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二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二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二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二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9页内容,“做一做”及练习十九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理解统计的意义。

2、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进行简单的预测。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条形统计图中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少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少数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法、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早点?

学生回答。

师:喜欢什么早点的人多呢?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ppt 出示)

提出问题: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2)制作完成统计图:

要求学生在教材96页两张统计方格纸中,把收集的数据表示出来。

(3)比较: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这两张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两张图的每格各代表几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一格还可以表示2、5、10或者更多的单位。

(4)看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结:我们用1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条形统计图,并通过条形统计图发现了许多知识。

2、完成97页做一做。教师指导并订正。

3、教学例3:ppt出示例3。

师:这是一个路口20分钟内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想一想该用怎样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一格表示几辆合适?

小组讨论,师指导。

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展示作业(实物展台)

思考并讨论98页第三个问题,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数据较大时应该把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也要加大。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99页“做一做”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教材101页练习十九第3、5、6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二)

1个格表示2个(5个、10个)单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讲授新课一、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请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1)小组尝试画图。 (2)汇报交流: (3)思考: ①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 ②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 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③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生:右图比较合适,因为左图占的篇幅比较大,既麻烦又不美观。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2、完成做一做。 根据8月、9月的数据和上面的记录单填写下表。学生尝试 画图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 作能力 体会哪种 统计图更 合适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 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师: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 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 (1)分析题意。 生: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 么办呢? 师: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 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 办? 学生画图 讨论交流 巩固新知 通过讨论 知道一个 格代表几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条形统计图(例2)》参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格表示2》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三、教学准备 课件、坐标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这个学期期末我们要开新年联欢会。联欢会上你们想看什么节目呀? 生:自由发言。 师:在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大家的意见集中在这四个节目上──唱歌、跳舞、相声、魔术。(教师边说边在统计表中写名称)

魔术 师:同时就大了,出示统计结果 节目人数 唱歌 6 跳舞14 相声18 魔术8 (二)探究新知 1.试画统计图 (1)师:拿出1号纸,把我们统计的结果在这张图中表示出来。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师提示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在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代表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而且在后面的统计学习中,学生还会学到用1格表示5个、10个或更多的单位,而不管怎样变化,都是以本节课的数学思想为基础,再加以迁移、延伸,因此本节课的教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例题3,第99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1.绘制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复习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 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 (2)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老师引导:通过这个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的绘制统计图过程。(先演示横轴、纵轴内容和刻度的划分。再逐条演示各种车的数量。) 2.学习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通过信息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机动车中一个共同特点:轿车的数量最多。充分体现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拥有轿车的数量也增加,也是导致社会轿车数量在增加的一个原因。 题中每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结合统计表中所给的数据,如果不是很大,并且差不多都是5的倍数时,就可以用1格表示5辆车了。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表这样,也符合刚才特点。

条形统计图二)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条形统计图(二)》是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数学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39-40的内容,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一)”,孩子们能通过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计数,用直条表示事物数量。本课页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的延续。学生在“条形统计图(一)”中画条形统计图时只需根据提供的信息画上相应的直条即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张不同单位长度的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而且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案例实录: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引发思考。 师: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边看小动物们在运动场上的比赛,边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去运动会上看看。(出示课件:车辆行驶至运动场的情景)2、呈现图表、揭示课题。 师:小兔欢欢做事非常细心,他已经统计出了各种车子的数量。(出示表格)小胖说,这张统计表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示小胖的统计图)(1)提问: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统计图由两条垂直的射线构成,竖的叫纵轴,横的叫横轴。 “参加运动会车辆情况统计图”是统计图的《标题》。(板书) “0、10、20”等称作《统计数据》。(板书) “辆”是统计数据的《单位名称》。(板书) “轿车、大客车等”称作《统计项目》。(板书) (2)评析(重点:自行车数量的直条,突破一格表示多少,半格表示多少。)小胖说:小伙伴们真棒!把学过的本领记得牢! (3)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3、再呈图表,比较异同。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风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确凿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第96页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解放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客车有多少辆?(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解决问题的题目必须有条件和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先求出大客车有多少辆? 在学生的质疑下,知道了要先求出大客车有几辆,再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并提示学生:这张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2辆车。 制作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再全班回答。 二、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Statist ics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准确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大客车有多少辆? (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 (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法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 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弓I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那如何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种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V”、画“ ”、写“正” 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帮助) 汇报展示: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表示: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9 6 9 5 2 (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 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条 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颜色红花黄花蓝花粉花 盆数8 7 5 6 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2、红花比蓝花多()盆。 3、我们还学过了用象形图来表示,你能画出来吗? 4、小结学过的统计方法:统计表、象形图 5、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关于统计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主题图(2012年北京8月份的天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试着用学过的方法(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整理统计出相关数据。生合作在草稿上画表格、画象形图等。 3、小组代表交流(生出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有可能是用统计表和象形图,也可能有人直接用了条形统计图,要充分鼓励引导) 4、课本中有两个小朋友也做出了自己的统计,我们看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①出示小东的方法,全班交流。②出示小红的方法,全班交流。 5、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方法吗?(点名回答)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哪种表示更清楚?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6、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1)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2)引导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大公路第二小学幸志燕 教学内容:教材P94-95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条形统计图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教学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会看天气预报吗? 预设:会。 (PPT出示一做天气符号)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天气符号你们认识吗? 学生说符号。 师:孩子们真棒,全都认出来了,看来你们个个都是用心观

察生活的孩子。 二、新课教学。 1.收集数据。 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图。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北京市2012年8月份的天气情况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从这个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①有5种天气,分别是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②我了解到了这个月中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各有多少天。 师:你们是不是也了解到了这些信息呢? 预设:是。 师:但是上图中的这5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有没有直接、清楚的告诉我们呀? 预设:没有。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直接、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预设:画○或画表格。(学生若只能说到一种,教师要提醒)(若学生想不到,可引导他们) (师:大家先别急着回答,老师问问你们,我们要整理数据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预设:分类的方法。) 师:那分好了类,可以怎样表示数据呢?) 师:下面请大家4人为一小组,从画○和统计表中选择你们

条形统计图二

《条形统计图(二)》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潘海珍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3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观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并知道其组成要素,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并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认识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 3.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体验明确单位长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统计对于实际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条形统计图的四要素,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注意统计图的合理与美观。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出示三(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问: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假如一个老爷爷没你们幸运,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老爷爷一看就知道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条形统计图。小结: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比统计表更能直观形象的表示出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板书(直观) 2、出示三(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的条形统计图,问你看到了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格表示2 单位长度统计标题统计项目单位名称 3、出示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的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同桌讨论: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移动板书中的单位长度、统计项目) 小结:条形统计图都有四个要素,习惯上,把统计项目放在横的数射线上,单位长度放在竖的数射线上。 二、观察比较,突破难点 (一)完善祝桥镇运动会条形统计图 1、根据录音,学生完成祝桥镇运动会的车辆情况统计表。 2、出示祝桥镇运动会空白统计图,问你觉得这个的统计图上还缺了点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标题、统计项目、单位名称) 3、小组讨论:根据以上数据,你觉得每格是多少最合理? 小组讨论汇报 4、出示三个好朋友的条形统计图,哪个条形统计图最合理?为什么? 出示:教师的条形统计图(标上数据) (二)探究根据实际数据合理确定单位长度 1、如果是浦东新区运动会的车辆统计,你觉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讨论同样的空间,现在的这些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时一格表示几比较合理?

《条形统计图(二)》听课感悟反思

《条形统计图(二)》听课感悟反思 本次活动主题是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备课效益,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个难题,每次翻开书本准备备课,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查阅各种材料,思考怎么样把书上这薄薄的一页纸上的内容转化成为具体、生动的知识,让学生能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轻松的学到知识。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说起来平时一直在听课学习,等到自己备课就会意识到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还太少,不过我也知道这种事是急不来的,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我要做的还是脚踏实地的把握好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到更多。 顾老师的这堂课《条形统计图(二)》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会看1格表示1,或者1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更进一步学习“1格表示几”的条形统计图并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听完这节课,对比顾老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我的备课,真是汗颜无比。顾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精心的整合,合理的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改,比如在新授环节“认识数量线上数量的标记方法”重新安排了不同车辆类型数量的出现次序,先出现“24”这个比较容易找到的数字,再探究“大客车15辆”这个需要画到半格的数量,接着“32辆轿车”用来让学生掌握如何画直条,最后用“37辆自行车”测验学生是否学会了前面的知识。被重新组织过的教材教学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可以看到顾老师修改过的内容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顾老师这堂课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以及细节方面的处理很值得我学习。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观察、比较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并且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进行追问、反问、转问,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的目的,各个环节的细节之处都处理的很好,比如“5格表示10辆”怎么计算得到“1 格表示2辆”,顾老师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转问,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形成过程。还有就是在画直条的环节,顾老师精心设计了课件,帮助学生找到快速又正确的方法画直条。反观我自己的备课,对这些细节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过多强调,可想而知这节课之后要花多少时间来弥补。 今天的研讨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经过合理组织,可以把枯燥转化为生动,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这中间有个“怎么做”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的不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这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例2)教案

《认识条形统计图2》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6页例2及相关练习。 【课程标准描述】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绘制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学生尝试独立作图,小组交流发现统计图中的问题,集体交流提出解决方案以及与之前学习的统计图进行对比,关注学生是否体验到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以评价学习目标2。 2.通过学生独立将北京2012年9月天气情况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填入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最后通过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会收集并整理数据。以评价学习目标1。 【学习过程】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早餐吗? 2.如果不吃早饭,那我们的血糖浓度就会降低,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的兴奋性随之降低,

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每天都好好吃早饭。 3.最近,学校附近的早餐店为了了解学生们最喜欢那样早餐,对四(1)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并且绘制了一张表格。今天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p96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3.制作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早餐统计图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作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评价学习目标1) 4.小组交流。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集体交流。各组汇报展示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全班交流)(评价学习目标2) 预设:①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②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甚至更多的单位。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学生组内讨论,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优质教案.doc

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本105、106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05、10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生活中发现服饰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习重点:能够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根据从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想法。 一、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例2 种类 数量/辆 停车场 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货车 甲停车场28 12 6 4

乙停车场24 10 7 3 a、回顾:说说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b、提问: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什么样?可以横着画吗? 二、合作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复式统计表在教科书106页上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学生展示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适当的评价,明确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b、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C、根据这个统计图互相提出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 4、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5、讨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过关检测 1、完成第106页的做一做 a、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b、回答问题: (1)、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doc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形成与制作的过程,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掌握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体会当事物成对出现时,用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的便利与优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1、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老师收集了某学校四(1)班、四(2)班同学 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出示两幅条形统计图。 (条形都是灰色的) 2、师:你们能看懂这两张统计图吗? 从这两张统计图中你发现哪方面信息?3、师主要引导学生考虑两班的比较。 师:谁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如哪班参加电脑组的人数多?多多少? 二、自主探索 1、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有什么方法既能很快地看出每一项目四(1)班、四(2)班 参加人数的多少,又能形象地比较同个项目两班人数的不同呢?(结合图老师用手指引) 预设:①生:两张合并成一张。 ②生回答不到点,师:能不能把上面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2、师:你想怎么合并? 预设:①生:时间一样。 ②生:两张图的坐标一样,可以去掉一个坐标。 师:横坐标上的项目怎么表示?纵坐标上的数据呢? ③生1:标题要修改,可以合并成一个。 生2:四(1)班、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统计图。 ④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四(1 )班、四(2)班,如红色表示四(1)班,蓝色表示四(2 )班。 3、师:你认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应具备哪几个部分?拿出练习纸,画出你认为最合适的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84~85的例1和教材P89~90的例2。 教学目标 1、每个学生经历认识并设计复式统计表,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2、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认识并填写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末,我们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青云小

学五年级组织了四个乐器兴趣小组。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指出: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即“性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

组的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填写。 4、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指出:总计、合计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5、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完成例1的3个问题。 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二、学习例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一些知

条形统计图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 (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1、演示: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 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 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 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 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