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

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

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

会科学

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使评奖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条评奖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鼓励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评奖工作注重成果质量,特别是成果的科学性、原创性、前沿性和应用性。重点是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规律的成果,研究我国特别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成果,

对学科繁荣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成果。

第二条评奖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严密组织、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的原则;

(三)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突出重点,兼顾不同学科的原则。

第二章参评范围

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成果均可申报参评: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省域内工作的社科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及其他行业的社科工作者,完成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以下列形式体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一)正式出版或者公开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专著、编著、论文、工具书、学术译著(文)、志书、研究报告、古籍整理出版物、科普读物;

(二)未公开发表的、但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部门采纳、推广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调研报告;

(三)与省外作者合作,我省社科工作者任第一主编或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

(四)系列丛书的单本专著、系列论文或论文集中的单篇论文;

(五)其它按规定可以申报的成果。

第四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成果,不予参评:

(一)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

(二)著作权有争议的;

(三)电子出版物;

(四)论文集、教材、文艺作品、新闻作品、年鉴、大事记;

(五)属于交叉学科且已申报参评省科学技术奖的。

第三章奖项设置

第五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分为著作奖、论文奖、调研报告奖,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六条奖励总数245项。其中,著作类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5项;论文类一等奖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80项;调研报告类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

未达到标准的奖项,可空缺。

第四章评选标准

第七条理论研究成果:

一等奖:选题有特别重大意义(或是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难度大,开创一门新学科或填补了某项专业空白;理论上有创新,提出有价值的新观点,学术价值高,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且产生重大影响。

二等奖:选题有重要意义(或是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对原有理论作出新的论证、补充、完善、拓展;提出新观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省内有重要影响。

三等奖:选题有意义,在原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论证严密、富有新意的概括或阐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

第八条应用研究成果:

一等奖:选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得到省委省政府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采纳,在实践中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二等奖:选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提出的对策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或得到省级有关单位的采纳,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三等奖:选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对设区市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九条科普读物

一等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学术界评价高,社会反响好;对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作用。

二等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学术界评价较高,读者评价好。

三等奖:观点正确,通俗易懂,读者评价较好。

第十条工具书

一等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编排科学,体系完备,内容全面,文字、数据、图表准确可靠,系统反映了最新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等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编排科学,体系完备,内容较全面,文字、数据、图表准确,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得到省内学术界充分肯定。

三等奖:能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资料翔实、数据准确、编排科学、文字流畅、检索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十一条古籍整理成果

一等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重要典籍考释科学,校点准确,起到正误补漏的作用,对促进学术研究有重大意义。

二等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古籍文献考释、注释简洁明了,富有新意,对促进学术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三等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古籍文献考释、注释简洁明了,富有新意,对促进学术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志书、学术译著(文)等成果的评选可参考以上标准。

第五章申报、评选程序

第十二条凡符合参评条件的成果,由作者向相关受理单位申报。

受理单位为:省社科联各会员单位、各设区市社科联(未成立社科联的设区市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各高等院校;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行政学院等省直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申报程序:

(一)填写《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一式两份,连同申报成果原件、复印件及有关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限内报受理单位。论文和调研报告须提供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调研报告须另附完成时限证明或结项证明。著作须提供两册(套)。学术译著(文)须附原著(文)。已出版的外文专著须附中文摘要,已发表的外文论文须附中文翻译。

(二)交纳评审费:论文和调研报告每篇200元;著作每册400元。三册及以上的多卷本,评审费为400元×册数×1/2。

(三)各受理单位对申报成果及匿名情况进行初审,并填写《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汇总表》,加盖公章后,按照规定时限将参评成果、《申报表》、《汇总表》及有关材料、评审费报送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四)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受理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抽查复审,按学科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并向省评奖委员会报告成果申报情况。

第十四条申报要求:

(一)一个作者只能在一个受理单位申报,不得多渠道申报;

(二)个人独立完成的成果限报1项;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成果可增报1项(须由第一作者或前三名作者联合申报);只有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成果,限报2项。

(三)多卷本专著,以最后一卷的出版时间为准统一申报;

(四)多人合作的成果,以前三名作者具名申报。(申报成果以正式出版物前三位作者署名排序,调研报告类成果以完成时限证明或结项证明前三位作者署名排序。获奖证书据此印制。)

第十五条评选程序

(一)初评

初评委员会专家根据申报成果情况分成若干评审组,调研报告类成果单设评审组,各评审组按学科申报成果数量确定5至11名专家,分别设组长1人,副组长1至2人。

评审组专家对参评成果仔细审读后,按《评分标准》逐项评分,填写《评分表》,签字确认后交工作人员。在公证

人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员计算每项成果的初评平均分,分学科组排序,按照各学科组分配指标,将入围成果名单封存。

(二)终评

终评委员会专家按大学科分组。专家对入围成果仔细审读,按《评分标准》逐项评分,填写《评分表》,签字确认后交工作人员。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员计算每项成果的终评平均分,将每项入围成果的初评平均分和终评平均分按6:4的权重相加,分学科组排序。

终评委员会专家对终评候选成果进行集中审阅,以投票的方式表决,评选出获奖成果。一、二等奖的得票数须超过到会评委人数三分之二以上者方为有效,三等奖的得票数须超过到会评委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者方为有效。

(三)审定及公示

获奖成果经省评奖委员会审定之后,向社会公示30日。

(四)复议

公示期满后,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终评委员会相关专家对有异议的成果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报省评奖委员会审定。

第十六条评选方式

(一)评委回避制度。申报参评成果的作者不得作为初评、终评委员会专家。

(二)匿名评审制度。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向评审专家

提交的参评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均应覆盖申报人姓名等信息。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不得交流参评成果申报人信息。

(三)公证制度。公证人员对初评、终评的计分过程和结果进行公证。

第六章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将审定后的评审结果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第十八条奖励标准:著作类奖金,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6万元;论文类奖金,一等奖1万元,二等奖0.6万元,三等奖0.3万元;调研报告类奖金,一等奖1万元,二等奖0.6万元,三等奖0.3万元。

第七章评奖纪律

第十九条申报参加评奖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一经发现,由省评奖委员会取消其参加评奖资格。

第二十条已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一经发现,由省评奖委员会报请省政府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和奖金,并由省评奖委员会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如有评委和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评奖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一经发现,由省评

奖委员会建议其所在单位依规依纪给予处分;担任评委的,由省评奖委员会取消其评委资格。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评审工作结束后,参评成果不予退还。获得一、二等奖的成果,须提交十册(套)样本。

第二十三条现任党政机关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参照《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由相关部门另行组织。

第二十四条本实施细则由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学术报刊认定目录

注:未列入本目录的刊物,以五大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核心期刊目录为准。五大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核心期刊目录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导向与扶持研究

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导向与扶持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又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文就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在研究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扶持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最终提出一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家政策民办高等教育导向扶持 1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特点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显著提升,赢得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尊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起步时间多数都比较晚,高校的发展时间不长,积淀不够深厚,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成熟。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民办高等院校16所,多数均属于综合性的民办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和支持我省民办高等院校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从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当前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建设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困难,面临诸多挑战。 2.1 社会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影响行业发展与整体进步。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价值认识上的偏差,民间多数认为公办学校都“吃不饱”,发展民办教育更是“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民办学校就是为了赚钱;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民办学校难管理、难控制,担心民办学校发展多了,出问题时地方政府难以承担责任。这些认知的存在,导致对民办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不能正确对待,导致鼓励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规范难以准确落地。 2.2 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尽管中央再三强调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办教育的重要性,相关具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相关法律的修改,国家层面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均尚在酝酿中。 2.3 民办教育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生源面临诸多挑战。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一直保持“十一五”的发展态势,规模稳步扩大,但多数民办高等教育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本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一个经济体较为落后时,它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因为这时候它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科研投入以实现科技创新。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靠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已远远满足不了增长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因为这些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在不断下降。这时候就必须靠技术的进步、靠制度的完善、靠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靠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去推动经济发展。从全国来看: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我国约占世界的’,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原煤为.%、钢铁为,、氧化铝为、水泥为’。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仅为美国的%/&;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从云南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云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能源和电力的消耗强度有所下降,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降低。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省经济仍然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较低,单位产出的能耗较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推动。尤其是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对资源的过多依赖,各种资源将难以为继。从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的现状及发展 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数据研究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 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和总藏量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陕西省图书馆调研报告

陕西省图书馆调研报告 不得不说图书馆建筑是我来陕西之后第一个记住的公共建筑,当时在大巴车上的惊鸿一瞥之后,开学完一礼拜我就来过了。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在城市主干道长安路和南二环路交汇的立交桥西北部。是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馆占地2.03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500万册,设各类阅览座位2500个。主楼11层,裙楼5层,地下1层,整个建筑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置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电子阅览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新馆采用现代、高效、灵活、实用、经济的设计,平面呈变形的"工"字形。既考虑了自然采光与通风,又符合现代化图书馆相对集中的要求,采用了全楼中央空调设计。为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各层均按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设计,为图书馆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在空间构成上,馆前有宽阔的半圆形广场,围廊内有前庭,室内有四层通高的中庭,阅览室之间有宁静的内院,通过多功能厅两侧的通道可到达与美术馆共用的文化广场。这种空间构成丰富了图书馆的室内外环境,为城市提供了公共休闲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具有文化品位并富有浪漫色彩的活动场所。在建筑艺术处理上,突出了现代典雅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在高层书库塔楼顶部和四个塔式楼梯间顶部均作向上起翘的檐顶,感。同时,弧形檐顶敞向天空的形象也象征着吸纳人类智慧的渴求,与古代承露盘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反映陕西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祥地的历史感,门廊柱顶上采用了从汉代石造柱头构件抽象而成的装饰,立面上采用了陕西省图书馆初创时期的藏书楼――"亮宝楼"具有的券形窗。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是一座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开放式、多功能、研究型、现代化公共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二十多个外借、阅览室,除古籍等少数特殊文献外,采用大范围开架借阅,大通间分区阅览这一先进的服务模式。 西大街馆区为陕西省图书馆旧址,2001年陕西省图书馆迁址南郊新馆,现西大街馆区面临扩建改造,改造后的西大街馆区将逐步开放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并为读者提供借阅办证、文献检索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特色服务。 新馆负一层:过期报刊阅览室、兰台读者餐厅、教育培训部 一层:总服务台、存包处、读者服务中心、现期报刊借阅区、图书借阅1区(提供馆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中文社会科学图书(I.J类)借阅)、视障阅览室(提供馆藏各类盲文图书和视听资料) 二层:图书借阅2区(提供馆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社会科学图书(A.C.D.E.F类)借阅)、图书借阅3区(提供馆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社会科学图书(B.K类)借阅)、图书借阅4区(提供馆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社会科学图书(G.H类)以及少儿图书借阅) 三层:图书借阅5区(提供馆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自然科学图(N.O.P.Q.R.S.T.U.V.X.Z 类)借阅)、图书借阅6区(提供馆藏1976-1989年出版中文图书借阅)、外文图书借阅区、德国信息与德语自学中心、电子阅览室 四层: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室(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地方文献阅览区(陕西省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港澳台中文出版物、艺术设计资料阅览区、文献检索、工具书阅览区(参考咨询部 五层:中文图书保存本阅览室、陕西出版物展示阅览室

去图书馆看书的日记600字3篇

去图书馆看书的日记600字3篇 看书的时间过的真快,不知我站了多久了,只觉得站得腰酸腿疼的,只好不停地交替双腿支撑着。好不容易等到有座位了,我抓紧跑过去舒舒服服地坐着看书。虽然这时觉得很口渴,但又怕出去买水时座位被别人占了、书被别人拿去看了,所以只好忍着,我安慰自己:先把书看完再说。 图书馆楼上挂着一些名人名言,比喻的是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书籍,就像人类没有营养。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启发我以后要发奋读书,为国家争光。到图书馆里面借书啦。里面的书这么多,一年也看不完呀!我翻来覆去,打算借《植物勇士大战僵尸军团》,后来,我不想借了,我想借《史记》这本书。借完之后,我想看姐姐借的什么书,她竟然借《便便日记》,哎,随她便了。 我今天借书懂得了一个道理,要读书,才能有所收获。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我喜爱看书。 篇二 今天,我怀着一颗兴奋又快乐的心情走在图书馆的路上去看书。 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图书馆,心情像踩了一朵幸福的云朵,憧憬着图书馆里花花绿绿的书。来到图书馆只见上面几个大字“新华书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银光闪闪的,里面人山人海,不过大家都沉默不语仅仅在默默地看书,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摆在我眼前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那些各种各样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还有《同步作文》…… 突然,我眼前一亮其中一本最让我引人注目的书就是童话书了我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里面有一篇文章说的是狼和狐狸的故事。有一

天,一只狼饿得快疯了,看见一只狐狸,狼一下猛扑过去,狐狸吓得 惊慌失措,好一会儿才醒来。醒后狐狸说:“狼大哥,我长着皮包骨 头怎么能填满您的肚子呢?我去带您吃一个好吃的东西。”原来狐狸 口中说的好吃的东西是人,它们来到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等,这时来了 一个小朋友,狼问:“它是人吗?”狐狸回答说:“不,他是将来的人。”这时又来了一个老人,狼问:“他是人吗?”狐狸再次回管:“不,他是以前的人。”最后来了一个猎人,还没等狼问,狐狸就说:“人来了,快去吃吧!”狼听了狐狸的话,冲上去正预备吃人,就被 他的弹弓打着了,狼赶忙跑回去,对狐狸说:“人太厉害了,我不吃了。”狐狸说:“看来狼也不过如此嘛。”狼为了给家人争光,只好 再一次去寻人,人这回不留情面给狼了,一下子就打伤了狼,狼去寻 狐狸问个明白,谁知狐狸说:“既然你已经有了我这个食物,你为何 要更好吃的?”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心是没 有好下场的!不一会该回家了,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图书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因为它带给了我 们童话的神奇魅力和知识的海洋。 篇三 周六,妈妈带我去图书馆,我好快乐啊,为了下午能有精神,中 午我就早早地睡了觉。醒来12点多,因家里停水,妈妈用暖瓶的水给 我冲了点奶,不过我没喝多少,于是妈妈带我去图书馆附近吃了碗米线,云南过桥米线我爱吃的。但今天胃口不那么好,我只喝了好多水。 我们赶在了大姨前面到达,然后一起来到儿童借阅处。这是我第 一次来这里,虽然妈妈暑假时常带我来,但都是在二楼,而且管理员 阿姨也不太欢迎我。这次不一样,我长大了,可以自己走了,走进图 书室,玩具区赶忙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脱鞋进去。一会儿骑木马,一会儿坐滑梯,一会儿又跳进装有许多彩球的小围栏,快乐极了。骑 木马,我可一点都不可怕,夏天时,妈妈和同事带我和小姐姐去蛋糕 房时,我就玩过的,那时虽然我还走不好,不过我比小姐姐还勇敢, 第一次骑到上面就知道摇晃。不过这个带台阶的小滑梯,我刚开还有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我国民办高校是1983 年普遍兴起,那时被称做“拾遗补缺”的“助学机构”,1996 年民办高校被称作“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现在民办高校已经义不容辞地挑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重担。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遇到了很多困境和障碍,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的开展民办高等教育?本文拟从影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探讨更好地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问题。 一、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管理机构中的管理权限划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协调和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以及学校内部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1] 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涉及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领导分工、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及相互关系等管理制度,它决定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直接支配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全部管理工作[2] 。改革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要转

变观念、抓住机遇、开阔视野,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扩大服务面向,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其中心工作是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民办教育法律监督机制,努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公平和协调发展。 二、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责、权、利划分不明确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责、权、利划分得不够明确和规范。总的来看,学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很有限,自我约束机制也不健全。 (1)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变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隶属和投资关系,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扩大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建立起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上面[3]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许多管理上无权作出决定,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使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只对上级负责,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发展,加剧了教育结构的失衡。应当充分认识,扩大和落实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自主权,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起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只是单纯考虑中央和地方的分权,而没有很好地给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途径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途径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处于一种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但一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地显现出来,使得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方面越来越大的约束。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个突出的弱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速度型增长方式之下。这种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有效运行,达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转变增长方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尤为艰巨。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 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以经济体制的转变为前提。我国过去长期存在粗放型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改变增长方式首先要改革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具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协调供需关系的功能,促进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因此市场经济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 3.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3.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 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剖析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重要指标即公共图书馆 机构数量,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公共图书馆有效借书证数量,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公共图书馆书刊文献外借人次等,把握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解读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 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 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和收入状况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陕西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规则

陕西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规则 1、馆际互借成员馆 陕西省所有普通高校图书馆以及自愿参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的全省军队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 2、服务对象 馆际互借服务成员馆所在单位的读者。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享用此项服务的读者范围,建议有条件的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开放此服务。 3、资源共享范围 ①中文普通图书的外借。鼓励各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各自外借文献的品种。 ②阅览服务,原则上凡向本校读者提供服务的阅览室均向持通用借书证的成员馆读者开放。凡涉密文献,请遵守文献提供馆的有关规定。 ③电子资源检索和浏览。 4、借阅期限及借阅数量 通用借书证的借期为30天,图书借期不超过30天。所有图书归还后方可归还通用借书证。如遇特殊情况,外借图书不论到期与否,各图书馆有权随时索回。 每位读者在一个借阅周期内(通用借书证的借期内)最大借书量不超过3册。 6、相关费用 读者在使用馆际互借服务时,如存在超期、丢失、污损等情况,按文献提供馆的相关规定赔偿。 利用通用借书证到成员馆查阅电子资源,应按该馆规定缴纳上机费用。 7、馆际互借手续 馆际互借手续力求简洁、明了、易操作,以便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使用。具体步骤如图所示:

读者凭本人有效证件(本校借书证)到本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员处借出通用借书证,无需抵押本人证件、无需缴纳押金;再凭本人有效证件和通用借书证到文献提供馆相关部门借书或查阅资源。 馆际互借员将读者信息、书目信息以及互借记录输入(或导入)到管理系统中。 正常上班时间(不包括中班、晚班、节假日等)办理馆际互借手续。 8、服务约定 各成员馆根据需求向陕西高校图工委申领通用借书证。通用借书证通过审验后,则表示成员馆自愿遵守上述服务规则开展资源共享服务。不再另行签署协议。 陕西高校图工委 2009年12月8日

去图书馆的作文-二年级作文

去图书馆的作文-二年级作文 【篇一:第一次去图书馆】 第一次去图书馆,它不仅仅代表我长大了,它还暗示我:我成熟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刚上完钢琴课,就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起跑向图书馆。 我刚进图书馆,就被那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住了,什么漫画啦,作文啦,学习啦,小说啦……真所谓应有尽有。妈妈说:“我五点再去接你。”我一看表:采一点多呢。于是我挑了几本书,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 图书馆的书可真多。我看看这本,又看看那本;放下这本,又抓起那本……我穿梭在书架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知不觉,三个小时溜走了…… 等我挑完书,已经是四点多了。我匆匆的办完借书手续,急急奔下楼。下了楼,我傻眼了:别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可妈妈还没来!我顿时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心里想:如果妈妈还不来,我就自己回去?!想着想着,我跨上了马路…… 等我汗流浃背的跑道妈妈单位门口时,妈妈正要去开车接我。妈妈问:“你怎么自己回来了?”“嗯……看你还没来吗。”“涛涛,你长大了。”妈妈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也很高兴,因为我长大啦! 【篇二:去图书馆】

今天,我怀着一颗高兴的心情,和妈妈一起踏上公交车准备去图书馆,公交车飞快地奔驰着,我的心情想踩了一朵幸福的云朵,幻想着书店里花花绿绿的书。突然间,‘吱’的一声车停了下来,我从幻想中醒了过来,抬头一看,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的几个大字“新华书店”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以猴子般的速度,奔跳着下车。 我一步一步地踏上了书店的小阶梯,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排排花花绿绿的整齐的书。 细眼一看,哇!这么多的书,有:精彩的故事书、好看的杂志、文学类的书、科学类的书……我迅速地奔向故事类的书柜,心想:该挑什么样的故事书看呢?我眼前一亮,那不是我朝思梦想的365夜的故事吗?我双手捧在手上,紧忙把书打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里面有许多小故事,看得我眼都花了,我像吸取着母乳一样贪婪地读着,眼神专注的看着故事中的内容。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看累了抬头,不远处还有一本世界著名童话,我恨不得把这些书装在脑海里,有空的时候就看一会儿…… 不一会儿,我们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不过,我心还是在那里! 【篇三: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一眨眼间,我已经9岁了。但是,我始终还是最喜欢看书。我家那个大书柜里的书,我几乎全都看完了。 暑假到了,我又吵着要去买书。爸爸告诉我一个新的看书办法,带我去图书馆的阅览室看书,还可以把书借回来看。我顿时心花怒放,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差距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国农村只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相比低47个百分点。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直接为7.37亿乡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其经费只有10.9亿元,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农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近几年,虽然一座座希望小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危房继续存在并使用。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素质提的高,要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 1.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部委(含教育部)和省级政府举办的全日计中,还包括公立科研院所培养的在学研究生。国家批准可以颁发学历文凭的民一样,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但是,实施学制在两年以上的全日制高等教规范名称应当是专修(进修)学院,以函授、业余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 表1 我国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统计资料.198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1~1997》、《民办教育动态》(2000年等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两个部分,在校生未含研究生。1995年以前的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暂缺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2000年为39所,其中普通高月,民办普通高校增至55所,这些学校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具有颁发国办学历高等学校一起列入政府安排的年度计划,在校生也归于学历高等教育的统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仅有一所4年制本科高等学校(黄河科技学院)。 (2)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2000年达到370所,注册在校生29是,如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须通过由政府指定的统一水平的高等教育学 (3)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家教育统计指标2000年共有912个,注册人数为68.47万人。这些机构又分为两种,大多数属于方式还可分为面授和函授等机构。针对考试科目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参加国家统及格后,由国家自学考试主管机构颁发毕业文凭。少数属于高中后的非学历职业等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培训,有的针对学员取得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需要,续教育的需求。 在以上三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还有中外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和非学历培些与国外公立大学合作但采取民办机制,通常以中方大学分校或者内设学院(专常列入中方高校的年度计划和统计范围,但非学历的高中后培训活动未单独统计 此外,尚未完全列入教育统计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还有附属于公办高等学的扩展,部分地区的公立高校进行试点,引入民办机制,设置独立办学、独立核分的招生计划分别来自普通高校或者成人高校的年度指标,最后发放与母校有区民办机制的二级学院在借助公办高等学校的资源办学积累了足够实力后,可能与办高等学校。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则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增长过程的总体特征的看法和评价。当经济增长只有一种方法或途径时,就不会产生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概念,正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才有了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概念。 经济增长方式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即经济增长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实现的,这种增长有哪些特征。由于经济增长的过程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各种资源的组合和配置过程,因此,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由于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以及不同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从而有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两种类型。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阶段 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3、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1)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重要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紧密相关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转变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协调供需关系的功能,能促进竞争、优胜劣汰,能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的基本前提。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在企业。我国国有企业多数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不能不带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这是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整合优化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

去图书馆的实践心得

去图书馆的实践心得 这次暑期实践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整理书籍,这对我来说是次很宝贵的实践机会,我也希望我能够以实际行动,体现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觉悟。 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说明后,我和同学先把所有要整理的书按照序号排好,再把它们依次放进书架上。虽然书籍沾满了灰尘,但是大家还是干得很开心,然后我们分头整理。 刚开始觉得做图书馆工作只要整整书就行了,但后来才发现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馆内的藏书数量很大,同一类书又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需要在书架上耐心的查找。听工作人员说她们刚来时需要一个月的训练才能迅速的找到书的位置。而且由于一些读者在翻阅书籍后没有放回原位,或者在借阅时随便找个位置插进去,导致部分书籍位置错误,造成图书馆管理的困难。图书馆内还时常有些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有的同学没有使用代书板,有的大声说话,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注意,关键是促成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结束了。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对图书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为图书馆服务是我的荣幸,我也从中学习到一些借阅技巧以及很多有关图书管理的知识。图书馆的工作是繁琐的,在图书馆的实践工作中我有很多感受,我希望同学到图书馆按照规定借阅,方便大家就是方便自己。 图书馆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开展社会教育的功能。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培养读书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

泥潭中脱身而出,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在实践工作之余我最开心的就是可以饱读藏书,很高兴可以在这里学习实践,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人我要学的还有很多。 实践心得 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地点是宁波镇海图书馆,在图书管里面我们帮忙整理书籍,贴标签,社会调查等工作。虽然图书馆的工作很累,很幸苦,但是大家还是很开心。不仅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也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使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锻炼自己的才干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提高素质。我也认识到实践为我们将来在这社会中打拼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做好铺垫,使自己在以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高等学校教育 资源的短缺, 因此,积极推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从2009年11 月到2010 年4月对河南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进 行了调研分析。 1.河南民办教育现状 我们向河南民办高校和2010 年河南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发放了问卷45(约数)份, 回收问卷35份,回收有效率77.78%(问 卷的对象是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而非个人, 因此在统计意义上属于大样本)。作为补充我们又访谈了2次,电话调查10人次,开展小 型座谈会1次。经过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状况一般。情况如下: 1.1学校办学规模有限 总体而言,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有限。全省84 所大学中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有13 所左右, 从部分学校向我们提供的数据看, 许多学校在办学之初办学规模极小,且各个学校的规模不一,

总体上看省会城市的规模大于各地市县的规模。 1.2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基本分布在郑州,周口,商丘等市,由于民 办高等教育需要的资金、设施投入较大, 就要求学校具有较强的实力,接受学生进行学习和教育的能力要强,其中省会郑州市的 办学规模较为突出,其他市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均比较落后, 济源、信阳、鹤壁市等地均未有民办高等学校。 1.3师资队伍不足及其教学质量不高 民办高等学校由于经费原因, 一般都是聘请其它公办院校的老师来讲课, 按课时付款,所以教学质量及课外辅导不如公办学 校,另外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也极少, 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一般, 所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继续提高。 1.4基本办学条件不足 在调研中,80%以上的学校认为学校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经费不足。由于民办高等教育不属于公办教育的范畴, 经费的不足问题与公办教育阶段相比较难解决, 这就有些制约事业的发展。 2.河南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 2.1学校层面 2.1.1树立端正的办学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