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1)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化铃声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实践: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

教学反思:

1、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网络,电视)的优,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明辨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三、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四、学生分析

五、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八、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5表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2、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

资料。

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臵信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臵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臵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

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臵了两方面的内容: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

简单介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

●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

原理:

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百度;

Google;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原理及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搜狐;

新浪;

网易;

雅虎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总结:两种搜索引擎类型比较及趋势

趋势:现在许多搜索引擎朝着两者兼顾的方向发展。

实践:P20

1 (1)(2)

2 (1)(2)(3)

●赛一赛:比赛规则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高声喊出自己的组别并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老师事先选好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

●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

与或非

and or not

+ | -

以GOOGLE为例:

①不用“+”,只用空格

②用“-”表示“非”

③OR用大写

2、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比较有效

3、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

3、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实践:P23

●练一练:

内容: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查查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节诗词等相关内容。

方式:

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卷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卷信息查询,推举小组代表对相应的中秋专题内容向全班同学做总体介绍。

设计意图:

出一些要利用搜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发给学生做。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答对了就表明掌握了,所用时间长短只是熟练与否的问题。主要是考察他们对搜索技巧的掌握。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搜索的东西。使全班都对中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结与评价:

■教学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附:赛一赛题目:

1、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2、<<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

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爱心组织和环保组织向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发出倡议:将4月_ 日定为“中国校园环保日”。(提示:填写2个阿拉伯数字)

4、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

5.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如果摄入过多,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这种毒素是什么?

6、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7、金庸的籍贯是:浙江海宁

8、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

9. IBM是当前世界当之无愧的电脑巨人,但IBM的前身______ 公司,却是生产销售专用于统计的计算制表打孔机的小公司。(提示:填写3个大写英文字母)

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

附:练一练题目:

1、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__________”。

2、山东_________(城市名)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3、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_________,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6、水里一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____________。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_________,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2.3 文件的下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件的下载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有部分的同学会经常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所以有不少的同学对文件的下载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能真正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的下载的同学可能不多,而且很多学生知道某个基本名,但要他说出文件名的具体构成可

能他就说不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文件一些属性及文件类型,有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懵懵懂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

(2)简单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属性

(3)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同性质不同类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

(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策略由于目前在电视剧上很流行《大长今》这部电视剧,相信同学们对这部戏的主题曲也很熟悉,所以在上课之前播放这首歌曲迎接同学们的到来。然后上课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任务一:下载这首主题曲,然后再慢慢的深入到课程中的其他内容如:下载的途径、下载的方法、文件名的构成、文件的类型等等。

课前准备:(在等待学生进教室时播放《大长今》的主题曲,等上课后在关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播放的哪首歌曲是什么歌啊?

生:大长今!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呢。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呵呵!老师也觉得很好听呢。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不是应该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呢?好,现在有一个小小的任务需要同学们去完成。

(用幻灯片展示任务一:请每位同学到网上下载《大长今》的主题曲,可以是mp3格式,也可以是别的格式,注意你所下载的网站和下载的方法)(3分钟)

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的知识来查找音乐。

过3分钟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说说他们是去哪个网站下载的,所使用的下载方法是什么?

师:好,刚刚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表现得不错,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把《大长今》的主题曲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了。那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起来给大家说说他的下载经验呢?(要是没有学生主动起来的话,老师可以邀请)

生1: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目标另存”的方法存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2: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3:我是在搜狐上找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

师:好,这三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我们给点掌声奖励他们一下好不好?(全班同学鼓掌)

师:刚刚同学们在下载的时候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到百度上搜索到这首歌曲的,有些同学是到一些专门的音乐网站下载的,如华纳唱片等等。其实这些呢都是属于下载途径。文件下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任务而异。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文件下载途径。

(展示幻灯片)

师:刚刚同学们找到所需要的歌曲后,有的同学是将歌曲以“目标另存”的方式存到自己的电脑上,有些是通过“网际快车”来下载。那么,这些方式是属于下载的方法。那么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下载方法呢?

生:有!

师: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下载方法呢?(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

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下载工具来下载。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展示“常见下载方法”的幻灯片)

师:下载文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可直接点击下载,也可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而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可达到高效下载的目标。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下载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

生: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很不错,而且看的出来,这位同学对这些下载工具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说一下?

生:批量下载指的是同时可以下载多个文件;断点下载指的就是比如我今天下载的东西还没有下载完,但是下次我可以继续下载而不需要重新下载;多线程下载指的就是一个任务可以分成多份来完成。(当然,关于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含义这个问题不一定只是由一位学生来回答,教师也可以做补充,也可以找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下载软件的这三个特点)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些下载工具就是具有了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所以才实现了高效下载的目标。所以老师希望要是有哪位同学你家的电脑还没有安装有下载工具的话,那就赶快回去安装上吧。它会成为你下载时候的好帮手的。

以安装FLASHGET为例:演示FLASHGET的下载、安装以及利用FLASHGET来进行批量下载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件名是由哪些部分来构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刚才做下载的那首歌曲,看看它的名字是由哪些部分来组成的。(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回答)

生: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后缀名也叫扩展名。文件名有点类似于我们姓名中的姓和名。所不同的是文件的姓(扩展名)在后,名(基本名)在前,

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如这样的一个文件名:(展示幻灯片)大长今.mp3。小黑点前面的大长今是基本名,而小黑点后面的mp3呢就是后缀名也就是扩展名了。

师:现在我们下载了一个文件,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这个文件的属性的话应该怎么做?

师:在我们电脑上的文件,无论是哪个文件,只要你选中该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可以查看该文件的属性。

P24表:

①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

②存储位臵: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臵。

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举例: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UNC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举例:\\192.0.1.100

本机路径:f:\my music\童话.mp3

③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举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电脑游戏,卡通动画等。

④其他属性: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师:刚刚同学们下载的歌曲有的是mp3格式的,还有的是wma格式的,这些都是属于一些声音格式。那么我们常见的文件的格式有哪些呢?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前的分组情况,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把你们组所知道的文件类型写在纸上,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多?(2——3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利用幻灯片展示常用的文件类型)

师:好,接下来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第二个任务:合理下载网络中的文件(展示幻灯片)

实践:

请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选择某一类或某位歌手、词曲作家的音乐并下载。

(2)下载与所选择的音乐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

(3)然后访问教师机,在里面建立小组文件夹,把所下载的内容传到小组的文件夹。

(提醒学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

师:好,同学们表现得都很不错,有不少小组的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网络的共享功能让我们在查找或是下载某个资料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展示幻灯片)(一、文件中有时会包含不健康的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它们,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破坏.

二、将下载文件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相应的出处。

三、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时间和功能上的某些限制。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也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本节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还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等等。老师刚刚也讲过了,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所准备的一节。通过几个班的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目前电视所热播的《大长今》的主题曲来引出任务,能够很好的调动起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致马上提高。平时有大部分的同学在下载的时候并不知道怎么利用下载工具来进行高效的下载,所以对所介绍的下载的途径及方法都和有兴趣,而且通过学习,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而对于老师所布臵的任务,由于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也都能很

好的完成任务。2.4网络数据库

一、教学目的:

1、加深对文件类型的认识和下载工具的使用

2、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3、加深对合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认识

4、记住几个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的网址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2、记住几个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的网址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课堂讲学和机房实践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利用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信息的获取分常规信息获取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我们先复习常规网络文件信息的获取,再学习和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

二、复习

集体复习一下怎样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和flashget下载工具来通过网络完成我们需要的文件。

三、新课堂知识点讲解

1、什么是网络数据库

2、

网络数据库: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即成为在今天广泛应用的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它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

2、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以检索义务教育法为例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重点突出:明确目标——提炼关键字——输入执行——评价调整这个过程

3、体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演示)

a、教育资源库:

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查找学习资料,牛顿运动定律

b、学术类网络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index.htm

中国大百科全书: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c、在线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上海图书馆: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d、网上娱乐和商城

百度音乐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易趣: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e、数字城市

数字北京: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电子地图: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4、网络数据库的评价

从我们目前的实际出发,一般我们建议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内容准确无误

2、范围广深适度

3、来源权威可信

4、更新及时规律

5、检索方便高效

6、系统稳定可靠

四、课堂小结

从知识点、课堂秩序、学生反应进行小结

实践:

1.参考书P34页的网站,查找学习资料,如:三角函数的内容;

2.利用在线图书馆,查找某本书的情况,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开本,页数,定价,内容简介等保存。

3.利用数字城市网站,查找从苏州火车站到苏州乐园的公交路线。

教学反思:一些网路数据库如数字城市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打开后,查找地名或公交换乘,行车线路速度比较慢。导致部分同学未完成实践任务,下次要注意网速问题,尽量在容易打开的网站上查找信息,节约时间3.1信息加工概述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理解手工加工和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把握信息加工三种形态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从因特网,从网络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当我们要有效的利用获取的信息时,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工,大家把书翻到第40页,看一下开头的这则故事,引出信息的加工。

1、信息加工的定义: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

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2、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加工?

①、避免真假混杂

②、有效地使用

③、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3、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4、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人工加工方式的特点:

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不足:繁琐、容易出错、费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信息加工的时间,提高了信息加工精度。

5、计算机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①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

②信息录入

③信息加工

④信息输出

⑤信息存储

6、计算机信息加工类型

①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②基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总结:本节主要讲了信息加工的一些基础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内柔多是一些概念性,记忆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在讲解时在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释,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3.2信息的编程加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2、能力目标: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2、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学校要开运动会,希望用计算机来处理比赛数据,只有硬件设备就可以了吗?

学生回答:需要相关软件。

再问:哪位同学用过专门的处理比赛数据的软件?

学生回答多半是没有。

引出课题:有一位同学已经为此设计了一个小软件。

演示:100米决赛项目成绩排序程序

学生试用。

给出总任务:体验设计这个软件的过程。

提问:如果让我们对这些数据人工排序,怎么排?

引出概念:“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算法:

1、如何交换两变量a,b中的值

在计算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直接交换a,b的值,需临时变量TEMP,逐步交换

类似交换两个杯子中饮料,需借助于另一个空杯子

如a=9,b=2,步骤如下:

(1)将a的值9赋给temp;

(2)将b的值2赋给a;

(3)将temp的值9赋给b;

二、问题解决:

演示:冒泡排序算法

介绍数组概念

小游戏:请5个学生上讲台,发给每人一张大卡片,上面都有一个数字,大小不等。数字不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序。排序规则(从小到大):从左边第一位学生开始,与相邻的学生比较卡片上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排在右边。依次比较,直到排序完成。

小任务:给定一个数组(三四个元素),用冒泡算法排序。

三、体验过程:

提问:计算机也会这样思考吗?

如何让计算机知道我们设计的算法呢?

引出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需求分析(算法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要计算机“做什么”

2、设计算法:对特定的问题设计一组求解步骤或方法。

3、编写程序:把人工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代码

4、上机调试与维护:刚写好的程序不一定正确,必须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排除错误,测试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学生可将程序代码拷入编程环境,借助注释文字了解代码的作用,调试运行程序,检查程序运行的结果,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实践:

完成总任务:体验设计一个对校运会100米决赛项目成绩进行输入和排序的程序的过程。

四、总结:

1、回顾整个程序设计的实战过程

指出: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还只能按照人们事先给定的步骤工作。遇到问题时,先要一步一步设计好怎么做,也就是设计好解决问题的算法,最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将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计算机语言表述为指令,从而赋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是按程序所规定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工作的,懂得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将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

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实践”进一步探索。

教学反思:

1、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源程序普遍看不懂。本课要求是体验过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按小组学习是可行的。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形成“伙伴教学”的关系。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教学目标:

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二、教学内容:

1.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的历史。

2.能够各种途径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

3.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

四、教学难点:

1.智能和人工智能

2.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1、导入:播放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片段;教师简单叙述“人机大战”的历史。

2、教师提问:“更深的蓝”是如何战胜卡斯帕罗夫的呢?

学生答: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就具备了很高的智能,能针对对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会范错误。

3、教师展示“更深的蓝”运行的剖析视频片段。揭示了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其实是一个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的群体,揭示了“更深的蓝”的高智能是构建在人类智能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教师鼓励学生:“机器虽然战胜了人类,但是没有我们,机器依然是机器”。学生的反映是很自豪,我认为这样能增强他们驾御信息工具的信心。)

4、“人工智能”的实质内涵:人造的智能,它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1、引入:基于大家对“人工智能”概念的了解和其未来的畅想,那么在我们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智能技术拥有哪些应用呢?

2、模式识别技术。第一章曾经提到的语音识别技术也是属于模式识别范畴的。

指纹识别(演示)

语音识别(演示)

手写识别(演示)

2、机器翻译

①安排学生体验“机器翻译”的智能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参考网址: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list/104fy.htm。参考文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安排实践: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译成中文,然后把翻译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较。课堂的效果是学生哈哈大笑,因为翻译的结果很离谱,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以后可以从事专门开发有关翻译的智能技术的事业,使世界真正成为沟通无限的村落。

②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课堂引入时提

及)

常用软件:金山快译等(学生了解一些)

实践:

1、使用金山快译,练习中文翻译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2、再把翻译过来的英文再译成中文

3、思考:与原来的中文是否有区别?为什么?怎样提高翻译质量?

启发、讨论、分析:

a、有区别-----机器无感情------因为使用软件-----人编写的------(进一步认识本质)

b、原理:在词库中搜索

c、提高质量:进一步完善软件

4、其他应用

①演示:机器人灭火大赛视频片段、机器人跳舞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②计算机博弈。指导学生从教师机下载“五子棋”游戏程序,给学生实践一下和计算机对战的乐趣,体验智能信息技术。

③智能代理技术

计算机发展趋势:个性化,人性化

举例:OFFICE助手

实践

1、访问http://www-ai.ijs.si/eliza/eliza.htm,用自然语言和机器人对话。

2、访问下列网站,了解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具体网址参照书本P.50)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时,从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认知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衔接自然、合理、紧凑、前后贯穿、环环相扣、层层启发、释疑解难。在引导、探究与讨论、讲授、启发的过程中,各方面融合自然,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平实无华而又幽默风趣。本教案经过实践验证,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对学生意识和素养的提升自然而到位、水到渠成。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了解汉字编码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文字处理技术解决的问题,并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让学生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二、教学要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三、教学组织: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在自修笔记中学生会摘录下课文的知识点、上网下载有关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等等。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问题,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因此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举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汉字呢?汉字的来源如何呢?

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阅读资料:P53页

资料一: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 ;

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本、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

资料二、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例:中国美术家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

资料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简史

2、东巴文字:

⑴东巴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古象形文字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象形文字,是文字史上的活化。

⑵东巴象形文字在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古代,东巴象形文字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载体,其使用方式一直沿袭用竹签进行手工绘画的方式;

电子东巴

实践:搜索,下载,安装电子东巴软件,并尝试使用该软件。

3、处理文字的技术: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机械式打字机和计算机。

二、汉字编码

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汉字编号主要有三种:

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

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BC、五笔等。

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16、24X24、32X32、48X48、64X64点阵)

资料P56页:汉字输入码的编码方式:音码、形码和混合码三大类

三、汉字的处理过程

汉字的处理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造字方法:“开始”—“附件”—“TrueType 程序造”—“选择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写字”。

四、小结

我们了解了汉字的来源和意义,知道汉字的编码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对于汉字,如何通过多种渠道来利用它呢?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和提高的。

五、实践

教学反思

我在上课时只出示了汉字变化的一些图片,没有较好地表达出过程,结果学生的理解很杂乱,只不过是了解了许多实事,而没能将这些事实进行进一步的思维概括。网上的资料大多数是针对于语文方面的,有些资料还很专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于学生阅读这些资料后,往往只能达到领会水平,要想把思维提升一个层次,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并引发矛盾或认知冲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朝着更高水平展开。由于课堂上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激发他们课后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附参考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experience/hanzi/chhanzi.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wxch/

https://www.doczj.com/doc/a08019740.html,/

4.1.2 字处理软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2、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够丰富。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在自修笔记中学生会摘录下课文的知识点、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等等。

三、教学组织: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兴趣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寻求解答。

四、重点难点: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字是信息处理不可缺少的元素,要学会各种文字处理,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在特定的场合,可以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表达;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图形等。

一、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一、1、图形用户界面(GUI) :简单易学

一、①功能菜单臵于程序窗口的顶部,用户可以方便从菜单中选择菜单。

一、②使用滚动条可方便用户在文本窗口中浏览。

一、③在选定一个对象之前,必须操作“选择对象——操作对象”这个方式

一、④软件将操作的结果直接显示出来

一、特点:直观、简洁、交互性强的友好界面,易于学习和掌握

一、

2、功能丰富:个性选择

①即使像“录制新宏”等很少被用到的功能,软件中也要加入它们,因为只要有人需要,就可以随时使用这些功能。这给软件带来适应性。

②对于用户来说,只要能满足自己工作中的需要,并不需要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所有功能。

③在学习使用软件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最基本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扩充。

④即使用户不掌握某个软件,他可以借助“帮助”命令进行学习。

3、变化迅速:易于迁移

如: Word97 → Word2000→Word2003;Wps教师版→Wps专业版→Wps学生版FrontPage97→FrontPage2000→Dreamweaver4.0 所谓文字处理就是进行文字类稿件的输入、编辑、排版和发布。

二、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经常使用字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各种文本信息。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信息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文本加工工具来处理文本信息。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字处理软件有:WPS,Word,记事本,写字板等。

文字处理特别适用于一般办公人员的应用需求,它具有文字输入、编辑、排版和打印等基本功能,如果需要,您还可以在文档中加入动画、声音或电影。

字处理软件的一般操作:撤销、重复、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文字的剪切、复制和

粘贴、设臵字型、字号、设臵背景、插入图片、图片环绕、艺术字等等)

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排版工具: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金山公司)

文稿演示工具:powerpoint

网页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排版的一般要求:

区域划分清晰,版式美观,易于理解

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合理

布局平衡合理,易于观看和检索

页面风格与主题相符,形式新颖

背景能很好地衬托出主题

图片、图片使用合理,能提高访问者兴趣并有助于理解相关文本

实践:电子小报的分析与制作“菁菁校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实践内容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电子小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在这份小报中有一个效果是实现Word中的图文环绕,我让学生自己探索图文环绕方式,只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要求。

另外,从这节课开始我没有采用网上提交作业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举手示意,这样的效果反而比较好,一来同学之间有了竞争意识,谁快谁好一目了然,另外也避免了网络提交作业时,有同学复制别人作业的坏处,今后类似的作业提交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1.3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一、教学目标:

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的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四、教学难点:

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和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书P13页,回顾“获取天气信息党的流程图”

一、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

结构化表达:

特点:

形象化的表达:借助生动的图形、图像表达信息,强化表意效果。

特点: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可以超越语言文学壁垒,实现更深刻意义和更范围的信息交流。

1 .文字表达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课程题目〗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

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信息需求样表〗 信息需求表 信息来源类型表 〖课后练习〗 1.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高中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八第二节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多媒体作品的表现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 2.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3.通过赏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情境启发、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品。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Ahthorware、Visual Basic。网络教室。 ]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通过单纯文字和多媒体作品的生动展示产生强烈对比,引发学生认识多媒体及其制作工具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欣赏过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 《再别康桥》吗这首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想象 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齐、华美,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投影:《再别康桥》文字。 教师:同学们,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你体会到了吗让每个 读者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才是诗歌的魅力 所在.让我们再次去感悟吧。 投影:多媒体作品再别康桥 教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两次欣赏有区别分享你 的收获与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问题。 《再 别康 桥》文 字 ^ Flash 作品 《再 别康 桥》 第二环节赏析 作品,通过多媒 、

体作品《剪纸艺术》强烈的艺术美感再次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学习的欲望,并了解熟悉构成多媒体作品的基本元素 教师:大家肯定都体验到了多媒体作品非凡的表 现魅力!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 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当然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丰富 的多。同学们肯定还意犹未尽吧,接下来我们再来 欣赏《剪纸艺术》,大家要带着以下问题仔细欣赏, 并填写表格。 作品名 称 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 画和视频等元素。 学生欣赏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 , Power Point 作品 《剪 纸艺 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浙江省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青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案 第1课与电脑见面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难点:鼠标的初步使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课时可以用计算机演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游戏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喜欢课程。 介绍计算机的外貌时,可结合实物进行,让学生指着各部分介绍。 开机与桌面:主要让学生了解桌面组成,这里有许多新概念,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教师在这里主要是把“桌面”、“图标”“开始按钮”解释清楚,具体的一些概念留到后面课时里解决。 讲解使用鼠标时,鼠标的握法应让学生拿住鼠标感到舒服为好,并不一定要规定一个姿势,鼠标的移动让学生明白要紧贴工作台的表面移动;引导学生观察鼠标指针经过图标时、指向图标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鼠标的单击可结合单击图标、按钮进行,并让学生了解单击图标和按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关机的过程中,如计算机不是自动切断电源,一定要学生养成等出现“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界面,才切断电源的习惯。教学参考: 1、如果计算机室中电脑是无盘工作站可用两课时来讲解。 2、学生很容易把桌面上的任务栏拖乱,如果在桌面上找不到任务栏,可以将显示分辨率改得更高,任务栏可能就会出现了。 第2课有趣的纸牌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鼠标的拖放。 4、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才一课时,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因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3、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让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5、让学生知道并掌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步骤: 一、导课 同学们,说到计算机网络,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名词,其实在现代的 信息化时代里,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学习 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个终端接入到单个主机.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

为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初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代表的网络:包括LAN, MAN, WAN),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大约是20世纪70-90年代. 典型的代表是目前Internet网的前身ARPANET.如后面 示意图。 第三代:标准化网络:包括:ISO/OSI-RM(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第四代:网络互联:各种类型的网络全面互联,并向宽带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例如: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或者网络只要遵守tcp/ip 协议,都可以连入网中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1 信息技术课教案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他们具有:1各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其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2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物理实现的 3用来实现网络通信、资源管理和网络服务的专门软件 4计算机之间能够利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相互通信,并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沙后所小学 刘桂明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 / 34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2 / 34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案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课程类别理论课课时1课时 任课教师XX 职称实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黑板,教材授课地点传统教室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对象分析 1. 授课对象为普通高等中学,大部分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是缺乏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系到课堂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学生对表格的认识浅,没有意识到表格在学习和生活中重要性。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表格便利之处,从而引起对表格的好奇和兴趣。 参考资料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表格、单元格。 (2)知道表有哪些基本功能。 (3)知道从表格中获取所需信息有哪些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成绩表”,明白表格的作用和功能。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表格的作用和功能从而认同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一种用表格管理自己实际生活和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表格、单元格的概念; (2)表格的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 能分析如何对表格进行加工可获得所需的信息。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1.导入 师:下面我们来看两份课程安排一样的课程表。 (注:材料一、二、三均为课前准备好) 呈现材料一: 课程安排 星期一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数学,第三节课是物理,第四节课是地理,第五届课是英语,第六节课是生物,第七节课是政治; 星期二第一节课是数学,第二节课是地理,第三节课是英语,第四节课是语文,第五届课是体育,第六节课是历史,第七节课是生物; 星期三第一节课是英语,第二节课是,第三节课是语文,第四节课是政治,第五届课是,第六节课是物理,第七节课是化学; 星期四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英语,第三节课是生物,第四节课是政治,第五届课是数学,第六节课是历史,第七节课是地理; 星期五第一节课是英语,第二节课是数学,第三节课是历史,第四节课是语文,第五届课是物理,第六节课是政治,第七节课是化学; 呈现材料二: 师 :观察 完这两 份课程 表,你 们有什么样的的感觉。 高一课程表 1 2 3 4 5 6 7 一语文数学 课 间 操 物理地理 中 午 英语生物政治二数学地理英语语文体育历史生物 三英语数学语文政治音乐物理化学 四语文英语生物化学数学历史地理 五英语数学历史语文物理政治化学

(完整版)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和解密教学设计

3.4 加密与解密 本节内容按2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分析生活中由密码引起的数据安全问题,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穷举法破解密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预习,阅读第77页“任务一解开网站账号被盗之谜”之“活动1 防范‘盗窃’行为”,填写第78页的表3.4.1。 2.教师检查,并评讲填写情况,引出数据安全、密码的话题。 表3.4.1 密码盗窃与防盗分析表 二、密码 密码是指用来核对用户ID以验证用户就是本人的一组字符。 活动2设置安全密码 打开教科书配套资源中的“数据安全性测试.py”,运行并测试穷举搜索一个5位、7位和9位的数字密码,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填写表3.4.2。(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fld”和“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py”) 表3.4.2 穷举搜索密码需要的时间

实现穷举搜索的自定义函数jiemi()的程序代码如下: def jiemi(): d1=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1 p=int(varin.get()) #获取输入文本框的数字密码 for i in range(0,p+1): #从0循环到正确密码数值 if i==p: #如果密码相同 d2=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2 d=d2-d1 #取得时间差 #在输出文本框中显示解密用时 varout.set(str(d.seconds)+"秒"+str(d.microseconds/1000)+"毫秒")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比一比】当然,我们也可以编写无可视化界面的程序,程序更简单。(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无界面).py”)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请比较有可视化界面与无可视化界面两个程序运算的快慢,将最快的结果填入表3.4.2。 【算一算】 你的电脑1秒最多能试探大约多少个整数密码? 【做一做】 1.有可视化界面程序中的jiemi()函数中的for循环改为while条件循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认识FrontPage 2000 课课题题第1节认识FrontPage 2000 课课题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得启动和退出FrontPage 2000的方法; 2、认识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重点 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难点 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共14课时第1、2课时(含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将信息发布到Internet网上去呢?这就涉及到网页的制作与上传。FrontPage 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用于制作网页的软件,应用非常普遍。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II、讲授新课 1、启动FrontPage 2000 (1)启动Windows98系统 (2)选择菜单命令“开始”---“程序”---“Microsoft FrontPage”。 2、认识FrontPage 2000的窗口(如图2-1) (1)菜单栏:用下拉式菜单的方式提供FrontPage 2000制作网页的各种命令; (2)工具栏:包含许多功能的快捷按钮,当我们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各个按钮上时,可以感应出该按钮的名称; (3)视图栏:FrontPage 2000提供了6种查看站点的不同方式,可以让你更方便地查看网页的大小、链接等等; (4)视图选项卡:FrontPage 2000提供了3种不同的方法来查看网页,我们可以使用界面左下角的视图选项卡,并可在它们之间切换。 3、退出FrontPage 2000 退出FrontPage 2000的方法是:单击FrontPage 2000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X ;也可以单击“文件”菜单栏中的“退出”菜单选项。这样就可以退出FrontPage 2000了。 III、练习、作业、预习 ①FrontPage 2000的启动和退出。 ②熟悉FrontPage 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 ③预习:如何制作网页?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2、技能目标:会安装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难点:会安装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三、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等。我们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到BBS论坛参加讨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实现文件传送,通过网上商店进行购物等。那么大家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我们所接触的校园网和家庭网络,能不能再给计算机网络在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吗? 学生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系统,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

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那么从这个具体的定义中大家能不能看出计算机网络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组成计算机网络具备的条件: 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 2、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 3、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的,那么大家想一想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连接设备有哪些?六个人一个小组结合课本内容和接触的网络进行讨论,时间是五分钟,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公布答案,并详细说明一类网络硬件,最后评出最优小组。 学生热烈讨论中…… 五分钟后,分组公布答案…… 第一组……网络接口卡…… 第二组……传输介质…… 第三组……连接设备…… 第四组……网络服务器…… 发言完毕,教师播放幻灯片,总结补充,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1、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或称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与网络线缆直接连接的接口电路板,执行计算机与网络传输的规范。网卡驱动程序与网卡一起完成网络数据链路上的数据发送和接收。 2、传输介质:分别展示图片 (1)电话线路——电话通信 (2)双绞线——普通网线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教科版) 2017

目录 1.1 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4)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 2.2.1 搜索引擎 (10) 2.2.2 搜索技巧 (13) 2.3.1 文件及其类型 (16) 2.3.2 多途径下载文件 (19) 2.3.3下载效率的提高 (22)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24) 3.1 信息加工概述 (27)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0)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36) 4.1.2 字处理软件 (39)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42)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5)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48)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51) 4.2 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54) 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5)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8)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61)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63) 6.1 信息集成(1) (66) 6.1 信息集成(2) (69) 6.2 信息发布 (71) 6.3 信息交流 (74)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6)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9)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81)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