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

王继东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Email:wangjidong@https://www.doczj.com/doc/aa6133087.html,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信网络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研究,提出了一种从技术实现角度出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从网络管理系统以及资源系统的信息划分入手,分析了端到端信息在各自系统的可见性,提出了基于信息分析、集成算法以及路由模型在内的完整实现方法,为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信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信息集成

1引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演进,电信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的中心已经从单纯的价格、业务的竞争发展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的综合竞争,“竞争、服务”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电信行业的重要课题。竞争推动着国内的运营商们以前所未有的精力关注市场、关注客户,几个经济大省的主要运营商纷纷改造前台系统,但随之而来的后台支撑系统问题日益显现。

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提出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运营要求,但是传统的后台系统往往是分专业(交换、传输、数据等)进行独立管理运维,根本无法将前台业务要求进行有效支持,主要表现在:

现有网络多是多厂商、多技术、多制式的混合网络,而管理上通常又是各自独立,无法形成端到端的管理模式。

网络设备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存在,无法关联客户和业务信息。

真正对网络维护的网管系统和资源系统信息分散,无法支持快速的新业务开通。

运营商需要一个能提供端到端信息模型的系统,由此获得全面的业务视图,本文从技术实现角度对电信网络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的信息集成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一套可行的实现方法以解决面临的难题[1]。

2端到端的网络信息

运营商需要的一个端到端、全程全网的、经过整合的网络系统,能够支持运营商在市场上的种种策略,真正作为一个后台支撑系统支持市场工作。这种系统需要对跨专业、跨厂商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而基础便是需要一套完整、统一的资源信息模型,网管与资源的信息集成是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图1 端到端网络信息示意

2.1网络资源信息划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资源的分层划分

图2 电信资源信息的逻辑层次结构

由上图可知,网络资源信息可以分为物理资源、逻辑资源、业务资源和客户资源,物理资源主要是那些网络中可感观资源,包括具体的网元设备、设备中的板卡、端口、一些具体的物理连接以及设备的摆放物理位置等等;逻辑资源则是网络中存在但非可见资源,主要在逻辑层面,包括网络中的通道、时隙、逻辑路由以及IP地址等信息;业务资源主要是运营商在网络上开展的业务信息,对于运营商来说这同样是一种资源,业务开展的多少、好坏关系到运营商在市场上的成败;客户资源则是市场的最末端,对于运营商来说是市场的最前端,精益运营的今天讲求的是客户体验,对客户的细分支持将网络和业务发挥极至,客户是运营商宝贵的资源[2]。

2.2网管系统和资源系统各自的资源信息

图3 网管与资源各自包含的信息

在网管系统中,系统负责对整个网络的设备进行维护,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通过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来监视、控制、分析网络,为网络维护人员提供详尽的网络运行数据信息,帮助其分析现有网络状况、优化网络、提高服务质量。网管系统通过对网络中网元、板卡、端口、通道、路径等信息的分析,也同时得到了它们的相关资源信息。总的来说网管系统中主要保存网络中的逻辑资源,也有部分物理资源。

资源系统是整个网络中对物理资源的信息系统,记录整个网络在建设过程中所有固定资产资源的情况,包括网元信息、板卡、端口、非智能设备、业务、客户等等,在资源系统中主要存放的是物理资源、业务资源以及客户资源。

2.3端到端资源信息在网管系统和资源系统的可见性

让我们从端到端视图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各种网络资源在网管系统与资源系统中的可见性

图4 电信资源信息在网管、资源系统中分段可见

由上图可以看出,对于端到端的全程路由来说,单单从网管系统或者资源系统来看,都无法真正完整的取得所有的资源信息,对于网管和资源系统来说,都是分段可见的,智能设备的信息在网管系统中更多的体现,而更多的非智能设备以及物理资源的信息大多存放在资源系统中,只有将网管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信息真正进行互联与集成才能得到端到端的全程路由显示与管理。

3网管系统资源信息与资源系统资源信息的集成

在综合网管范畴,要做到端到端路由分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专业网管的基础之上,打破各专业的网络边界。

3.1分析方法

首先,把各专业视为黑盒子,找出各个“黑盒子”的边界点,连接这些边界点就构成了最上层的端到端路由;

其次,深入“黑盒子”内部,利用专业网管数据,分析出专业内部的路由。

找到正确的边界点是能否分析出端到端路由的关键,利用网络设备的物理互联关系,查询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即可实现。

下面给出一个基本分析流程阐明上述原理:

1) 根据电路的用户业务信息,查询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取到用户网络接入点A(UNI),并根据A点的端口信息判断出接入的网络性质(如:ATM网)

图5 用户业务信息接入点

2) 进入ATM路由分析模块,分析出该电路在此ATM网内的路由及映射关系,并得到电路跨出此ATM网的网络边界点B。

图6 专网路由界定边界点

3) 查询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出网络边界点B的对端网络的网络边界点C,并根据C的端口信息判断出该网的网络性质(SDH网);同时,根据资源数据查出B到C的物理连接路由(DDF/ODF端子跳接信息)。

图7 结合资源系统得到跨接点

4) 进入SDH路由分析模块,分析出该电路在此SDH网内的路由及映射关系,并得到电路跨出此SDH网的网络边界点D。

图8 SDH路由得到边界点

5) 查询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出网络边界点D的对端网络的网络边界点E,并根据E的端口信息判断出该网的网络性质(ATM网);同时,根据资源数据查出D到E的物理连接路由(DDF/ODF端子跳接信息)。

图9 结合资源系统获得另一端ATM边界点

6) 进入ATM路由分析模块,分析出该电路在此ATM网内的路由及映射关系,并得到电路跨出此ATM网的网络边界点Z。同时,根据电路的用户业务信息,发现Z点即是该电路的另一个UNI,分析完成。

图10 网管与资源共同提供端到端的路由信息

3.2网管路由数据分析

综合网管系统通过采集各个专业以及各个厂商的EMS系统获取到完整的网络配置数据,通过分析这些配置数据,我们可以获取到完整的逻辑路由,包括:网元和网元间的各级别复用连接关系。

ATM的路由信息包括:

z网元端口间的互联关系

z承载电路的链路的复用映射关系(VPI/VCI)

SDH 的路由信息包括:

z网元端口间的互联关系

z承载电路的链路的复用映射关系(时隙)

从网管系统分析出来的路由,在逻辑信息内容上虽然全面,但是,由于存在专业分割和厂商EMS管理范围的限制,路由的分析只能够局限在专业内和EMS管理范围内,而不能够跨越专业边界和EMS管理边界,也就是说,从网管数据中,我们得不到跨专业和跨EMS 管理边界的信息,无从知道电路是如何跨越专业和EMS管理的,因此,单从网管数据,我们不可能得到一条电路的完整的端到端路由信息。而且,从网管数据中,只能够得到路由的逻辑信息,而得不到路由的物理信息。

另外,网管数据没有记录与业务相关的数据,因此,我们也无法获取到电路的业务客户信息。

3.3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分析

在资源系统中,资源数据的关键来源是调度工单,大部分的资源数据录入都是基于调度工单的,调度工单记录了较为完善的资源的分配信息。

电路调度是受业务受理驱动的,因此当业务部门受理了一项业务后,就会生成一张业务工单,业务工单传递到调度部门,调度部门会首先根据专业网络对业务工单进行工单细分,分为数据工单和传输工单,数据工单又被进一步细分为本地工单和骨干工单,而传输工单则被进一步细分为长途槽路工单、本地槽路工单和跳接工单,图示如下:

图11 业务工单结构

以某ATM网来说,其工单划分示意如下:

图12 ATM业务工单的划分

ATM的调单工单记录了如下信息:

z业务及客户信息

z VCI/VPI信息

z槽路信息

z DDF跳接信息

以某SDH网来说,其工单划分示意如下:

跳接工单跳接工单

图13 SDH业务工单的划分

SDH调单工单记录了如下信息:

z业务及客户信息

z槽路信息

z DDF跳接/时隙跳接信息

从上面分析的调度单记录信息可以发现,与电路的端到端路由有重要关系的信息是:业务及客户信息、槽路信息和DDF跳接/时隙跳接信息。

其中,槽路信息和DDF跳接/时隙跳接信息构成了与专业无关和与EMS管理边界无关的端到端物理路由。

3.4信息集成算法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z从网管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专业内、EMS管理范围内的逻辑路由

z从资源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跨专业、跨EMS管理范围的物理路由以及业务客户信息

如果能够把这两种数据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电路的端到端路由。

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一下算法来得到端到端路由:

(1) 网管侧,根据网管数据中能够表示电路的数据(对SDH是Path,对ATM是PVC),提取Path/PVC的两端端口位置信息。

(2) 以这两个端口位置信息作为条件,查询资源数据接口。

(3) 资源侧,首先根据这两个端口找到对应的槽路及其调度工单(根据我们的分析,除开几种特殊情形,这两个端口一定与某一个槽路相对应)。

(4) 资源侧,根据找到的槽路调度工单查询到该工单的上层业务工单,并根据此业务工单提取全部细分的调度工单。

(5) 资源侧,将查询到的全部调度工单进行数据汇总,返回:槽路信息、DDF/时隙跳接信息和业务客户信息。

(6) 网管侧,根据资源返回的数据,对每一个槽路,分析其链路构成(包括网元、网元连接关系、信息复用关系)。

网管侧,集成第(6)步得到的链路数据和第(5)步得到的跳接数据和业务客户数据,得到完整的端到端路由。

3.5电路端到端路由模型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成果,我们对电路端到端路由模型设计如下:

图14 端到端路由模型

电路是承载客户业务的最基本载体,一条电路是由若干槽路首尾连接而成的,两个槽路的连接关系是通过DDF跳接或者时隙跳接来进行。

槽路是调度人员根据相关专业的情况进行划分的若干链路,槽路只记录电路在这一段链路的上下端口的位置,而不记录链路内部的构成。

槽路链路是由若干网元互连而成的,网元间的连接称为一个群路,槽路端点则是网元的一个支路,即一个槽路链路的构成包含两个支路、若干网元和网元间群路(对于长途槽路有可能只包含一个支路)。

群路是支路经过信号映射复用后的承载体,群路承载了数量大于1的支路信号,因此,群路部分信息包含:电路的时隙/PVC构成和群路的物理连接(设备端口位置、光纤光缆/

电缆以及相应的DDF/ODF跳接)。

支路部分信息与槽路端点信息相一致,但对于高速支路,则要增添电路的时隙/PVC构成信息。

网元的基本信息构成是:机房->机架->槽道->端口,这些信息保证了能够清晰地描述出端口的位置。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以及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的深入分析,研究了通过进行信息集成而提供呈现端到端电信信息模型,提供了一套可行的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为跨专业集中运维的提供了信息基础,更使得“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成为真正的可能。实践证明只有很好的完成网管系统与资源系统信息集成,才能真正实现全网的统一管理、调度,才能真正有可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信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延杰,杨宁,吴海军, 宁连举.《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10.

[2]GB921电信管理(TM)论坛,《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Study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Telecom Network Management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Wang Jidong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100876)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technical solu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telecom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study is from the information stored in each system, analyzing the end to end information visibility in each system, and finally the study provides a solu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analysis, integration arithmetic and route model. The solution blazes a way in building up the telecom business and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Keywords: Telecom Network Management, Telecom Inven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认识和体会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认识和体会 目前,在传统行业实行项目管理已很普遍,而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信息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所处环境变化快速、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所以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因此,只有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才能规范项目需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保证信息工程质量。 那么,我们知道了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实施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实际生活中有多少公司实施了项目管理?又有多少公司实施项目管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呢?让我们看看这几家公司的运营模式:甲公司实施了项目管理,但项目经理很谦虚,客户提出的大小问题都给予解决,客户很满意。但项目却拖的时间较长,客户总想把所有的问题都改完再说,已经一再延期。乙公司也实施了项目管理,但项目经理盛气凌人,客户提出的问题一般都不解决,虽然项目进度控制的较好,基本能按期完成项目,但客户很不满意。丙公司表面上实施了项目管理,但项目经理有名无实,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项目因各部门间配合问题不断出现延期,超支等情况,但最终结果是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抱怨。这几家公司的运营模式还只是众多公司中运营模式的沧海一粟,所以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有效实施项目管理还任重而道远。 那么,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怎样有效实施项目管理呢?我个人认为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 在一定的组织里,没有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一个项目一般不会正式启动。很多公司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研究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不重视多方案论证和比较,无法进行优选;调查研究得不够,导致项目投资收益计算失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等等。对此,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与功能定位。其次,按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确定其依据。第三,采用科学的方法与先进的技术。第四,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管理机制。 二、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阶段需要界定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获得老板或高层的支持;组建优秀的项目团队;准备充足的资源;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客户的积极反应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反馈。 项目管理最重要、最难做的工作就是界定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也就是确定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企业斗殴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企业怎样与客户和潜在客户交流这一点上体现的特别明显。从管理的角度,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改进内部运作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客户上来。本系统旨在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关系实体,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生产率。还包括对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功能,能帮助中小企业管理好自己的客户资源。 1.系统设计 1.1 系统功能描述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本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如下: ●进入系统前需要身份验证、用户名、密码,输入正确后方可进入。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客户类型信息。 ●对客户类型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 ●用户可以定义客户的详细信息。 ●对用户的详细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 ●在系统中对客户资源进行查询和编辑。 1.2功能模块划分 通过对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可以定义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1-1所示。其中定义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方面。

图1-1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 ●身份验证:提供了系统的访问控制功能。 ●类型管理:即系统的配置信息管理,包括的功能是添加、修改和删除客户类型信息。 客户类型信息包括客户的地区、职位、行业等。 ●客户信息管理:提供的功能为添加、删除、修改、客户的基本信息。 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行业、职位、联系方式、爱好等。 ●查询管理:包括按姓名查询、详细信息查询和统计信息查询3种。通过这些查询接口可 以更加方便地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的强大功能为客户资源提供服务。 1.3 系统流程分析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管理系统采购需求 1.项目背景 - 2 - 2.建设目标 - 2 - 3.总体需求 - 2 - 4.建设需求 - 3 - 4.1.功能需求 - 3 - 4.1.1.资产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 4 - 4.1.2.公共功能 - 8 - 4.1.3.系统管理 - 9 - 4.2.非功能需求- 11 - 5.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 11 - 6.安全防范要求- 12 - 7.性能要求 - 12 - 8.答辩和演示要求 - 12 - 9.技术服务 - 13 - 9.1.技术方案的制定 - 13 - 9.2.人员培训 - 13 - 9.3.运行维护 - 13 -

10.项目实施、组织和管理 - 14 - 10.1.计划工期和实施方式- 14 - 10.2.项目进度安排- 15 - 11.工作内容及成果提交- 15 - 12.系统测试 - 15 - 13.工程验收 - 16 - 14.投标人其他要求 - 16 - 15.采购清单 - 16 -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企业组织资产的拥有量在不断增大,资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国家开始重视资产管理,为此于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授权监管的企业中的国资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WTO的加入使我国经济与世界进一步融合,资产管理手段与先进国家接轨是大势所趋。显然,如果再沿用旧有模式管理资产,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资源管理中心”)是在合肥市信息化办公室的领导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市信息化基

公司内部资源管理系统

《公司内部资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文档修改说明

1引言 该文档为了尽量全面详实的描述公司内部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满足后期的项目开发和实施而编写。 1.1目的 尽量全面详实的阐述资源管理需求,确保项目开发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2概述 2.1项目背景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群体的不断增多,客户资源信息的不统一给公司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公司管理层能够实时准确的掌握公司资源情况,公司领导提出了公司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将公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并为公司内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2.2系统目标 通过构建本系统为公司管理层实时的了解公司现有资源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2.3系统整体要求 1>所有卡片、单据、查询、报表的打印预览及打印功能; 2>所有查询、报表的导出Excel功能; 3>所有查询、报表具有时间切片功能; 4>所有查询、报表都可以按不同的获取方式进行汇总或查询; 5>所有查询明细表,均可以按每个字段排序;

6>所有业务操作必须具备数据批量操作功能; 7>所有查询条件中的下拉列表必须具备输入拼音和内容的快速定位功能; 8>所有维护的代码表定义,均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编码及自定义排序; 9>系统登录后自动出现提醒信息; 10>提醒具有穿透功能。 2.4系统用户 公司各部门相关操作员。 3系统总体结构 3.1体系结构 1>系统采用WEB三层体系结构设计。 2>中间层使用Tomcat 5.0。 3>开发模式:采用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方式,所有事务的处理都在Biz(业务层)中进行,jsp页面只是显示数据。 4>系统采用ASA 11.01数据库。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 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 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 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 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 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 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 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

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管理

模型和子系统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表述采用一种简化的E-R图,如图1所示。 5. IS集成开发的支持工具 我们强调支持工具与方法的一致性,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概念及其工具,不能适应IS集成开发的需要。再说,IS不同于软件;信息工程不同于软件工程。用I-CASE工具来支持信息系统集成,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不是成功的。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I-CAIS的概念,即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的概念;同时,制定了I-CAIS工具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元库的分层支持IS集成化开发的成组工具。该工具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 总体数据规划支持工具为规划人员(用户分析员和系统分析员)提供一个工作平台,录入基本的调研数据,计算机自动处理分析和人机交互建模,从而动态产生总体规划元库(Planning-Repository,PR),该机内文档的子集即为IRM资料。 应用系统设计工具是为联合应用设计(JAD)小组提供的工作环境。该系统可以自动抽取PR资料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再细化为设计元库(Design-Repository,DR),从而保证规划与设计的紧密衔接。 系统建造工具可自动检索DR设计资料作为系统建造的根据,产生应用元库(Application-Repository,AR),即物理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库,它们的部件的不同组装,就是不同的应用系统,从而保证设计与建造的紧密结合,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系统的自动生成。 实际上,这种集成化的IS开发过程,是与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相一致的[5]。 6. 小结:策略考虑 信息系统集成是将那些杂乱的独立运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群岛”,变为“信息大陆”的集成化的系统的过程。于是,人们提出了“系统体系结构”(Systems Architecture)和“IT体系结构”(IT Architecture)的概念,以及系统逻辑集成的方法[6-8]。 事实上,信息系统集成是一种再造工程,数据集成比那些概念和方法更为重要。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建议采用本文所讲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来建立全企业范围的信息系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复先:信息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计算机报》1994年第36期。 [2] 高复先:信息工程开发工具的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1995年第1期。 [3] James Martin: Strategic Data-Planning Methodologies,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1982 [4] 高复先:试论IS建设中的总体数据规划,《交通与计算机》1990年第1期。 [5] Grady Booch,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 , The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6] Andrew S. Targowski, Ph.D , and Thomas F. Rienzo : Managing Information Through Systems Architecture The Systems Logic Integration Approach, Information Executiv Vol.3 No.3 Summer 1990 [7] J. Daniel Couger, Ptrick Flynn, and Doris Hellyer: Enhancing the Creativity of Reengineering Techniques for Making IS more Creative,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SPRING, 1994 [8] Michael A. Mische: Transnational Architecture A Reengineering Approach,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Winter 1995 Vol.12 No.1 1996-11-15 出自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可行性分析 (一)系统背景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承载体成为组织依靠的对象,在以人为本的观念的熏陶下,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快速发展的单一企业(那些独立经营、自我管理、自成体系,没有上下级管理关系的独立型企业),尤其是还没有形成集团化优势的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知识经济的管理压力,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都表现为人的问题。员工的素质与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发展得主要症结所在。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开发能力将有助于企业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提升竞争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各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和支柱。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可行性分析 1. 管理可行性分析 管理模式为内部独立管理的集成性企业,没有上下级单位的管理体系,即使有上下级单位,但管理关系松散,只通过文件方式上报或接收上级或下级单位的人员信息或报表数据,没有集中一个系统统一管理的要求;即一套系统管理一个单位下的部门、人员,没有管理下级单位的情况。 根据以往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困难与不便,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开发持积极的态度,肯定新系统的开发,并且为新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创造了各种良好的条件,制定了有利于系统实施的管理方法。目前管理方面的条件已经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日后的实施,所以在现阶段下开发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之一是为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的人事档案使得查询、调用的速度加快,使得精确分析大量员工的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和职业抱负成为可能。想要做出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必

第3章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第3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信息系统概念、组成及其分类;了解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理解信息系统的资源观;理解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内涵和意义。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目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理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内涵与目的,掌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所涉及的人员管理、数据管理、维护管理、文档管理、IT服务管理等内容和方法;了解信息系统评价与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本章重点:信息系统概念与信息系统资源观;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内涵与意义;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本章难点:信息系统资源观,信息系统运行中的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与审计。 (二)考核内容 3.1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2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3.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S)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从技术层面上讲,信息系统有四个特点: (1)涉及的数据量大。 (2)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 (3)这些持久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 (4)除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表、事务处理、规划、设计、指挥、控制、决策、报警、提示、咨询等信息服务。 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数据处理系统(EDP)、孤立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MIS)、集成一体化的智能信息系统(DSS)三个阶段。 信息系统的组成:一般来说,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由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五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个组织的运行一般包含操作层、知识层、管理层、战略层四个层次的内容。按照信息支持的不同层次,组织中的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PS)、知识工作系统(KW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经理支持系统(ESS)。 这些系统所属的层次如下所示: 战略层:经理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层:管理信息系统 知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工作系统 操作层:事务处理系统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3)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控制。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化的活动。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对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四点: a.可以进行系统的思考,进行切合实际的全局性安排。 b.可为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提供确切的依据。 c.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最优化控制。 d.能够提供准备、一致、标准的文档数据。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a.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组织

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管理最新修正版

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发表于Proceeding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A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ovember 1996 日本东京) 高复先 摘要本文提出了数据集成的概念和信息系统集成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和进行总体数据规划方法,以及支持信息系统集成的工具系统。 关键词信息系统,数据环境,数据模型,信息资源管理 I-CASE,I-CAIS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GAO FUXI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concept of data integr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On this basis, a set of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 method for strategic data-planning are outlined. We also describe a tool system to support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Systems, Data environment, Data model,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CASE, I-CAIS. 1. 引言 在当前一些大中型企业致力于信息系统集成的高潮中,有一系列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摆在经理们面前。但是,实现信息系统集成的思路,常常被局限在计算机升档、联网和软件更新上,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数据的集成,即重新规划设计共享数据库,改造数据环境,建立稳定的全组织的数据模型。 我们研究了信息工程方法论在信息系统集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发现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管理(IRM)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修正了Nolan模型关于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的阶段划分,提出了落实数据集成的IRM的基础标准和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方法,并且研制了与其配套的支持工具[1-2]。 2. 数据集成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 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学科要比软件工程更为广泛,它包括了为建立基于当代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化组织所必要的所有相关的学科。 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⒈数据位于信息系统的中心。大多数现代的数据处理系统都是由一些数据库的创建和更新活动组成的,包括对数据安全性的适当控制,对数据库的使用、分析、汇总和操作处理,或者从数据库中打印出单证报表。 ⒉数据结构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一个企业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很少变化,所以可以发现稳定的数据结构。使用数据的处理过程变化得快而频繁,只有建立起稳定的数据结构,用数据库支持业务工作的IS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持。一旦必要的数据基础结构建立起来,通过使用高级数据库语言和应用生成器,我们就能快速地获得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 基于这些原理,对一个组织的数据环境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Ⅰ类数据环境:数据文件(Files)。为每个或大多数应用设计分散的数据文件,它们的结构往往是直接采用户单证报表的结构。 第Ⅱ类数据环境:应用数据库(Application Data Bases)。设计人员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建立了一些分散的数据文件。 第Ⅲ类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当这样的一些数据库建立起来时,它们就代表着讨论过的数据资源,数据独立于一些具体的应用,数据类型不频繁变化,而使用数据的处理功能却可以经常变化。 第Ⅳ类数据环境:信息检索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这类数据系统是为不依赖人工的信息检索、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设计的,而不是为预定计算或大量的日常活动设计的[3]。 在许多组织中,所谓的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一些互不关联的数据结构(数据文件和应用数据库)和一些程序的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软件开发综合技能训练 报告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李萍 完成日期 2015年 1月 9日 信息学院

目录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设计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设计目标?3 2.1.2用户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需求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信息管理系统的总需求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数据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功能性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约束(Constraints).........................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用户的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DBMS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开发工具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Visual Basic6.0开发工具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SQL Server 2000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ADO控件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ADO控件的绑定控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4.5 连接数据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设计和创建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创建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详细设计及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公共模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主界面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登录模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 用户管理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口令修改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信息管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客户信息维护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客户反馈信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 工作日程安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4客户信息添加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信息服务模块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6套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6套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1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答:数据是客观事物(包括概念)的数量、时空位置及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 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或约定,表示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寓于数据之中。 2.简述数据模型的分类及特点。 答: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特点:数据结构简单,可用二维表格表达。 3.简述资源数据的特点和分类。 答:特点:五多: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主题。 分类:从描述对象上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 从表现形式上分:字符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日期型数据、图形型数据。 4.简要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结构。 答:在二维空间编码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多维信息结构的组合。 5.简述面向对象模型和面向对象编程。 答:对问题领域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通常思维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 二、论述数据字典的功能和作用,试举一例子说明如何应用数据字典。(20分) 答:1.描述数据库系统的所有对象 2.描述数据库系统各个对象间的交叉联系 3.登记所有对象在不同场合、不同视图中的名称对照表 4.描述模式、子模式和物理模式的改动情况 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论述其在资源勘查方面的应用。(20分)答: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对本系统进行管理的专业研究应用人员或组织以及数据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管理、分析和表达等一系列操作的信息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系统包括5个模块:资源信息输入模块、图形与编辑模块、资源信息管理模块、资源空间信息空间查询与分析模块以及资源成果输出模块,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如图所示:

客户资源管理方案

NBKK外贸有限公司客户资源管理方案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客户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企业的客户资源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以NBKK外贸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对该公司的客户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企业;客户资源;管理;方案

目录 一、公司概况 (3) 二、客户资源管理现状 (3) (一)企业尚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3) (二)客户资源信息分散 (3) (三)人员频繁变动,客户资料流失严重 (3) (四)客户资源管理方法落后 (3) 三、客户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 (一)品牌的迷失 (3) (二)客户数据采集环节薄弱 (4)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 (四)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源管理方法 (4) 四、客户资源管理方案设计 (4) (一)客户资料分析 (4) (二)优化流程 (4) (三)部门结合 (4) (四)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5) 总结 (5)

一、公司概况 NBKK外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100万元,办公地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银行大厦24楼,公司主要经营风扇、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出口业务,欧洲、南美和中东等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公司具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和一流的技术水平,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二、客户资源管理现状 (一)企业尚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NBKK外贸有限公司目前在对待客户资源管理工作方面不够重视,还是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客户资源管理,并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认为公司最重要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获得企业利润,并未将客户资源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二)客户资源信息分散 在管理客户资源方面,NBKK外贸有限公司内部的客户信息比较分散,多数都掌握在业务员的手中,公司并没有完全的掌握全部的客户资源信息,其他部门更是对客户信息不了解,缺乏统一系统的信息管理。 (三)人员频繁变动,客户资料流失严重 业务员频繁变动,一部分客户资料被离职业务员带走,一部分在与下任工作人员交接工作时交接的不到位,很多客户资料流失严重,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公司的二次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 (四)客户资源管理方法落后 NBKK外贸有限公司目前仍在使用传统的客户资源管理方法,由于客户资料都是有业务人员来管理,所以通常都是业务员用笔记本记录或是使用电脑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表格来记录老客户和开发的新客户信息情况,一旦笔记本丢失或是电脑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 三、客户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的迷失 品牌迷失是NBKK外贸有限公司目前客户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一味地依靠客户对产品品牌的信任度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并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使得很多潜在客户流失,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XXXXXX 信息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需求 (1) 2.1现状描述 (1) 2.2需求分析 (1) 三、项目建设方案 (2) 3.1资源建设加工工艺 (2) 3.2普通纸质文档 (2) 3.3珍贵纸质文献 (4) 3.4电子文档 (6) 四、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7) 4.1系统设计架构 (7) 4.2资源加工管理平台 (8) 4.2.1概述 (8) 4.2.2功能及特点 (8) 4.2.3特点 (9) 4.2.4信息检索 (9) 五、投资预算 (11) 六、项目培训安排 (12) 6.1主要培训对象 (12) 6.2组织培训活动的要求 (12) 6.3培训方式 (13)

6.3.2一对一培训 (14) 6.3.3现场指导 (14) 6.3.4专题培训 (14)

七、运行维护方案 (15) 7.1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15) 7.1.1运行维护目标 (15) 7.1.2组织机构设置 (16) 7.1.3运行维护计划 (18) 7.1.4运行维护方式 (18) 7.2运行维护方案实施 (19) 7.2.1日常维护 (19) 7.2.2备份与恢复 (20) 7.2.3升级维护 (21) 7.2.4问题清单管理 (22) 7.2.5应急事件支持 (23) 八、售后服务管理 (25) 8.1帮助业主组建运维中心 (25) 8.2售后服务计划 (25) 8.3售后服务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 (26) 8.4技术支持的流程 (26) 8.5完备的服务措施 (27) 8.6售后服务的承诺 (29)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信息化工程,它涉及到 XXX 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次项目主要针对 XXX 目前保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发布,是 XXX 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知识管理系统是整个 XXX 信息化的依托,利用各种采集加工手段,如扫描、OCR、矢量化处理及数码技术等,将各种资源信息(例如文档、影像、图纸、视频、音频和手稿等)加工成为一个丰富的数字资源库,通过提供开放的检索接口,为其它平台提供数字资源信文化服务展示平台,是 XXX 进行传播、展示、交流的有效途径,也是 XXX 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 XXX 内部的数字化陈列,开展社会利用,还可以通过 Internet 向世人展示 XXX 风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可行性分析 (一)系统背景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承载体成为组织依靠的对象,在以人为本的观念的熏陶下,人力资源治理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关于快速进展的单一企业(那些独立经营、自我治理、自成体系,没有上下级治理关系的独立型企业),专门是还没有形成集团化优势的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知识经济的治理压力,差不多开始意识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任何一个环节显现咨询题,往往都表现为人的咨询题。职员的素养与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与进展的基础,人力资源治理差不多成为企业治理和进展得要紧症结所在。 良好的人力资源治理效率与开发能力将有助于企业营造人才进展环境,提升竞争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差不多成为企业各种治理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和支柱。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提升治理的效率和效益,差不多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可行性分析 1. 治理可行性分析 治理模式为内部独立治理的集成性企业,没有上下级单位的治理体系,即使有上下级单位,但治理关系松散,只通过文件方式上报或接收上级或下级单位的人员信息或报表数据,没有集中一个系统统一治理的要求;即一套系统治理一个单位下的部门、人员,没有治理下级单位的情形。 按照以往在企业治理中显现的困难与不便,公司的高层治理人员对新系统的开发持主动的态度,确信新系统的开发,同时为新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制造了各种良好的条件,制定了有利于系统实施的治理方法。目前治理

方面的条件差不多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日后的实施,因此在现时期下开发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是可行的。 2. 技术可行性分析 人力资源治理系统的作用之一是为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的人事档案使得查询、调用的速度加快,使得精确分析大量职员的知识、体会、技术、能力和职业抱负成为可能。想要做出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以准确、完整的内部人事分析为基础。在进行供求推测时能够从组织人力资源治理系统中猎取大量的信息。开发人力自愿治理系统的打确实是可行的。 3、经济可行性分析 该系统的开发必须有技术方面的支持,而这些技术支持要紧为运算机各种硬件设备、软件技术支持,没有特定的类型,要紧目标为解决用户人事行政事务处理中的重复纷杂性的工作,通过软件提升工作效率和经理决策速度,保证HR人员有精力进行人力资源分析和战略性治理; 因而发生的费用要紧有: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用、治理和爱护费、工作人员技术培训费等,而这些费用经预估后,其在公司资金能力范畴之内。该系统的经济效益是较高的,加快学校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不必要的积压,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提升取得信息的速度,这给该校带来了无形的经济效益。 最终认为该系统完全可行,并按照其特点决定采纳UB作为开发工具。 系统分析 组织与功能分析 组织结构分析 某企业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对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的分析,能够有助于企业组织的高效,合理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有利于各岗位人员的能力发挥和组织结构的精简。因此,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和打算的前期重要工作。 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如下所示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1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答:数据是客观事物(包括概念)的数量、时空位置及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 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或约定,表示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寓于数据之中。 2.简述数据模型的分类及特点。 答: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特点:数据结构简单,可用二维表格表达。 3.简述资源数据的特点和分类。 答:特点:五多: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主题。 分类:从描述对象上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 从表现形式上分:字符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日期型数据、图形型数据。 4.简要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结构。 答:在二维空间编码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多维信息结构的组合。 5.简述面向对象模型和面向对象编程。 答:对问题领域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通常思维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 二、论述数据字典的功能和作用,试举一例子说明如何应用数据字典。(20分)答:1.描述数据库系统的所有对象 2.描述数据库系统各个对象间的交叉联系 3.登记所有对象在不同场合、不同视图中的名称对照表 4.描述模式、子模式和物理模式的改动情况 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论述其在资源勘查方面的应用。(20分)答: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对本系统进行管理的专业研究应用人员或组织以及数据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管理、分析和表达等一系列操作的信息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系统包括5个模块:资源信息输入模块、图形与编辑模块、资源信息管理模块、资源空间信息空间查询与分析模块以及资源成果输出模块,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如图所示: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数据量高速膨胀、网络异构化程度加深,加剧了数据的破碎性。企业拼合失落的“数据碎片”需求的升温,让企业数据集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跨越式的技术门类。 与我们熟知的“信息孤岛”相比,“数据孤岛”形容的是IT环境中最基本元素—数据的 离散状态。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数据往 往会因天然的业务分隔或行政分划,或者是IT应用复杂性的增加而驻留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遗留系统中。如何把不同来源、格式和质量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法 集中起来,实现企业级数据的全面共享,进而为企业决策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提升数 据资产的价值,是数据集成技术肩负的使命所在。 除了集中企业内部分散的业务数据之外,数据集成还能够在并购、分拆等商业行为 发生时充当IT边界变更后企业数据的“黏合剂”。对于现阶段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行为而言,数据集成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应用整合。 以苏格兰的哈利法克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为例,由于专注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明 确的互补性,两家银行的结合被业界广为称道。但是要合并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中 的6亿份数据记录却是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数据合并的目标,两家 银行启动了持续性的集成操作。首先,哈利法克银行将其核心信用卡应用软件从First Data Resources平台迁移到EDS平台;然后,利用甲骨文和Business Objects建立一 个简单的报表数据库,并对3亿份记录进行了数据更新;最后,运用Informatica PowerMart套件所提供的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功能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将剩余的 3亿份记录添加其中。整个过程仅历时四个月,数据集成工具所提供的自动化建模、多数据源导入特性使合并工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多维度技术视角 数据集成与BI(商业智能)、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同时它也被认为是能够提升企业业务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数据集成对业务敏捷化的 关键支持能力,使其正在成为促进不同应用间协同的基本保证。要给“数据集成”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具有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知识体系的人而言,其概念的差异性明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