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惩罚模式“乘是同数连加”来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加强对乘法定义的理

解。

2.运用推算,从4×3、4×30来计算乘整十数。

3.通过推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掌握所有的方法,并知道算理;学习困难学生只要求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

教学难点:理解推算:从4×3推算4×30、4×300。就是表示4个3时,4个3百,即(4×3)个十和(4×3)个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引入:

师:为了迎接新的一学期,也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胖早在暑假期间就开始积极筹备。这不,今天,自信的他带来了一道乘法题目,向各位小朋友提出挑战,你们是否愿意接受挑战?

二. 探究阶段:

1.出示小胖的问题:4×30是多少?

问:这题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是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乘整十数的乘法。

(揭示课题:乘整十数)

2.解答阶段

1)师:这道4×30的积是多少呢?你会算吗?如果你可以独立解答,算完后就把你的解答方法和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先找小组内的小朋友讨论后再解答。

2)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因为4×30表示4个30连加,30+30+30+30=120

所以4×30=120

方法二:我使用推算的方法,因为4×3=12,所以4×30=120

(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点子图介绍算理)

师:把30看成3个10,那么4×30就是(4×3)个十,也就有12个十,是120,所以我们

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方法三:学生也可能会想到:把30拆成3×10,即4×3×10=12×10=120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方法二和方法三的联系)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利用乘法的定义——同数相加来计算;也可以先想一位数乘一位数再推算出结果。

3.运用这两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进行练习:

1)像小亚一样计算:(在书上的框中写出计算方法)

5×304×603×706×50

4×807×202×908×70

2)像小巧一样计算:

6×4=4×6=7×8=8×7=

6×40=4×60=7×80=8×70=

4×9=5×2=9×3= 3×8=

4×90=5×20=9×30= 3×80=

问:小巧是怎么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

那通过7×9这道题,你可以推算出哪些乘法题呢?

生:7×9=63,7×90=630,7×900=6300……

三. 实际应用阶段:

1.出示:第11页的图

问: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要求三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我还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条件?

从图中观察一纸板鸡蛋有几只?

方法1:一个一个地数,假如正确的话会得到答案“30个”。

方法2:每排6个,有5排:6×5=30。

方法3:每列5个,有6列:6×5=30。

方法4:斜着数,再相加。1+2+3+4+5+5+4+3+2+1=30。

方法5:斜着分成两半,先算一半:1+2+3+4+5=15,再算整个:15+15=30

2.问:三板鸡蛋一共有几个?

3×30=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说说方法:(1)30+30+30=90 (2)3×3=9

3×30=903×30=90

师:运用刚才的两种计算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3.完成第11页的练习

师:现在请你根据送货单,帮助工人叔叔计算四所小学所需要的鸡蛋数量?你喜欢用哪种算法,就用哪种算法来计算。

送货单:

新世纪小学:6×30=180新世纪小学:6纸板鸡蛋

实验小学:8×30=240实验小学: 7纸板鸡蛋

时代小学:7×30=210时代小学: 8纸板鸡蛋

田园小学:5×30=150田园小学: 5纸板鸡蛋

四. 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是收获呢?

乘整十数、整百数(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运用推算,从4×30、4×300来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

2.知道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交换位置,积不变。

3.通过推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要求困难生会用推算的方法口算乘整百数的计算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1.师:小胖学校的秋季运动会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2.出示:第12页的主题图

师:看!在田径赛场上,正在举行800米的长跑比赛,小胖跑在最前面。让我们在为他加油的同时,解决几道题目吧!

二. 探究一位数乘整百数:

1.师: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生:在200米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表示跑一圈是200米,小胖刚好跑完3圈。

2.问题一:小胖已经跑了多少米?

学生列式:3×200=

尝试解答,汇报:

方法1:方法2:

3个2百相加 3个2百就是6个百

200+200+200=600 3×2=6

3×200=6003×200=600

答:小胖已经跑了600米。答:小胖已经跑了600米。

师:乘整百数和乘整十数一样,也可以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师:最后小胖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比赛结束了,但我们的问题又来了!

3.问题二:小胖、小亚、小巧、小丁丁都跑完了800米长跑比赛,他们4个人共跑了多少

米?

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并说说算理。

4×8=32

4×800=3200(米)

答:他们4人共跑了3200米。

4.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1)像小胖一样计算:(第11页的练习)

5×3= 7×5= 5×7= 3×5=

5×30= 7×50= 5×70= 3×50=

5×300= 7×500= 5×700= 3×500=

问:这些题你是怎样算的?

仔细观察这几组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些题都是先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填上相应个数的“0”。)

2)完成第2题

师: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比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5×400= 5×900= 4×900= 7×800=

8×300= 4×800= 3×800= 6×800=

10×700= 9×700= 4×700= 5×800= 问:哪种方法计算的可以更快些,为什么?

10×700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三. 交换:

1.出示:13页的图

师:学校在操场旁的小花园里铺了一条新的小马路,有了多少块方砖?

学生列式并计算,有两种情况:

工人叔叔:小丁丁:

3×20=?20×3=?

3×2=6 2×3=6

3×20=60 20×3=60

3×20 = 20×3

答:一共用了60块方砖。

问:两道题的积为什么相同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这是交换题。

2.学生独立完成:(11页的练习题)

3×200=()200×3=()

3×200○200×3

四. 拓展练习:看谁算得又快有正确?

300×2=20×90=900×10=50×20=

6×500=70×6=30×50=70×80=

4×70=500×8=600×40=600×800=

五. 总结:

师: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运用推算,把两个数相乘,再在后面填上这两个数末尾的0之和。如40×30,先算4×3=12,所以,40×30=1200。

看图列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口算:

20×5 180÷6 210÷30

50×4 240÷8 490÷70

70×3 540÷9 630÷90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老师准备下班之后到超市晨买一些东西,那么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乐购、农工商、好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大卖场去逛一逛。

二. 新授引入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老师在昨天也就去过乐购超市(出示:14、15页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

2.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买你喜欢的物品呢?

1)出示:酸奶的图

“1盒里有4罐酸奶,23盒里面有多少罐酸奶?”

问:这题你能解决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23×4=

师:23×4等于多少呢?你能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吗?

生:4+4+4+4+4+……4=92 或 23+23+23+23=92

23个

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就可以用乘法。

2)出示:薯片图

师: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生:“12罐一箱,每箱42元。小胖要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解答

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①42×3 ②12×3

讨论纠错

(指出错误,着重“多少钱”每箱42元。指出12罐一箱这一条件对问题来说没有用处。)师:强调一定要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问:根据题中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3箱一共有多少罐?

(尝试解答,说理)

3)师:大卖场中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其它的信息,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信息再来提一些

数学问题?并试着列出算式。

小组合作,交流

3.把学生解决问题列的算式要求学生分分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 总结:

师:今天我们到大卖场中找到了许多的乘法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平时我们要善于动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页/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不进位

笔算。

※让优等生充分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对后进生能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可以把两位数分拆成几十个几和几个几的形式。

教学重点:

1.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会用语言描述算法多样性。

2.一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新

1.出示:19×6= 3×12=

师: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题来算一算。

学生练习,汇报

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2.小结:计算十几乘几时,只要把十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减几个几可以很方便算

出结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出示课题: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二. 探索算法

1.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

师:观察一下主题图,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问:谁会列出算式?

3×42=?

师:这道题你们会计算吗?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它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3×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

2.师:真聪明!你们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请你们来看看小巧的算法,看得懂吗?

出示;小巧的算法

3×42=()

3×40=()

3×2=()

()+()=()

师:谁能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

把她的算法与你们刚才的算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更加好呢?

学生交流汇报

3.练习

1)模仿练习(16页的第1、第2排)

53×3= 71×6= 4×24= 3×28=

50×3=

3 ×3=

□+□=

师:说说你的算法。

问:在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时,都可以怎么想呢?

小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2)强化练习(16页的第3、第4排)

师: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两题独立的做一做。

11×7= 23×3= 9×58= 6×86=

三. 竖式的引入

1.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丁和

小巧是怎样算的?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

小丁丁: 3 小巧: 4 2

× 4 2 × 3

6 … 2×3 6 … 3×2

1 2 0 … 40×3 1 2 0 … 3×40

1 2 6 1 2 6

问:竖式中的6表示什么?120是怎么得到的?

师: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得到:a. 按数位对齐进行书写;

b. 一位数乘数分别与两位数乘数分拆得到的几十和几相乘;

c. 将两个部分的积合在一起得到答案。

师:这与我们刚才的口算方法是一样的。120就是40与3的积,6是2与3相乘的积,最后把两部分的积120和6相加得到126。

2.由繁变简

1)师:小丁丁他们使用了能够表现思考过程和计算步骤的竖式形式,但是我们在列竖式时,

都会把中间环节省略。

边介绍竖式一般写法,边板书

4 2 (1)一般把多位数的数放在上面。

× 3 (2)注意数位对齐。

1 2 6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

相应位置上。

2)模仿练习(第17的页练一练)

64×2= 11×8= 13×3= 21×5=

6 4 1 1 1 3 2 1

× 2 × 8 × 3 × 5

要求学生说清计算过程

四. 总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8、19页/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进位算理,能够正确计算。

※对后进生要求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重点:一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进位问题。

2.进位叠加。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师:大卖场中有许多的乘法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出示课题: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二. 探究新知

1.进位问题

1)出示:1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们收集图中的信息。

生:一盒里面有4罐酸奶,23盒里面有多少罐酸奶?

问:算式怎么列?

23×4=?

2)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你们能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吗?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写出保留中间过程的竖式,方便学生掌握)

2 3 2 3

× 4 × 1 4

1 2 …4×3 9 2

8 0 …4×20

9 2

问;12是怎么得到的?80呢?

问:十位上的9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个位相乘满十,要向十位进1。然后再算完十位后不要忘了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师:计算时,可以先从个位算,也可以先从十位算。但简化成一般形式的时候,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简单。

3)试一试:(第18页的练习)

师:边说说计算过程,边计算。

17×5= 4×19= 26×3= 5×18=

1 7 1 9

2 6 1 8

× 5 × 4 × 3 × 5

师:一般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

2.进位叠加

1)出示:19页主题图。

4×36=?

2)师;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学生练习,交流汇报

3 6 师:谁能来把它的计算过程说一说。

× 1 2 4 问:十位上的4是怎么得到的?百位上的1呢?

1 4 4 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问:根据我们的学习,谁能来说说看,乘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什么?

生:a.按数位对齐进行书写,b.一位数乘数分别与两位数乘法的个位和十位相乘,并且先从个位算起,c.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学习估算。

师:小朋友在计算时,很容易出现错误,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小朋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你们想不想学?

1)介绍方法。在计算前先估算一下,积在哪两个数之间。

2)学习方法。看书19页小巧是怎么估算的?

3)交流方法。

师:所以在计算前可以先估算一下积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然后再计算。

4)试一试。先估后算。(19页的前三题)

79×3= 7×46= 84×5=

三. 综合练习

1.填空。

5 8

6 2 3 9 2 5

× 2 × 9 × 2 × 4

□□6 □□ 8 □ 8 □□0

2.列竖式计算。(19页的后5题)

38×8= 47×6= 54×8= 9×45= 75×8=

3 8

4 7

5 4 4 5 7 5

× 8 × 6 × 8 × 9 × 8

(在交流、反馈时,老师要注意进位叠加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讲评。例如:38×8=?

个位8×8=64,写4进6,十位3×8=24,24+6=30。)

3.判断。

2 7 4 6 5 8

× 3 × 9 × 9

6 1 4 0 4 5 2 2

四. 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三)

教学内容: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进位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计算方法和算理。

2.会正确、熟练的计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4×68=?

师:这道题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一下。

学生笔练,交流汇报(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4×68= 272 4×68=272

4×60=240 6 8

4× 8=32 × 4

240+32=272 2 7 2

问:在用口算方法计算的时候可以怎样想?

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乘法的练习课。

(出示课题: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练习课)

二. 练习

1.先估算积的范围,再计算

29×7 4×35

积在()和()之间积在()和()之间

要求学生说清理由。

2.列竖式计算

4×68= 49×5= 9×12= 96×3=

3.改错

37 6 44 27

× 8 ×12 × 8 × 2

2456 72 352 44

三. 填空练习

1.师:小丁丁到大卖场里买了3听奶粉一共用了111元,那1听奶粉多少元呢?

出示: 3×□=111

□□

× 3

1 1 1

师:1听奶粉多少元呢?你们能解决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得到:3×40=120,所以1听奶粉的价钱一定比40小,在3的口诀里只有3×7的个位上是1,所以,个位上应该是7。所以1听奶粉应该是37元。

师:填完后,还可以把37×3再算一算的方法来检验。

2.在□中填上适当的数字。

5 □□5 □□ 3 □

× 4 × 8 × 7 ×□

□□6 □0□□ 0 2 1 □ 4

四. 应用题

1.足球比赛每队有11个队员上场,共有几人参加比赛?

2.小亚给小巧16本本子,两人的本子数同样多,小亚比小巧多几本本子?

3.一本漫画书一共有82页,小丁丁每天看14页,看了6天后,还剩几页没看完?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与法则迁移到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2.探索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能够正确计算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问题。

※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得到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用竖式等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填空

32=()+()

145=()+()+()

601=()+()

4321=()+()+()+()

2.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口算和笔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于一

位数乘法的计算。

(揭示课题: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二. 探究过程:

1.口算方法

1)出示:第20页的主题图

微波炉329元/台,买4台给福利院,要多少钱?

师:这题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动脑筋,用口算的方法来解答。

学习独立尝试,交流汇报

2)展示学生各种的解决方法:

4×329=329+329+329+329=1316

4×329=4×300+4×29=1200+116=1316

4×329=4×300+4×30-4×1=1200+120-4=1316

……

3)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聪明!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是怎么算的?

出示:20页小胖的思考过程和算法

师:说说小胖是怎么算的?

生:把三位数的乘数分拆成几百、几十和几,然后分别与另一乘数相乘,再将部分积相加。

4)师: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和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比较,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所以不管是几位数与一位数相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把多位数分拆开来,分别与一位数相乘。

5)练习:(第20页的练习)

师:请你们选择其中的2道题按照小胖的方法来算一算。

3×782= 257×4= 3×702= 8×605=

2.竖式的引入

1)师:除了用小胖的方法,你还想到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题吗?

对,4×329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3 2 9 可以这样写 3 2 9

× 4 × 4

□□…4×9 □□□□

□□…4×20

□□□□…4×300

□□□□

2)尝试完成填空

3)观察竖式的一般形式,谁能来说说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规则?

得到:①按数位对齐进行书写;

②一位数成熟分别与三位数乘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相乘,并且先从个位算起;

③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1页)

413×3= 3×372= 4×217=

8×326= 751×4= 207×5=

1)生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计算过程。

2.选择

989×8的正确计算方法是()

① 989 ② 989 ③ 989

× 8 ×8 × 8

7212 7824 7712

四. 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二)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内容:第2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会用简便算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3= 2×5=

20×3= 20×5=

200×3= 200×5=

问:这些题有什么特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师:除了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揭示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二. 探究阶段:

1.出示: 3×380=?

师: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出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小胖: 380 小巧: 380

× 3 × 3

1140 1140

2.比较分析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师:小胖做得对不对呢?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 将380看成38个10,总共有38×3个10 ,因此先算38×3=114,114个10就是1140。3)师:谁的做法更好一些?碰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么列?

小结: ①一位数的书写位置应该于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

②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3.练习(第22页的试一试)

210×4= 160×9= 580×4= 810×7=

三. 综合练习

1.改错

5 9 0 7 9 0 3 4 0

× 4 × 7 × 5

2 3 6 5 5 3 0 1 7 0

()()()

师:一位数与前面的数先相乘后,还不要忘了在所得的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排列卡片(第22页的练习)

3×96 201×7 8×31 9×87 17×5

A U O H W

4×768 213×3 316×2 251×8 9×999

U S I X E

□□-□□-□□□-□□□

四. 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呢?

小练习(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算法,能用横式和竖式计算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问题。

2.能够使用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乘法解决求积、求几倍数、乘加、乘减、加乘、减乘等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用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乘法算式表示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并解答。

【教学难点】

用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乘法算式表示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题1.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式题练习。包含不进位、个位上有一次进位、十位上有一次进位、有连续进位、进位叠加和因数末尾有“0”等类型的式题。主要完成对前面所学的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计算进行复习和巩固。

题2.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乘法式题练习。包含不进位、有一次进位、有两次进位、有三次进位、进位叠加和因数末尾有“0”等类型的式题。主要完成对前面所学的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乘法计算进行复习和巩固。

题3.过对本题中所提供的计算错误进行甄别、改正,进一步弄清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计算问题的算理。

题4.乘加、乘减、加乘、减乘等类型计算问题。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材中已对这些类型的计算式题进行了探索。随着数的范围的扩大,这里对包含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乘法的乘加、乘减、加乘、减乘等类型的计算式题练习,使学生了解含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乘法的乘加、乘减、加乘、减乘等类型的计算与含表内乘法的乘加、乘减、加乘、减乘等类型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

题5.利用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的乘法解决求积、求几倍数、乘加、乘减、加乘、减乘等简单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倍 1教案 沪教版

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将什么定为1份”的本领。 2.知道几个△就是△的几倍,并会列算式。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获得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倍”。 教学难点: 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准备: 每张桌子黄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口答:2+2+2+2+2+2=8+8+8+8= 表示个2表示个8 师:说得真好,这是我们前几天学的本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划船”主题图。 师:小胖的学校组织他们去公园春游了,这是他们在划船的情景,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汇报:(1)一共有6条船,1条黄船,2条绿船,3条红船。 (2)每条船上的人数都是3人。 (3)绿船的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 2.看“黄船”图,引出“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有1条黄船,船上有3人,就是几个几?(1个3)算式呢?(13=3)1个3还表示3的1倍,算式:31=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倍(板书课题)。 3.认识“几个3就是3的几倍”。 (1)看“绿船”图。 师:刚才有同学说“绿船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说得很好,这是一年级学的本领。也就是——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绿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2 份,2个3也就表示3的2倍,所以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 谁会列算式? 23=6或32=6(板书)。 (2)看“红船”图。 师:谁会学说这句话,告诉大家,黄船人数和红船人数的关系?(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红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3份,3个3也就表示3的3倍,所以红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3倍。算式:33=9。) (学生个别说,同桌互说。) (3)看“划船”主题图。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巧算

巧算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 2、理解“一个加数增加一,一个加数减少一,和不变”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同向思维变化。 4、能用“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一,差不变”的同向变化来巧算减法 计算题。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并会运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巧算加减法题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巧算加法) 1、师:观察通往小岛的栈道上写的算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迅速算出呢?(学生自由 说) 26+18=44 (学生说出上学期所学的各种方法) 2、如果把一个加数变为整十数,那么计算将更为方便,你是怎么想的? 生:26减少2,18增加2,就是24+20=44 3、师: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减少几,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是不变的。在计算加数的时 候,我们将一个加数变成最近的整十数就可以了。 4、为什么把18 变成整十数,而不把26变成整十数? 生:因为把18变成20容易。 5、小结:巧算时我们要先把一个最接近整十数的加数变成整十数,然后这个加数加上 几,另一个加数就减去几,和不变。 [意图:教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教授新知识,既可以复习就知,又能为新学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把下面的加法用巧算的方法表示出来。 69+16=70+ = 45+48= +50= 38+17= + = 把哪个加数变成整十数?为什么? 三、减法巧算: 1、出示:34-27= 35-28= 36-29= 37-30=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4道减法题,先一起算出答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与除教案 沪教版

乘与除 教学内容: 课本P78~7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含义。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春游情景图、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自己设计的“春游”情景图,请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2.揭示课题: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二、乘与除 1.出示题1(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并列式解答(强调“8个3”或“3的8倍”)。 (2)学生摆学具验证。 2.在“春游”情景图中选两棵树,另外根据情景图配文字(如:梧桐树高12米,柳树高3米,梧桐树的高度是柳树的几倍?)。 (1)请学生交流信息并列式解答(强调求倍数)。 (2)学生自己画草图验证。

3.练习 根据“春游”情景图,编乘、除法情景题并列式解答。 三、应用 1.出示题3(图)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列式解答问题(1):2壶茶可以倒满几杯?(巩固乘法题) (3)出示问题(2)。 ①讨论: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怎么办?(策略:将牛奶和橙汁的量都转化成“杯”)②列式解答、选择。 2.出示题4(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讨论:能直接进行比较吗?为什么?怎么办?(转化) (策略1:将男生领的面包的数量转化成个数“乘” 策略2:将女生领的面包的数量转化成盒数“除”) (3)列式解答、比较。 3.小结: 两个数量在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再进行比较。 4.出示题5(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列式解答。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二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讲讲算算,例1,例2 1、会解答用乘法计算的表格式图文应用题。 2、会看情景图口编乘法应用题 会解答用乘法计算的表格式图文应用题。 会看情景图口编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师:这是上学期学的加法讲讲算算。题目中有三句话,哪两句 话是条件?哪一句话是问题? 师:讲讲算算中一定要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讲讲算算。 (板书课题:讲讲算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投影:轿车图 问:题目中哪两句话是条件?哪一句话是问题? 问:一辆轿车可以乘4人,有5辆轿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把一辆轿车乘4人看作一份,5辆轿车有这样的5份, 我们就说乘车人的总数是4的5倍是20人。 问:求4的5倍是多少谁会列式计算? 问:单位名称是什么呢? 这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老师这样列式对吗?4+5=9(人) 请问错在哪里? 2.教学例2 出示投影:学生图 问: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告诉我们“女孩的人数是男孩的4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把男孩有7人看作1份,女孩的人数是7的4倍。 问:题目中哪种人数已告诉我们了。 根据哪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女孩的人数? 问:算式怎么列?单位名称又是什么? 问:这题表示什么意思? 问:这两题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师:这就是今天学的新本领:用乘法计算的讲讲算算。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学会了用乘法计算的讲讲算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看谁学得最好。 1.练一练1 问:说说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 问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师:要求一共有柿子多少个?我们根据条件可以怎么想? 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么列? 2.练一练3 指名答 生答 指名读题 生答 讨论答 同桌互说 指名答 同桌讨论 指名读题 讨论答 学生口答 生默读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总复习内容 教学课时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导入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二、这学期的收获 1、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 法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2、与同伴说一说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角 1.

角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图片,找“角”。(简单介绍有关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的巨大变化。) 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小朋友亲手描绘的杨浦大桥。在这座漂亮的大桥上藏着许多角,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分组观察、讨论并找角,然后小组汇报),揭示课题:《角》。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①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②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验证它是否是直角呢?谁能上台验证?(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进行比较)。在平日的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直角呢?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 画角:在我们的周围,其实除了直角之外,还有着许许多多其它的各种各样的角,请你用笔在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教师选择若干张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 2. 角的分类:这里有那么多不同的角,请你把它们分一分。(请一组学生演示、 汇报 分类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师:钝角、直角、锐角是角家庭里的三兄弟,如果要给它们排排队,谁是老大,老二,

老三呢?(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 巩固认识锐角和钝角: a. 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自己刚才所画的是什么角?再验证。 b. 拿出三角尺,指一指并说一说上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关系的表象。 1)按要求摆一摆:每位学生用活动角按顺序分别表示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让学生充分感受锐角逐渐变化到直角,再变化到钝角的过程。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可以有很多种,但直角只有唯一的大小。) 2)闭上眼睛,想象出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用喜欢的方式比划,建立三种角的模型。鼓励学生举例:大家认识了钝角和锐角,那么,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锐角或钝角吗? 三、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1. 出示两把相同的小三角尺:两把小三角尺中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怎样?如何比较大小?(顶点重合,一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 2. 出示一把小三角尺和一把大三角尺: 1)猜一猜:(指任意一组角)比一比,哪把尺的角大? 2)学生小组操作比较,发现问题。 质疑:为什么两把尺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如果想把这个角变大,你有什么好办法? 3)小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的开合情况,叉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 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交换教案 沪教版

交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交换 教学目标: 1.对交换的认识与应用。 2.理解在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将下列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4+4+4+4+4 5+5+5+5 3+3+3+3 6+6+6 7+7+7+7+7 9+9 二、新授 小丁丁他们在游乐场玩得太热了,他们来到冷饮店买可乐,一箱可乐有几瓶? 师:小朋友,你们帮小丁丁他们算一算好吗? 汇报:要求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列式。 A:有3排,每排有4瓶,所以是3个4连加。 加法算式:4+4+4=12(瓶) 乘法算式:3×4=12(瓶)

4+4+4=3×4=12(瓶) B:有4排,每排3瓶,所以是4个3连加。 加法算式:3+3+3+3=12(瓶) 乘法算式:4×3=12(瓶) 3+3+3+3=4×3=12(瓶) 问:对这两个算式大家有什么想法? 汇报(可能会出现): 1. A的算法比B的算法好,可以少做一次加法。 2. 4+4+4=3+3+3+3 3×4=4×3 问:这里3×4和4×3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 汇报:3×4中每一份是4瓶,有这样的3份。 4×3中每一份是3瓶,有这样的4份。 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发现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实践与应用 师:那么,学习了乘法的交换以后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我们来看一下。 2+2+2+2+2列成乘法算式是?(5×2) 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后就是2×5,2×5表示2个5相加,结果很快得出是10。 所以利用交换可使运算简便。

练一练: ★2+2+2+2+2+2+2+2+2=()打★的先互相讨论算法,再汇报。★2+2+2+2+2+2=()其它的集体笔练。 3+3+3+3+3+3+3=() 4+4+4+4+4=()

沪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3.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4.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5.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6.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7.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 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程,积累乘法、除法运算的感性 认识。 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握乘法口诀。 3.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鼓励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初步培养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5.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类比以及 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并能够说出简单的理由。 6.获得对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进行计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 的过程忠,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三)情感与态度 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 4.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 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及数学的美。 5.培养学生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数与运算 (1)表内乘法。 (2)用乘法口诀计算商和除数都是一位数的除法。 2.方程与代数 求方框中的数——“吃掉”的是几

最新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一、计算 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 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 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 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7×□<30,合适的数0、1、2、3、4 , 最大的数4。 二、分拆(分拆两位数) 17×6 23×7 5×6+2×6 10×3-7×3 =10×6+7×6 =10×7+10×7+3×7 =(5+2)×6 =(10-7)×3 =60+42 =70+70+21 =7×6 =3×3 =102 =161 =42 =9 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68+16=84 用84-68=16 竖式: 8 4 - 6 8 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千位上的1表示1个千。 2、623由6个百、2个十和3个一组成。 3、梁的上方的算珠叫做上珠,梁的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1个下珠表示1,5个下珠表示5。1个上珠表示5。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 4、 写作:1020 读作:一千零二十(末尾的零不读,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5、880=800+80+0 700+20+8=728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一千。 7、37个十成的数是370,280是由28个十组成的。 二、数射线(千)

(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 a=( ) b=( ) c=( ) d=( ) e=( ) (2) 与a 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 与d 相邻的整百数是( )和( ) 三、位值图上的游戏 写作:521,读作:五百二十一 1、加放一片小圆片 加放在个位,写作:522 读作:五百二十二 加放在十位,写作:531 读作:五百三十一 加放在百位,写作:621 读作:六百二十一 2、移动一片小圆片 a 、移动个位 放在十位:530 放在百位:620 b 、移动十位 放在个位:512 放在百位:611 c 、移动百位 放在个位:422 放在十位:431

二年级数学下册 相差多少教案 沪教版

相差多少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 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能力目标: 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相差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重点】 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 【教学难点】 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 师:小朋友,过完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生活动,汇报。 2. 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二、自主学习,认识“算线” 1. 认识“算线” 1)师: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 2)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 3)仔细观察一下。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4)学生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2. 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 1

50、55、60、70、75、81、85、100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 三、探究新知,计算“相差” (一)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 师: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 2.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小亚是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同桌讨论)怎样来列式呢? 3. 生汇报。 ①78+( )=100 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 ②100-78=( ) 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东东一样高? 4. 小结:通过比较,丽丽比东东矮,也可以说东东比丽丽高或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 (二)在算线上计算 1.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道了丽丽和东东比身高的结果,但是100和78相差多少呢?说说你怎样算? 2. 学生汇报、板演。 加法:78+22=78+2+20=100 78+22=78+20+2=100 78+22=78+30-8=100 3. 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 4. 小结:78再添上22就是100,求78和100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78再加上几得100? 5. 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生汇报:100-78=100-70-8=22 100-78=100-8-70=22 100-78=100-80+2=22 6. 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学生练习并汇报。 7. 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 8. 小结:100减去22得78,所以100和78相差22,所以说丽丽比东东矮22厘米,东东比丽丽高22厘米,它们都表示东东和丽丽相差22厘米。 四、独立练习,熟练计算 1. 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 2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上海松江众兴小学刘创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教学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孩子们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有了大的进步;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一、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两位数加减法复习、加与减 第二周巧算、方框里填几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在教导处、教研组的指导下,在二期改的新理念下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优化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复习与提高5课时 (二)乘法、除法(一)16课时 (三)乘法、除法(二)12课时 (四)几何小实践6课时 (五)整理与提高10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程,积累乘法、除法运算的感性认识。 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握乘法口诀。 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鼓励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初步培养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的能力。 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及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说出简单的推理思路。 获得对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进行计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简单数字运算和图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时分秒_沪教版

时分秒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 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____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___分,分针从12到1是___分,从12到4是___分,从12到9是___分,分针走一圈是__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___大格, 经过___小时。从12到3走了___大格,经过___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沪教版数学2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 2.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能利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其混合运算 教学关键: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 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过了一个暑假同学们有没有忘记啊?那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看 哪几个小朋友表现的好。 游戏规则:分2个小组进行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的接力比赛,先做完10道题的小组获胜。若小组中出现错误,下一位同学必须重新完成此 道题目。 组1:(1)47+15 组2:(1)34-13 (2)26-4 (2)57+36 (3)28+69 (3)27-20 (4)50-30 (4)38+17 (5)44+47 (5)34-17 (6)83-49 (6)35+8 (7)29+9 (7)48-39 (8)57-49 (8)5+36 (9)71+9 (9)70-14 (10)80-8 (10)3+57 师:恩~看来是我们第一组的同学们略胜一筹,那我们来向他们取取经,他们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的。老师请××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来 计算的。出示组1中的题(3)28+69 生:我是用口算的。先算8+9=17 进位1;再算2+6=8 8+1=9 结果等于97 师:恩,真棒!原来你是用口算的,怪不得算的这么快。但是,金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忘了进位哦~ 那么你们又是怎么计算这道题目的呢?出示组2中的题(7) 48-39 生:我是用排竖式的方法计算的。(板书) 师:恩~我们在不能口算的时候就应该用排竖式的方法,保证计算的准确率。 【在口算练习中,要注意加法的进位以及减法的退位,另外还要保证口算的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一起看看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 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复习与提高;二、乘法、除法(一);三、统计; 四、乘法、除法(二);五、几何小实践;六、整理与提高。重点是乘法和相应 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

2019最新(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倍精品教案

2019最新(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倍精品教案教学内容: ××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知道将什么定为1份。 2、认识“几个3就是3的几倍”,推广“几个△就是△的3倍”。 教学重点:倍的认识“几个3就是3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将什么定为1份,几个△就是△的几倍。(突破重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几份、几个几引出倍的概念。教学的关键要让学生知道将什么定为一份。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划船图。 师: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划船) 师:小朋友划着不同颜色的小船在游玩,那么,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划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倍》。(揭示课题)[意图:从学生喜欢划船的心理出发,创设教学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自然引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题1:知道几个3就是3的几倍。 1)师:我们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就是把3看作1份,那么黄船上的人数就是1个3,算式会写吗?(板书:1×3=3) 1个3也可以说成3的1倍,算式是3×1=3。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师:同样把3看作1份,绿船上的人数有几份呢?表示什么?(绿船上的人数有2份,表示2个3,也可以说成3的2倍)算式会写吗?(板书:2×3=6或3×2=6) 3)师:红船上的人数有几份?表示什么? (红船上的人数有3份,表示3个3,也可以说成3的3倍。 算式3×3=9) 4)师:刚才,我们在算每种船上的人数时,把什么看作几份的?师:对,把3看作1份,1个3就是3的1倍,2个3就是3的2倍,3个3就是3的3倍,那么4个3,5个3,6个3呢?归纳:几个3就是3的几倍。 5)师:现在我们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你会算吗? (划船的总人数是6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6倍,算式是6×3=18或 3×6=18) 2、教学题2:推广“几个△就是△的几倍”。 投影转杯车图。 1)师:我们把“绿杯”中的人数看作1份,那么1份就是几?“绿杯”中的人数怎么表示?(“绿杯”中的人数是1个4,也可以说成4的1倍)。 2)师:“红杯”中的人数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完成题2中的第二、三行填空,交流。 3)师:转杯车中的总人数有多少?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题2的第四、五行填空,交流。)4)师:我们在算转杯车的人数时,把什么看作1份?对,把4看作1份,1个4就是4的1倍,3个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