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_Microsoft_Word_文档_(2)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_Microsoft_Word_文档_(2)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_Microsoft_Word_文档_(2)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_Microsoft_Word_文档_(2)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IQC 是来料控制,也就是进货检验

OQC 是出货检验也就是出厂检验

QC 是质量检验

QA 指质量测试

IPQC 制程控制

PE 指制程工程师

IE 指文件工程师

品管人员职责说明书

一.品质经理:

1.督导各部门提升产品质量,防止异常发生,达到公司的品质目标.

2.协调及推动各部门按ISO9000各要素运作.

3.召开各种品质会议,协调各部门处理品质异常问题.

4.审核相关部门呈交的品质文件.

5.对进料品质进行最终判定,并推动IQC、QE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辅导、稽核、评估、追踪改善等.

6.定期主持召开供应商评审会议及对供应商评估

7.督导QE主管及时处理生产品质异常问题和客户投诉的回复追踪,确保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8.督导产品可靠性测试和新产品试投产的品质改善及可靠性测试

9.对成品的品质进行最终判定,

10.协调IQC验货的各项工作.

11.督导并审核品质周报、月报表.

12.对下属进行考核、评定.

二、品质保证主管:

1.确认及更改公司之品质体系有效文件,维护公司品质体系有效运行.

2.根据公司程序文件指引指定切实可行的二、三级支持文件

5.定期制定内部评审及管理审查计划,推动各部门人员执行ISO9000之要素.

6.协调及督导各部门对品质体系中出现不符合项目的改善和追踪是否有效,并记录存档,汇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7.分配及安排外部评审之时间和评审前准备工作.

8.督导各部门正式文件之排版及校正,并进行统一编号的标准化管理.

9.督导内部文件之文件分发、回收、保存、更改作业.

10.协助品质经理相关的品质管理工作

11.对下属进行考核、评定

三、QE主管:

1.根据工程资料内部要求及时对产品的有关项目组织实验室测试

2.制订品质计划.

3.对各种材料及成品之检验标准书进行审核.

4.即时处理客户抱怨及退货,以确保客户满意.

5.主持每周品质会议,并推动全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共同提升品质.

6.统计、分析各品质会议,并推动全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共同提升品质.

7.统计、分析各阶段品质不良,并推动各部门改善,以达到目标.

8.针对材料不良辅导供应商分析、改善.

9.做好品质记录,以便追溯.

10.稽核评估供应商,并做好相应记录.

11.考核下属业绩.

四、IQC主管

遵照并执行公司的品质管理制度.并督导全体IQC人员确实执行;,尽最大能力完成任务.

2对IQC的总体事物进行规划,制定IQC内部之品质检验计划、目标,并督导完成.

3.工作的合理分配.合理分配IQC的日常事务至组长,并督促其完成.

4.培训计划的执行.制定IQC年度、季度、月份的培训计划,并对实验员的指导考核.

5.完成对检验标准书、作业指导书的制订工作.

6.品质鉴定与判定.针对IQC进料检验时的材料异常,相关标准作鉴定与判定,并签署意见.

7.对每日、每周、每月的品质检验表的审核.

8.对内与各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协调处理IQC日常事务,对外与各供应商主动沟通,了解供应商品质状况,并督促其进行品质改善.

9.每月协助品质经理定期召开三级供应商评审会议,督促供应商的品质改善。

10.对下属业绩考核

五、职员

1. IQC

.熟悉IQC的工作流程,.了解ISO9000质量体系.会使用卡尺,光普仪,投影机等量测仪器.会电脑基本操作.

2. 量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产品和需外加工产品的品质重点及注意事项.

4. 不合格品的处理.

5. 相关表单的填写.

6. 其它.

2.SQC

熟练操作电脑(WINDOWS OFFICES等软件),熟悉QC七大手法,能用电脑绘制”柏拉图,管制图”等.对ISO9000有所了解.

1. 日常报表及统计图的制作.

2. 具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产品的检验重点及相关表单的填写.

4.其它.

3 QA .

1.量测仪器的使用.

2公司所有产品的品质重点及注意事项.

3不合格品管制及客诉客退处理.

4相关表单的填写.

5了解相关工作流程.6.,熟悉ISO9000质量体系.会使用三次元,投影机,深

度规等量测仪器.熟悉SQE的工作流程及客诉客退的日常处理.电脑操作熟练.

家具品质管理---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摘要:将一个理想的产品设计由图样变成实物,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的。工业产品在生产车间工艺加工全过程(既从投料开始到制成品的整个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称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其质量高低要受到操作者、原材料、机器设备、方法、工具、环境等多种因素(“5M1E”,即人、机、料、法、测、环)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使产品质量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生产制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形成一个能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变事后的检验为事前的控制。

关键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机械、物料、人员等

一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

1.定义

工业产品在生产车间工艺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称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一个控制状态下的生产系统,以便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并能够保证合格产品的连续性和再现性

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其质量高低要受到操作者、原材料、机器设备、加工方法、工具和环境等多种因素(5M1E)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实行有效控制,才能使产品品质达到质量标准。

2.重点

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变事后的检验为事前的预防控制

3.内容

(1)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管理

(2)基本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产品正式投产后能不能保证达到设计质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制造部门的技术能力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4.管理思路

4.1 质、量、期三位一体。按质、按量、按期完成计划是生产制造的首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则是工艺标准、制造质量控制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这三者必须事先协调、平衡,不可偏废。

4.2 按质量职能办事。企业必须明确各有关部门服务、生产现场的质量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3 点、线、面相结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部位设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实行重点管理;对重要生产线以控制点为核心,连点成线建立重要生产线的现场质量控制系统;对所有工序均按生产工艺规定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全面控制

4.4 预防和把关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做到既管工序因素,又管理制造结果

5 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

是为了实现设计质量标准,保证对设计的符合性质量,加强对影响工序的各种因素(5M1E)的管理与控制,以便高质量、稳定和经济地生产制造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严格贯彻执行制造质量控制计划。

(2)保证工序质量处于控制状态。

(3)有效地控制生产节拍和确保均衡生产。

6 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活动

明确质量责任;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岗位培训;提供设备保障;提供计量保障;保证物资供应;严肃工艺纪律;执行“三自一控”(自检、自分、自作标记,控制自检正确率);控制关键工序;加强在制品管理;加强质量信息管理;组织文明生产;搞好技术文件与资料的管理;严格工艺更改控制;加强检查考核。

二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管理

1.定义

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生产规模,把材料、设备、工装、能源、测量技术、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于生产设施等资源系统地、合理地组织起来,明确规定生产制造方法和程序,编制各种工艺技术文件,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生产规定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正常进行,使产品的制造质量稳定地符合设计要求和控制标准的全部活动。

当产品设计定型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质量对确保制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主要内容

2.1 制定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计划。

是指编制工艺技术文件,保证各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顺序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制定制造控制过程的质量控制计划涉及工艺准备的各项职能活动,计划的内容视实际需要选择、确定,通常包括下列主要方面:

●审查、研究产品制造的工艺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确定工艺方法、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和计算机软件

●选择与质量特性要求相适应的的设备,配备必要的仪器、仪表

●对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试验、验证

●设计、制造、验证专用工装、储运工具和辅助设备

●确定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培训操作人员,对特殊工序的操作与验证人员进行资格培训、考核与认可

●判断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与工时定额。

●确定在产品形成适当阶段的合适的验证,对所有特性和要求明确接受标准

●对零部件和产成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实施进行控制

●研究改进制造过程质量和工序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确定和准备制造过程的质量记录图表和质量控制文件与质量检验规范等

2.2 验证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体现工序质量保证的重要参数,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也即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1)工序能力检验的重点

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与产品或工序特性有关的作业

(2)工序能力验证检验的内容包括材料、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人员

(3)工序能力验证活动一般有三个层次

●单工序验证

●零部件单条生产线的验证

●产品全部生产线的验证

要保证工序能力稳定地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除了验证之外,关键还在于控制,即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2.3 制定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用来指导工人操作的技术文件,是企业安排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调度、劳动组组织、材料工艺、设备管理、质量检查、工序控制等的重要依据

包括:检验规程、工装图样、工时定额表、原材料消耗定额表(还有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检验计划、检验指导书;工艺评定书和技艺评定准则;编制和维护计算机软件)

形式:工艺流程图、工艺过程卡、工艺卡、操作规程、工艺守则、检验卡、工艺路线、

对制定的工艺文件必须贯彻执行,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若需修改,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以确保受控工艺文件的质量

2.4 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应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操作人员的组织与培训。包括:责任感等方面的企业精神教育,必须掌握的工艺技术知识,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工序之间的关系,违反工艺设计规定的操作规程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预防缺陷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操作人员的选择和准备。

●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资格认定。

2.5 物资和能源的准备

物资是指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协加工件等

能源是指企业所需要的水、电、气、暖等

企业根据工艺设计制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市场预测以及用户订货的数据编制物资供应计划。根据工艺设计所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和年产量来编制需求计划

2.6 机械装备准备

机械装备准备包括提供工艺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两方面内容。

企业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工艺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等设计或选择工艺生产设备,并且要按工艺设计配备足够的工艺加工所需的刃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助工具等工艺装备

2.7 对加工条件的调理

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管理,除了以上所述的各项工作之外,还应注意对加工条件(如辅助材料、公用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调理,使之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基本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1.定义

指材料进厂到形成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2.职能

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规定以及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各种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以确保生产制造出符合设计意图和规范质量并满足用户或消费者要求的产品

3.基本任务

严格执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实施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以确保各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工序质量水平,有效地控制生产节拍,及时处理各种质量问题,建立能够稳定地生产符合质量水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制造系统;严格贯彻设计意图和执行技术标准,均衡地按照规范和图样的要求组织生产,使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4.主要环节

加强工艺管理,执行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加强预防,严把质量关,强化过程检验;坚持文明生产和均衡生产;应用统计技术,掌握质量动态,开展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减轻已识别的风险;加强不合格品的控制;建立产品标识,实施防误措施和可追溯性过程的控制(质量可追查性);综合运用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验证状态的控制,规定并实施产品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制作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工序文件更改管理、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工序控制方法的运用、防误措施和质量可追查性等

4.1物料管理

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的物质基础,包括:

第一,在投产前确保所有的材料、外购零部件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质量标准。

第二,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物资(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工具工装等)的合理堆放(摆放)、隔离、搬运储存期和妥善保管,严防磕、碰、划、伤、锈、变质、混料等影响物资质量的现象发生,以保持各种物资的适用性第三,在物资流转过程中(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物流运动),应明确和保持各种物资的识别标记(如打号、印记等),以确保其能够被及时、快捷、顺利识别,并保持各种物资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

4.2机械设备管理

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加强设备管理,保持设备加工精度的稳定性,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意义

生产制造过程中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在使用前对所有的生产设备(包括机器、夹具、工装、工具样板、模具、计量器具等)严格检验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并特别注意工序控制中使用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维护

第二,根据生产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合理配备设备和安排生产任务及设备负荷,并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配备具备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建立健全使用与保养设备的规章制度,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第三,建立设备档案资料,做好设备编号登记和各种状态计录,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四,为了有效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应拟定设备的预防性保养计划,并认真组织计划的实施,以确保设备具有和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第五,为了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首先要依靠生产员工正确使用和认真维护保养,及时消除隐患,使设备完好

率保持在90%以上;其次要有专门的设备检修队伍来为生产服务

4.3工艺文件的更改管理

现场生产用到的工艺文件,难免有所更改,特别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改动的频次更高。为了有的放矢地组织更改,避免出现混乱,工艺更改的管理应注意:

●明确规定工艺的责任和权限,以及审批程序,必要时还需经用户同意

●需要对设计的文件进行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修改工艺,包括相应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对工艺的更改,要保证更改内容和形式的准确性、准时性、统一性和一致性

●在每次工艺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用以验证更改后的产品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工艺更改而引起的工序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变化,应写进有关技术文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4.4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在质量活动中需要重点进行控制的对象或实体

就产品而言,它可以是硬件产品的关键部位或零件,也可以是软件产品的环节或程序,还可以是流程性材料的重要工艺过程;在服务过程中,他可以是关键部门、关键人员和关键因素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制应考虑以下因素:

●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对在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项目,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项目,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多少、长短期、撤销、设置步骤等问题

工序质量控制设置的步骤:

第一,结合有关的质量体系文件,按照质量环明确关键环节和部位,然后在程序文件和操作者指导书中明确需要特殊控制的质量体系和主导因素。

第二,由设计、工艺和技术等部门分别确定本部门所负责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然后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并经批准后纳入质量体系文件中。

第三,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流程图,在明确关键环节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基础上,要把不同的工序质量控制点根据不同的流程阶段分别编制出工序质量控制点流程图,并以此为依据在生产现场设置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第四,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根据不同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特殊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出工艺操作卡或自检表与操作指导书

第五,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第六,正是验收工序质量控制点。

以上做法和编制的文件都要与质量体系文件相结合,并经过批准正式纳入质量体系中有效运转

4.5工序控制方法的运用

工序控制就是要判断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各种规定的标准,以及判断生产制造过程是否稳定。如果发现偏差,就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稳定生产合格品。这就是保证制造质量的最有效措施。

由于工序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各种工序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对各种工序都采用同一种模式来进行控制,而应该根据各种工序的主导因素,通过工序标准化,使设备、材料、方法、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量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并采取相应的工序控制方法来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工序质量。

4.6产品制造的防误措施

经验表明,产品的质量事故,往往不只限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人为的因素也常常占很大的比例。这种人为的差错可以通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等方式,或采用一些相应的装置,使误操作或疏忽造成的人为差错不发生或使差错降低至最低限度。

常见的防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保险措施。①进行连锁程序设计。②设置报警或截断装置。③设置解除报警信号。④设置确保安全的装置

第二,感官的扩大。①安装提示物和定位装置。②适当增加照明强度。③实行遥控观察。④利用多种识别代号和信号

第三,多重把关。①要经过多重检验。②要进过多重批准。

第四,倒数检查程序。

4.7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查性

可追查性又称可追溯性,是指根据记载的标志,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查性是指具有鉴别产品及其由来的能力。具体来说,它就是指在制造质量形成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准确掌握各个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明确每个部门、每个班组以及每个人员的质量责任,做到质量情况有据可查,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使制造过程的质量可追查性的好处在于:

●可以加强对质量波动的观察、控制,保证只有质量合格的材料和零件才能进入最终产品,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

●便于进行质量分析,查明缺陷的起因和责任者,进一步改进质量,并使维修和补救费用最少。

●可以在精确无误的基础上回收质量可疑的产品,不用大量回收或全部回收,避免造成制造企业和用户的重大经济损失

●通过提供各种明显标志,避免产生混淆

制造过程质量可追查性的方法:

第一,批次管理法。对重大、精密产品应加强批次管理,保证零件、部件、组件批次标志清楚、记录齐全,达到质量信息可追查性。质量产品往往价值很高,使用中出现质量危险大。

第二,日期管理法。对于连续生产、价值较低的产品,一般采用日期编号作为可追查的标志。

第三,连续编号管理法。在消费品和工业产品制造中广泛采用连续编号来区别单位产品的生产、制造和装备情况

4.8标准执行的追查

搞好标准化,加强标准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追查,即以标准为线索进行追查,可以明确质量责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标准执行的情况进行追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制造过程各环节要建立和保存原始记录,准确掌握产品的材料来源、工艺因素、加工数据和检验数据,与标准对照,坚持是否符合标准。

第二,建立工艺纪律检查制度,每月数次随机检查,并建立工艺纪律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每次检查情况。

第三,充分发挥工段长、班组长、质量检验人员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

4.9文明生产的管理

企业的文明生产水平代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素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整洁的工作场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是消除质量隐患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明生产是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成功企业总结其经验,都在坚持文明生产方面取得共识。

日本企业界提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或身美(Shitsuke)的“5S”活动,就是文明生产的一种表现,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保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

4.10现场生产的管理

现场生产的管理,又称现场管理,就是对全部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监督调节工作,检查加工件是否按照计划和规定进行生产,如发现不符合计划和规定要求之处,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生产家具的企业或车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岗位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责任、权力、利益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第二,做好质量基础工作

●整顿和健全原始记录

●做好废次品的统计分析工作

●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定期召开质量动态分析会

第三,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任何生产制造过程,其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

生产过程经常处于稳定受控状态,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提高加工工艺的质量,不断改进和革新工艺。

●改变不重视工艺的现状

第四,建立工序质量控制,加强对半成品的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把关,及时发现质量差错和问题,防范于未然,确保产品的质量。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和半成品检验,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定关键工序,建立控制点

●制定半成品标准

●设立班组兼职的检验员

第五.掌握质量信息,开展信息反馈。

质量信息是指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情况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把质量信息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及时传送给有关部门或人员的过程叫质量信息反馈。

●企业应建立内外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网

●质量信息反馈的工作步骤:收集信息→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列出重点→采取对策,

第六,充分发挥质量管理(QC)小组的作用

●QC小组的形式

a 以行政班组为基础

b 由企业领导、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QC攻关小组

●QC成果发表会

可以激励员工和交流经验并且接受监督

●QC成果的评定和奖励

a 选题理由

b 基本做法

c 主要效果

d 今后打算中国家

一、质量

1、质量是由客户决定的

2、提升质量的认识

3、质量是在工作中制造出来的

4、注意质量可降低成本

5、以QC的精神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目标质量与精神质量

7、质量的保证是QC的目的

二、管理是什么

1、从不稳定的质量抓起

2、重视不稳定质量比平均值重要

3、以减少不稳定质量为管理目标

4、追查不稳定质量的祸首

5、利用数据化帮助工作

6、工作的基本规则----标准化

7、实施PDCA管理循环

8、统计的思考方式

三、如何制定质量管理的方针

1、建立“下一棒接手工作的人是客户”的理念

2、利用原因与结果做全面性的判断

3、站在客户立场销售的思考方式

4、以QC循环渐进的阶段方式进行改善

四、日常的工作与QC的密切关系

1、计划占了工作的八成

2、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整个公司

3、谨慎地做好工作是最基本的态度

4、工作与QCC圈的平衡运作

5、勇敢诚实地报告疏忽、面对失败

6、善用图表

7、提高服务质量

五、如何运作QCC圈

1、QCC圈的编制流程

2、小组活动---发现问题

3、小组活动---设定目标

4、小组活动---检查对策

5、小组活动---聚会的方法

六、QC七大工具的认识与应用

1、旧QC工具

2、新QC工具

七、质量管理与现场管理5S

1、从小事做起对待质量

2、从环境做起对待质量

3、从态度做起对待质量

4、从效率做起对待质量

八、质量管理与TQM

1、以TQM提高工作的质量

2、发挥团队精神与全体参与来汇集力量

3、以QC平衡质量成本、交货期

4、不要忽略过程的重要性

5、从统计学质量到全面质量管理

6、将经营层与基层紧密结合起来

7、宣贯公司经营理念到每个员工

8、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品质资源管理必备知识

一资源管理一般有哪些方法?

不同的组织,其资源管理的方法当然不同;不同的资源,其管理方法也当然不同。但任何组织、任何资源,都应按下列基本方法进行管理:

1 确定所需的资源。

资源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和确定需要。不需要的资源,不必对其进行管理。所谓需要,包括品质管理体系自身运行和改进的需要,例如员工对工作环境的需要、政府对生产安全防范的规定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

2 提供所需的资源。

通过确定,对那些必不可少的资源,组织必须提供。对一时不能提供的,也应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应有相应的提供计划。有些资源是不可代替、缺一不可的,更应该及时提供,否则就不可能正常生产。

3 改进所需的资源。

一是改进资源本身,使其更有效率或效益;二是改进资源管理,使其更有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改进的角度看,资源管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就品管部来说,在资源管理上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对于品管部来说,在资源管理上的主要职责是:

1 制定有关资源管理的程序。

2 对所有部门的资源管理提出要求。

3 管理好与品质管理体系直接相关而又无相应部门负责的资源,例如:品质信息管理。

4 对其他部门的资源管理进行监督。

5 对其他部门的资源管理提供必要的帮助,必要时介入该项资源管理。

6 定期进行检查审核,提出改进要求或改进措施。

7 定期向管理者提供用于管理评审的资源管理评审结果。

三请从品质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对参与品质管理的人员进行管理?

品质管理活动各种各样,但都需要人员的参与,所以对人员的管理尤其重要。从品质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人员的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确定每次品质活动对人员能力的需求。

2 根据已确定的需求进行人员选择、岗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策划。

3 所有与品质管理有关的员工都应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并让所有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4 确立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并建立一种机制,对个人和团队的业绩进行管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5 为员工参与品质目标的确立和决策提供方便条件。

6 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对取得工作成绩的员工及时予以奖励。

7 为员工创造条件,鼓励创新。

8 建立基层员工由下对上的沟通渠道,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品质改进方案和对品质工作存在的意见,及时收集,

及时调查处理。

9 设计适当的问卷,定期测量员工的满意程度。并针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10 如果有员工离职,则需要调查其离职的原因。

四为促进品质提升,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培训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以下五类:

1 技术知识培训,即根据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来进行,例如:关于产品的技术知识,关于设备的技术知识和某些通用的技术知识(如原料、材料、标准件标准等)。

2 技能培训,即根据员工从事的工作,对其工作技能进行培训,例如: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巧等。原来人们所理解的技能,往往只局限于指操作技能。事实上,对相当多的员工来说,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可能更重要。

3 品质意识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重要性;二是未能满足要求将造成的后果。通过这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员工牢固树立“品质第一”的思想,从而为品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奠定思想基础。

4 管理知识培训,即根据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来安排具体的管理知识内容,但是全体员工都应进行品质管理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深浅不同)。即使是一般员工,也应进行品质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品质的概念、品质管理的发展历史、品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品质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品质改进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等等。

5 员工参与意识培训。

五开展品质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在开展品质培训时,应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

A 培训目标(应当具体一些)。

B 培训方案和方法(确定参加的人员、时间、地点、培训方式、内容等)。

C 培训所需的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实习场地和工具以及经费等)。

D 确定培训所必需的支持(例如参加培训人员的假期、日常工作的安排、奖励等)。

E 针对员工能力的提高来评价培训(确定培训后的考试或考核办法以及奖惩规定等)。

F 测量培训的有效性和对企业的影响(对培训结束后如何测量有效性作出安排)。

培训计划根据不同情况下发。一般来说,具体的培训计划最好发到参加培训的员工手中。

2 按计划进行培训。

3 测量和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对培训的测量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改进机会,制定措施。

4 保持适当的培训记录。

六品质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品质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1 预防成本,其具体项目有:品质管理活动费、品质评审和审核费、品质培训费、品质改进费、品质奖励费等。

2 鉴定成本,其具体项目有:

A 检验费。包括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B 试验费。包括进行理化试验、破坏性试验、大型试验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C 检测设备费。包括用于购买、维护、修理和报废检测设备(包括计量器具)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3 内部故障成本,具体项目有:

A 废品损失。因产品(包括零部件、材料等)报废而造成的损失,可以按成品价格计算。

B 返修或返工损失。包括返修或返工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增加的加工费、复验费、材料或零件费等等。

C 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品质事故或品质问题而造成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和分析处理的工作费用,还包括品质事故或品质问题所造成的诸如设备损坏等直接损失。

D 停工损失。因品质问题导致停工所产生的损失。

4 外部故障成本,其具体项目有:

A 保修费用。包括产品出厂后的维护和修理所发生的所有费用。不实行保修的产品,也会产生类似的费用。

B 退货损失。因产品缺陷而造成顾客退货或换货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C 折价损失。因产品存在品质问题而降价销售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

D 责任赔偿费。由于产品品质问题,顾客提出申诉索赔所支付的费用。

E 品质处罚损失。由于产品品质不合格,被政府有关部门检验、查处所发生的损失,包括回收有问题产品。

七如何进行品质成本管理?

进行品质成本管理,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引进品质成本概念。首先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涉及品质成本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和品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2 编制品质成本管理的程序文件。该文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把所有的品质职能活动可能耗用的经费划分到相关品质成本科目中去,并规定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进行统计、如何计算、分别由哪个部门负责。

3 补充完善原始凭证。根据程序文件的规定,对原有的原始凭证进行一次清理,根据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例如:

废品通知单、返修品通知单、停工报告单等等。为了便于统计,使用这些凭证时,应根据费用所属科目,在其上加盖“内部故障”、“外部故障”、“鉴别”、“预防”的印章,以便识别。

4 做好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企业所有部门都应按程序文件规定,按时填写相关的原始凭证,按期进行统计和上报,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品质成本报表。

5 编制品质成本报告。根据品质成本报表,提出品质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主要科目,提出发生数与计划数发生的偏差,并引进相关的指标公式进行比较,供领导分析。

6 对品质成本进行分析。品质成本分析方法有:品质成本分级科目构成的比重分析(PAF分析,即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分析);月份(或季度)品质成本内部分析(主要看其增长变化)等。

7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分析中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进一步获得品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信息,从而为品质改进找到机会。

八在确定企业品质管理所需基础设施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在识别和确定基础设施需求时,都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企业的经营目标(包括所提供的是什么产品和服务、经营规模、经营要达到的目标、品质方针、品质目标等等)。

2 企业的业绩(基础设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如果企业没有业绩或业绩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就应十分慎重)。

3 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4 成本和效益(支付基础设施的成本费用能否得到回报,有没有效益)。

5 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如果不安全,或者安全措施未跟上,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一般来说,以采用成熟的技术为好)。

6 保密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对企业的秘密是否造成危害,特别是通讯更要重视其保密性问题)。

7 是否有利于改进更新。

九在维护所需基础设施时哪些事项应作出明确规定?

在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时,下述几项内容是必须加以规定的:

1 基础设施由谁进行管理(根据情况,可以按类别落实到部门,还可以按每个、每台落实到某一个人)。

2 基础设施由谁维护保养(例如:机床设备一般由操作者维护保养)。

3 基础设施由谁负责维修(例如:电器设施一般由电工负责维修)。

4 基础设施何时进行一次大型检查或修理(例如:对厂房每年进行一次大型检查,机床半年一次小修、两年一次中修、五年一次大修)。

5 谁对基础设施管理进行监督和考核(一般应规定给品质管理部门或工程部门进行)。

十如何确定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因素?

要从两个方面去确定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因素:一是人文环境因素,二是物理因素。确定之前,必须明确以下事项:

1 顾客或产品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2 社会或政府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3 供方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4 员工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5 所有者对工作环境资源管理有什么要求(例如所有者愿投资多少来改变工作环境)?

6 企业处在一个怎样的人文环境条件之中(例如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就有所不同)?

7 企业处在一个怎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之下?

8 现有的人文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例如绿色和平企业是否会涉足)?

9 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例如会不会有台风袭击)?

10 掌握了多少工作环境资源(例如已有的厂房、空调设备之类以及可能的新的投资)?

十一以品质氛围的形成为例,谈谈人文环境形成的条件。

一般来说,工作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因素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来建立的,当然也需要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

1 有明确的品质方针和品质目标,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全体员工知晓并理解。

2 企业的管理者(经理、厂长)带头,时时处处事事以品每一为宗旨,亲自抓品质管理,亲自参与品质改进。

3 对员工进行持之以恒的品质教育,包括品质培训,使他们充分理解品质与他们切身利益的关系。

4 有必要的品质管理制度(品质管理体系文件),并严格执行。

5 对在品质上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及时表彰奖励,对造成品质问题的员工给予批评惩罚。

6 经常开展以品质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例如:QCC活动、品质竞赛活动等等。

十二请就物理环境方面来说说如何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只要企业存在,工作在继续进行,建立起来的工作环境就必须予以保持。所谓保持,包括维持现状、弥补欠缺、改善不足、进行控制、促进提高等几个方面。下面就物理环境的保持进行说明:

1 维持现状。

要维持已建立的物理环境现状,需要投入两大资源:一是“人”(操作、管理人员)是,二是“软件”(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要天天清扫,除了清洁工外,员工也应参与。

2 弥补欠缺。

品质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工作环境存在某种欠缺(该确定而未确定的或该建立而未建立的),应及时弥补。

3 改善不足。

品质管理体系发展了,或产品改变了,或产品品质目标提高了,工作环境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就应及时改善。

4 进行控制。

工作环境在运行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排除异常当然好;若排除不了,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弥补。

5 促进提高。

在允许的条件下,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更符合人性的需要。

十三对“供方及合格关系”的管理,相当大的程序上就是对“合格供方名单”的管理,那如何编制和管理“合格供方名单”呢?

需要编制“合格供方名单”的,是那些需要量不仅大而且是持续需要的“采购”产品,特别是对产品过程和体系有直接影响的“采购”的品质产品,主要是指原料、材料、配套件三大类“采购”产品。

1 在编制“合格供方名单”时,应适时进行分等分级。

分等是按该供方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来进行的,可以按其供应的“采购”产品的重要度分为关键、重要、一般三等。

分级是按该供方的表现情况来进行的,可以按其品质管理体系状、供货产品品质、交货期、对品质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以往的供货品质,分为A类、B类、C类三级。

2 编制“合格供方名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名单是可以变化的。

某“采购”产品不需要了,该产品的“合格供方名单”就被终止了;某“合格供方”变为“不合格”了,就将其从“名单”中删去。

相反,新的供方“合格”了,又可以纳入该“名单”中。至于供方的等级,更是可以随条件和其表现而变化。

十四与供方及合格方如何建立双向沟通?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步骤,与供方及合作方建立双向沟通:

1 要进行双向沟通,首先必须有沟通的渠道,企业应规定这种沟通渠道。沟通渠道包括:

A 负责沟通的部门及人员。

B 供方接受沟通的部门及人员。

C 沟通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沟通内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电话、互联网、信件、联席会议、走访等等)。

D 沟通的具体规定(包括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定期的如联席会议、走访,不定期的如因临时出现问题而采取的沟通)。

2 确保沟通渠道畅通,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通知供方,迅速予以解决。

3 为了使双向沟通更有效,企业和供方都应建立相应的程序。

A 该程序应当规定定期沟通和不定期沟通的时间、条件、内容、沟通方式等等,必要时还应有专门的沟通记录,如实际品质信息卡等。

B 沟通的状况,应当作为供方的表现之一(而且是表现的重要内容),纳入对供方的监督、考核之中,作为评定其等级的条件。

C 对拒绝沟通或沟通不及时的供方,应要求其限期改进。如果供方不改进,就应考虑将其从“合格供方名单”中除去。

十五如何对供方资格进行评定?

供方资格评定根据其提供“采购”产品的重要度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

1 评价供方相关经历。

2 评价供方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历史、价格、交货期和对问题的处理情况。

3 审核供方的品质管理体系,评价其按计划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4 检查供方是否考虑了顾客满意程度。

5 评估供方的财务状况,以确保供方在整个供货期间不会破产。

十六对供方后交货状况进行“监视”,就是及时了解并准确把握“采购”产品的交货、验证、使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供方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应如何实施监视呢?

对供方的交货状况实施监控,可采取如下办法:

1 在供方的发货部门(包括发货前的检验部门)和企业的收货部门(包括收货后的检验部门)建立信息点,其中后者是最重要的信息点。

2 要通过定期收货报告(收货后填写检验情况报表)和不定期的异常报告两种方式,对供货状况进行监视。其中,异常情况报告特别重要。对异常情况可以分级分类处理,其中涉及关键特性的品质问题、可能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问题应立即报告,不得延误。

十七如何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

对优良供方进行评估、确认、奖赏可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1 对表现优良的供方评估、确认和奖赏应当公开进行,应当允许所有的供方都参与这一过程。

2 可以通过发评选文件、企业有关供方代表参加的评估小组、进行适当检查审核、召开相应会议、公开发放奖状等各种形式,来进行这一工作。

3 可以定期进行(例如一年进行一次),也可以不定期进行(例如根据订货情况或生产情况进行)。一般来说,每年利用订货会之机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是合适的。

十八品管部内一般应设置品质信息中心,并由专人负责,作为主管,您认为品质信息中心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1 组织各个领域品质信息的沟通。不仅利用事先规定的信息传递工具(报表、反馈单等)保持经常联系,还应通过其他工具,如召开会议等,进行不定期的联络。

2 定期提出品质信息分析报告,如品质管理月报表,以便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通报品质情况,提出建议。

3 对异常品质信息,必须迅速将原始数据、处理结果和分析、建议等反馈给主管部门。应建立重要突发品质信息台帐,对重要品质信息进行跟踪记载。对跨部门的重要突发信息要及时协调地,当协调无效时,应及时向决策机构报告,由上级部门人员组织协调或仲裁。

4 要做好品质信息的标准化显示工作,还要以各种方式,如黑板报、企业刊物等,向各部门及全体员工通报品质动态,以引起他们对产品品质的关心。

5 应制定品质信息档案的管理制度,就品质信息的收集、归档、保护、保存期限、编号、保密等级、检索等作出明确规定。

6 对原因不明、责任不清、性质严重和多次重复出现的品质信息,品质信息中心应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询(如发出“信息查询单”或召开查询会议),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处理。

7 定期为企业的各考核部门提供品质考核依据。

8 不断完善品质信息管理系统。

十九收集信息时,对信息的品质在哪些要求?

收集信息时,对信息的品质要求有以下四点:

1 信息必须准确反映真实情况,不允许人为失真。

2 信息要及时记录、及时传递、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3 对信息要求具有可追踪性。

4 要根据品质管理的需要来收集信息。

二十品质信息流程引导信息的流转,因此建立品质信息系统时,必须设计信息流程。那么信息流程一般在哪些环节呢?

品质信息流程一般有九个基本环节:

1 信息的发生和发出。

2 品质信息的收集。

3 品质信息的分析处理。

4 依靠各种工具进行信息传递。

5 经过信息中心对信息分析处理后,将信息转换成新的形式,向信息中心的外部输出。

6 责任部门接到反馈信息后必须按PDCA循环规定的程序,研究和采取纠正措施,检查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若纠正有效则实行标准化,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7 若信息反馈后纠正措施不落实或无效果时,必须由协调机构进行信息的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使中断的信息继续有效运转。

8 对信息尤其是品质动态信息采取各种形式显示,并地潜在问题进行预警。

9 各类品质信息归类存档,作为历史资料备查。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讲义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讲义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讲义 第一章强制性产品认证

第一节概述 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3C认证是中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统一并规范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认证”,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是中国质量认证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从根本上强制企业提高管理水准和产品质量,又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12月3日发布, 5月1日起施行。从今年5月1日起(现已延期至8月1日),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19大类132种产品,没有经过3C 认证的,一律不准出厂或进口,更不得上市销售。 第二节 3C认证步骤 3C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1 认证申请 1.1 申请单元划分 1.2 申请资料 2 型式试验 3 初始工厂审查 4 获证后监督

4.1 认证监督检查频次 4.1.1 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12个月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4.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 获证产品出现严重安全、环保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安全、环保质量方面的投诉并经查实为生产厂责任时; 2) 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 足够信息表明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2 监督的内容 4.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从获证起的四年内,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范围应覆盖附件4的全部内容。每个工厂的复查时间一般为1~2个人日。 获证后的第五年,应按附件4的规定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审查,审查内容和审查时间与初始工厂审查相同。 4.2.2 产品一致性检查 从获证起,按本规则4.3.1.2条的规定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中产品安全、环保性能的检查内容一般为产品例行检查中的制动、灯光调整和排放检测项目,但发生4.5.1.2条所列情况之一时应增加相应的型式试验项目,当工厂的检测条件不具备时应封样送指定检测机构检测。

三标一体化基础知识讲义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章概述 一、三个标准的名称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质量体系要求》; GB/T24001-1996 idt ISO14000: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01—OHSAS1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二、ISO的概念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代号,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代号。如ISO9001、ISO14001即为该组织颁布的顺序号为9001和14001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标准化团体,其成员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00多个技术组织。中国是ISO的成员国并且是ISO的发起国之一。 三、三个体系的相同点 ●都是自愿采用的管理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都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善的系统标准,在组织内建立并保持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 ●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的相关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方针、目标; ●三个体系在结构和要素等内容上存在相同和相近之处; ●目的均在于消除贸易壁垒,又都可以成为贸易准入条件; ●三个体系均在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审核的要求下,三个体系的实施均涉及认证审核、认证机构、审核员以及对认证机构及审核员的认可等内容。三个体系的审核“三合一”,是大势所趋。 四、三个体系的不同点 ●三个标准的目的、对象和适用范围互不相同; ●对三个体系的要求不同。质量体系要满足质量管理和对顾客满意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服从众多相关方的需求,特别是法规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组织内部员工的人身权利;ISO9000标准是对顾客承诺,ISO14000标准是对政府、社会和众多相关方(包括股东、贷款方、保险公司等等)承诺;OHSAS18000是对员工及社会等相关方承诺。 ●审核准则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要素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要素差别较大。 五、三个体系的兼容性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与答案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2.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3.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4.质量检验阶段是一种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因此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 ( √ ) 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 6.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 ,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 7.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 提和基础。(√ ) 8.质量改进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 高。(√) 9.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 10.因果图用于寻找质量改进应针对的主要问题。(× ) 11.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尊重领导的意见。(√ ) 12.排列图是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 √ ) 13.排列图是分析质量数据分布状况的工具。(× ) 14.QC小组活动是组织的自主行为,推进QC小组活动健康持久地发展,是领导和有关管 理部门的职责。(√) 15.5 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 16.“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 17. 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 18.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 19. 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 20.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讲义(精品)[详细]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讲义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米ing Quality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 185页)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第一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质量常用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4、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5、体系(系统)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7、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8、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9、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10、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11、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2、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3、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4、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5、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6、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7、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18、相关方 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19、产品 过程的结果。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1)服务(如运输); 2)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3)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4)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20、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21、特性 1)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 2)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 3)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 4)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5)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目的:了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任务;弄懂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了解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重点:1、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管理回升。2、质量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含义。 内容: 一、市场尤其是建筑市场的建立,对企业效益、企业生存的影响、质量的重要性、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结合桥梁厂几年的工作实践,认识到质量的意义及对企业的影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二、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有着自己的一般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以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主要特征。事后把关,防守型的质量管理。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把数理统计这门科学运用到管理中来,对循环,按用户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高是永远不会完结的。 三、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TQC T:Total 全面 Q:Quality 质量 C:Control 管理 含义: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真情为,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核心,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从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基本特点:把过去的以及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和改进为主。把过去的以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系统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以管理等转变为管因素,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目的。 基本要求:“三全”(三全一多样) 1、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人人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人人努力,做好本职、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2、范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把产品质量有关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因此要树立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各管理层从上层的中层,基层都有自己的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内容,从质量职能上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 4、采用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 (1)尊重客观事实,尽量以数据说话。 (2)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3)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目的:1、使职工了解有关质量体系的基本概念。 2、明确工人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 3、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总分:100分单位(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题0.5分) 1.顾客是指接受_ 产品_____的__组织____或个人。 2.顾客既包括组织外部__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___的顾客。 3.外部顾客包括__现实顾客____和潜在顾客。 4.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__要求____已被_满足_____的程度的感受。 5.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__实际____感受与__期望值____比较的结果。 6.顾客满意的基本特性包括主观性_层次性_____、_相对性_____和阶段性。 7.质量是指一组固有__特性____满足__要求__的程度。 8.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___体系___与要求有关的固有__特性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__顾客____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__活动__的总和。 10.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__质量____为中心,以____全员__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八项原则)分别是__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领导作用、____全员参与__、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___持续改进_______、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包括__决策____、准备、开始、_扩展__和综合五个阶段。 13.2000版IS09000标准中提出的____质量管理八项原则______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1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_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__为顾客服务____的思想。 15.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我局(公司)的“十六字”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阳光服务、 关爱客户、和谐共进。 17.质量目标是组织在__质量方面____所追求的__目的____。 18.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__控制____组织的__协调____的活动。 19.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__目标分解____、对策展开、目标协商、__明确目标责任____和授权、编制展开图等五个方面。 2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__过程____构成的。 21.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质量__意识____教育、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22.标准是对__重复性____事物和概念所作的_统一_____规定。 23.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___效益___的活动。 24.现场质量管理是指___产品___加工和___服务___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25.现场质量管理是__质量管理体系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之一是促进全员__参与__,改善__工作环境____和提高员工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讲义全

一、概述 (一)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作用,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认为:不了解体系,就不能理解标准,更不能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管理领域,体系和系统并无严格区别,既可称为体系,也可称为系统。2000版ISO 9000族标准将两者视为同义词,所以,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质量管理系统;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同样可用来研究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原则之一"管理的系统方法"强调:"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研究体系(系统)的主要"工具"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是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也是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 体系(系统)可以说无所不在,大到宇宙、太阳系、社会,小到企业、产品和过程,都可视为一个体系(系统)。人们总是通过体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成功的管理者总是通过体系(系统)去管理组织,通过体系(系统)一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总体业绩。 在系统理论中,将体系(系统)的组成部分称为体系的单元或元素,当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很明确或组成部分数量较多时,我们习惯将组成部分称为"要素",以强调体系中的主要元素。 ISO 9000标准将体系(系统)、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三个术语定义为: 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根据ISO 9000族标准约定的术语替代规则,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同样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体系"也可用管理体系的定义所替代。 不难看出,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具有术语"体系"的所有属性,其实质都强调"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而质量管理体系还具有管理体系的属性。 从定义可看出,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的管理特征。 (2)在建立和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方面,具有明确的目标特征。 (3)与组织的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其组成要素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体系特征。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性 1.总体性 尽管组成体系的各要素在体系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或职能,但就体系总体而言,系统的功能必须由系统的总体才能实现。体系的总体功能可以大于组成体系各要素功能之和,或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总体功能。 体系和要素是辩证的统一。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它本身即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在研究对象是汽车时,发动机这个系统就转化为汽车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要素"。 2.关联性 组成体系的要素,既具独立性,又具相关性,而且各要素和体系之间同样存在这种"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控制,特别是统计过程控制的任务之一就是识别、控制和利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互作用。如:由于日本的一些企业采用了"三次设计"(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充分利用了有关参数之间的关联作用(统计上称"交互作用"),从而做到了能用次于美国的元器件组装优于美国的整机。相反,如果对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加识别和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又如:在设计更改中,如果只考虑更改部位的合理性,而不考虑更改对其他部件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1、差不多概念 QC:(Quality Control)品质操纵 QM: (Quality Manage) 品质治理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 QA: (Quality Audit) 品质保证 QR: (Quality Record) 质量记录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QP: (Quality Plan) 品质打算 2、差不多术语 2.1 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点和特性的总和。 2.2.1 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能够是:A 活动或过程 B 产品 C 组织体系或人 D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讲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b.能够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能够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c.产品能够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 明确或隐含之需要 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 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的需要而言; 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修理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按照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专门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合度。 寿命(耐久性):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刻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修理性:产品故障修理之方便与可行性。 美观性: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璜、款式、色彩、包装等。 2.3 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制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1 品质表示法 1.市场品质: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 2.设计品质: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3.制成品质:以设计品质为目标,而实际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品质; 4.等级概念: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类或排序(例如欧洲及德国客户要求较严,而美国客户要求相对较低等)2.3. 2 品质的表示是按照需要的项目分别予以评判,加以规整形成检验标准; 2.4 品质治理:系统地运用与品质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原料及金钞票等)所进行的活动,使产品能经济有效地达成品质目标。 2.5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形所进行的活动。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管理概述 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协调”的活动,综合利用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员与活动。 1.管理职能 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计划决定组织应该做什么,包括评估组织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建立一系列组织目标。而一旦确立了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战术实现这些目标,并建立监督运行结果的决策制定过程。 计划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活动条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 ②制定业务决策。是指在活动条件研究基础上,根据这种研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的机会或造成的威胁,以及组织在资源拥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宗旨方向和目标,并据此预测环境在未来可能呈现的状态; ③编制行动计划。将决策目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解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对每个单位和每个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组织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组织是决策目标如何实现的一种技巧,这种决策需要建立最合适的组织结构并训练专业人员,组织通讯网络。管理者必须建立起与顾客、制造商、销售人员和技术专家之间的沟通渠道。 组织要完成下述工作: ①组织机构和结构设计; ②人员配备,将适当的人员安置在适当的岗位上,从事适当的工作; ③启动并维持组织运转; ④监视运转。 (3)领导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领导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关键,是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创造一个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的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员工的指导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管基础知识(1) QC 七大手法 1、查检表 2、层别法 3、散布图 4、直方图 5、柏拉图 6、管制图 7、鱼骨图(特性要因图) 其它常用QC 手法:关联图、系统图、箭头图、矩阵图(此属新 QC 七大手法);推 移图。 我们常说的QC 七大手法其实就是“旧 QC 七大手法”,“新QC 七大手法”和“旧 QC 七大手法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完全形式出现, 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 在工厂管理、 特别是现 场品质管理上,“旧QC 七大手法”的实用性比“新 QC 七大手法”更为实用。 所以很多人提起 QC 七大手法时自然而然地就指“旧 QC 七大手法”。 QC 七大手法中,查检表和层别法几何每个工厂都会用到。 散布图除非特殊性行业(如压铸、炼铁厂)会常用,一般工厂很少用。 直方图的应用一般大中型企业会用,小的加工企业很少用,因为其对统计有很高的 要求,数据量也有点大,不过很实用。 柏拉图和鱼骨图在生产品质管理(现场)上可以说是七大手法中最为实用、也最好 用的手法,通俗易懂。 管制图一般会在“ SPC ” 一一制程统计品管中常常见到,不过“ SPC ” 一般中小企 业很少用,因为其对统计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想做好统计, 比较稳定、制程量比较大才行。 AQL :品质允收水准 CRI :致命缺陷 AC :允收 RE :拒收 、ISO9001 : 2008八大原则是什么?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0管理职责 6.0资源管理 7.0产品实现 8.0分析、测量和改进 五、精神和精义是什么? 精神:怎么说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一一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说自己所做 精义:持续改 进(P 、D 、C 、A ) 六、ISO9001 :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最少要制定哪些程序文件(须制定哪些文件) 1、《文件控制程序》 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七、ISO9000标准族四大核心是什么 A :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B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 C : 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一业绩和改进指南 D : ISO19011 —质量(或)一环境体系审核指南 前提条件还有:制程相对 、品管常用英语缩写代码 IQC :进料检验(品管) QA :品保/品质稽核 IPQC :制程检验(品管) QE :品质工程师 OQC :出货检验(品管) QCC :品管圈 通常所指的抽样标准是:美国军用抽样标准 MIL-STD-105 E H( GB2828 MAJ :严重缺陷 MIN :轻微缺陷 1、以顾客为中心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四、五大版块是什么? 4.0质量管理体系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品质? 品质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要素属性的总和。 2.什么是品质政策? 品质政策是由公司最高决策者正式颁布,是实施组织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3.品质保证从工作方式上分类怎样?大致内容是个么? 内部质量保证、向所有者及员工保证、向最高管理者保证、外部质量保证、向顾客保证、向认证机构保证、向社会保证。 4.品管工作从哪几方面入手? 来料管制—制程管制—出货管制 5.公司的抽样计划是什么? 公司的抽样计划是: MIL-STD-105D Ⅱ级检查标准 6.BOM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BOM的中文意思是用料清单即BILL OF MATERIAL 7.CPA中文意思是什么? Correct & Prevent Action的缩写.意思是纠正及预防措施. 8.AQ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AQL的中文意思是:允收水准即ACCEPT QUALITY LEVEL CR为0、MA为0.65、MI为1.0。 9.TQM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TQM是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缩写,意即全面质量管理. 10.品质管理中的三色管理指什么? 三色管理是指:红色–严重不合格,报废(不干胶) 兰色 -代表合格,允收(标志:QC PASSED印章、不干胶) 黄色–不合格,拒收(不干胶)

11何谓”5W2H”? What: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做什么好?有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浪费? Why:为什此人做?为什做此事?为什么在那里做?为什么在那时做?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有浪费? Where:在何处做?正在何处做?在何处做好?有何处能做?何处该做?何处浪费? When:何时做?何时正在做?何时做好?何时能做?何时该做?何时浪费?、Who:何人做?何人正在做?何做好?有何能做?该由何人做?何人浪费? How:如何做?如何去做?如何做好?没有其他方法吗?没有其他该做的?如何浪费? How Much:成本多少 12.何谓7S?它的作用是什么? 整理、整顿、清洁、素养、节约、安全因为它的第一个字母为S,故称为7S. 它的作用有:(1)提高企业形象 (2)提高员工归宿感 (3)减少浪费 ★整理: 不再使用的清理掉 不常使用的 -贮存.备用! 经常用到的保留于现场养 每天用到的随手中取处 ★整顿:场地进行规划; 物品摆放整齐; 容易混淆、容易遗忘的物品进行标识; ★清扫:清扫现场场地(地面、墙板、天花板等上的物品) 彻底清理、润滑机器工具; 节能防污、(水、气、油、噪音等); 修理破损物品;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管基础知识(1) 一、QC七大手法 1、查检表 2、层别法 3、散布图 4、直方图 5、柏拉图 6、管制图 7、鱼骨图(特性要因图) 其它常用QC手法:关联图、系统图、箭头图、矩阵图(此属新QC七大手法);推移图。 我们常说的QC七大手法其实就是“旧QC七大手法”,“新QC七大手法”和“旧QC七大手法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完全形式出现,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在工厂管理、特别是现场品质管理上,“旧QC七大手法”的实用性比“新QC七大手法”更为实用。 所以很多人提起QC七大手法时自然而然地就指“旧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中,查检表和层别法几何每个工厂都会用到。 散布图除非特殊性行业(如压铸、炼铁厂)会常用,一般工厂很少用。 直方图的应用一般大中型企业会用,小的加工企业很少用,因为其对统计有很高的要求,数据量也有点大,不过很实用。 柏拉图和鱼骨图在生产品质管理(现场)上可以说是七大手法中最为实用、也最好用的手法,通俗易懂。 管制图一般会在“SPC”——制程统计品管中常常见到,不过“SPC”一般中小企业很少用,因为其对统计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想做好统计,前提条件还有:制程相对比较稳定、制程量比较大才行。 二、品管常用英语缩写代码 IQC:进料检验(品管)IPQC:制程检验(品管)OQC:出货检验(品管) QA:品保/品质稽核QE:品质工程师QCC:品管圈 通常所指的抽样标准是:美国军用抽样标准MIL-STD-105EⅡ(GB2828) AQL:品质允收水准CRI :致命缺陷MAJ:严重缺陷MIN:轻微缺陷 AC:允收RE:拒收 三、ISO9001:2008八大原则是什么? 1、以顾客为中心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四、五大版块是什么? 4.0质量管理体系 5.0管理职责 6.0资源管理 7.0产品实现 8.0分析、测量和改进 五、精神和精义是什么? 精神:怎么说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说自己所做。精义:持续改进(P、D、C、A) 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最少要制定哪些程序文件(须制定哪些文件) 1、《文件控制程序》 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七、ISO9000标准族四大核心是什么 A: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B: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C: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改进指南 D:ISO19011

品质管理基础讲义

质量管理基础 质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生存质量(社会),还是生活质量(个体),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企业的生存竞争实质是质量竞争,有好的质量,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发展的天地,也才能占领市场。品牌效应、名牌模式都是品质管理的典范,二战后日本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日本式的品质管理;日本能够在电子和汽车等行业主导全球市场,完全得益于“高品质”的产品。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沿革(演进史)及现状: 质量管理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作业者自行检验到现在的“零缺陷”管理,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作业者自行检查阶段: 在18世纪,手工工业兴起之初,作业大多是手工作坊形式,同一产品从头到尾由一个人完成,对产品品质的保证也只是同一人担当,属处于最初级的品质控制阶段。 ◆领班负责的检查阶段: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工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开始规模性生产,由领班监督控制品质;这比作业者控制品质成本低、效率高,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专职检查员检查阶段: 第一次大战期间,由于工厂开始变得复杂,原有的一个领班除了要管理大量的工人以外,还要负责对品质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发展出指定专人来负责产品检验。 ◆统计品质控制阶段(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修华特博士利用统计手法提出第一张管制图开始,标示着品质管制进入新纪元。随后抽样检验亦同诞生。1950年,美国品管大师戴明博士到日本指导各企业以管制图及抽样检验为主要手法,获取辉煌的成果。 ◆靠品质系统来保证品质阶段: 靠品质系统来保证品质阶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建立品质系统,形成从供应商管理、过程品质管理直至远及客户管理的整个品质管理链,环环相扣,从体系上保证产品和服务品质。得到广泛应用的ISO9000质量体系就是一种典型的靠系统来保证品质的模式,与检验品质控制相比,它将目光聚焦在整个系统上,靠严密的体系而不是单靠被动检验来防错,如果体系中每个要素做好了,结果正确的概率就大很多。 ◆“零缺陷”品质管理阶段: 这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Crosby)所提出的一套品质管理理论,其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它追求的标准为“零缺陷”,即没有不良品。强调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即所有人必须清楚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是什么,然后使每项工作符合要求,则可达零缺陷。它完全着眼于预防,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把品质管理上升到艺术和哲学的高度。 二.质量管理中有关术语之定义: 1. 质量(Quality): 定义(3.1.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明确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 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定义中并没将质量限定于产品和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 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个人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这突出反映了质量概念的广泛包容性。 ?质量内涵包括: A性能: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特性。B美学性:外观、感觉、嗅觉和味觉。C特殊性能:额外特性。 D一致性: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E安全性:危险、伤害或有害性。F可靠性:产品所具备性能的稳定性。G寿命:产品或服务正常发挥功能的持续时间。H会意质量:对产品质量的间接评价(如:声誉)。I售后服务:顾客抱怨的解决并核实顾客已经满意。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控制的全新局面。 .shu.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适用于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 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一:品质相关内容简介 1、基本概念 QC:(Quality Control 品质控制 QM:(Quality Manage 品质管理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 QA:(Quality Audit 品质保证 QR:(Quality Record 质量记录 QE:(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QP:(Quality Plan 品质计划 2、基本术语 2.1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2.1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可以是:A活动或过程 B产品 C组织体系或人 D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说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b.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c.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明确或隐含之需要 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的需要而言; 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根据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用度。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维修性:产品故障维修之方便与可行性。 耐久性(寿命):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美观性: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璜、款式、色彩、包装等。 2.3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1品质表示法 1.市场品质: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 2.设计品质: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3.制成品质:以设计品质为目标,而实际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品质; 4.等级概念: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类或排序(比如本公司欧洲及日本客户要求较严,而美国客户要求相对较低等);

品质管理基础常识

品质管理基础常识 第一节品质控制系统及其运作 一、品质部组织架构 1.什么是品质控制 产品品质是指产品在功能、外观、规格、安全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具体标准。一件合格的产品,首先要符合客户的品质要求,产品品质标准的建立,可以减少合约的品质纠纷,为品质保证提供依据,使品检工作有章可循,使生产厂家有明确的目标。品质控制是为了达到和实现品质要求所从事的所有活动的管理,也就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2.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 了解不良品产生的原因,找到影响品质的因素,然后去消除这些因素,是防止不良品再次出现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品质控制的主要任务。 ◆人员:包括人员的熟练程度、工作习惯,是否遵守了作业标准,以及体力、情绪等。 ◆机器:工具的锋利程度,机器运转系统的润滑程度,机器寿命。 ◆材料:材料品质、材料规格、材料的机械性质、材料包装、运输等。 ◆方法:工艺变更、作业方法变更、工具、量具、模具不当等。 ◆管理:如紧急订单的插入,机种更换频繁,人员流动频繁,设计不当等。 ◆环境:温度、湿度、粉尘、清洁程度、物品摆放等。 3.品质部组织架构 品管功能的实现,需要健全的品质组织和具有专业素质的品检人员,品管组织的规模应与企业规模、生产方式相适应。在一个工厂里,品质部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组织。 品质部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管(经理):全面负责部门工作。 ◆品保人员:包括品质稽核员QA和品质工程师QE。 ◆品检人员:包括来料检验IQC、制程检验IPQC、半成品检验FQC、出货检验OQC。 ◆品质统计员:统计分析品质资料、研讨品质状况。 基本组织架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