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豆根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山豆根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山豆根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山豆根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山豆根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王文蜀12*周亚伟12叶蕴华1, 闫萍2

1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2 北京大学世佳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中药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onep.的根主产广西贵州, 史载于宋代开宝本草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其味苦性寒为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要药收入中国药典八五版临床和药理实验证明其生物碱有抗菌消炎平喘抗癌和保肝等活性因此我们对山豆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经过0.5%盐酸水溶液渗漉通过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0.6%氨醇溶液洗脱树脂的方法提取山豆根中总生物碱成分采用碱性氧化铝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生物碱经理化性质测定和波谱解析的方法鉴定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matrine N-oxide]

异苦参碱[(iso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

槐胺[+-sophoramine]槐醇[+-sophoranol]

1 仪器与材料

旋转蒸发器 RE52A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电子恒温水浴锅 天津市泰斯特仪

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SHB B95型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WRR熔点仪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质谱仪 ESI Mass Esquire-LC核磁共振仪Mercury 200MHz

Varian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海化工厂)碱性氧化铝(柱层析用) 西德MERCK公司

柱层析用硅胶200-300目硅胶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石油醚丙酮甲醇等有

机溶剂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氘代试剂CDCL

3北京化工厂分装山豆根药材购置于

安徽毫州

2 提取与分离

山豆根药材5.0kg, 以19倍量0.5%盐酸水溶液渗漉渗漉液载入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经水及30%乙醇溶液洗脱除杂然后以6%氨醇溶液洗脱总生物碱成分减压回收氨醇液得总碱浸膏132g 取浸膏100g上碱性氧化铝柱以石油醚-丙酮501-13直至纯甲醇系统梯度洗脱层析柱200ml/段收集流出液共收集洗脱液572份22-69段得到白色针状结晶

化合物284-332段得到白色片状物质经过乙醇重结晶得化合物374-404段经一次

Sphadex-LH20柱层析反复硅胶柱层析再经过制备TLC纯化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浓氨水5 0.60.3得化合物 438-450段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251-11洗脱得白色羽

状针晶化合物498-549段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401-11洗脱再经过Sphadex-LH20柱层析结合制备TLC手段依次得到化合物

3 结构鉴定

苦参碱I白色簇晶丙酮m.p. = 76-77 分子式 C 15H24N2O, ESI-MS M/Z (%) 249 [M+H]+ (100)上述数据与文献[1]苦参碱数据一致此外它与苦参碱的标准品在多种溶剂系统中薄层层析所得比移值一致,混合物斑点均匀不分开

氧化苦参碱无色棱晶丙酮m.p. = 162-163分子式C

15

H24N2O2ESI-MS M/Z (%): 265[M+H]+ (100)上述数据与氧化苦参碱数据[2]相符此外它与氧化苦参碱的标准品在多种溶

剂系统中薄层层析所得比移值一致,混合物斑点均匀不分开

异苦参碱白色针晶甲醇, m.p. = 135-137分子式C

15H24N2O,ESI-MS M/Z(%)

249[M+H]+ (100)1H NMR CDCl 3TMSδ 4.13 (dd, J=4.2,12.4Hz, H-17a,17e), 3.55 (m, H-6,11),

2.69-2.82 (m, H-10e,14e,2e), 1.73-2.15 (m, H-2a,4,7, 8,14a,10a)上述数据与文献报道[2]异苦参碱数据一致

槐果碱羽状结晶甲醇, m.p. = 51-52分子式C

15

H22N2O,ESI-MS M/Z (%) 247 [M+H]+ (100)1H NMR CDCl 3TMSδ 6.45 (dd, J=3.8,11.2Hz, H-13), 5.75 (d, J=9.6Hz, H-14),

4.17 (dd, J=7.6,16.0Hz, H-17a,17e), 3.92 (m, H-11), 2.99 (m, H-6), 2.75 (m, H-10e,14e,2e), 1.88-2.15 (m, H-2a,4,7, 8,14a,10a)上述数据与文献报道[3]槐果碱的相应数据一致

槐定碱无色棱晶丙酮m.p. = 162-163分子式C

15H24N2O,ESI-MS

M/Z(%):249[M+H]+ (100)1H NMR CDCl 3TMSδ 3.95-4.03 (dd, J=4.2,12.4Hz, H-17a,17e), 3.58 (m, 11), 2.75 (m, H-6), 2.69-2.98 (m, H-10e,14e,2e), 1.80-2.06 (m, H-2a,4,7, 8,14a,10a)上述数据与文献报道[4]槐定碱的相应数据一致

槐胺白色针晶丙酮m.p. = 164-165分子式C

15H20N2O,ESI-MS M/Z (%):

245[M+H]+ (100)1H NMR CDCl 3TMSδ 7.30 (dd, J=9.2Hz, H-13), 6.45 (d, J=8.8Hz, H-14),

6.24 (d, J=

7.5Hz, H-12), 4.20 (q, H-17a), 3.83 (q, H-17e)以上数据和文献[5]中槐胺的相应数据相符.

槐醇白色片状结晶丙酮m.p. = 171-172. 分子式C

15

H24N2O2,ESI-MS M/Z (%): 265[M+H]+ (100)1H NMR(CDCl3,TMS)δ 4.29(d, J=13.6Hz, H-17e), 3.76(m, H-11), 3.19 (d,

J=13.2Hz, H-17a), 2.83 (bd, J=11.2Hz, H-10e), 2.72 (bd, J=11.7Hz, H-2e)上述数据同文献[5]中槐醇的相应数据一致

除了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7个属于苦参碱类衍生物的已知生物碱成分我们还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一些含量较少的其他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工作仍在进行中

参 考 文 献

[1] 祝经平何明焕卢涌泉 从山豆根中提取精制苦参碱及其结构确认 ?中成药? 199719 36

[2] 汪纪武?植物有效成分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P.700

[3] 汪纪武?植物有效成分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P.795

[4] 汪纪武?植物有效成分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P.298

[5] 窦金辉李家实阎文玫 山豆根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296

葛根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葛根现代研究进展 【摘要】对葛根近年来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其具有以下几类成分:异黄酮类、葛根苷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等。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松弛平滑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以治疗高血压、心绞痛、溃疡性结肠炎、小儿腹泻等疾病。 【关键词】葛根;药理作用;临床研究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主产于湖南、河南、四川等地。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其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麻疹不透、泄泻等。[1]本文就葛根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葛根提供参考。 1.葛根的化学成分 葛根中主要含:异黄酮类,包括:大豆苷、葛根素等。葛根苷类,包括:葛根苷A、葛根苷B等被认为是二氢查耳酮的衍生物。三萜皂苷类,包括以葛根皂醇A、B、C命名的七种皂苷。生物碱及其他,包括氯化胆碱鞣质、乙酰胆碱、胡萝卜苷等[2-3]。其中,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葛根素。 2.葛根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葛根素可以降低血压,其诱导精氨酸在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合成酶作用下产生NO,激活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并增加细胞内的cGMP水平,并导致舒张血管作用[4]。葛根素还具有通过钾通道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5]以及抗血栓、抗凝血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葛根中多种异黄酮成分可能是舒张平滑肌的成分,显示出罂粟碱样作用,收缩成分可能是胆碱、乙酰胆碱和卡塞因R等物质,显示出乙酰胆碱样作用。说明对平滑肌的作用,葛根同时含有两种不同的作用成分。 (3)其它药理作用包括:①葛根素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主动脉压降低。②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项强和耳鸣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③有温和改善脑循环作用[6]。④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3.葛根的临床应用 (1)用于心血管疾病陈炜[7]等把3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56.8%,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显效率28.4%,总有效率62.6%,两组总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极显著性(P <0.01),表明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显著疗效。罗伟[8]等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葛根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葛根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显示:降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症状疗效,葛根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由此可以认为,葛根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改善与对照组相似,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药。此外,葛根还可治疗心率失常,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等病症。 (2)用于肠道疾病林艳翠[9]等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病例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两组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物组成,口服给药,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2个月。结果如下: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33%,

牛蒡子水麻

牛蒡子水麻 牛蒡子(niu bang zi)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

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古籍摘要】 1(《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 B.(2)>(3)>(1) C.(3)>(2)>(1)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美丽马醉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大八角根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美丽马醉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大八角根中倍半萜类 化学成分研究 本论文包括美丽马醉木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和大八角根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两部分。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为杜鹃花科(Ericaceae)马醉木属(Pieris D. D on)植物,别称兴山马醉木、长苞美丽马醉木、泡泡花、红蜡烛树,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尼泊尔、不丹、印度。 生于海拔900~2300米的灌丛中。美丽马醉木全株有毒人畜误食,会导致昏迷、呼吸困难、运动失调。 叶子和根作为传统民间中药可以治疗由于中暑引起的呕吐腹泻和疥疮,也可作为农药杀灭害虫。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美丽马醉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苷、甾体、苯丙素类以及一些含氮化合物。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丽马醉木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对美丽马醉木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60个化合物,其中二萜类化合物17个(1*-10*,11-17)、降倍半萜2个(18-19)、三萜类化合物2个(20-21)、黄酮类化合物14个(22-35)、木质素类化合物4个(36*-37*,38-39)、苯丙素类化合物5个(40-44)以及其他类化合物16个(45-60),其中新化合物12个(*标记为新化合物)。 通过波谱学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了上述6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pieristoxin L-U (1*-10*), grayanoside D (11)、rhodo molin Ⅰ (12)、pieristoxin H (13)、grayanotoxin Ⅱ (14)、pierisformoside B (15)、grayanoside C (16)、bis-deacetylkalmitoxin-VI (17)、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doczj.com/doc/a514380163.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八角茴香成分及药理

药食两用中药-八角茴香的成分、药理、临床及安全性 1.成分 1.1挥发性化合物 八角茴香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其次是茴香醛,还有少量桉树脑、柠檬烯、α一蒎烯等。1.2倍半萜内酯及其衍生物 30多种高度氧化倍半萜内酯及其衍生物,如莽草毒素,伪莽草毒素和6一去氧伪莽草毒素、八角莽草毒素A和B、红花八角素、6一去氧红花八角素、1一羟基新莽草毒素、6一去羟基一l一羟基新莽草毒素、3,4一去羟基一15et一甲基一2一氧一6一去氧新莽草毒素,3,4一去羟基一2一氧一6一去氧新莽草毒素和其它新的倍半萜类。 1.3黄酮类成分 八角茴香果实中含有3一芸香糖,3一葡萄糖,3一半乳糖取代山萘酚和槲皮素,3一鼠李糖槲皮素,3一木糖槲皮素及游离山萘酚和槲皮素等。 1.4苯丙烷和木脂素类 2,3一二氢一7一甲氧基一2一(4?一羟基一3?一甲氧基苯基)一3-羟甲基一5一苯并呋喃丙醇一4?一O一α一D一鼠李糖苷和伊卡苷。红花八角还含有红花八角醇,异红花八角醇,厚朴酚。 1.5 其它 糖脂,磷脂(包括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β一谷甾醇,菜油甾醇和维生素E,胡萝卜苷和莽草酸。红花八角茎、叶中还含有三十烷醇一l,莽草酸和槲皮素一3—0一鼠李糖苷。八角种子还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脂肪酸。 2.药理 2.1抑菌作用 八角茴香水煎剂对结核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右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一些常见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八角科植物抑菌作用与其所含挥发油有关。国外学者发现八角茴香甲醇提取物对LPS /D一半乳糖胺诱导的脓毒症具有预防作用,而新发现的苯丙糖苷在TNF—α诱导小鼠脓毒性休克的模型试验中可降低血浆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且八角茴香中重要的药用成份莽草酸还可作为抗病毒和抗癌药物中间体,也是合成临床上有效抗击禽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达菲”的重要原料,对禽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2升高白细胞作用 湖南医学院肿瘤科试用安粒素(茴香醚制剂)治疗癌症和长期接触放射线或药物所致、或原因不明低白细胞患者3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 2.3镇痛作用 热板法、烫尾法、扭体法和电刺激法试验表明,从红花八角中提取毒八角酸给小鼠50~100 mg/kg,具显著镇痛作用,并证实作用部位在中枢且无成瘾性“。 2.4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马怡、孙建宁通过莽草酸对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与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代谢有密切的关系,提示莽草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其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黄丰阳等也探讨了以莽草酸为母核人工半合成的新化合物三乙酞莽草酸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认为三乙酞莽草酸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王宏涛发现莽草酸的衍生物异亚丙基莽草酸对血小板的聚集也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08T15:44:19.4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许国飞董群[导读]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皖南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摘要:牛蒡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化学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广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牛蒡(Arctium lappaL)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恶实、息桑、莫若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力子、英文名为Burdock,是桔梗目菊科菜蓟族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喜强光,耐热耐寒耐旱,野生于欧洲、北美及我国东北到西南广大区域。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将其驯化为蔬菜,培育出诸多品种予以种植。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再次引回并广泛种植,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蒡生产基地,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是最大的牛蒡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尤以沛县河口、丰县金陵两地种植最广[1]。山东青岛至泰山地区品种优良,临沂苍山县(现兰陵县)为中国牛蒡之乡。 1.牛蒡的化学成分 1929年,日本人田川越从牛蒡子中提取到牛蒡子苷,揭开了对牛蒡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页。近一百年来,各国学者们纷纷从牛蒡中提取到各类化合物共计有一百余种。牛蒡主要分根、茎、叶和果实,提取的成分各有不同。牛蒡根中含菊糖、果糖及多炔、多酚类化合物。郝林华等[2]用水浸提取法提取到菊糖,其含量约占牛蒡根干重的34%,为牛蒡根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荣宾宾[3]采用酸性水为溶剂从牛蒡叶中快速提取到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类、黄酮类、苷类及萜类等抑菌活性物质。牛蒡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牛蒡子,牛蒡子中含牛蒡苷、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木脂素类的含量最高[4],牛蒡苷的提取率占10.67%,居木脂素之首。牛蒡苷的提取率是牛蒡子是否可作为药材的重要检测指标。 2.生物学活性 牛蒡古代用作传统医药,在古书中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民族药志三》中认为牛蒡根可用于跌打损伤、催乳,果实有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对牛蒡有效活性成分特别是小分子化合物的有效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还十分有限[5]。牛蒡因其传统药用价值及其在抗肿瘤、调节免疫活性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已备受大家的关注。 2.1 抗肿瘤活性 刘少芳[6]等通过研究发现牛蒡根中的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的牛蒡低聚果糖均可以通过增强荷瘤小鼠吞噬活性及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来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孟宇等[7]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研究牛蒡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时发现,牛蒡多糖能下调K56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基因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基因表达,并对Bcl-2/Bax进行有效调控。盛荣华[8]用牛蒡寡糖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发现一定剂量的牛蒡寡糖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赵秀梅[9]用系统溶剂提取法从牛蒡根中提取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4种提取物,并在体外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能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而发挥其抑瘤活性。Fabricia[10]等从牛蒡根中提取到二氯甲烷并分析其生物活性发现其对K562、MCF-7、786-0等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筱田等对牛蒡子结构进行研究[11],在牛蒡子中提取了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苷,后证实为木脂素类物质,牛蒡苷进一步分解后成为牛蒡苷元(arctigenin, ARC-G)。ARC-G已被证实具有抗癌活性[12][13]。虽然牛蒡根和牛蒡子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不同,但均显示有抗肿瘤活性。 2.2 抗炎活性 陈烁等[14]对2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并从手术患者置换下来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提取到成纤维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在体外分组培养;实验组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μΜ、20μΜ、30μΜ的牛蒡甙元进行处理。结果证实牛蒡甙元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Akt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FLS的增殖,并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增加FLS中线粒体低电位细胞比例而实现对FLS的细胞毒性,促使其凋亡。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特征是FLS快速生长,形成滑膜炎而导致关节破坏的慢性免疫性炎症[15]。据此推测,牛蒡可能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李俊等[11]用同种免疫复合物给SD大鼠腹腔注射造模,形成足肿胀大鼠模型。用地塞米松做阳性对照,研究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牛蒡苷胶囊对足肿胀大鼠的影响。研究证实牛蒡苷胶囊可减轻足肿胀大鼠的肿胀足的程度,并降低其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抗炎作用明显;高剂量(767mg/kg)牛蒡苷胶囊还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该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16]经牛蒡苷胶囊干预后的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丙二醛水平均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上升,对其肾脏保护作用明显。这些均提示牛蒡苷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3 免疫调节活性 宋子敬[17]观察牛蒡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时发现,牛蒡多糖可以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墨汁中碳粒的能力,通过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来增强小鼠的固有免疫;并可以提高小鼠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通过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来协同提高机体免疫力。盛荣华[8]用250mg/kg、500mg/kg、1000mg/kg的牛蒡寡糖给正常小鼠灌胃,14天后脱颈处死小鼠,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测定小鼠IL-2、IFN-?的含量。结果证实不同剂量的牛蒡寡糖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小鼠IL-2、IFN-?分泌水平。IL-2可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Ig的分泌。IFN-?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IL-2和IFN-?分泌水平提升可协同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郭勇庆[18]给绵羊喂服牛蒡低聚果糖20天后,发现绵羊血清中IgA和IgG的水平大幅提升,表明牛蒡低聚果糖具有较强的调节绵羊体液免疫功能。 2.4 抗氧化和防衰老活性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综述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周浩楠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 学号:1246128 摘要: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香豆素等5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 关键词:甘草;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综合利用。 甘草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in)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在西方国家甘草主要用作矫味剂、烟草添加剂和祛痰药。自1964年Revers[1]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治疗胃溃疡以来,甘草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成分。但是,自从1969年Chihara[2] 在日本首先发现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以来,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的被重视。另外,还从甘草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化合物。截至目前,甘草中共分离得到30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60多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15多个多糖类成分[3]。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逐渐深入和广泛。它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业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应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以防水土流失及改良生态环境。随着甘草的应用日益广泛,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有关甘草的研究一直是广大药学工作者所热衷和关注的。本文就其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传统中医用药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葛根的研究进展

葛根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11-26T10:10:14.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张郴1,2 郭亚东1 邓亮1 吴双凤1 [导读] 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从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和淀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药理作用和加工功能。 张郴1,2 郭亚东1 邓亮1 吴双凤1 (1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00) (2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摘要】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从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和淀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药理作用和加工功能。本文对葛根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等进行综述。以为葛根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葛根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55-03 1.葛根的资源分布 全世界有18种葛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我国资源丰富,约有10多个品种(目前发现9个品种和2个变种),以野葛(又叫柴葛)和粉葛(又叫甘葛藤)分布最广,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产量最高。野葛主要分布于陕西、安徽、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地;粉葛以人工载培为主,主产于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同属植物主要有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分布于西南地区;峨眉葛藤(Pueraria omeiensis Wanget Tang),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三裂叶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 (Roxb) benth),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等地,资源较多。越南葛藤(Pueraria monata)主要分布于广西[2]。生长于丘陵坡地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带,以江南温暖潮湿,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或砂质土壤为最宜[1]。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d.)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味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络,解酒毒等功效[3]。始载于我国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葛根有解阳明肌表之邪。甘凉无毒,用其升散或治痘疹不起,赖以宣蔬,治泄则爆熟用之,又主两阳含邪之不利,解酒则葛花为最,因有解表利便之功能[4]。主要分为野葛和粉葛两大类。我国葛根资源丰富,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其它省份均有野葛生长;粉葛以栽培为主,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地。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言:粉葛将在21世纪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之后的第六大主食。因此,对葛根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5]。 2.葛根的化学成分 2.1淀粉 葛根中富含淀粉,新鲜块根中淀粉含量约在20%~25%左右。葛根淀粉具有透明度高、抗老化、胶体不易脱水,且带有葛根特有的芳香气味;葛根淀粉富含钙、磷、钾、铁、锌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并吸附有黄酮类物质,使葛粉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使之成为开发新型保健食品的较好原料[6]。经常食用葛根类食品能强筋健骨,美容健身,延年益寿,因此,葛根有“亚洲人参”之美称[7]。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葛根类产品很畅销,日本还称葛粉为“长寿粉”;欧美有些国家也十分青睐葛根类产品。1998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葛定为“药食同源”植物之一[2]。利用我国葛根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满足其营养保健需求的葛根类产品,前景十分广阔[5]。 葛根淀粉的提取过程除了要看其理化、卫生指标外,还要看其中的黄酮含量的高低。因此在提取淀粉的同时,应尽量提高淀粉中总黄酮的含量,使葛根淀粉兼有营养保健功能[8]。李剑君[9]等对葛根采用水提法、醇提法和铝盐沉淀法进行浸提,结果发现,醇提法为最佳生产提取方法,它既提高了产品质量,防止过多的淀粉及多糖流入下道工序,又减少溶剂回收过程。 2.2葛根异黄酮 葛根异黄酮存在于最外部的木栓层下面的外部薄壁组织中[2],主要包括大豆苷元,又叫大豆素、大豆黄素、黄豆苷元(Daidzein);大豆苷,又叫黄豆苷(Daidzin)、葛根素,又叫葛根黄素(Puerarin)、芒柄花素、4‘,7-二葡萄糖大豆苷、金雀异黄素8-C-芹糖基-葡萄糖苷、金雀异黄素苷、拟雌内酯、异甘草素、葛根黄素木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尿囊素等。其中葛根素是葛根的特有成分,也是主要有效成分[1]。 目前用于葛根异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等。赵浩如[10]等人研究用渗漉法、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法提取葛根总黄酮以选择最佳提取方式。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速度为2ml/kg.min的渗漉法提取总黄酮得率最高。韩剑[11]等采用正交实验对葛根药材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葛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时间分别为1.5h 和1h。赵二劳等[12]以葛根素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微波辅助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55%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60(g:ml),微波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min。此工艺下,葛根中葛根素提取率为3.58%,RSD为0.94%。贺云[13]等采用超声法从野葛根中提取葛根异黄酮,再将提取物在盐酸水溶液中超声水解结合有机溶剂萃取法从野葛中分离纯化葛根素,葛根素收率为1.2%,纯度为97.8%。与传统工艺加热回流提取和水解相比,用超声提取法从野葛根中提取分离葛根素,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和产品纯度高的优点。 3.葛根的药理及保健作用 在葛根的诸多成分中,异黄酮类是主要的功能成分,人们对其药理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3.1.1抗心肌缺血作用 葛根黄酮及葛根醇浸膏注射于狗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血管阻力降低。葛根素可使心脏搏动的速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主动脉压降低,但不减少缺血区侧支冠状动脉血流量[14]。葛根素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时心肌乳酸的生成,降低氧耗量和肌酸磷酸激酶释放量,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超微结构亦有所改善[15]。肌注给药证实葛根素能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形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16]。 3.1.2改善脑血液循环 葛根素无论对正常金黄地鼠脑微循环还是对局部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蒡子提取物总木脂素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蒡子提取物总木 脂素含量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建立牛蒡子提取物中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 法。方法利用总木脂素与牛蒡苷对照品在同一峰位有吸收,以牛蒡苷为对照品,测定样品溶液在280 nm波长处的吸收度。结果对照品牛蒡苷浓度在0.01 804?0.0 902 m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 999,平均回收率98.6%, RSD=1.7%提取物中每克含总木脂素以牛蒡苷计,不得少于800 mg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方法可行,简便,稳定性可靠,精密度良好。 【关键词】牛蒡子总木脂素牛蒡苷紫外分光光度法 牛蒡子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1],是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现代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牛蒡子味苦辛,性寒,归肺胃二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 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近年来研究表明:牛蒡子提取物中主要成分是总木脂素类化合物,其具有降血糖[2],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3],抗肿瘤及免疫活性等作用。但对

牛蒡子提取物分析方法研究报道不多,用HPLC法只分析其中两种成分一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对牛蒡子提取物中总木脂素的含量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蒡子提取物中总木脂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为寻找和利用植物资源,控制生药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1仪器与试药 仪器:日本岛津UV-265型分光光度仪,C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试药:甲醇(色谱纯),重蒸馏水,牛蒡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819— 9401),牛蒡子药材(沈阳天益堂药房,由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翟延君教授鉴定。 2方法与结果 2.1制法牛蒡子药材粉碎成粗粉,取1.0 kg,加95沱醇提取2次,第1次加6倍量,提取1 h,第2次加4倍量,提取1 h,滤过,合并两次提取液,回收溶剂,干燥,得牛蒡子提取物。 2.2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牛蒡苷对照品4.51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5.0 mL 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 mL含0.0 45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牛蒡子提取物0.1 g,精密称定,置100 mL 量瓶中,加甲醇60 mL超声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 2 mL,置

马钱子毒性及制剂技术减毒增效方法研究探讨

马钱子毒性及制剂技术减毒增效方法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3T10:13:18.6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作者:王祯毓(曾用名:王红玲)韩俊云 [导读] 马钱子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在风湿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痛以及麻木瘫痪等疾病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学部 010010 摘要:马钱子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在风湿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痛以及麻木瘫痪等疾病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因为马钱子比较容易产生中毒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有许多限制,因此对其进行减毒增效实验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马钱子的毒性、药理作用和通过制剂技术减毒增效的方法进行综述,为往后研究提供针对性的相关依据。 关键词:马钱子;制剂技术减毒增效;药理作用;毒性 马钱子主要分布于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别名又称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等。马钱子在中医理论中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卷十八》,后来被《中国药典》收载。性味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于兴奋健胃,消肿毒以及凉血。主治食欲不振,四肢麻木,咽喉肿痛,瘫痪,痈疮肿毒,痞块等等。因大毒,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范围相对来说较小,因此许多医生在临床治疗中避之不用,大大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率[1]。 1 马钱子的化学成分 研究证明马钱子生物碱种类含量丰富,其主要成分为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士的宁为马钱子的主要成分,占其总生物碱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除此之外,还含有一部分马钱子碱氮氧化物、16-羟基-α-可鲁勃宁、伪马钱子碱、异马钱子碱、异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等等。非生物碱类主要成分为β-卡波林类、甾体以及萜类等等,除此之外还含有部分蛋白质以及脂肪油等。 2 马钱子药理作用 2.1 镇痛作用马钱子碱可以通过对患者脑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啡肽的含量进行提高来达到相应的镇痛效果,通过中枢以及外周这2个途径进行实现。马钱子碱单用的话,和吗啡一样,容易产生一定的镇痛耐受性。有研究资料指出,将此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推迟其镇痛耐受性时间[3]。 2.2 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作用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一种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脊髓反射作为其刺激过程的开始。治疗合理剂量下的士的宁可以缩短神经冲动的反射时间,提高其反射强度,刺激呼吸中枢的兴奋感,同时能够增强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小剂量的士的宁还可以提高皮质兴奋过程以及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功能。 2.3 抗炎作用马钱子在临床治疗中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脊柱炎等治疗中,其在免疫性之类的疾病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有研究证明马钱子碱能够有效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对淋巴细胞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并且对正常机体免疫力无明显影响[2]。 2.4 抗肿瘤作用马钱子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应用于肺癌、大肠癌以及肝癌等治疗中,其抗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来实现的。马钱子成分中的士的宁以及马钱子碱能够对肿瘤细胞株形态损伤以及生长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造血功能无明显损害[3]。 3 毒性机制 3.1 泌尿系统毒性机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受马钱子影响可以产生一定兴奋作用,提高其平滑肌张力,使得其小动脉发生收缩,血压提高,肾小管上皮由于血氧缺失坏死,导致发生肾毒性,引发尿失禁以及血尿等临床不良反应。 3.2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机制士的宁剂量达到中毒剂量后即可对脊髓中枢交互抑制过程产生破坏,使得齿状回神经元发生过度的刺激兴奋,进而引发癫痫。早期中毒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以及轻度抽搐、焦虑等,重度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抽搐以及牙关紧闭等等。 4 制剂技术减毒增效的方法 为了提高马钱子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治疗安全性,在对其减毒增效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炮制过程中的规范化、配伍过程中的合理化以及制剂技术中的不断改进等这三方面。炮制方法主要有油炸、烘烤、麻黄炙、绿豆煮等等,配伍方法主要有通过对甘草、赤芍、桂枝、地龙、洋金花等进行配伍。制剂技术主要包括凝胶、超细粉体技术、脂质体等等。 4.1 纳米制剂主要有固体脂质纳米粒、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粒、脂质体、微囊等,其中固体脂质纳米粒主要通过通过乳化蒸发-低温固化的方法进行制备,该法制备的制剂粒径分布相对较窄,稳定性较为良好,体外释药具有较好的缓释疗效,能够大大增强马钱子碱和肿瘤细胞对抗的活性,有研究证明该制剂对马钱子的毒副作用进行降低,对肝脏器官还具有一定的靶向性[2]。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粒主要是通过设计合成一些针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同时构建马钱子碱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释系统,从而对肝组织细胞的实际表面特性以及肿瘤细胞环境中的pH变化产生一定的响应,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降低马钱子的毒副作用,从而为线粒体靶点药物创建了一安全的载体平台。脂质体则主要是通过将药物进行包封形成微型小囊。因为脂质体在生物体里面可以被降解,没有毒性,能够当作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能够提高包封药物的实际透过能力,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由于马钱子碱的抗瘤功效,将马钱子碱制备为脂质体能够使其产生靶向性,能够大大减少给药剂量,同时能够提高药效部位的实际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微囊则是通过壳聚糖以及明胶来作为其囊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以及包封率。有研究指出,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胃液中有相对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能够大大降低马钱子碱的实际释放速率,安全性较高[1]。 4.2 外用制剂主要有贴膏剂和凝胶剂。贴膏剂主要是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来对马钱子碱包合制备,该膏剂的体外透皮速率相对比较平稳,累积透率量也相对较高,并且羟丙基-β-环糊精对药物具有一定的控释作用,有利于平稳体内血药浓度。而凝胶剂有研究资料指出[3],可以通过用pH梯度的方法来进行制备马钱子碱囊泡凝胶,同时选取体外透皮促渗剂,一般加入3%氮酮的凝胶在体外透皮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5 结语 马钱子作为一种传统中医,具有较为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其毒性也不容小觑,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剂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载体不断被开发出来,恰当的载体对药物的代谢以及释放速度能够带来良好的改善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而实现增效减毒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钱子的临床应用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