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整理

植物病理学整理

植物病理学整理
植物病理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2)光合作用(3)养分的转移与运输(4)生长与发育(5)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6)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利用(品质)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控制植物病害的一门生物学科。

研究的内容: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病原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病原生物和环境条件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机制;病原生物和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带来的损失的控制措施

在一定条件下,植物受到致病因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强度或持续的时间超过了植物的忍耐范围,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形态上表现出异常,甚至死亡。植物的这种不正常状态就是植物病害。

植物产生病害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症状:植物遭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袭后,其内部的生理活动、细胞组织结构和外部器官形态表现出的某种异常状态。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同源异症:同一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产生不同类型的症状

同症异源:植物表现的症状相同,而引起病害的病原不同

隐症现象(masking of symptom):植物出现症状以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症状消失;条件恢复,症状又重新出现的现象。如:PVX危害马铃薯,低温隐症;高温显证。

不显性感染:植物带有病毒或类病毒而不表现症状的现象。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染植物后,由于条件不适于病害的扩展,在相当上的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条件适宜,产生症状

复合症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危害同一植株而引起的共同症状

继发性病害: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其抗逆力降低,继而发生另一种病害,这一后发生的病害称为继发性病害。

并发性病害:植物发生一种病害的同时,伴随另一种病害的发生,这一伴随发生的病害称为并发性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要产生病理变化,其病变过程包括:生理生化病变、细胞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

虫害造成虫伤,可在被害部发现虫体或虫粪。

伤害是指各种机损伤械,无病理变化。

原核生物的危害:引起农副产品和食品的腐败变质。引起人、畜疾病。(肺炎、脑膜炎、痢疾、破伤风、猩红热、霍乱、白喉、鼠疫、炭疽病等。)诱发产生植物霜冻。引起植物病害。原核生物的利用: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分解,使物质的循环得以实现。食品发酵工艺中的应用(醋酸菌、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优化植物对土壤中营养的利用。(原核生物的固氮、氨化、硝化、解磷、解钾作用。)对植物的生物保护。(生防菌的控病、杀虫、果蔬防腐。)污水处理、遗传工程等等。

代表种属: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布克氏菌属、拉尔氏菌

属、木质部小菌属、韧皮部杆菌属、棒形杆菌属、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红球菌属Rhod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主要特点:植物菌原体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症状大多为黄化、矮缩、丛生和叶、芽变小。植物菌原体的传播必须依靠介体昆虫,主要有叶蝉、飞虱,其传播方式与循回型病毒传播相似,多数介体可终身带菌但不卵传。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菌原体病害有一定疗效,能抑制症状的发展。

分类依据:致病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遗传性状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具高度折光的内生孢子。

伴孢晶体是靠近芽孢,形成的一个菱形或方形、不规则形的多肽结晶,对鳞翅目等昆虫幼虫具有很强毒性。

致病变种:是指一个菌系或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菌系,与同一个种或亚种的其他菌系在致病性方面(包括危害症状,寄主范围)有区别;致病变种是种、亚种下的分类单元。生物变种或生物型:指同一种内不同菌株对某几项生化或生理反应相同的菌株群。

血清变种或血清型: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的菌株群。

噬菌体变种或噬菌体型:指对某几种噬菌体具有相同敏感性的菌株。

鞭毛菌亚门真菌(Mastigomycotina):营养体是无隔菌丝体,少数是原质团或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分纲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十字花科根肿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Zygomycotina):营养体多数是无隔菌丝体,高等接合菌的菌丝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分纲依据:生活习性、孢子类型和着生位置以及菌丝体发育程度。

根霉属(Rhizopus)=红苕软腐病

子囊菌亚门真菌(Ascomycotina):营养体多是有隔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节孢子、芽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分纲依据:子囊果的有无,类型和子囊壁的层数以及寄主类群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栗树白粉病

担子菌亚门真菌(Basidiomycotina):营养体是有隔菌丝体,双核菌丝体的生长具有锁状联合现象,无性繁殖简单,不发达,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分纲依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类型

黑粉菌属(Ustilago)=玉蜀黍黑粉病

半知菌亚门真菌(Deuteromycotina):营养体多数是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菌丝体可形成子座、菌核。无性繁殖形成各式分生孢子。缺乏有性阶段。分纲依据:是否形成载孢体和载孢体的类型,以及营养体的类型。

丝核菌属(Rhizoctonia)=水稻纹枯病

第四章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结构简单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由核酸和保护性蛋白衣壳组成,又称分子寄生物。

核酸多分体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这种分段的基因组被称为多组分基因组;含多组分基因组的病毒被称为多分体病毒。根据基因组分离和侵染所必需的状况可将正单链RNA病毒分为单分体病毒、双分体病毒和三分体病毒(核酸包被在三种粒体中的病毒。)单分体病毒:遗传信息存于1条核酸链上,包被在一个病毒粒体内的病毒

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播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植物病毒分类依据的是病毒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

1.构成病毒基因的核酸类型(DNA或RNA);

2.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3.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

4.病毒形态;

5.核酸分段情况;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

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 TRSV)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heat soil-borne mosaic virus, WSMV)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

亚病毒:是一类不具有完整病毒结构或功能的分子生物。

类病毒的主要特性:潜育期长、耐热性、高侵染活性、局限的存在部位、核酸组成相近、不显性感染、传播方式简单。

卫星病毒与拟病毒比较:

相同点:卫星病毒的核酸和拟病毒都需依靠辅助病毒的核酸才能增殖复制。

不同点:卫星病毒是真病毒,有蛋白质衣壳;而拟病毒不能编码蛋白,只能寄存在辅助病毒中。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一是对发病植物标本初步检查和判断;二是对确信的病毒病标本做进一步的实验诊断,必要时还需作进一步的病原鉴定。

一、病害初步识别

二、实验室诊断(一)鉴别寄主诊断(二)传染实验(三)显微镜观察(四)血清学技术(五)核酸杂交及PCR技术(六)物理化学特性

植物病毒的稳定性:钝化温度、稀释限点、体外成活期

植物病毒的侵入:从机械作用造成的微伤(fine wound)侵入植物细胞,传毒介体所造成的微伤侵入植物细胞,传毒介体直接将病毒引入植物细胞,也可通过嫁接和花粉细胞的授精融合方式进入植物细胞。

植物病毒的相互关系:

协生作用:混合侵染后,引起的症状比两种病毒单独侵染时更为严重。

颉颃作用:一种病毒对另一种病毒产生抑制作用。

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的病毒株系保护植物不受另一株系的侵染。

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是否增殖以及介体持毒的时间长短可划分为:

非循回型:病毒不在虫体内循环,也不增殖,只附着在口器上传毒。该类病毒称为非循回型病毒,传毒的持续时间为非持久性。

循回型:病毒经口针、前消化道、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该类病毒称为循回型病毒,传毒的持续时间为持久性或半持久性。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线虫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可分为外寄生和内寄生两种方式。

外寄生线虫仅以口针穿刺到寄主组织内吸食,而虫体留在植物体外。

内寄生线虫全部进入植物体内吸食,有的固定在一处寄生,但多数在寄生过程中是移动的。线虫对植物的致病作用,除了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外,主要是线虫在穿刺寄生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许多酶或毒素,引起各种病变。

线虫病害症状:

植物地上部的症状有顶芽和花芽的坏死,茎叶的卷曲或组织的坏死,形成叶瘦或种疫等

根部受害的症状,有的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卷曲,根上形成瘤肿或过度分枝,根部组织的坏死和腐烂等。

多肉的地下根或茎受害后。组织先坏死,以后由于其它微生物的侵染而腐烂。

根部受害后,地上部的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植株矮小,色泽失常和早衰等症状,严重时整株枯死

植物病原线虫主要分布在垫刃目和矛线目两个目内,垫刃目属于侧尾腺口纲,矛线目属于无侧尾腺口纲。

线虫病害的诊断:

由于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主细胞的刺激和破坏作用,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一般在植物的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虫瘿内有线虫虫体和卵,可以直接或分离后镜检。诊断时应注意,植物内寄生线虫容易在病部分离到,而根的外寄生线虫一般需要从根围土壤中分离。

分离的线虫还需进行人工接种试验,完成柯赫法则各步骤,以确定其病原性。

一种植物常常可以被多种线虫寄生;有些线虫还与真菌、细菌等一起,引起复合侵染。1、为什么把线虫列为植物病原物?谈谈线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线虫能取食真菌,为害动物、人和植物。枯死、萎蔫、畸形。

2、引起植物病害的线虫主要有哪些类群?

异皮线虫属、滑刃线虫属、粒线虫属、茎线虫属、根结线虫属

3、植物线虫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

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为主,特别是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辅以细胞学如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学结合寄主反应、脂酶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反应上的差异。

4、简述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

卵→幼虫→成虫→交配产卵(概念)

湿度:线虫需要在湿润的环境条件生长繁殖(亲水性),在干燥的空气中很快死亡。

温度:生长发育适温20~30℃,致死温度,热水40~50℃,10分钟。

酸碱度:pH值在4.7,线虫几乎不繁殖。

土壤的温湿度高、线虫活跃,养分消耗快,存活期短。

土壤板结、淹水、通气条件不良,线虫生长发育受阻(需氧性),因此线虫一般表现为:怕干、怕淹。

寄主组织是植物线虫的适宜生态环境。

天敌:原生动物、肉食性线虫、真菌、螨类等。

5、试述线虫对植物的致病为害特点。

植物线虫比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更有主动侵袭植物的能力和自行转移为害的特点。

一些线虫还能诱导、传带病原真菌、细菌、病毒,造成复合病害。

原生动物引致的病害:

侵染大戟的产乳细胞(乳汁管),产胶植物的含乳细胞。可可树、棕榈树的韧皮部。引致咖啡树韧皮部坏死病。引致南美洲的椰子心腐病。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是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从其他的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

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

附生植物:常依附在一些木本植物上,从这些木本植物表面吸取一些无机盐或可溶性物质,它们对宿主无明显的损害或影响,也未建立寄生关系的一些高等植物。

重寄生:以水寄生为寄主。

寄生性植物的防治:1、轮作:根据寄主范围不同。2、精选播种材料,种植诱发植物。3、清除吸根。4、深翻深埋。5、生物防治:炭疽菌防治菟丝子。鲁保1号。6、喷除草剂、杀菌剂。7、加强检疫。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列当科、桑寄生可、菟丝子科、樟科、玄参科

菟丝子检疫及防治措施:1.如发现有菟丝子混杂,过筛,将筛下的菟丝子作销毁处理。2.用玉米、高梁、谷子等谷类作物与大豆轮作,防除效果很好。3.豆科牧草和亚麻应建立留种区,严格防止菟丝子混杂。4.除草剂对菟丝子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胺草磷、地乐胺防治大豆田中的菟丝子有高效,

寄生性藻类防治: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化学防治:铜制剂、硫制剂等。

致病性主要表现在与寄主争夺营养而抑制寄主的生长。

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一类病害。

病因:1、不适宜的环境因素: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异常;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的毒害。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营养失调:

1.缺素症: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其比例失调。老叶:缺N(黄化)、P(紫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新叶:Ca(芽枯)、Fe(白叶)、S(黄化)、Mn(失绿斑)、Cu(幼叶萎蔫)

2.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如粪肥害、药害、盐碱地。

植物的药害: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急性药害、慢性药害)

气候因素:

1.温度: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变温(温差过大)。

2.水分湿度:水淹(沤根)、干旱(萎蔫)、水分骤变(裂果)、干热风(卷叶)。

3.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第八章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侵染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发病的连续过程。也即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因素影响)

接触期: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与寄主可侵染部位接触,然后至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分为接触前、接触后两个时期)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这段时间。(侵入途径: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侵染剂量:侵入所需的最低数量。(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时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时期。

寄生物营养方式(2种):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取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的,有时称作死体营养寄生物。2.活体营养型:病原物和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营养关系,有时称作活体营养寄生物。

潜育期的长短影响因素:寄主种类、发育期、营养条件有关、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

发病期:植物受到侵染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表现症状而发病,从出现症状开始即进入发病期。(病原物扩大危害、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

第九章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侵染循环: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引起植物生长季最初的侵染)

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和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引起病害在生长季节中的蔓延)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方式:以菌丝在受侵染的病株内越冬或越夏,以休眠体在植株内外存活,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以腐生方式生活。

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腐霉属、丝核属、引起萎蔫的镰孢霉属)

病害循环过程: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表面越冬,春、夏季,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传播至玉米的幼嫩组织或叶鞘内,穿透寄主表皮或从伤口侵入叶片、茎干、节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组织。侵入的菌丝在侵入点

附近表现症状。分泌生长素和吲哚乙酸,刺激玉米细胞膨大。冬孢子成熟后飘散,可以引起再侵染。

病原物的传播: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人为因素传播(种苗或种子的调运、农事操作、农业机械)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死体营养和活体营养之间的区别(重点)解释两者,加上比较区别。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积年、单年循环病害,系统侵染和局部侵染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第十章植物病原寄生性和致病性

共生: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共栖关系:有关双方虽然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益、害关系。

寄生: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称为寄主,得到营养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对寄主有害。

寄生性: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形态相似,但对不同属寄主植物的致病性不同的类群。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

生理小种:专化型或致病变种内形态相似,但对同一寄主植物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致病性的群体。

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死体营养生物: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养分,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死体寄生物。而将兼具寄生与腐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 parasite)或兼性腐生物,前者以营腐生为主,后者以寄生为主。

2、活体营养生物:寄生物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活体寄生物。人们将只能活体寄生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死体营养病原物的致病作用:1.死体营养的病原物,一般从寄主植物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通过它们所产生的酶或毒素等物质的作用,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以死亡的植物组织作为生活基质,再进一步伤害周围的细胞和组织。2.死体营养的病原物腐生能力一般都较强,它们能在死亡的植物残体上生存,营腐生生活,因此都能人工培养。3.死体营养的病原物寄主范围一般较广。立枯丝核菌、齐整小核菌和胡萝卜软腐欧氏菌等,可以寄生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植物。

活体营养病原物的致病作用:1.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是更高级的寄生物,它们可以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侵入后在植物细胞间隙蔓延,常常形成特殊的吸取营养的机构,称为吸器,由吸器来吸取寄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如霜霉菌、白粉面和锈菌)。2.活体营养的病原物不能脱离寄主营腐生生活。因此不能人工培养。3.这些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4.这些病原物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较小,这对它们在活细胞中的生长繁殖是有利的。但是,一旦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它们也随之停止生育,迅速死亡。

病原物的致病因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病原物机械穿透和代谢产物。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物接触寄主后,引致寄主植物发病的机理一般涉及机械穿透、营养物质掠夺和化学致病作用等。

——1.机械穿透2.夺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病原物致病生化因子:

胞外酶

毒素:是指病原物产生的一类小剂量即可对寄主有明显损伤和致病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毒素的作用机理:1.毒素与寄主植物细胞膜上的某种蛋白质产生相互识别作用;2.影响寄主细胞膜的透性,导致寄主细胞内电解质的渗漏;3.影响寄主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抑制寄主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4.作为一种抗代谢物,抑制寄主某些生长必需的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亦称植物激素,各种生长调节物质是植物体细胞分裂、生长、分化、休眠和衰老所必需的。

胞外多糖:病原物表面和释放到环境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在细菌中又称黏质(slime)或黏质层。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性:植物本身因形态、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等特性而表现出对病原物侵染和致病作用的一种抵抗性。

避病性:是植物逃避病原物侵染所表现的一种特性。实质上是寄主植物在其感病时期或感病部位与病原物不接触,少接触或避过侵染高峰期。

耐病性:植物在受到病原物的侵染为害时,仍能保持良好产量的能力,是植物忍耐病害的能力。

植物的抗病机制

1.被动抗病性机制

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前就已形成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生理生化学的因素:

(1)形态、结构性状抗性(固有结构抗性)

角质层和蜡质层的厚度:孢子萌发、侵入受阻

表皮结构:气孔有角质脊,开口狭窄,水滴不易进入(细菌);表皮硅化细胞的程

度增加(稻瘟病)。

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小麦开花后残留花药少(赤霉病)

(2)生理机能抗性(固有化学抗性)

体表分泌物质: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刺激非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而限制病原物

的生长。

体内抗性物质,酶抑制物:酚类物质(氧化)→醌、萜类;水解酶抑制物类

2.主动抗病机制

病原物侵入植物后激发植物表现出的保卫性反应。

(1)诱发的结构抗性:病原物侵染后寄主在组织结构上的抗性反应

(2)细胞壁的改变:木质化(在细胞壁、胞间层和细胞质等不同部位产生和积累木质素的过程。)、乳突的形成(病原真菌侵入时,在植物细胞壁和质膜之间,与真菌附着胞和侵入钉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半球形沉积物,即乳头状突起。)、木栓化的形成(木栓质在细胞壁微原纤维间积累,常伴随植物细胞重新分裂和保护组织形

成。)

愈伤葡聚糖的早期沉积,阻塞了胞间连丝,因而阻碍病毒的传播,这也是抗病毒的

一个重要原因。

侵填体的形成:在维管束病害中,由于病原菌对维管束系统的侵染,诱发导管产生

侵填体,封闭导管,防止病原扩展。

(2)诱发的化学抗性:病原物侵染后,寄主组织细胞内形成一些抗性化学物质,而表现的抗性。

植物保卫素;也称为植物抗毒素,它是由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或者作为伤害和其

他生理刺激而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代谢产物。病原菌刺激或化学或机械损伤后,由植物产生的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受非亲和性病原物侵染后,受侵染的细胞和周围的细胞迅速

死亡,而表现出的高度敏感现象。(细胞学变化:膜损伤、细胞器改变、原生质变性、染色体断裂)

3. 诱导抗病

病毒弱毒株系的利用:交互保护作用——寄主接种弱毒株系以后,再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

不同类群的微生物交互接种也能诱使植物产生抗病性

微生物的提取物(糖、蛋白等)接种也能诱使植物产生抗病性

其他化学物质的刺激也能诱使植物产生抗病性

垂直抗性:植物品种对病原菌某些生理小种有高度抗性,对另一些生理小种不抗,寄主植物品种同病原物生理小种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故也称专化抗病性。小种专化抗性。水平抗性:这种抗性表现为植物对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较一致的反应。对多数小种都具抗性,寄主品种同病菌生理小种之间无特异关系,也称非专化性抗性或一般抗性。非小种专化抗性。抗性稳定持久。

植物抗病性的变异

1.植物抗病育种:将抗病基因汇集到新品种,而使品种抗病性改变,形成新的抗病品种。2.栽培条件和环境影响:有利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品种抗性,反之则易感病。

3.寄主群体混杂:由于天然杂交和机械混杂,使种子纯度下降,长势不均,成熟度不一致,延长病害侵染和病害发生期,降低群体抗病能力。

4.寄主生育期抗性变化:感病时期的不同。马铃薯晚疫病。

5.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病原物通过有性杂交、突变,基因遗传重组等方式,形成新的致病力强的小种。

6.品种的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寄主品种定向地选择了使其抗性丧失的生理小种。

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作用增强 2.光合作用降低 3.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改变4.酚类和相关酶活性增强5.水分生理改变。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群体在寄主群体中大量传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

流行病:传染性强,病情可在短期内大量增长和蔓延的一类病害。

稳态流行:亦称常发病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也称前进性流行。

大区流行: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100总株(叶)数

发病株(叶)数发病率=? 病害严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不同病害有相应的分级标准)。 %100调查叶(杆)总面积叶(杆)孢子堆面积病害严重度=

? 病情指数: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的一个参数。

%100最高级代表的数值

样本总数该级代表数值)(该级样本数病情指数=???∑ 植物病害流行学:在群体水平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病害的发生率高、蔓延地区广,发病时间集中,为害严重,产量损失大。

病害流行因素及其特点:1.病原物的繁殖力(决定因素):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

2.新病原物种或小种的传入及病原物致病力的变化3.初次侵染源的数量和分布4.病原物的传播距离和有效性5.寄主群体的大小和分布6.寄主感病生育期和病原物发育阶段相吻合情况7.气象条件:湿度、温度、风、雨8.栽培制度和栽培条件9.介体昆虫的虫口密度和活动

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的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病害流行的变化

1.季节流行: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里,病害的发生率或病情指数是随着时间而增长或衰落,这就是病害流行在时间上的动态。

2.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虽然不大,但能逐年积累,稳定增长,多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这样的病害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此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条件下会迅速死亡。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

单年流行病害:病害具有多次再次侵染,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菌量的积累,造成病害的流行,这样的病害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

?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3.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病害数量或发病程度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变化。主要研究病害流行的季节发展曲线、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型、流行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季节流行动态(时间为横坐标,发病数量为纵坐标——始发(指数增长期!!)、盛发、衰退;逐年流行动态

4.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病害的传播过程,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中的发展规律。气传、土传、虫传病害。

?一次传播距离:病原菌孢子从释放到侵入植物体这段时间内所引起的病害传播,以日为时间单位,表述为一日之内实现的病害传播距离。

?一代传播距离:病害一个潜伏期内多次传播所实现的传播距离。

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病害传播距离:指病害从菌源中心向四周扩散蔓延的距离。传播距离是受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影响,引致侵染发病的概率。

病害预测

植物病害预测:是在认识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已知客观规律展望未来的思维活动。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来估计病害未来发生的时期和数量,用以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1.预测的依据:抓住引起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据。

2. 病害预测的类型

(1)根据测报的有效期限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短期预测:时限在一周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侵染预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者菌量数据,作物生

育期的变化以及实测的或预测的天气要素作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

长期预测:亦称病害趋势预测,指一个季度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多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等资料作出。预测结果指出病害发生的大致趋势,需要以后用中、短期预测加以订正。

(2)根据测报的内容,分为发生期和流行程度的预测。

发生期预测:主要是预测病害的始发期,盛发期。

流行程度预测:预测在一定时期内病害是否可能在较大区域内爆发流行,在作物成熟前病害是否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作物损害——价值>防治成本

损失预测也称损失估计,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有时还将品种、栽培、气象条件等因素用作预测因子。

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

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的意义: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

诊断的程序:(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田间诊断:病害诊断的第一步,到实际发生病害的田间观察、对病害作出初步的判别。

柯赫氏法则(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具体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物;(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

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通常有发病中心。

非侵染性病害:病植物上无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没有发病中心。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的同时,另一种病害伴随发生,这种伴随发生的病害。

继发病害:指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紧接着又发生另一种病害,后发生的病害,以前一个病害为发病条件,后发生的病害叫继发性病害。

血清学:是以研究抗原和抗体相互关系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抗原:凡是能够刺激动物有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所产生抗体进行专化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抗体:由抗原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而生成的,存在于血清或体液中,能够与该抗原发生专化性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血清: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血清学鉴定方法:

凝集反应:粒性抗原如细菌与其特异性抗体在电解质影响下,很快结合成可见的凝集块。琼脂双扩散:一定浓度的琼脂凝胶中,抗体和抗原互相扩散,在适当的位置形成沉淀,沉淀线的形状可以反映抗原和抗体的相互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核酸杂交及PCR诊断技术

植物病害的防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病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损害水平,并力求防治费用最低、经济效益最大、可能产生的对植物和环境的副作用最小。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及措施:1.避免病原物:在接种体稀少,没有的时间或地区种植寄主作物,以避开病害。2.杜绝病原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植物繁殖体,通过检验和检疫以及消灭虫媒等措施,可以把病原物拒绝在作物栽培区之外。(1)植物检疫和检验(2)处理植物繁殖体(3)消灭媒介昆虫3.减少病原物(1)生物防治:利用一种生物杀死或抑制病原物(2)轮作(3)去除并销毁感病植物或受病部分(4)热力及化学处理(5)土壤处理,目的是减少或钝化土壤中的病原物4.保护植物:借助施用化学药剂或改变栽培措施对植物加以保护(1)药剂保护(2)防治媒介昆虫和其他介体(3)接种弱株系病毒以防强株系(4)改变环境5.增强寄主抗病性(1)抗病育种(2)改善营养,增强寄主抗病性6.治疗病株:治疗的措施包括用于消除已经侵染的病原物和减轻病害的严重度。(1)化学治疗(2)热力处理(3)外科手术

综合治理(IPM)或称综合防治(IPC):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生态、经济、环保

?特点:

不会造成防治上的浪费,也不会使有害生物危害造成大量的损失。

保留一定种群密度的有害生物,有利于保护天敌,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

有利于充分发挥非化学防治措施的作用,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残留污染,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生物防治:利用对植物无害或有益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影响或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压低病原物的数量,或诱导或增强植物抗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从而控制植物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控病措施。

生物防治的机制: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互(叉)保护作用。

物理防治:指通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人工机械法、诱杀法、温控法、阻隔法、辐射法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优点: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是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能及时控制危害。

?缺点: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破坏生态、残留污染环境。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LC50/EC50/LD50/ED50表示。

毒性: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有机体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的能力,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致突变等。

选择性:指农药对不同生物的毒性差异。

药效:是农药在特定环境下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它是化合物的毒力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农药=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杀鼠剂

杀菌剂: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是一类能够杀死病原物,抑制其侵染、生长和繁殖,或提高植物抗病性的农药。包括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线虫剂和杀病毒剂。

植物病理学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拉丁学名 一、病原菌拉丁学名 1、真菌 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 Achlya (绵霉属)Pythium (腐霉属) Phytophthora(疫霉属)Peronospora(霜霉属) Spongospora (粉痂菌属)Polymyxa (多粘菌属) Saprolegnia (水霉属)Aphanomyces(丝囊霉属)Sclerospora(指梗霉属)Plasmopara (单轴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假霜霉属)Bremia (盘梗霉属)Albugo(白锈属)Peronophthora(霜疫霉属) Rhizopus (根霉属)Mucor(毛霉属) Choanephora(笄霉属)Absidia(犁头霉属) Taphrina(外囊菌属)Blumeria(布氏白粉属) Ceratocystis(长喙壳属)Gibberella(赤霉属) Valsa(黑腐皮壳属)Elsinoe(痂囊腔菌属) Guignardia(球座菌属)Venturia (黑星菌属) Sclerotinia (核盘菌属) Erysiphe(白粉属属)Sphaerotheca(单丝壳属) Podosphaera (叉丝单囊壳属)Phyllactinia(球针壳属) Uncinula (钩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壳属) Meliola(小煤炱属)Glomerella (小丛壳属) Gaeumannomyces(顶囊壳属)Cryphonectria(隐球丛赤壳属)Gnomonia(日规壳属)Phyllachora(黑痣菌属)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理学

简述利用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生物技术对植物病理影响最突出的可能有如下三个领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核酸的分析和操纵。1)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无病原植株。2)病原鉴定和病害诊断:各种免疫技术如单克隆抗体等和核酸技术如PCR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各种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出现,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3)寄主和病原物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鉴定了大量的寄病互作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明确了许多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分子基础。4)DNA重组技术:近几年通过转基因培育抗病植物抗病品种的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植物源和病原菌来源的抗病相关基因已转入作物中,产生了大批抗病高产的转基因材料,但是由于转基因安全性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这新材料和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可通过与传统品种的杂交,把这些优良品质转移至杂交品种中去,但这一方法耗时费工。5)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育种的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的效率。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生物防治的机制是什么? 1)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主要有井冈霉素、效霉素等。研究证明,链霉菌代谢产物几丁质酶是造成菌丝畸变、细胞质凝集和外溢的直接原因。2)木霉菌。木霉菌的生防因子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水解酶类,如几丁质酶、纤维素霉、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这些酶类对真菌细胞壁的降解有重要作用,可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引起菌丝崩解。二是次生代谢产生的各种抗生素类物质, 主要的有木霉素,胶毒素、绿木霉素、胶绿木霉素和抗菌肽等。3)拮抗细菌。是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和放射性土壤农杆菌。芽孢杆菌的主要生防物质是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其抑菌谱甚广, 可使病原真菌菌丝体溶解,原生质外溢。4)拮抗真菌。A、我国共有3个属的食线虫真菌。其中淡紫拟青霉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致死作用主要是其代谢产生的几丁质酶。B、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 linavinoso),其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病菌的性子器口和锈子器口侵入, 不能直接侵入。 我国水稻上有哪些重要病害,目前江苏水稻最重要的病害有几种,其关键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我国水稻重要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目前江苏省最重要的病害为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条纹叶枯的防治:a、推迟移栽期7-10,避免灰飞虱的主要传毒高峰。b、拔除病株,控制病害。C、秧苗期全程药控,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与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叶蝉 B、飞虱 C、蚜虫 D 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细菌 5、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菌核 B、假根 C、双核菌丝 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专化型 B、专性寄生 C、单主寄生 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锈菌 B、木耳 C、黑粉菌 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弱性寄生物 B、专性寄生物 C、腐生物 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植物病理学专业英语词汇

植物病理学词汇 1)abacterial 无菌的 2)abiotic 无生命的,非生物的 3)acidic 酸性的 4)acquired resistance 获得抗 病性 5)acquired susceptibility 获 得感病性 6)actinomyces 放线菌 7)active ingredient 有效成分 8)agroecosystem 农业生态系统 9)agronomic 农艺学的, 农事的 10)amino acid 氨基酸 11)analysis of covariance 协方 差分析 12)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 析 13)anatomy 剖析, 解剖学 14)anoxic 厌氧的 15)anthesis 开花期,开花 16)antibiotics 抗生素, 17)antibody 抗体 18)antigen 抗原 19)antitumor 抗癌的 20)apoplastic 非原质体的 21)ascomycetes 子囊菌 22)asexual 无性的 23)avirulence 无毒性 24)baccine 疫苗 25)bacteria 细菌 26)bactericides 杀细菌剂 27)basidiomycetes 担子菌 28)biomass 生物数量 29)biosynthesis 生物合成 30)biotroph 活体营养 31)biotype 生物型 32)blast 枯萎病 33)blight 枯萎病,疫病 34)botanical 植物学的 35)causal agents 病原体 36)causal organism 病原生物37)chlamydospore 厚垣孢子 38)chlorophyll 叶绿素 39)chlorothalonil (daconil) 百 菌清 40)chromosome 染色体 41)coevolution 协同进化 42)colonization 移植 43)cultilar 栽培品种 44)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45)cytokinetic 细胞动力学的 46)cytoplasm 细胞质 47)deactivation 灭活作用 48)degradation 退化 49)derosal 多菌灵 50)detection 检定 51)detoxification 脱毒 52)dextrose 葡萄糖 53)diagnostic 诊断的 54)diagnostics 诊断学 55)diapause 滞育(昆虫生长的停 滞期),间歇期 56)dicots 双子叶的 57)dicotyledon 双子叶植物 58)disease-resistant cultivar 抗病品种 59)dormancy 冬眠 60)dose 剂量 61)downy mildews 霜霉 62)economic thresholds 经济阈 值 63)ectoparasite 皮外寄生物, 外寄生虫 64)electrophoresis 电泳 65)endoparasitic 内部寄生的 66)enzyme 酶 67)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68)epiphytotics 植物流行病的, 植物流行病 69)evolutionary 进化 70)fatal temperature 致死温度 71)fauna 动物群, 动物区系, 动 物志 72)fermentation 发酵 73)flagellum 鞭毛

中国农业大学通植物病理学复习

绪论 1、植物病理学 1)性质:植物病理学是以植物为保护对象,以研究病原-寄主-环境相互关系为基础,以阐明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设计经济有效的防治 措施为目的的应用基础科学。 2)任务(研究内容): a)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b)受病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c)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d)病害(H-P)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e)根据上述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 防治措施。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保障。 2、著名植物病理学工作者:戴芳澜(中国真菌学植病学奠基人)、俞大绂、邓叔 群、林传光、曾士迈等。 植物病原真菌 1、菌物病害特点: 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为畸形。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和颗粒状物。 卵菌门中,多数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腐烂或苗期猝倒。卵菌多数以卵孢子或休眠孢子越冬。 接合菌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很少,而且多是弱寄生菌,引起的症状通常为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 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它们大多是死体营养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但是,白粉菌则是活体营养生物,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 担子菌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的锈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黑粉菌种类多,侵染方式各不相同。 锈菌的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复杂的,有多型性和转主寄生现象。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 非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一般来说,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气候因素所致; 病害产生明显的枯斑、灼烧、畸形等症状,又集中于某一部位,无病史,多为使用农药、化肥不当造成的伤害; 植株下部老叶或顶部新叶颜色发生变化,可能是缺素病,可采用化学诊断和施肥试验进行确诊;

2020电大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2、病原 3、病原物 4、病状 5、病征 6、病害三角 7、病害循环 8、xx病害 9、多循环病害 10、积年流行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11 、寄生性12 、致病性13 、寄生专化性14 15、寄主范围16、侵染性病害17、非侵染性病害18、植物病害19、真菌生活史1/ 26 、无性繁殖20 、有性生殖21 、菌丝22 23、菌核24、分生孢子25、子实体26、寄主27、转主寄生、多态现象28 、原核生物29 、噬菌体30 、质粒31 、病毒32 、类病毒33 34、交互保护作用线虫35、xx 36、外寄生线虫37、潜肓期38、侵染过程、系统性侵染39 40、毒素262/

41、初侵染 42、再侵染 43、植物病害防治 44、植物检疫 45、重寄生现象 45、xx抗作用 46、IPM 47、抗生作用 48、生物防治 49、化学防治 50、杀菌剂

二、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 1、霜霉菌孢囊梗上着生。 a,游动孢子b,孢子囊 c,子囊d,子囊孢子 2、营养体为无隔菌丝。 a,锈菌b,白粉菌 c,根肿菌d,霜霉菌 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以生于。

3 / 26 a,子囊壳内b,植物体表 c,孢子囊内d,闭囊壳内 4、植物白粉病病斑上出现的小黑点,它们可能是。 a,菌脓b,菌核 c,闭囊壳d,担子果 5、对外检疫机构多设在。 a,乡政府b,省政府 c,农业局d,车站、机场和港口 6、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 c,重寄生d,竞争作用 7、最早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是。 a,多菌灵b,氯化苦 c,波尔多液d,石硫合剂 8、梨黑星病在其症状部产生的黑色霉层为。 a.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b.担子及担孢子 c.子囊及子囊孢子d.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 9、苹果白粉病可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其病原结构是。.子囊孢子.分生孢子ba d.分生孢子器c.菌丝、苹果炭疽病在果实上部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10 / 426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1) 1、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危害 (11) 2、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11) 二、植物病害与病害系统 (11) (一)植物病害 (11) 1、什么是植物病害 (11) 2、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 3、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12) 4、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病症和病状 (12) 5、症状的5大类型 (12) 6、病症的类型 (13) 7、症状是会发生变化的 (13) 8、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13) 9、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 (13) 10、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3) 11、植物病害类型(传染性病害) (14) (二)病害系统 (14) 1、什么是植物病害系统 (14) 2、病害系统的要素 (14) 3、病害系统的类型 (14) 4、自然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关系,针对特定的植物病害) (14) 5、农田病害系统(病害四角关系,强调人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14) 人在植物病害生态系统中影响 (15) 6、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15) 7、植物生物组 (15)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6) (一)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16) 1、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16) 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16) (1)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16) (2)营养型与病原物侵入寄主的关系 (16) (3)微生物可分为兼性寄生物和兼性腐生物 (16) (4)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16) (5)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 (17)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17) 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7) (1)水解酶类 (17) (2)毒素 (17)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种作用途径) (18) (4)小分子蛋白 (18) (5)病原物的mRNA和小分子RNA进入寄主细胞 (18) 5、病原物的传染性 (18)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8) 1、什么是病程 (18)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 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2.病因: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3.病征:是指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4.病状:植物染病后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5.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为菌丝。 7.真菌: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并有分枝的 丝状营养体. 8.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营养生长和繁殖,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的 整个过程。 9.真菌的有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特殊的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的配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10.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 方式。 11.无性孢子:有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孢子,如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 子。 12.有性孢子: 13.植物病原细菌: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 14.原核生物: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种,无核膜包 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15.植物病毒: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 16.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其体内繁殖扩展, 发生致病作用,进而显现病害症状的过程。 17.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间的第一次侵染,叫初次侵染。 18.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 叫再次侵染。 19.介体传播:是指病原生物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20.非介体传播: 2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22.潜育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 23.单循环病害:指侵染循环中只有初次侵染没有再次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24.积年流行病害: 25.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多次繁殖后代,从而发生再侵染的病害。 26.单年流行病害: 27.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生物病原引起在田间具有传染性的病害 28.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在田间不具传染性的病害。 29.病害循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至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30.土传病害: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病害。 31.气传病害: 32.系统侵染: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可在寄主体内扩展至全株称系统性侵染. 33.局部侵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称局部性侵染。 34.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生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35.寄生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 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2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22.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 23.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24.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5.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2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真菌的许多菌丝称作菌丝体。 27.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 28.有隔菌丝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 29.无隔菌丝许多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横隔膜加以分开,整个菌丝是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30.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 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 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 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 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 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 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 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

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 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 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 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 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 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 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 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

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90401 一、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此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1.思想品德要求 在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 祖国,献身农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挚的 协作精神;遵守法纪,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在业务上,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 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和前沿动向;全面掌握现代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能在群体、 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和掌握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 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对有关的学科发展和生产变革能有较强的适应力,具有组织或 独立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能熟练 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先进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综 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 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小语种外语的学生要求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具有阅读本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