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幸俊鸾1,覃正1, 2,杨淑雁1

1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200433)

2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

E-mail: xingjunluan@https://www.doczj.com/doc/a67066970.html,

摘 要:在传统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政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 ,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步骤,并指出了在使用该方法进行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时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 价值链分析(VCA) 政府流程再造(GPR) 规划

1.引 言

电子政务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即E-government,是继电子商务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又一热点,其基本内涵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政府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进而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服务[1]。电子政务具有高效、透明、互动、规范等优点, 有利于公众监督和政务公开, 从而最终实现政府职能和角色的转变。

电子政务系统(E-government System,ES)作为电子政务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平台,同一般的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IS)一样,它的开发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阶段,其中,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长远质量,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是顺利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前提条件,也是系统实施后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理的可操作性指标和依据。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越来越重视,但在国内,还是普遍存在着“大的无规划,小的乱规划”的现象,低水平的、临时的、照搬他人的规划也比比皆是。国内不少学者针对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如下的原因[2-3]: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的认识;目前政府机构的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缺乏规划经验和合作经验。但是,由于电子政务发展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内对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提出整体性指导意见的层面。

电子政务系统属于信息系统的范畴,在进行规划时,可以参考一些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最初大都是针对企业信息化提出,由于政府的特殊性质,基本上不能直接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在传统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切实可行的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政府发展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也就成了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为上海财经大学211重点资助课题

2.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比较分析

迄今为止,国内外不少机构和学者对信息系统规划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很多著名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比如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BSP) [4],战略系统规划法( strategic systems planning,SSP) [5],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6],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 [7],战略网格模型法( strategic grid model,SGM) [8],应用系统组合法(application portfolio approach,APA)[8],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 analysis,VCA)[9]等等。由于大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近年来针对信息技术和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又在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比如薛华成等人[10]提出了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利用这些方法的组合策略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等等。

薛华成等人[10]根据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特点将已有的方法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1)以数据为中心;(2)以决策信息为中心;(3)以运营流程为中心;(4)以项目为中心。张玉林等人[11]在此基础上,从面向管理的角度将已有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进行了类似的分类: (1) 面向低层数据的规划方法(BSP、SSP等); (2) 面向决策信息的规划方法(CSF、SST等); (3)面向内部流程管理的规划方法(VCA、BPR等); (4) 面向供应链协作的管理方法(SGM等)。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繁杂的项目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变革过程,它的实施同内部流程的优化和重组相结合。也就是说,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面向内部流程管理的规划方法。受该观点的启发,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文章将首先阐述VCA的基本思想,然后,详述这种规划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将对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系统构建时须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3.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VCA)的基本思想

价值链(value-chain)的概念由Michael E. Poter提出,最早应用于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研究。Poter[9]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流程链,并将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流程链划分为很多独立的部分,这些独立的部分称为价值活动(value activities)。价值活动是价值链上独立的一个环节或活动,由物理性操作(手工操作)和信息处理过程组成,每一个价值活动都会运用上一个价值活动所输出的信息,同时,又产生下一个价值活动的信息输入。企业的价值链(value-chain)就是企业中相互依赖的各项价值活动的集成,同时指出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通过最终用户愿意支付的货币量衡量,只有价值大于成本,企业才会赢利。同时,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的概念,指出企业不仅要通过优化内部的价值链来获取竞争优势,还要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价值链,下游渠道销售商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

集成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Poter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

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VCA)作为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在应用于组织信息系统规划时,其基本思想就是将组织的工作流程视为一系列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流程链,流程链是很多活动形成的有机序列,上面的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增值行为。VCA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分析,它的分析角度是更加本质的组织流程分析,这一方法也是当时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

在应用VCA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时,与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12],所以在介绍这种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时,结合政府的行业特征,将涉及到政务流程再造( 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GPR)的思想。关于GPR,在后文中还要进行介绍,更为详细的介绍参见文献[1]。

4.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框架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突破传统的以职能部门为出发点的信息系统规划,从公众和企业的需求入手,对整个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基于价值链的分析后进行统一规划。其基本思路是识别出目前的核心业务流程,然后通过其可辨的输入和输出,识别出核心价值链,使得输入经过价值链上的每一个价值活动都能增值,然后转化为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对一些非增值的环节进行清理或整理,这里就涉及到政务流程再造GPR。确定好最终的核心价值链后,对上面的价值活动进行需求分析,形成整合的价值系统。然后,通过不断完善,完成最后的系统规划。下图是分析框架示意图,接下来将进行详细叙述。

图1.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框架Fig.1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the E-government System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VCA

4.1战略目标的识别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识别出政府机构的发展目标及战略,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战略目标和其发展目标一致。首先要明晰政府机构的宏观发展战略和目标,了解机构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模式,进而识别出成功实施发展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制定相关的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目标;然后,画出清晰的组织结构图,同时结合每一个部门的发展目标,制订更详细具体的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目标,最后通过部门目标的整合和协调,制定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战略目标。这一过程使用到了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的一些思想,关于 CSF 和SST方法,更详细的介绍参见文献[7]和文献[6]。

4.2现行政务流程的分析阶段

政府的工作绝大部分是流程式的,一个政务流程应该都有清晰可辨的输入与输出。在这一阶段,要完成对现行政务流程的分析,具体包括两部分工作:

第一、识别现行的政务流程,画出主要的流程图。

政府的对内服务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对外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从政府的职能考虑,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首先要从对外服务着手。

作为政府对外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和企业下面又分别有很多子类,所以,政府的对外服务对象是一个体系。对于一个政府机构,由于各个子类的需求不同,同一政务流程有多种变化形式,所以,要识别出所有的政务流程,工作量非常庞杂。因此,在该阶段,首先找出核心政务流程进行分析,定义核心政务流程的可以从两种视角,一种是政府内部视角,一种是政府外部视角。

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可以参照政府部门目前的工作量情况,首先对占工作量比例较大的一些不同类型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具体的政务流程的方法,可以通过按照自然先后次序识别需求从输入到输出所经过的全部活动来完成。

第二、识别政务流程中的价值链。

在上一步的工作中,已经识别出了核心的政务流程。该阶段的工作就是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政务流程中的核心价值链(core value-chain,CV A)。

主要的工作就是识别出需求从输入到输出,经过哪些环节或活动是实现增值的,并画出核心价值链。实现增值的活动也称为价值活动。

如何分析经过某一环节或活动是否实现增值,主要是通过衡量和评估该活动的行政效率来进行判断。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目标管理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产出和行政投入(行政成本)之间的比率[1],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具体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一是经济要素。即力求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取得最大限度的实效;二是效益要素。效益要素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即公众的满意度、信任度

和拥护度。在应用该方法进行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时,要从内部价值创造和外部价值创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从内部价值创造角度,在识别行政成本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核心政务流程上所有活动或环节的行政产出。行政产出是行政投入经过行政机制的运作后所产生的结果,如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为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等等。行政投入和行政产出是决定政府的内部价值创造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外部价值创造方面,主要是从效益要素角度,对行政效率进行评估和衡量,看核心政务流程上,该环节或活动能不能提高公众的满意度、信任度和拥护度。如果能的话,即实现了增值,否则即不能实现增值。比如,活动的等待、不必要的文牍和信息传递、重复的活动、反复的审核等,这些都是非增值环节,不能实现增值效果。

4.3基于价值链的流程变革性分析阶段

在阶段4.2,已经识别出了核心的价值链。该阶段的工作就是在此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基于价值链的变革性分析,对非增值的环节进行清理,对增值的环节从行政效率的角度进行优化,从而确立最终的核心流程,在这里将涉及到政务流程再造(GPR)的一些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步工作:

第一、运用政务流程变革的思想,对非增值环节进行清理和整理。

首先要将这些非增值的环节进行分类。本文认为,可分为以下两类。目前是非增值的环节,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后也无法实现增值的环节,称为1类;目前是非增值的环节,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后能实现增值的环节,称为2类。

对第1类环节进行清理工作,直接从流程中消除这类非增值的环节。

对第2类环节进行整理工作,将这些环节按照自然先后次序嵌入阶段4.2识别的核心价值链,此时的价值链可称为复原价值链(recovery value-chain,RVC)。

第二、以需求为导向,对价值活动进行优化和重组,确定新的核心价值链。

这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础上,对复原价值链RVC上面的活动进行优化和重组,确定最终的核心价值链(final core value-chain, FCVC)。在这一步,还要考虑A 类和B类环节。

A类环节是指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前是实现增值的环节(价值活动),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后成为无法实现增值或者说增值效果减弱的环节;B类环节是指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前是实现增值的环节(价值活动),但是,行政成本较大,行政效率低下。

对第2和A类环节,要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要考虑到可能的技术革新,坚持以服务为导向,通过信息的共享和技术的支持进行优化;对于B类流程,要坚持效率原则,进一步对流程进行简化,对一些分解开的流程进行整合,将一些可能的业务流程由串行转为并行,使核心流程更加顺畅,从而确定最终的核心价值链FCV A。特别要注意的是,FCV A

的确定以数据为导向。

4.4价值活动的需求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完成FCV A上所有价值活动的需求设计。需求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部分。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按程度方面可分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13]。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对系统的要求,两者须保持一致;功能需求从设计的角度分析系统须实现的功能。

项目开发人员须从价值活动的用户需求中提炼功能需求以满足用户对系统的要求,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价值活动的需求层次更加复杂,功能也将进一步细化。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由于公众的需求是个性化的,价值链不是一致的,在对核心价值链上面的价值活动进行需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动态适应性和柔性。同时,从效率原则出发,要充分考虑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价值活动的一些需求进行协调和整合。

在需求开发阶段,要完成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验证,并撰写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13]。在电子政务系统中,为了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需求开发完成后,会出现一些变更,还需要对价值活动的需求变更进行合理并且有效的管理。

4.5系统的总体结构规划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阶段4.4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绘制系统关联图,建立需求图形分析模型、划分子系统。绘制系统关联图就是定义系统与系统外部实体间的界限,绘制相关的信息流、数据流。建立需求图形分析模型,主要是要建立数据流、状态变换等图形模型。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中,涉及到的数据是很庞杂的,要在FCV A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类,这样,才能对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子系统的划分推荐使用U/C矩阵的方法。U/C矩阵是一个二维表,横坐标表示数据类变量,纵坐标表示过程类变量,数据类与过程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矩阵有两种:使用(Use,U) 和建立(Create,C)。利用U/C 矩阵可以对核心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作聚类划分,进而划分出子系统,确定系统总体结构。

4.6子系统的优先级和建设模式确定阶段

子系统优先级的确定可根据需求的紧迫性和战略性来安排,各子系统建设模式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对FCVC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有自建和外包两种基本模式。在考虑采取哪一种建设模式时,要对流程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分析,考虑经济因素和战略价值,具体包括成本、基础设施、服务的更新能力和安全因素。可以结合平衡计分卡的思想[14]和战略网格模型法SGM来完成。

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中,一般都是自建和外包相结合,内部业务以自建为主,公众服务以外包为主[1]。

4.7预算和实施进度安排阶段

该阶段的工作就是在4.1—4.6的基础上,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因素,估算建设的总成本,并根据项目优先级安排整个实施进度。电子政务系统都是投资比较大,同时风险比较高。在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因素,这样才能合理估算和控制建设成本。特别要注意的事,电子政务的规划期一般都不超过5年,5年以后的都只能成为一种目标,很难具体化[3],所以,实施的进度安排也最好不要超过5年。

5.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在构建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一些传统的信息系统实施需注意的问题,比如坚持国际上公认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原则: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团队;引入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等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5.1 高层领导的重视

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与GPR联系紧密,GPR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决定了该规划方法的有效实施,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要求高层领导对电子政务有一定的了解,做到不仅对系统建设在资源上进行支持,也懂得如何将部门的工作与电子政务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顺利实施,获得其预期的效益。

5.2 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宣传,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进行价值链分析时,是以公众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它的实施,需要政务工作人员转变落后的行政观念,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信息技术对政府效率的影响,形成全新的效率观;在进行流程的变革性分析时,涉及到GPR,它影响到政府部门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政府的现在和未来。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内部人员的宣传和思想教育才能完成。同时,要加强对办公人员的技能培训,否则,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后的效益将大打折扣。

5.3 推行渐进式的建设策略

渐进式就是指要把电子政务系统看成一个逐渐成长和发展的事务,不一定在建设初期就去追求大而全的目标[15]。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谨慎规划,小步快走”。在具体的实施中,首先从核心价值链着手,推行由局部到全局的渐进式策略。

5.4 利用变革的契机,建设政府部门文化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组织变革与演进的过程。国内外很多成功的案例表明,保证政府文化的建设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同步,是电子政务系统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具体的系统构建中,利用变革的契机,进行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政府文化建设,注重政府工作人员以服务为导向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6.结束语

尽管对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研究历史悠久并且也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管理的不断创新,对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一直是管理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诸多不同之处,决定了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规划时,不能直接应用已有的以企业信息化为背景的ISP方法。

本文提出的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作为一种新的信息系统规划分析框架,主要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两点:(1)从公众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强调了以核心价值链为规划的基准,突破了传统职能部门的限制;(2)将价值链分析(VCA)与政府流程再造结合(GPR)结合,在对流程进行变革和优化后,对价值活动进行统一规划,能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改善政府的工作效率。

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对基于VCA的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到的政府组织机构的变革进行具体的描述,也没有对每一步分析所涉及到的一些经典ISP方法的具体思想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详细的叙述,还需要结合实践,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来不断完善。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覃 正. 电子政务导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杨冰之. 必须从策略上解决电子政务规划难题 [J]. 信息化建设. 2005, 1-2: 26-27

[3] 周宏仁. 把脉电子政务规划期管理[J]. 信息化建设.2004, 6: 9-10

[4] IBM Corporation. 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M]. New York: IBM Press,

1975.

[5] Holland Systems Corporation. Strategic Systems Planning [M]. Michigan: Holland Systems Corporation,

1986.

[6] King R W. Strategic planning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J]. MIS Quarterly, 1978, 2(1) : 27-37.

[7] Rockart J F.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9, 57(2): 81-93.

[8] McFarlan W F. Portfolio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1, 59(5):

142-150.

[9] Porter E M, Millar E V.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5,63(4): 149-160.

[10]潘自强,薛华成等.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及其组合策略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9, 2(3) :

43-50.

[11]张玉林,陈剑.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 2005, 8(4) : 89-98.

[12] Hammer M, 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M]. London:

Nicolas, 1993.

[13]李英奎,王惕,潘芳,侯宇岸. 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需求设计的一般方法[J].城市管理与科

技.2002,4(2): 11-15

[14] Robert K, David 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 74(1): 75-85.

[15]杨冰之. 如何做好电子政务项目规划[J].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3, 7: 32

[16]杨 青, 黄丽华等. 企业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战略一致性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3 , 6(4) :

43-54.

[17]王锁柱, 张建林. 基于GPR 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J].情报方法. 2005, 3: 73-75.

[18] Y.N Chen, H.M Chen, W.Huang, P.K.H Ching. E-Government Strategie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J].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6,1-3: 23-46

[19] 杨 青, 王延清, 薛华成. 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规划集成过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0 , 3(4) :

60 -64.

The E-government System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VCA

XING JunLuan 1 QIN Zheng1, 2 YANG ShuYan 1

1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PRC, 200433

2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PRC, 71004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ISP) method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the e-gover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government system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VCA. After describing the process framework of this method,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using this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e-government system, value-chain analysis (VCA), 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GPR), planning

作者简介:幸俊鸾(1982-),女(汉族),四川广汉人,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变革。

电子政务统一平台解决方案(互联网+政务服务)20190308教学提纲

互联网+政务服务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 1.1平台概述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文件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促使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我公司专注电子政务领域十余年,开发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完全实现了信息共享,一网通办,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添砖加瓦。 1.2现状痛点 事项上网跟不上 上网事项以审批类为主,大量群众关心的服务事项没有上网,办事信息不准确不实用。甚至出现明显错误遗漏,群众办事仍然“找不到、看不懂、办不通”。 流程优化跟不上 网上事项大多照搬先线下流程,没有按照互联网办事规律进行优化,有的地方在线上提交了电子版材料,还需要在线下提交纸质材料,办事反而更加繁琐。 信息共享跟不上 办事系统之间难以实现后台认证和业务协同,办事材料仍需要重复提交。有些地方,一台办事窗口同时有多台电脑,运行多个系统,由于没有实现共享,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系统间重复录入数据,工作量大幅增加。 平台融合跟不上

实体和网上两个平台相互割裂,办事流程和规则各不相同,没能做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顺畅运转。有的在平台上下载了办事表格,到了服务大厅却说网上的表格不对,需要重新填写。这些问题导致网上服务的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和公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1.3整体框架 二、解决方案 2.1政务服务平台 2.1.1网上办事大厅 主要完成各个局级部门之间的数据收集、分发等管理。数据交换系统主要包含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中心交换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交换信息采集子系统、系统接口平台等六个子平台。 2.1.2网上APP服务平台 民众通过手机终端程序,按照审批事项办理的条件,提交事项办理的申请,同时民众可以通过拍照功能准备申请材料并提交上报。

电子政务云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云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前言 (1) 一、某某市政务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 (一)政务云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1) 1.政务云基本概念 (1) 2.国内政务云发展现状 (1) (二)某某市建设政务云的必要性 (2) 1.建设政务云有利于促进信息化项目的集约建设和运维,降低信息化投资成本 . 2 2.建设政务云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 2 3.建设政务云有利于强化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水平 . 3 4.建设政务云有利于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3) 5.建设政务云有利于夯实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3) 6.建设政务云有利于培育云计算相关产业,带动某某市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 . 4(三)某某市建设政务云的可行性 (4) 1.政策可行性 (4) 2.理论可行性 (4) 3.技术可行性 (5) 4.经济可行性 (5) 二、某某市政务云整体设计 (5) (一)某某市政务云性质与定位 (5) 1.全市电子政务的统一基础支撑平台 (6) 2.全市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服务的核心枢纽 (6) 3.全市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的支撑中心 (6) (二)某某市政务云目标 (7) (三)总体架构与实施阶段 (7) 1.架构原则 (7) 2.总体架构 (8) 3.实施阶段 (9) (四)建设模式 (11) 1.政府统筹协调 (11) 2.政府投资建设 (11) 3.部门按需应用 (11) 4.企业负责运维 (12) 5.政府实施监管 (12) (五)应用推广计划 (12) (六)效益分析 (13) 1.经济效益 (13) 2.社会效益 (13) 三、某某市政务云(一期)框架结构与建设内容 (14) (一)建设目标 (14) (二)一期架构 (15) (三)一期主要建设内容 (16) 1.云主机系统 (16)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习题及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相关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A. 明确企业目标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 进行数据分析 D. 确定信息结构 答案: C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答案: B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答案: A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答案: D 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答案: A 16. 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 A. 纠错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 C 1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答案: A 20.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答案: C 21. 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A. 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 系统分析工作 C. 系统设计工作 D. 系统实施工作 答案: A 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A. 系统开发周期长 B. 缺乏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规划方案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一、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简介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有专家所言,它和整个信息化进程一样“没有终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限于条件和资源制约,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分阶段推进。因此,电子政务的策略本质上是阶段性策略,无论盲目激进,还是消极不前,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制定电子政务的策略,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正确把握电子政务本身的基本特点,处理好“电子”与“政务”的关系。“‘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似乎已经为大家所认可,但其实不然,实践中典型的反面例证,即是“电子” 电子政务起步 信息上网 (单项发布) 单个流程上网 (双向沟通) 整体流程上网 (多部门联合办公) 无缝集成的 电子政府 未来五年 湖北省目前

对“政务”喧宾夺主或两张皮的现象,其表现诸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脱节(应用严重滞后)、系统实效性差、重复建设、人为造成的信息孤岛等等。 一方面是正确的原则要真正落在实处并非易事,需要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问题。比如,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技术主导力过强且分散、宏观协调不力、投资约束偏软、效果测评和考核落实不够等等;另一方面是在人们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偏差。我们在电子政务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使各级决策者制定电子政务策略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为了深入探讨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了一项阶段性研究课题。这项研究采用行政生态学的方法,在探索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基础理论和策略分析框架方面进行尝试,获得了一些新颖的研究成果。 基于“电子”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对电子政务发展的一般趋势,人们可从用户界面的特点变化上,将其归纳为四个递进的阶段:一是公共机关在网上单向发布信息;二是局部政务应用上的双向互动;三是双向在线实时的政务处理;四是整合多种政务应用系统基础上的在线政务,即面向用户提供“一站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 方案

贵企领导: 你好 前几天的见面,您可能对我的描述不是很满意,也可能我没完全悟懂您的意思,因为我是做技术的,在语言的表示上我有一定的欠缺,我是一个不善于言谈的人,有时我的想法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述出来,对于这一点我表示歉意。 对贵企业了解不多,下面我只是经过我以前对项目实施经验和参与的项目做个总结,也不知道我下面的描述是不是那天您要我描述的,我还是希望我的这方案对您和贵企业有所帮助(当然这和我们能不能合作没关系,只是出于职业的本能,把我知道的想法说出来),供参考,有说的不正确和不当的地方请谅解。 姜枫上 -3-7

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整合规划与实施 编写:姜枫 注:实施部分略去,本次只讨论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整合规划 系统与项目管理的整合与集成 随着企业建设需求的不断升级,更为简化员工的工作,避免重复工作的,提高办公效率,我们的企业也要对信息化不断升级。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制定适合我们企业的OA(办公系统)、ERP(业务财务系统)、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HR(人事系统)、EIP(考勤系统),这些项目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企业内部承担着不同的重任,这些系统可能是在不同时期引入和构建的,一般都来源于不同的软件提供商。尽管我们的企业有这样那样的系统,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多系统之间的数据不统一,数据之间缺乏关联性,多系统之间的数据重复维护管理等,成了企业信息化新的困扰,特别是对财务人员的困扰。(当前没有哪家的一个软件就能把企业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的,这需要多系统并存,并对多系统进行规划,这也是当前我们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因此,企业系统集成与整合的问题也成很多企业用户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思路是要做到数据的统一性与系统平台的可扩展性,只有这样才利于财务人员的核算和企业领导的可控性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 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VPN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政务网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VPN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 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可以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 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 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可以分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并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构成。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配套的安全设备,通过分级安全服务和分域安全管理,实现等级保护中要求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从而保证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统一、分级分域防护的安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下图: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系统结构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配置 1、双归属:两台通过VRRP协议连接,互为冗余,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认证及地址管理系统-DCBI:DCBI可以完成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全局地址管理功能。 1)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终端系统通过安装认证客户端,在连接到内网之前,首先需要通过DCBI的身份认证,方能打开交换机端口,使用网络资源。 2)全局地址管理。 ·根据政务网地址规模灵活划分地址池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主持会议并制定了信息化推进方针,决定以电子政务作为突破口来带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时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以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十年进展 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向深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业务的需要。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政府信息安全高效采集、传输、存储、加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都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多部委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大多数省份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基本上覆盖到县级单位。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有很大提高。以办公自动化业务为例,在本世纪初期中央一级单位覆盖率只有10%,目前已达到100%。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涉及的“金”字重点工程,如金关、金审、金税、金盾等涉及系统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部分工程达到了100%。根据调查结果,东部地区省市一级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达到80%以上,区县一级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但西部地区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还相对较低。 重要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其中,人口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工商系统建设的企业法人数据库也基本完备;民政部建立的社团机构基本信息库和中编办建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库也基本建成;还有统计部门搜集了大量统计信息,建立了统计数据库;测绘局建立了空间地理系统数据库等。 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具有一定规模。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区县一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也达到了90%,成为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大厅已经达到4500多个,也是由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来支撑的。金农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 信息安全保障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基础设施都得到加强,普遍实行了等级保护、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和演练等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制度和培训方面都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十年成效 对于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效,有如下三点: 首先,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一些与金融、税收、海关、审计等经济运行管理直接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金税工程一期投入25亿元,当年就带来税收增加250亿元的效益。在金融监管信息化中,仅反洗钱系统2009年发现的可疑资金交易就超过4000多万份,涉及金额超过800亿元。 从间接经济效益看,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如税务、工商等部门,十多年来业务量成倍增加,但公务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此外,电子政务还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其次,信息化使政府行政手段更加丰富,行政行为更加高效。如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

电子政务统一门户系统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统一门户系统解决方案 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为政府提供提供专业的服务平台 政务网门户建设并不意味着建立数量庞大的网站系统,无论从使用角度、服务提供角度、投资成本和安全管理角度来说,都应建立相对集中的统一门户系统。统一门户系统提供分散的业务服务的统一入口,将公用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用户通过统一的登录认证可以查看个性化的信息,而业务应用的重点传向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提供专业的业务服务。 为办公业务系统提供统一入口 随着办公业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势必形成不同的专业系统为特定目标服务,统一门户系统为政务人员提供统一的入口,将复杂的业务处理屏蔽在后台。 门户网站的物理集中和逻辑隔离 对中小部门或区域,统一门户系统意味着信息和处理的进一步集中,各服务区域依据办事的性质进行逻辑隔离,这样既保证了信息共享的最大化又保证了安全管理的相对集中。 门户网站的统一管理和个性定制 统一门户系统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和其他部门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交互,使用统一的交互接口和安全模式,将各系统的对外接口纳入统一管理。从技术手段来说,统一门户系统使用基于大型关系数据库和分布式发布的知识管理平台,将信息的个性化展现和再利用纳入统一的管理,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提升。 功能 政府的组织形式较为复杂,有横向管理机构也有纵向管理级别,涉及的人员包括公众、企业、公务员,他们随岗位角色的不同,在各种业务或办公流程对政务应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由于政务的业务和工作范围决定,必然有各种专业化的管理信息应用系统不断建立,需要为所有人员提供一个统一应用入口,并在其基础上实现岗位角色和个人的个性化定制。 统一政务公众(企业)门户和协作办公门户的框架体系,是公众应用服务和协同办公应用服务的统一接入层表现。”即插即用”式的功能扩展。 单点登录:使用后台的统一的认证体系,形成政务网站的统一入口; 全文检索:对内容的知识管理,使查找更方便更准确,提高信息的价值; 个性化服务:依据用户角色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现实界面,并提供个人习惯定制的空间; 交互管理:与后台应用服务连接,门户负责与用户的交互,由应用服务提供内容和处理; 信息发布和信息反馈:方便快捷的信息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讨论组:加强沟通的有效途径。 统一门户系统的作用在于将各应用的设计重点集中于完成业务目标,而将其人机界面映射到一个统一的入口。提供统一的权限认证,并通过简单易用的动态页面去屏蔽后台复杂的业务逻辑、异构系统连接和工作流程贯通。实现旧有系统和未来系统的松散耦合。 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公务员提供一网式办公。

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简答)

管理信息系统2012问答题 2. 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三种类型? 答: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问题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3. 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答:企业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主要包括: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支持计划的优化。 (2)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在于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领导者在信息方面的职责是作为信息汇合点和神经中枢,对内对外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网络,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在支持领导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为了实现管理的控制职能,需要随时掌握反映管理运行动态的系统监测信息和调控所必要的反馈信息,而这些都要由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 9. 信息系统开发有哪几种策略?各有何优缺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两种策略: (1)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这种开发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一般在组织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 设备、资金、人力) 尚不完备时,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此种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由于这种开发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通常是自上而下地作好MIS 的战略规划。 10. 为什么要制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答: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由于建设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着手开发之前,必须认真地制订有充分根据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这项工作的好坏往往是MIS 成败的关键。 13. 信息系统规划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战略分析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 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二、格式和提纲 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附件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他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电子政务中OA系统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中OA系统解决方案 在系统的设计中,突出了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三个关键因素,即人的因素、业务流程因素和技术因素,其中将人的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这一思想可以简化为“PPT”模型。 背景分析 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将其办公环境、管理和服务职能迁移到网络上去完成,从而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等的限制,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服务,全面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将在政府机构内部,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将管理理念与业务处理实践相结合的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慧点科技的政务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可充分适应我国各级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在为党、政、人大、政协四套领导班子提供相对独立的协同办公应用的同时,还能够建立和维护四套体系间内在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除能提供基础的政务办公功能外,还为政府机构提供了门户平台、领导工作平台、公文交换系统、单点登录系统、指挥协同系统,并预留了与政务CA系统间的接口,可以充分满足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协同办公要求。 总体架构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提供的电子政务模型,结合我国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在众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集成的角度来规划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层次架构。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公众服务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和网络基础设施层,而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贯穿于各个层面。 标准与规范 标准与规范支撑体系是保障整个电子政务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也是保障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一环,除了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外,还需要制定用于指导政府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整合、集成、协同的实施规范,并依照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实施。 网络基础设施层 网络基础设施层为各级政府的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是各类政务信息的最终承载者。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提供应用系统的信息管理支持,用以支持应用系统的快速构建,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跨部门的业务整合。还提供了数据资源和信息交换服务,为各级政府的各种应用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撑和业务支撑。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各种开发工具、中间件、应用平台基础件等。应用层提供了在统一的政务应用软件框架之上的各类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信息处理、视频应用系统、政府门户系统、政务应急指挥系统等。 表现层 表现层,可根据需要提供浏览器、手机、PDA等多种方式的展现方式,适应信息时代多样化需要,并可保证用户对信息的及时获取。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在各层面为各级政府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鉴别、防抵赖等安全服务。 管理 管理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撑、政务应用各个层面的技术和运营管理。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3)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4) 2.1网络建设目标 (6) 2.2网络建设原则 (8) 3网络平台基础建设 (9) 3.1网络整体结构 (9) 3.2电子政务内网解决方案 (10) 3.3电子政务外网解决方案 (13) 3.4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 (15) 4网络平台QOS保障 (19) 4.1Q O S及其功能 (19) 4.2电子政务网络QOS设计原则 (20) 4.3体系结构的选择 (20) 4.4H3C路由器D IFF S ERV模型 (21) 4.5H3C路由器QOS实现机制 (23) 4.5.1流分类 (23) 4.5.2流量监管 (23) 4.5.3DHCP标记/重标记 (24) 4.5.4队列管理 (24) 4.5.5队列调度和流量整形 (25) 4.6QOS配置和管理 (25) 5网络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27) 5.1网管实施方案 (27) 5.2运维建议 (27) 5.2.1网管运维建议 (27) 5.2.2网管安全措施 (28) 5.2.3路由器/交换机相关参数设置 (28) 6网络流量分析解决方案 (29) 6.1N ET S TREAM技术 (29) 6.2方案逻辑组成 (30) 6.3H3C I MC NTA解决方案功能特点 (31) 7用户行为审计解决方案 (37) 7.1用户行为审计技术 (37) 7.2H3C UBAS用户行为审计解决方案 (38) 8网络内部控制解决方案 (42) 8.1网络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42) 8.2H3C EAD端点准入方案简介 (42) 8.3H3C EAD端点准入方案部署 (46)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 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

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要求使用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对不使用电子交易方式的贸易不予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