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

PartⅠ分子与细胞

Unit 1. 走近细胞

Lesson 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所有种群﹤=﹥所有生物.

3.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植物器官没有系统,动物才有系统)

4.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为个体水平(其细胞=个体)。

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

5.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6.九大生命系统层次(“湖中的所有鱼”不属九大中的任一层次)

7.细胞不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为还有病毒,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病毒在活细胞中培养、增殖。

*:病毒、疫苗的培养用鸡的胚胎细胞来培养。

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仍是生物,有生命现象。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or RNA (只能有一种核酸),其它生物都具有两种核酸。

痢疾:痢疾肝菌(细菌,原核)

疟疾:疟原虫(真核)

肺结核:肺结核杆菌(细菌)

10. 眼虫,具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为真核。

11. 硝化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是生产者。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是分解者。

乳酸菌也是真核生物。

13.*: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线粒体和细胞核要染色

液泡和细胞壁(在质壁分离情况下)不用。

Unit 1. Lesson 2

1.除了病毒以外,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2.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3.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 。

4.看到磷酯,就是考查细胞膜这个考点。

5.原核生物: 蓝藻、原绿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 (包括颤藻、念珠菌、发菜)

绿藻是真核生物

蓝藻和细菌的结构图(p9

DNA, 无染色质、无染色体, , 无其它细胞器。 (合成蛋白质)

(合成蛋白质作用)

原核有细胞壁(成份是糖蛋白,即糖类和蛋白质)

真菌也有细胞壁

植物有细胞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

拟核是环状的

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没有染色体,只有DNA (因为在这之间,DNA 是裸

露的)

7.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原核生物(蓝藻) 的细胞壁和病毒的细胞壁,三者成分不一样。

8.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二分裂(考点:细菌) ← 原核生物分裂方式

9.灵芝也属于真菌

11.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个细胞器,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无细胞器。

12.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等其它细胞器,但无中心体(因为其进行无丝分裂)。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13. 判断题: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叶绿体(×)

↑ ↑

有叶绿素 原核生物无细胞器(除核糖体外)

特例:霍尔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发生有氧呼吸。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Unit 1. Lesson 3

化能合成作用:把CO

2 + H

2

O变成有机物(光能)

一、自养型生物﹛

光合作用

*:硝化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二、显微镜的特点

1.光圈、反光镜用来调节明亮度。

2.成像特点: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3.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长。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短。

5.放大倍数越大,视野里细胞数目越小,细胞体积越大。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小了,亮度越暗,所以要增大光圈。7.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一般都要放大光圈,或者转动反光镜。

物像模糊,则调节细准焦螺旋。

8.在整个视野上看到16个,放大4倍后,理论上看到1个。

(面积上的换算)↘即原来10×10→10×40

在直径上看到16个,放大4倍后,理论上看到4个。

(长度上的换算)

9.实验材料要求:薄而透明

10.光照太亮,则可看到细胞壁,但细胞内容物不清楚。

11.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增大亮度。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减弱亮度。

12.观察质壁分离可不需用高倍镜。

13.通光孔不是光圈,通光孔不能改变。

Unit2. 组成细胞的分子

Lesson 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无机盐大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2.“花而不实”,植物缺硼(B)。

3.生命元素:碳

4. 组成不同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种类都相同,含量不一样。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统一性)(差异性)

5.大部分酶属于蛋白质。

6.C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界,其他元素则主要通过植物根的吸收而进入生物界。

Unit2. Lesson2

1.种子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晒干的种子加热时试管壁上出现水珠

(烘烤)(结合水)

*:失去结合水,细胞可能成为死细胞。

2.生理作用:

消耗(自由)水:光合反应,呼吸作用,ATP的水解,

多糖的水解,蛋白质→氨基酸(要水解),核酸→核苷酸产生水:反过来

*:种子入仓贮存之前,要晒干,防止有氧呼吸。

3.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只要生物是活的,水就是细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沙漠中植物细胞也是,只不过它们相对其它的植物的水少。

4.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不用于光合和呼吸作用

症状:植物变黄

5.植物缺Mg2+ ,不合成叶绿素﹛

光合速率减慢

6.植物中镁和叶绿素有关。合成叶绿素有两必要原素光照

镁(和氮)元素所以,缺镁或缺氮的植物中,无法提取到叶绿素。

7.缺镁,则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在色素分离后,没有叶绿素a、叶绿素b,其它不影响。

8. 碘(I)与人类智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缺少碘→少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9. 氮(N)与植物叶片有关

钾(K)与植物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有关

10. 核糖、脱氧核糖都属于单糖。白糖、红糖都属于蔗糖。

11. 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和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

具还原性。

12.骆驼的驼峰里藏的是脂肪

因为①放出的热量多

②放出的水多(且不容易被蒸发掉)

Unit2. Lesson3氨基酸

2.必需氨基酸 & 非必需氨基酸(书P 25)

外界摄取体内自已产生的

3.人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最终产物是:水、CO2、尿素

R

N – C – C00H

4.氨基酸通式: H

2

H

5. 胰岛素和胰蛋白酶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功能大小相同,

根本原因为: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不同。

6. 氨基酸数目(A)= 主链A + 侧链A

一条主链有且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羟基。

脱去水分子数目 = 肽键数目 = 氨基酸数目 - 肽键

n – m n – m n m

7.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氨基酸和一个碱基。

8.氨基酸总质量 - 脱去水分子量 =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创》p20

9. 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携带)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10.一个密码子包含3个mRNA碱基

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

一个碱基对,对应一个mRNA碱基

(即2个碱基)

11. 几个结论:

①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②有的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③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④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个密码子

Unit 2 Lesson 5 蛋白质

1.多肽链:一条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组成的肽链。多样性(3个层次)

空间结构

蛋白质:多肽链蛋白质多样性(4个层次)

*:一定记住为:多肽链空间结构

蛋白质

2.核糖体

(无膜) rRNA

3.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但也有少部分为RNA。

RNA不属于蛋白质,可能属于酶。

RNA有时可以做为催化剂

4.蛋白质的功能受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无关。(是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③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

④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

6. 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DNA)

7. 脱水缩合不改变氮含量,但改变氧含量。

8. 多样性→整体;特异性→个体

9. 分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但自身的蛋白质(即由游离的核糖体

合成的),不需内质网、高尔基体。

10.细胞膜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脂质,最少的为糖类。

11. 蛋白质不能储存,过量的话就排出体外。

初步水解 彻底水解

4.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Unit 2 Lesson 6 核酸

1.“2”位为H 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0H 为核糖核苷酸

2.细胞性生物体内都具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2种五碳糖。

3.RNA 存在细胞质,少量DNA 存在于细胞质。

5.细胞性遗传物质一定为DNA ,其最终水解为磷酸脱氧核苷酸。

再用

6.能源物质,先用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7.核酸、蛋白质、多糖为大分子,脂肪不是大分子。

8.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中含有一个碱基。

↓结构

9.

*:题目说:“核酸”时,可分为三类:只含DNA ,只含RNA ,DNA 和RNA 都有。

题目说:“遗传物质”时,只能为:DNA 或RNA

Unit 2 Lesson 7 糖类和脂质

1.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淀粉、纤维素、麦芽糖、蔗糖

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点:都有葡萄糖

↖只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脂质主要在内质网上合成

2.人体中的葡萄糖不可以转变成淀粉储存于肝脏或肌肉中,

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为:糖原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为:淀粉

3. 在高等动物体,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干脏和骨骼肌。

4. 纤维素在高尔基体生成。

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较多,因为生成细胞壁(纤维素)

动物体内

5. *生长激素

*胰岛素是蛋白质,性激素是脂质(固醇类)

胰高血糖素

干扰素→一种淋巴因子(抗病毒作用)

6. 脂质和糖类相比,脂质需氧量多.

↑↑

油料作物淀粉多

实验练习

一、鉴定糖、脂、蛋白质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原理:还原糖 + Cu(0H)

2→ Cu

2

0 ↓

甲液Na0H 0.1g/ml 乙液CuS0

4

0.05g/ml(等量混匀再加入)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p.s: 水浴好处:①温度恒定②受热均匀

2.蛋白质:肽键 + 双缩脲试剂

(Cu2+/0H-) ←碱性过量

先加Na0H,再加CuS0

4

*注:游离的氨基酸没有肽键,所以无法显紫色。

正常尿液没有蛋白质,所以无显色。

3.脂肪:50%酒精(脱色)

另外:无水酒精(即100%)可以溶解色素。

4.淀粉:遇碘变蓝

二、DNA、RNA分布

1.染色剂混合后加入

2.8%的盐酸: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

p.s 健那绿(活细胞染色剂)可以通过细胞膜

3.烘干作用:①固定细胞②杀死细胞

4.在鉴定DNA分布时,观察到甲基绿染色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不可能观察到DNA。

p.s.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和染色体,不可观察到DNA。

p.s

1.双缩脲不能与尿素、二肽反应。(因为至少需要两个肽键)

2.合成肽链的细胞器/场所:核糖体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场所:内质网

3.斐林试剂 & 双缩脲试剂甲、乙(A、B)两液添加顺序的不同、反应条件的区别. 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Unit 3 Lesson 1 细胞膜

脂类(磷脂和胆固醇)注:磷脂不能说成是构成的成份。P.S.

胆固醇少量,但重要。

1.成份蛋白质

糖类

2.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e.g.胞吞、胞吐)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3.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膜型中,若蛋白质上面连有糖链,则称之为糖蛋白。若无,则

仍然叫做蛋白质。

!p.s. 有糖链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表,借此可判断细胞外或内。

图:( 见后来笔记)p6

4. ①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结构:

线粒体

(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②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即上图去掉细胞核、细胞膜)

③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细胞膜结构:

线粒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即上图去掉核糖体、细胞核),p.s.只需将结构的名称写上即可,不用加“××膜”5.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

溶脂剂处理

6.糖脂识别功能在细胞外面,所以膜表面才有糖蛋白和糖脂。

7.磷脂特点:头部亲水,尾部疏水。e.g. 油脂不亲水。

8.激素分子不参与细胞新陈代谢。

9. 细胞膜的制备

造血干细胞产生的

(只有一层细胞膜)具有膜的细胞器消失

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核糖体(没有膜)

没有细胞核

p.s.1.植物成熟细胞才有大液泡

2.核糖体,中心体没有膜。

不能选细菌和植物细胞,因为它们有细胞壁不会放入蒸馏水中后胀破。10.染料能进入细胞的原因是: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Unit 3 Lesson 2 跨膜运输

渗透作用(强调的是水分子)

1.细胞膜

原生质层细胞质→仅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

液泡膜

细胞膜

原生质体细胞质→去细胞壁后剩下的生物活性细胞结构,常用作植物细胞核细胞融合的材料

2.发生条件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是其中一种)

浓度差

3.失水速率=吸水速率,但浓度不同

漏斗中的浓度>外面的浓度

4. 水分子移动:由水多的地方→水少的地方

即由溶液浓度低的一侧→浓度高的一侧

5.对于植物细胞来说,植物的细胞液专指液泡。

6.与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液泡。

(复原,吸收K+,主动运输,需要ATP)

7. 选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根尖细胞不行,没有大液泡。

种子吸水不是质壁分离,因为其无大液泡。

8.在质壁分离的实验中:

⑴若取洋葱鳞片外表皮作材料:

无色

⑵若取洋葱鳞片内表皮作材料:

并滴入红色染料,则液泡:无色

红色(即染料的颜色)

9.质壁分离时间和长短都可以体现质壁分离的程度。

10.用硝酸钾能发生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K+重新被吸收进入液泡,恢复到原来形态后,继续吸水,最终液泡比原来稍大一点. 11.细胞内主要为K+,细胞外主要为Na+。

12.高浓度的溶液(e.g NaCl溶液)可以引起细胞质壁分离。但然后因细胞死亡,所以,不可以质壁分离复原。

13.夏季高温时,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wěi niān,主要原因是:根系渗透吸水下降。

14. 植物细胞因缺水而萎焉时,有:

细胞间隙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细胞液浓度

15.水分子经入细胞膜方式:自由扩散

水分子进入根细胞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

16. 沙漠植物常具有较小的叶片,且叶片气孔较小,这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Unit 3 Lesson 3 矿质元素的吸收

↙基因决定

1.内因 DNA的多样性→载体(蛋白)

矿质元素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主动运输

吸收选择性呼吸作用

外因:)O2 ATP(能量)

↖酶

2.胞吞、胞吐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3.受体≠载体,进入细胞需要受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也可能为胞吞、胞吐。4.各种方式例子:

自由扩散:气体分子,脂溶性分子,水。

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小肠吸收物质

5.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提供ATP。

6.分泌蛋白是通过小泡转移到细胞外的,没有跨过生物膜(胞吐)。

7.蛋白质进入细胞不可能为主动运输,应为胞吞。

Unit 3 Lesson 4

1.内质网一般来说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作为运输的通道。

2.内质网上附着核糖体,而高尔基体上没有。

3.在多种生物膜中,细胞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内质网

4.线粒体的内膜有大量的酶,线粒体内没有葡萄糖。

5.叶绿体中能量变化:

光反应

光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指糖类所释放的)

(指ATP)

线粒体中能量变化:

稳定化学能热能

ATP

6. 叶绿体和线粒体可以独立复制、转录、翻译,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它们属于

细胞质遗传。

7.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8.核糖体实质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它没有基质。

9.高尔基体①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即与纤维素和多糖有关)。

②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一般为藻类)

10.①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②吞噬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11.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都可用溶酶体的功能解释

吞噬细胞吞噬侵入细胞

12.液泡与渗透吸水有关。

光合色素:在叶绿体中

13.色素

非光合色素:在液泡中

14.一个中心体里面有两个中心粒

15.植物根部的细胞没有叶绿体,除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等呈绿色的细胞外,其他植物细胞中均无叶绿体。

16.肯定在细胞器内产生的有蛋白质,无氧呼吸产生CO

在细胞质基质里。

2

17.一层生物膜,有两层磷酸分子层。

18. 线粒体不合成有机物

19. 增大膜面积方式:叶绿体——由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成嵴

实验

1.健那绿为活细胞染色剂。

2.叶绿体选材一般从苔藓、藻类中得到。

3.一般不选植物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因为植物细胞线粒体相对较少,且颜色相近。4.高倍显微镜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所以,也就观察不到叶绿体、线粒体的两层膜。

5. 叶绿体的流动标志着细胞质基质的流动,也就意味着细胞是活着。

Unit 3 Lesson 5 细胞核

1.核膜外面与内质网相连,内部与染色质相连。

2.核膜有选择透过性。

3.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mRNA出来,蛋白质进去,(DNA不需要通过核孔)。

4.细胞核不能合成蛋白质。

5. 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

6.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e.g.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无核仁。

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分裂间期)(分裂期)←方便均等分配

细丝状,更容易解旋,有利于复制。

8.染色体(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

9. 每种生物中的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不变的。

Unit 3 Lesson 6

1.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原因主要是:内膜上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酶是蛋白质。

2.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3.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不能进行增殖。

所以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无染色体结构)

4.根尖细胞仍可继续增殖。所以细胞核中的DNA又转录又复制,出现染色体结构。

5.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与动物细胞中不同。

↑↑

与细胞壁有关与细胞分泌物有关

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

Unit 5 Lesson 1

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e.g.光合作用

1.新陈代谢(又称: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能量。e.g.呼吸作用

(又称:分解有机物)

2.同化作用分为:自养型、异养型

3.酶的来源:所有活细胞(不考虑成熟红细胞)

激素的来源:内分泌细胞

*判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4.激素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不参与代谢,只是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结合,是信号

分子,具有调节作用。

5.实验对照分类:

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立对照组,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

空白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

自身对照:实验前为对照组,实验后为实验组(只有一组实验)。

①反应原理一样:降低活化能

共同点②不改变平衡点

③参与化学反应,但前后质量不变。

6. 酶与①酶的催化环境温和

无机催化剂②酶有高效性

不同点③酶有专一性

④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7.检验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要用碘液,(斐林试剂需加热,产生干扰)检验PH对酶反应的影响要用斐林试剂。(碘液会和NaOH反应,产生干扰)

高中生物Part Ⅱ

Lesson 2 酶和ATP 1.最适温度下pH值大小:

胃蛋白酶>植物淀粉酶>动物淀粉酶>胰蛋白酶

(约pH=2) (约pH=7)

2.温度对酶的影响:

①高温变性:失去活性

②低温:降低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不是失去活性,升温后可恢复活性。

温度低带来的影响:抑制酶的活性,酶代谢缓慢。

3. 图像

(细胞器完整)

4.没有破碎的细胞的酶的活性比破碎了的细胞的高。

所以,某些产量更多,耗氧量更大。

5.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7℃

α-淀粉酶(人工合成)最适温度为:50~65℃

6.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7.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酶作用的温度变化不影响反应溶液的最适pH。

8.质粒中肯定没有核糖。ATP、酶、核糖体中都可含有核糖。

(即来源)动物和植物的根etc.:呼吸作用

9.ATP形成途径植物的绿色部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10.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少,但转化速率快。

11. 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

远离A的这个P最容易断裂和形成12. ATP在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因逐个脱下后,最终剩下腺苷。

腺苷

13.ATP是细胞代谢的直接供能物质。

14. 细胞内ADP、ATP的浓度小,是因为ATP不能在细胞中储存。

为了满足人体对能量需求,解决途径是: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15.ATP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此过程的化学式为:

ATP 酶ADP +Pi + 能量

16.ADP含量增加,即是ATP消耗。

17.ATP可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18. 正常细胞中的ATP和ADP的比值比一定范围内变化。

19.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ATP的分布。

Lesson 3. 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CO

2 + H

2

O → CH

2

O + O

2

叶绿体

*:在暗反应中生成水2.都需要酶

(叶绿体基粒中(叶绿体基质中)

3.物质变化:

光反应水的光解暗反应CO2的固定

ATP的合成C3的还原(消耗ATP)

ATP的分解

4. 暗反应中物质转化:C3的还原、CO2的固定

(2部分,固定术语)

5.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5和酶没有被消耗。

6.ATP和[H] 光反应阶段的产物

暗反应阶段必需的反应物质

7.光合作用全过程都在叶绿体内进行。所以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说是主要场所)。

8.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一定需要光才能进行,暗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

提高光合作用面积

9. 光能利用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提高光合效率(光,CO2, 温度,H2O,矿质)

10.萨克斯的实验要先做暗处理,为的是消耗掉叶片内淀粉,排除余留的淀粉干扰,还要用酒精加热做脱色处理(排除色素的干扰)。

11.酒精可以溶解色素。

12.实验组:人为改变实验变量或未知实验结果的一组。

对照组:一般是指保持原有状态不经处理,或已知影响因素造成结果的一组。

Lesson 4.

1.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在暗处理时,要用绿色的安全灯,不能用红色的灯,因为植物能够吸收红光发生光合作用。

2. 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① 光照强度 ② CO 2的浓度 ③ 温度

AC 段限制因素:光照强度

CD 段限制因素:CO 2的浓度

P.S. 植物要正常生长,则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B

3. 净吸收CO 2量 = 真正光合吸收CO 2量 - 呼吸作用稀放CO 2量

净光合速率 = 真正光合速率 - 呼吸作用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

4. 在光合作用中,若CO 2浓度增加,但光合速率不变,则CO 2浓度达到饱和。

5.阴生植物环境温度低,所以呼吸作用速率较小。

6.真正光合速率越高,则对应的温度越适宜植物。(不用管呼吸作用速率的高低)

真正光合速率 = 净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7.根细胞不会发生光合作用,叶才会有蒸腾作用。

8.晚上温度较低,则糖消耗量少,保证有机物的积累,有利水果储存糖分;白天温

度较高,可提高酶催化率,促进光合作用。所以有利水果增产的温度条件是白天

温度高,晚上温度低。

9. 中午气温高,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所以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所以中午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10.夏季的中午,植物气孔才会关闭,CO 2进不去。如果是上午的话,仍然还有CO 2

进入叶肉细胞。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源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有:解放水(约95.5%)和结合水(约4.5%),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绝大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 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例外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C-G,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第1章 走近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判一判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 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 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提醒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 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分子 细胞器是核糖体。 ①.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②.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1.生命活 动离不 开细胞 (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 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 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2.生命系 统的结 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组成 、结构和 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念蓝发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中学生物是一门结合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掺插形象思维。正是为了适应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拓展逻辑思维。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把一句话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用各种符号标出。鉴于高考要求,仅仅掌握书本上的表面知识不不够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增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对于教材有些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或是前后知识点有联系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 二、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学生看书时总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在插图中隐含、课文中无文字说明的

内容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图中,隐含着整个时期核内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图解中,隐含着各种反应物的参与阶段。这些隐含未显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让学生阅读。以葡萄糖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葡萄糖是分属糖类中的几糖;2、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3、葡萄糖的产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谢(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利用插图,对应阅读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忽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例如:1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插图与正文内容对应阅读,由结构特点谈DNA的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讲授细胞膜结构、线粒体结构等都可运用这样的方法;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插

高一生物必修1笔记整理

生物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的。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 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和,可进行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菌,菌,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 最基本元素:(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2012年高考已经结束。我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 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 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 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 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 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 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 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 清楚。 二、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 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人们的思维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过的内容全都当作重点;教师的复习 导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太深刻了。提高做题的质量,要养成良好的 做题的习惯。往往作题,做了成百上千道题,如果没有真正的领悟 到自然科学的概念,再做类似的题仍然是错的。做题的时候,要认 真地审题,读题,特别是信息题。有一些题目提供了信息,我们首 先要看懂这道题,从中获得一些解题的信息,从这切入,先定性分 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适应哪些原理,这样提高做题的效率,获得 良好的效果。 三、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

高中生物必修2最详细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反交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体现在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中学生物是一门结合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掺插形象思维。正是为了适应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拓展逻辑思维。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把一句话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用各种符号标出。鉴于高考要求,仅仅掌握书本上的表面知识不不够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增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对于教材有些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或是前后知识点有联系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 二、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学生看书时总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在插图中隐含、课文中无文字说明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图中,隐含着整个时期核内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图解中,隐含着各种反应物的参与阶段。这些隐含未显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让学生阅读。以葡萄糖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葡萄糖是分属糖类中的几糖;2、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3、葡萄糖的产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谢(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docx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8 9 (1)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10、细胞的统一性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组成。

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 1/ 8

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 2020 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 1 和第 4 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 内容要点: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3/ 8

高中生物 孟德尔 被忽略的天才教学随笔 新人教版必修1

孟德尔:被忽略的天才 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建进化论,已为生物科学的大厦立下了一个支柱。但是这座大厦仍然摇摇欲坠。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但是他找不到一个合理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选择,无法说明变异是如何产生,而优势变异又如何能够保存下去。事实上,对于遗传的机理,当时的科学界一无所知。达尔文为此苦恼终身。他在1872年如此写道:“遗传的定律绝大部分依旧未知。没有人能够说明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的相同特性,或在不同物种中的相同特性,为什么有时候能够遗传,而有时候不能;为什么孩子能回复其祖父母甚至更遥远的祖先的某项特征?” 达尔文不知道的是,这些问题早在7年前就已经被奥地利修 道院一个业余的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解决了,生物 科学大厦的另一个支柱早就立好。但是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的成 果被科学界忽略了,直到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才被“重新发现”。 为什么在生物学界迫切需要遗传定律之时,孟德尔如此重要又如 此出色的研究却没有引起注意?是什么原因让孟德尔成为科学史 上最孤独的天才,超前了整个时代35年? 其中一个因素,是孟德尔对发表论文不热心。根据他写给当 时最著名的植物学家耐格里的信,我们知道他在豌豆试验之后, 又从事了紫罗兰、玉米、紫茉莉的杂交试验,完全证实了豌豆试 验结果的正确性。但是他却没有发表这些成果。在杂交试验方 孟德尔面,除了豌豆试验的结 果,他只在1870年发表了有关山柳菊杂交的论文,而那却是和豌 豆试验结果不符的。即使是最重要的豌豆试验结果,他也只是于 1865年在当地(布隆)自然科学学会的会议上做了报告,参加会议的人根本就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没人提问或加以评论。第二年,他的报告整理成论文按惯例登在了学会的学报上。该学报虽然被送往欧洲100多个大学和图书馆,但是有谁会去注意从这么个偏僻地方寄来的会刊呢?在当时,大家只习惯于在伦敦出版的《林奈学会会刊》上寻找重大的生物学发现。 当然,孟德尔也并非完全不重视向学术界介绍自己的工作。他在收到论文的单行本后,分寄给世界各地著名的植物学家,试图引起科学界的注意。但是有谁会去理睬一个小地方的修道士寄来的论文呢?自然是毫无回音。孟德尔希望通过与权威私下交流的方式引起他们对他的成果的重视,给耐格里写了许多封信,向他报告自己的试验成果,并愿意向他提供豌豆种子供检验。可惜他与耐格里的交往完全是一场灾难。这位当时首屈一指的专家完全不能理解孟德尔工作的意义,在1867年2月25日的一封回信中,他傲慢地教训孟德尔说,他的实验“还远远没有完成,其实只是个开端”,建议孟德尔改用山柳菊(耐格里喜用的研究材料)重复这些试验。 这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建议。山柳菊完全不适于做杂交试验。它存在无数的难以观察的变异,花非常小,不容易操作,而且当时无人知道的是,它有时候行有性繁殖,有时候行无性繁殖,这样是根本不可能在其后代中发现数量关系的。孟德尔却认真对待这位权威的建议,花了几年时间用于研究山柳菊,一无所获。这时候想必连他自己也怀疑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并不是普适的,这无疑使他很沮丧。恰好在这个时候他被选为修道院的院长,便逐渐把精力转移到修道院的行政事务上,放弃了科学研究。 耐格里不仅给了孟德尔最糟糕的建议,而且也完全忽视了孟德尔豌豆试验的结果。他在1884年出版了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O2养料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cl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 2- 、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 PartⅠ分子与细胞 Unit 1. 走近细胞 Lesson 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所有种群﹤=﹥所有生物. 3.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植物器官没有系统,动物才有系统) 4.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为个体水平(其细胞=个体)。 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 5.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6.九大生命系统层次(“湖中的所有鱼”不属九大中的任一层次) 7.细胞不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为还有病毒,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病毒在活细胞中培养、增殖。 *:病毒、疫苗的培养用鸡的胚胎细胞来培养。 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仍是生物,有生命现象。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or RNA (只能有一种核酸),其它生物都具有两种核酸。 痢疾:痢疾肝菌(细菌,原核) 疟疾:疟原虫(真核) 肺结核:肺结核杆菌(细菌) 10. 眼虫,具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为真核。 11. 硝化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是生产者。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是分解者。 乳酸菌也是真核生物。 13.*: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线粒体和细胞核要染色 液泡和细胞壁(在质壁分离情况下)不用。

Unit 1. Lesson 2 1. 除了病毒以外,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2.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3. 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 。 4. 看到磷酯,就是考查细胞膜这个考点。 5. 原核生物: 蓝藻、原绿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 (包括颤藻、念珠菌、发菜) 绿藻是真核生物 蓝藻和细菌的结构图( p9) DNA, 无染色质、无染色体, , 无其它细胞器。 (合成蛋白质作用) 原核有细胞壁(成份是糖蛋白,即糖类和蛋白质) 真菌也有细胞壁 植物有细胞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 拟核是环状的 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没有染色体,只有DNA (因为在这之间,DNA 是裸露的) 7.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原核生物(蓝藻) 的细胞壁和病毒的细胞壁,三者成分不一样。 8.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二分裂(考点:细菌) ← 原核生物分裂方式 9.灵芝也属于真菌 11.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个细胞器,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无细胞器。 12.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等其它细胞器,但无中心体(因为其进行无丝分裂)。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13. 判断题: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叶绿体(×) ↑ ↑ 有叶绿素 原核生物无细胞器(除核糖体外) 特例:霍尔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发生有氧呼吸。

人教版教学素材高中生物课堂笔记生物必修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 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 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生物教学随笔

生物教研随笔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将要接受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何使自己尽快地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发展问题,还是关系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教师素质的整体现状,我认为至少以下问题是迫在眉睫的。 课程观的更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课程常常被简化为学科,或理解为教科书,进而被简化为知识,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尽管关于课程的概念至今没有达成能够得到人们公认的普遍性的科学定义,但本次课程改革已经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课程的现实性、开放性、科学性,促使教师形成了新的课程意识,即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再也不以书本为本,而是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教学不只忠实地实施进行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将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新课程观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提出了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消极的解释者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开发者。 学生观的更新: 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一教育观具体集中体现于: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本位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的学生主体意识和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学生个性意识。这一“学生意识”应当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教学观的更新: 课程观制约教学观,新的课程观必然引起教学观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形成了强烈的本位意识,既以教为中心,又是以教为基础。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关系的科学回归。在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教师由“教书匠”到“教育家”转变的必由之路。 由于教师的教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最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就最容易选择和确定有意义和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同时,又能推动课程改革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