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广东高考政治二轮题组训练1.3《收入与分配》.doc

2016届广东高考政治二轮题组训练1.3《收入与分配》.doc

广东省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经济生活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1.(2015·广东文综,26,4分)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

B.用公司股份制替代了家庭土地承包制

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

【答案】D材料中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扩大就业,但是A说法不是最佳选项、不是材料突出的主旨;B说法错误,材料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

的模式,并不等于是实行股份公司,而是实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C 说法错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该农业园区的模式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D符合要求。

2.(2015·江苏单科,6,2分)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①符合题意;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来源广,体现了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④符合题意;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会增加,②说法错误;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③说法错误。

3.(2014·海南单科,1,2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答案】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既扩大了农民的财产权,又能够增加收入,A符合题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并没有扩大财产权,B不符合题意;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没有扩大财产权,C不符合题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不会改变土地所有权,更不会增加农民收入,D不符合题意。

4.(2014·四川文综,2,4分)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 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

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把土地的经营权进行了买卖,不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①不选;村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土地经营权,②表述错误;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观点正确,土地经营权流转符合市场规律,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应选。

一、生产决定分配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1)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劳分配。

(2)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3)工资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并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依法实施的,我国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如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两极分化。由此可见,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2014·天津文综,1,4分)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

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选A 。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得到的租金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每月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①符合题意;分红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正确且切题;程秀所在的公司是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故每月工资不属于按劳分配,排除③;红利收入是入股投资的一部分收入,与股票价格波动无关,排除④。

【点拨】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方式、股票特点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比较鉴别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股份有限公司(能发行股票)与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的能力。

1.(2015·湖北黄石二中二模,14,2分)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②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答案】D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分红,不属于按劳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不选;该模式不属于非公有制经济,②不合题意;农民所获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当然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③正确;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④正确。

2.(2015·陕西宝鸡三月监测,16,4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的意义在于()

①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②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③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④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健康发展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答案】A根据题意,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既坚持了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又遵循了市场规律,①正确;农民对土地拥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②观点错误;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实现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③正确;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并非是非公有制经济,④不合题意。

3.(2015·宁夏银川一中一模,14,4分)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

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②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权益③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④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农业补贴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B经营性收入主要是依靠劳动经营所得,不是依靠土地出租,①搭配不合理;工资性收入对接农民工打工是正确的,②应选;发展现代农业获取的收入属于经营所得,不属于财产性收入,③不选;农民获得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收入,搭配合适,④正确。

4.(2015·广东广州一模,26,4分)某中外合资公司规定,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发给员工,其构成如下图。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该公司()

①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②缩小员工收入差距,落实同工同酬③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注重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A①正确,个人业绩、奖金、补贴体现了效率,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与题意无关,从图和材料中看不出缩小收入差距、同工同酬,图和材料主要不是反映公平问题,而是反映激励问题;③是讲再分配问题,材料和图主要是强调初次分配的问题;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奖发给员工,有利润才有奖金,利润高,奖金就多,④符合题意。

1.(2015·山东文综,25,4分)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C国务院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属于通过再分配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符合题意;上述举措与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无关,A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再分配,不是初次分配,B与材料不符;国务院上述举措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D与材料无关。

2.(2015·广东文综,25,4分)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

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2010年部分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从题干材料看出中国基尼系数近5年来逐步缩小,与部分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缩小,①说法错误;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更多关注效率,国家宏观调控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公平,④说法错误;图中显示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因此我们也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实现社会公平,③符合题意;从图中英国本来的基尼系数低于法国,但是法国通过再分配后其基尼系数反而低于英国,说明②说法正确。

3.(2014·重庆文综,4,4分)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逐年提高(如下图所示),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财政实力。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③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④目的是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减少了国有企业对自有利润的支配,不利于国有企业增强控制力,①不选;②正确,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提高了政府使用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③正确,提高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可以调节分配结构,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这是针对国有经济采取的一项举措,与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没有关系,④不选。故选C。

4.(2012·课标全国,16,4分)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该市采取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外来人员可以享受到和本市市民同等的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这一举措不会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也不会减少城市管理支出,②④说法错误。故选B。

5.(2012·江苏单科,10,2分)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实际上就是要减少低收入者的人数,增加中等收入人数,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②③应选;①错在“各阶层收入”上;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橄榄型”社会的建设没有关系,④不选。故选B。

6.(2011·山东文综,17,4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提高居民收入的措施。①正确,因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②从分配政策的角度分析提高居民收入的可行性,正确;③说法错误,农产品政府定价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④错误,货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盲目增发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故选A 。

7.(2013·江苏单科,35,12分)材料一 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下图。

图1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2

【注】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 ,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

之间的面积为B ,基尼系数=A A +B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图1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从图2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6分)

【解析】(1)本问为信息解读类试题。解读图中信息,一要注意纵向比较,说明2008年与1985年相比,各组收入都增长较快;二要横向比较,说明不同收入组增长幅度不同;三要下结论,说明我国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第一步,作图,由于2012年的基尼系数低于2008年的,2012年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2008年相比应靠近OQ,故曲线应选择中间点画线。第二步,选择能使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与促进社会公平无直接联系,故选择①③,排除②④⑤。

【答案】(1)收入增长速度快,各组收入增长最低都在10倍以上;收入增长不平衡,2008年最低、中等、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分别约为1985年的14倍、21倍、33倍;收入差距拉大(或收入分配不公),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3倍扩大到2008年的5.6倍。

(2)作图(见下)

选项:①;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选项:③;理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2013·重庆文综,13(1)(2)(3),14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注】①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②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4分)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4分)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6分)

【解析】第(1)问可从宏观角度或微观角度分析,用政治性术语概括出上图反映的内容即可。第(2)问,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是指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只有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才能实现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的目标。第(3)问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答案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

答案二: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大于

(3)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9.[2012·安徽文综,38(2),16分]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限制条件较多,首先要明确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然后要从政府的角度运用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重点回答“怎么做”。可从完善分配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发挥财政的作用等不同角度谈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流动人口的期盼;第二小问考查哲学知识,要求的范围是唯物辩证法,回答重点是方法论,考生应围绕着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一、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和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不是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也不等同于同步富裕。

(2014·广东文综,26,4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

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中“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可知,要解决上述问题,应针对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②入选;针对工资水平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大现状,应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③入选;①与题意不符,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应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排除④。

【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看与题肢能否正确对接。题目的关键信息是工资水平的三大差距,如何缩小这三大差距呢?①④都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而促进困难地区发展对接地区差距,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可以对接解决行业差距和岗位差距。

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体现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要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2.党和国家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现的“两个同步”是我国积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比较容易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

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企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初次分配的主体。

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经初次分配分解为三部分:一部分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一部分以企业基金或农村集体经济基金的形式留归企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企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配,用于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一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由劳动者个人支配和使用。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由政府对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即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等形

式调节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以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如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都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可以用以下图示表示(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为例):

[2012·课标全国,38(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解析】本题属于图表题,要遵循图表题的解题策略。第一问,①上看: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②下看:本题中没有注,因此此步可省略,但文字中说明了我国的最低工资占我国人均GDP的比重、我国最低工资与我国平均工资的比较。

③左看右看:比较三个不同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比重、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比重。④看了又看:要从图表中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将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第二问,由于第一问已经得出结论,即可转换为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注意本题的限制是政策建议,不是要求从制度上进行分析。

【答案】(1)问题:①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②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2)对策: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③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图表题解题策略,同时注意仔细审题,设问强调的一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建议而非所有措施。

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比较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3)重视效率的度是不能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视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重视效率侧重从微观分配过程来体现,重视公平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即国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1.(2015·江苏苏州期末,8,2分)“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为54%~65%,而我国的则为15%~21%。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D 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例,因此提高分配率的关键在于增加劳动者的“工资”,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②做法虽然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但不是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无关项。

2.(2015·黑龙江哈六中期末,6,2分)随着浙江自8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进入2014年以来,全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已有17个。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①属于初次分配措施 ②属于再分配措施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④是公平的物

质前提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C解答本题关键是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目无关;提高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前提,④与题意不符。

3.(2015·广东江门一模,26,4分)管子对桓公说,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管仲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值得借鉴的是() A.要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B.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D.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答案】B要解决好“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的问题,不能靠收入分配公平,因为有的人如果丧失了劳动能力就无法劳动,A不选;也不能仅仅靠搞好初次分配,排除C;D观点错误,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社会保障能够较好地处理好上述问题,B应选。

4.(2015·广东揭阳调研,27,4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要解决这句话所揭示的问题需要我们()

A.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富

B.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幅度增加人们收入

C.完善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制度

D.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C“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差距过大,其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过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C符合题意;A、B与题目无关;D说法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5.(2015·山东济宁一模,26,4分)继国务院层面的改革意见发布后,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于2015年春节后正式公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告别养老“双轨制”。这一改革有利于()

A.缓解“双轨制”对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制约

B.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以确保社会公平

C.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D.合理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答案】D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利于提高整体消费水平,A观点错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没有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功能,B不选;该改革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无关,C不选;告别养老“双轨制”主要是通过调整利益关系,促进公平,D正确。

6.(2015·浙江金丽衢一模,5,2分)分配公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现代市场主体应该自觉利用市场规律把对公平的追求和自身效率的提高相结合,实现“利他”与“利己”结合。为此现代企业()

①要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激发劳动者积极性②既做大效率蛋糕,又增加员工所得蛋糕的份额③既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又平均分配员工的收入④要以增加居民收入为己任,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答案】D根据题意,要求“利他”与“利己”结合,①中观点既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劳动者,正确;②既能搞好生产,又能搞好分配,有利于企业和劳动者,正确;平均分配员工的收入本身就不公平,排除③;④是政府有关部门该做的,不选。

7.(2015·甘肃部分高中联考,6,2分)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相关部委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高管限薪的细则。对央企高管限薪的依据在于()

①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性②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③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央企高管限薪既是解决公平问题,也是提高效率与劳动者积极性的要求,①正确;企业分配属于初次分配,②不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③正确;④观点错误,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8.(2015·江苏南通一模,7,2分)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五年来江苏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