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数学习资料含讲义及全部内容1

高数学习资料含讲义及全部内容1

高数学习资料含讲义及全部内容1
高数学习资料含讲义及全部内容1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函数和极限都是高等数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极值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一切内容都将从这二者开始。

§1、 函 数 一、集合、常量与变量

1、集合:集合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全体。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来表示,组成集合的各个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若事物a 是集合M 的一个元素,就记a ∈M (读a 属于M );若事物a 不是集合M 的一个元素,就记a ?M 或a ∈M (读a 不属于M );集合有时也简称为集。

注 1:若一集合只有有限个元素,就称为有限集;否则称为无限集。 2:集合的表示方法:

?

????

??

????

??===+++======等。

中在点;为我校的学生;须有此性质。如:中的元素必中,且,即:有此性质的必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合可表示为:,那么该集

若知其元素有某种性质不到元素规律的集合,、列不出全体元素或找为全体偶数集;,,,然数集,为全体自,,,

写出,如:元素的规律,也可类似、对无限集,若知道其;

鸡一只猫,一只狗,一只的方法来表示,如:可用列举出其全体元素、若集合为有限集,就枚举法}),(),{(}{}0375{}{)(}642{}321{)(}{},10,,3,2,1{)(2

3D y x y x C x x B x x x x A A A x x A iii B A ii B A i L L L L L L 3:全体自然数集记为N,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为Z,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为Q,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为R 。以后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考虑的集合均为数集。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若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即若有A x ∈,必有B x ∈,就称A 为B 的子集,记为B A ?,或A B ?(读B 包含A)。

显然:R Q Z N ???.

若B A ?,同时A B ?,就称A 、B 相等,记为A=B 。

5:当集合中的元素重复时,重复的元素只算一次.如:{1,2,2,3}={1,2,3}。

6:不含任何元素的集称为空集,记为Φ,如:{R x x x ∈=+,012}=Φ,{12:?=x x }=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

7:区间:所有大于a 、小于b a (<)b 的实数组成一个集合,称之为开区间,记为(a,b),即(a,b)=}{b x a x p p 。

同理:[a,b]=}{b x a x ≤≤为闭区间,[)}{,b x a x b a p ≤=和(]}{,b x a x b a ≤=p 分别称为左闭右开、左开右闭的区间,统称为半开区间。

以上均成为有限区间,a 、b 分别称为左、右端点。

对无穷区间有:(]R x x x a x a b x x b =+∞∞?=+∞?∞=+∞≤=∞?}{),(},{),(},{,p p p ,

在不特别要求下,有限区间、无限区间统称为区间,用I 表示。

8:邻域:设a 和δ为两个实数,且δf 0.集合}{δp a x x ?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为),(δa U ,a 为该邻域的中心,δ为该邻域的半径,事实上,

),(}{),(δδδδδ+?=+?=a a a x a x a U p p 。

同理:我们称}0{),(δδp p a x x a U ?=∧

为a 的去心δ邻域,或a 的空心δ邻域。

9:集合的内容很多,其它内容(如集合的运算)在此不作一一介绍了。

2、常量与变量:在自然科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量,然而在观察这些量时,发现有着非常不同的状态,有的量在过程中不起变化,保持一定的数值,此量称为常量;又有些量有变化,可取各种不同的数值,这种量称为变量。

【例】掷同一铅球数次,发现铅球的质量、体积为常量,而投掷距离、上抛角度、用力大小均为变量。

注1:常量与变量是相对而言的,同一量在不同场合下,可能是常量,也可能是变量,如在一天或在一年中观察某小孩的身高;从小范围和大范围而言,重力加速度可是常量和变量,然而,一旦环境确定了,同一量不能既为常量又为变量,二者必居其一。

2:常量一般用a,b,c ……等字母表示,变量用x,y,u,t ……等字母表示,常量a 为一定值,在数轴上可用定点表示,变量x 代表该量可能取的任一值,在数轴上可用动点表示,如:),(b a x ∈表示x 可代表),(b a 中的任一个数。

二、函数的概念

【例】正方形的边长x 与面积S 之间的关系为:2x S =,显然当x 确定了,S 也就确定了。 这就是说,同一过程中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它们在遵循某一规律时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着。

定义:设x 和y 为两个变量,,D 为一个给定的数集,如果对每一个D x ∈,按照一定的

法则f 变量y 总有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

就称y 为x 的函数,记为)(x f y =.数集D 称为该函数的定义域,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

当x 取数值D x ∈0时,依法则f 的对应值称为函数)(x f y =在0x x =时的函数值。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D x x f y y W ∈==称为函数)(x f y =的值域。 注 1:函数通常还可用)(),(),(t u s x F y x g y ===等表示。

2:约定: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自变量所能取的,使算式有意义的一切实数值的全体。 【例1】 x y sin =的定义域为),(+∞?∞,值域为]1,1[?。 【例2】 x y +=1的定义域为),1[+∞?,值域为),0[+∞。

【例3】 ??????

?≤??=≤=0

11021

102p p x x

x x x y 的定义域为]1,1[?,值域为]2,0[。

【例4】 1)(≡x f 的定义域为),(+∞?∞,x

x

x h =

)(的定义域为),0()0,(+∞∪?∞,从而显然)()(x h x f ≠。

3、若对每一个D x ∈,只有唯一的一个y 与之对应,就称函数)(x f y =为单值函数;若有不止一个y 与之对应,就称为多值函数。如:1,12222=?=+y x y x 等。以后若不特别声明,只讨论单值函数。

4、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其中解析法较普遍,它是借助于数学式子来表示对应法则,上例均为解析法,注意例3的法则是:当自变量x 在]1,0(上

取值,其函数值为2x ;当x 取0时,2

1

)(=

x f ;当x 在)0,1[?上取值时,其函数值为x ?1。(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在以后经常遇见,希望注意!)尽管有几个不同的算式,但它们合起来只表示一个函数!

5、对D 中任一固定的x ,依照法则有一个数y 与之对应,以x 为横坐标,y 为纵坐标在坐标平面上就确定了一个点。当x 取遍D 中的每一数时,便得到一个点集

}),(),{(D x x f y y x C ∈==,我们称之为函数)(x f y =的图形。换言之,当x 在D 中变动

时,点),(y x 的轨迹就是)(x f y =的图形。 【例5】 书上的几个例子。(同学们自己看) 【例6】 例3

的图形如下图

三、函数的几种特性

1、 函数的有界性:设)(x f y =在D 上有定义,若对0,f M D x ?∈?,使得:M x f ≤)(,就称)(x f 在D 上有界,否则称为无界。

注:1、若对D x ∈?,M ?,使得))(()(M x f M x f ≥≤,就称)(x f 在D 上有上(下)界。)(x f 在D 上有界?)(x f 在D 上同时有上界和下界。

2、)(x f 在D 上无界也可这样说:对0f M ?,总D x ∈?0,使得M x f f )(0。 【例7】 上段例1、

3、4中的函数是有界的;例2中的函数是无界的,但有下界。

2、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x f 在区间I 上有定义,若对I x x ∈?21、,当21x x p 时总有:

(1))()(21x f x f ≤,就称)(x f 在I 上单调递增,特别当严格不等式)()(21x f x f p 成立时,就称)(x f 在I 上严格单调递增。

(2))()(21x f x f ≥,就称)(x f 在I 上单调递减,特别当严格不等式)()(21x f x f f 成立时,就称)(x f 在I 上严格单调递减。

注:1、此处的定义与书上有区别,希望注意!

2、这样的函数分别称为单调函数和严格单调函数。

3、调递增有时简称单增、递增或不减,其它也一样。 【例8】 符号函数和取整函数均为单增函数,但不严格单调。

【例9】 x

y 1

=在),0(+∞上是严格单减函数。

【例10】 [例3]中的函数在定义域]1,1[?上不是单调的,但在)0,1[?上是严格单减的,在

]1,0(上是严格单增的。

3、函数的奇偶性: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D 为对称于原点的数集,即若D x ∈,有D x ∈?, (1) 若对D x ∈?,有)()(x f x f =?恒成立,就称)(x f 为偶函数。 (2) 若对D x ∈?,有)()(x f x f ?=?恒成立,就称)(x f 为奇函数。

【例11】 2x y =,x y cos =,x y =,是偶函数,3x y =,x y sin =,x y sgn =,是奇函数。

32x x y +=,x x y sin cos +=是非奇非偶函数。

【例11】﹡ )1ln(2x x y ++=是奇函数。

注:1、偶函数的图形是关于y 轴对称的,奇函数的图形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2、若)(x f 是奇函数,且D ∈0,则必有0)0(=f 。

3、两偶函数和为偶函数;两奇函数和为奇函数;两偶函数的积为偶函数;两奇函数的积也为偶函数;一奇一偶的积为奇函数。

4、周期性: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D ,如果0≠?l ,使得对D x ∈?,有D l x ∈±,且)()(x f l x f =+恒成立,就称)(x f 为周期函数,l 称为)(x f 的周期。

【例12】 tgx y x y x y ===,cos ,sin 分别为周期为πππ,2,2的周期函数,][x x y ?=为周期为1的函数。

注1:若l 为)(x f 的周期,由定义知L L l l l 4,3,2也都是)(x f 的周期,故周期函数有无穷

多个周期,通常说的周期是指最小正周期(基本周期),然而最小正周期未必都存在(为什么?)

例如:1cos sin 22≡+=x x y ,设有最小正周期。

2:周期函数在一每个周期))1(,(l k a kl a +++(a 为任意数,k 为任意常数)上,有相

同的形状。

四、反函数

设)(x f 的定义域为D ,值域为W ,因此,对W y ∈?,必D x ∈?,使得y x f =)(,这样的x 可能不止一个,若将y 当作自变量,x 当作因变量,按函数的概念,就得到一新函数)(y x ?=,称之为函数)(x f y =的反函数,而)(x f 叫做直接函数。 注1:反函数)(y x ?=的定义域为W ,值域为D ;

2:由上讨论知,即使)(x f y =为单值函数,其反函数却未必是单值函数,以后对此问题还作研究;

3:在习惯上往往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因变量,因此将)(y x ?=中的x 与y 对换一下,)(x f y =的反函数就变成)(x y ?=,事实上函数)(x y ?=与)(y x ?=是表示同一函数的,因为,表示函数关系的字母""?没变,仅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字母变了,这没什么关系。所以说:若)(x f y =的反函数为)(y x ?=,那么)(x y ?=也是)(x f y =的反函数,且后者

较常用;

4:反函数)(x y ?=的图形与直接函数)(x f y =的图形是对称于x y =(证明很简单,大家自己看书);

5:有些书上,对反函数的定义与此不同,希加与之区别。

【例13】 函数3

2

,,x y x y b ax y ==+=的反函数分别为:31

,,y x y x a

b

y x =±=?=或分

别为31

,,x y x y a

b

x y =±=?=。

§1、2 初等函数

一、幂函数

形如μx y =(μ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幂函数。 其定义域较为复杂,下作一些简单的讨论: (1) 当μ为非负整数时,定义域为),(+∞?∞; (2) 当μ为负整数时,定义域为),0()0,(+∞∪?∞; (3) 当μ为其它有理数时,要视情况而定。 【例1】 3

1x y =的定义域为),(+∞?∞;

4

321,x y x y == 的定义域为[)+∞,0; 2

1?

=x

y 的定义域为),0(+∞。

(4) 当μ为无理数时,规定其定义域为),0(+∞,其图形也很复杂,但不论μ取何值,

图形总过(1,1)点,当μ>0时,还过(0,0)点。

二、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指数函数:形如)1,0(≠>=a a a y x 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其定义域为),(+∞?∞,其图形总在x 轴上方,且过(0,1)点, (1) 当1>a 时,x a y =是单调增加的; (2) 当10<

以后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指数函数e e y x ,=的意义以后讲,其图形大致如下图所示,特

别地,x a y =与x a y ?=关于y 轴对称。

2、对数函数:指数函数x a y =的反函数,记为a x y a (log =为常数,)1,0≠>a a ,称为对数函数,其定义域为),0(+∞,由前面反函数的概念知:x a y =的图形和x y a log =的图形是关于x y =对称的,从此,不难得x y a log =的图形,

x y a log =的图形总在y 轴右方,且过(1,0)点

(1) 当1>a 时,x y a log =单调递增,且在(0,1)为负,),1(+∞上为正; (2) 当<

三、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

1、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主要是:

正弦函数:),(sin +∞?∞∈=x x y 余弦函数:),(cos +∞?∞∈=x x y

正切函数:L L ,2,1,02

tan ±±=+

≠=n n x x y π

π

余切函数:L L ,2,1,0cot ±±=≠=n n x x

y π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均为周期为π2的周期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均为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正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都是奇函数,余弦函数为偶函数;另外还

有两个:正割x x y cos 1sec ==和余割x

x y sin 1

csc ==,其图形在此不做讨论了。

2、 反三角函数:

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它们分别为:

反正弦函数:]1,1[sin ?∈=x x Arc y 反余弦函数:]1,1[cos ?∈=x x Arc y 反正切函数:),(tan +∞?∞∈=x x

Arc y

反余切函数:),(cot +∞?∞∈=x x Arc y

显然反三角函数都是多值函数,单我们可选取其一个单值分支,叫做主值,选法如下: 将x Arc y sin =限制在2

,2[π

π?上,得一单值函数,记为x y arcsin =,它就是所取主值函数,]2

,2[π

π?

叫做主值区间,显然2arcsin 2π

π≤≤?x ,

同理:将x Arc y cos =限制在],0[π上,得x y arccos =

将x Arc y tan =限制在2

,2[π

π?

上,得x y arctan = 将x Arc y cot =限制在],0[π上,得x arc y cot =

从图中不难看出x arcsin 和x arctan 是单调递增的,x arccos 和x arc cot 是单调递减的。

四、 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设)(u f y =,定义域为1D ,)(x u ?=,定义域为2D ,值域为2W ,且12D W ?,这样对于

2D x ∈?,由)(x u ?=可算出函数值12D W u ?∈,所以1D u ∈,由)(u f y =又可算出其函

数值y ,因此对于2D x ∈?,有确定的值y 与之对应,从而得一个以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的函数,我们称之为以)(u f y =为外函数,)(x u ?=为内函数复合成的复合函数,记为))((x f y ?=,其中u 为中间变量。

【例1】 x y 2sin =就是2u y =和x u sin =复合而成;

2cos x y =就是u y cos =和2x u =复合而成。 注1:并非任何两函数都可以复合的,

例如:u y arcsin =和22x u +=不能复合;

u y =和21x u ??=也不能复合。 2:复合可推广到三个或更多的函数上去,如:

2)tan(ln x y =就是x v v u u y ln ,,tan 2===复合成的。

3:在函数复合中,未必都有)(u f y =、)(x u ?=的形式,一般为)(x f y =和)(x g y =,这时候就要注意哪个为外函数,哪个为内函数,从而复合后有)(x f y =和)(x g y =之分。

2、初等函数

我们把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有限次复合后所得到的能用一个解析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例2】 x

x

y x y x y y x y x sin 1sin 1arctan ,)tan(ln ,sin ,21,122?+===?=+=等都是初等函

数。

本教材讨论的主要都是初等函数。

五、 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

双曲正弦:),(2+∞?∞∈?=

=?x e e shx y x

x

双曲余弦:),(2+∞?∞∈+=

=?x e e chx y x

x

双曲正切:),(+∞?∞∈+?==

=??x e e e e chx shx thx y x x x

x

反双曲正弦:),()1ln(2+∞?∞∈++==x x x arshx y 反双曲余弦:),1[)

1ln(2+∞∈?+==x x x archx y

(多值函数)1ln(2?+±=x x y 取“+”号为主值)

反双曲正切:)1,1(11ln 21?∈?+=

=x x

x arthx y 由于这类以后用得较少,只要掌握上面的内容就行了,其它的此外不细讲了。

§1、3 数列的极限

所谓的数列,通俗地讲,就是将一系列的数排成一列(排)。在数学中,我们可用这样的话来定义:

定义: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上的函数,记为L L 3,2,1),

(==n n f x n ,由于全体自然

数可以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因此数列的对应值也可以排成一列:L L L L n x x x ,,21,这就是最常见的数列表现形式了,有时也简记为{}n x 或数列n x 。数列中的每一数称为数列的项,第n 项n x 称为一般项或通项。

【例1】 书上用圆内接正126?×n 边形的面积来近似代替该圆的面积时,得到数列

L L L L ,,,21n A A A (多边形的面积数列)

【例2】长一尺的棒子,每天截去一半,无限制地进行下去,那么剩下部分的长构成一数

列:L L L L ,2

1

,21,21,2132n ,通项为n 21。

【例3】;,)1(,,1,1;1

,31,21,11L L L L L L L L ???n n

;,1,,34

,23,2;,2,,6,4,2L L L L L L L L n

n n +

都是数列,其通项分别为n n n n n 1,2,)1(,1

1+??。

注:在数轴上,数列的每项都相应有点对应它。如果将n x 依次在数轴上描出点的位置,

我们能否发现点的位置的变化趋势呢?显然,???

?????????n n 1,21是无限接近于0的;{}

n 2是无限增大的;{}

1)1(??n 的项是在1与1?两点跳动的,不接近于某一常数;?

?

?

???+n n 1无限接近常数1。

对于数列来说,最重要的是研究其在变化过程中无限接近某一常数的那种渐趋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常说的数列的极限问题。

我们来观察??

?

???+n n 1的情况。从图中不难发现n n 1+随着n 的增大,无限制地接近1,亦即n 充分大时,

n n 1+与1可以任意地接近,即11

?+n

n 可以任意地小,换言之,当n 充分大时

11

?+n

n 可以小于预先给定的无论多么小的正数ε。例如,取1001=ε,由

1001001111>?<=?+n n n n ,即??

???+n n 1从第101

项开始,以后的项

L L ,102

103

,101102102101==

x x 都满足不等式10011n 时,有100111?<=?+n n n n ,即??

?

???+n n 1从第10001项开始,以后的项L L ,10002

10003

,10001100021000210001==

x x 都满足不等式100001

1<

?n x ,或说,当10000>n 时,有10000

111

多么小,总存在一个正整数N ,当N n >时,有

ε

n

n 。这就充分体现了当n 越来越大时,

n n 1+无限接近1这一事实。这个数“1”称为当∞→n 时,???

?

??+n n 1的极限。

定义:若对0>?ε(不论ε多么小),总?自然数0>N ,使得当N n >时都有ε

立,这是就称常数a 是数列n x 的极限,或称数列n x 收敛于a ,记为a x n n =∞

→lim ,或

a x n →(∞→n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例4】证明数列L L L L ,1

,,34,23,2n n +收敛于1。

证明:对0>?ε,要使得

ε<=?+n n n 111,只须ε1>n ,所以取??

?

???=ε1N ,当N n >时,

ε<=?+n

n n 1

11,所以11lim =+∞→n n n 。

注1:ε是衡量n x 与a 的接近程度的,除要求为正以外,无任何限制。然而,尽管ε具有任意性,但一经给出,就应视为不变。(另外,ε具有任意性,那么2,2,2

εεε

等也

具有任意性,它们也可代替ε)

2:N 是随ε的变小而变大的,是ε的函数,即N 是依赖于ε的。在解题中,N 等于多

少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它的存在性,只要存在一个N ,使得当N n >时,有ε

【例5】证明1lim 2

2=+∞→n

a n n 。

证明:对0>?ε,因为ε<=?+n

n n 1

11,因为

n

a n a n n a n a n 2

22222)(1<++=?+

(此处不妨设0≠a ,若0=a ,显然有1lim

2

2=+∞→n

a n n )

所以要使得

ε

a 2

就行了。 即有ε2

a n >. 所以取[2

εa N = ,当N n >时,因为有

ε

a 2

?

ε

2=+∞→n

a n n 。

注3:有时找N 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把a x n ?适当地变形、放大(千万不可缩小!),

若放大后小于ε,那么必有ε

【例3】 设1

→n n q 。

证明:若0=q ,结论是显然的,现设10<?ε,(因为ε越小越好,不妨设1<ε),

要使得ε

n q

,只须两边放对数后,εln ln )1(

了。因为10<

n q n ln ln 1ln ln 1ε

ε+

>?>

? 。 取???

?????+=q N ln ln 1ε,所以当N n >时,有ε

n q 成立。

收敛数列的有关性质:

定理1:(唯一性)数列n x 不能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 证明:设a 和b 为n x 的任意两个极限,下证b a =。

由极限的定义,

对0>?ε,必分别?自然数21,N N ,当1N n >时,有ε时,有ε时,(1),(2)同时

成立。现考虑:

εεε2)()(=+

【例4】证明数列1)1(+?=n n x 是发散的。

证明:(反证法)假设n x 收敛,由唯一性,设a x n n =∞→lim ,按定义,对?=

,2

1

ε自然数N ,

当N n > 时,21=

2111=+

n x ,1+n x 总是一个“1”,一个“1?”,所以11=?+n n x x ,所以矛盾,

所以 1)1(+?=n n x 发散。

定理2. (有界性)若数列n x 收敛,那么它一定有界,即:对于数列 n x ,若?正数M ,

对一切n ,有M x n ≤。

证明:设a x n n =∞

→lim ,由定义对?=,1ε自然数,N 当N n >时,1=

n >时,a a a x x n n +<+?≤1,令}1,,{21a x x x Max M N +=L L ,显然对一切n ,

M x n ≤。

注:本定理的逆定理不成立,即有界未必收敛。例如数列1)1(+?=n n x 是有界的(1≤n x )

,但函数收敛。此点希望注意!

§1、4 函数的极限

由上节知,数列是自变量取自然数时的函数,)(n f x n =,因此,数列是函数的一种特性情况。此处讲的是函数的极限,就是数列极限意义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自变量x 任意接近于有限值0x ,或讲趋向(于)0x (记0x x →)时,相应

的函数值)(x f 的变化情况。

二、当自变量x 的绝对值x 无限增大,或讲趋向无穷大(记∞→x )时,相应的函数值)(x f 的变化情况。 一、

自变量趋向有限值0x 时函数的极限

与数列极限的意义相仿,自变量趋于有限值0x 时的函数极限可理解为:当0x x →时,

A x f →)((A 为某常数),即当0x x →时,)(x f 与A 无限地接近,或说A x f ?)(可任意

小,亦即对于预先任意给定的正整数ε(不论多么小),当x 与0x 充分接近时,可使得

A x f ?)(小于ε。用数学的语言说,即

定义1:如果对0>?ε(不论它多么小)

,总0>?δ,使得对于适合不等式δ

0x x →时的极限,记为

A x f n =∞

→)(lim ,或A x f →)( (当0x x →时)

注1:“x 与0x 充分接近”在定义中表现为:0>?δ,有δ

∈x U x 。

显然δ越小,x 与0x 接近就越好,此δ与数列极限中的N 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它也依赖于ε。一般地,ε越小,δ相应地也小一些。

2:定义中00x x ?<表示0x x ≠,这说明当0x x →时,)(x f 有无限与)(0x f 在0x 点(是

否有)的定义无关(可以无定义,即使有定义,与)(0x f 值也无关)

。 3:几何解释:对0>?ε,作两条平行直线εε?=+=A y A y ,。由定义,对此0,>?δε。

当δδ+<

)(x f y =的图形夹在直线εε?=+=A y A y ,之间()(0x f 可能除外)。换言之:当),(0δ∧

∈x U x 时,),()(εA U x f ∈。从图中也可见δ不唯一!

【例1】 证明C C x x =→0

lim (C 为一常数)

证明:对0>?ε,可取任一正数δ,当δ

所以C C x x =→0

lim 。

【例2】 证明)0()(lim 00

≠+=+→a b

ax b ax x x

证明:对0>?ε,要使得ε

a

x x ε

<

?0, 所以取0>=

a

ε

δ显然当δ

【例3】 证明3

2121

lim 221=???→x x x x 。

证明:对0>?ε,因为,1≠a 所以)12(3132121321

21.012

2+?=?++=?????≠?x x

x x x x x x [此处1→x ,即考虑10=x 附近的情况,故不妨限制x 为110

1≠x ]。因为31)12(31,112?<+??>+x x x x ,要使ε

2

12122x x x ,只须

ε

1x ,即ε31

,当δ

2

12122x x x 。

定理1:(保号性)设A x f x x =→)(lim 0

(i)

若)0(0<>A A ,则0>?δ,当),(0δ∧

∈x U x 时,0)(>x f )0)((

(ii) 若)0)((0)(≤≥x f x f ,必有)0(0≤≥A A 。

证明:(i)先证0>A 的情形。取2

A =ε,由定义,对此0,>?δε,当),(0δ∧∈x U x 时,

2)(A A x f =

32)(220>?=+<

A A x f A A A 。

当0

A

?=ε,同理得证。

(ii)(反证法)若0

注:(i)中的“>”,“<”不能改为“≥”,“≤”。 在(ii)中,若0)(>x f ,未必有0>A 。

在函数极限的定义中,x 是既从0x 的左边(即从小于0x 的方向)趋于0x ,也从0x 的右边(即从大于0x 的方向)趋于0x 。但有时只能或需要x 从0x 的某一侧趋于0x 的极限。如分段函数及在区间的端点处等等。这样,就有必要引进单侧极限的定义:

定义2:对0>?ε,0>?δ,当00x x x <

这时就称A 为)(x f 当0x x →时的左[右]极限,记为A x f x x =?→)(lim 0

0或A x f =?)0(。

[A x f x x =+→)(lim 0

0或A x f =+)0(0]。

定理2:A x f x f A x f x x x x x x ==?=+→?→→)(lim )(lim )(lim 0

000

【例4】1)sgn(lim ,1)sgn(lim 0

00

0=?=+→?→x x x x ,因为11≠?,所以)sgn(lim 0

x x →不存在。

【例5】设??

?<+≥=0

1

201)(x x x x f ,求)(lim 0

x f x →。

解:显然11lim )(lim 0

00

0==+→+→x x x f 1)12(lim )(lim 0

00

0=+=?→?→x x f x x

因为1)(lim )(lim 0

00

0==?→+→x f x f x x ,所以1)(lim 0

=→x f x 。

二、自变量趋向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定义3:设)(x f 当)0(>>a a x 时是有定义的,若对)(,0a X >?>?ε,当X x >时,有

ε

→)(lim 或A

x f →)((当∞→x 时)。

注1:设)(x f 在]),((),,[b a ?∞+∞上有定义,若对0,0>?>?X ε,当)(X x X x ?<>时,

有ε

A x f x =+∞

→)(lim ,或A x f →)((当+∞→x )(A x f x =?∞

→)(lim ,或A x f →)((当

?∞→x ))。

2:A x f x f A x f x x x ==?=?∞

→+∞

→∞

→)(lim )(lim )(lim 。

3:若A x f x =∞

→)(lim ,就称A y =为)(x f y =的图形的水平渐近线(若A x f x =+∞

→)(lim 或

A x f x =?∞

→)(lim ,有类似的渐近线)。

【例6】 证明0sin lim

=∞→x

x

x 。

证明:对0>?ε,因为

x

x x x x 1

sin 0sin ≤=?,所以要使得ε

εε1

1>?时,有ε

=∞→x

x

x 。

§1、5 无穷小与无穷大 一、无穷小

若)(x f 当0x x →或+∞→x 时的极限为零,就称)(x f 为当0x x →或+∞→x 时的无穷小,即有

定义1:对,0>?ε若)0(0>>?X δ,使得当)(00X x x x <

就称)(x f 为当)(0+∞→→x x x 时的无穷小,记为)0)(lim (0)(lim 0

==+∞

→→x f x f x x x 。

注1:除上两种之外,还有0,0,,00+→?→+∞→?∞→x x x x x x 的情形。

2:无穷小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特殊的函数(极限为0),不要将其与非常小的数混淆,

因为任一常数不可能任意地小,除非是0函数,由此得:0是唯一可作为无穷小的常数。 【例1】 因为0422)42(lim 2

=?×=?→x x ,所以42?x 当2→x 时为无穷小;

同理:0sin lim

=∞→x x

x ,所以

x

x sin 当∞→x 时为无穷小, 而04)42(lim 0

≠?=?→x x ,所以42?x 当0→x 时不是无穷小。

定理1:当自变量在同一变化过程0x x →(或∞→x )中时:

(i)具有极限的函数等于其极限与一个无穷小之和,即:A 为)(x f 的极限A x f ??)(为无穷小。

(ii)若一函数可表示为一常数与无穷小之和,那么该常数就是其极限(证明在下一节)。

二、无穷大

若当0x x →或∞→x 时∞→)(x f ,就称)(x f 为当0x x →或∞→x 时的无穷大。 定义2:若对)0(0,0>>?>?X M δ,使得当)(00X x x x >)(,就

称)(x f 当)(0∞→→x x x 时的无穷大,记作:))(lim ()(lim 0

∞=∞=∞

→→x f x f x x x 。

注1:同理还有+∞→?∞→)(,)(x f x f 时的定义。

2:无穷大也不是一个数,不要将其与非常大的数混淆。

3:若∞=→)(lim 0

x f x x 或∞=∞

→)(lim x f x ,按通常意义将,)(x f 的极限不存在。

【例2】 可证明∞=→201lim

x x ,所以当0→x 时21

x

为无穷大。 定理2:当自变量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时,

(i)若)(x f 为无穷大,则

)

(1

x f 为无穷小。 (ii)若)(x f 为无穷小,且0)(≠x f ,则)

(1

x f 为无穷大。 (证明自己看)

§1、6 极限运算法则

由极限定义来求极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行的,因此需寻求一些方法来求极限。 定理1:有限个无穷小的和仍为无穷小,即设0)lim(0lim ,0lim =+?==βαβα(证明

在后面)。

注1:u 与α都表示函数)(x u 与)(x α,而不是常数。

2: “lim ”下放没标自变量的变化过程,这说明对0x x →及∞→x 均成立,但须同

一过程。

定理2: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仍为无穷小,即设u 有界,0lim 0lim =?=ααu 。 证明:证明0x x →时的情况,设函数u 在0x 的某邻域),(10δx U 内有界,即0>?M ,当

),(10δx U x ∈时,有M u ≤,又设α为当0x x →时的无穷小,即0lim 0

=→αx x ,故

对)(0,01δδδε<>?>?,

当),(0δ∧

∈x U x 时,有εε

ααε

α=?

<=?

M u u M

所以0lim 0

=→αu x x ,即αu 为无穷小;同理可证∞→x 时的情形。

推论1: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仍为无穷小,即若k 为常数,0lim 0lim =?=ααk 。 推论2: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仍为无穷小,设

0)lim(0lim lim lim 2121=?====n n ααααααL L L L 。

定理

3:若B

x g A x f ==)(lim ,)(lim ,则)]()(lim[x g x f ±存在,且

)(lim )(lim )]()(lim[x g x f B A x g x f ±=±=±。

证明: 只证B A x g x f +=+)]()(lim[,过程为0x x →,对0,01>?>?δε,当100δ

时,有2

)(ε

<

?A x f ,对此ε,02>?δ,当200δ

)(ε

<

?B x g ,

取},min{21δδδ=,当δ

εε

ε

=+

2

)()())(())(()())()((B x g A x f B x g A x f B A x g x f

所以B A x g x f x x +=+→))()((lim 0

其它情况类似可证。

注1:本定理可推广到有限个函数的情形。

2:在本定理中,设0))(lim())((lim )(,)(lim =?=???=?==A A A x f A x g A x g A x f ,

反之,若α+A x f )(,其中A A A x f =+=+=?=εεαlim )lim()(lim 0lim ,即证§1.5定理1。

3:若令0==A A ,即证定理1。

定理4:若B x g A x f ==)(lim ,)(lim ,则)()(lim x g x f ?存在,且

)(lim )(lim )()(lim x g x f AB x g x f ?==。

证明:因为B x g A x f ==)(lim ,)(lim ,由§1.5定理1(i)?,)(,)(βα+=+=B x g A x f

(βα,均为无穷小))())(()()(αβαββα+++=++=?B A AB B A x g x f ,记

αβαβγ++=B A ,由定理2的推论1.2及定理1γ?为无穷小,再由§1.5定理

1(iii)AB x g x f =?)()(lim 。 推论1:)(lim )](lim[x f c x cf =(c 为常数)。 推论2:n n x f x f )]([lim )](lim[=(n 为正整数)。

定理5:设0)(lim ,)(lim ≠==B x g A x f ,则)

(lim )

(lim )()(lim

x g x f B A x g x f ==。 证明:设βα+=+=B x g A x f )(,)((βα,为无穷小),考虑差:

)

()()(ββ

αβα+?=?++=?B B A B B A B A B A x g x f 其分子βαA B ?为无穷小,分母0)(2≠→+B B B β,我们不难证明

)

(1

β+B B 有界

(详细过程见书上))(ββα+??

B B A B 为无穷小,记为γ,所以γ+=B

A

x g x f )()(,由§1.5

定理1(ii)B

A x g x f =?)()(lim

。 注:以上定理对数列亦成立。

定理6:如果)()(x x ψ?≥,且b x a x ==)(lim ,)(lim ψ?,则b a ≥。 【例1】b ax b x a b ax b ax x x x x x x x x +=+=+=+→→→→00

lim lim lim )(lim 。

【例2】n

n x x n x x x x x 0]lim [lim 0

==→→。

推论1:设n n n n a x a x a x a x f ++++=??1110)(L L 为一多项式,当

)()(lim 0011

1000

x f a x a x a x a x f n n n n x x =++++=??→L L 。

推论2:设)(),(x Q x P 均为多项式,且0)(0≠x Q ,由定理5,)

()

()()(lim 000x Q x P x Q x P x x =

→。

【例3】31151105(lim 221

?=+×?=+?→x x x 。

【例4】33009070397lim 53530?=+??×+=+??+→x x x x x (因为03005

≠+?)。

注:若0)(0=x Q ,则不能用推论2来求极限,需采用其它手段。

【例5】求3

22lim 2

21?+?+→x x x x x 。 解:当1→x 时,分子、分母均趋于0,因为1≠x ,约去公因子)1(?x ,

所以 5

3322lim 322

lim 1221=++=?+?+→→x x x x x x x x 。

高等数学讲义(一)

高等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微积分学,它是创建于十七世纪的一门数学学科,创始人是英国数学家牛顿(Newton )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 )。用著名学者的话来形容“微积分、或者数学分析,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它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地位,使它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工具”。“微积分的创立,与其说是数学史上,不如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时至今日,它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就像望远镜之于天文学,显微镜之于生物学一样。 第1讲 函数 1.2 函数 要知道什么是函数,需要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概念。 一、常量与变量 先看几个例子: 圆的面积公式 2πr S = 自由活体的下落距离 202 1gt t v s + = 在上述讨论的问题中,g v ,,π0是常量,t s r S ,,,是变量。变量可以视为实属集合(不止一个元素)。 二、函数的定义 定义1.1 设D 是一个非空数集。如果有一个对应规则f ,使得对每一D x ∈,都能对应于唯一的一个数y ,则此对应规则f 称为定义在集合D 上的一个函数,并把数x 与对应的数y 之间的对应关系记为 )(x f y = 并称x 为该函数的自变量,y 为函数值或因变量,D 为定义域。 实数集合 },)(;{D x x f y y Z ∈== 称为函数f 的值域。 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中哪些是函数: }6,3,1{=X f

}9,8,6,2{=Y f 是函数,且 2)1(=f ,8)3(=f ,6)6(=f 定义域}6,3,1{=D ,值域}8,6,2{=Z ,一般地Y Z ?。 }7,6,3,1{=X }9,8,6,2{=Y f 不是函数。 }6,3,1{=X }9,8,6,2{=Y f 是函数,且 2)1(=f ,8)3(=f ,8)6(=f 定义域}6,3,1{=D ,值域}8,2{=Z 。 }6,3,1{=X }9,8,6,2{=Y f 不是函数。 由函数定义可以得出,函数的对应规则和定义域是确定函数的两个要素,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的对应规则就是由表达式确定的,而定义域就是使表达式有意义的所有x 轴上的点。 例1 求函数x y -=1的定义域。 解 在实数范围内要使等式有意义,有 01≥-x 即 f f f

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

历年试题分类统计及考点分布 本部分常见的题型 1.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2.求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 3.讨论函数连续性,并判断间断点类型。 4.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一、 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例1 (1988, 5分) 设2 (),[()]1x f x e f x x ?==-且()0x ?≥,求()x ?及其定义 域。 解: 由2 ()x f x e =知2 () [()]1x f x e x ? ?==-,又()0x ?≥, 则()0 x x ?= ≤. 例2 (1990, 3分) 设函数 1,1 ()0,1 x f x x ?≤?=?>??,则[()]f f x =1. 练习题: (1)设 1,1, ()0,1,(),1,1, x x f x x g x e x ??求[()]f g x 和[()]g f x , 并作出这 两个函数的图形。 (2) 设 20,0,0,0, ()(), ,0,,0, x x f x g x x x x x ≤≤??==??>->??求 [()],[()],[()],[()]f f x g g x f g x g f x . 二、 求数列的极限 方法一 利用收敛数列的常用性质 一般而言,收敛数列有以下四种常用的性质。 性质1(极限的唯一性) 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它的极限唯一。 性质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数列{}n x 一定有界。 性质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如果lim n n x a →∞ =,且0a >(或0a <),那么存在 0n N + ∈,使得当0n n >时,都有0n x >(或0n x <). 性质4(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 lim lim n n n n x a y b →∞ →∞ ==那么 (1)()lim n n n x y a b →∞ ±=±; (2)lim n n n x y a b →∞ ?=?; (3)当0()n y n N + ≠∈且0 b ≠时,lim n n n x a y b →∞ = .

考研高数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高数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首先讨论间断点: 1°当分母2?e?0时,x? 2x 2 ,且limf??,此为无穷间断点; 2ln2x? ln2x?0? 2°当x?0时,limf?0?1?1,limf?2?1?1,此为可去间断点。 x?0? 再讨论渐近线: 1°如上面所讨论的,limf??,则x? x? 2 ln2 2 为垂直渐近线; ln2 2°limf?limf?5,则y?5为水平渐近线。 x??? x???

当正负无穷大两端的水平渐近线重合时,计一条渐近线,切勿上当。 2、f?|x4?x|sgn?|x| sgn?|x|。可见x??1为可导点,x?0和x?3为不可导点。 2011智轩高等数学基础导学讲义——第2章第4页原文: f???|??|,当xi?yj时 为可导点,否则为不可导点。注意不可导点只与绝对值内的点有关。 ?x ,x?0? 设f??ln2|x|,使得f不存在的最小正整数n是 ? ,x?0?0 x?0 1 2 3 limf?f?0,故f在x?0处连续。 f’?lim x?0

f?f ?0,故f在x?0处一阶可导。 x?0 当x?0时,f’?? ? ?x12x’ ‘????223 ?ln?lnlnxsgnx ? 12 ,则limf’?f’?0,故f’在x?0处连续。?23x?0ln|x|ln|x|f’’?lim x?0 f’?f’ ??,故f在x?0处不二阶可导。 x?0 a b x?0 对?a,b?0,limxln|x|?0。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重要结论。 3、对,该函数连续,故既存在原函数,又在[?1,1]内

考研数学强化班高等数学讲义-汤家凤

第一讲 极限与连续 主要内容概括(略) 重点题型讲解 一、极限问题 类型一:连加或连乘的求极限问题 1.求下列极限: (1)???? ? ?+-++?+?∞→)12)(12(1 531311lim n n n Λ; (2)1 1 lim 332+-=∞→k k n k n π; (3)∑=∞ →+n k n n k k 1]) 1(1 [ lim ; 2.求下列极限: (1)???? ??++++++∞→n n n n n 22241 2411 41lim Λ; 3.求下列极限: (1)??? ? ??++++++∞→2222221 211 1lim n n n n n Λ; (2)n n n n !lim ∞ →; (3)∑ =∞ →++ n i n n i n 1 2 11 lim 。 类型二:利用重要极限求极限的问题 1.求下列极限: (1))0(2 cos 2cos 2cos lim 2≠∞→x x x x n n Λ; (2)n n n n n n 1sin )1(lim 1+∞→+; 2.求下列极限: (1)( ) x x x cos 11 20 sin 1lim -→+; (3)) 21ln(103 sin 1tan 1lim x x x x x +→?? ? ??++; (4)2 1cos lim x x x ?? ? ?? ∞ →; 类型三:利用等价无穷小和麦克劳林公式求极限的问题 1.求下列极限: (1)) cos 1(sin 1tan 1lim 0x x x x x -+-+→; (2))cos 1(lim tan 0x x e e x x x --→; (3)]1)3cos 2[(1lim 30 -+→x x x x ; (4))tan 1 1(lim 220x x x -→;

2016考研高数基础精讲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考研高数讲义 新高等数学上册辅导讲义——第三章上课资料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 ? ? ?? ?? ?? ??????????? ?????????????? ??必要条件求解函数的性态,充分渐近线凹凸性,拐点单调性,极值,最值—求极限—洛必达法则—应用数,求极限证明,确定无穷小的阶泰勒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罗尔定理中值定理 第一节 微分中值定理

极值:设) f在0x的某一邻域) (x U内有定义,若 (0x 对一切) ) ( (0x f≤,则 f≥)) x f ( U (0x x ( x∈有) f (0x ) 称) (x f的极f在0x取得极小(大)值,称0x是) (x 小(大)值点,极小值和极大值统称为极值,极小值点和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 费马引理:设) f在0x (x f'存在, (0x x=取极值,又)

则0)(0='x f 。 在0x x =取极值的必要条件:可导的极值点导数必为零。

驻点:若0)(='a f ,则称a x =为)(x f 的驻点。 可导的极值点一定为驻点,但是驻点不一定为极值点。 定理1(罗尔定理): 条件: ①)(x f 在],[b a 上连续; ②在),(b a 可导; ③)()(b f a f = 结论: 一定存在),(b a ∈ξ,

使得0)(='ξf 。 几何意义:设AB 是 (1)定义在],[b a 上的光滑曲线)(x f y =; (2)若除端点外处处有不垂直于x 轴的切线; (3)两端点纵坐标相等 则在AB 上至少存在一点C ,其切线是水平的. 即两端点同高的连续曲线内至少有一点的切线是水平的.(如图所示)

[整理]考研数学高数定积分公开课讲义(汤家凤)

课程配套讲义说明1、配套课程名称2013年考研数学高数中值定理及定积分公开课(汤家凤) 2、课程内容 此课程为2013年考研数学高数部分的公开课,主要讲授定积分部分。 3、主讲师资 汤家凤——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著名考研辅导专家,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苏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凭借多年从事考研阅卷工作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大量以往考过的经典例子。深入浅出,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讲义: 6页(电子版) 文都网校 2011年5月27日

公开课二:定积分理论 一、实际应用背景 1、运动问题—设物体运动速度为)(t v v =,求],[b a t ∈上物体走过的路程。 (1)取b t t t a n =<<<= 10,],[],[],[],[12110n n t t t t t t b a -???= , 其中)1(1n i t t t i i i ≤≤-=?-; (2)任取)1](,[1n i x x i i i ≤≤∈-ξ,i n i i t f S ?≈ ∑=)(1ξ; (3)取}{max 1i n i x ?=≤≤λ,则i n i i x f S ?=∑=→)(lim 1 ξλ 2、曲边梯形的面积—设曲线)(0)(:b x a x f y L ≤≤≥=,由b x a x L ==,,及x 轴围成的区域称为曲边梯形,求其面积。 (1)取b x x x a n =<<<= 10,],[],[],[],[12110n n x x x x x x b a -???= , 其中)1(1n i x x x i i i ≤≤-=?-; (2)任取)1](,[1n i x x i i i ≤≤∈-ξ,i n i i x f A ?≈ ∑=)(1ξ; (3)取}{max 1i n i x ?=≤≤λ,则i n i i x f A ?=∑=→)(lim 1 ξλ。 二、定积分理论 (一)定积分的定义—设)(x f 为],[b a 上的有界函数, (1)取b x x x a n =<<<= 10,],[],[],[],[12110n n x x x x x x b a -???= , 其中)1(1n i x x x i i i ≤≤-=?-; (2)任取)1](,[1n i x x i i i ≤≤∈-ξ,作 i n i i x f ?∑=)(1 ξ; (3)取}{m a x 1i n i x ?=≤≤λ, 若i n i i x f ?∑=→)(lim 1 ξλ存在,称)(x f 在],[b a 上可积,极限称为) (x f 在],[b a 上的定积分,记 ? b a dx x f )(,即?b a dx x f )(i n i i x f ?=∑=→)(lim 1 ξλ。

经济类、管理类考研数学基础班课程讲义

《附件3》----2018届管理类考研数学基础班课程讲义 导论 一、管理类联考数学考试大纲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MBA,MPA,MPAc等)综合能力考试数学部分要求考生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部分(75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和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两种形式来测试. 数学部分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一)算术 1.整数 (1)整数及其运算(2)整除、公倍数、公约数(3)奇数、偶数(4)质数、 合数 2. 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与绝对值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2)均值不等式(3)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体(2)柱体(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

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1. 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二、数学基础两种考查题型 数学基础共25道题,满分75分,有两种考查题型: 第一种是问题求解,1-15题,每道小题3分,共45分; 第二种是条件充分性判断,16-20题,每道小题3分,共30分. 两种考查形式说明如下: 1. 问题求解题型说明 联考中的问题求解题型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般选择题,即要求考生从5个所列选项(A)、(B)、(C)、(D)、(E)中选择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该题型属于单项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该题型有直接解法(根据题干条件推出结论)和间接解法(由结论判断题干是否成立)两种解题方法. 下面举例说明: 【范例1】(200901)方程214x x -+=的根是( ). (A)5x =-或1x = (B)5x =或1x =- (C)3x =或53x =- (D)3x =-或5 3x = (E) 不存在 【答案】C 2.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说明

考研高数讲义 第六章上课资料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 ??? ?? ??? ????????? ????????????? ???? 基本方法—微元法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旋转体的体积一元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侧面积函数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体积(数一数二)定积应用—分的变力做功、引力、侧压力、质心(形心)应用物理应用—函数平均值(数一数二) 简单的经济应用(数三)

第一节定积分的元素法 微元法:把一个所求量分解,近似,求和,取极限,最后表示成定积分的分析方法。 复习上一章第一节中的引例: 求由曲线() y f x =及直线x a =,x轴所 =,x b 围成的图形(曲边梯形)的面积A。

步骤:1、分割:1 n i i A A ==?∑ 2、取近似:1()()i i i i i i A f x x x ξξ-?≈??≤≤ 3、求和得:1()n i i i A f x ξ=≈??∑ 4、求极限:0 1 lim ()()n b i i a i A f x f x dx λξ→==??=∑?

取消这里的下标i ,同时[][,],i i i x x dx x x x +?+?; x ξ?;dA A ??。事实上,因为A A =?∑且 ()A f x dx dA ?≈=,所以()A f x dx ≈∑,即: lim ()()b b a a A f x dx f x dx dA ===∑??

一般地,若所求量A 满足: 1)A 是一个与变量x 的变化区间[],a b 有关的量; 2)A 对于区间[],a b 具有可加性; 3)A 的部分量i A ?可近似地表示为()i i f x ξ??,其差 别是i x ?的高阶无穷小,则A 可用定积分 ()b a A f x dx =?计算.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辅导讲义.doc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 函数、极限、 连续 函数极限连续 函数概念函数的四种反函数与复初等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概念间断点分类初等函数的连闭区间上连续特征合函数续性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有界数列极限的函数极限的第一类间断有界性与最大性定义定义点值最小值定理函数的单调收敛数列的函数极限的可去间断点零点定理性性质性质 函数的奇偶极限的唯一函数极限的跳跃间断点 性性唯一性 函数的周期收敛数列的函数极限的第二类间断 性有界性局部有界性点 收敛数列的函数极限的 保号性局部保号性 数列极限四函数极限与数 则运算法则列极限的关系 极限存在准函数极限四 则则运算法则 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 限 单调有界准无穷小的比 则较 高阶无穷小 低阶无穷小 同阶无穷小 等价无穷小

历年试题分类统计及考点分布 考点复合函数极限四则两个重要单调有界无穷小的合计 运算法则极限准则阶 年份 1987 1988 5 3 8 1989 1990 3 3 6 1991 5 3 8 1992 3 3 1993 5 3 8 1994 3 3 1995 3 3 1996 3 6 3 12 1997 3 3 1998 1999 2000 5 5 2001 2002 2003 4 4 8 2004 4 4 2005 2006 12 3 15 2007 4 4 2008 4 4 2009 4 4 2010 4 4 2011 10 10 20 合计8 18 37 32 27 本部分常见的题型 1.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2.求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 3.讨论函数连续性,并判断间断点类型。 4.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考研数学基础班概率统计讲义-汤家凤

考研数学基础班概率统计讲义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一、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一)基本概念 1、随机试验—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的试验: (1)相同条件下可重复。(2)试验的可能结果是多样的且是确定的。 (3)某次试验之前不确定具体发生的结果,这样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记为E。 2、样本空间—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的基本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3、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 (二)事件的运算 1、事件的积—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A,B的积,记为AB。 2、事件的和—事件A或者事件B发生,称为事件A,B的和事件,记为A+ B。 3、事件的差—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称事件A,B的差事件,记为A- B。 (三)事件的关系 1、包含—若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称A包含于B,记为A? B。若 A? B且B? A,称两事件相等,记A= B。 2、互斥(不相容)事件—若A与B不能同时发生,即AB= φ ,称事件A,B不相容或互斥。 3、对立事件—若AB = φ 且A+ B = ∧ 称事件A,B为对立事件。 【注解】(1)A= (A- B)+ AB,且A- B与AB互斥。 (2)A+ B= (A- B)+ (B- A)+ AB,且A- B,B- A,AB两两互斥。 (四)事件运算的性质 1、(1)AB? A(或B)? A+ B;(2)AB= BA,A+ B= B+ A; 2、(1)A? A= A,A? A= A; (2)A? (B? C)= (A? B)? (A? C),A? (B? C)= (A? B)? (A? C); 3、(1)A= (A- B)? A;(2)(A- B)? A= A- B; (3)A+ B= (A- B)? AB? (B- A)。 4、(1)A+ A= ∧ ;(2)A? A= φ 。 二、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一)概率的定义—设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满足如下条件的随机事件的函数P(?)称为所对应事件的概率:

高等数学讲义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 §1.1 函数 一、有关四种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1. 0 () (0)()2() ()a a a f x a f x dx f x dx f x ->?? =???? ?当为奇函数当为偶函数 口诀(1):奇偶函数常遇到;对称性质不可忘。 2. 在(a,b )内,若()0f x '>,则()f x 单调增加 若()0f x '<,则()f x 单调减少 口诀(2):单调增加与减少;先算导数正与负 例1 求1 51 [()ln(.x x I x x e e x dx --= +-+? 解 1()x x f x e e -=-是奇函数, ∵112()(),()ln(x x f x e e f x f x x --=-=-=+是奇 函数, ∵ 222()ln(ln f x x -=-+ = 2ln1ln(()x f x =-=- 因此()ln(x x x e e x --是奇函数。 于是1 1 6 61 2027 I x dx x dx -= +== ? ?。 例2 设()()F x f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f x 为奇函数,则()F x 为偶函数。 (B)若()f x 为偶函数,则()F x 为奇函数。 (C)若()f x 为周期函数,则()F x 为周期函数。 (D)若()f x 为单调函数,则()F x 为单调函数。 解 (B)不成立,反例3 2 (),()13 x f x x F x ==+ (C)不成立,反例()cos 1,()sin f x x F x x x =+=+ (D)不成立,反例2 ()2,()(,)f x x F x x ==-∞+∞在内 (A)成立。 证明 0 ()(0)(),x F x F f t dt f =+ ? 为奇函数,

高等数学上册总复习上课讲义

高等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 1、 函数定义及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2、 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运算; 3、 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双曲函 数、反双曲函数; 4、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x f 在 0x 连续 )()(lim 00 x f x f x x =→ 第一类:左右极限均存在. 间断点 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无穷间断点、振荡间断点 5、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 理及其推论. (二) 极限 1、 定义 1) 数列极限 εε<->?N ∈?>??=∞ →a x N n N a x n n n , , ,0lim 2) 函数极限 εδδε<-<-?>??=→A x f x x x A x f x x )( 0 , ,0 ,0)(lim 00 时,当

左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右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lim 000 + -→=?=x f x f A x f x x 存在 2、 极限存在准则 1) 夹逼准则: 1))(0n n z x y n n n ≥≤≤ 2 ) a z y n n n n ==→∞ →∞ lim lim a x n n =∞ →lim 2) 单调有界准则: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3、 无穷小(大)量 1) 定义:若0lim =α则称为无穷小量;若∞=αlim 则称为无穷大量. 2) 无穷小的阶: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k 阶无穷小 Th1 )(~ ααββαo +=?; Th2 αβαβαβββαα' ' =''''lim lim lim ,~,~存在,则(无穷小代换) 4、 求极限的方法 1) 单调有界准则; 2) 夹逼准则; 3) 极限运算准则及函数连续性; 4) 两个重要极限: a) 1sin lim 0=→x x x b) e x x x x x x =+=++∞→→)11(lim )1(lim 1 0 5) 无穷小代换:(0→x ) a) x x x x x arctan ~arcsin ~tan ~sin ~

高等数学工专讲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了,也许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常量与变量 变量的定义 我们在观察某一现象的过程时,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量,其中有的量在过程中不起变化,我们把其称之为常量;有的量在过程中是变化的,也就是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我们则 把其称之为变量。 注:在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虽然是变化的,但是它的变化相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是极其微小的,我们则把它看作常量。 变量的表示 如果变量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常用区间来表示其变化范围。 在数轴上来说,区间是指介于某两点之间的线段上点的全体。 区间的名 区间的满足的不等式区间的记号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称 闭区间a≤x≤b[a,b] 开区间a<x<b (a,b) 半开区间a<x≤b或a≤x<b (a,b]或[a,b) 以上我们所述的都是有限区间,除此之外,还有无限区间: [a, +∞):表示不小于 a 的实数的全体,也可记为:a≤x<+∞; (- ∞,b):表示小于 b 的实数的全体,也可记为:-∞<x<b; (-∞,+∞):表示全体实数,也可记为:-∞<x<+∞ 注:其中-∞和+∞,分别读作"负无穷大"和"正无穷大",它们不是数,仅仅是记号。邻域 设α与δ是两个实数,且δ>0.满足不等式│x-α│<δ的实数 x 的全体称为点α 的δ邻域,点α称为此邻域的中心,δ称为此邻域的半径。 函数 函数的定义 如果当变量 x 在其变化范围内任意取定一个数值时,量y 按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数 值与它对应,则称 y 是x 的函数。变量 x 的变化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通常 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 注:为了表明 y 是x 的函数,我们用记号 y=f(x)、y=F(x)等等来表示.这里的字母"f"、"F" 表示 y 与 x 之间的对应法则即函数关系,它们是可以任意采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的. 注:如果自变量在定义域内任取一个确定的值时,函数只有一个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这 种函数叫做单值函数,否则叫做多值函数。这里我们只讨论单值函数。 函数的表示

考研强化班高等数学讲义

考研数学春季强化班高数讲义

第一章 函数 极限 连续 一.函数 1. 函数的概念(定义、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2. 函数的性态 1)单调性 定义:单调增: ).()(2121x f x f x x '单调增; 2)奇偶性 定义:偶函数 );()(x f x f =- 奇函数 ).()(x f x f -=- 判定:(1)定义: (2)设)(x f 可导,则: a))(x f 是奇函数? )(x f '是偶函数; b))(x f 是偶函数? )(x f '是奇函数; (3)连续的奇函数其原函数都是偶函数; 连续的偶函数其原函数之一是奇函数。 3)周期性 定义:)()(x f T x f =+ 判定:(1)定义; (2)可导的周期函数其导函数为周期函数; (3)周期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周期函数;

4)有界性 定义:若;)(,,0M x f I x M ≤∈?>?则称)(x f 在I 上有界。 判定:(1)定义: (2))(x f 在],[b a 上连续)(x f ?在],[b a 上有界; (3))(x f 在),(b a 上连续,且)0()0(-+b f a f 和存在)(x f ?在 )(b a ,上有界; (4))(x f '在区间I (有限)上有界)(x f ?在I 上有界; 3.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函数分解成简单函数的复合,分段函数的复合) 4.基本的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常数,幂函数 ,指数,对数,三角,反三角。了解它们定义域,性质,图形. 初等函数: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加、减、乘、除和复合所得到且能用一个 解析式表示的函数. 题型一 复合函数 例1设)1(-x f 的定义域为),0(],,0[>a a ,则)(x f 的定义域为 (A) ]1,1[+a (B) ]1,1[--a (C) ],1[a a - (D) ]1,[+a a 例2已知,1)]([,)(2x x f e x f x -==?且,0)(≥x ?求)(x ?及其定义域。 =)((x ?)0,)1ln(≤-x x 例3设???≥<=0,10,0)(x x x f , ? ??≤-<-=||1,2||1||,2)(2x x x x x g 试求)]([)],([x f g x g f . ( ???≤<<≤=||21||,12||1,0)]([x x x x g f 或 ???≥-<=0 ,10,2)]([x x x f g ) 题型二 函数性态

研究生基础数学1考试复习资料 数论练习题

一、整除理论 1. 证明:任意给定的连续39个自然数,其中至少存在一个自然数,使得这个自然数的数字和能被11整除。 2. 设p 是n 的最小素约数,n = pn 1,n 1 > 1,证明:若p >3n ,则n 1是素数。 证明:设不然,n 1 = n 2n 3,n 2 ≥ p ,n 3 ≥ p ,于是n = pn 2n 3 ≥ p 3 , 即p ≤3n ,矛盾。 3. 设3∣a 2 + b 2,证明:3∣a 且3∣b 。 写a = 3q 1 + r 1,b = 3q 2 + r 2,r 1, r 2 = 0, 1或2, 由3∣a 2 + b 2 = 3Q + r 12 + r 22知r 1 = r 2 = 0,即 3∣a 且3∣b 4. 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n 个整数,必可以从中找出若干个作和,使得这个和能被n 整除。 设给定的n 个整数为a 1, a 2, , a n ,作 s 1 = a 1,s 2 = a 1 + a 2, ,s n = a 1 + a 2 + + a n , 如果s i 中有一个被n 整除,则结论已真,否则存在s i ,s j ,i < j , 使得s i 与s j 被n 除的余数相等,于是n ∣s j - s i = a i + 1 + + a j 5. 设a ,b ,c 是正整数,证明:) ,)(,)(,(),,(],][,][,[],,[2 2a c c b b a c b a a c c b b a c b a = 因为 ,故只须证明(a , b , c )(ab , bc , ca ) = (a , b )(b , c ) (c , a ),此式 用类似于例3的方法即可得证。 6. 设k 是正奇数,证明:1 + 2 + …… + 9∣1k + 2k + …… + 9k 。 设s = 1k + 2k + + 9k ,则由2s = (1k + 9k ) + (2k + 8k ) + + (9k + 1k ) = 10q 1及2s = (0k + 9k ) + (1k + 8k ) + + (9k + 0k ) = 9q 2得10∣2s 和9∣2s ,于是有90∣2s ,从而1 + 2 + + 9 = 45∣s 7. 设a ,b 是正整数,证明:(a + b )[a , b ] = a [b , a + b ]。 只须证 ,即只须证(b , a + b ) = (a , b ),此式显然。 8. 用扩展欧几里德算法法求整数x ,y ,使得1387x - 162y = (1387, 162)。 作辗转相除:1387 = (-162)?(-8) + 91,-162 = 91?(-2) + 20,91 = 20?4 + 11,20 = 11?1 + 9,11 = 9?1 + 2,9 = 2?4 + 1,2 = 1?2 + 0,由此得n = 6,q 1 = -8,q 2 = -2,q 3 = 4,q 4 = 1,q 5 = 1,q 6 = 4,x = (-1)n -1Q n = 73,y = (-1)n P n = 625,又(1387, 162) = r n = 1,故1387?73 - 162?625 = 1 = (1387, 162) 9. 若四个整数2836,4582,5164,6522被同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所得的余数相同,且不等于零,求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设除数为d ,余数为r ,则由 d ∣4582 - 2836 = 1746,d ∣5164 - 4582 = 582,d ∣6522 - 5164 = 1358 知d ∣(1746, 582, 1358) = 194,由此得d = 97,r = 23或d = 194,r = 120 9. 证明:在1, 2, , 2n 中任取n + 1数,其中至少有一个能被另一个整除。 写i = ,i = 1, 2, , 2n ,则λi 为1, 2, , 2n 中的奇数,即λi 只能取n 个数值,在n + 1个这样的数 中,必存在λi = λj (i ≠ j ),于是易知i 与j 成倍数关系 10. 求最大的正整数k ,使得10k ∣199!。

高等数学讲义

目录 第一章函数 (1) 第二章极限与连续 (5) §1 数列极限 §2 函数的极限 §3 无穷小与无穷大 §4 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5 无穷的比较 §6 数列极限 §7 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 §8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9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 (15) §1 导数的概念 §2 导数的运算法则 §3 反函数的导数 §4 复合函数的导数 §5 隐函数的导数 §6 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7 高阶导数 §8 微分 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26)

§1 中值定理 §2 洛必达法则 §3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法 §4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5 曲线的凹凸与渐进线 §6 函数图形的描绘 第五章不定积分 (35) §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2 不定积分的性质 §3 不定积分的计算 第六章定积分 (40) §1 定积分的概念 §2 定积分的性质 §3 微积分基本定理 §4 定积分的计算 第七章定积分的应用 (47) §1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2 定积分的物理应用 高等数学讲义 第一章函数 一、本章学习要求与内容提要

(一)学习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3.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会分析复合函数的复合结构. 4.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二) 内容提要 1.函数的定义 (1) 函数的定义 定义1 设x 和y 是两个变量,D 是一个给定的数集,如果对于每个数D x ∈,变量y 按照一定法则总有惟一确定的数值与其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作)(x f y =.数集D 称为该函数的定义域, x 称为自变量, y 称为因变量. 当自变量x 取数值0x 时,因变量y 按照法则f 所取定的数值称为函数)(x f y =在点0 x 处的函数值,记作)(0x f .当自变量x 遍取定义域D 的每个数值时,对应的函数值的全体组成的数集W ={} D x x f y y ∈=),(称为函数的值域. 定义2 设D 与B 是两个非空实数集,如果存在一个对应规则f ,使得对D 中任何一个实数x ,在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实数y 与x 对应,则对应规则f 称为在D 上的函数,记为 B D f y x f →→: :或, y 称为x 对应的函数值,记为 D x x f y ∈=),(, 其中,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 由定义2知, 函数是一种对应规则,在函数)(x f y =中,f 表示函数,)(x f 是对应于自变量x 的函数值,但在研究函数时,这种对应关系总是通过函数值表现出来的,所以习惯上常把在x 处的函数值y 称为函数,并用)(x f y =的形式表示y 是x 的函数.但应正确理 解,函数的本质是指对应规则f .例如104(2 3 -+=x x x f ) 就是一个特定的函数,f 确定的对应规则为 10)(4)()(23-+=f 就是一个函数. (2) 函数的两要素 函数)(x f y =的定义域D 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而函数值y 又是由对应规则f 来确定的,所以函数实质上是由其定义域D 和对应规则f 所确定的,因此通常称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规则为函数的两个要素.也就是说,只要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规则也相同,就称这两个函数为相同的函数,与变量用什么符号表示无关,如2 v z x y ==与,就是相同的函数. 2.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1) 图像法 (2) 表格法 (3) 公式法 在用公式法表示函数时经常遇到下面几种情况:

《高等数学讲义》(上、下册)--目录 樊映川等编

《高等数学讲义》(上、下册)--目录樊映川等编 第一篇解析几何 第一章行列式及线性方程组1.二阶行列式和二元线性方程组 2.三阶行列式 3.三阶行列式的主要性质 4.行列式的按行按列展开 5.三元线性方程组 6.齐次线性方程组 7.高阶行列式概念 第二章平面上的直角坐标曲线及其方程 1.轴和轴上的线段 2.直线上点的坐标数轴 3.平面数的点的笛卡儿直角坐标 4.坐标变换问题 5.两点间的距离 6.线段的定比分点 7.平面上曲线方程的概念 8.两曲线的交点 第三章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 1.过定点有定斜率的直线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5.直线的一般方程 6.两直线的交角 7.直线平息及两直线垂直的条件 8.点到直线的距离 9.直线束 第四章圆锥曲线与二元一次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 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3.椭圆形状的讨论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形状的讨论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形状的讨论 8.椭圆及双曲线的准线 9.利用轴的平移简化二次方程 10.利用轴的旋转简化二次方程 11.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简化第五章极坐标 1.极坐标的概念 2.极坐标与直角的关系 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4.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才 第六章参数方程 1.参数方程的概念 2.曲线的参数方程 3.参数方程的作图法 第七章控件直角坐标与矢量代 数 1.间点的直角坐标 2.基本问题 3.矢量的概念矢径 4.矢量的加减法 5.矢量与数量的乘法 6.矢量在轴上的投影投影定理 7.矢量的分解与矢量的坐标 8.矢量的模矢量的方向余弦与 方向数 9.两矢量的数量积 10.两矢量的夹角 11.两矢量的矢量积 12.矢量的混合积 第八章曲面方程与曲线方程 1.曲面方程的概念 2.球面方程 3.母线平行于坐标的柱面方程 二次柱面 4.控件曲线作为两曲面的交线 5.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 6.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第九章空间的平面于曲线 1.过一点并已知一法线矢量的 平面方程 2.平面的一般方程的研究 3.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4.点到平面的距离 5.两平面的夹角 6.直线作为两平面的交线 7.直线的方程 8.两直线的夹角 9.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0.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11.杂例 12.平面束的方程 第十章二次曲面 1.旋转曲面 2.椭秋面 3.单叶双曲面 4.双叶双曲面 5.椭圆抛物面 6.双曲抛物面 7.二次锥面 第二篇 第一章函数及其图形 1.实数与数轴 2.区间 3.实数的绝对值邻域 4.常量与变量 5.函数概念 6.函数的表示法 7.函数的几种特性 8.反函数概念 9.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 10.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第二章数列的极限及函数的极 限 1.数列及其简单性质 2.数列的极限 3.函数的极限 4.无穷大无穷小 5.关于无穷小的定理 6.极限的四则运算 7.极限存在的准则两个重要极 限 8.双曲函数 9.无穷小的比较 第三章函数的连续性 1.函数连续性的定义 2.函数的间断点 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 质 4.连续函数的和积及商的连续 性 5.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6.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四章导数及微分 1.几个物力学上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