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让定价风险防范与同期资料管理

转让定价风险防范与同期资料管理

2015转让定价风险防范与同期资料管理

——明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志群

M&T Lawyers

Provider of Optimized China Tax Solution

目录

?一、2014年度转让定价与反避税概述

?二、转让定价实务中的问题列示与分析?三、转让定价同期资料的要求变化及趋势分析?四、同期资料准备的重点与难点解析

?五、2014年度热点案例解析

一、2014年度转让定价与反避税概述

(一)中国反避税体系与数据分析

(二) 2014年重要反避税文件发布

(三)中国税务机关的反避税工作变化

(一)中国反避税体系与数据分析

?1、反避税体系

?自2010年起,税务机关的反避税工作改变了过去偏重事后调查的做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事先防范避税行为,建立起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统一规范的反避税防控体系。

?除却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外的其他反避税事项:成本分摊、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各种滥用)等。

2、数据显示

年份 税收贡献(亿元) 调查补税(亿元) 调查立案数 调查完结案数 平均个案补税金额(千万) 2014 523 78.85 272 257 3068 2013 468.6 46 159 211 2177 2012 346 46 233 175 **** **** 239 24 248 207 1507 2010 102.72 23.08 178 178 1461.54 2009 20.9 20.9 179 167 1252.14 2008

12.4 12.4 174 152 816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反避税数据分析

(2008-2014年)

(二)2014年反避税重要文件的发布

–《关于做好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4]78号);

–《关于居民企业报告境外投资和所得信息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8号);

–《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32号令)–《关于开展股息、红利非居民税收专题检查工作通知》(税总函[2014]317号);

–《关于对外支付大额费用反避税调查的通知》(税总办发[2014]146号);

–《关于特别纳税调整监控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4号);

–《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

?G20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BEPS)2014年成果

(三)中国税务机关的反避税实务工作变化

?2014年行业方面开始关注服务业。

企业方面关注对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调查;关注跨国公司利

润水平

交易方面劳务交易;股权转让、无形资产、融资服务。

地域方面关注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实施全国性的反避税。

措施拓展关注成本分摊及资本弱化等的调查。

中国的公司法修改:注册资本制改为认缴资本制,权

益性投资/实缴资本

二、一般反避税新规解析及企业应对

(一)主要内容概述

(二)一般反避税管理的适用范围

(三)各级税务机关在一般反避税中的主要工作职能(四)一般反避税管理对跨境交易的影响

(五)企业对于税务机关一般反避税管理的积极应对

(一)主要内容概述

?2014年12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国家税务总局令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税务机关采取一般反避税措施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调整方法、工作程序、争议处理等相关问题。

–在规范税务机关一般反避税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跨境税源的监控管理。

(二)一般反避税管理的适用范围

?一般反避税管理主要适用于企业实施其他(转让定价、成本分摊、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之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情形。

?税务机关主要对跨境交易和支付的“避税安排”实施特别纳税调整。在具体界定“避税安排”时,《办法》提供了两个特征标准:

–(1)以获取税收利益为唯一目的或者主要目的;(目的测试)

–(2)以形式符合税法规定、但与其经济实质不符的方式获取税收利益。(经济实质测试)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也对可能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的情形做出了规定,具体包括:(一)滥用税收优惠;(二)滥用税收协定;(三)滥用公司组织形式;(四)利用避税港避税;(五)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

(续)排除不适用事项

?除却前述的适用范围外,《办法》还用排除法确定了一般反避税管理不适用的情形。

有明确类型的特别纳税

调整事项境内交易(此前有案例)

可能涉及刑事责任的税

收违法行为

(三)各级税务机关在一般反避税中的主要工作职能

国家税务总局:立案审核、结案审核职能

?一般反避税的立案调查和最终结案都需要经过税务总局的批准。主管税务机关的立案申请,以及不予调整或初步、最终调整方案最终都需要报税务总局审核决定。

省级税务机关:复核、转发职能

?在立案、结案等过程中,省级税务机关承担的是在“层报”过程中的复核和总局意见转发职能。

主管税务机关:选案、申请立案、调查

?发现企业存在避税嫌疑的,层报省级税务机关复核同意后,报税务总局申请立案。?在调查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企业、筹划方、关联方以及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提供的资料,可以采用现场调查、发函协查和查阅公开信息等方式核实。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相关资料,自税务总局同意立案之日起9个月内进行审核评估,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避税安排,形成案件不予调整或初步、最终调整方案的意见和理由,层报税务总局结案。

(四)一般反避税管理对跨境交易的影响

整体或部分交易被否定,并可能被税务机关要求按照独立第三方的交易模式重新定性;

相关跨境交易被视为同一主体内部的事项而不是对外交易,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税收调整问题;

跨境交易涉及的各个不同主体间因交易产生的所得和扣除事项会被调整;

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境外税收抵免等政策会被取消或缩小适用范围,这对纳税而言往往意味着直接的经济负担;

核定征收的风险。

(五)企业对于税务机关一般反避税管理的积极应对跨境交易的信息管理

税务安排的管理

保密条款与中介机构的协助义务

发生争议的救济

二、转让定价实务中的问题列示与分析

(一)概述

(二)近期转让定价热点实务问题

1、企业容易引发税务机关反避税关注的行为

?按照《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九条规定,转让定价应重点选择以下企业:

(一)关联交易数额较大或类型较多的企业;

(二)长期亏损、微利或跳跃性盈利的企业;

(三)低于同行业利润水平的企业;

(四)利润水平与其所承担的功能风险明显不相匹配的企业;

(五)与避税港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

(六)未按规定进行关联申报或准备同期资料的企业;

(七)其他明显违背独立交易原则的企业。

2、转让定价法律风险

?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未按规定提供材料,将面临

2000元至1万元,最高不超过5

万元的罚款;

–如拒绝提供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由税务机关

责令限期改正,并处最高可达

5万元的罚款。?转让定价调整风险

–最多可以追溯调整十年,补征所得税税款并按日加收不可税前扣除的利息;

–可能面临由调整带来的双重征税问题;

–2008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关联交易的调整,还可征收不可税前扣除的罚息(根

据补税税款按日计算),但如果企业按

照《办法》规定准备并提供转让定价同

期资料(转让定价报告),5%的罚息

(二)近期转让定价热点实务问题

?1、关联企业间服务费的分摊?2、关于合约研发的管理要求变化?3、特许权使用费风险

?4、功能风险的考虑

?5、APA快速获取

三、转让定价同期资料的要求变化趋势分析

(一)转让定价同期资料的不足

(二)2014年BEPS项目中提及的转让定价问题

(一)转让定价同期资料的不足

?在跨境税源管理中,作为确定企业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同期资料对税企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的一次调查中,税务机关和企业的税务顾问都建议,在关于案件事实如何适用转让定价原则的争论产生之前,税企双方必须首先确认相关事实和数据。实际工作中,企业和税务机关目前在基于同期资料的事实认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是:企业的同期资料准备不足,税企双方在对企业转让定价事实还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针对复杂的技术观点和转让定价方法细节展开了讨论。

–要了解案件事实,就必须依据转让定价调查中的经营记录,税务机关都非常强调获取转让定价资料在事实确认过程中的重要性。

–OECD的调查结论是:企业提供包括正式转让定价报告在内的相关资料,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资料的数量,而在于其中所包含信息的质量,以及资料与转让定价的事实情况是否相符。

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合同起草、审核、签定、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均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采取相应合同风险防范措施,防止在企业合同方面出现风险。措施包括: 1、争取合同的起草权 一般来讲,合同由谁起草,谁就掌握主动权。 2、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 首先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了解其经营范围,以及对方的资金、信用,经营情况,其项目是否合法。 同时也要审查签约人的资格,查看对方提交的法人开具的正式书面授权证明,了解对方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时效性。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3、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要一致 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是好事。但一定要对合同性质要了解,不要由于对合同性质了解不细,出现张冠李戴的事情。 4、注意价款支付及其方式 为了确保价款能够及时足额地收回,必须把好合同签订中价款支付及其方式的关,从源头上降低经营风险。

5、用词要严谨 签订合同不仅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要在合同中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句或多义词,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条款有无重复,或者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对方钻了空子。 6、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违约的责任 许多合同只规定双方交易的主要条款,却忽略了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违约应承担的责任。这样,无形中等于为双方解除了应负的责任,削弱了合同的约束力。 7、合同条款必须对等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一方享受权利,必须承担义务,合同条款的对等性是公平原则的重要内容。对于义务多、责任重、权利少这类一边倒的合同,应谨慎与之签订合同。因为一旦出现纠纷,本方将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同样,也不要签订权利多、义务少、责任轻的合同,否则另一方可能以该合同违背公平原则对合同的有效性提出抗辩。 8、约定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和诉讼管辖地要明确具体 在合同中一般约定,若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通过诉讼(仲裁)方式解决。若选择仲裁方式解决合同纠纷,不能只是笼统的写一旦发生纠纷在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仲裁部门解决,而应写具体的名称。若选择诉讼方式解决合同纠纷,应尽量选择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若对方不同意,可改为双方所在地法院均可管辖,尽量不要选择对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压疮、压疮高危病人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的躯体痛苦,而且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为加强我院对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1、根据《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对入院病人进行评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者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2、Braden评分≤18分者、发现(以压疮住院治疗的除外)或发生压疮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份留科室。Braden评分≤12分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纸质版需家属签字)留科室,一份(电子版无需家属签字)24内QQ上传护理部,重大压疮或特殊情况需立即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在收到《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时进行审核,护理部应及时下病房查看,指导病区护士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在评估表上填写指导意见签全名。 3、凡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者,科室应建立《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Braden评分≤14分、外院带入、院内发生的压疮或压疮高危病人,要求周一、周四进行Braden评分,若评分15-18分,周一进行评分,特殊情况随时评估,评估结果、日期记录于《压

疮高危人群跟踪表》,评估者签名。 4、当转科时,转出的科室在《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的预后及评价栏里填写预后及评价,电子版上传护理部,将《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一同转到转入科室并交接。由接受科室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若发现有压疮者,双方护士共同确认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病人皮肤情况,双方签名,并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重新评估。 5、发生压疮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皮肤伤害的加深或扩大,减轻病人痛苦。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及时请会诊,并记录会诊意见,对压疮处理给予指导,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护理措施。 6、发现或发生压疮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责任人及护士长的质量考核挂钩。 7、压疮高危因素解除、病人出院或死亡时,科室及时到护理部填写病人压疮反馈表。 8、积极预防压疮发生: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按程序处理病人: 压疮护理流程:

对我国管理层收购问题的几点认识要点

对我国管理层收购问题的几点认识 美国的MBO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MBO的产业通常是销售额受国民生产总值波动的影响较小,而且具有有限成长机会的成熟产业,这些产业的收入需求弹性一般较低,如零售业,食品加工业,服装业等;风险较大,可杠杆化资产较少的高科技企业在这一时期发生MBO的情况较少。二是经理人员实施MBO时,被收购企业的大量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被低估的资产会增强了他们的举债能力,除银行外,风险投资公司也参与其中。 2.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管理层收购 1991-1992年MBO活动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1990-1992年发生了经济衰退,公司的收入增长和盈利性受到影响。这一时期,MBO和杠杆收购活动的金额降到75亿美元,不及1988年880亿美元的9%。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的管理层收购活动使许多MBO参与机构的价格—预期的现金流倍数大幅增加,因而在这一时期要做相应的调整。立法也是这一时期MBO活动锐减的重要原因。1989年出台的《金融改革、复兴和执行法案》把各类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部分高收益债券推入了市场,政府对银行施压以减少他们在高杠杆化交易中的风险敞口头寸。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MBO活动在这一期间处于低潮。 3.1992年以后的管理层收购 1992年以后美国经济又开始了持续的增长,不但股票价格迭创新高,高收益债券的整个市场规模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使MBO活动重新兴起。1992年后,通过投资银行,更大的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创新方法,MBO的操作人员能够获得更多,更灵活的资金。这时财务型收购者也参与到MBO中来,而且财务型收购者越来越多地提供管理技术和知识,并与MBO的经营管理者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1992年后,MBO交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从成熟产业转移到高成长型技术驱动的产业,但成熟产业仍占有MBO的主要份额。 二、有关MBO的收益来源 一般认为,MBO的目标公司往往是具有巨大资产潜力或是存在“潜在管理效率空间”的企业,通过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股权、控制权、资产结构以及业务的重整,达到节约代理成本,获得巨大现金流入并给投资者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目的。据统计,美国已实施的MBO在收购宣布时股东财富平均增长22%,在宣布日的40日内股东财富增长达到30%。而以市场溢价均值来衡量,公众股股东的资本收益超过了56%(德安杰罗和莱斯)。这些超常收益从何而来呢?有几种理论解释: 1.管理者激励和代理成本效应 MBO提高了管理者所有权的份额,使他们改进绩效的愿望更加强烈。因为一个有利的投资计划经常需要经理人员付出不成比例的工作努力,经理人员也只有得到相应比例的报酬份额时才会实施这些计划。但是,外部股东可能认为这种报酬安排“过度慷慨”。在这种情况下,转为非上市的MBO收购就便于进行一些报酬安排以使经理人员实施这些建议。(伊斯特布鲁克和费希尔,1982)。 管理人员可能会对潜在的代理竞争者和外部股东进行防范以确保自己的位置,因而浪费了资源。他们可能实施那些利润较少但外部投资者更容易看到回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李勇刚 14号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0101班) 摘要: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恶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多元消费群苛刻而且不稳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求多样化的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商业环境。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导致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和协同。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当然包括企业中的一个内部物流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 供应链管理要求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协调位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时延向最终用户交付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然而供应链管理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即管理的主体并不能控制供应链上所有的资源,然而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供应链上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等,甚至存在一个企业同属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的情形,所有这一切都会增加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的产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1.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1.1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

加强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加强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北京刘勇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刘勇 一、风险的话题 ●所谓风险。我理解风险是指那些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侥幸可以避免,而造成的难以克服、难以控制的客观情形。但风险不是不可抗力,二者最大区别是:风险来源于疏忽大意、或者侥幸等主观过错;而不可抗力是没有主观过错。这两者之间是量与质的区别。 ●所谓经营风险,我理解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和效益而自愿加重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预定经营目标的情形。其特点是,经营风险与获得效益可能是成正比的。 ●所谓法律风险,我理解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 或者权利与义务极不平等、使自己始终处在只承担或多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或少享有权利的情形。其特点是,法律风险一旦形成,就会使自己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并必然遭受损失,而且这种不利局面和损失往往不能通过单方面继续履行该行为来避免。 二、发包方与承包方串通投标导致施工合同无效的案例 ●仲裁案例:某高档住宅小区进行施工招标。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方与某投标方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其中约定:施工企业按 7649万元投标,招标方争取让该企业中标,还约定中标价款只作为备案合同用,双方要另行确定合同价款, B 施工企业还要在真实合同价款的基础上再让利 5%。开标后,该施工企业中标。备案合同中特别 约定了逾期付款的违约金最高到合同结算价款的 5%。在 施工中开发公司资金匮乏,施工企业垫资 3700万元完成了该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双方签字确认工程结算价款为 9400万元。后开发公司新上任的总经理要求重新进行造价审核,否则就不支付剩余的 3500万元工程款。双方为此争执了两年后,施工企业申请仲裁。庭审中,开发公司提出:双方恶意串标,中标无效,因此双方签订

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之风险 (2012-11-27 14:45:58) 转载▼ 分类:财会与税务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之风险作者:注册税务师齐洪涛 作者:迟彦杰律师时间:2012-11-14 企业的经营活动始于合同、终于合同,所有的相关管理活动都属合同管理。合同内容或签订及履行中的作为或不作为,都有可能使企业因违反法律规定、违约、未充分行使法定权利,而使合法利益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可能性,就是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最频繁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一)常见误解的纠正 1.合同事务并非等同法律事务 企业签订、履行合同是经济目的,力争实现交易利益,法律只是确保交易目的及利益实现的辅助手段。 2.合同的公平性往往由市场交易主体的优劣地位决定 掌握稀缺资源的主体,肯定处于强势低位。但争夺到较好的风险转移点、履行时间、支付方式也可以弥补劣势主体的“安全性”。 3.合同工作重点并非合同条款本身 无法实现经济目的的合同,再完美的条款也是废品。企业行为宜从交易目的、市场主体态势、隐患大小、法律保护等多角度进行权衡合同条款的设置。 4.合同内容远远大于合同文本本身

合同的各种附件(补充协议、产品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介绍等)以及合同签订后的各种变更、补充(含解除、终止、电子邮件等)内容,甚至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合同相对方的承诺签章,都属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同事务中的证据以多种形式存在,并非合同签订后就结束。 5. 合同管理不能仅限于“审查、盖章、归档”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属合同管理范围,企业还要重视调研交易方资质,跟踪履行程序,事后评估经验等方面的管理。 6.合同工作不宜过于强调“制式模板” 制式模板合同并非万能,且存在“有效期”,须随着法律法规的修订、企业业务的变化而变化。 7.合同没有约定就会丧失部分权利 法律不足以全面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利,须“个性化”约定具体事项。 8.没有证据就没有“事实” 证据事实是确定各方责任,追究过错方责任的依据。“以事实为依据”是指能以有效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 9.合同争议并非纯法律问题 应围绕交易目的、交易内容、交易程序细节等内容进行理解,并加以书面证据支持。 10.合同法律问题远远大于《合同法》本身的内容 具体合同要结合全国人大法律(包括《合同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来综合解释。 例如,现阶段的买卖合同关系,至少要考虑以下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创业风险控制及退出机制

创业风险控制及退出机制 一.风险分析: 任何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如何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各种风险是项目探讨之初就应该多方讨论的问题,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综合本项目, 有可能存在风险的因素如下: 1)气候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所以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对经营产品的数量等做准确的估计,从而在资金的分配上,不会达到更高效的配置。 2)仓库的货损 为了物流配送的需要,我们的货物必然会在物流仓库短暂堆放,对某些蔬菜类产品,因为货物本身的特点,在存储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货损,对这个的预防和控制是本项目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3)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监控 因为我们的品牌形象就是有机食品,所以,我们所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完全符合我们对外宣传的标准,否则将对我们的形象大大折扣,也会危

及公司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安排人员对全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个是否能够实现是个难题,而且如果有对公司形象有损的报道,将会 大大影响公司的生存; 4)对货源的控制 为了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产品货源,我们面向的 对象是广大的农民,非常分散而且难以控制,如果我们要决定他们种植 的产品,那么我们需对他们产品的回收做出承诺,假如市场到时候未达 到预期的要求,那么损失只能我方来承担。如果我们不决定他们要种植 什么,那么我们的控制无从谈起。 二.资金退出机制 1)上市 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考虑IPO上市,从而资金可以撤离;2)并购 如果企业发展暂时不能达到期望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被别的公司并购;3)管理层收购 如果公司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公司管理层能够将公司收购,那么其它投 资资本也可以及时退出。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 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析的方向: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及应对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202 姓名:王健 学号: 所在院系: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4)、四是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5),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的上升。另

同期资料—资本弱化特殊事项文档(参考文本)

附件4: 同期资料——资本弱化特殊事项文档(参考文本) 敬启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的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关联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的具体规定,本文档旨在对【客户全称】(以下简称“【客户简称】”)在xx年度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进行评估论述和分析说明。 本文档是【客户简称】在【税务师事务所全称】(以下简称“【税务师事务所简称】”)的协助下撰写的,并应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本文档。 同时【客户全称】谨就本文档做出以下声明: 我们对本文档中涉及本公司之财务数据及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同时,本文档的各类分析和结论均真实反映了本公司与各关联方在XX年度的受测关联交易情况。 特此声明! 法人代表签章:企业盖章: 目录 1. 概述 10 1.1 法规依据及报告目的 4 1.2 限制和要求 4 1.3 文档结构 7 2. 公司概况 11 3. 融资结构及举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11

3.1 集团融资结构情况 11 3.2 集团及企业举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12 4. 关联融资情况 12 5. 关联融资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分析说明 12 6. 结论 9 1. 概述 2.3 法规依据及报告目的 本文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六章及国家税务总局[2016]42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关联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对关联交易同期资料准备的相关规定制作完成。 以上述法规为指导,在对受测关联交易信息及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基础上,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披露各项受测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对受测关联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析说明,并最终形成本文档,以保证【客户简称】能履行准备并提交关联交易同期资料的法定义务。 2.4 限制和要求 本文档之分析以【客户简称】特定的事实和情况为基础,不应适用于【客户简称】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并且【税务师事务所简称】在协助准备本文档时仅从与【客户简称】相关的问题角度出发,未计划或考虑将本文档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使用。此外,本文档的结论也不适用于除【客户简称】以外的其他公司。除了事先取得【税务师事务所简称】的书面同意以外,【税务师事务所简称】不接受或承担因其他任何目的或通过其他任何途径由其他任何第三方在阅读本文档后产生的结果的义务、责任、职责。本文档所含的分析和结论是在以下信息的基础上获得的: ?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包括相关事实、财务和其他背景信息(包括法律协议和其他相关文件)及设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2010-5-12 13:53中国工程管理网刘哲【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EPC合同,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是一种包括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传统承包模式中,材料与工程设备通常是由项目总承包单位采购,但业主可保留对部分重要工程设备和特殊材料的采购权。在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包括设计(engineering),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采购(procurement)以及工程施工(construction)直至最后竣工,并在交付业主时能够立即运行。这种合同格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结构、工艺较为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 在项目管理当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EPC项目,这些风险通常包括政治、经济、市场、业主、合同和自然条件等,其中导致EPC项目的合同法律风险更为重要。EPC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应本着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每一条款都应仔细斟酌,避免出现不平等条款、定义和用词含混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还应注意合同条款的遗漏,合同类型选择不当。合同管理是承包商获利的关键手段,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它主要是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受益,这就要求承包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巧要善于开展索赔,否则,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因此要注意合同中的工程范围、合同价格及其款项支付方式、保函条件和违约条款等合同内容,并加强合同条款的审核。 承包商企业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处理,通过以上各个方面调查研究,分析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对风险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为制定和采取减轻和转移风险的措施提供依据。转EPC大型总承包工程项目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应贯彻从立项到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竣工、结算等全程。 一、EPC前期立项、招投标阶段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 1、加强对建设工程合同主体资质、资格及履约能力、资信、关联关系等进行审查和调查 对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土地等项审批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调查,参与工程项目立项的前期法律文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起草和准备、审核和修改,提供工程项目法律、政策可行性分析,审查可行性报告,出具法律意见书,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及其他各种政府批准、登记备案手续,拟定建设工程项目合作开发方案,参加起草和完善合作合同文件,就项目用地涉及土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进行合法性审查及法律文件的起草、准备、审核、修改、完善,对在建工程的或房地产等实物抵押融资的法律可行性出具法律意见书,办理征地手续,起草、审核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签订相关合同,制定拆迁方案,拟定、审核委托拆迁协议、拆迁安置文告、拆迁安置协议等,协助处理拆迁纠纷。 2、通过参与编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的招标投标文件,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课后测试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属于风险管理的四阶段?(10 分)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应对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D 2、以下哪个不属于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方法?(10 分) ?A风险识别 B风险转移 C风险自留 D损失融资 正确答案:A 3、以下哪个不属于供应链里面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公约条例?(10 分)A《维也纳公约》 B《罗马公约》 C《国际贸易术语》 ?D《国际贸易解析》 正确答案:D 多选题 1、供应链外因型风险有哪些?(10 分) A意外风险 B价格风险 C采购质量风险 D技术进步风险 E合同欺诈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2、供应链内因型风险有哪些?(10 分) A计划风险 B合同风险 C验收风险 D存量风险 E责任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3、合同履行后的风险管理有哪些?(10 分) A信息收集 B信息反馈 C调查处理 D登记备案 正确答案:A B D 4、防止暗箱操作方法中的“五个到位一个到底”,其中的“五个到位”是指签字时的哪五位必须到位?(10 分) A采购人 B验收人 C证明人 D批准人 E财务审核 正确答案:A B C D E 5、在供应链道德风险管理实践当中,防止暗箱操作的方法有哪些?(10 分) A三分一统和三统一分 B三公开两必须 C五到位一到底 D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制度 正确答案:A B C D 判断题 1、法人不是人,是公司,是机构,是团体。(1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为了让腐败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采取审计的方法。(1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同期资料准备要点

(一)组织结构 1.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相关组织结构及股权结构 在企业股权结构中,以下企业须在股权结构中体现,可以图表形式体现: 1)企业的所有直接控股方(注明持股比例); 2)企业的最终控股方; 3)所有当年度与本企业发生关联交易的关联方; 4)与本企业业务相似或者有业务往来的兄弟公司 2.企业关联关系的年度变化情况 1)企业关联关系如果存在重大年度变化,须予以阐述 2)若无重大变化,请予以注明 3.与企业发生交易的关联方信息 1)所有在本年度与本企业发生关联交易的关联方均须列表披露基本信息 2)参照年度汇算清缴关联申报中关联关系表(表一)填写。其中,关联企业名称、注册地所在国、实际经营地为必填项 3)对企业关联交易定价有直接影响的关联方须在表中重点标注 4.各关联方适用的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税率及相应可享受的税收优惠 1)针对3中所有企业,标注其适用的税率与当年度享受的税收优惠 2)可直接在3中列表上加列填写 (二)生产经营情况 1.企业的业务概况

1)介绍完整的集团产业链情况,即集团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业务分别由哪些公司承担,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开展 2)阐述本企业主营业务情况及本企业在上述产业链中所承担的职能及定位 2.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 1)列明当年度主营业务主要由哪几项产品或劳务构成 2)分产品或项目列明收入情况 3.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及相关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 1)分析企业所在市场的竞争环境,列出企业在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名称 2)分析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如所占的市场份额或行业排名等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及其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等相关信息 1)写明企业内部的主要部门结构以及各部门的人数情况,可以图表形式体现 2)须填写《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见2号文附件) 3)结合上表,以文字形式概括总结本企业在关联交易中的功能风险定位 4)如果企业在不同类型的关联交易中功能风险不一致的,须分别说明 5.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 1)须注明本企业主营业务是否为集团主要经营项目 2)如在同期资料上交时无法同时上报,须注明理由 (三)关联交易情况 1.关联交易类型、参与方、时间、金额、结算货币、交易条件等 1)请附列当年度汇算清缴上报的《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关联交易汇总表(表二) 2)各项明细请填写本指南附件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精品整理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压疮、压疮高危病人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的躯体痛苦,而且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为加强我院对 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1、根据《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对入院病人进行评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者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2、B raden评分w 18分者、发现(以压疮住院治疗的除外)或发生压疮后,护理人员要及时、 准确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份留科室。Braden评分w 12分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 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纸质版需家属签字)留科室,一份(电子版无需家属签字)24内QQ 上传护理部,重大压疮或特殊情况需立即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在收到《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时进行审核,护理部应及时下病房查看,指导病区护士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在评估表上填写指 导意见签全名。 3、凡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者,科室应建立《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Braden评分w 14分、外院带入、院内发生的压疮或压疮高危病人,要求周一、周四进行Braden评分,若评分15-18分,周一进行评分,特殊情况随时评估,评估结果、日期记录于《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 评估者签名。 4、当转科时,转出的科室在《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的预后及评价栏里填写预后及评价,电子版上传护理部,将《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一同转到转入科室并交接。由接受科室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若发现有压疮者,双方护士共同确认后,并在护理 记录单上记录病人皮肤情况,双方签名,并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重新评估。 5、发生压疮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皮肤伤害的加深或扩大,减轻病人痛苦。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及时请会诊,并记录会诊意见,对压疮处理给予指导,认真落实各 项预防和护理措施。 6、发现或发生压疮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责任人及护士长的质量考核挂钩。 7、压疮高危因素解除、病人出院或死亡时,科室及时到护理部填写病人压疮反馈表。 &积极预防压疮发生: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按程序处理病人: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辽宁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姓名王英霞 院(中心、所)经济学院 学生类别博士()硕士(√) 学号403090263 年级09级 专业国际贸易学 考试科目国际物流 考试时间2011年3月7日 考试分数 教师签字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摘要:当今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供应链涉及的参与者众多且彼此联系紧密,使供应链系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受各种供应链风险的攻击。任何一个环节的突发问题都可能给整个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供应链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供应链风险定义的界定、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过程,并通过引导案例阿尔伯克基事件总结了企业常见物流管理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市场和自身特点,形成有竞争力的整体供应链,并有效地运用各种成功的管理方法,优化供应链和降低风险,打造一条既精益又安全的制造供应链。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 正文: 伴随着工业化的充分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近年来得以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供应链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因其信息共享、凝聚各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有效配置和优化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能力,而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追捧但在供应链这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引起连锁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和发挥供应链优越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多起重大的供应链中断事件。“9.11事件”、印尼海啸、“苏丹红”事件、美国西海岸工潮等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相关行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面对供应链风险,不同的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风险的水平。飞利浦公司在美国新墨西哥洲芯片厂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的芯片供应商。2002年该工厂的火灾中断了二者的芯片供应。爱立信失去芯片供应,新款手机无法生产,白白失去了市场,市场份额从12%降低到9%。而诺基亚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保住了市场,坐稳了手机市场的第一把交椅。可见,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新焦点,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 1供应链风险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定义 1.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供应链运行效率,甚至导致供应链中断和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

同期资料——本地文档(参考文本)

同期资料——本地文档 (参考文本) 敬启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的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关联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的具体规定,本文档旨在对【客户全称】(以下简称“【客户简称】”)在XX年度发生的关联交易活动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进行评估论述和分析说明。 本文档是【客户简称】在【税务师事务所全称】(以下简称“【税务师事务所简称】”)的协助下撰写的,并应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本文档。 同时【客户全称】谨就本文档做出以下声明: 我们对本文档中涉及本公司之财务数据及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同时,本文档的各类分析和结论均真实反映了本公司与各关联方在XX年度的受测关联交易情况。 特此声明!

法人代表签章:企业盖章: 目录 1. 概述 (1) 1.1法规依据及文档目的 (1) 1.2限制和要求 (1) 1.3文档结构 (3) 2 企业概况 (3) 2.1 概述 (3) 2.2 组织结构 (3) 2.3 管理架构 (3) 2.4 业务描述 (3) 2.5 经营策略 (3) 2.6 财务数据 (4) 2.7 其他业务 (4) 3关联关系 (4) 3.1关联方信息 (4) 3.2关联方税务信息 (4) 3.3关联关系变化 (4) 4关联交易 (5) 4.1关联交易概况 (5) 4.1.1.关联交易描述和明细 (5) 4.1.2.关联交易流程 (5) 4.1.3.功能风险描述 (5) 4.1.4.交易定价影响要素 (5) 4.1.5.关联交易数据 (5) 4.2价值链分析 (6) 4.2.1.企业集团业务流、物流和资金流 (6) 4.2.2.财务报表 (6) 4.2.3.地域特殊因素 (6) 4.2.4.企业集团利润 (6) 4.3对外投资 (6) 4.3.1.对外投资基本信息 (6)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做好防范工作。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做好操作前告知工作,必要时家属签名(紧急情况除外)。 (四)保证护理人力资源配备齐全,护士长弹性排班,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五)加强安全管理,对危重、意识障碍、老年人、婴幼儿、精神病者要加床栏或约束带,防止坠床或自伤。 (六)保证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毒、麻、精神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七)认真做好“三查十对”工作,医嘱必须2人查对。 (八)加强护理文件的管理,医护记录内容应保持一致。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件进行抽查。 (九)认真做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工作。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必须戴手套;接触传染患者必须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护理操作时避免违规行为,防止锐器伤等。 (十)加强对患者、陪护、探视者的管理,做好沟通工作。 (十一)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人人参与,工作中加强协作,相互查缺补漏,防范于未然。 (十二)发生护理风险要及时上报护理部(或相关部门),护理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并做出处理意见,使风险降低到最小,以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各种医疗设备及病房设施的安全使用规定 (一)各种电器设备 1、可能出现的问题:漏电 2、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性能、电线及插头,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将插头拔出后严禁放在有水的地方,要放在干燥稳妥处保存。 (3)在使用插头前应检查插头是否沾湿,一旦入水不能使用,应通知电工处理。 (4)应用电子仪器及无线遥控监护时,禁止使用无线电话。 (5)所有电器应先关机,后断电源。 (6)所有电器使用后应该用75%酒精和清水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监护仪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论文.doc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论文 摘要:企业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备受关注本研究认为,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需要立足现实问题,寻求突破路径。在具体策略上,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进一步细化合同履行管理,还要建立法律事务机构,完善合同审批机制。同时,加强员工法律培训,建立信用客户档案,完善对授权代理人的保护,明确风险责任的界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积极推进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对实施过程的控制。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止 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一直是广泛关注的实践点和研究热点。有效的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风险成本,也是企业健康经营的重要保证。笔者在文献和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对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1: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基本情况 现阶段,关于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的研究很多,出现了许多新的措施,促进了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一般来说,企业在管理中更注重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在行为和理念上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支持,许多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处理这类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取得了长期的进步和有力的推动,呈现出良好的整体态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现状的进一步关注,笔者做了总结和提炼,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合

同管理的初始环节对合同签订重视不够,合同履行管理不细致二是一些企业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合同审批机制第三,员工的法律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客户诚信也缺乏相应的基础。第四,授权或代理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各部门和专门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叉现象。风险责任的界限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澄清。第五,过于强调静态管理,需要加强对实施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的现实困境。 2:企业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1:重视合同签订和详细的合同执行管理合同签订是合同管理的初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法律风险,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合同的签订,把握好开头,严格规范。有两个具体保证:一是注重合同签订的程序和内容,遵循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合同签订程序,充分展示合同内容的措施和表达,确保不存在或尽可能消除法律风险二是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坚持谨慎态度,判断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要因粗心大意而导致法律风险的突然增加。同时,要重视合同履行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合同履行程序,并将其纳入合同内容,贯穿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以确保法律风险最小化本部分以作者所在单位下属企业的对外投资为例,根据合同签订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进行简要说明。企业签订外商投资合同时,要注意准确审查用户主体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发布手册,确定用户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和履行合

哪些企业需要提供同期资料

哪些企业需要提供同期资料 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办法采反列举的方式,说明了哪些企业不需要提供同期资料,但文义比较晦涩。现将有关要求予以整理或重新表述。 1.外资比例大于50%且只与境交联方交易,只要购销大于2亿或其他交联交易大于4000万,即须提供同期资料; 2.外资比例小于50%,同时与境内境外关联方发生交易,只要只要购销大于2亿或其他交联交易大于4000万,即须提供同期资料; 3.外资比例大于50%,同时与境内境外关联方发生交易,只要只要购销大于2亿或其他交联交易大于4000万,即须提供同期资料; 4.不属于执行预约定价安排所涉及的范围,符合上述第1-3项之一的; 5.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承担单一生产(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分销或合约研发等有限功能和风险的企业出现亏损的; 政策依据: 1.《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 第十五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可免于准备同期资料: (一)年度发生的关联购销金额(来料加工业务按年度进出口报关价格计算)在2亿元人民币以下且其他关联交易金额(关联融通资金按利息收付金额计算)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下,上述金额不包括企业在年度内执行成本分摊协议或预约定价安排所涉及的关联交易金额; (二)关联交易属于执行预约定价安排所涉及的范围; (三)外资股份低于50%且仅与境内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 (此时不管交易有多大,均不构成关联方交易) 2.《关于强化跨境关联交易监控和调查的通知》(国税函[2009]363号) 二、上述承担有限功能和风险的企业如出现亏损,无论是否达到准备同期资料的标准,均应在亏损发生年度准备同期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并于次年6月20日之前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