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018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018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018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思路解析:水有三态,这里讲的“降水”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和固态的形式降落下来。液态的水是降雨,固态的水是雪和冰雹。

答案:雨雪冰雹降雨

2.通常用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____________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思路解析:研究温度的分布时采用等温线,因为既要表示出温度的高低,还要表示出温度的渐变态势。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是以月为单位、以各月内降水量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所以采用柱状图这种形式更为直观和适宜。

答案: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等降水量线

3.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

A.降雨

B.降雪

C.降冰雹

D.降雾

思路解析:在固态和液态的降水形式中,液态降水是主要的。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影响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多少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路解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体现在“饱和空气”“降温机制”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纬度位置主要影响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多少和降温机制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饱和空气的多少;地形主要影响降温机制。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具有世界“雨极”之称的是____________,具有世界“干极”之称的是____________。思路解析:“雨极”应该位于低纬度地区、靠海的地方、迎风坡;而“干极”应位于高纬度地区或者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西岸、不靠海或者背风坡。

答案:齐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

3.通常,每天观测降水量的时间是()

A.11时、12时

B.8时、20时

C.10时、20时

D.9时、2l时

思路解析:观测降水量的时间,和观测气温的时间是一致的,只不过观测的次数为2次,间隔时间也相应地调整为12小时。

答案:B

4.关于世界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多雨

B.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

C.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

D.赤道附近各月降水都较少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因为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冬季多雨。大陆东岸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被季风削弱替代,所以海风丰沛,夏季降水多;赤道地区海洋面积大,温度高,饱和水汽多,降水也多。

答案:B

5.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度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思路解析:纬度因素是以温度的形式参与到降水条件里的“饱和空气”和“降温”两个方面。温度差别大,饱和空气中水汽的浓度差别就大,降温的范围就大,所以降水的可能就大,降雨就多。

答案:B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北京各月降水状况的是()

图3-7

思路解析:北京降水总量不多,并集中在夏秋季节。在图上,应该是7、8、9月降水多。其他月份降水少。A图中三个月不突出;C图中三个月不突出,并且全年降雨量很多;D图中三个月不但最多,而且全年降水量也相当多。

答案:B

快乐时光

老师让同学作知识总结。小明说:“我今天算是明白了。原来,诸葛亮点上烟火求雨,目的是为了使气流上升达到饱和空气降温的目的,并且增加凝结核啊,佩服佩服……”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是()

A.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春季多雨,秋季少雨

D.常年湿润多雨

思路解析: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但是东岸盛行季风气候,夏秋季盛行从海洋上吹来的偏南风,降水多;冬春季盛行从大陆上吹来的偏北风,降水少。

答案:B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在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比西岸降水少

B.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南极洲地面上覆盖巨厚的冰层,年降水量大

D.在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内陆

思路解析:A项中,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多;B项中,赤道地带温度高,饱和空气多,降温范围大,降水多,两极地区相反,降水少;C项中,南极地区温度低,降水少;D项中,沿海地区水汽多,降水多。

答案:B

3.北京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秋季

思路解析:北京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夏季,陆地气温高,是低压;海洋气温低,是高

压。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沛降水。

答案:B

4.有关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的降水一定比内陆多

B.赤道附近各地的降水量均很多

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思路解析:A项中,沿海地区如果在背风坡,那它仍然得不到丰沛的水汽,降水就可能少。B项中,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主要以对流雨的形式出现,降水丰富。C项中,迎风坡云团在爬坡过程中不断降温,可以使饱和空气凝结降雨,而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降雨少。D项中,两极地区气温低,饱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少,所以降水少。

答案:BC

5.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哪些因素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该地区人口是否密集

D.海拔高度

思路解析:降水的影响条件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其中,地形因素的影响体现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与海拔高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人口是否密集无关。答案:AB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统称为降水

B.降雨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C.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水分为13个不同等级

D.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思路解析:A、C项是正确的。降水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等级(风力分成13级)。

答案:BC

7.读图3-8“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3-8

(1)A地的降水比B地____________(多、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降水____________(多、少)。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精品文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 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及特点。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能读懂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xx目标: 1、结合生活感受理解降水现象,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学情分析: 气候是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降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降水,课本主要讲述了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两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有关地图、视频文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点击鼠标,展示片 1、2的内容) 气温的时间变化分为两种: 1、日变化——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气温的空间变化为: 冬季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过渡: 回顾完了上节课,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降水的差异以及东西干湿区的分布。(点击片3) 第二课时降水的变化和干湿区(板书) 导入新课: 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降水视频)从片段中我们知道降雪和降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降水的变化,以利于更好的安排我们的活动。 讲授新课: (板书)一、降水(点击片4) 1、解释降水: (依次点击降雨,降雪,冰雹,霜降,露水和雾,找学生认出它们是什么)降水指的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包括有降雨,降雪,冰雹,霜降,露水和雾等等,但是我们计算降水量的时候,一般只计算降雨,降雪,冰雹等。那么如何计算降水量呢?(点击片5) 2、降水量的测算方法: 在气象观测站,人们使用雨量器和量杯测算降水量。 测量时将雨量器中的雨水或冰雪化水全部倒入量杯中,根据刻度,确定水量的多少。(在黑板上演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月的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一年的相加即为年降水量,将一个地区各月的降水量依次用柱状表示在坐标系中,即可得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柱状图。根据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降水量的变化。(点击片6) 3、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依次找出四地降水量较多的月份,(广州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

实用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背诵资料 班级:姓名: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 看得远” 2 “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站得高,1 海 边看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⑤月食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km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4万km ,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4.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经与 西经的分界线为本初子午线,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160°E。 5.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南纬度越大;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北纬度 越大;东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东经度越大;西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 西经度越大。 6.写出下列特殊纬线或经线的纬度或经度。 北极 90°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0°本初子午线 0° 南极 90°S 南回归线 23.5°S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和160°E 7.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 是指:纬度60°—90°。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填出四节气名称并完成下表。 实用文档 10.读教材第14页五带示意图,将五带的名称、分界线名称及相应纬度填入上图中并完成下表。

纬度范围名称地理现象终年炎热,有阳S N热带—23.5°23.5°光直射四季分明,无阳N 北温带 66.5°N23.5°—光直射,也无极S 南温带°—66.523.5°S 昼极夜N 北寒带°—9066.5°N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S °—9066.5°S南寒带 ①。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1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和图例③一般②有经纬网的地图,以经纬网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以指向标定方向 。地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 。用一句话描述比例尽的大小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等于 12 “尺大围小内容详”。地图所表示内容的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某一地点高出;相对高度是指 13.海拔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曲线,可以重叠但一般不会交闭合 14.等高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等高线都是相等;③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表示叉;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④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我们称之为等高距 等温线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15.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密集表示气温差异越大 :16.写出以下地形的等高线特点(第2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练习题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盛水器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判读该图时,不能获取的 信息是() A.日降水量 B.月降水量 C.年降水量 D.降水的季节变化 4.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A.200毫米左右 B.500毫米左右 C.1000毫米左右 D.2000毫米左右 5.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6.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7.根据下表某地各月降水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1)绘制出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3)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5 5 12 30 51 80 200 232 75 25 11 8 8.阅读下图,根据三位同学所处的位置回答: (1)可能已降雨的是_________,需要带雨具的是________,不可能降雨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如果A地的气温是25℃,那么,B地的气温约是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 1、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二、教材内容 1、始终围绕人地和谐这条主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发展问题,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地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迫切任务。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2、从知识体系看: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地理到社会环境 教材内容分五大板块: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述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既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3、从现代教学体系看: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热情,教材可读性强 4、从教材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意义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上正文内容少,图片、活动多。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究,主动学习。但这样的教材使老师操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一.辅助(教师提示,时间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除了气温外,降水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气因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 2.揭示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三个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3.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58—61页的内容,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 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 (2) 降水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需要用到什么基本仪器? (3) 读59页图3.22,比较A地和B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差异?阅读图3.23左边 黄色方框中的内容掌握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4)通常用什么样的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5) 读60页图3.24,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6)通过61页“阅读材料”了解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 二.先学(15分钟左右) 1.看书 重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难点: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三个因素. 2.检测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根据表格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米) 月份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 3 4 33 62 93 103 米) ①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最少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 ②该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 是 . ②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 是 . ③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三.后教(14分钟左右) 1.更正 学生互相讨论更正当堂检测中的错误. 2.讨论 (1)检测题1:降水的形式除了降雨外还有哪些? (2)检测题2:同一个地方的降水量除了有季节差异外,不同的年份会有差异吗? (3)检测题3: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其有什么影响? 拓展 请从地形因素分析为什么乞拉朋齐降水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四.训练(当堂训练,至少15分钟) 《自主学习与测评》第41页智能演练1—10题 五.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地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 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1、地球的自转

(课本13页)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_0543文档

2020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_0543文档 EDUCATION WORD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_054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 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

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 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A.中纬度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附近D.两极地区 2 .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正午12点B.14点C.2点D.日落前 3 . 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A.18℃B.20℃C.24℃D.28℃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的地区集中分布在赤道附近 B.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两极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mm以上 读下面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5 . 已知A点的气温为12°C,则B点的气温约为()

A.0℃B.9℃ C.18℃D.6℃ 6 . 一般地讲,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A地B.Q地 C.M地D.N地 7 .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B.该图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 C.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海洋上 D.该图所示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8 . 关于气温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气温通常8月最高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C.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D.海拔的高低对气温的变化没有影响读某地 2014年月平均气温数据统计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各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6

9 .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A.1月B.2月 C.7月D.8月 10 . 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 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 11 . 如图是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B.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12 . 下图中,甲的海拔是()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作者:邢雪 单位:唐山七中

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二)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并且“降水”这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之前学习的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之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四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雨、雪、冰雹等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并且他们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视频、图片等资料信息都非常感兴趣,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再者,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降水”的教学与“气温”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 3.让学生阅读课本P 54 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 2.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 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 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项目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三)冬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

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四)夏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五)温度带的划分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降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最新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 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 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 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 气候特点。 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 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 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 征。 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

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 布差异。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 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 图。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 智能。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 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认同率达 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 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 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名师精编初中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执教:湘潭凤凰实验中学谭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过程与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 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 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分布情况。你还记得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定义吗?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吗? 三、合作探究 互动一: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 的思路。 互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 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互动三: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讨论: 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Flash 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3、小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互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2、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出示南北回归线其他大陆降水分布图) 3、小旅行:五月份,坐火车由哈尔滨出发,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当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4、小结:在温带,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互动五: 课件展示图片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