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定义、学科特性、研究对象

定义: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题,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及其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1.人地关系的传统

2.区域研究的传统

3.空间分析的传统

2、洪堡和李特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俄国、法国、

英国、美国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索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德国: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

法国: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学派)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

哈特向(区域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地理学派)

费根、康斯坦丁诺夫(经济学派)

3、人地关系发展思想史上的各主要理论观点

1.环境决定论

2.可能论

3.适应论

4.生态论

5.文化决定论

6.环境感知论

第二章文化地理

1、泰勒、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对文化的定义

A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具有显性和隐性的。

B其符号也和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

C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所代表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D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做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2、文化的结构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文化区的定义、分类和各类文化区之间的差异

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分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各类文化区之间的差异: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形式文化区都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缺乏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4、扩散扩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举例);迁移扩散定义、特点、举例

扩展扩散的定义: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分类:接触扩散(电视机)、等级扩散(购物中心)、刺激扩散(西伯利亚土著人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迁移扩散定义: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文化传播到该地的过程。

特点: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散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是这种文化现象出现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举例: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地理环境未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环境条件为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迟作用。

三.环境条件差异性对文化有影响

四.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文化景观。

5、文化整合定义和意义

定义: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性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意义:意义: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文化系统实现整合,就可以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促进该文化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提高其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该文化系统的扩散力。

6、文化景观定义、类型

定义: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类型:自然景观、人为景观

7、民俗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民俗及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反映在各民族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化文娱活动等。

特征:内涵特征: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

外延特征:承传性、变异性

第三者人口地理

1、人口转变定义、人口转变理论

定义: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在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理论: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特点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阶

段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第三阶段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2、人口分布定义;人口分布的测度;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性

定义: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口分布的测度: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的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趋向性: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低平地区和岸边(海岸、河岸)。

3、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瑷珲腾冲线

中国人口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平衡。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瑷珲腾冲线: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4、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定义

人口迁移: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做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但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5、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和机制

空间规律:

1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2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4.乡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富迁移性。

5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6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7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机制:一类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农业地理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2、城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的概念、特征、异同

概念:都市型农业——发生成长于现代大都市及其城市化地区.由城郊型农业发展而成,以满足城市建设及其产业发展和人民现代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和功能,具有与城市其他产业,除劳动对象外.基本相同的产业形态和生产方式,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

城郊型农业——发生成长于城市周边地区,从—般农区中分化而成,以生产本地城市需要的鲜活农产品为主要目标和功能的农业生产类型。

第五章工业地理

1、工业区位论及其评价

2、工业区位论及其评价

3、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自然条件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市场条件5劳动力条件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7区域协作和全球

一体化

第六章城市地理

1、城市定义、特点;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定义: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特点:集约型、高效性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2、城市化的概念、测度、进程、机制;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化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的过程

测度:主要指标法:1人口指标:城市人口/总人口

2土地指标:一定时期内转化城市用地水平

3复合指标: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进程:(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1城心地区的城市化

2中间市区的城市化

(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三)郊区的城市化

1土地利用集约化

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城市网络化

(四)逆城市化阶段

机制:1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1有计划逐步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形成

4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

3、城市地域结构概念、发展动力、模型(经典三模式)

概念: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

发展动力:集聚力、离散力、摩擦力

模型: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

4、城市体系定义、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经济价值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体系。

第七章旅游地理

1、旅游业、旅游系统定义

旅游业: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

企业的总和。

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

2、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遗存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特点: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和区域性;

时间上具有变化性:

经济价值不确定性;

认知性和非旅游功能性。

3、旅游地文化概念、要素、基本特征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

要素:1,物质要素:包括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

2文化行为要素: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等:

3文化的心理要素:旅游地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宗教情绪,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还包括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基本特征:

1地域性(主要指的是文化的地域差异性)

2大众性(当代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大众活动)

3综合性(是指社会环境中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反应)

4直观性(是指旅游的客体对象直接作用于主体的视听感知)

5季节性(旅游地文化的季节性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相对应)

4、旅游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分类:田中喜一分类法: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经济动机

麦金托什分类法: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影响因素::(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2) 经济能力及余暇时间。(3) 心理因素。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

5、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最大效益原则定义

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旅游偏好

最大效益原则定义: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6、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积极影响: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有助于货币回笼;

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7扩大就业机会;

消极影响:1旅客大量涌入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过重依赖旅游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二)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积极影响:1使历史建筑和古建遗址得以维护、恢复和修正;

2使休闲的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得以重视和维持。

消极影响:1水、空气质量下降,噪声增加;

2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

3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寿命受到威胁;

4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5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受到破坏;

(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积极影响: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

4有助于推动科技的交流发展;

5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1不良“示范效应”

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3当地文化被不正常商品化。

(四)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行为地理

1、行为地理学定义

定义: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直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

2、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意境地图、空间图式概念;地理物象的特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环境认知:在环境知觉的基础上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

意境地图: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像。

空间图式:把大脑中的心理图谱简单的描绘出来而形成。

地理物象的特性:1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2地理物象也具有动态性特征

3、环境知觉的影响因素

环境知觉的影响因素

4、行为空间概念;通勤活动、购物活动、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迁移活动

的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通勤活动:由于人们的居住场所与工作或上学场所所处于不同的地点,这样上班和下班、上学和放学所经由的的路线和地点就构成了人们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

迁移活动

行为矩阵模型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docx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 2.人文地理学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3.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 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4.两位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区(culture area): 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 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 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静态分布) 语言、民族等 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Z间有一 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国家、城市、行政区等。 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 )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述有一种符号作标志。民俗、信仰等。 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 ) 指某文化现彖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

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 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 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新的地方。 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Array出去,具有以下特征: ——比扩展扩散要快 ——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 ——空间上与其原文化区不联系 (孤立的点或小区) 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文化整合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相对的、动态 的、非稳定的)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是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 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3.文化扩散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4.扩展扩散可以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5.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 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 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状况: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中国位于亚洲。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4、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 6、牢记大洲的分界在图上的位置: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见P30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 7、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 8、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中东 1、中东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濒临地中海、红海、阿拉 伯海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老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 2、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西欧的最短路线是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3、中东的水资源很匮乏,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焦点。 4、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 太教和其他宗教。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的诞生地,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美国 1、美国的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裂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缓的 高地。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山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五大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伊利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群,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苏必利尔湖为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世界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doc

09-10年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一、题型 一、简答题(6*10) 二、论述题(3选2, 2*20) 二、重点 第一章 第二章 人口扩散(案例)点面结合 第三章 人口迁移(怎样迁移、类型、特征、动力、机制、为什么迁移)第四章 大众文化全球化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文化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影响(举例)小城市的大方面 第五章 社会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框架体系 第六章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结构各种经济状况 钱纳里的经济增长理论 分析城市现状及发展(人均XX总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工业布局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 城市空间结构 第八章 思考题第四题:意境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关键节点 第九章 思考题第五题:中国地缘政治与经济特征挑战 复习简章 第一章 略

第二章 一、扩散 1.扩散一一一种通过空间和时间传播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空间过程,如文化、疾病、技术等现象从发生源地向其他地方蔓延发展。因此,扩散也可以看成事物在空间上的发展。 2.扩散有很多种类型,通常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大类。其中,迁移扩散可以分为占据式扩散、蔓延式扩散、墨渍式扩散和变异式扩散;扩展扩散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3.迁移扩散——乂称重新区位扩散,是指事物或特质随着接受者或承载者的位移而产生的扩散。一般的途径是最初的某事物或现象的接受者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同时,该事物或现彖也随Z迁移。典型的如移民过程中,语言、宗教、习俗随人口一同扩散到其他地方。中国城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就是迁移扩散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在迁移扩散过程中,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空间的位移。当然迁移扩散过程中或完成之后,很可能伴随或相继发生扩展扩散,使得接受者的数量也进一步增加。 (1)、占据式扩散——主要指移民从原居住地带到新居住地的文化仍保持与原居住地的一致性。其中,根据扩散后对物质和现彖的空间分布带來的变化情况,可以进一步分大一致性扩散和小一致性扩散。所谓的大一致性扩散是通过移民使得原來大面积文化区中存在的小部分异文化区被同化,形成一个大的同质文化区。 小一致性扩散是指迁移到与原居住地不相邻的地方,新居住地外围仍然为具他事物或现象所包围,形成与原居住地相一致的孤岛式区域 (2)、蔓延扩散——一般是指在移民过程中,rh于所带来的文化具有更强的优势,对周围的土著文化产牛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土著文化精华,逐步形成一种混合型文化, 在地理空间上进一步扩展。如客家文化在岭南地区的扩散,汉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扩散,都属于蔓延型扩散。 (3)、墨溃扩散——是由占据扩散和蔓延扩散混合而成的一?种扩散类型。移民迁移到新的居住地,首先完成占据式扩散,之后,通过蔓延式扩散,使得文化区得到更人扩展。结果是原居住地的文化在新居住点周边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扩散,但是各个新居住点之间仍然被土著文化所分隔,尚未连绵成片。 4.扩展扩散——是指事物或现象,包括思想、创新、技术等等在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还发牛着向外传播的过程。和迁移扩散不同,扩展扩散的结果是接受者的不断增多。扩展扩散可以进一步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等。 (1)、传染扩散一又称为接触扩散,是指在接受者的位置不发牛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与接受者或革新源的接触而发生事物和现象的传播。接触扩散一般是渐进的连续的过程。传染病扩散就是一-种典型传染扩散。由于距离对于事物扩散的阻碍,传染扩散具有近域推进的特点,在空间上常呈圈层式结构。 (2)、等级扩散——是指现彖的扩散按照某种等级序列进行,而并不一定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在这种扩散过程中,社会等级和城市等级起着比饺重要的作用。扩散往往先在同级城市或地区间发生,然灰再渐次向低等级区域发展。例如一些流行时尚和新思想、新技术一般会从大城市地区依次向中小城市、城镇以及一些乡村地区传播。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过程。医学地理学家们曾指出艾滋病的HIV-1病毒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非洲屮部地区以等级扩散的方式向外扩散。首先,扩散到南美、北美、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欧洲的人都市区;然后,这些人都市区成为病毒继续传播的中心向区内其他主要大城市以及亚洲和人洋洲的都市区扩散;最后,向全球的主要城市以及一些小城镇扩散。 等级扩散的产牛在于某些新事物在最初传播或被接受时具有较高的门槛,从而妨碍了它们的迅速传播,只能采取逐级向下扩散的方式。例如跨国公司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首先会选择

初中二年级地理结业考试说明

初中二年级结业考试说明 地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 初中地理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参考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相关 学科知识的学习潜能的测试,考试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依据 (一)遵循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2016届毕业生实际所用教材。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书面笔答;地理学科满分为100分,与生物学科同堂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内容的占分比例:七年级约占40%;八年级约占60% 。其中: 地球与地图约 10% 世界地理约 35% 中国地理约 50% 乡土地理约5% 3、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 试卷分为第一卷(Ⅰ)和第二卷(Ⅱ)两部分。其中第一卷(Ⅰ)均为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卷(Ⅱ)为综合题,主要以填空、读图、绘图、材料分析、简答、填表、思考与探究等形式出现,共40分。 预估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其中10%的难度题中须有2-4分的有一定梯度、灵活性强的综合性试题。) 预估整卷试题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四、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商务星球版,共四册) 具体章节如下: 1.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地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3节地球的自转 第4节地球的公转 第二章地图 第1节地图基本要素

八年级地理结业考试试题

地理模拟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2.世界万物都在不断运动着,其中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它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一年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6.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7.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是 A.米饭 B.牛排与奶酪 C.馒头 D.油条与豆浆 8.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废弃物排放国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巴西

9.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 D.商业、建筑业占绝对优势 10.下面是小飞同学在网上学习中收集到的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11.拉丁美洲的主要人种是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12.从海陆位置来看,以下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 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13.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 A.山区面积广大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14.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以下哪个地形区的景色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15.下列几个省区的名称,排序和图序相符的是 A.①湖北省②广东省③云南省 B.①广东省②云南省③湖北省 C.①广东省②湖北省③云南省 D.①云南省②湖北省③广东省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耕地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 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解析: (三)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 ?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 ?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 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 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4)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5)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5.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近代人文地理学: 公元前500年左右,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 汉司马迁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卷, 汉班固著《汉书》中专辟《地理志》, 明末的《徐霞客游记》。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竺可桢等, 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到了发展, (3)文地理学的发展: .1949-1979年,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时期,

2020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题

2020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图1中国疆域图 读图1,完成1~3题。 1.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 A.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B.帕米尔高原 C.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D.曾母暗沙 2.就南、北半球而言,我国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3.在地球的“五带”中,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下列四幅图片中,反映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是哪一幅?() ABCD 5.我国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A.汉族 B.高山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下列盆地中,物产丰富,农耕发达,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8.我国南方、北方气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高低不同 D.地表形态不同 图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 读图2,完成9~11题。 9.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南方的山地、丘陵 D.北方的高原、山地 10.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②西南③东南④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我国西北、北部草地广布,适宜放牧。我国四大牧区是指() ①青海②山东③x藏④内蒙古⑤海南⑥x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A.天山山脉 B.阴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2020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铜梁区巴川中学2020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铜梁区2020年八年级学生结业考试地理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形式 采取闭卷、笔试。 二、考试分值、时长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 七年级上册(约35%);八年级上册(约20%);八年级下册(约45%)。 2.题型与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60%(30个小题),综合题40%(4—6个小题) 四、难易比例 难易比例为7:2:1(70%的容易题,20%中难题,10%较难题) 五、考试范围及知识点分布(人教版) (一)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判读。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五带的划分;两分、两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比例尺的利用、方向的判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图的判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大洲(重要分界线)、大洋的分布、板块的运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主要天气符号;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二)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位置、四至点;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内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简称及行政中心。第二节人口 人口特点、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界线及特点。 第三节民族 民族构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分布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 概况、水文特征、开发、治理。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优缺点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铁路干线的分布。 (三)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总复习提纲 商务星球版

结业总复习提纲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儸,時差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四季的變化,影子的長短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017上海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

20 1 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地理试卷(开图) (开图考试,即学生答题可看地图册,但不能翻阅地图册以外的任何资料。 考试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等第拓展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低纬度滨海卫星发射基地的是……………………………………………( ) A.四川西昌B.山西太原C.甘肃酒泉D.海南文昌 2.下列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的是………………………………………( ) A.埃及B.俄罗斯C.澳大利亚D.巴西 3.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 )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4.北京时间采用的是……………………………………………………………………( ) A.东八区区时B.西八区区时C.东九区区时D.西九区区时 5.下列节气中,上海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春分日B.夏至曰C.秋分日D.冬至日 二、30°N纬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附近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地理景观。读图回答:(14分) 30°N附近地区简图 1.30°N纬线自非洲向东穿越了亚洲、洋、洲和大西洋。 2.30°N纬线穿过了图中①所表示的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穿过了图中数码所表示的苏伊士运河。入海口位于30°N、90°W附近的大河名称是。3.下列两图呈现了30°N纬线附近的景观,其中反映。处景观的是——图。 4.写出一个30°N纬线穿过的世界著名海湾或半岛的名称: 三、在神秘的非洲大地上每年都会上演动物大迁徙的壮观场景。读图回答:(14分)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野生动物迁徙范围,这里位于非洲的和两国交界处。 面。

2018地理学业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 地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联邦举行。当地时间6月14日18:00在莫斯科(东三区)将举行开幕式。据此完成1~2题。 1. 中国观众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时间正确的是() A. 6月15日23:00 B. 6月15日13:00 C. 6月14日23:00 D. 6月14日18:00 2. 世界杯举办的时间里,赤道上建筑物正午影子的朝向情况是() A. 大部分时间朝南,小部分时间朝北 B. 大部分时间朝北,小部分时间朝南 C. 一直朝北 D. 一直朝南 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读图完成3~4题。 T1T2T3 图1 3. 形成盐丘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4. 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丘形成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B. 盐丘形成顺序为T2—T3—T1 C. 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 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2016年度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22亿吨,比上一年度减少300万吨。图2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戒5~6题。 5.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图2各环节中影响最直接的是() A. ①辐射增强 B. ②辐射增强 C. ③辐射减弱 D. ④辐射不变 图2 6. 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是() A. 我国冬小麦种植的北界南移 B. 天山冰川面积减小 C. 海岸侵蚀减弱 D. 利于陆地污水的排放 图3示意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图4为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读图完成7~8题。 图3 图4 7. 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水稻、油菜 C. 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 7、8月乙处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8. 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B. 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 C. 过度抽取地下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 机器人产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重庆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2016年12月17日,川崎(重庆)机器人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资料

2016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 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状况: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中国位于亚洲。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4、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 6、牢记大洲的分界在图上的位置: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见P30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 7、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 8、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中东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濒临地中海、红海、 阿拉伯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老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 2、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西欧的最短路线是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3、中东的水资源很匮乏,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 焦点。 4、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 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的诞生地,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美国 1、美国的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裂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 部为低缓的高地。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山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五大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伊利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 的淡水湖群,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苏必利尔湖为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世界河流按长度排列: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3、印第安人是美国土著居民,各国移民在美国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 国旗为星条旗。美国领土包括本土的48个州、一个特区和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专业词汇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苏尔:文化景观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

2017初中地理结业试题

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地理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 ] 1、下图A 、B 、C 、D 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 ] 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 A.0°经线 B.0°纬线 C.20°W ,160°E D.20°E ,160°W [ ]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A.巴拿马运河 B.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 D.京杭运河 [ ] 4、纵贯南北美洲的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阿特拉斯山系 [ ] 5、若一个城市面积是2000平方千米,人口有500万,这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是 A.25人/平方千米 B.250人/平方千米 C.2500人/平方千米 D.25000人/平方千米 [ ] 6、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有 A.窑洞 B.吊脚楼 C.竹楼 D.蒙古包 [ ] 7、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A.冬暖夏凉 B.风和日丽 C.四季如春 D.终年干旱 [ ] 8、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雨区 D.国界线 [ ] 9、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A.贝加尔湖 B.死海 C.里海 D.比利尔湖 [ ] 10、玉米的原产地 A.巴西 B.墨西哥 C.澳大利亚 D.美国 [ ] 11、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 ] 12、位于地中海沿岸,节水农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国家 A.埃及 B.土耳其 C.沙特阿拉伯 D.以色列 [ ] 13、联合国总部设在 A.巴黎 B.日瓦 C.洛桑 D.纽约 [ ] 14、南极洲代表性的动物有 A.企鹅 B.鸸鹋 C.北极熊 D.斑马 [ ] 15、世界上长绒棉产量最多的国家 A.法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 ] 16、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 ] 17、法国的电能主要来自 A.水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核能发电 D.煤炭发电 [ ] 18、有“硅谷”之称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 A.休斯敦附近 B.芝加哥附近 C.洛杉矶附近 D.圣弗朗西斯科附近 [ ] 19、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A.蔗糖、香蕉、剑麻 B.咖啡、可可、剑麻 C.小麦、玉米、大豆 D.柑橘、香蕉、棉花 [ ] 20、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阿根廷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巴西 [ ] 21、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 A.逐渐增加人口 B.大杂居,小聚居 C.实行计划生育 D.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 22、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0° 30° 50° 60° · A A 60° 50° 10° 0° · B B 10° 20° 30° 20° · C C 140° 160° 40° 50° · D D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加以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推理判断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理和判断,以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的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总数:3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题目数量多,分量小,范围广,涵盖的内容全面而丰富。基础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灵活性的题目要占20%左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应适当地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3)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4)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5)图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2016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答案)

龙安中学2016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答案 考试范围: 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 考试内容:地球地图约10% 世界地理约15% 中国地理约75%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2分=40分 非选择题: 60分有填空题读图填图题填表材料分析题 试题难易程度:容易题:稍难题:中难题=7:2:1 复习提纲 一.地球地图(10%) 2.知道经纬线的划分,记住特殊经纬线.知道它们的地理意义. (0°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纬线、60°纬线、90°纬线;0°经线、 20°W、160°E) ①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范围是0°— 90°; 0°纬线又叫赤道,是纬度的起点,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即0°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同时它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极点的纬度是90°S 、90°N。 高、中、低纬的划分: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②经线是连接南北极的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线,是经度的起点,以东是东经(E),以西为西经(W), 经度范围是0

即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 ③在图中填出特殊纬线的名称、度数以及五带的名称: 热带与温带之间以回归线为界, 温带与寒带之间以极圈为界 热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 少; 温带:阳光斜射,季节变化明显。每年__夏至日__,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____冬至日__,太阳直射南回归线;____春分日、秋分日_,太阳直射赤道。 3. 能通过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1)写出经纬度: A ( 0°,0°) ; D ( 40°W,20°N ) (2)B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C在D点的东南方向 (3)A、B、C、D、E五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C、E ;位于东半球的点是A、B、C。 4.知道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①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大小内容范围 1:100 大详小 1:1000000 小略大 ②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一般地图用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方向、图例:又被称为地图上的语言。 5.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绝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重点初中地理结业考试重点复习

欢迎阅读 八年级地理结业复习题纲 七年级部分: 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周长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2.地球自传和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分别是一天和一年。 3.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了季节(四季)变化。 4. 5. 6.能用 7. 8. 1. 2. 3. 4. (1) (2) (3) 5. 6. 兼有东西方文化。 7.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地形以高原(巴西高原为世界最大高原约占2/3)和平原(亚马逊平原为世界最大平原,约占1/ 3)为主。热带气候为主。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种植玉米;文化上以玛雅文化为主。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最大城市圣保罗;矿产以铁矿为主,经济作物是咖啡(咖啡王国)、甘蔗、柑橘。着名的水电站――伊泰普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8.根据资料和地图,归纳某国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9.能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感情,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总部在美国的纽 约,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共有6个机构,中国5个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10.天气是指短时间内阴睛、风雨、冷热等;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能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 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下降0.60?C 11.降水分布受海陆、纬度位置、地形的影响,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