数,控制在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茎蘖数(主茎11叶品种,6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达预期穗数的1.3-1.5倍(约42-50万)。

(3)在实现上述茎蘖数的基础上,于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即开始控制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茎蘖数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2.5倍(大穗型品种为2倍,多穗品种为2.5倍),一般为60-75万茎蘖数。

(4)控制适宜的最大叶片面积指数值在6-7之间,并于孕穗适期封行。

(5)结实期控制叶面积的下降速度。

以上群体控制程序要根据天时、地力、苗情,赡前顾后,促控结合,以夺取小麦高产。

三、小麦苗期越冬期管理技术

小麦从出苗至分蘖越冬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

这一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此阶段生长的好坏不仅影响每亩穗数的多少,而且也影响每穗粒数的多少。

小麦的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能生长成穗的分蘖叫有效分蘖,不能生长成穗的分蘖叫无效分蘖。

根据调查高产小麦冬前(12月下旬)分蘖成穗率80-90%,越冬期间分蘖成穗率为10-20%,返青后分蘖成穗率为5%左右。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率越高;分蘖出生越晚,成穗率越低,因此

要获得足够穗数,必须促进前期分蘖发生。另外小麦幼穗分化早,主茎第四叶出生时,麦苗就开始幼穗分化,因此生产上必须抓好苗期越冬期管理。

(一)抓苗肥早施,促进早发。

据不同叶龄期施肥对产量形成效应的研究,一生总叶数11张的扬麦系统以一、二、三、九、十、十一叶期追肥产量最高,换句话说四至八叶期施肥的增产效果最差,与生产上提倡的“前期施好基苗肥,后期施好拔节孕穗肥”是相吻合的。施好苗肥对小麦前期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加快叶、蘖的分化与发育及出叶速度,叶片氮素水平提高后光合作用有所增强,光合产物积累有利于早生分蘖及大分蘖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根量的增加与茎生长锥体积的扩展,将来能形成大穗。总之,小麦在苗期至越冬始期,应有相当的养分供应量,以促进分蘖形成壮苗,满足形成穗数和为大穗打基础的需要。事实上,从小麦发育规律来看,小麦苗期至越冬始期是一生中吸氮高峰期,一叶一心期正是追施苗肥的最佳时期,施肥数量应根据基肥水平确定,基肥不足的,一般每亩施尿素5-6公斤。在缺磷、钾、锌、硼的麦田,基肥中对施用这些元素不足的,可结合追施苗肥,及时补充施用。

(二)施用越冬肥,促进稳长。

施用肥效长而稳的有机肥为主的越冬肥(腊肥),既可培土壅根、弥合土缝、增温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可以补充基、苗肥不足,增加冬季和早春土壤中速效氮的供应,促进早春分蘖和巩固分蘖成穗;还可同时增大中部叶片,增强穗分化强度,促进穗大粒多。在施用技术上,要因苗制宜,分类促进。早麦、肥地、壮苗多施有机粗肥,以保苗安全越冬。晚苗、薄地、弱苗或早播脱肥麦苗要多施精肥,促进麦苗尽快转化,生长平衡。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一般基、苗肥施得足,苗壮蘖多,为了避免返青拔节期间总茎蘖数过多,中部叶片过大,造成早期郁蔽,一般不宜施用越冬肥(腊肥),只宜吊边捉黄塘。

免耕麦前期苗情好、消耗养分多,加之肥料施得浅,容易挥

发流失,肥效相对为短,因此,应根据苗情及时追肥一次接力肥,以防脱劲掉黄、中期早衰。这次施肥数量不能多,以15公斤碳酸氢铵为宜,以便麦苗在拔节时叶色正常褪淡,接上拔节孕穗肥。施肥方法,打塘深施。

(三)抓水系配套,适时冬灌。

渍害是我市小麦生产的重要障碍因子,各地要把整治内外三沟作为播后加工补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密度、深度、梯度、畅通”的要求集中加工补课,强化麦田水系建设,真正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努力把渍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板茬播栽及套播麦更应注意及时开沟,覆土护苗,消灭露籽,增温防冻。适时冬灌,是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因冬灌可以沉实土壤,缓和地温,防止或减轻冻害;又能改善土壤条件。因此在气候特别干旱,土壤严重失墒,麦苗生长明显受到影响时,就要进行抗旱保苗。

(四)抓因苗化控,培育壮苗。

应用多效唑调节小麦冬前生长,可有效地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厚度,矮化植株,增加分蘖,促进根系发育,调节体内代射,增强抗冻能力。在主茎叶龄3-4叶期,亩用15%多效唑40克左右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五)适时化除,控制草害。

近年来,生产上对化除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经济作物面积的增加及今后结构调整的需要,考虑使用安全问题,尤其要十分重视绿黄隆、甲黄隆及其复配剂对经济作物、旱谷作物和小苗水稻二次药害问题。另一方面,近几年因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麦田草相变化较大,普通看麦娘已很少见,而一些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如早熟禾、棒头草、罔草、硬草等上升较快,野燕麦、大巢菜、野老鹳草、牛繁缕、荠菜在部分地区发生较重,而使用异丙隆、骠马等除草剂成本高,加之农户惜本思想严重,秋季化除措施难以落实,进而带来防除效果的不稳定。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正处于杂草出苗高峰至幼苗期,此时杂草对化除药剂较为敏感,生产上需因草制宜,优化药种和配方,立足

冬前防除,抢抓适期,确保防除效果。

1、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业措施控草技术。

农业措施对控制农田杂草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使用得当,则事半功倍。一是早施苗肥促早发,结合查苗补缺,充分发挥群体优势,达到以苗抑草的生态控草效益;二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盖草灭草,注意先喷药后盖草。

2、因草制宜,对症下药,提高化除效果。

一是以禾本科日本看麦娘、野燕麦为主的小麦田,冬前杂草出齐以后(约12月上旬),每亩用6.9%骠马70毫升,或每亩用7.5%金马80毫升,兑水50公斤细喷雾。二是以猪殃殃、牛繁缕、大巢菜、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麦苗3叶后,阔叶草出齐后(约12月上旬),每亩用15%麦草光20克,或亩用20%使它隆40毫升,兑水50公斤细喷雾。三是对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将以上有关药剂进行混配使用,或在麦苗播种后出苗前或1~2叶期亩用70%苯磺·异丙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兑水50公斤细喷雾;在播种后出苗前,也可用20%丰农剑120克进行土壤封闭。

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是学员知道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教学重点 1、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2、中耕散墒增温促壮苗 3、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 教学过程: 也是近几年来降雪量最多的一年。由于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小麦生产从综合分析来看,笔者认为今年的雨雪天气对小麦生长是利大于弊。有利的原因是:(一)低温及雨雪天气不仅给小麦越冬、返青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而且对播期较早和播量较大的麦田出现的旺长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二)雨雪量较大对小麦进行覆盖,有效保持地温,使小麦不受冻害而安全越冬;(三)持续低温对小麦病虫害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越冬期小麦红蜘蛛、蚜虫的发生有了很好的控制。不利的一面:(一)对播期较晚或地力水平较差造成的弱苗,在越冬期生长受到了抑制,抑制了越冬期小麦的分蘖数及根系发育。(二)进入越冬期早,小麦越冬群体较小、生物量不足,对小麦最后形成大穗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市目前小麦生长状况的调查,小麦长势是近几年来比较好的一年,其壮苗:春性品种为6叶或6叶1心,分蘖数为5~6个,次生根为8~10条;半冬性品种为6叶1心或7叶,分蘖数为6~7

个,次生根为10~12条;其弱苗为4叶以下,分蘖数在2个以下,次生根4条以下。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时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春季加强小麦麦田管理正是好时节,以下简单从几个方面谈谈小麦田间管理的措施。 第一,及时进行化学除草。2009年11月份由于低温来得较早、小麦生长量不足,同时麦田杂草较少,年前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据田间调查不足5%,因此在春节后小麦未拔节之前有效进行化学除草尤其必要。化学除草的方法有:针对阔叶杂草(1)每亩用36%奔腾5克~6克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2)每亩用5.8%麦盛10ml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3)用麦草盖每亩12克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等,可以有效除去荠菜、播娘蒿、野油菜、繁缕和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针对禾本科杂草的野燕麦,用6.9%的骠马乳剂40~60ml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第二,中耕散墒增温促壮苗。春节过后,由于近段时间雨水较多、麦田湿度大,不利于小群体的麦田生长,针对不同情况的弱苗, 有效进行浅中耕达到散墒提高地温,配合追肥,不仅可以促进多发春蘖,而且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确保小麦丰产,同时也可以起到人工除草的作用。 第三,及时追施有效肥。(1)针对播种时施肥不足而明显表现出缺肥的麦田,应趁墒在返青拔节期亩追施尿素5公斤~8公斤。(2)针对越冬前不同情况的弱苗,春节后苗情仍较差的麦田,应抓紧时机,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孕穗期及抽穗期;冬小麦抽穗扬花及灌浆期。其主攻目标防倒伏、防病虫害,养根护叶,增加粒重。 ⒈及时灌溉。要浇好孕穗、扬花、灌浆水,避免大风和暴雨时灌水。同时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麦黄水,采取大水快灌方式浇,即“跑马水”,促进子粒饱满;但切忌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浇水,以免小麦逼熟而减产。 ⒉病害防治。小麦孕穗后,往往是小麦叶片及穗部多种病害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 ⑴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等防治。当上部叶片有病症且病情指数达25%左右时,要及时亩用20%三唑酮水剂45-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⑵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若麦田同时有上述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可将三唑酮与多菌灵混配施用,能增强防病治病效果。其各用药量同上,亩用水量16-20公斤。 ⒊看苗追肥。 ⑴追穗肥。对于叶色淡黄缺肥麦田,孕穗期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公斤,以增加穗期营养,防早衰。 ⑵后期叶面追肥。在小麦扬花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20克加尿素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既能防早衰,又兼防干热风。 上述无论施药或施叶面肥,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施药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反而导致上部功能叶加速发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 ⒋收获。 当95%的小麦进入黄熟期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过程中要防止淋雨、芽变降低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对于要复播冬菜或其它早熟农作物的麦田,除及时突击收获麦穗外,还应随即将麦秆拉出地外,给复播提供场地,以免贻误播期。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侯其林 (安徽省涡阳县义门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涡阳233600) 摘要从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防冻害技术、喷施叶面肥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关键词小麦;田间管理;春季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278-01 作者简介 侯其林(1962-),男,安徽涡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5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因地因苗制宜, 做到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实现中期稳健生长保大穗,后期不早衰增粒重,达到“穗多、穗大、粒重”,为涡阳县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自2011年11月下旬以来,涡阳县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小麦播种到越冬期的有效积温明显偏少, 加之播期较常年推迟,目前小麦生长量不足,苗情总体偏弱。为争取早春有利时机,促进苗情转化,就加强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1水肥管理1.1 水分管理 弱苗早施返青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 返青至拔节期间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早春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 因苗实施管理,确保小麦返青起身期有充足的肥水供应, 以巩固年前分蘖,加快春生分蘖生长,促进分蘖成穗,实现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小麦有足够的有效穗。对于二、 三类苗早施返青肥,一般于2月上旬追施尿素75 105kg /hm 2,趁雨撒施,促进春季分蘖早生快长,弥 补冬前茎蘖数不足,增加穗数。1.2 肥料运筹 应根据苗情长势,科学进行管理。涡阳县 自11月以来气温比常平偏低, 小麦生长量不足,越冬小麦苗情、个体小、群体不足的弱苗。针对壮苗以采取氮肥后移技术,主攻大穗,就是不施返青分蘖肥,改施拔节肥为主,在3 月20日以后施尿素150 225kg /hm 2 ,有条件的最好加钾肥 75 150kg /hm 2。对于弱苗田块以促为主,促进早发苗、早分蘖、 早长根。早施返青分蘖肥,于2月上中旬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拔节后可根据苗情适当施拔节肥,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即可。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2.1 及时进行化除 冬前没有进行化除的田块,返青期要 及时进行化除。对于禾本科杂草宜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膘马)水乳剂600 900ml /hm 2,于小麦拔节期前,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0%使它隆乳油750 ml /hm 2,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 粉剂150 225g /hm 2, 小麦拔节前,对水600kg /hm 2 喷雾,或用75%苯磺隆(巨星)干悬浮剂15 22.5g /hm 2,于小麦拔节 前,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2.2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发生以小麦纹枯病、小麦赤 霉病、 小麦蚜虫、红蜘蛛为主。小麦纹枯病:春季小麦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喷药时期为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 病害侵入茎秆, 喷雾所用药剂为20%三唑酮乳油、15%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等,此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悬浮剂、5%井冈霉素水剂等农药也可继续使用。常规喷洒加水的药液600 750kg /hm 2,连喷2次,每次间隔7 10d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加强田间管理,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预防为主,其关键在于首次用药时间,当扬花10% 50%时即可喷药保护预防病菌侵染和传播,若用药时遇雨,可补喷1次,第1次用药后7d 左右再喷药1次。在小麦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可选用40%多菌灵悬乳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 /hm 2,或80%多菌灵超 微粉750g /hm 2, 也可用28%复方多菌灵2250g /hm 2 。机动弥雾机施药:药液量225kg /hm 2 ;手动喷雾器喷雾:药液量 450 600kg /hm 2。小麦红蜘蛛:小麦返青后每周进行调查,当平均每尺长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时即可施药防治,可用2%混灭威粉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120 150ml /hm 2;40%乐果乳油、 40%毒死蜱乳油600 750ml /hm 2加水750kg /hm 2 喷雾, 并兼治麦蚜等。小麦蚜虫:防治指标为拔节初期百株平均蚜量达50头,有蚜株率达20% 40%,孕穗期百株平均蚜量达200 250头,有蚜株率达50%,灌浆初期百株平均蚜量达500头, 有蚜株率达70%左右,即可用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雾可湿性粉剂150 225g /hm 2,40%乐果、25%唑蚜威或25%快杀灵乳油600 750ml /hm 2, 2.5%功夫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 450ml /hm 2,1.8%阿维菌素乳油105 150ml /hm 2,对水750kg /hm 2 左右 喷雾。尤其是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蚜量上升迅速,危害严重,应适期早治。3小麦防冻害技术 3.1 小麦遭受早春冻害的原因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 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 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 又突然来寒潮,所以也称为倒春寒。在3、4月份,本地小麦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就降低,通过光照阶段后开始拔节,完全失去了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便会发生早春冻害。3.2 早春冻害的早春预防和冻害补救措施 一是对生长过 旺麦田适度抑制生长,主要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 安;二是灌水防早春冻害, 在寒潮来前喷水,可以起到调节地(下转第1320页)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12):1278,1320

三月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三月小麦田间管理要点粮油,栽培技术 一是清沟防渍。及时清理“三沟”,保证排水顺畅,确保雨后地表不积水。 二是施用拔节肥。应针对不同苗情麦田适时适量施用拔节肥,具体来说,群体不足、苗情偏弱的麦田,争取在2月底至3月上旬小麦拔节前、叶色退绿时抢雨前普施一次拔节肥,亩用尿素7.5公斤加氯化钾5~7.5公斤撒施,有条件的农户可适量撒施农家肥或泼施腐熟稀人粪尿;旺、壮苗田应于拔节前视小麦长势适量施用拔节肥。以达到“控旺长、保稳长、促弱苗转化”的效果。 三是叶面追肥。小麦从拔节至抽穗期生长旺盛,因而需肥量大,若施肥不足则易脱肥,此期可结合病虫防治加喷2~3次叶面肥,可每亩次用施辉隆宝80克加诺普丰40克(或98%磷酸二氢钾200克),前后次喷施的间隔期为7~10天,可增强小麦根系活力,提高其吸收、耐渍害及抗冻、抗倒伏能力,避免早衰,还能显著提高千粒重。 四是化学除草。进入3月份后,早播小麦多已进入拔节期,前茬为单、双晚稻的迟播小麦多处于分蘖或起身阶段,均为生长旺盛期。 播期早、已进入拔节期的麦田不推荐使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只建议根据草情草相亩选用阔灭灵(氯氟吡氧乙酸)50~6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牛繁缕、大巢菜、碎米荠、荠菜等阔叶杂草,以确保安全。 播期偏迟、尚未进入拔节期的小麦田,防除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可于杂草3~5叶期,亩用5%大能(唑啉炔草酯)

120毫升,或15%谷胜(炔草酯)40~50毫升、3%世玛(甲基二磺隆)20~30毫升、3.6%阔世玛(二磺?甲碘隆)20~25毫升或7.5%优先(啶磺草胺)12.5克等,对水均匀喷雾。防除猪殃殃、牛繁缕、荠菜、碎米荠、大巢菜等阔叶杂草,可亩用15%春杰(双氟氯氟吡)100毫升,或20%锐超麦(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5~6.5克+专用助剂,对水均匀喷雾。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根据草情草相综合运用上述技术措施中提到的药剂品种及用量配合使用,以上各药剂(配方)及用量,每亩对水30公斤细水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麦田化学除草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轻则引起作物药害,重则造成作物死亡。为此,提醒广大农民开展化学除草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1、配制药液应用二次稀释法;不要随意加大施药剂量,不能重喷或漏喷;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冷空气来临之前施药,以防产生药害;2、选择晴好无风天气进行,以防止药液飘移伤害其他作物。小麦进入拔节期以后禁止使用2甲4氯、2,4-D等激素型除草剂;3、宁麦系列和部分扬麦品种对炔草酯比较敏感,这类品种在使用炔草酯前要先做小面积试验,确定安全后再大面积使用;4、3月10日后禁止使用含有甲基二磺隆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剂防除小麦田杂草。 五是病虫防治。3月份应重点做好“三虫一病”(即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纹枯病)防治,降低其危害损失。 防治小麦蚜虫可亩用50%顶峰(吡蚜酮)5~10克,或22%特福力5~10毫升、40%粮人20克、80%极锐6~8克、70%艾美乐4~6克、

小麦田间管理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小麦田间管理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xx年秋种以来,由于前茬让茬较晚,加之长达2个月之久的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各地虽积极抗旱播种小麦,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持续旱情的影响,小麦二、三类苗仍有相当比例。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如何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单产,是xx年冬和xx年春麦田管理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以下管理要点,只要适期适时管理到位,可促使弱苗转壮苗、低产变高产。 1管理要点 1.1麦苗四叶期喷美洲星液肥 由于越冬期仍无有效降雨(雪),气温较长年偏低,但在春节前后很可能出现10 ℃以上阶段性温暖气候,此时应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对二、三类麦苗(四叶期以上)进行叶面喷施美洲星液肥,可促进有效分蘖和苗情转化。一般用美洲星900~1 350 mL/hm2+尿素4.5 kg/hm2,对水375~450 kg(30喷雾器)均匀喷施。 1.2小麦返青起身期至拔节期喷施美洲星液肥 在小麦返青起身期至拔节初期,2次叶面喷施美洲星(间隔10 d 左右),每次用美洲星900 mL/hm2+尿素4.5 kg/hm2,对水450 kg

均匀喷施。可有效地增加分蘖成穗率,促使越冬期的动摇分蘖成为有效分蘖;并可促进小穗小花分化,为穗大粒多垫定基础。 1.3早施返青拔节肥 对二、三类麦苗要以促进生长为主;利用雨雪天气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此时追肥在温度回升时小麦生长即可得到肥效(冬施春用)。在小麦拔节期(春生第2叶,第1节间基本定长),再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 2小麦使用美洲星液肥抗灾夺高产案例分析 2.1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xx年案例 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在xx年秋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小麦播种过迟,直到12月底才播种结束,绝大部分麦田在xx年1月才出苗,虽基本苗比较充足,但叶片窄小苗情瘦弱,全场职工心情十分着急。 在此情况下,农场请了有关专家给农场职工开展1次针对当时小麦苗情的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讲座。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要求职工在适当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在小麦四叶期后利用10 ℃以上晴好天气,苗期2次喷施美洲星液肥(根据天气情况间隔10 d左右),

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精选文档

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2010年9月27日以来,太和县已连续4个多月无有效降雨。 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加之2010 年冬季强寒流南下频繁,形成旱冻叠加,造成部分地块苗情青枯和黄苗现象,冻害级别达级。太和县大部分小 1~3 麦在越冬前浇灌1~2 遍,但2010年由于受 上述因素特别是持续旱情的影响,又出现旱情导致苗情降级。未浇水的麦 田受害更重,已有个别地块出现青枯死亡现象。在砂礓黑土地中旋耕整 地、镇压不实的田块,小麦根系缺水造成植株长势不良,群体不足甚至干 枯死亡。立春季节已过,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为了使麦田苗情有效转化,稳健生 长,夺取丰收,结合太和县生产实际,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科学浇水,抗旱保苗 1.1适期灌溉 小麦的灌溉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立春前,当气温回升时,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在立春之后,要大面积对小麦进 行灌溉,防止出现干旱现象。一般要求在2月20日前对缺水麦 田进行第1次浇灌。为避免浇水后土壤结冰,宜在10: 00—16: 00 进行灌溉。 1.2适量灌溉 在对小麦进行灌溉时要控制灌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 灌水量为450 m3/hm2 左右,一般灌溉以田块表面不积水为宜。 1.3 按照次序灌溉 首先应该浇灌旱情较重的砂礓黑土、淤土地以及秸秆还田的地块。然 后浇灌沙土、两合土地;弱苗、黄苗要比旺长苗、壮苗先浇水。高岗坡地先 于洼地、河滩地浇水。

2 因苗追肥,促弱转壮 春季的4 个月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起身期是争穗数的关键时期;拔节期是争大穗的关键时期。春季田管要达到 保穗数、争大穗”的预期目标,在做好抗旱浇麦的同时,还要看苗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3 月20 日至4 月20 日,以3 月底4 月初追施最好。追施量视苗情而定,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 瘦弱发黄、群体不足的麦田多追,旺长苗少追并延迟到清明以后追施[1-2] 。有雨趁雨撒施,无雨在墒情充足的情况下,用独腿楼隔行穿施。 中耕划锄既能疏松土壤,消除板结,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促根生长,健壮植株,又能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发生,深锄还可控旺。要结合灌溉进行 中耕,宜在浇水后地皮泛白时进行。一般中耕深度为3?5 cm,三类苗田块应浅锄,苗稠、苗旺的田块适 中耕划锄应在2 月底前结束。 4 预防倒春寒 太和县4 月上中旬往往出现倒春寒天气,形成小麦冻害或冷

小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

小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 田间管理和收获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以保证穗、粒、重得到最大跟度的平衡发展,所以它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田间管理的苗情与营养指标 小麦田间管理,有一些是常规措施,而大部分是要因苗制宜,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措施时,必须要有具体指标,才能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1.苗情指标主要有叶色、长相和长势。 叶色高产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叶色要呈现一定的青黄变化,这是植株氮素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反应。苗期,以氮素代谢为主,叶色显“青”;拔节时,幼穗和茎秆迅速生长,需碳水化合物增加,叶色褪谈;孕穗阶段是幼穗增大体积的时候,又以氮素为主,叶色转绿,开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机物的贮存,叶色又稍落“黄”。 该青即青,当黄即黄,这是正常表现,否则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过,叶色与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有关,在实践中要灵活掌握。

长相长相是指植株生长的样相,又分叶相和株型。叶相是在自然状态下叶片挺直、弯曲、披垂等长相。如河南地区把小麦拔节至孕穗的叶相,分为马耳、驴耳和猪耳朵三种类型,马耳为弱苗,猪耳为旺苗,驴耳为壮苗。 株型是单株的长相。可分为三类:①叶层两端小、中间大,呈棱形分布;②上部叶片大,中下部节间长,叶层呈圆锥形;③上部叶片较小,节间拉长,叶层呈塔形。高产栽培时以第3种为佳,利于通风透光和壮秆防倒。 长势长势指麦苗生长速度。生产中常以叶蘖同伸关系以及群体茎蘖数量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如主芽第4叶与第Ⅰ蘖同伸,第5叶与第Ⅱ蘖同伸等。其次是心叶长势,即0位叶(观察时最上一片展开叶)刚展开时,心叶或-1叶(0位叶的上一叶)可达其1/2左右长度为壮苗;如果-1叶露尖很少甚至形成喇叭口,则为弱苗;当-1叶尚未展开,-2叶已露尖,说明有旺长趋势。此外,叶面积指数,发根能力等,也是长势强弱的重要表现。 2.营养指标为了对小麦需肥,需水做出正确判断,还必须对植株养分进行速测,以便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氮素营养硝态氮是小麦植株氮素代谢的最初形态,比较稳定,并能直接反映土壤供氮和植株氮素营养状况。据测定,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至越冬阶段,小麦壮苗叶鞘中硝态氮含量应保持240~350ppm;越冬至返青阶段,气温较低,

作物栽培学(小麦田间管理)

小麦田间管理 1防倒伏与穗发芽 倒伏是小麦优质高产之大忌,有“麦倒一把草”之说。早期倒伏减产30%~60%,后期倒伏减产10%~20%。倒伏后千粒重和容重降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略有增加,但磨粉和烘焙品质恶化。 因此,选择品种时,要注意选择秆强、抗倒伏的品种。生产上为防止小麦倒伏,可采用种子重量的0.3%矮壮素拌种、分蘖期压青苗,采取促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收获期遇雨穗发芽是当地十分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白皮比红皮容易穗发芽,深红色比浅红穗发芽轻。为躲避雨季,在生产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2:5:3为宜;在栽培措施上,小麦扬花期喷叶面肥或防治赤霉病时,每公顷加入150g钼酸铵,对延长休眠期有效。在收获前,做好联合和割晒两手准备。多阴雨天气以联合为主,少割晒或不割晒,把穗发芽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2我国小麦防除杂草和除草剂的使用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内蒙古自治区岭北地区油菜种植面积大,大量使用不同种类或剂型化学除草剂,有的残效期长达1年以上,如广灭灵、豆磺隆等,下茬不宜种植小麦,否则会造成药害,轻者减产,降低品质,重者绝产。一旦误选前茬使用除草剂残效期长的地块,出齐苗后应及早采取降解的方法进行消除。 一般可选用微生物降解或化学水解的方法即采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生长素类等,不能使用抑制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矮壮素等,否则会加重药害。应用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与作物无亲和性,且用量不好掌握,大量用则会加重药害。 植物调节剂的内源激素如康凯、云大120等与植物有亲和性,作物吸收后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7~10d能恢复正常生长。使用增产菌、生物钾肥、生物磷肥对预防药害有很好作用。应用此法好于微生物降解或化学水解的方法。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旱地、水浇地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1.旱地麦田 (1)趁墒追肥。早春趁墒追肥可有效促弱转壮、提高中后期良好生长和抗旱吸肥能力。对于未施基肥或基肥使用量不足的弱苗田,在返青~拔节前尽早趁墒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追肥方法有二种:一是返青初期趁土壤返潮之际,行间耧施化肥,这是机播麦区首选方法;二是趁雨追肥。 (2)耙地与镇压。耙地与镇压可切断土壤水分散失通道、弥补裂缝,具有明显保墒增温促早发的效果。可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用人工丁字耙或机引耙地农具,顺行耙地;旺苗田、返青前失墒较多麦田、表土喧松且土坷垃较多麦田,返青初期可采取轻磙镇压办法,镇压避免在天寒地冻时进行。 (3)中耕除草。早春耙地或镇压后,结合除草,在起身~拔节初期再进行人工划锄1次。各类麦田都应划锄,划锄具有保墒、除草、松土多重功效,划锄要行间深(2~3厘米)、株边浅(1~2厘米)。 2.水浇地麦田 我区有少部分水浇地冬小麦。头水一般亩灌溉量40~70方,结合灌水、头肥可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水肥条件较好川区有少部分早播旺苗田,要促下控上,头次水肥使用可推迟到拔节期使用。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中午浇水。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

灌,避免田间积水,出现夜间结冰。水浇地冬小麦一般不进行早春趁墒追肥、顶凌耙地和镇压作业,但也需在起身~拔节初期进行至少1次中耕除草的划锄作业,同时更应重视病虫草害和“倒春寒”的防控。 二、不同苗情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春季肥水管理是调控群体和个体的关键措施,各乡镇一定要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类指导。 1.旺长麦田。该类麦田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该类麦田易遭受早春冻害,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后期易倒伏,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一般早春化冻前用较重石磙镇压,可控制植株疯长;返青初期,用锄头适当深锄(3厘米左右),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根倒发生;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化学药剂防倒伏。同时水肥管理上,旱地冬小麦如果没有因为旺长而出现脱肥症状,苗期不追肥。若有脱肥症状,起身~拔节期趁墒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水浇地冬小麦旺长田,一般要将水肥使用时间推迟到拔节期。但已出现发黄脱肥症状的旺长田,可在起身初期结合浅浇水(30~40方/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无脱肥症状,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约8公斤。 2.一类麦田。一类麦田多属于壮苗麦田,也是最理想的苗情,亩茎数60~80万,应促控结合、防止由壮转旺。一般返青期如果墒情较好,早春化冻前用轻型石磙镇压,耙地适当推迟,适当拉长镇压和耙地间隔期。锄地可在返青中期~起身期结合除草进行。同时水肥管理上主张氮肥后移,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拔节期是小麦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调控小麦群体的最后时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加强小麦返青拔节期管理,对奠定小麦丰收基础,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肥 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指从起身拔节到剑叶露尖期间施用的肥料。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供肥强度,可满足小麦需肥高峰对肥料的需求,它可巩固分蘖成穗,确保足穗;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大穗型,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强光合能力,防早衰、争粒重。因此,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性的肥料,是一次当家肥。 2、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井冈霉素、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或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加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洒三唑酮还有控制中后期锈病、白粉病发展蔓延的效果。 3、黄花叶病的防治 感病小麦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春节后小麦返青期才显症。发病初期,心叶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条状斑,随着病情扩展,多个条斑联合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条状斑块或斑纹,成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子粒秕瘦。小麦土传花

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流水的扩散自然传播;传播的直接生物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一般侵染温度为12.2~15.6℃,潜育2周后表现症状。春季长期阴雨、低温也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健田与病田不串灌、漫灌;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等传入无病区。三是化学防治,对发病区域可追施尿素每亩5~6公斤补充营养2~3次,或2%的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3~5次,也可用2%菌克毒克200ml,也可按照说明书加入病毒快克等药剂,加水50kg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对点片发生的地块,可将病株连土一起挖除,在病穴中撒入生石灰填平。 4、搞好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为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化控剂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5、蚜虫的防治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拔节及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5%乐斯本30~35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啉混合喷施。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总结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冬前管理、越冬管理、早春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冬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98-01 1 冬前管理(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1.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因为小麦最忌苗期干旱,浇水时应浇透水,且浇水后及时中耕破除地表板结,增强土壤保墒能力。一般基本苗数达到240万~270万株/hm2,12月中旬主茎叶龄7.5叶,单株分蘖4~5个最佳。 1.2 主要措施 一是播种出苗后及时对大田进行查苗补缺,对播种过稀或过密或出现疙瘩苗的地块,应及时补种。对群体过大或疙瘩苗进行中耕,做到苗匀苗壮。二是开展化除。根据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10月20日至11月底为杂草出土高峰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次高峰。对水旱轮作或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 ml/hm2、75%苯磺隆干浮剂22.5~30.0 g/hm2或50%异丙隆1 800~2 250 g/hm2对水375 kg/hm2在冬前或早春进行喷雾防治。对泽漆、麦家公和其他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750 ml/hm2或40%唑草酯30~60 g/hm2对水375 kg/hm2喷雾防治。对猪秧秧、繁缕等恶性杂草多发生田,可将20%使它隆乳油375~450 ml/hm2与骠马6.9%乳油750 ml/hm2混用,兼治播娘蒿、荠菜、看麦娘、棒头草等。 2 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2.1 主攻目标 保主茎、促大蘖、安全越冬。要加强麦田水肥管理,如遇干旱要浇好越冬水,注意在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为小麦分蘖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安全越冬作保障。 2.2 主要措施 一是中耕松土,除草保墒,每次大雨后或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既可以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又可以提高地温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二是防止畜禽糟蹋和人为损害。三是镇压挖旺。对于麦苗生长过旺的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促壮作用。在平均气温5 ℃以上、地表较干、没有冻土层时,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压干不压湿、不压冻,连续镇压2~3次,隔10 d进行1次。镇压后及时中耕。冬前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横耕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麦苗,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拨节过早。同时也可开展化学调控,控旺防倒。在旺长麦田喷洒壮丰胺等生长调节剂,可控制旺长,并可防止麦田发生早春冻害[1-2]。为防旺长麦田中后期倒伏,可在小麦拔节期喷洒壮丰胺、矮壮素等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 早春管理(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为小麦的返青至拔节期,要控春蘖、促大蘖。 3.2 主要措施 要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发现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2次追肥。第1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 kg/hm2,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对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混合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铵。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肥,施尿素150 kg/hm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但是对于过量滋生或生长过旺的田地应控春蘖、促大蘖、抑小蘖、育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安徽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时期的特点及田间管理方案 杨建 1101043500 11-青年农场主试验班 摘要: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 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田间危害来源不同、小麦对抵抗外来危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而,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争取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配方施肥 生长发育特点 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为便于栽培管理,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中器官形成顺序和便于掌握的明显特征,把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起身期(生理拔节)、拔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在冬小麦有明显越冬的地区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1)播种期:播种的时间,以月/日表示。由于冬季气温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逐渐提早而成熟期则渐次推迟,所以小麦生育期自南而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全田50%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3厘米时的日期,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全田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4)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5)越冬期:冬麦区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到次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以上,麦苗恢复生长。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中下旬。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茎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为0.1-0.5Cm),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安徽省拔节期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旗叶叶鞘包着的幼

小麦苗期田间管理

小麦苗期田间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是学员知道如何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教学重点 1、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2、中耕散墒增温促壮苗 3、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 教学过程: 也是近几年来降雪量最多的一年。由于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小麦生产从综合分析来看,笔者认为今年的雨雪天气对小麦生长是利大于弊。有利的原因是:(一)低温及雨雪天气不仅给小麦越冬、返青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而且对播期较早和播量较大的麦田出现的旺长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二)雨雪量较大对小麦进行覆盖,有效保持地温,使小麦不受冻害而安全越冬;(三)持续低温对小麦病虫害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越冬期小麦红蜘蛛、蚜虫的发生有了很好的控制。不利的一面:(一)对播期较晚或地力水平较差造成的弱苗,在越冬期生长受到了抑制,抑制了越冬期小麦的分蘖数及根系发育。(二)进入越冬期早,小麦越冬群体较小、生物量不足,对小麦最后形成大穗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市目前小麦生长状况的调查,小麦长势是近几年来比较好的一年,其壮苗:春性品种为6叶或6叶1心,分蘖数为5~6个,

次生根为8~10条;半冬性品种为6叶1心或7叶,分蘖数为6~7个,次生根为10~12条;其弱苗为4叶以下,分蘖数在2个以下,次生根4条以下。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时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春季加强小麦麦田管理正是好时节,以下简单从几个方面谈谈小麦田间管理的措施。 第一,及时进行化学除草。2009年11月份由于低温来得较早、小麦生长量不足,同时麦田杂草较少,年前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据田间调查不足5%,因此在春节后小麦未拔节之前有效进行化学除草尤其必要。化学除草的方法有:针对阔叶杂草(1)每亩用36%奔腾5克~6克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2)每亩用5.8%麦盛10ml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3)用麦草盖每亩12克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等,可以有效除去荠菜、播娘蒿、野油菜、繁缕和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针对禾本科杂草的野燕麦,用6.9%的骠马乳剂40~60ml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第二,中耕散墒增温促壮苗。春节过后,由于近段时间雨水较多、麦田湿度大,不利于小群体的麦田生长,针对不同情况的弱苗, 有效进行浅中耕达到散墒提高地温,配合追肥,不仅可以促进多发春蘖,而且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确保小麦丰产,同时也可以起到人工除草的作用。 第三,及时追施有效肥。(1)针对播种时施肥不足而明显表现出缺肥的麦田,应趁墒在返青拔节期亩追施尿素5公斤~8公斤。(2)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专 题SPECIAL 2019.03农 机 科 技 推 广12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一、黄淮和华北地区 大部地区小麦秋播期间天气条件和土壤墒情较 为适宜,适期播种比例大,整地播种出苗质量较高。 旺苗面积有所增加,春季冻害风险较大。部分地区 旱象显现,土壤墒情偏差。同时,部分秸秆还田麦 田,土壤暄松,苗情较弱。春季麦田管理应以“控 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主攻方向,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1.镇压划锄,保墒增温 对于吊根苗和耕种粗 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一 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 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 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 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 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 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 转壮作用。划锄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 果,早春划锄最好和镇压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 2.分类管理,控旺促弱 对旺长苗,应以控为 主。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 麦田在拔节期易出现田间郁蔽、光照不良现象,导 致倒伏。对这类麦田在返青至起身阶段及早镇压, 可有效抑制春季分蘖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旺长严 重地块可镇压2~3次,春季追肥浇水推迟到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5kg 左右。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促苗情转化升级。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cm 时开始划锄,增温促早发。同时,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追施氮素化肥和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三类苗可以施肥浇水,亩施5~8kg 尿素,促三类苗转化升级;到拔节期每亩再追施5~8kg 尿素,促进穗花发育,增加每穗粒数。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应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kg。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亩群体茎蘖数70~8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亩群体茎蘖数60~7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kg。对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等,以提墒、保墒。弱苗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借墒施肥,促苗早发;一般壮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降雨后,抓紧借雨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2~15kg。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施氮肥时配施磷酸二铵,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对冻害麦田,冬前和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要早管促早发,及早采取管理措施。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加快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本刊选登一组各级部门在粮食作物春管、水稻育秧、作物植保、肥料施撒等环节技术措施与探索实践文章,供参考。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田间管理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员知道如何抓好小麦越冬期的田间管理。 教学重点 小麦越冬期管理 教学过程: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是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育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 小麦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主茎一般都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时期与数量、成穗率、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小麦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