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毕业论文: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毕业论文: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陈美荣,谢建山(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自身发展与学生就业成才的

需要出发,按照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规范性和职业性原则,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确立实践教学目标,精选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实践教学形式方法,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严格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2)05-0107-04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地方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重组合并升格而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

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则是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学校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外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布局多样化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那些既有坚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首选。高校千校一面、万人趋同的同质化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主动适应社会转型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以应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服务地方经济上下工夫,在培育特色人才上做文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如,福建省的现代服务行业欠发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因此,定位于现代服务业的

职位[1]。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为标准,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的三分法理论把应用型本科教育界定在学科型教育(5a1)和职业型教育(5b)之间的第二类型的专业性应用型教育(5a2)。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专业性应用型教育,其性质任务是开展高等专业教育,专业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教育的特点之一。专业性应用型教育基本取向为高级技能教育,教育目标是获取高级技术职位,那么学科专业理论应掌握到何种程度呢?潘懋元先生在《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一文中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够用’就可以。”“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但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理论的系统性现象,专业针对性不强,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不高,专业实践育人思想淡漠。

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始终围绕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以学科理论完整性系统性设置专业课程的做法,以学科理论为基础,设置一系列专业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和训练,突出专业性。

(二)应用性原则

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2]。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性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中,更体现在人才培养之中,涉及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等方面。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要求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整个教学体系要素都要体现应用性,每个教学环节也必须处处突出应用性,因此,作为原来从事职业教育升格后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从职业教育的基本取向中加以凝练和升华,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着重教育大学生把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实验教学、课程综合实践、企业现场实践、毕业实习和设计(论文)以及就业结合起来,五位一体,开展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强化实践应用,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

(三)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充满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更应突出创新性,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从地方经济建设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对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对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方法,打造富有时代气息、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新建应用型本科还应把本科生参与实践计划作为创新教育的最基本的培养制度,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规范性原则

实践教学类型多、环节多,既包括课堂实验、练习、作业、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实习以及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和现场教学等课程类实践,还包括专业认知实践、社会实践、科研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就必须突出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制定专业技术规范,明确专业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将实践教学以课程或者环节的形式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赋予对应的课时、学分并落实到每学期的教学进程中。再一方面,制定配套的教学大纲,编制对应的实践指导书,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职业性原则

职业性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特性。不论是学科理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还是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获取高级技术职位做准备,即培养学生的职业特质,实现学生就学与就业无缝对接。校企合作是培养职业特质的真正载体。纵观世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前苏联的“产校挂钩”模式都是成功典范,虽然模式各异,但其强调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通力协作、利用课堂教学和生产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完全一致[3]。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教育更要强调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按照职业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职业特质的训练机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企业急需的人才。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架构

按照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学系统结构的划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方法、教学管理及教学考核评估等要素。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遵照上述基本原则,从确立实践教学目标、精选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方法、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与严格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立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要为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并通过层层分解加以确立。一是通识实践目标。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和大学英语、语文、体育、军事理论课程,以及参加军事训练、“思政”课程社会实践、劳动锻炼等,培养思想道德素养、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能力、人文素养与国防意识、团队精神和劳动意识等。二是学科基础实践目标。通过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形成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知,加深对学科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三是专业技术实践目标。通过参与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达到与专业相关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够解决专业岗位技术的实际问题。

四是职业能力实践目标。通过职业技能规范训练,使学生不仅获得技能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具备系统职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准备。

五是研究创新目标。以问题和课题为导向,通过开展一系列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二)精选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内容要依据实践教学目标设立并展开,直接为实践教学目标服务。其次,它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联系、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遵循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通过不断强化训练,逐步由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阶段,上升到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