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f6682900.html,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者:赵丽

来源:《神州》2012年第09期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的三大任务是: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实践中使我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教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12-02

1 历史学科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为了做到有目的地培养思维能力,首先需明确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思维特点:

1.1 形式思維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发展。所谓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它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类型。例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提出的下述问题:秦末农民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又怎样推翻了秦的统治?它在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讲三国鼎立时,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在赤壁之战中,拥有20多万人马的曹操为什么败于不到5万人马的孙刘联军。

所谓辩证思维,是指对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史实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类型。例如有的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国史中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既然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伟大,为何又肯定清军进驻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作用?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去分析、认识这些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过程。

1.2 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如要解决首创、突破、发现和发明等。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如前所述师生在讲授和学习历史过程中,所提出和解决的那些问题,均是再生性思维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