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密级:

学号:109207010217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现象研究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指导老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要

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已经不是笑话,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眼下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究竟是什么驱使着大学生群体一反常态的选择回到中小城市发展?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竞争公平,工资待遇高,创业成功率高,创业空间广阔。中小城市生活质量更高,求职创业机遇多,竞争不激烈,城市文化突出,并且有优惠政策。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理性,选择城市也越来越慎重,中小城市似乎已经成了先于大城市的第一选择,本论文将着重对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

Abstrac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ociety, college graduate unemployment is not a joke, in a growing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 has been a "return" tide, what is driving students choose to depart from one's normal behavior in small city development? Big city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air competition, high wages, the success rate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spa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higher job opportunities,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is not fierce, city culture is outstanding, and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College students are now more and more rational, more and more careful selection of city, small city seems to have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rior to the big cit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eflux phenomenon analysi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circumfluence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

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

第二章目前大学生就业回流的基本现状、问题及原因 (5)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回流现状分析 (4)

(二)当今我国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 (4)

(三)出现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的原因 (5)

1、大城市职位提供能力有限 (5)

2、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太高 (6)

3、中小城市发展空间大 (6)

4、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6)

第三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现象 (7)

1 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带来的影响 (7)

2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第一章绪论

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新时期这个大的背景条件下,随着大学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巨大,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使这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1。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因此,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2。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有很多评价,就我个人而言,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但这种现象却对我们的社会、国家有着正面的影响,这篇论文的撰写也是为了更加深刻的剖析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的根本,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依据。

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要求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同时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进行逻辑分析,在简单阐述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的基础上,进而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如何就业择业的建议。在写作过程中采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并且深刻分析总结出自己的观点的方法进行,为力求论点论据论证清晰明确,本论文主要应用查询法和综合分析法,到互联网络及学校的图书馆进行相关原始资料的搜集并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最后成文。

第二章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现状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回流现状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出100万人,而680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就业压力可想而知,与总量上的供需失衡相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成为吸纳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区域,但随着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前往中小城市进行就业发展,形成了就业回流现象。

“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更进一步印证了这种结构性逆转:2009年我国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劳动力需求之比为1.38:1,到2010年这一比例变为0.99:1。这表明,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首次超过一线城市,但是目前二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依然小于一线城市,因此,二线城市创业就业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数据显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当前,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各种保障尚不完善,当其他条件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工作场所离家越近,生活成本越低,生活质量越高,幸福感越强。上述分析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样是适用的,与其都挤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不如回到家乡小城。在创业方面更是如此,熟悉家乡的资源、拥有较广泛的人脉,创起业来更加轻车熟路。团中央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创业属于回乡创业的类型,其中大学生村官等政策示范效应是重要因素曾经,大城市是所有大学生心驰神往的天堂。大城市现代、雍容华贵、环绕着财富和权力,这些无一不是大学生一直奋力追求的。而对于那些偏远的中小城市,大学生们当年曾是如此的不屑一顾,仿佛在那里工作生活是社会地位低下,人生价值没有得到实现的象征,如今,大学生就业率高低在备受关注的同时,就业结构、就业地域不平衡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出现两方面问题,

第一,缺乏适应企业或者社会的能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社会给予的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毕业生。

去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将我们推到一个严峻的局面。金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

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二) 出现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的原因

1、大城市职位提供能力有限

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也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据了解,应届毕业生依然向往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岗位竞争激烈程度是三线城市的3倍多,据中国农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李洋介绍,今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仅为900万个。大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比例之低创下了历史之最。

据腾讯-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从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1月11日,被调查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2013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据统计,目前为止广东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仅30%,较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

即使在经济活跃的深圳市,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深圳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也仅四成多,而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均比去年下降。

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与宏观经济减速导致的新增就业岗位减

少,是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关键因素。

然而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预计GDP增长率为7.5%,新增就业岗位数为900万个,仅是毕业生人数的1.28倍,为历年的最低值,而且我国每年相当一批归国留学生、中专、职高、高中等毕业生成为就业人员,共同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所以从新增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的数据来看,今年的就业困难程度要远远高于2009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名不虚传。

2、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太高

大学生为什么会离开大城市而去中小城市就业呢,首先最直接的会考虑必然是生活成本问题,大城市房价和物价普遍偏高,在大城市生活的日常开支要比在中小城市生活大很多。而且,中小城市的生活质量可能更高,因为虽然工资较之北京、上海等地区从数量上看要少一些,但相比大城市的高消费高支出,在中小城市用更少的钱能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大城市高昂的生活压力会间接带来就业竞争的压力,近两年大学扩招,毕业生人大幅上升,大城市就业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这一现状使大学生的心态愈发务实,开始考虑其他的城市。而中小城市现在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求职创业机遇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对一些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来说,自己的求职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3、中小城市发展空间大

相比大城市,中小城市可能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与缺陷,但其也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生活质量可能更高。中小城市的生活成本较低,虽然工资较之北京、上海等地区从数量上看要少一些,但相比大城市的高消费高支出,在中小城市用更少的钱能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其次,城市文化更突出。所有的巨型城市都开始趋同化,比如几乎所有因为思念老北京而回到北京的人都会失望,因为“老北京的韵味”已经消失了。相反,二线城市可能保留了更多的城市韵味。

第三,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中小城市就业,出台了很多鼓励与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说,大城市虽然经济发达,确实存在更多的发展机会,可毕竟城市所能接纳的新就业人口有限,且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只有 7.3%的学生选择到中小城市就业,这意味着中小城市的竞争相对较小,所获得的机会也许并不比那些大城市少。

4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往往考虑这几个层面:薪酬待遇、精神文化生活、职业发展空间。一个城市是否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优厚的薪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是这个城市能否对大学生产生致命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当大学生进行选择的时候,会考虑城市的特色、发展状况,自己能否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等因素,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归属地。

而在分析一个城市对自己事业的前景如何时,首先会考虑城市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了一个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吸纳能力,而且每个城市的经济结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自己希望工作的行业在这个城市受到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机遇的大小。

其次,考虑城市的文化。大城市的文化比较单一,一些中小城市的文化底蕴比较丰厚,因此可以让自己得到精神层面的栖息和净化,不必为大城市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所牵扯。一些大城市只会让心灵愈加的空虚,失去归属感,成为心灵的浪子。

再次,考虑城市的发展状况。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竞争也就会越激烈。激烈的竞争会让自己的求职之路变得崎岖而又坎坷,竞争不激烈的城市可以给自己更多选择的余地,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最喜欢的职业。

而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整体思想下,财富,地位,权力对大学生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流向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

第三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现象(一)就业回流中小城市带来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影响。对国家而言:一、它直接缓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为大城市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能够接纳的待业人员有限,势必产生很多失业人员,如果过多的人没有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人员失业,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二、它给经济正在急速发展而人力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急需的知识分子,有利于人才分布均衡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据报道:清华大学首场2010年毕业生招聘会20日举办。来自重庆地区的近50余家重点单位携1200余个招聘岗位,另有141个博士后岗位

以及133 个实习生岗位到清华引才。清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去京外就业已经成为清华学子的就业选择新趋势。2009年,清华就业的毕业生40%选择京外就业。一滴水见太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现象对当地引进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帮助。三、它有利于改变社会对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偏见,有利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人们过去是“唯大城市是从”,看不上中小城市。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或盲目崇拜,任其发展,对国家安定势必有不良影响。对个人而言:一、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避免过于残酷的竞争,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活。二、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

(二)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

我们看看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现象朝着健康的趋势发展并对社会产生更有益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自然需要一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唯有破除“回流”障碍才能让更多大学生愿意“回流”。只有让他们打心底里愿意回流,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保证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现象朝着健康的趋势发展并对社会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而怎样才能让他们做到真心实意的“归顺”中小城市呢?

一、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工作环境。

在早些年为什么更多大学生在面对选择大城市还是家乡的中小城市之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城市就是因为在中小城市就业公平性得不到保障。其实,这样的就业潜规则问题不要说中小城市,就算是大城市也一样时时处处都存在。当然,这个就业公平问题,也不是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比如“国考”的公开性透明度在逐步提高,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二、国家还应该提供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

国家政府应该在户籍、人才流动、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给他们保留充分“想象”的空间——如果在基层的发展不如预期,还是可以选择重新回到大城市的。概而言之,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机制应该更透明,更润滑,无论第一步选择在哪里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是一样的。此外,还要出台一些针对这些人群的福利政策和就业帮助政策。同时注意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以发挥“鲶鱼效应”,鼓励大学生回到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创业氛围,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回流”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尊重大学生回流,尊重其劳动价值。

这个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加班现象的异常严峻性。除了政府机关,大学生“回流”其实更多的出路还在于进企业、进工厂。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工厂都纷纷进驻到了中小城市。对于那些“没办法”进政府机关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选择还是在这些企业工厂里头。然而,加班现象异常严重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的事实,当地监管部门碍于地方经济发展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两千块钱就买了个全劳动力——这自然很难吸引大学生“回流”,所以,要真正意义上让更多大学生“回流”就得解决中小城市加班严重的问题,还中小城市劳动力一个正常的生活空间。等等。做到以上几点,便能使高校毕业生更多的变成主动自愿的回流,最终保证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现象朝着健康的趋势发展并对社会产生更有益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回首全文,我们知道了大学生为什么会选择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中小城市工作和生活,大城市虽然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机会,便捷的交通和优惠的就业政策,但是巨大的生活生存压力迫使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向中小城市转移劳动力,而中小城市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政府的就业扶持都深深地吸引着广大高校毕业生,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回流中小城市的研究,让我明白了大学生就业的不易,让我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上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努力提高自己,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胡明文,黄峰岩,谢文峰. 大学生回乡创业现状分析——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2] 许胜飞. 大学生回流现象的多角度分析[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5(06)

[10] 钱文荣. 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政府功能探析——基于浙江省海宁、奉化两市农户行为的实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3] 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 蔡昉等著.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8] (美)刘易斯(Lewis,W,A.)著,施炜等译.二元经济论[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7] 林斐. 对现代回流大学生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04(02)

[4] 张杰,詹培民. 农村高校毕业生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致谢

记得在刚开始着手进行本篇论文写作时,我的内心一片迷茫,幸得有我的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从论文的构思、撰写到定稿的全过程,他均给予了高度关怀与帮助,这使我受益匪浅。对此,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母校江西科技学院的其他老师给予的指导以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母校图书馆为我提供大量免费的相关资料,这让我的写作有了参照和依据,也因此才能按时按质的完成任务。

我也感谢所有的同学和朋友,是他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伴随着我,支持着我,让我对自己有了很大的信心,以自己的信心完成了写作任务。

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给我了我全部的支持,让我能够精神饱满无后顾之忧的去进行写作,这是我最大的保障。

再次将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献给那些鼓励、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谢谢你们,祝你们学习工作生活愉快!

XXX

2013年12月于江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