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a7379344.html,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作者:崔秀秀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3期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制度进行整合,实行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是未来环境资源司法体制改革方向。“三审合一”有助于克服传统侵权诉讼机制缺陷与不足,统一司法标准,有助于提高审判效率。但同时也存在审判规则不明确、审判专业化程度不高,责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认为完善“三审合一”模式,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同时着力。

关键词环境司法模式“三审合一” 检视

作者简介:崔秀秀,郑州大学法学院2014级本科。

中图分类号:D9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aa7379344.html,ki.1009-0592.2017.08.193

伴随着新型环境问题出现,环境司法专门化成为理论与实务两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司法专门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上不仅仅单指设立环保法庭,而且包含审判模式改革、审判机制创设、审判队伍建立等。作为新型环境审判模式,“三审合一”具有显著理论与实践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缺陷与不足。基于此,笔者从司法实践角度对“三审合一”模式进行检视,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路径,以期对我国环境审判理论与实践有些许裨益。

一、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内涵与价值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是指人民法院在探索环境司法专门化背景下,将环境类案件不再按照现有民事、行政、刑事类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审判庭各自审理,而是全部纳入到独立建制的环保审判庭进行审理,以对环境资源形成全方位、综合性立体保护的审判模式。作为新型环

境审判模式,“三审合一”已为我国多地环境审判法庭所尝试。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全国20多个省、市、区人民法院设立的368个环境资源审判庭、环境资源合议庭及环境资源巡回法庭中,积极尝试“三审合一”审理模式的已占相当比重。“三审合一”机制的积极探索,不仅标志着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对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审判专业化水平

救济机制过于分散,审判专业化程度不高是当前环境审判面临的重大问题。通常而言,环境纠纷被定位为特殊民事侵权纠纷,适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寻求解决,构成行政违法和犯罪的直接则直接适用行政法规范或刑法规范予以规制。但是环境资源案件并不同于一般侵权案件,其自身具有复杂特征。如环境资源案件时常涉及法律关系混同,“行民交叉”、“刑民交叉”问题普遍,审判过程中法律选择使用也更复杂等。该种情形下,传统三大诉讼分别立法、分别规制

司法局行政执法公开管理制度

司法局行政执法公开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政务公开的要求,规范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是指在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机关内部公开相关政务事项,并接受监督。 第三条行政执法政务公开的方式、范围应当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方便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获取所需要的政务信息。 第四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局属各股室按各自的职责负责行政执法政务公开的实施。局办公室协调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主要负责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制度的制定以及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下列行政执法政务信息应当主动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公开: (一)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和监督执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程序、工作流程; (三)行政许可及其它行政管理事项的受理股室、内容、依据、

条件、程序、标准、办理时限和办理结果以及救济途径。(四)其它应当主动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 第六条政务公开信息采取下列方式予以公开,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更新。 (一)本局公告、文件; (二)公告栏、区政府电子屏幕、社区服务中心触摸屏等; (三)政务公开指南或办事指南; (四)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五)其它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第七条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评价纳入局目标管理,由局办公室会同有关科室负责实施。 第八条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整改。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认为本局的行政执法政务公开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 第十条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环境保护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境保护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 (一)相关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对环境方而提出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的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当天实施。 (二)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环境保护法主要包括三个方而:有效利用生态环境,防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民的生活健康得到有利的保障;可以平衡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有利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防比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也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根本任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只有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他们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社会生活

水平的提高决定了人们物质生水平,进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渴望有一个舒适、安静的清洁的自然环境。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同环境保护以及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二、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大气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渐渐浮出水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大气污染也随之加重,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为主,危害甚大,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到目前为比,我国并未对燃煤所引起的二氧化硫采取任何治理措施,尤其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己成为与欧洲、北美相同的酸雨地区之一。 (二)水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的水资源本来就稀少,再加上一些湖泊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工厂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了许多地区的饮用水指标不合格。 (三)植被严重破坏 植物具有调节空气循环的重要作用,植被的严重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过度的砍伐,使

“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解读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法释》)。这一司法解释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这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完善后,首次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认定进行细化。《法释》的一大特点是首次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认定,只要环境污染行为达到认定标准,便可以直接追究刑责,不需要再根据环境污染造成的结果进行认定。 焦点1 排污 私设暗管渗井排污可认定犯罪 法释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即可认定为污染环境罪。 按照《刑法修正案(八)》,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解读最高法研究室主任胡云腾:该条款是环境污染罪14项认定标准中的一项。和2006年的法释相比,新法释从结果认定变成行为认定,过去认定环境污染犯罪的每一项标准都有个结果,现在不少标准规定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了。 最高法研究室刑事处周加海:目前,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私设暗井、渗井、渗坑,把污水排往地下,这种排污方式比较隐蔽,规避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非法排污的量往往比较大,还有相当的普遍性,危害很大。根据原有的法规,用暗管排污,往往造成一定严重后果才能定罪处罚。而根据新法释,只要企业排放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就可以直接认定为犯罪,不再考虑是否造成后果和排污时间。 焦点2 水源 一级水源地排污将被追刑责 法释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污染环境罪。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析

对“第三条道路”评析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在西欧,主要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等,以下简称"社民党")都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号,要走一条即不同于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在美国,克林顿所领导的民主党政府虽然不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但是也声称要走一条能够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条道路"。新世纪到来之际,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也提出要走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目前,"第三条道路"成了各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预计它在21世纪初期将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以欧洲社民党的第三条道路为主要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第三条道路":老词语,新概念 "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语,本世纪曾出现过许多版本的"第三条道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就被称为是介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政治力量;东欧的农村平民主义也这样描述自己;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民族独立国家,比如印度,就试图走一条既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三条道路。新中国成立前,一些民主党派也曾建议中国走第三条道路,不倒向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称,民主社会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捷共领

统计行政执法依据

统计行政执法职能及法律依据 一、行政监督(共四项) (一)部署和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条:“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统计调查计划,部署和检查全国或者本行政区域的统计工作; (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依照国务院的规定组织国民经济核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四)审查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 查方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二)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制度的实施,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六条:“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负责监督检

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在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由组织实施该项统计调查的调查队负责查处。” 4、《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二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是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实施,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行为。” 5、《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十三条:“统计执法检查事项包括: (一)是否存在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的行为; (二)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和统计制度修改统计数据的行为; (三)是否存在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和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四)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 (五)是否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六)统计人员是否具备统计从业资格;

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环境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报告

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环境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 执法检查报告 《环境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X月X日至X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全县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深入X X等地,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暗访调查,对全县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花园彬县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工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荣获X X等荣誉称号。 (一)环保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县政府多次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经常

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成立机构,完善制度,协调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环保工作全面开展。近年来,相继成立了污染减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治污降霾等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提升了全县环境质量,保证了环保法律法规在我县的有效实施。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企业落实责任、群众普遍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环保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几年,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X亿元,率先在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了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成了标准化公厕、封闭式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休息室,购置、更换了洒水车、道路清扫车、果皮箱等,环保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服务功能趋于完善;投资X万元建成了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手段提升,全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保工作获得了省市各级和全县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大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开展了以“拆烟囱、治油烟、防扬尘”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扫黑”行动和治污降霾行动,对全县范围内电厂、煤矿、燃煤锅炉、储(洗)煤场、木炭

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

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 以下为《解释》全文: 法释〔2013〕15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第二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六项至第十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第三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一)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十五亩以上,其他农

论司法公正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现方式

[关键词]:司法公正和谐社会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权威 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作为法治的构成要素,其基本功能是借助公共权力对各种法律争端作出最终的权威性解决。司法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司法公正的基础上。何为公正?博登海默曾将其比喻为“普洛修斯的脸。”[1]但是简单说,公正应当是“人们之间分配关系上的合理状态。”[2]所谓司法公正,就是指法律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被司法机关准确地在裁判活动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司法公正涵盖整个司法过程,其价值蕴含包括适用法律平等、诉讼程序正义和判决结果公平三个方面。”[3]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法治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法律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公平与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4]稳定与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实现司法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首先,司法公正可以引导公众尊重司法程序。在司法机关审判过程中,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程序至关重要。程序公正既可以让当事人了解审理案件的过程,又可以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尊重程序的教育。这种教育在长期奉行“重实体,轻程序”司法传统的中国更显重要。当人们因为程序正义而相信司法判决时,国家的法律、法院的判决就能获得服从和遵守,公众信法、服法的局面必将逐步形成。 其次,司法公正可以引导公民尊重法律权威。只有公正的司法才是权威的司法。正如美国律师兼牧师布莱克顿所说,“法律被称作是一门公正的科学,有人说我们都是它的牧师,因为公正是我们的信仰,我们主持它神圣的仪式。”法律之所以被人们所遵守和服从,是因为法律是公正的化身,司法过程就是主持公正的神圣的仪式。一旦司法失去公正这一神圣的光环,法律也就失去了公正的权威。对于体现公平正义的司法裁决,人们自然愿意服从和遵守,在这种法律良性的运作中,法律的权威逐渐生成。这将改变中国长期存在的只服从权力权威而不接受法律权威的传统,养成公民敬法、畏法的法律心理。。 第三,司法公正可以在全社会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5]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司法公正对人们形成法律信仰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影响。司法机关公平、公正、公开司法,对于人们相信法律、服从法律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如果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将法律视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护身符,人们都愿服从法律公正的统治,那么,中国法治将会揭开新的历史篇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逐渐形成。 第四,司法公正将直接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在任何一个社会,法律与道德都具有指引、教育、预测和评价的作用。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对违反法律认可的最低限度道德的行为予以强制纠正,实现了体现在法律中的道德;包含在这种司法过程中的道德教育比其他一般说教式道德灌输效果更直接、印象更深刻甚至终生难忘。长此以往,全民的道德水准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社会将更加和谐。

浅论行政执法依据适用问题

浅论行政执法依据适用问题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各级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法律规定,一个合法、合理的执法行为(本文讨论的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因此,行政执法中适用执法依据是否正确,是决定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关键之一。 一、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含义 行政执法依据适用,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执法机关将抽象的法律规范同具体的行为和事实联系起来并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活动。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定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范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当然的行政执法依据,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家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以法定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另一类则是间接的行政执法依据,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发布的除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应当以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行政机关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能否成为行政执法的适用依据?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在制定机关的法定权限内,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制定依据,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并且不与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立法精神相抵触,而是上位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应成为行政执法适用的依据。 二、行政执法依据适用中的问题 行政执法中适用依据应当正确,这就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了应当适用的依据和具体条款,而且处理的性质、程序和程度等,符合依据有关要求。适用执法依据错误,直接带来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带来行政复议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的结果,而且会损害国家法制统一和法律的权威。笔者多次参加行政机关组织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案卷评查,发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法依据适用上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适用了无权适用的执法依据。这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超越本机关的法定职权,适用了本机关无权适用的执法依据。如文化市场行政主管部门适用了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依据,作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职权法定是行政执法中一条重要原则,适用了无权适用的依据,属于典型的适用依据错误。同时,这也是行政越权的一种表现。 (二)适用执法依据性质错误。主要表现为:应适用甲依据却适用了

区固体废物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方案

2018年区固体废物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方案 区固体废物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根据市人居委《关于开展固体废物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深人环〔2016〕499号)要求,结合《XX区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重点行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以下简称“产废单位”)环境安全和隐患监管工作。以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危险废物的行为,有效打击和震慑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此次专项行动检查工作的领导,成立XX区固体废物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小组,统一负责行动的具体开展工作。 组长:李奕赋 成员:何健聪、贺传良、谭德生 三、时间安排 从18年9月1日至10月15日 四、检查对象 1、重点行业产生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的单位。重点行业包括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医药及医疗机构等重点行业产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利用情况。 2、重点企业以及工业园区废弃河道、厂房、坑塘等可能存在违法违规堆存、填埋危险废物地点一并纳入排查范围。 五、检查内容 (一)产废单位检查内容:1.重点核查企业环评及台账记录中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2.危险废物贮存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贮存台账记录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有无危险废物流失。3.是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转移的数量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接受的数量是否一致。4.是否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利用处置。5.对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重点检查利用处置设施的合法性,是否开展环评并验收。6.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处置设施运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检查内容:涉及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的,重点核查移出和接受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行为。 (三)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检查内容:梳理群众举报线索,对各重点企业、工业园区以及周边废弃河道、厂房、等可能存在违法违规堆存、填埋危险废物地点进行排查。对非法转移、倾倒、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和个人,应查明其接受的危险废物来源,收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方法,非法经营的时间跨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并依法严惩相关的企业和个人。 六、任务分工 (一)环境管理科负责牵头工作。组织协调此次专项执法工作,负责制定专项检查方案,汇总执法检查结果,上报市人居委。 (二)监察大队负责现场执法检查工作。根据具体检查内容,负责组织现场执法检查,并按要求填报专项执法检查表(见附件1、附件2);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查处,督促企业整改工作的落实,并于9 月26日前将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交环境管理科。 (三)环境监测站负责根据现场检查和管理的需要,负责做好采样和监测工作,并提供相关监测数据,作为下一步处理的依据。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检查工作,清楚认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检查行动,切实摸清底数、发现问题、抓好整改、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根据制定专项检查行动方案,按时展开各项工作,确保各时间节点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严查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排查过种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涉

两高司法解释(694)

两高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6月17日 法释〔2013〕15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 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 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 为的; (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 (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第二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六项至第十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第三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新环保法解读

新环保法亮点: 一、以法律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如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其再次确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此次新环保法修订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发展优先,兼顾环保的思维定势,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从法理上画上了句号,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法律基础。 二、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新修订《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新法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法条中涉及到地方人民政府需落实生态保护的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作为保护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概念,自被提出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根据规划,,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 三、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出台针对性规定治理雾霾 谈到环境保护,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对雾霾的治理。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路径分析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路径分析 近年来,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影响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大,理清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第三条道路理论探索的路径体现为: 一、批判式解构:反思性学习过程 解构,是一种哲学观念,又是一种政治或思想战略,同时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注:王治河著:《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的思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151页。)。表现为对传统理性社会的结构性颠覆,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代社会的理性模式。第三条道路秉承解构主义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驳斥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论如微观与宏观、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经验与规范以及类似引起巨大争论的二分法的理论基础,同时,并试图立足于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情况,通过自身的反思性学习,来检验传统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反思性学习在尤尔根·哈贝马斯看来是发生话语当中,我们用话语把有问题或由于受到怀疑而有问题的有效性要求列举出来,通过论证来决定是加以兑现还是予以拒绝(注: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哈法化 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20页。)。 这种反思性学习内在地包含着对过去和现实的批判解构能力。它在第三条道路作者尤其是安东尼·吉登斯的著作中随处可见。这位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在对简单现代化和反思现代化的图表式比较中,明确我们身处在反思性的能动的社会之中。是重新评价既有的价值观念以及制度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我们自身的过程[1,P31]。这种解构来自于对传统和现实的反思性学习: (一)对传统理论的反思性学习。这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右派)二元对立理论的批判。 1.对社会主义的反思性解构。第三条道路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哲学和伦理学上的冲动[ 3,P3]。虽然第三条道路界定社会主义时非常模糊,他即包含了激进的社会主义(苏联式共产主义),也包含了温和的社会主义(欧美的社会民主主义),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则趋向于1989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批驳了社会主义对于传统的坚决反对;在人与自然方面,把自然看作是工具和手段而非伙伴;在平等方面,迪尔凯姆发现平等理想与社会主义运用计划控制模式来分配财富之间的张力不断存在,这种“以保护弱者、反对强者”的消除差别的结果平等的控制论模式不仅会导致道德滑坡,而且会出现如马克斯·韦伯和尤根鲍姆-巴维尔克所认为的经济无效益和官僚统治的

司法局行政执法岗位职责清单

司法局行政执法岗位职责清单 科室 名称 科室职责职责类别岗位职责法 律服务管理股负责法律服 务所和法律 服务工作者 执业证的呈 报和注册。 行政许可 1.受理岗:依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 法部令第59号)第十六条第二款:对基层法律服务 所设立业务接待站(点)变更、初审。依据《基层 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0号)第 十七条:对《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办理的初审。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对《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遗失或者损坏的补发或更换初审。 2.审查岗: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业务接待站(点) 变更、初审,接收申请材料,按照受理标准进行查验, 申请材料符合标准的,填写审批表,与申请材料一 并上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材料不符合标准的, 不予受理,将申请人的相关权利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对拟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初审,并出 具审查意见,上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核准。对 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遗失或者损坏无法使用的补 发或更换申请进行初步审核,并出具审查意见后上 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办理或更换。 3、决定岗:由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决定。 4、送达岗:由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送达。 5、事后监督岗:加强对准予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 情况监督检查。 1、立案岗:依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 法部令第59号)第四十二条: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违 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 法》(司法部令第60号)第二十一条:对《法律服 务工作者执业证》的收回。 2、调查岗::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违法行为立案的案 件,承办人员要及时、合法的搜集证据,查明事实, 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检查,与当事人有厉害关系的应 回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调查取证时应出示 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调离、辞职或被辞退、开除等情况停止执业的,进 行审查核实。

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

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根据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常委会成立了环保执法检查组,对全旗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次执法检查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点检查了污染减排工作情况;近年来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情况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情况。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议、实地察看,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旗当前的环境状况和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现将这次环保执法检查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评价 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在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结合工业园区的建设,我旗的环保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情况下,全旗环境质量仍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控制在1.44万吨内,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控制在2500吨内,超额完成了市核定指标。 主要做法: 1、旗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环保目标责任制得以进一步落实。每年与相关企业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定期考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环保目标考核管理,强化了环境保护责任。

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深入,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每年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社区、学区环保手册3000余份,并于六五环境日及中高考期间悬挂横幅30条等,年投资达5余万元。在宣传对象、内容、形式上,均有所拓展,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3、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截止目前,预审建设项目58个,审批环境影响评价63个,完成“三同时”验收项目7个,共否决突破环境容量、不符合环保和产业政策要求的新建项目20多个,并且完成了乌审召、图克、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呼吉尔图矿区、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环评工作。环保、国土、发改、建设、农业、卫生、水利等各有关部门基本做到了依法履职,加强监管。 4、强力推进环境治理,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二是着力引导企业的环保观念;三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源头,严格把关;四是限期治理企业后督查,强力推进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 5、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采取明察暗访、联合执法、夜间检查等方式,开展了限期治理及挂牌 督办企业、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安全污染隐患、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医疗固废专项检查等,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500人次,检查企业350余厂次,车辆400余台次。共查处违法案件103件,立案处罚1件,处罚金额2万元,结案率100%。 。 三、对进一步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的建议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内容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内容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最高人民检查院第十二届检查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解释》于2013年6月19日施行。 两高司法解释出台,降低了企业的环境犯罪入罪门槛,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环境污染违法风险加大,环境污染违法成本增加,严重打击不法企业的偷排漏排的侥幸心理。监管力度加强,使人们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减少污染环境的非法行为。 一、司法解释出台的主要原因 1、环境污染日益严惩 2、环境污染入罪门槛高,进入司法程序的污染环境类刑事案件非常少; 3、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行政执法部门以往只能以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查处了结; 4、处罚力度较低,违法成本往往低于守法成本,更是远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 5、行政罚款对污染者形成的震慑作用远不如刑法,以法监管环境的能力亟待提高。 二、环境定义

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责任主体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四、环境保护义务 1、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环境保护法第25条规定: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3、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司法制度】阳江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司法制度】阳江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第一条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规范自身司法行政执法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规定的公示,是指本机关及所属部门的机构设置、执法职能、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工作时限、办公电话、办公地点以及监督途径、举报电话等,都要采用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三条应当对社会公示的事项: (一)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范围、联系方式; (二)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地方法规、规章以及省、市规范性文件; (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法律法规依据、配套制度以及裁量意见; (四)行政执法中管理相对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五)其他应当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主动公开的事项。 第四条下列内容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

(四)司法局内部正在研究或者审议中的; (五)与司法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执法活动正常进行或公平公正的; (六)其它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免予公开的。 第五条公示的方式: 公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网站、公示栏、咨询电话、手册、图表、宣传材料等,便于管理相对人了解情况。 对所有应当对社会公示的事项,都要在本机关网页上公开。 第六条对应当公示的内容,由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按规定程序予以公示。 第七条执法依据、法定标准、执法流程发生变化时,公示的内容应随时调整,并及时更新。 第八条对应当公示而未按规定予以公示应当更新而未及时更新的,按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条有关行政执法公示的监督由市局监察室、法规科负责。 第十条本规定由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环保法律实施情况全面检查.doc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环保法律实施情况全 面检查- ——王兆国出席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获悉: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对过去三年来已经检查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情况及所提改进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跟踪检查,同时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情况。这是对我国有关环保法律的一次较为全面、综合性的执法检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已先后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4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改善环境与资源保护状况、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三部环保法律进行执法检查,就是为了推动环保方面的法律得到全面实施,推动“十一五”规划的环保目标得到真正实现,支持政府依法行政。

这次执法检查将重点检查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具体包括:城乡水源保护情况,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及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沿江河流域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防治及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警措施,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管理和纠纷处理制度;固体废物处置情况,特别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制度及处置中心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电子垃圾的处置及相关规章的制定情况;火电、冶金、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的防治情况,机动车污染的防治措施;法律中规定的各项配套法规、规章、标准及有关制度的制定情况和实施情况。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增强监督的实效,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对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并同时对前几年检查过的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常委会在审议中所提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跟踪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改进执法检查工作的有益尝试。 在22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环保法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讲话指出,对环保法律开展综合性、跟踪性执法检查,重在推动环境保护责任制的落实。要通过执法检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环境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