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大资管公司破茧 中国华融金控梦

最大资管公司破茧 中国华融金控梦

最大资管公司破茧 中国华融金控梦
最大资管公司破茧 中国华融金控梦

最大资管公司破茧中国华融金控梦

2013年07月26日14:31 《英才》我有话说(2人参与)

英才杂志8月期文章。

文|本刊记者严睿图|本刊记者梁海松孟杰编辑|朱雪尘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8月刊

一家原本只有一项任务、十年寿命的公司,要如何挣脱宿命的安排?

一年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匾额上添加了四个字:“股份有限”——这是中国华融由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破茧成为市场化金融机构的蝶变标志。

2012年10月12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的同时,掌门人赖小民的身份也由公司总裁变更为董事长。

“没改之前,我们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财政的全资企业。现在,我们已经变成一个股份制企业了。”董事长赖小民滔滔不绝地向《英才》记者讲述着中国华融的大变身:“最大的变化就是体制、机制的变化,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前后只是企业名称的四字之差,但对于华融改制的改革者、亲历者而言,从“政策性”到“市场化”,就如同打开了通往“异次元”空间的一道门。

当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唯一选址北京金融街

(5.10,-0.01,-0.20%)的中国华融,现在怀揣着更大的金融梦想。已经拥有超过3200亿元的总资产规模,手握除保险之外的所有金融牌照,中国华融俨然是准金融控股集团的姿态。

如今的中国金融市场上,巨头林立。既有早早祭出金控大旗的中信、光大集团,又有势头生猛的平安金控,亦有崛起于地方的上海金控集团。与之相比,刚刚完成市场化改制的中国华融,不过是这一阵营里的新兵。

而金融市场上,已全部完成改制的国有大型银行及市场化锤炼多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一多半江山;保险企业合纵连横,称霸一方;券商公司、基金公司不再听命于天,纷纷举旗投行、资管;其他诸如信托公司、城商行等金融机构也早就厮杀作一团。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几乎占尽金融牌照,才起步的中国华融无疑给市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大刀阔斧

从“给米做饭”到“找米下锅”,在中国华融市场化转型正式开启的同时,赖小民也迎来了自己从银监会官员向金融家的个人转型。

2009年初,刚刚由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主任调任华融总裁的赖小民,到了华融的第一个发现就是“米”没了——6800多亿的不良资产,差不多在2006年左右就已经基本处置完了——这也是华融成立之时的唯一使命。

实际上,在政策性业务完成之后,华融就已经开始尝试做新的业务。不过,到赖小民接手之时,华融在全国30个省的32

家分支机构,但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有25个分支机构连续几年亏损。整个集团的利润不过4.03亿元,拨备也只有8.6

亿元。

这在赖小民的预期当中,“资产管理公司的牌子是国家给的,2000多人的队伍也是当初工商银行(3.91,0.00,0.00%)过来的,资本金是国家给的,从事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是人行提供的十年期2.25%的低息贷款,还有免税等各种政策扶助,你也根本不用去市场找食儿。”

毕竟,习惯了“给米做饭”、队伍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9.9岁的华融,突然间要向市场伸手要饭,在思想观念上、运作机制上,都还没有充分的转变。

赖小民很明白,华融需要“大刀阔斧”,而他上任后的第一刀便挥向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广东分公司。

外表温和的赖小民,细算了亏损数目后,绵中带针的向当时广东分公司的负责人抛出三个问题:为何其他金融机构都在赚钱的广东、深圳,华融却在亏损?广东分公司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接下来,要怎么办?

这三个早已设置好了答案的题目,不过是赖小民的敲山震虎之策。广东分公司亏损的原因就是在于市场化意识不强,领导班子不力,队伍不会做业务,缺乏很好的领军人物和带头人。华融怎么可能放弃经济最活跃的省份市场,接下来的动作必然是“挪屁股、换脑袋”,调配资源。

从平安银行(9.80,-0.02,-0.20%)挖来一个副行级的“老银行”,带队打拼市场。赖小民调整华融广东分公司领导班子,一剂见效。2009年当年就扭亏为盈,第二年更是实现利润1.33亿。广东分公司从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华融最赚钱的分公司。

华融广东分公司的“咸鱼翻身”,也极大的刺激了其他32个分支机构的急速成长,至2012年,华融各分公司的净利润贡献超过了60亿元。

“我是中国华融的首席市场营销官。”“每年要飞38.3万公里,绕地球7圈”,赖小民称。他特别喜欢用各种数字来描绘过去四年华融的狂飙猛进。诸如:“华融2009年的净利润比2008年增长了103%;2010年同比净利润增长了146%;2011

年的增长率为147%;2012年又比2011年净利润增长了140%。”至2012年利润总额(拨备前)首次破百,达到120.6亿元,较2008年的4.09亿元利润,翻了近30倍。

赖小民接手华融时,确定了“五年三步走”的市场化发展战略。

第一步:推行大客户战略,彻底市场化;第二步:走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现代金融控股集团的路子;第三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上市。如今,五年已过四年,中国华融也已今非昔比。

2009-2012年,中国华融新增1642个客户,与各地方政府、境内外金融机构、央企民企签订了256个战略合作协议。成效自然也超过了华融此前十年的发展——四年累计实现净利

润185亿元,净资产增加17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资产达325亿元,是成立时的3倍多。

对于中国华融的市场化转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向《英才》记者表示了肯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向市场化转型就没事干。按市场化的机制做,最重要的就是多挣钱,用商业化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市场起伏不定的大环境下,究竟华融是怎么赚到钱的?

“华融以资产管理为主业,以财务投融资、中间业务以及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为主要业务板块,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运营模式。”如今,华融走过的路径,内部人能随口道来。

“其实,这四年,我们就干了两件事:一是把中国华融做大、做强、做开了;二是完成股份制改制,彻底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市场化金融机构转型。”

所谓“做大”,赖小民依然是拿数字向《英才》记者说明:2008年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达独大,华融、东方、长城三家总规模不及信达。但现在,已经超过3200亿元总资产的中国华融,超越了信达(2600亿总资产),成为国内1万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中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

最为关键的是在“做开”上。从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现在,除资产管理业务的老本行外,华融对外还能够提供资产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投资、房地产、PE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加之以总部为主体,全国32家分公司(营业部)、11家子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赖小民所设计的华融向大型综合金融服务企业、金控集团的变身计划,已初具雏形。

“破规”拿牌照

“别讨论了,我来告诉大家,华融要往综合金融的方向走,搞一个市场化、股权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金融控股集团,把中国华融打造一个专业的资产管理者。”

初到华融时,赖小民心里就揣好了一整套的转型改制方案。在此之前,关于华融的转型方向,公司内部每年都在讨论,却一直没有讨论出一个最后的结果。或许是赖小民的强势和果决打消了内部人的争议,这个方案很快就在班子上获得通过,并迅速实施。

“要搞金融控股集团,没有银行绝对不行,否则只能叫综合经营”,赖小民的第一步落子,就是华融组建、收购一家银行。

但对于中国华融的身份背景,要收购控股一家银行,首先要面临两个“规则”上的突破。其一是国务院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只能搞不良资产,不能做银行。尽管这个管理条例已不合形势,但还在执行;而在《商业银行法》中,也明确规定:央企参股银行比例不能超过20%。

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工作了20多年的赖小民,最终还是帮华融搞掂了一张宝贵的银行牌照。

经历了9个多月的组建,在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和湖南省政府的支持之下,2010年10月12日,由中国华融资产管

理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发起组建的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融湘江银行)在长沙正式挂牌成立。

华融湘江银行是中国华融在重组湖南株洲、湘潭、岳阳和衡阳市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邵阳市城市信用社(以下简称四行一社)基础上新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华融股权占比50.98%,绝对控股。

此外,中国华融还曾拥有温州银行1.07亿股,7.09%的股权,但受限于2010年4月,银监会下发的《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同一股东入股同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2家,如取得控股权只能投(或保留)一家。因此,中国华融不得不4.4亿沽售了温州银行的股权。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中国华融转型改制的实施方案。继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中国华融成为第二家启动转型改制的资产管理公司。

但与中国信达改制具体方案有一个明显差异,中国华融今后是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重点发展银行业业相关业务。

“未来几十年,银行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主打产业,而做银行又是我们的强项。”与工商银行的“血脉渊源”,在赖小民看来正是华融做银行的最大资本。

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亦对《英才》记者表示:“银行通过零售业务可以吸收大量的长期资金,信托、证券、基金乃至保险公司都很难和它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华融控股湘江银行是其改制转型很重要的一个切入契机,不利用这样的战略机会,就没法搞金融控股集团,没法进行资源整合。”

抛开华融湘江银行对中国华融的战略意义,即便这是一笔财务投资,也显然是个“好买卖”。

“‘四行一社’过去是亏损的,中国华融投了21亿元去整合,第一年8.6亿元利润,去年是11.6亿元的利润,今年我给他们下的是13亿元的利润,估计怎么也能搞到16亿元。”赖小民信心满满:“不到三年,投入的资本就全部收回来了。”

尽管在中国华融当前120亿元的利润总额中,华融湘江银行的利润贡献只占到10%,但其总资产却占了整个华融3200亿元总资产的三成。

当然,赖小民对于未来的华融湘江银行还有更大的期待:“现在,银行还不足以担当华融的主业支撑,什么时候,银行的总资产能够占到中国华融2/3以上,利润能够占到1/2以上,业务的覆盖作用能够占到40%,主业就形成了。”

问题是,眼下银行业4家国有大型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基本上已划定成熟,“蜗居”长沙的华融湘江银行能实现赖小民的勾画吗?

“下一步,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将华融湘江银行变成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他对《英才》记者表示。在今年两会期间,赖小民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中,就有“关于金融服务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支持华融湘江银行率先在中部六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建议”。

“中部6省金融业发展滞后,还没有一家立足中部、面向全国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显然,为铺垫华融湘江银行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赖小民是反复琢磨过,且找准了行动路径的。

而华融湘江银行业也的确比一般城商行更有面向全国发展的条件。毕竟,除了原“四行一社”130多个网点外,其还拥有中国华融遍布全国30个省的分公司、营业部,以及证券、租赁、信托等综合金融业务的平台。

重新界定资管

“我们不是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公司。”赖小民认为,随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已经是时候从顶层设计方面,重新界定资产管理公司。

要做大银行及相关业务,并不意味着中国华融就要放弃资产管理的老本行。实际上,将资产管理业务与银行及相关业务定义为中国华融的主业,也正是华融有别于其他金控集团的差异化特征。

按照当前利润贡献来看,占比34%的资产管理业务仍然是中国华融的主打业务;银行及证券、信托、租赁等金融牌照业务为第二大块;再者就是财务投融资业务。

虽然2003年国有银行剥离下的超过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已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消化完毕,但未来这块业务也未必不会重新出现。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243亿元,同比猛增20.7%,比年初增加339亿元;不良贷款率0.99%,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这已是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六个季度反弹。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系统内部会议上也称,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攀升。

“去年银行业新增的不良贷款就将近900亿元,今年还在增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赖小民预言,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未来几年还可能会增加,华融等资产管理公司还会接收一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

但赖小民亦对《英才》记者表示,他并不太关注银行的不良贷款,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影响华融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控制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毕竟它的增加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资产管理是一个大概念”,赖小民希望华融能够打开更大的空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要做,非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也应该可以做。七八万亿的政府融资平台、国企和民企资产、军队特种资产等管理领域,都应该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拓展的市场。

此外,中国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00多亿元,而今已达到39万亿元。按照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粗略计算,202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将高达80万亿元。

尴尬的是,作为资产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全国各类资产管理公司有1万多家,绝大部分规模小、功能单一。而华融、信达、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监管政策和市场准入的限制,面对巨大的需求却难施拳脚。

“目前,除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外,华融、东方、长城三家公司尚不允许收购非金融企业的不良债权。同时,四大资产管理

公司也不能收购金融机构的非不良资产。”一位金融业高管向《英才》记者表示,“这些限制极大地局限了商业化业务的拓展。”

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转型,坊间评论也并非没有质疑声。

财经评论人叶檀[微博]就对《英才》记者提出两个疑虑:“华融从以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市场化转型为金控集团,规模在短期内扩张太快,但是否学会市场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控?它以前的管理基因是比较依赖政策的,现在其内部治理和管理架构,能否显示出其独立竞争力,也有待观察。”

“华融连续四年利润翻番,这是不可持续的。”在今年华融的增长定调上,赖小民提出把过高、过快的增速主动降下来,“去年120亿元的利润,今年再100%到200多亿,且不说得累死,资源、资本、人才、风险管控都有问题。”

以20%左右的“适度”增长,同时,转变华融的增长方式,调整结构。2013年被中国华融称作“双年活动”,即“转变方式质量年,管控风险效益年”。

这个合辙顺口的口号,按赖小民的话讲,前半句意指“用脑子赚钱,多靠动用资本少的投行业务、中间业务赚钱。

后半句则是指,华融要在防控风险、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推进创新。其实从官员到企业家的赖小民并不保守。正是在其开创性的以“注册地换控股权”的方式,为华融换来了银行、基金等金融牌照业务的落地,也使得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获得了多方共赢。2013年,赖小民基于对“大资管时代”到来的判断,提出把中国华融努力打造成为“治理科学、管控有序、主业突出、综合经营、业绩优良”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新目标。

赖小民认为,他心目中一流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满足九大标准,包括“治理科学”要有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治理科学”要有超越对手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发展战略,“管控有序”要有良好的内控机制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管控有序”要有高素质的高管团队和合规的员工队伍,“主业突出”要坚定不移做强资产经营管理和银行相关主业,“综合经营”要有令客户满意的、综合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手段,“综合经营”要有高质量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业绩优良”要有一流的经营业绩,“业绩优良”要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我来了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正好是华融商业化转型力度最大、发展最快、势头最猛的四年,也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初“五年三步走”的计划,赖小民已基本兑现前两条,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则是“引战”和上市。

引战大戏

过去的一年里,赖小民和他的团队与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等一长串国际顶尖财团的高层会面,目的只有一个——加强合作。当然,合作的含义中,也包括这些大财团有朝一日有可能成为中国华融的战略投资者。

当年,工农中建交,大型国有银行的引战-上市,让多少国际投行分享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红利;紧接着是招商、光大、中信、华夏、浦发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度让境外投资者猛赚一笔。

现在,轮到资产管理公司的改制机会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达和华融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改制批准,而信达也领先一步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2012年3月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中信资本、渣打集团、瑞士银行和全国社保基金将联手向信达注资人民币103.7亿元,以获得信达16.54%的股权。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信达将择机上市。

有信达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前的铺垫,华融也跟着借了些光。大体量的金融机构股改机会,目前,也就只有华融这块大蛋糕了。

赖小民认为,华融引战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国际顶尖财团,既是因为华融这些年来的业绩表现,也是因为中国未来资产管理的巨大市场空间。

去年9月间,中国华融股份公司创立,除了财政部仍然一股独大外,华融的股东名单上加入了持股1.94%的中国人寿(13.31,-0.01,-0.08%)。

由于华融没有保险牌照,保险业务是其短板。因此,引入中国人寿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最大的考虑就是增加互补性。同时,中国人寿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当中,有相对较好的治理结构。

中国人寿虽然只占了华融很小的股份比例,但“这是一个突破”。通过引入中国人寿,华融对于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设立了四个明确的标准:引资,资金;引智,智慧,包括价值观、文化理念;引制,制度,体制机制,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引资,资源,对业务开展具有互补性。

“我们还在第二轮的增资扩股当中,将会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真正的引战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赖小民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包括境内外的金融财团、投行基金以及实业企业在内的二三十家中国华融潜在的投资者,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标状态,而且都是大牌,下一步反而变得很难选择。”

实际上,按照前述的四个引战标准,赖小民也勾勒出了中国华融未来四种战略投资者的大致轮廓。

“我希望华融的战略合作伙伴第一是在国际上比较好的银行投行机构;第二是一些大型投资基金;第三就是国内一些好的金融机构或者实体企业。这次改革的红利也要让更多国内企业来受益;再一个就是希望能够引进一家台湾地区的企业。”

在很多公开场合,赖小民都曾表达过华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希望加强与台湾优秀企业合作,藉此加强华融在台湾市场的影响力,促进台湾企业的产融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0年9月,中国华融就与台湾永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称双方将通过成立业务研究团队、研究会、互访及交换产业报告等形式交换信息,以加速了解对方产业及市场概况。

除了华融引战的对象之外,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多少以及定价亦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定价就会更低。我们总是犯一个相同的错误,就是选择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时候,往往金融机构的整体估值比较低,引进时的制度议价或者垄断议价就没办法体现。”叶檀说。

华融能卖个什么样的价格,赖小民似乎成竹在胸。“我搞经济工作这么多年,就喜欢用数字说话,满脑子都是数字。华融的故事、华融的变化,我跟投资者们讲了各种数据,好多人听完我的介绍后,马上就很想投资。”

华融引战,基本已是水到渠成,不过引战之后的上市却是赖小民心头的愁滋味。

关于华融上市的问题,赖小民实际上是早有想法和动作的。三年前,他就力推华融金融租赁公司上市,毕竟将近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还没有一家金融租赁类的公司。

不过,这个想法最终因为主管部门认为华融改制后,还是应该寻求整体上市的路径而搁浅。

尽管赖小民也曾表示最晚2016年中国华融要整体上市,但眼下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跌宕起伏、捉摸不定的时候,况且600多家上市公司已在IPO的闸门前徘徊了许久。对于华融来说,内部整合、风险控制,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整体上市不可控的因素不少。

而在华融前面,亦有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的整体上市,至今如入迷雾。

“当然,中国的市场你说难也难,说顺也顺,只要企业达到上市要求和标准,监管部门一定会支持。”赖小民说。

英才杂志8月期文章。

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赖小民公司改制最大的红利

金控是大势所趋

《英才》:你怎么评价华融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使命?

赖小民:中国华融之前的十年,前前后后共处置工商银行6800亿元的不良资产,在支持国有企业脱困和改革,特别是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英才》:现在,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提出要做金控集团、平安集团也提出要做金控,资产管理公司也走金控路,甚至一些大的产业集团也提出发展金控平台,你怎么看?

赖小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今年“两会”期间,我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提了一个议案,就是尽快加快金融创新,《金融控股法》尽快出台。国务院法制办、人民议案几个地方很重视我这个提案,这两天就要来跟我沟通。

目前,我们在探索金融控股集团路子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几种类型:央企搞金控的,以光大、中信集团为代表,它旗下有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地方政府有些搞国际金融集团的,像上海国际金融集团;银行业间,工商、农业、中国银行他们也想突破现有的分业监管,想搞租赁、信托,当然证券现在没有开放的,银行现在没有证券,所以我们跟大银行相比,我有证券公司他们没有;大型保险公司金控的,比如中国人寿、平安都涉足金融。平安集团旗下牌照很全了;以中国华融为代表搞金控的,有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等,长城、东方、信达这些都在往这个方向走,但牌照最全的是华融,因为只有我们拿到全国唯一的控股银行牌照。

对于综合经营,我觉得监管部门还是要多支持,鼓励去探索。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大,而整体来说,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弱。

《英才》:中国华融转型金融控股集团,是内在发展需求,还是大势所趋?

赖小民:一方面,金融控股、综合经营是全球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大势所趋,这是不可逆转的,金融业发展到更高层次的一个必然的路径。但我认为还没有真正的金融控股集团诞生,做得好的如中信、光大,但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华融离金控集团还有不小的差距。

[管理制度]华融公司资产管理办法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管理制度)华融公司资产管理办 20XX年XX 寥年的企业咨询顾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丸行的卓毬管碎方案,嘀得您下戟拥肓

华融公司资产管理办法(草案) (年月日华融总经理办公会通过)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和机制,明确企业资产出资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权属企业运营行为,促进资产优化配置、合理流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华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资产,是指华融公司以各种形式对权属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以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认定属于华融公司所有的企业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权属企业是指和华融公司有产权关系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第四条华融公司是其权属企业资产的出资人,按照出资比例行使出资人的权利,承担有限责任。第五条华融投资管理部代表华融对权属企业行使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负责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变动、资产统计以及运营情况评价、资产评估、保值增值指标考核、产权纠纷调处、资产流失查处、资产收益收缴和分配等项企业资产管理工作。 第六条华融依据产权关系对权属企业行使下列权利: (壹)批准全资企业的章程; (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委派或者更换全资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决定主要 领导人的报酬; (三)审议全资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 (四)审议批准全资企业的重大投资、抵押和担保,决定和批准合且、分立、变更公司形式以及公司的解散和清算等事项; (五)依法收取投资收益、产权转让收入以及其他收益,纳入年度运营预算、决算,按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附件1:债权清单 货币单位:人民币元 序 号 借款人 (主债务人) 本金余额 (截至公告日) 收购基准日 截至收购基准 日利息 保证人 抵质押情况 1 温州美仰 光学有限公司 13068779.60 2013年7月21日 2244153.12 温州市恒源钢管有限公司、姜祥棚、张秀兰、姜方云、姜联香、吴显玉、吴军 1、浙江美仰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浙江三门县沿海工业城的土地使用 权,土地使用权面积21997平方米; 2、三门假日眼镜制造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浙江三门县沿海工业城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面积为10106平方米,已拍卖,执行款尚未领款。 2 温州豪润 实业有限公司 51276369.72 2013年7月21日 7813951.85 温州市梦德豪制革有 限公司、温州瑞凡贸 易有限公司、吕彩媚、 周锡标、唐胜娟 温州豪润实业有限公司(原温州德昌五 金制造有限公司)名下位于鹿城区上戊乡外垟村的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其中土 地使用权面积为7524.66平方米,建筑 面积为18231.19平方米。 3 温州顺威包装有限公司 71496887.39 2015年12月31日 2196384.05 温州市展升眼镜有限 公司、徐飞朋、胡胜 克 温州顺威包装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温州市瓯海娄桥工业园区的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建筑面积合计24776.31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面积9594.05平方米。 4 温州顺威纸业有限公司 21996909.75 2015年12月31日 187200.64 温州市益奇鞋业有限 公司、温州伊斯利鞋 业有限公司、大东集团有限公司、徐飞朋、胡胜克; 无 5 浙江增新化学有限 公司 20496175.05 2015年10月21日 773385.25 江西增新医药化工有 限公司、浙江隋塔滤 料科技有限公司、庞 一民、庞文明、庞肖 明 1、浙江增新化学有限公司名下位于天台 县平桥镇工业区6号的厂房,建筑面积为3043.57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面积为6012平方米;2、浙江增新化学有限公司名下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工业区6号的厂房,建筑面积为374.2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面积为6285.11平方米;3、庞洪烈名下位于天台始丰新城商业街东河路

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一、历史背景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当时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AMC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钱向四大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 二、四大资产公司困境与转型 由于AMC在成立时都是以账面价值收购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置形成的损失都挂在AMC的账上,因此形成了AMC羞于示人的财务报表。粗略估计,AMC按25%左右的回收率,其政策性业务的亏损将超过万亿元。截至2007年,除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能足额偿还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本息之外,其他三家均无力持续履行还贷义务。 (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病 1.不良资产处置 第一次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损失由国家承担,但第二次剥离的商业性不良资产的盈亏,则由AMC用自己的经营收入归还央行再贷款本息来承担,假如处置不利,再贷款的损失就由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去弥补。 2.盈利状况 转型后盈利状况,除去处置不良资产商业化过程中的亏损,在先前AMC最为看好,具有“自主造血”机能的证券行业里,信达证券、东兴证券、华融证券却一直表现不佳。 3.体制弊病 现在四家AMC都忙着转型,其实质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是穿着官服,却干着经商活动的“四不像”组织———既非市场组织,也非行政组织。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前的毛病,现在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有。 4.资本金之困 成立之初,国家财政分别为四大AMC注入100亿资本金,但其中约80%属于实物性资产,现金只有20亿元左右。由于资产折旧和利息负担的原因,当初的100亿的资本金已不足额。

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简介

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介绍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农业银行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建设银行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工商银行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在管理和处置资产时,可以从事追偿债务、资产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等活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管理和处置资产,在转让资产时,主要采取招标、拍卖、竞价等方式。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 华融资产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于1999年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总部设立在北京。旗下拥有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租赁、融德资产、华融渝富、华融期货、华融置业、华融致远投资、华融汇通资产10家子公司,服务网络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可以为客户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投资、基金、期货、置业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85亿元,净资本收益率达12.58%。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 长城资产是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全额拨入,1999年在北京挂牌成立。该企业是中国拥有金融债权资产资源最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共成功收购了中国银行资产包7个、中国工商银行资产包17个,以及华夏银行资产包1个,收购债权本金2634亿元。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 东方资产是经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人民币60亿元,外汇5亿元,由财政部全额拨入。公司下辖25个办事处和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东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邦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三家直属公司。该公司拥有100亿资本金,其中有以酒店为特色的数十亿投资类资产,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内地大城市,三星级以上酒店近三十家,其中四星酒店16家,五星酒店7家,运作前景广阔。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产) 信达资产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收购并经营金融机构剥离的本外币不良资产;追偿本外币债务;对所收购本外币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本外币债权转股权,并对企业阶段性持股;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商银行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商银行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同义词中国华 融资产管理公司一般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 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 于2012年10月12日上午在京成立,赖小民任董事长,柯卡生任总裁,隋运生任监事长。这标志着中国华融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变为市场化金融机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 。2016年8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84位。[3] 公司名称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地点北京市 成立时间2012年10月12日类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录1 公司发展2 公司历史公司发展编辑公司注册资本258.35亿元,由财政部控股,持股比例为98.0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参股,持股比例为1.94%。在成立大会上,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表示,改制完成后,中国华融将稳步推进增资扩股,适时引进海内外优秀的战略投资者,择机完成IPO实现海内外整体公开上市[4] 。目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构建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国务院和财

政部要求,中国华融将在继续做好不良资产经营处置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银行业相关业务,努力构建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公司历史编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支持国有银行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减债脱困、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在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后,从2006年开始启动商业化转型。特别是2009年以来,经营业绩连续三年实现翻番,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2年6月末,中国华融集团总资产为2463亿元,集团所有者权益为344亿元。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租赁、融德资产、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华融期货、华融置业、华融致远投资、华融汇通资产10家控股子公司,已初步建设成为国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可以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投资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中国华融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全国设有32家分支机构,旗下拥有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租赁、融德资产、华融渝富、华融期货、华融置业、华融致远投资、华融汇通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公司简介 中国华融股改后的新司徽[1]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全国设有32家分公司和营业部,旗下拥有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租赁、融德资产、华融渝富、华融期货、华融置业、华融致远投资、华融汇通资产10家子公司,服务网络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可以为客户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投资、基金、期货、置业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85亿元,净资本收益率达12.58%。 经过十多年的成功运作和发展,中国华融全面完成了政策性资产处置目标任务,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减债脱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国家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华融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机构,中国华融从此迈入第二次创业新征程。 中国华融始终坚持“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稳步推进“五年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大客户”战略,彻底走市场化路子;二是适时引入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走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路子;三是择机上市,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2009年以来,中国华融利润已连续三年翻番,三年半累计实现利润112.7亿元,2011年利润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0年,中国华融荣获“2010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称号;赖小民总裁荣获“2010中国企业创新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改制后的中国华融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市场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构建“到位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负责任的经营班子”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各尽其责、定位准确、管理科学、运作有序、相互制衡、形成合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运作机制。中国华融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发挥网络优势、专业优势、品牌优势、牌照优势、资源优势“五大优势”,打好“一体两翼”业务“组合拳”,不断为股东、客户、企业、员工、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努力创建“有尊严、有价值、有内涵、有实力、有责任”的“五有”现代金融企业。 编辑本段主管部门 公司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涉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范围以外的金融业务,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监管,财政部负责财务监管。 改制后的中国华融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全面负责。总部拥有全公司的法人财产权,是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心、风险管控中心、决策指挥中心、资源调配中心、经营服务中心和业务创新中心。中国华融把抓好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风险底线,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在总部和各办事处成立了两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委员会,各子公司成立风险管理议事机构,建立了风险报告制度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总部对全系统内部审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为加强对子公司监事会工作的指导,中国华融总部设有监事会工作部,建立子公司监事会联席会议制度。中国华融建立了符合实际需要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05年8月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认证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管理层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改制而成。公司注册资本258亿元 人民币,由财政部控股(98.0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参股(1.94%)。 原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于1999年10月 19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全国设有32家办事处和营业部,拥有10家平台公司,服务网络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11年9月末,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业务所有者权益253亿元,与13年前国家投入100亿元资本金相比增长了1.53倍。截至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85亿元,较上年增加621亿元,净资本收益率达12.58%。 中国华融拥有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投资、基金、期货等牌照。拥有一批国有大 中型企业的股权。公司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总裁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全面负责。总部拥有全公司的法人财产权,是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心、风 险管控中心、决策指挥中心、资源调配中心、经营服务中心和业务创新中心,32家办事处 和营业部是公司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10家平台公司是公司的利润中心和产品中心。 旗下公司 10家平台公司形成了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投资、基金、 期货等业务为依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包括: ?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 限公司、华融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华融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融致远投资管理有限责 任公司、华融汇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中国华融的核心主业,主要包括商业化收购和委托代理业务。2011年,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30.4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38%;新增商业化收购项目111个,商业化收购资产规模334.12亿元,较上年增长71%,项目涉及房地产、石化、建材、服装、纺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 截至2011年底,中国华融先后政策性接收或商业化收购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近7200亿元。其中,2000年按照账面价值政策性收购了中国工商银行4077亿元不良贷款;2005年接受财政部委托接收工商银行股改剥离的损失类贷款2460亿元;2006年底按期全面完成了财政部下达的政策性债权处置收现考核任务,回收现金575.69亿元。 股权资产经营 截至2011年底,中国华融累计对39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了债转股,目前共有持股企业281户,持股金额479.38亿元。2011年,中国华融推动了山海关船舶重工、大连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