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 (1)

2方案设计 (1)

2.1建设目标 (1)

2.2方案概述 (2)

2.3设计原则 (2)

2.4总体设计 (3)

2.4.1总体架构 (3)

2.4.2拓扑架构 (4)

2.4.3逻辑架构 (4)

2.5系统关键技术 (5)

2.5.1Web P2P技术 (5)

2.5.2HDS技术 (7)

2.5.3实时转封装技术 (7)

2.5.4快速帧精确编辑技术 (8)

2.5.5高质量的集群转码技术 (8)

2.5.6大文件上传技术 (9)

2.6系统设计特点 (9)

3系统建设 (10)

3.1内容生产加工系统 (10)

3.1.1编码器 (10)

3.1.2收录系统 (12)

3.1.3云快编系统 (12)

3.1.4云转码中心 (15)

3.2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 (16)

3.2.1系统概述 (16)

3.2.2整体架构 (17)

3.2.3系统组成 (17)

3.3管控系统 (21)

3.3.1视频播放控制 (22)

3.3.2视频资源管理 (23)

3.3.3视频统计分析 (25)

3.3.4系统运维监控 (26)

3.4播放器 (27)

3.4.1PC播放器 (27)

3.4.2移动APP (27)

4运行环境 (28)

4.1承载能力 (28)

4.1.1编码器 (28)

4.1.2流媒体服务器 (28)

4.1.3VMS服务器 (28)

4.1.4数据库服务器 (29)

4.1.5转码服务器 (29)

4.2客户端要求及带宽需求 (29)

4.3网络环境要求 (29)

1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加,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视频新媒体已逐渐称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服务之一。

由于网络电视台集图片、影像、视频为一体的集成性、互动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市广电单位都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建设。网络电视台已不仅是和观众沟通、开展节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广电部门广告等增值业务的网络延伸。

2方案设计

2.1建设目标

网络电视台建设不能仅仅定位为简单的广播节目的直播及录制节目的再点播,更要通过项目的建设以网络视频内容管理和运营为核心,以流媒体技术为基础,集采集、编辑、播控、管理、发布于一体,支持多屏合一和互动高清应用的多业务应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整个平台应全面涵盖从内容的生产、加工、管理、多屏分发到客户端应用的整套流程,具备管理功能强大、级别控制严格、高度安全稳定、操作简便易用等特点。

网络电视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能够实现网络电视台多种视频业务应用,包括网络视频直播、网络视频点播、时移

回看、虚拟直播、直播收录等多种应用。

◆提供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的内容生产系统,能够满足网台基本快

速编辑、转码生产等业务需求;

◆采用先进的编转码技术,支持高清、标清等多种视频流的播放;

◆能够提供多码流视频,支持用户根据自身网络速度条件及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分辨

率进行收看,有效提升流畅度;

◆整个平台实现统一的在线视频的播控及管理,能够实现灵活的直播、点播、时移等

视频播出控制,并能有效地将站内所有视频系统架构统一,使得系统可以资源复用,易于管理。

◆能够实现多屏合一,支持PC、TV、Phone等多终端接收。

◆采用Flash P2P与CDN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源站带宽费用;

◆提供高性能的、轻量型且极具表现力的客户端播放器,具备主流媒体播放器的所有

功能,包括多码率选择、智能预览、画质选择、画面大小调整等,给用户带来极致

的视听体验。

◆提供基于运维需要的多个辅助支撑,如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监测报警等功能

2.2方案概述

在线流媒体视频平台,应包括视频内容生产、加工、管理、多屏分发、客户端应用。旨在通过该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编解码技术、内容分发技术、版权管理技术、存储技术和W EB 应用领域的丰富经验,制订一套完善的项目技术、实施与服务支持方案,为各地电视台网络电视台项目搭建一个安全稳定、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性能稳定的网络视频及广播平台。

智能在线视频平台应采用webP2P、实时转封装、HDS视频切片、快速帧精确编辑、集群编码以及大文件上传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

平台采用HTTP+P2P串流方式,支持P2P+CDN组合传输,既继承了P2P技术的优点(节省服务器资源、带宽资源、支持大并发量等)又具有HTTP的响应迅速等特点。既充分利用了用户的闲置上行带宽,提高了流媒体传输的效率,又显著提升用户的播放质量。

平台采用开放、模块化、松耦合设计理念,无缝整合视频采集、编辑、转码、管理、分发、客户端、数据统计等功能,提供面向多屏分发的电视直播、虚拟直播、现场直播、点播等服务;系统采用新一代的直播时移技术,支持无限时间长度时移。

平台采用智能播放器和数据挖掘技术,实时精确统计用户位置、观看视频流畅度、观看时长、观看行为等信息;实时统计全网在线人数、全网带宽使用情况,并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助力平台使用单位业务运营。

2.3设计原则

?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支持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支持24小时稳定工作,具备可靠性保护能力、容错能力、故障恢复能力。

?高可用性

系统支持广电和电信级的可用性,满足整体系统可用性要求,支持大用户数(系统管理

用户和网络访问用户)、大数据量(视频内容,用户数据)下正常运转。

?高扩展性

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在设计时,考虑未来各个系统(已建,正建和将建的系统)能够在异构的技术平台上进行互联互通,能够灵活的集成,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具备标准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接口,保证系统能与其它系统进行快速、顺利的信息交换,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

保证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和互连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网络与硬件资源和扩展及系统二次开发的需要,并支持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的需要。

?易操作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应采用WEB方式管理控制界面,界面要简洁明了、易学易用,提供友好的信息提示和错误提示。

?开放性和兼容性

系统提供开放式和标准化接口,能与网站现有系统衔接,采用标准的JDBC和ODBC方式,使用标准的SQL对数据层中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操作与管理,从而使系统可采用多种数据库系统。

?安全性

无论是基础平台,还是基础平台上的各个业务子系统,整个系统设计遵循安全性的重要原则。

2.4总体设计

2.4.1总体架构

●视音频采集、编码、转码、快编:

直播音视频信号视频编码器同时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H.264视频编码的IP流推送到中心节点流媒体服务器。

客户可上传常见的视频格式到点播视频管理服务器,由转码服务器转成统一格式进行存储。

编辑人员可根据需要通过快编服务器对录播文件或已上传的素材文件进行快速编辑。●流媒体服务:

流媒体服务主要提供直播、点播、时移回看等服务。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直播与点播,流媒体采用HTTP切片(HDS)方式进行视频切片。HTTP切片方式播放可使用不同的网络环境,能很好的与CDN进行对接,并且能很好的穿透防火墙。

●P2P:

用户进行视频播放时,连接P2P服务器,用户之间组成P2P网络,用户之间可互传数据。

●播放器

主要包括PC端播放器和移动端APP播放器。

2.4.2拓扑架构

2.4.3逻辑架构

智能在线视频平台应业务流程:

1.内容生产加工:包括编码器、转码中心以及云快编系统,主要负责视频的采集、转码、

编辑。

2.业务管控系统:包括视频播放控制、视频资源管理系统、视频统计分析系统、系统运维

系统,主要负责直播、点播、时移等多种业务管理、视频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的监控管理、数据统计。

3.内容分发系统:主要负责将中心节点的视音频流分发至边缘用户。

由流媒体服务器和P2P控制服务器组成,流媒体服务器负责视频文件的切片分发, P2P 服务器负责P2P调度管理。

4.应用:支持Web和App两种方式部署至TV、PC、PAD、Phone。

2.5系统关键技术

2.5.1Web P2P技术

该Web P2P技术是基于Flash平台的p2p技术。无需安装插件和客户端,打开浏览器,即可实现p2p。它可以让多个Adobe Flash Player使用低延时的UDP流以点到点的形式直接交换数据。

该Web P2P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大幅节约运营单位的服务器资源和带宽资源;

可实现快速链接恢复:连接在意外掉线情况下将会马上恢复。比如当一个无线网断开以后,经过快速重连,马上可以开始数据传输工作;

可实现更好的移动性:一个正在进行的网络会话以节点Id作为主要标识,而不是它的IP,因此即使他换了一个IP,也可以保持原来的会话。例如,一个笔记本在一个无线网络获得了一个新IP地址,他将立刻继续刚才的会话。

该Web P2P技术还具有以下特点:

应用层组播技术

高效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穿越技术

先进的P2P调度算法

2.5.2HDS技术

inputs

Client

HDS是该流媒体协议。该协议通过将直播流、点播文件切割成大量固定时长的小片flv,小片通过HTTP传输给播放器,播放器按序组装小片flv后播放。

HTTP切片的网络视频分发技术正在取代原有的基于复杂协议的流媒体系统。HDS相比传统的复杂的流媒体协议,具有以下优势:

HTTP协议传输,防火墙友好性更佳;

固定时长的切片方式,相比HLS、HDS等HTTP协议,无需索引文件,大幅减少源站的访问压力;

碎片化下载播发方式CDN支持性更好,可无缝对接现有CDN系统;

HTTP流化下载方式,多屏客户端支持更加友好;

流化的下载观看方式,能够大大节约运营商带宽;

便于实现防盗链和DRM视频流加密;

一套架构,同时支持直播和点播。

2.5.3实时转封装技术

封装格式(也叫容器),所谓封装格式就是将已经编码压缩好的视频轨和音频轨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个文件中,就是说仅仅是一个外壳。

传统的流媒体存储和分发系统,针对多平台、多终端的设备的播放需求,需要存储同一视频编码版本的上百种封装格式,会引发以下问题:

会带来巨大的存储压力。

大量的不同视频编码版本,尤其是冷门视频,仅仅处于视频准备状态,并没有真正使用播放。

有新的封装格式支持需求时,会导致老视频再次封装。

为了解决上述各类问题,进行了多格式实时转封装的流媒体服务架构探索,开发出实时

转封装技术。

“实时转封装”为多格式视频流服务的核心,对于这个流媒体的封装服务,通过对H.264的视频编码流进行不同格式的封装,提供了多种视频流的推送。

对于同一编码版本,可根据播放终端不同播放格式的需求,实时生成对应的封装格式,彻底解决了传统流媒体存储和分发系统的问题。

2.5.4快速帧精确编辑技术

帧精确快编技术,对编辑视频采用世界首创的场景、帧二级缩略图展示的方式,让用户快速定位编辑点可对素材进行精确、快速编辑处理,大大提升编辑效率。

主要特点:

快速切合:视频切合时,仅仅对首尾帧所在GOP进行编码,其余视频数据仅仅文件拷贝,然后首尾GOP和其余视频数据直接合成即可,切合效率极高。

精确:编辑精度可以精确到帧。

高性能:通过分布式集群编辑技术,支持将多个视音频文件分发到多台快编服务器上同时进行编辑,系统可以通过扩展服务器成倍提快编性能。

2.5.5高质量的集群转码技术

集群转码技术,采用多线程分布式转码,对视频编码算法进行大量优化,结合视频增强等技术,实现高密度超实时高质量视频转码。转码出的视频图像质量佳,明亮度适中,画面清晰度高,画面切换连贯、流畅、无拖影、无马赛克;视音频同步,音频内容音量大小适中,声音清晰,有层次,无爆音。

特点:

高质量:高质量的编码算法,在2-3Mbps码流下可使视频实现720p视频质量,在1-1.5Mkbps码流下可使视频实现576p视频质量,比MPEG4节省30-50%带宽和存储容量。 高性能:集群分布式并行转码,通过分布式转码技术,支持将多个视音频文件分发到多台集群服务器上同时进行转码,系统可以通过扩展服务器成倍提高集群转码性能。

2.5.6大文件上传技术

大文件上传技术,无需安装插件,即可支持超大文件(大于4G)上传。

2.6系统设计特点

?端到端、全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在线视频平台应可为用户提供端到端,全平台的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视频采集、编辑、管理,以及Web P2P多屏分发、数据统计分析、播放器等。

智能在线视频平台应解决方案全面支持PC、TV、手机、PAD等屏幕的播控管理。真正实现一云多屏。并且支持目前流行的所有手机操作系统。

?高并发(web p2p技术)节省带宽

支持服务器分布式部署和级联,能支持上万人同时使用,真正的电信级应用架构和高可靠性。

依托于web p2p技术,智能在线视频平台应可为使用单位大幅减少峰值带宽(50%-90%)。

依托于web p2p和HDS技术,智能在线视频平台应可帮助使用单位大幅提升用户观看流畅度(流畅度=1-缓冲时间/总时间),大幅提升用户观看时长。

依托HDS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时移,让用户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访问任意内容;可以提供理论上无限长的时移距离(视频回放的时长仅受存储服务器的容量限制)。

?多终端播放

采用B/S架构,完全跨平台、跨浏览器,用户可以从PC,Mac,Linux,智能手机上多种类型终端上观看视频内容;支持IE、Firefox、Chrome和Opera等各种浏览器。

?统计分析

提供详细的点播信息及观看行为的统计分析报告。可帮助使用单位实时精确统计全网在线人数、带宽使用情况,精确统计用户位置、观看视频流畅度、观看时长、观看行为等信息。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帮助使用单位提高运营水平。

?优秀扩展性兼容性

系统采用先进的标准协议,采用分布式、模块化、大容量的纯软件平台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未来功能的延伸能力。高度开放的接口设计,可便捷和客户自有系统实现对接, 包括社区、CMS、媒资、文稿等系统。

?优秀的音视频效果

采用当前最先进、使用最为广泛的H.264视频编码及视频优化技术,能以较小的码流进行清晰的视频播放,并支持放大及全屏观看。完美支持高清,在同等带宽的情况下带给用户

更加清晰流畅的画面。系统基于flash视频,无需插件,登陆浏览器既可使用P2P技术。且依托于Web P2P+CDN混合分发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用户观看流畅度。

?模块化设计

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充能力,模块化的设计增强了系统的灵活配置性。可根据规模和性能需求来进行系统的配置部署。

?管理功能强大

功能强大的组织者管理界面,使管理员方便根据应用场景安排各种教学/直播活动,简单易用。

3系统建设

3.1内容生产加工系统

3.1.1编码器

H.264实时/非实时编码器是基于专业的视频压缩技术和通用CPU架构而推出的专用硬件视频编码设备,具有支持国际标准、高性能、配置灵活和可扩展性强等优点。编码器能够支持IP、ASI、SDI、模拟信号和HDMI等多种输入方式,并且其超强的电源冗余保护和输入源冗余保护保证了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正常高效运行。

编码器支持高清和3D编码的同时,能够完美实施多屏合一方案。多输入模块和支持多码率自适应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种类用户,给提供商在同成本下带来巨大商机和效益。超高性能的编码器可应用于诸多场合。如:互联网电视、广电系统、电信运营商、学校及培训机构的远程教育、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监控及可视电话、新闻采集、政府部门及军事应用等行业用户。

视频输入:

IP流输入

--- MPEG2(最高MP@ML)SPTS over UDP

--- H.264 SPTS

over UDP

--- MPEG2(最高MP@ML)MPTS over UDP

---WMV-MMS

--- FLV

ASI输入

--- MPEG2(最高MP@ML)MPTS over ASI

--- ASI接口参数:

◆符合EN50083-9 标准。

◆支持214Mbit/s 的传输码流速率。

◆支持不同速率的标准未加密复合的 MPEG-TS 流输入和输出。

◆MPEG2-TS 流输入。

数字信号输入

--- SDI

--- 光纤SDI

--- SDI 接口参数:

◆符合SMPTE 259M标准。

◆支持270Mbit/s的传输码流速率。

◆采用10位比特率。

◆支持SDI内嵌音频数据输入。

◆支持标准的未加密未压缩的数字信号输入。

HDMI 信号输入

--- 1路HDMI信号输入

--- 支持分辨率:1080P、1080I、720P

--- 支持高清下变化

模拟信号输入

--- 模拟复合(NTSC / PAL)信号输入

--- 支持分辨率:Full D1 / VGA / CIF

视频输出:

输出接口

--- 10/100/1000 Base-T ports 2 (基本和备用)

输出流协议

--- H.264-TS

over UDP/Multicast/HTTP

--- H.264-FLV

over HTTP/RTMP

--- H.264-3GP

over RTP

输出分辨率

--- FULL D1

720×576、640×576、544×576

--- VGA

640×480、480×360 --- CIF

352×288

--- QVGA

320×240

--- QCIF

176×144

ASI/SDI模块功能:

ASI/SDI模块分为ASI/SDI-1和ASI/SDI-4两种类型。

ASI/SDI-1模块

--- 支持1路ASI接口或1路SDI接口输入。

--- ASI接口参数:

◆符合EN50083-9标准。

◆最高支持214Mbit/s的传输码流速率。

◆支持不同速率的标准未加密复合的MPEG-TS流输入。

--- SDI接口参数:

◆符合SMPTE 259M标准。

◆最高支持270Mbit/s的传输码流速率。

◆支持SDI内嵌音频数据输入。

◆支持标准的未加密未压缩的数字信号输入。

ASI/SDI-4模块

--- 支持4路ASI接口SDI接口输入。

--- ASI接口参数:

◆符合EN50083-9标准。

◆最高支持214Mbit/s的传输码流速率。

◆支持不同速率的标准未加密复合的MPEG-TS流输入。

--- SDI接口参数:

◆符合SMPTE 259M标准。

◆最高支持270Mbit/s的传输码流速率。

◆支持SDI内嵌音频数据输入。

◆支持标准的未加密未压缩的数字信号输入。

AV模块功能:

---支持2路或4路模拟复合(NTSC / PAL)信号输入。

--- 支持分辨率: Full D1 / VGA / CIF

3.1.2收录系统

直播收录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智能收录程序对分发服务器中的碎片文件按照EPG或指定时间进行合并,生成收录文件。

3.1.3云快编系统

3.1.2.1系统概述

智能快编系统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支持多操作系统平台使用(基于B/S架构设

计和开发)的集群式快速编辑系统。用户利用智能快编系统,能够实现对内容的再利用和提供最高质量和最快速的编辑,智能快编系统具有十分便捷和人性化的编辑界面,可实现超快速切合编辑。

智能快编系统具有完整的数据通讯接口,既可以与VMS合同工作,又支持与其它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集成。用户在设计整个系统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方案选择,系统构成也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取各种产品之所长。

3.1.2.2模块架构

智能快编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系统接口模块:智能快编系统通过系统接口模块,接受用户提交的快编任务,同时也负责向用户返回任务的进行状态、结果等信息。

系统核心模块:系统核心模块统一管理快编任务,当有任务到达时,通知调度模块进行下载转码工作;同时,实时收集快编任务的进度、状态信息。通过系统核心模块,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快编机器的运行状态、负载、网络、快编进程等细节情况,同时能够针对突发情况,实时作出响应。

快编模块:快编模块是快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具体执行素材管理、打点快编等任务。

3.1.2.3系统功能

1)精确到帧的智能快编

选择拆分点,每帧的前后点都可以被点击选择成为拆分点,通过多个拆分点将视频分成多段;视频拆分可以精确到每一帧,让编辑后的视频准确符合用户的需要,也让终端用户的体验更好。

帧段处理,通过使用“保存”操作,保存选择的帧段作为目标视频,提供给转码系统和流媒体系统使用。

2)多视频素材快编

智能快编系统支持在一个界面内对单个视频素材或多个视频素材进行编辑操作。单个视频素材编辑后,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视频素材;多个视频素材编辑后,可以将视频片段展现框中的片段将合成为一个融合后的新视频。

3)智能文件上传

智能快编系统,对文件上传进行了优化处理,既支持常规的视频文件本地上传,又支持

视频文件的在线导入功能,使得用户对上传管理和文件存储的规划更加方便、灵活。

在高清视频日益普及的今天,单个视频文件的大小增长速度很快,几个G大小的视频非

常普遍。智能快编系统能够支持4G以上的大视频文件上传,为用户的日常使用提供了便利。

4)体贴的人机交互

智能快编系统,在人机交互体验和新手学习使用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

产品开发经验和设计理念。

智能快编系统的界面设计,考虑到了人的使用习惯和视觉感官习惯,界面设计清晰,功

能按钮位置明显。并且在用户第一次使用的时候,系统能够提供温馨提示,提示用户的下一步操作,有效提高了用户使用这套产品的工作效率和缩短上手时间,在用户了解操作方法后,提示消失,又不影响日后的熟练操作。

5)接口管理

具备完整的接口,可以和现有的第三方系统对接。

智能快编系统支持通过调用转码中心的接口,提交转码任务,转码中心完成任务后调用快编系统的接口通知任务已完成并提交成品文件地址。

智能快编系统已经预留相应接口,可通过调用视频管理系统的接口,将视音频文件的相关信息传送给视频管理系统。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标题、简介、来源、标签、时长、截图、应用平台、视音频编码、分辨率、码流、封装格式等。

3.1.4云转码中心

3.1.3.1系统概述

该SCT云转码中心,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跨平台(基于B/S)的集群媒体编码系统。为内容的再利用提供最高质量和最快的编码,用于分发到新媒体频道:Web,TV,可移动设备。转码中心具有终极的编码能力和丰富的参数设置,能够实现无与伦比的画面质量和高效的转换效率。

云转码中心支持云计算模式,支持高密度的转码业务,系统可智能调度转码任务;支持转码节点热拔插;另外,在前处理后处理过滤器中,在不降低编码处理速度的情况下,支持视频增强、去噪音、水印识别等技术提高编码质量。

系统可以无缝对接媒资等系统。

3.1.3.2系统功能

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转码

支持多种格式转码,主要格式有:MPEG-1/2/4,WM9,VC-1,DV,3GPP/2,MP4,MOV,QuickTime等,还有Flash 8,9, GXF,MXF, DNX-HD, H.264,DVCPRO HD,MPEG-2/4 Transport Stream, Blue-Ray以及不同码率的手机和网络电视视频格式等。

快速转码

系统具备集群转码能力,支持将多个视音频文件分发到多台集群服务器上同时进行转码,系统可以通过扩展服务器成倍提高集群转码性能。

设置转码参数

用户可以控制转码过程和目标文件的各个参数,可选择或手动输入目标文件格式,视频帧率,视频分辨率,视频编码格式,视频码流,音频编码格式,音频码流,音频声道,音频采样精度以及截图数量。用户也可修改或删除已添加成功的码流参数。

对外服务

用户可自由选取媒资库中的文件,并且一次可以选取多个视频,对选取的视频可进行自动转码操作。

接口管理

具备完整的接口,可以和目前的VMS系统对接。

转码监控

用户可查看转码任务,转码任务包括待转码,正在转码,已转码,转码失败的文件,用户可查询,搜索视频的状态,并可对视频进行删除,重试等的操作。系统可对转码错误进行报警。

转码服务器管理

用户可添加,修改,删除有关转码服务器的信息。

智能多引擎转码

对转码失败的视频可以自动重试多种转码引擎,并可设定自动重试次数,让其重新加入到转码系统中,通过其他引擎再次转码,以保证成功率。

性能手工调优

用户可根据转码工作站的CPU处理能力设置并发转码数。

自动截图

在参数设置里可以设置截图的数量,稿图自动上传到服务器上的图片库里。

智能管理

可以设置不同的转码格式,发布到不同平台;且可以查看转码的情况,人工干预转码过程,根据预定义策略(格式、码率等)进行全自动转码推送流程;支持集群转码,并对群集转码调度管理。

3.2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

3.2.1系统概述

Web P2P网络视频流媒体系统,是一款强大、易于使用、跨平台的集群流媒体系统。利

用它,可高效、便捷的分发媒体内容到新媒体频道:Web,TV,可移动设备(包括iPad,iPhone 和其他移动电话)。

3.2.2整体架构

流媒体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碎片化模块:实现对直播视频碎片化处理,直播实现物理碎片化,可按GOP或按固定时长生成碎片化文件。

智能分发模块:智能分发模块负责对直播流、点播文件进行分发,直播业务直接分发已碎片化的物理碎片,点播业务按照客户端请求实时生成碎片,进行分发。系统可依据播放终端的不同,智能实时封装适合当前播放终端的封装格式,并进行分发。系统可依据网络和客户端自身性能的变化,智能选择适合当前网络/客户端的视频流编码版本,以实现视频全流程流畅播放的体验。

智能分发调度模块:流媒体分发调度模块,负责对流媒体分发节点负载均衡。可按照多种策略,实现最佳调度;可智能监测分发节点的负载压力(CPU、内存)、网络压力(带宽、连接数),准确地将用户访问、点播、直播请求均衡到分发到集群中的最适合的节点,实现大规模的流媒体并发服务。

P2P智能调度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P2P调度,可依据区域、运营商等多种参数,按照多种策略,实现最佳调度。

3.2.3系统组成

3.2.3.1Web P2P网络视频直播

系统支持H.264/AVC编码的高清视频,采用HTTP串流和Web P2P串流结合的的直播方式,在保证最大可能的覆盖观众的同时,有效的降低服务器和带宽使用,使单台服务器可以支撑上万乃至十万级别的并发直播、点播。

系统同时支持直播内容分发至至全平台(IOS Android windowsphone Windows MacOX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 (1) 2方案设计 (1) 2.1建设目标 (1) 2.2方案概述 (2) 2.3设计原则 (2) 2.4总体设计 (3) 2.4.1总体架构 (3) 2.4.2拓扑架构 (4) 2.4.3逻辑架构 (4) 2.5系统关键技术 (5) 2.5.1Web P2P技术 (5) 2.5.2HDS技术 (7) 2.5.3实时转封装技术 (7) 2.5.4快速帧精确编辑技术 (8) 2.5.5高质量的集群转码技术 (8) 2.5.6大文件上传技术 (9) 2.6系统设计特点 (9) 3系统建设 (10) 3.1内容生产加工系统 (10) 3.1.1编码器 (10) 3.1.2收录系统 (12) 3.1.3云快编系统 (12) 3.1.4云转码中心 (15) 3.2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 (16) 3.2.1系统概述 (16) 3.2.2整体架构 (17) 3.2.3系统组成 (17) 3.3管控系统 (21) 3.3.1视频播放控制 (22) 3.3.2视频资源管理 (23) 3.3.3视频统计分析 (25) 3.3.4系统运维监控 (26) 3.4播放器 (27) 3.4.1PC播放器 (27) 3.4.2移动APP (27) 4运行环境 (28) 4.1承载能力 (28) 4.1.1编码器 (28) 4.1.2流媒体服务器 (28) 4.1.3VMS服务器 (28) 4.1.4数据库服务器 (29) 4.1.5转码服务器 (29)

4.2客户端要求及带宽需求 (29) 4.3网络环境要求 (29)

1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加,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视频新媒体已逐渐称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服务之一。 由于网络电视台集图片、影像、视频为一体的集成性、互动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市广电单位都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建设。网络电视台已不仅是和观众沟通、开展节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广电部门广告等增值业务的网络延伸。 2方案设计 2.1建设目标 网络电视台建设不能仅仅定位为简单的广播节目的直播及录制节目的再点播,更要通过项目的建设以网络视频内容管理和运营为核心,以流媒体技术为基础,集采集、编辑、播控、管理、发布于一体,支持多屏合一和互动高清应用的多业务应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整个平台应全面涵盖从内容的生产、加工、管理、多屏分发到客户端应用的整套流程,具备管理功能强大、级别控制严格、高度安全稳定、操作简便易用等特点。 网络电视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能够实现网络电视台多种视频业务应用,包括网络视频直播、网络视频点播、时移 回看、虚拟直播、直播收录等多种应用。 ◆提供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的内容生产系统,能够满足网台基本快 速编辑、转码生产等业务需求; ◆采用先进的编转码技术,支持高清、标清等多种视频流的播放; ◆能够提供多码流视频,支持用户根据自身网络速度条件及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分辨 率进行收看,有效提升流畅度; ◆整个平台实现统一的在线视频的播控及管理,能够实现灵活的直播、点播、时移等 视频播出控制,并能有效地将站内所有视频系统架构统一,使得系统可以资源复用,易于管理。 ◆能够实现多屏合一,支持PC、TV、Phone等多终端接收。 ◆采用Flash P2P与CDN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源站带宽费用; ◆提供高性能的、轻量型且极具表现力的客户端播放器,具备主流媒体播放器的所有 功能,包括多码率选择、智能预览、画质选择、画面大小调整等,给用户带来极致 的视听体验。 ◆提供基于运维需要的多个辅助支撑,如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监测报警等功能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信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webmoney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2.2传统SOC 面临的问题................................................................... ......................................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04.1.1 资产流程化管理 104.1.2 资产域分布 114.2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24.2.1 事件采集与处理 124.2.2 事件过滤与归并 134.2.3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4.3 资产脆弱性分析 144.4 风险综合监控 154.4.1 风险管理 164.4.2 风险监控 174.5 预警管理与发布 174.5.1 预警管理 174.5.2 预警发布 194.6 实时响应与反控204.7 知识库管理 214.7.1 知识共享和转化 214.7.2 响应速度和质量 214.7.3 信息挖掘与分析 224.8 综合报表管理 245.1 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 的有机结合 245.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55.3 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65.4 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75.5 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31云 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前言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内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安全现状2.1 问题和需求分析在历经了网络基础建设、数据大集中、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阶段后,浙江高法逐步建立起了大量不同的安全子系统,如防病毒系统、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国家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但随着安全系统越来越庞大,安全防范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关标准和制度越来越细化,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1、安全产品部署越来越多,相对独立的部署方式使各个设备独立配置、管理,各产品的运行状态如何?安全策略是否得到了准确落实?安全管理员难以准确掌握,无法形成全局的安全策略统一部署和监控。 2、分散在各个安全子系统中的安全相关数据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海量数据的集中储存和分析处理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重复信息、错误信息充斥其中,海量的无效数据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安全信息;同时,从大量的、孤立的单条事件中无法准确地发现全局性、整体性的安全威胁行为。 3、传统安全产品仅仅面向安全人员提供信息,但管理者、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需求差异或资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 协作教研的现状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偏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学校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 短信通知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教育局系统以及中小学校的网站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通常存在着各级网站孤岛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投入少,信息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低,网站更新、内容运维情况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站水平 参差不齐且升级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很高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本地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教学指导与服务系统,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与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覆盖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 1)为教育局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单位)的行政管理、教学规划、教学质 量、资产经费、办学绩效和发展趋势,支持区域化、智慧化的行政事务网上办公和信息发布。2)为学校领导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 题、及时调整、辅助决策、节省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供区域办学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 3)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与家长实 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使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全方位的促进和提升。 4)为学生提供丰富、精粹、便利的共享学习资源,可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通过区域范围 内的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探究能力。 5)为家长提供可以与学校(教育单位)实时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和活动信息的平台,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成长。 6)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务公开、教育招生、行政审批、咨询投诉等教育信息服务。基础教育 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 系统规划框架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1、配置满足当前(2014)年度,硬件投入需求 2、一定的扩展能力,10台4路,10台2路可迁移系统 3、应用包括(DB、中间件;开发、测试、验收和上线环境)移动平台 1、规则引擎数据库、 中间件 健康险平台2、统计分析中间件 能力提升年,提高信息系统支持能力;影像系统3、OA中间件、数据库 1、计算投资管理系统 2、存储稽核审计系统 3、网络GPS查勘调度系统 资金管理系统 方案对比:费控系统 硬件对比人力资源系统 软件对比:vmware、Huawei FusionCompute 河南农户电子 档案 非车险承保理赔系统改造 第一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重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系统及相关子 系统。具体有:核心业务(含影像资料)、规 则引擎、农险电子档案、保协车险共享平台、 广域网络专线和96999客服专线。 第二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较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部分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 较大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 支撑平台。具体有:统计分析、精友车型数据、 保单自助查询、短信平台。 第三类系统(即间接支持关键业务功能或保险 机构对系统中断具有一定容忍度的信息系统) 包括OA办公自动化、邮件、网站、GIS系统、 移动查勘等。 云平台建设方案 (讨论稿) 信息化经历了T-S模式(终端-主机)、C-S模式(PC时代客户机-服务器)、B-S模式(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服务器);新时代以服务的方式被发布和访问的“云计算”模式;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减少公司信息化硬件重复投资,增强数据中心的运维和安全管理,构建高可用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我们将云平台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201X年公司面临再一次的职场搬迁,有了2012年职场搬迁网络实现无缝切换的经验,我部将以新职场中心机房建设为契机,构建云计算架构的数据中心,在保障业务平滑迁移的基础上,以实现IT 资源的大整合、数据中心的大集中。 根据私有云建设的规律,我们将云平台建设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建设周期2~3个月;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建设周期1~2个月; 第三阶段:建设云平台的灾备系统,具体建设时间根据新职场搬迁计划等实际情况待定。 本次建设方案为第一二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 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 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项目概况 1.1.平台网络愿景 平台网络以省级服务平台为中枢,统筹全省优势服务资源,合理布局综合服务窗口和重点产业服务窗口,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快捷的省级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平台网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依托云计算服务中心,通过构建起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支撑(PaaS)平台,持续吸引中小企业优质服务资源对接进省平台体系,持续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政务、商务、中介以及企业信息化SaaS服务等优质服务。同时,平台网络预留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2.项目建设思路 1、统筹规划,分步建设 立足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服务平台网络,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分步建设窗口平台,按照成熟一批、联通一批的原则,逐步扩大窗口平台的联通范围,最终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2、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由省平台和若干个窗口平台共同构成,建设目标是形成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功

能互补、服务协同,扩大资源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窗口平台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也要根据当地产业的优势和服务需求的差异化,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建设规范统一、特色鲜明的窗口平台。 4、基于云计算,创新服务模式 以云计算为平台网络建设、资源整合和动态扩展的支撑环境,使众多中小企业按需从服务平台网络中获取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 5、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对窗口平台建设给予扶持,引导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实现服务对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1.3.具体建设目标 按照某某省中小企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围绕某某省中小企业重点服务需求及特点,统筹全省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利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以省服务平台为枢纽,36个窗口服务平台为节点的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项目总体目标如下: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内应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云计算的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并且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就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支撑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云管理平台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在于管理云资源和提供云服务。即通过构建基础架构资源池(IaaS)、搭建企业级应用、开发、数据平台(PaaS),以及通过SOA架构整合服务(SaaS)来实现全服务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云资源管理体系。那么有没有合适的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可以推荐呢? SmartOps作为新一代多云管理平台,经过6年多的持续研发和实际运营,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通过单一入口广泛支持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AWS等超大规模公有云的统一监控、资源编排、资产管理、成本管理、DevOps 等管理功能,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物理裸机环境的统一纳管。SmartOps平台具有统一门户、CMDB配置

数据库、IT服务管理、运维自动化和监控告警等主要模块,支持客户自助在线处理订单、付款销账、申报问题、管理维护等商务运营流程,而且对客户的管理、交付、技术支持也都完全在平台上运行,这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并大幅降低成本,业务交付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更具竞争力、用户体验更佳。 同时,SmartOps正在构建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云管理平台,实现从服务中提炼普惠性的服务方案,并构建软件化、工具化、自动化的快速上线对外提供服务的通道。SmartOps不仅是一个云管平台,也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迭代的创新平台,一切有利于企业用户数字化发展的个性化服务,都有可能在普遍落地后实现技术服务产品化、工具化的再输出。不仅如此,下一步,SmartOps还将融入更多的价值,包括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面向企业用户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借助平台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成本参

市级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市级视频云支撑平台 新媒体运营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及分析 (3) 三、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4) (一)技术平台方案 (4) 1功能概要 (4) 2总体拓扑 (4) 3功能设计 (6) 3.1.内容采集及收录系统 (6) 3.2.在线视音频处理及管理系统 (7) 3.3.内容集成运营及管理系统 (10) 3.4.搜索引擎系统 (12) 3.5.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系统 (13) 3.6.技术运行及监控管理系统 (14) 3.7.基础运行及接入访问支撑系统 (15) 3.8.第三方系统对接系统 (17) 3.9.机柜及IDC相关资源 (18) (二)技术运行服务 (19)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通过一整套完备的视频云业务支撑平台的支撑,实现XX市云计算中心视频云支撑平台基于P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业务产品的运行支撑,同时具备向更多终端和服务平台扩展的能力。传统媒体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更加广泛和有效的传播,同时实现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平台在内容、技术等全方面的反向辅助支撑,项目业务运行、运营具备通用的服务能力,具备面向基于视频业务的跨行业支撑服务能力。 XX市云计算中心视频云支撑平台新媒体业务方案项目主要包含了业务运营及技术支撑平台两大部分内容,业务运营主要是指产品策划设计、产品业务运行、技术运行支撑及业务运营等内容,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及日常运行所需的带宽、服务器等技术资源以及全面的平台系统,在完备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的人员及制度等运营能力建设配备,实现从内容源采集、标准化处理、存储、产品化运营、多渠道发布的内容全流程运营,支撑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及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形态覆盖。 项目建设分为技术系统建设和业务体系建设两大部分,由于项目涉及的相关资源及规划与业务的发展规模紧密相关,故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弹性可扩展,本次方案设计在支撑能力上的相关指标包括: 技术系统方面: (1)具备最高10000人直播视频并发支撑能力(需对接CDN) (2)具备每天10万视频浏览量(VV)的业务支撑能力 (3)具备每天20万页面浏览量(PV)的业务支撑能力

云OA办公系统解决方案

云OA ----走在OA云端 帝隆云-云OA平台领导者

云计算技术崛起 云计算的产生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OA的产生 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指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云OA技术打破了OA软件所有的硬件需求桎梏,开启了OA的云时代。关于OA的描述正在不断充实,但至今还没有人对OA下过最权威、最科学、最全面、最准确的定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OA内容和应用技术不曾停歇的变革。OA系统作为类似于人体中的神经网络系统般的存在,传递领导理念、指令,协调全身肌肉、四肢和谐运行,愉快工作,使企业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新技术融合的管理新方式。 多极办公应用的融合体: 它是一切可满足于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型的、能够提高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共享、流转处理的和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事业单位其它各类管理系统(如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CRM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密切相关、有机整合。一个独立存在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生命力及作用是薄弱的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云平台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云平台根据业务需求与多个网络分别连接,必须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病毒感染;同时,云平台资源共享给不同的系统使用,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数据泄漏。因此,云平台应该在各个层面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多业务性 云平台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需要支撑多用户、多业务的特征,保证基础资源在不同的应用和用户间根据需求自动动态调度的同时,使得不同的业务能够彼此隔离,保证多种业务的同时良好运行。 ?自主可控 云平台建设在产品选型中,优先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一方面保证整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本地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图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支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上,整个架构从下往上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云计算平台资源层、云计算业务数据层、云计算管理层和云计算服务层。其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云计算中心的物理机房环境; ?云计算平台资源层:在云计算中心安全的物理环境基础上,采用虚拟化、分布 式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视频云转码平台解决方案 1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加,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视频新媒体已逐渐称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服务之一。 由于网络电视台集图片、影像、视频为一体的集成性、互动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市广电单位都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建设。网络电视台已不但是和观众沟通、开展节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广电部门广告等增值业务的网络延伸。 2方案设计 网络电视台建设不能仅仅定位为简单的广播节目的直播及录制节目的再点播,更要经过项目的建设以网络视频内容管理和运营为核心,以流媒体技术为基础,集采集、编辑、播控、管理、发布于一体,支持多屏合一和互动高清应用的多业务应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整个平台应全面涵盖从内容的生产、加工、管理、多屏分发到客户端应用的整套流程,具备管理功能强大、级别控制严格、高度安全稳定、操作简便易用等特点。 网络电视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能够实现网络电视台多种视频业务应用,包括网络视频直 播、网络视频点播、时移回看、虚拟直播、直播收录等多 种应用。 ◆提供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的内容生产系 统,能够满足网台基本快速编辑、转码生产等业务需求; ◆采用先进的编转码技术,支持高清、标清等多种视频流的 播放; ◆能够提供多码流视频,支持用户根据自身网络速度条件及 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分辨率进行收看,有效提升流畅度; ◆整个平台实现统一的在线视频的播控及管理,能够实现灵活 的直播、点播、时移等视频播出控制,并能有效地将站内所 有视频系统架构统一,使得系统能够资源复用,易于管理。 ◆能够实现多屏合一,支持 PC、TV、Phone 等多终端接收。 ◆采用 Flash P2P 与 CDN 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源站 带宽费用; ◆提供高性能的、轻量型且极具表现力的客户端播放器,具 备主流媒体播放器的所有功能,包括多码率选择、智能预 览、画质选择、画面大小调整等,给用户带来极致的视听 体验。 ◆提供基于运维需要的多个辅助支撑,如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监测报警等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云平台建设方案.docx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pdf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 云计算的发展 近几年,国内外IT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为解决传统IT信息化建设困局找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国内企业、政府、金融、电信等众多关键领域取得了成功。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 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 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分为三种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云计算根据部署部署方式的不同分为:公有云(Public Cloud)、私有云(Private Cloud)、社区云(Community Cloud)、混合云(Hybrid Cloud)。 其中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 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 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据安全 虽然每个公有云的提供商都对外宣称其服务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特别是对数据的管理。但是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以及对安全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和业务有关的数据是其的生命线,是不能受到任何形式 的威胁,而私有云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它一般都构建在防火墙后。 2、SLA(服务质量) 因为私有云一般在防火墙之后,而不是在某一个遥远的数据中心里,所以当公司员工访问那些基于私有云 的应用时,它的SLA会非常稳定,不会受到网络不稳定的影响。 3、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 对大型企业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不仅与业务有关 的流程非常繁多,而且IT部门的管理流程也较多,比如在数据管理和安全规定等方面。 客户面临由虚拟化向云服务转型的挑战 服务器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基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虚拟化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首 选方案,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互相隔离的虚拟服务器,用户 将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 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通过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用户能够获得如下收益: ?降低TCO成本,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节省了机房空间成本;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第1章引言 (7) 1.1国家政策推动企业上云 (7) 1.2云安全规范指导文件 (14) 1.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15) 1.4软件定义安全(SDSec) (18) 第2章云安全风险分析 (19) 2.1业务牵引风险分析 (19) 2.2技术牵引风险分析 (21) 2.3监管牵引风险分析 (22) 第3章云安全需求分析 (25) 3.1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需求 (25) 3.1.1基础安全保障 (25) 3.1.2主机安全保障 (25) 3.1.3应用安全保障 (25) 3.2云安全运营体系安全需求 (25) 3.2.1安全审计服务 (25) 3.2.2安全运营服务 (26) 3.2.3态势感知服务 (26) 3.3多云/混合云架构安全联动管理需求 (26) 第4章方案设计思路 (27) 4.1软件定义安全的设计思路 (27) 4.2国际先进性参考模型 (28) 4.3方案场景适用性说明 (29) 第5章云安全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30) 5.1方案概述 (30) 5.2方案架构设计 (31) 2

5.3产品功能简述 (32) 5.3.1安全市场 (32) 5.3.2组件管理 (36) 5.3.3资产管理 (37) 5.3.4租户信息同步 (38) 5.3.5监控告警 (39) 5.3.6订单管理 (41) 5.3.7工单管理 (42) 5.3.8计量计费 (42) 5.3.9报表管理 (43) 5.3.10云安全态势 (44) 5.3.11日志审计 (46) 5.4部署架构设计 (47) 5.4.1部署方案 (47) 5.4.2部署方案技术特点 (48) 5.5平台主要功能技术特点 (52) 5.5.1用户与资产结构 (52) 5.5.2自助服务模式 (54) 5.5.3安全服务链编排 (54) 5.5.4计量计费模式 (56) 5.5.5云安全态势感知 (56) 5.5.6在线/离线升级服务 (57) 5.5.7平台稳定可靠 (58) 第6章CSMP安全资源介绍部分 (60) 6.1CSMP安全服务清单介绍 (60) 6.2各安全组件产品级解决方案汇总 (62) 第7章CSMP方案核心价值 (62) 7.1安全产品服务化-合规高效 (62) 7.2安全能力一体化-智慧易管 (62) 3

EASTED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v1.0

易讯通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京易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6

2016年5月 26

目录 1总论3 1.1概述 3 1.2建设背景 3 2需求分析3 2.1客户现状 3 2.2客户需求 3 3建设方案5 3.1总体架构及组成 5 3.1.1系统架构图 (6) 3.1.2存储架构设计 (7) 3.1.3网络架构设计 (13) 3.1.4部署架构设计 (20) 3.2功能设计 21 3.2.1异构资源管理 (21) 3.2.2用户管理 (21) 3.2.3监控告警 (22) 26

3.2.4存储管理 (22) 3.2.5应用管理 (22) 3.2.6流程管理 (22) 3.2.7资源调度管理 (22) 4建设方案亮点23 4.1规模化的虚拟化数据中心 23 4.2兼容异构的虚拟化 23 4.3灵活的管理方式 24 4.4可靠的安全保障 25 4.5自动化的运维 25 4.6健壮的运维保障 26 26

1总论 1.1概述 1.2建设背景 2需求分析 2.1客户现状 2.2客户需求 1)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管理维护人员都是进入机房,在机架旁操作服务器,但由于各主机都有自己的维护界面,造成系统维护人员需要逐个进行维护管理,显然这种单点式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成本,且效率很低。 2)提升数据中心安全性 通常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能进入机房进行查看与维护,而由于各系统的数量及种类在不断增加,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门户来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维护,且在整个过程中,保证公安系统的安全,做到一站式的授权、认证,操作,审计。 3)业务保密性、可用性,稳定性 公安系统相关涉密系统都需要特别管理,对其上所载的业务需要做到安全、稳定,可用。尤其在在特殊服务器出现宕机等情况下,不能及时的连接或查看相关故障,延误了时间,可能会造成损失,这就需要做到服务器主机的高可用,高稳定,高安全。 26

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目标 (2) 1.3建设内容 (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3) 2.1信息化现状 (3) 2.2存在的问题 (4) 2.2.1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4) 2.2.2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4) 2.2.3管理运维问题 (5) 3方案总体设计 (6) 3.1设计原则 (6) 3.2总体架构设计 (7) 3.3实施思路 (7) 4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10) 5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11) 6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13) 6.1架构设计 (13) 6.2业务系统应急 (14) 6.3数据保障 (15) 6.4运维迁移 (15) 7项目实施计划 (16) 8项目组织保障 (17) 8.1工作领导小组 (17) 8.2项目专家小组 (17) 8.3项目技术小组 (1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1〕33号)和《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465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青岛市国土房管局xxx分局拟开展xxx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建设,为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搭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局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目标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加强对业务内网、办公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实现生产数据和涉密信息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2)通过为32个乡镇国土所提供云端虚拟桌面服务,保障数据不在国土所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数据及业务应用的便捷接入,有效促进业 务协同; (3)通过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为全区国土资源用户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扩展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停机,全面支持国土全系统的业务连续 性; (4)通过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实现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1.3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视频云存储平台建设方案

视频云存储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概述 (4) 1.2 多种方案技术详细对比 (6) 1.3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7) 1.4 原有系统架构 (7) 1.5 项目设计标准与依据 (8) 1.6 项目建设目标 (9) 1.7 系统优势 (10) 2 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11) 2.1 项目系统总体网络架构 (11) 2.2 系统建设 (13) 2.3 系统需求 (15) 2.4 系统架构和模块描述 (15) 2.4.1 执法记录系统 (16) 2.4.2 云存储系统 (16) 2.4.3 云传输中心端 (17) 2.4.4 流媒体服务器集群 (17) 2.4.5 客户端 (17) 3 系统方案详细介绍 (18) 3.1 云存储方案 (18) 3.1.1 云存储系统简介 (18) 3.1.2 系统基本组成 (19) 3.1.2.1 cStor分布式文件系统 (20) 3.1.2.2 存储访问接口 (21) 3.1.2.3 管理监控中心 (21) 3.1.3 系统优势和特点 (26) 3.1.3.1 高度可靠 (26) 3.1.3.2 高度可靠 (27) 3.1.3.3 优异性能 (27) 3.1.3.4 无限容量 (27) 3.1.3.5 在线伸缩 (27) 3.1.3.6 通用易用 (28) 3.1.3.7 智能管理 (28) 3.1.4 关键技术 (28) 3.1.4.1 负载自动均衡技术 (28) 3.1.4.2 高速并发访问技术 (29) 3.1.4.3 高可靠性保证技术 (29) 3.1.4.4 高可用技术 (29) 3.1.4.5 低功耗存储技术 (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