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7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7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7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7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理·

37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丽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柳州市545002)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我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跌倒损伤事件的37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跌倒的原因、后果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医护安全管理措施。结果高龄、低血糖、无人陪护、糖尿病并发症是跌倒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医院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结论诸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跌倒,年龄、疾病、药物,心理、环境等为常见因素。针对跌倒常见的危险因素,做好高危患者评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跌倒现象,确保住院期间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关键词】糖尿病;跌倒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68(2014)01-0108-03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1]。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住院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2],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治疗复杂,是跌倒损伤的危险人群。跌倒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躯体损伤,诱发感染,加重原发病或诱发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跌倒不仅加重患者及家属负担,而且还增加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如何防止、应对跌倒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跌倒事件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糖尿病跌倒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3 85岁,中位年龄为67岁。男23例,女14例。37例患者中2例并发视网膜病变,1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3例同时并发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7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同时伴高血压或冠心病,8例并发视网膜病变同时伴高血压或冠心病,11例并发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同时伴高血压或冠心病,5例并发低血糖症。

1.2方法对37例患者的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跌倒损伤的常见因素及医疗护理对策。1.3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发生跌倒患者的年龄段、时间段37例患者中年龄<55岁为8例,占21.63%,55 65岁10例,占27.03%,≥65岁19例,占51.35%。发生时间段主要在00:00 08:00,为15例(40.54%),08:00 18:00时间段9例(24.32%),18:00 24:00时间段13例(35.14%)。

2.2跌倒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同时伴高血压或冠心病者居多,占29.73%。并发低血糖症而跌倒的患者占13.51%。

2.3发生跌倒的地点发生地点主要在床边和卫生间,分别为17例和15例,占86.49%,5例在病房走廊跌倒。2.4有无陪人37例跌倒患者中有23例(62.16%)在跌倒时没有陪同。

3讨论

3.1跌倒的原因分析

3.1.1跌倒患者的性别、年龄情况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反应迟钝,平衡能力差,肢体乏力,视力下降,跌倒发生率高。本组老龄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并发心脑血管、周围神经或眼底病变发生率高,更易跌倒,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本研究中男性跌倒人数多于女性,与其他研究一致[4]。原因为男性患者自主能力强,性格好胜,倔强,不喜欢依赖他人。本研究跌倒患者主要为65岁以上老年人。

3.1.2跌倒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分析跌倒多发生在晚上6点到早上8点,占75.68%。此期间为小夜班、大夜班,多为一个医师、护士单独值班,医护人员少,工作量大,对患者医护能力不如白天充足。这个时间段,正是患者起居、洗漱、如厕等活动频繁、变换体位多的时间,这是导致夜间跌倒率高的原因。卫生间和床边是跌倒发生的主要地点,占86.49%,病床边是改变体位最多的地方,改变体位过快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上下床不稳易跌倒;卫生间是患者洗漱、如厕场所,病房与卫生间之间的阶梯、地面湿滑、无扶手、无坐便器、如厕时光线强度的改变等均为跌倒的高危因素[5]。

3.1.3跌倒患者的疾病并发症情况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冠心病均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症。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或伴发症越多的患者跌倒发生

801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Feb.2014,Vol.9,No.1

率越高,同时并发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或冠心病等疾病者,跌倒发生率高达70.27%。视网膜病变者视物不清、周围神经病变者往往双足感觉障碍,平衡功能减退,均易失衡;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使大脑缺血、缺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均易跌倒[6]。低血糖症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本研究发现,仅因发生低血糖症而跌倒的患者占13.51%。低血糖发作时患者头昏、视物不清、心悸、无力、步态不稳,严重时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3.1.4跌倒与药物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降压药、心脑血管药、营养神经药等,由于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易漏服错服,药量不足或过量,加上疾病本身难以控制,导致血糖、血压波动过大,对糖尿病患者的神志、视觉、步态或平衡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者跌倒的危险[2]。严重者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血压脑病、低血压休克等危重并发症。3.1.5跌倒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会诱发患者的跌倒。本次研究跌倒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都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自己,在起床、拿东西、进出卫生间及洗漱时不愿意去麻烦护士或家人来帮助自己,即使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行走不便,甚至有轻度低血糖症状时,都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完成这些基本的活动。尤其是男性患者。

3.2对策

3.2.1根据跌倒发生的特点采取的护理派护工专门负责病区公共场所及病房的卫生及安全管理。病房楼道、洗漱间、卫生间须随时清理、打扫,时刻保持地面的干燥。进行病房改造,以上区域间尽量减少阶梯,保持地面平整,同时在病房走廊、厕所蹲位旁设置扶手,以供患者扶助;病房的床位设床头灯,卫生间,洗漱间的光线要充足。在跌倒的高发时段尤其是患者晚间准备休息及早上洗漱、如厕时段,护理管理人员在排班时增加卡班,值班人员要加强巡查,及时地排除安全隐患。

3.2.2根据患者自身因素引发跌倒的护理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尤其男性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加强的宣教;医护人员应该充分掌握所管辖患者的性格特点及自理能力,告知患者穿防滑鞋,大小合适的衣裤;提醒患者在上下楼梯或洗漱、如厕时要借助扶手、支撑物,保持心态平缓,动作要慢,行动不便者最好让医护人员或陪人帮忙。夜间可以将便器放在床边或者其他伸手可及的地方。高龄患者须用床栏,加强陪护及巡视。

3.2.3根据患者疾病因素引发跌倒的护理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以下任一项并发症或伴发症均应警惕跌倒的可能: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或冠心病等。此类患者须加强医疗护理,并发症越多,在宣教及医护、陪护方面越应全面到位。对于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在患者活动时保持充足光源;对于并发周围神经炎或中枢神经病变者,活动时最好拄杖或扶助;对于有低血糖倾向患者,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记录血糖偏低时段,对于伴高血压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观察记录血压过高及偏低时段,对于伴冠心病患者,应动态心电监测,掌握其可能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段,这些时段尽量避免活动,同时要告知患者家属[7]。当班的护士应加强巡视力度。

3.2.4因用药因素引发跌倒的护理服用对人体中枢、视力、肢体能力产生影响的药物易引起身体失衡而跌倒,如降糖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利尿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更敏感,耐受性更差,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8]。对于服用降糖药者,护士应加强安全用药的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降糖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嘱患者用药后注意休息,减少走动,特别是不能马上进行剧烈活动,用药30min后应按时按量进食,在药物起效的高峰时段,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同时当班的护士应加强巡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在保证药效的情况下,选用引起上述副作用少的药物并适当减少药物剂量,从而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减少跌倒发生的风险。

3.2.5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医院对住院患者要加强安全教育,为患者制订安全教育手册,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采用板报、宣传册子、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糖尿患者及陪人对跌倒损伤的认知能力及防护措施;医护人员要向住院患者讲明输液及服药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护士要做好基础护理的工作,去除安全隐患,同时经常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使他们了解跌倒的危险因素,认识跌倒的危害性,掌握防止跌倒的方法,提高防范意识。对有跌倒史老人进行针对性地改善平衡、灵活性和降低跌倒发生的运动练习。3.2.6制定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预防跌倒的制度、流程

根据评估分值科学判断是否存在跌倒的风险,入院时或病情变化后评估高风险患者,需针对评估中可致跌倒的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并将结果告知医生和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高危患者请家属在评估表上签字引起重视,让医护人员、家属、陪护以及患者本人共同参与到预防跌倒的工作中来,能大大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护理部统一制作醒目标识贴在患者的病床床头,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都是一种提醒[9]。

3.2.7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护理部将“跌倒、坠床”的安全目标纳入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的监控。2012年9月通过开展全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案演练”考核,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以跌倒的评估、预防、干预与评价为一体的完整体系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君桂,李亚洁.老年病人跌倒危险评估方法及评定量表研究概况[J].护理学报,2008,15(12):11-14.

[2]黄典清,黄翠.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科,2013,8(3):329-330.

(下转第97页)

力引进高学历高能力人才,积极鼓励中青年技术骨干继续深造。其次,提供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著名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了解国内学术发展新动态,回院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对麻醉科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完善硬件设施,建立麻醉后监护室

各医院外科手术日益增加,高龄危重患者、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合并证患者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多;全麻比例和需要监测治疗患者的比例上升明显,需要相应增加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目前,大部分麻醉医师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工作习惯,没有“麻醉恢复”的理念,手术结束即仓促送病人回病房,问题就在“仓促”中发生。目前医疗环境下,麻醉医师应有“麻醉恢复”的理念,设立麻醉恢复室,加大与手术医师的沟通。只有领导-手术-麻醉三方都能够从患者的安全角度认识到“麻醉恢复”的重要性,体会到麻醉恢复室的责任与质控目的,才能充分认识PACU的重要。对麻醉科来讲,建立麻醉恢复室,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医院手术量大小而定。借三级医院评审,各三级医院都应建立PACU,并完善PACU的管理。

6开展课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

学科建设思路应该是以高水平科研提升学科影响力;以学科影响力吸引优秀人才;以优秀人才构建高素质麻醉学科团队。要注重开展临床科研,注重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开展围绕临床麻醉规范化和麻醉安全的临床科研;关注麻醉方法和麻醉技术与病人转归的研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积极向SCI期刊投稿。明确临床工作目标是保障所有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加快手术麻醉患者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关注病人远期转归;最终达到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7规范科室管理,完善管理流程

在科室管理上,评审标准要求从麻醉前评估、麻醉前讨论、知情同意、到手术室临床麻醉、效果评定、再到麻醉后恢复室,全部由麻醉科管理。这样一个管理组织模式,符合医疗流程的自然规律,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也有利于为医院带来最大的效益。将传统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工作内容中的手术前评估、访视、谈话合并;手术室内作业-麻醉、手术、苏醒;手术后作业-镇痛、防治恶心呕吐、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慢性疼痛的诊治。

麻醉科在现代医院临床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是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学科。1989年,卫生部2号文件明确提出麻醉学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麻醉科为一级临床科室,并规定了麻醉学的业务范围,为我国麻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评审标准重视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使麻醉学科成为推动“舒适医疗”发展的主导学科;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枢纽学科;协调各科关系的中心学科;为社会所熟知和认可的重点学科[6]。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按照评审表单的要求,持续改进麻醉科基础建设。以医院评审为新起点,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立和完善麻醉科的有效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注重内涵”,医院通过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发展学术团队,重视人才培养,完善硬件建设,规范麻醉技术管理等措施,狠抓学科内涵建设和管理,促进麻醉学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悦.应用“模拟追踪方法学”处理医疗纠纷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2,36(11):864-865.

[2]马丽,孙立,熊利泽,等.中国麻醉学科研水平现状的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6):641-643.

[3]曾因明.进一步加强我国麻醉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J].中国医院,2010,14(1):22-24.

[4]韩如泉.特色麻醉学科建设与临床规范刍议[J].首都医药,2010,17(6):19.

[5]黄国宁,陈凤娴.论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J].重庆医学,2009,38(24):3049-3050.

[6]于布为.麻醉学科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与地位[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241-244.

(收稿日期:2013-11-14修回日期:2014-02-10)

(上接第109页)

[3]严余华.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3370-3372.

[4]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5]Oliver D,Healey F.Falls risk prediction tools for hospital inpatients:do they work?[J].Nurs times,2009,105(7):18-21.

[6]付倩.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86-1387.

[7]邹雪莲.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A):22-23.

[8]韦英,顾彩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科,2013,(1):102,封3.

[9]环晓锋,吴玲玉,侯雪琴,等.护理标识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49-750.

(收稿日期:2013-10-24修回日期:2013-12-26)

糖尿病患者护理记录(1).doc

护理记录 科室内分泌科病房42 床号18 住院号1064 一、首次护理记录 2016-2-28 9am 患者,男性,62岁,主因“糖尿病”,门诊以“陈旧性心肌梗死”于2016年2月28日9时收入病房。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 身体评估: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 辅助检查: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 H:173cm; 二、主要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 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2.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注射,主动定时复查。 3.尽可能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如发生酮症酸中毒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会足部护理的方法,保持皮肤完整性。 三、日常护理记录 2016-2-28 2pm 根据病人的理想体重及活动量,参照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营养师共同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讲解合理饮食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嘱病员按时、按量进餐。嘱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量。如果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病员住院期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缓解,血糖逐渐降至正常。 2016-2-29 2pm 说明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与疾病康复的关系。讲解尿糖、血糖监测的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5-09-17T15:52:36.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陈双萍[导读] 潜江市中医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上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按医嘱服药。陈双萍(潜江市中医院 433100)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性老龄化社会现象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安全。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对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并且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常导致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中,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低下,不利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遏制病情发展。因而及时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 状态对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理状态总结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关键词:糖尿病;矛盾心理;心理护理;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06-01 1. 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1.1 饥饿感与糖尿病饮食的矛盾。 糖尿病人由于血中葡萄糖增多,超过肾糖阈而经肾脏大量排出。 葡萄糖是体内能量和热量的主要来源,为了维持机体活动,就要补充由尿中失去的糖分,这就需要多进饮食,因而病人表现为容易饥饿,但因病人机体不能充分利用糖,若饮食失当则会引起血糖过高,易促进并发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饮食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很多重要的位置。临床上对病人的饮食采取适当限制,供给病人糖尿病饮食。对于食欲亢进,食量超常的患者来说,糖尿病饮食的份量是很少的,所以常感饥饿难熬,内心非常矛盾和痛苦,常不遵医嘱,私下到外“补食”。病人饱食之后,往往引起病程反复,甚至加重,因而疗效不佳。 1.2 慢性病程与治疗信心不足的矛盾。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上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按医嘱服药。这类病人往往诊医院多,接受治疗的方法也不少,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时,就易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他们常常幻想能觅得一种灵丹妙药,能药到病除,一旦愿望破灭,他们就大失所望以至完全丧失信心,甚至不愿就医治疗[1]。治疗信心的下降势必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降低,这直接导致患者不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主动服药及自我饮食控制,进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精神因素是导致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悲观、失望、恐惧、紧张与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1.3 依赖药与抗药的矛盾心理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1 和2 型两种,1 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给药途径是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一天几次注射又增加了病人肉体上的痛苦。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及小儿来说,更会使他们害怕、厌烦,以至抗拒治疗[2]。给治疗带来麻烦。口服磺石尿类药物容易引起继发性失效,导致血糖又升高,需更换其各类口服药,使病人害怕、厌烦、产生抵触情绪,给治疗带来麻烦。 2.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疾病与治疗的矛盾心理最为主要,而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矛盾心理进行分析可知,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工作。 2.1 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首先要对患者解释糖尿病的具体病理机制,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认知程度,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与减轻不必要的恐惧、焦躁和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树立同疾病斗争的耐心和信心[3]。二是要对患者说明饮食调节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把控制饮食建立在病人自觉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三是组织科内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验交流,让他们自谈体会、经验,以互相启发、鼓舞。 四是让家属也了解一些糖尿疾知识,使他们了解病情,理解病人,开导病人的思想,并切实配合治疗工作。这样能够使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三方相互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血糖治疗效果病人很快就好转出院。 2.2 要注意医患之间的情感沟通首先,医护人员对待糖尿病患者的态度要积极、热情,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支持,在与病人的沟通接触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态度和蔼,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舒适安静的就医、住院环境,使患者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减轻精神压力[4]。同时,医护人员要对糖尿病患者保持足够的同情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照相,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这样,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才会实现情感沟通。而病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又会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大大增强其治病的信心和同疾病斗争的意志。 在病情控制期即应向患者或家属作出院指导,使之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特殊要学会尿糖定性试验,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了解应用降血糖药物的注意事项[5],学会注射胰岛素技术及观察常见反应,注意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定期复查,当有并发症时及早就医,平时随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 2.3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着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的现象,部分患者由于失去治疗信心而自暴自弃,这直接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病情加重的临床结局。对于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与其进行深度沟通,对于心态不稳定、自暴自弃的患者应用心理专业知识进行疏导、干预,阐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对其的危害,使患者保持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范作息时间,禁烟禁酒等,督促患者家属起到监督作用,并进行不定期抽查,掌握患者生活、饮食习惯改善情况。 3. 小结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侧重与患者的深入沟通,要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认知,掌握基本的糖尿病防治知识与自我监测手段,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社会、家庭支持。 参考文献:[1] 薛芮兰.糖尿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7):2187.[2] 黎姣.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3):309-310.[3] 朱云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甘肃中医,2010,7:60-61.[4] 李淑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42-243.[5] 姜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5.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 曾逸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14级12班学号:2014A111240 摘要:本文综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水平较低,患者对足部护理的认知缺乏。阐述了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认知程度。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责任制护理、延续性护理、教导对谈法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0年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 000万人口[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现状不理想,其中遵医嘱服药最好,血糖监测最差。患者的年龄、性别、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识是主要影响因素[2]。现将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自我护理的研究现状 1.1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能力水平较低。研究显示,18.5%~21.2%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且不同自我护理项目的执行能力存在差异,各护理项目的执行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规律运动、足部护理、高血糖与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血糖监测[3-4]。可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动能力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作为医务工作这我们因加强糖尿病有关护理技巧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的自我护理能力。 1.2糖尿病病人对足部护理认知缺乏。研究表明72 .2 %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概念并不清楚对糖尿病足的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76 .7 %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对各项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5]。从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他们的足溃疡导致截肢率增加两倍。成功的足部护理可减少80%的截肢费用[6].可能是防护知识了解过少,造成大部分的糖尿患者不能及时的预防糖尿病足。医务工作者因加强对糖尿病糖尿病足的宣传工作,及时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2.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益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达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长期稳定在理想水平,避免、减少和延缓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他们与健康人一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7]。糖尿病患者焦虑、失望改善好转,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调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8]。可能食物,运动及情绪等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病况。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自己的饮食,加强锻炼,以及情绪的调节,提高生活质量。 2.2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关。据报道多达40%~80%的糖尿病患者属糖尿病足高危人群[9-10]。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的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而预防的关键是提高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1]。良好有效的教育将使患者认识到正确 足部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早期进行自我预防性护理,从而降低DF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12]。医务工作者因加强糖尿病患者自我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二、糖尿病饮食禁忌*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1、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饮食护 理 让患者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应 严格定时进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应注意。检查每次进 餐情况,如有剩余,必须计算实际进食量,供医师作治疗中参考。 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 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 2、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胰岛素护理 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同样 在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者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度以下。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 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与安排,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 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甚 至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抽血检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 或静注50%葡萄糖40m,待患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以防止再昏迷。 3、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卫生护理

告知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内衣质地要 柔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水性、透气性要良好,鞋袜不宜过紧;每晚用温水洗脚,保持趾间干燥,经常检查足部,防止足部损伤,经常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有感觉异常的病人,要防止烫伤。 糖尿病饮食禁忌1、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低钠高纤维素饮食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造成粥样动脉硬化,所以不要吃 过多的钠盐,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可以 溶解的纤维素,这些食物能够改善胆固醇、脂肪以及糖类的代谢,并且可以减轻体重。 2、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淀粉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多余的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会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淀粉的摄入,而糖类更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类能直接加重糖尿病的发病,所以需 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3、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易于合并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需 要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脂肪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同时糖尿病易于合并肾病,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给肾脏造成负担,所以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护士长: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代谢病,是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的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糖尿病(DM)是人类第四大危害性疾病,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教育,以减轻或避免糖尿病远期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界所面临的挑战。今天护理查房以x床病员xxx为例,讨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先请责任护士××介绍病史。 护士长: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呢? 护士一:糖尿病无论I型或Ⅱ型均由遗传因素决定,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病。目前提出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自身免疫学说:环境因素如病毒和/或化学毒素作用于I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者(携带与I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HLA相关抗原,如HLA-DR3/DR4、ICA、IAA等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标志的个体),使其胰岛B细胞表面异常地表达HLA-DR抗原,导致胰岛B细胞表面自身抗原结构的改变,引起T淋马细胞的自身激活。如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或活性减低,即可诱发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早期有胰岛素属感染性或中毒性反应,后期继以免疫反就。I型糖尿病常因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害或完全缺如,导致内源胰岛素的产量减少或消失。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胰岛素细胞损害轻,甚而增生,所以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或升高的,但经糖刺激后,与相应体重的非糖尿病病人相比,胰岛素分泌是低的.表达了胰岛素细胞分泌功能的潜在不足,即胰岛素活性的相对不足.特别见于Ⅱ型糖尿病中的肥胖和超重者,表达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刺激病人的B细胞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其次是胰升血糖素活性相对或绝对过多,但这种情况仅见于胰岛素缺乏较严重的病人,或控制甚差的酮症酸中毒病人,若应用足够胰岛素时,胰升血糖素受抑制,因而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胰岛素的缺乏。 护士长:请xx回答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护士二: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诊断为糖尿病:①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②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候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③OGTT试验2h血糖≥11.1mmol/L。 护士长: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护士三:患糖尿病病程长,如控制不好,易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心血管疾病2、脑血管意外3、糖尿病性肠病。4、白内障5、糖尿病足6. 难于控制的肺结核。7. 肝肾病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9、性功能障碍等等护士长:在糖尿病的教育宣传中,通常都会提到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和教育。而这五驾马车在糖尿病治疗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下面大家分别说说。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标签:糖尿病;心理;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饮食习惯社会活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难以治愈且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残疾和早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1]。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分析有助于恰当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1例。年龄以35~65岁居多,血糖12.0~18.4 mmol/L。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者10例,肾病综合征3例,无合并症者2例。 2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由于年龄、阅历、病程和知识水平、家庭条件等不同,患者表现不一,主要有以下心理状态。 2.1焦虑、恐惧、不安心理糖尿病难以治愈,一旦患之伴随终身,控制不当则会继发多种并发症。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将终身服药,若是没有外源药物替代治疗将会继发代谢紊乱危及生命。如果患者对本病知识了解不足,缺乏信心,就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心理。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性格变暴躁,抑郁等[2]。 2.2孤独、悲观、自暴自弃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饮食和药物剂量掌握不准,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理想,患者则会对治疗药物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治,继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对治疗不配合,自暴自弃,整日沉湎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 2.3怀疑和满不在乎心理被确诊的早期,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对本病认识不足且患者症状较轻,或无明显不适,有的身体健壮,红光满面,能吃能喝,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没大影响,有的甚至怀疑是否医院诊断错了,所以满不在乎,不注意控制饮食;有的不能及时按时用药或拒绝用药,毫不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病情加重。 3心理护理 综上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3.1解除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 感,如: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 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此,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目前总结多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多例来我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糖尿病的发展、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伟恒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于过程,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下,常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现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心里护理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1]。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焦虑、恐惧 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 悲观、绝望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感,如: 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自我护理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2 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3 糖尿病人要科学正确的控制饮食 3.1糖尿病膳食的治疗目的 3.2 膳食要求 3.3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保持或达到标准体重。 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4.1 运动的意义 4.2 运动原则 5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 6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摄影;旅游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

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自我护理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高血糖的症状随人而异,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是随时间而改变,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平时感觉更易饥饿和口渴。 ②小便次数增多可达10~20余次,夜尿次数也增多。③在食欲良好体力活动未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以上即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④精神欠佳、感觉疲倦、或想睡觉。⑤视力模糊。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进行血糖测定,患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很好地接受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了解糖尿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糖尿病患者第一是糖代谢紊乱,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多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妊娠期 1.入高危门诊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 超和宫底高度监测等,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控制血糖方法与母儿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 2.饮食控制控制热卡,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lg/kg,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3.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每次20min,运动注意个体化。 4.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体重。测体重时应注意空腹,排空大小便,着装相同。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砖红(++++)、+16U/d,橘红(+++)、+12U/d,黄(++)、+8U/d,绿(+)、+4U/d,蓝(一)、0或一4U/d。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首次剂量 0.1U/(kg.h),经静脉滴注,酸纠正(血pH>7.34,尿酮体转阴)后改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和血糖异常变化的临床症状,以便能作进一步检查,积极处理。 5.胎儿监护,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6.预防感染,向孕妇讲解糖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并落实预防措施。 (二)分娩期 提供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应: 1.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 2.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若胎心异常或CST出现晚期减速,立即报告医生。 3.做好术前准备、助产器械准备和新生儿急救准备。 4.糖尿病孕妇孕周已接近足月,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需终止妊娠,应按医嘱对剖宫产孕妇术前注射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监测血糖、尿糖动态,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病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癔症、恐惧、强迫和抑郁。现将糖尿病病人心理障碍及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病人31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为首次收入院的病人,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56.7岁。 1.2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以交流沟通的方式,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并通过血糖监测的方法观察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 1.3结果 31例病人中,焦虑14例,恐怖5例,抑郁4例,其他心理障碍5例,无明显心理障碍3例。根据血糖监测患有抑郁、焦虑以及对血糖测定恐惧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大,且情绪越消沉,血糖越不容易控制。 2护理 2.1焦虑及护理 病人因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焦虑,表现在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害怕并发症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感、盗汗、腹部不适、感觉异常、胸痛、怕冷等。要帮助焦虑病人排解压力: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病人顾虑,有针对性的解释,恰当说明病情,以减轻病人压力,提高病人自我调节能力[1]。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语气温和,注意分担病人的痛苦[2]。病房要选择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房间。避免与精神症状严重的病人同居一室,避免激惹病人的因素存在,防止加重病人的焦虑情绪。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3],定期组织座谈会,安排医生为病人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并为病人解答疑虑。 2.2恐惧及护理 病人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在对血糖测定、胰岛素注射产生持续及不必要的恐惧以及极力回避。在5例恐惧症的病人中,有1例43岁女病人,在门诊确诊时号啕大哭,入院后对胰岛素注射不了解,对各种并发症恐惧,情绪波动较大。就此例病人进行了如下护理: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为病人详细讲解病区的设施和介绍所有的医护人员,以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将此病人病房与另1例血糖控制好、心态积极的病人安排在一起,以减轻其精神压力,使病人增强信心。为病人讲解医学知识,提供治疗信息。讲解时尽量采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 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 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 糖素。 2016年7月26日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 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 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 1 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 1 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 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

护理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方法在临床的实习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监测与护理。结果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对患者要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运动,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病因及临床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再加上环境因素,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 1.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1.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