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入侵检测

第五章: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精品文档 .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网络安全实验十-入侵检测系统

实验10:入侵检测系统 【实验题目】 入侵检测系统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开源入侵检测系统(软件类)的发展现状;安装调研一种入侵检测系统如Snort 进行试用; (3)调研目前主流厂家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护系统(硬件类)的发展状况(厂商、产品型号和报价等); 【实验需求】 (1)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据收集:收集的数据包括主机日志、防火墙日志、数据库日志、应用程序数据以及网络数据包等; 数据处理:由于之前收集到的数据过于庞大和繁杂,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去除冗余、噪声,并且进行数据标准化及格式化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智能算法能方法分析数据是否正常,显示是否存在入侵;行为 响应处理:当发现入侵行为时,采取预案措施进行防护(如切断网络,记录日志)、并保留入侵证据以作他日调查所用,同时向管理员报警。 (2)开源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从总体上讲,目前除了完善常规的、传统的技术(模式识别和完整性检测)外,入侵检测系统应重点加强与统计分析相关的研究。许多学者在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如采用自动代理的主动防御方法,将免疫学原理应用到入侵检测的方法等。其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 (1)分布式入侵检测与CIDF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网络的检测明显不足,同时不同的入侵检测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为此,需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CIDF。 (2)应用层入侵检测 许多入侵的语义只有在应用层才能理解,而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Web之类的通用协议,不能处理如Lotus Notes数据库系统等其他的应用系统。许多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中间件技术及对象技术的大型应用,需要应用层的入侵检测保护。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节引言 通过电子手段对一个组织信息库的恶意攻击称为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攻击的目的可能干扰组织的正常活动,甚至企图对组织的信息库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信息战的各种抵抗措施都可归结为三类:保护、检测、响应。 保护 (入侵的防范)指保护硬件、软件、数据抵御各种攻击的技术。目前各种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及VPN,各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易攻击性扫描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检测 (入侵的检测)研究如何高效正确地检测网络攻击。只有入侵防范不足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任何系统及协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可能是协议本身也可能是协议的实现,还有一些技术之外的社会关系问题,都能威胁信息安全。因此即使采用这些保护措施,入侵者仍可能利用相应缺陷攻入系统,这意味着入侵检测具有其他安全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响应 (入侵的响应)是入侵检测之后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损失评估,根除入侵者留下的后门,数据恢复,收集入侵者留下的证据等。这三种安全措施构成完整的信息战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之一,它通过监测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信息,加以分析,检测入侵行为,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系统信息包括系统记录,网络流量,应用程序日志等。入侵(Intrusion)定义为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不正当使用(misuse)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内部威胁),危害或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入侵检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是可以检测的。入侵检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入侵检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间出现了许多研究原型与商业产品。 入侵检测系统在功能上是入侵防范系统的补充,而并不是入侵防范系统的替代。相反,它与这些系统共同工作,检测出已经躲过这些系统控制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一个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能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持续运行。 ?能够从系统崩溃中恢复和重置。 ?能抵抗攻击。IDS必须能监测自身和检测自己是否已经被攻击者所改变。

[实用参考]入侵检测实验

实验七入侵检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Windows 系统进行日常安全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了解常见网络攻击技术的特点。 ?了解Windows系统用于安全审计的系统工具。 ?了解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基本概念。 2、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课时安排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内容需要与相邻的同学配合完成。此外,学生需要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实验内容中的思考题以书面形式解答并附在实验报告的后面。 3、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操作,且小组成员应紧密配合,以保证实验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实验设备: 1.WindowsGP,Windows20GG服务器;或VMWare,Windows20GG/GP虚拟机。 2.TCPView、360安全卫士。 3.Snort。 4.黑客工具包。 四、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TCPView监控网络连接和会话。 2、利用Windows系统工具监控文件共享、系统进程和服务。 3、配置Windows系统审核策略,监控敏感文件,攻击模拟后查看系统安全日志。 4、攻击模拟后查看Web、FTP等服务的访问日志。 5、安装、配置Snort监控所在网络的通信。 五、实验步骤 参考配置和步骤如下: 1、利用TCPView监控网络连接和会话 运行工具软件TCPView,运行浏览器等网络软件,如下图,查看本机的网络连接和会话。 2、利用360安全卫士进行安全检查 360安全卫士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桌面安全工具,在其“高级工具”中集成了多个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恶意程序和黑客的入侵,并作出相应的修补。 类似TCPView的工具也可以在360安全卫士的高级工具中找到。 3、利用Windows系统工具监控文件共享、系统进程和服务 运行“计算机管理”管理工具,打开“共享文件夹”,查看已经建立的会话和打开的文件。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习题答案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 1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入侵检测的作用和原理 2.理解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区别 3.掌握Snort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实用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入侵检测概念及其功能 入侵检测是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报警和响应,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完成入侵检测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入侵检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视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2). 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3). 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并报警。 4). 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5).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行为。 2、入侵检测的分类 根据IDS检测对象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IDS分为基于网络的IDS(简称NIDS)和基于主机的IDS(简称HIDS)。NIDS和HIDS互为补充,两者的结合使用使得IDS有了更强的检测能力。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HIDS历史最久,最早用于审计用户的活动,比如用户登录、命令操作、应用程序使用资源情况等。HIDS主要使用主机的审计记录和日志文件作为输入,某些HIDS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的信息。HIDS所收集的信息集中在系统调用和应用层审计上,试图从日志寻找滥用和入侵事件的线索。HIDS用于保护单台主机不受网络攻击行为的侵害,需要安装在保护的主机上。 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NIDS是在网络中的某一点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并通过协议分析、特征、统计分析等分析手段发现当前发生的攻击行为。NIDS通过对流量分析提取牲模式,再与已知攻击牲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形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3、入侵检测系统 1). 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防火墙有益的补充,它对网络和主机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和使用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和使 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和使用 【实验目的】 通过安装并运行一个snort系统,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实验内容】 安装并配置appahe,安装并配置MySQL,安装并配置snort;服务器端安装配置php脚本,通过IE浏览器访问IDS 【实验环境】 硬件PC机一台。 系统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10。 【实验步骤】 1、安装appache服务器 启动appache服务器 测试本机的80端口是否被占用, 2、安装配置snort 查看Snort版本 安装最新版本程序 2、安装MySql配置mysql 运行snort 1、网络入侵检测snort的原理 Snort能够对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抓包分析,但区别于其它嗅探器的是,它能根据所定义的规则进行响应及处理。Snort通过对获取的数据包,进行各规则的分析后,根据规则链,可采取Activation(报警并启动另外一个动态规则链)、Dynamic(由其它的规则包调用)、Alert(报警),Pass(忽略),Log(不报警但记录网络流量)五种响应的机制。 Snort有数据包嗅探,数据包分析,数据包检测,响应处理等多种功能,每个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各模块都是用插件的方式和Snort相结合,功能扩展方便。例如,预处理插件的功能就是在规则匹配误用检测之前运行,完成TIP碎片重组,http解码,telnet解码等功能,处理插件完成检查协议各字段,关闭连接,攻击响应等功能,输出插件将得理后的各种情况以日志或警告的方式输出。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1. 引言 1.1 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它的一些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网站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近年来由于对电子商务的热切需求,更加激化了各种入侵事件增长的趋势。作为网络安全防护工具“防火墙”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措施,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 IDS)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依赖防火墙建立网络的组织往往是“外紧内松”,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从外面看似非常安全,但内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入侵来自于内部。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防火墙形同虚设。 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1.2 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入侵检测技术国外的起步较早,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和相关产品。如开放源代码的snort,虽然它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但它也是各种商业IDS的参照系;NFR公司的NID等,都已相当的完善。虽然国内起步晚,但是也有相当的商业产品:天阗IDS、绿盟冰之眼等不错的产品,不过国外有相当完善的技术基础,国内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入侵检测技术简单汇总

入侵检测技术 注意:本文只是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粗略的汇总,可供平时了解与学习,不能作为科研使用! 入侵检测分析系统可以采用两种类型的检测技术: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也被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基于行为的检测指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或资源使用状况来判断是否入侵。基于行为的检测与系统相对无关,通用性较强。它甚至有可能检测出以前未出现过的攻击方法,不像基于知识的检测那样受已知脆弱性的限制。但因为不可能对整个系统内的所有用户行为进行全面的描述,况且每个用户的行为是经常改变的,所以它的主要缺陷在于误检率很高。尤其在用户数目众多,或工作目的经常改变的环境中。其次由于统计简表要不断更新,入侵者如果知道某系统在检测器的监视之下,他们能慢慢地训练检测系统,以至于最初认为是异常的行为,经一段时间训练后也认为是正常的了。 异常检测主要方法: (1)统计分析 概率统计方法是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中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种方法。首先,检测器根据用户对象的动作为每个用户都建立一个用户特征表,通过比较当前特征与已存储定型的以前特征,从而判断是否是异常行为。 用户特征表需要根据审计记录情况不断地加以更新。用于描述特征的变量类型有: 操作密度:度量操作执行的速率,常用于检测通过长时间平均觉察不到的异常行为; ` 审计记录分布:度量在最新纪录中所有操作类型的分布; 范畴尺度:度量在一定动作范畴内特定操作的分布情况; 数值尺度:度量那些产生数值结果的操作,如 CPU 使用量,I/O 使用量等。 统计分析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收集与合法用户行为相关的数据来定义正常的域值(Threshold ),如果当前的行为偏离了正常行为的域值,那么就是有入侵的产生。对于用户所生成的每一个审计记录,系统经计算生成一个单独的检测统计值T2,用来综合表明最近用户行为的异常程度较大的T2值将指示有异常行为的发生,而接近于零的T2值则指示正常的行为。统计值 T2本身是一个对多个测量值异常度的综合评价指标。假设有n个测量值表示为Si ,(1<=i<=n ),则T2 =a1S12+a2S22+…+a n S n2,其中 a i(1<=i<=n )表示第i个测量值的权重。 其优点是能应用成熟的概率统计理论,检测率较高,因为它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数据,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统计检测对事件发生的次序不敏感,也就是说,完全依靠统

实验五:入侵检测技术

实验五:入侵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入侵检测的作用和原理 2.理解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区别 3.掌握Snort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实用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入侵检测概念及其功能 入侵检测是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报警和响应,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完成入侵检测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入侵检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视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2). 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3). 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并报警。 4). 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5).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行为。 2、入侵检测的分类 根据IDS检测对象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IDS分为基于网络的IDS(简称NIDS)和基于主机的IDS(简称HIDS)。NIDS和HIDS互为补充,两者的结合使用使得IDS有了更强的检测能力。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HIDS历史最久,最早用于审计用户的活动,比如用户登录、命令操作、应用程序使用资源情况等。HIDS主要使用主机的审计记录和日志文件作为输入,某些HIDS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的信息。HIDS所收集的信息集中在系统调用和应用层审计上,试图从日志寻找滥用和入侵事件的线索。HIDS用于保护单台主机不受网络攻击行为的侵害,需要安装在保护的主机上。 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NIDS是在网络中的某一点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并通过协议分析、特征、统计分析等分析手段发现当前发生的攻击行为。NIDS通过对流量分析提取牲模式,再与已知攻击牲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形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3、入侵检测系统 1). 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防火墙有益的补充,它对网络和主机行为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James Aderson在1980年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在该文中Aderson提出审计追踪可应用于监视入侵威胁,但由于当时所有已有的系统安全程序都着重于拒绝未经认证主体对重要数据的访问,这一设想的重要性当时并未被理解。1987年Dorothy.E.Denning[2]提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的抽象模型,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防御问题的措施提出,与传统加密和访问控制的常用方法相比,IDS是全新的计算机安全措施。1988年的Morris Internet蠕虫事件使得Internet近5天无法使用。该事件使得对计算机安全的需要迫在眉睫,从而导致了许多IDS系统的开发研制。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的定义为:识别针对计算机或网络资源的恶意企图和行为,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IDS则是完成如上功能的独立系统。IDS能够检测未授权对象(人或程序)针对系统的入侵企图或行为(Intrusion),同时监控授权对象对系统资源的非法操作(Misuse)。 ●从系统的不同环节收集信息; ●分析该信息,试图寻找入侵活动的特征; ●自动对检测到的行为做出响应; ●纪录并报告检测过程结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入侵检测系统能很好的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防火墙的补充[1]。 二、入侵检测的分类 现有的分类,大都基于信息源和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2.1 根据信息源的不同,分为基于主机型和基于网络型两大类 2.1.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IDS可监测系统、事件和Windows NT下的安全记录以及Unix环境下的系统记录。当有文件被修改时,IDS将新的记录条目与已知的攻击特征相比较,看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就会向系统管理员报警或者作出适当的响应。 基于主机的IDS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其他技术。检测对关键系统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入侵

入侵检测系统实验

入侵检测系统实验 学习Windows系统下配置和使用入侵检测系统软件Snort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2、.熟悉入侵检测工具snort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 ..实验室所有机器安装了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并并附带Apache、php、mysql、snort、adodb、acid、窘迫grapg、winpcap等软件的安装包。 三、实验原理 1、..入侵检测系统简介 ..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2、..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 ..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往往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监督系统调用)从所在的主机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则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往往将一台机子的网卡设于混杂模式(promiscmode),监听所有本网段内的数据包并进行判断。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 3、..入侵检测的实现技术 ..可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nomaly-based)。 ..对于基于标识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的事件的特征,如网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1. 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D 4) C 5) A 6) 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实验八 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使用

实验八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理解入侵检测的作用和检测原理。 2) 掌握Snort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实用技术。 【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snort软件、nmap软件 【实验重点及难点】 重点:入侵检测的工作原理。 难点:snort的配置文件的修改及规则的书写。 【Snort简介】 Snort是一套开放源代码的网络入侵预防软件与网络入侵检测软件。Snort使用了以侦测签章(signature-based)与通讯协定的侦测方法。截至目前为止,Snort的被下载次数已达到数百万次。Snort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入侵预防与侦测软件。 【实验步骤】 1、从ftp上下载所需要的软包,winpcap,snort,nmap。安装软件前请阅读readme文件。 2、注意安装提示的每一项,在选择日志文件存放方式时,请选择“不需要数据库支持或者 snort默认的MySQL和ODBC数据库支持的方式”选项。 3、将snort.exe加入path变量中(该步骤可选,否则要切换到安装路径下执行命令)。 4、执行snort.exe,看能否成功执行,并利用“-W”选项查看可用网卡。如下: 上例中共有两个网卡,其中第二个是可用网卡,注意识别你自己机器上的网卡! 注:snort的运行模式主要有3种:嗅探器模式(同sniffer)、数据包记录器模式和网络入侵检测模式。 5、嗅探器模式 嗅探器模式就是snort从网络上读出数据包然后显示在你的控制台上。可用如下命令启动该模式: snort –v –i2 //-i2 指明使用第二个网卡,该命令将IP和TCP/UDP/ICMP的包头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如果需要看到应用层的数据,使用以下命名: snort –v –d –i2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a56414677.html,/network/snort/Snortman.htm。 6、数据包记录器模式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文由heisja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戚 技术 人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厉史 华中科技大学 摘 D I S 涂保东 要: 从大量史料中整理出入侵检测系统( }n 七r u ] s 的历史进程 : , 。。 e c i D te t o 。 n y s s e t m , ID S ) 研究与开发的历史 , 为人们了解 把握 JD s 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提供参考 }D s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发展历史 网络安全 很早以来人们就认识到用户的行为进行适当监控络 恶意的和错误的操作 应对网以阻止 e t m D l ( 田 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n n te 「e 。 ’‘ 被

e t !o n 网o d e l “ 正式发表 。 De n n 旧g 用在早期的{ t A 网(A R 尸) 上监控 保障网络数据 r e o 用户的验证信息 这是第一个基于规 , 在该文中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抽象模型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入侵者: 与运行的安全 。 入侵检测思想在二十 t e t n 多年前就已萌穿随着I 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旧S 得到了较深入的研 则的专家系统模型采用与系统平台和应用环境无关的设计针对已知的, 使用系统的模式与正常用户的使用模 式不同 , 因此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跟 系统漏洞和恶意行为进行检测 为构 踪记录来识别入侵者的异常使用模式 从而检测出入侵者违反系统安全性的o 情形D e n 旧g 的模型是许多旧S 原型 。 究和广泛的应用 1 98 0 年 4 月Ja m g

P A n de s 「。o n 发 ‘’ 建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品同P 架随后S 日完成了与s A 四A R 的合为其提交了第一款实用的旧S 产 19 8 5 表着名的研究报告 r T 卜e a t C omp a n u te 「 e e u r 、t 丫 的基础 。 Mo n n !t o r 一 d Su r v e l日n e e a 1 98 8 。 年5 月 r e n e e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 L . v e 「m o r e 第一个正式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 , 年 美国国防部计算机安全 校的L a (L L N L * 实验室 p A 从1 9 7 2 年开始J m 就一直在关注和研究计算机系统和多用 o e o n d e 「s o n

入侵检测技术

重要章节:3、4、5、6、7、9 第一章 入侵检测概述 1.入侵检测的概念: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2.传统安全技术的局限性:(1)防火墙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2)防火墙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3)在攻击发生后,利用防火墙保存的信息难以调查和取证。 3.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分为4个阶段: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响应处理。 4.入侵检测的分类:(1)按照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误用入侵检测、异常入侵检测和协议分析(2)按照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IDS 、基于网络的IDS 、混合式IDS 、文件完整性检查式IDS 第二章 常见的入侵方法与手段 1.漏洞的具体表现:(1)存储介质的不安全(2)数据的可访问性(3)信息的聚生性(4)保密的困难性(5)介质的剩磁效应(6)电磁的泄露性(7)通信网络的脆弱性(8)软件的漏洞 2.攻击的概念和分类:根据攻击者是否直接改变网络的服务,攻击可以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主动攻击会造成网络系统状态和服务的改变。被动攻击不直接改变网络的状态和服务。 3.攻击的一般流程:(1)隐藏自己(2)踩点或预攻击探测(3)采取攻击行为(4)清除痕迹 第三章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1.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3个模块: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分析魔力和报警与响应模块 入侵检测系统的通用模型 2.入侵检测发展至今,先后出现了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模式匹配、异常行为、协议分析等检测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第四代入侵检测系统是基于主机+网络+安全管理+协议分析+模式匹配+异常统计的系统,它的优点在于入侵检测和多项技术协同工作,建立全局的主动保障体系,误报率、漏报率较低,效率高,可管理性强,并实现了多级的分布式监测管理,基于网络的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与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以及异常统计相结合,取长补短,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入侵检测。 3.入侵检测信息的来源一般来自以下的4个方面:(1)系统和网路日志文件(2)目录和文件中不期望的改变(3)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4)物理形式的入侵 4.在入侵检测系统中,传感器和事件分析器之间的通信分为两层:OWL 层和SSL 层。OWL 层负责使用OWL 语言将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转换成统一的OWL 语言字符串。SSL 层使用SSL 协议进行通信。 5.信息分析的技术手段: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 6.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处理数据的方式,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和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 分布式:在一些与受监视组件相应的位置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 集中式:在一些固定且不受监视组件数量限制的位置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 7.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和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比较如下: 1.可靠性 集中式:仅需运行较少的组件 分布式:需要运行较多的组件 2.容错性 集中式:容易使系统从崩溃中恢复,但也容易被故障中断 分布式:由于分布特性,数据存储时很难保持一致性和可恢复性 信息收集 信息分析 报警与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

实验入侵检测系统 实验要求与目的 熟悉一种入侵检测系统。 实验内容 1、分析snort开源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答: 原理: Snort能够对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抓包分析,但区别于其它嗅探器的是,它能根据所定义的规则进行响应及处理。Snort 通过对获取的数据包,进行各规则的分析后,根据规则链,可采取Activation(报警并启动另外一个动态规则链)、Dynamic(由其它的规则包调用)、Alert(报警),Pass(忽略),Log(不报警但记录网络流量)五种响应的机制。 Snort有数据包嗅探,数据包分析,数据包检测,响应处理等多种功能,每个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各模块都是用插件的方式和Snort相结合,功能扩展方便。例如,预处理插件的功能就是在规则匹配误用检测之前运行,完成TIP碎片重组,http解码,telnet解码等功能,处理插件完成检查协议各字段,关闭连接,攻击响应等功能,输出插件将得理后的各种情况以日志或警告的方式输出。 工作过程: Snort通过在网络TCP/IP的5层结构的数据链路层进行抓取网络数据包,抓包时需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采用libpcap或winpcap函数从网络中捕获数据包;然后将捕获的数据包送到包解码器进行解码。网络中的数据包有可能是以太网包、令牌环包、TCP/IP包、802.11包等格式。在这一过程包解码器将其解码成Snort认识的统一的格式;之后就将数据包送到预处理器进行处理,预处理包括能分片的数据包进行重新组装,处理一些明显的错误等问题。预处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插件来完成,比如Http预处理器完成对Http请求解码的规格化,Frag2事务处理器完成数据包的组装,Stream4预处理器用来使Snort状态化,端口扫描预处理器能检测端口扫描的能力等;对数据包进行了解码,过滤,预处理后,进入了Snort的最重要一环,进行规则的建立及根据规则进行检测。规则检测是Snort中最重要的部分,作用是检测数据包中是否包含有入侵行为。例如规则alert tcp any any ->202.12.1.0/24 80(msg:”misc large tcp packet”;dsize:>3000;)这条规则的意思是,当一个流入202.12.1.0这个网段的TCP包长度超过3000B时就发出警报。规则语法涉及到协议的类型、内容、长度、报头等各种要素。处理规则文件的时候,用三维链表来存规则信息以便和后面的数据包进行匹配,三维链表一旦构建好了,就通过某种方法查找三维链表并进行匹配和发生响应。规则检测的处理能力需要根据规则的数量,运行Snort 机器的性能,网络负载等因素决定;最后一步就是输出模块,经过检测后的数据包需要以各种形式将结果进行输出,输出形式可以是输出到alert文件、其它日志文件、数据库UNIX 域或Socket等。 通用的入侵检测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的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入侵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第二步:信息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一般通过协议规则分析、模式匹配、通缉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几种手段来分析。

入侵检测

第一章入侵检测概述 1、网络安全的实质? 2、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需要从哪些层次和环境入手? 3、为什么说无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某一确定的级别? 4、为什么说入侵检测是一种动态的监控、预防或抵制系统入侵行为的安全机制? 5、入侵检测主要通过监控哪些方面来检测内部或外部的入侵企图? 6、与传统的预防型安全机制相比,入侵检测具有哪些优点? 7、为什么说入侵检测是对传统计算机安全机制的一种补充? 8、入侵检测机制能弥补防火墙的哪些不足? 9、入侵检测机制能弥补访问控制的哪些不足? 10、入侵检测机制能弥补漏洞扫描工具的哪些不足? 11、P2TR安全模型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12、在P2TR模型中检测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3、攻击时间Pt 的含义? 14、检测时间Dt的含义? 15、响应时间Rt的含义? 16、系统暴露时间Et的含义? 17、用基于时间的特性描述什么情况下系统是安全的? 18、依据P2DR模型,安全目标是什么? 19、目前,实施检测功能最有效的技术是哪种技术?

20、入侵检测的早期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1、1986年的哪篇文章被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22、1990年出现的网络安全监视器(NSM)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23、入侵检测的商业产品最早出现在哪一年? 24、DIDS最早期的目标是什么? 25、DIDS能够有效解决什么问题? 26、入侵的含义是什么? 27、入侵检测的含义是什么? 28、入侵检测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29、IDS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哪些? 30、IDS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31、IDS作为一项安全技术,其主要目的有哪几个? 第二章入侵方法与手段 1、网络入侵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2、常见的信息收集方式有哪些? 3、通过whois服务器可以查到哪些信息? 4、用nslookup可以获得攻击目标的哪些信息? 5、目前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有哪几类? 6、网络入侵发生的内因是什么? 7、网络入侵发生的主要外因是什么? 8、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哪些类型?

snort入侵检测系统使用实验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系别实验地点A406 学号年级班实验时间2012-5-24 成绩评定教师签字 实验项目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IDS的原理和作用; 2. 学习安装、配置和使用Snort入侵检测系统; 3. 学习分析Snort警报文件; 4. 结合指定的攻击特征,学习如何创建检测规则。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Snort基础知识; 2. 安装工具软件(snort、winpcap和nmap)扫描工具; 3. 使用snort进行Xmax扫描检测和目录遍历攻击; 4. 创建和测试规则; 三、实验步骤 (一)软件安装 1. 打开计算机安装nmap,安装时全部按照默认设置直至安装成功。 2. 如果计算机上没有安装winpcap4.1或以上版本,则需要安装,安装时全部按照默认设置直至安装成功。 3. 打开虚拟机,启动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snort,将snort安装在C盘,安装时全部按照默认设置直至安装成功。 4. 在虚拟机上安装winpcap,安装时全部按照默认设置直至安装成功。 (二)将snort用作嗅探器 snort有三种工作模式:嗅探器、数据包记录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嗅探器模式仅仅是从网络上读取数据包并作为连续不断的流显示在终端上。数据包记录器模式把数据包记录到硬盘上。网路入侵检测模式是最复杂的,而且是可配置的。我们可以让snort分析网络数据流以匹配用户定义的一些规则,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一定的动作。 在虚拟机上(IP:172.28.15.150): 1.单击[开始]-[运行]并输入cmd进入命令行。 2.在命令行中键入cd c:\snort\bin,回车确认。 3.键入snort –h,回车确认,这将显示可以与snort一起使用的命令行选项的帮助文件(认真看一下每一个选项的涵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