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影响

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影响

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影响
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影响

作者:汪慧菁, 姚明辉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上海市,200032

刊名:

中国临床康复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卷(期):2004,8(35)

参考文献(24条)

1.赵晶;叶铁虎;罗爱伦镇痛药物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2(16)

2.李仲廉;阎昭糖皮质激素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06)

3.李信明;魏安宁超声波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4(02)

4.Thoburn K K;Hough L B;Nalwalk J W Histamine-induced modulation of nociceptive responses[外文期刊] 1994(01)

https://www.doczj.com/doc/af5563738.html,ti C;Sibilia V;Guidobono F Evidence for an inhibitory role of central histamine on carrageenin-induced hyperalgesia[外文期刊] 1994(02)

6.Paul V N;Chopra K;Kulkarni S K Histaminergic modulation of stress-induced analgesia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外文期刊] 2002(07)

7.MALMBERG-AIELLO P;Lamberti C;Ipponi A Effects of two histamine-N-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SKF 91488 and BW 301 U, in rodent antinociception[外文期刊] 1997(03)

8.Farzin D;Asghari L;Nowrouzi M Rodent antinociception following acute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histamine receptor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2002(03)

9.Arrigo-Reina R;Chiechio S Histaminergic mechanisms in clonidine induced analgesia in rat tail-flick test[外文期刊] 1995(01)

10.Watanabe T Studies on histamine with L-histidine decarboxylase, a histamine-forming enzyme, as a probe: from purification to gene knockout 2001(03)

11.Cannon K E;Nalwalk W J;Stadel R Activation of spinal histamine H3 receptors inhibits mechanical nociception 2003(03)

12.Harasawa K Does the histaminergic system play a role in spinal nociception? 2000(04)

13.MALMBERG-AIELLO P;Lamberti C;Ipponi A Evidence for hypemociception induction following histamine H1 receptor activation in rodents[外文期刊] 1998(06)

14.Suzuki R;Edwards M;Dickenson AH ReN-1869, a novel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 produces potent and selectiv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n dorsal horn neurones following inflammation and neuropathy[外文期刊] 2004(03)

https://www.doczj.com/doc/af5563738.html,mberti C;Bartolini A;Ghelardini C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histamine receptors in rodent antinociception 1996(03)

16.Mobarakeh J I;Sakurada S;Katsuyama S Role of histamine H( 1 ) receptor in pain perception: a study of the receptor gene knockout mice 2000(1-2)

17.Yanai K;I Mobarakeh J;Kuramasu A Roles of histamine receptors in pain perception: a study using receptors gene knockout mice[外文期刊] 2003(05)

18.HOUGH L B;Nalwalk J W;Leurs R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impentamine, a histamine congener,

after CNS administration[外文期刊] 1999(05)

19.Arrigo-Reina R Peripheral and central opioid activity in the analgesic potency of morphine

1990(1-2)

20.Nalwalk J W;Koch J E;Barke K E Modulation of morphine antinociception by the brain-penetrating H2 antagonist zolantidine: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in five nociceptive test systems 1995(03)

21.Suh H W;Chung K M;Kim Y H Effects of hist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injected intrathecally on antinociception induced by opioids administered intracerebroventricularly in the mouse[外文期刊] 1999(02)

22.Suh H W;Song D K;Choi Y Effects of intrathecally injected hist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on the antinociception induced by morphine, beta-endorphin, and U50, 488H administered intrathecally in the mouse[外文期刊] 1996(05)

23.Mobarakeh J I;Sakurada S;Hayashi T Enhanced antinociception by intrathecally-administered morphine in histamine H1 receptor gene knockout mice[外文期刊] 2002(08)

24.Galeotti N;Ghelardini C;Bartolini A Antihistamine antinociception is mediated by Gi-protein activation[外文期刊] 2002(04)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孙立智.倪家骧.赵英.赵国胜.韩雷.魏造泉.王凡.李慧娟.吴红金H1受体基因敲除模型鼠的评价及其疼痛感受性低下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5)

2.黄亮.長橹巧.HUANG Liang.NAGARO Tatsumi组胺受体3拮抗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期刊论文]-北京医学2008,30(10)

3.衡先培.雷缨.刘仁格.郑健.杨鸿.陈爱钦糖络通对DPN大鼠痛阈5-TH及HA的影响[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04,19(4)

4.杨成宝.杨晶华.张新.Yang Cheng-bao.YANG Jing-hua.Zhang Xin中枢性疼痛治疗和预后及对发病假说的验证[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14)

5.黄亮.足立尚登.長櫓巧.新井達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纹状体组胺水平的变化及脑室内注射组胺的效果[期刊论文]-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6)

6.孙立智.赵英.谷内一彦.魏造泉.王凡H1受体介导对疼痛调节机制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18(1)

7.王勇.朱绮妮小剂量氯胺酮在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华中医学杂志2008,32(3)

8.郭榕.郑慧敏.李松.刘朝松肾综合征出血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1例远期预后调查[会议论文]-2004

9.贺秀丽.高峰.孙巍.焉培丽α-干扰素中枢镇痛功能及其结构基础[期刊论文]-齐鲁医学杂志2004,19(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f5563738.html,/Periodical_xdkf200435108.aspx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解剖学教案 第19 次课授课时间:2012年12月18日教案完成时间:2012.11.18 课程名 称人体系 统解剖 学 年级2012 专业层 次 临床医 学五年 制 教员杨向群专业技 术职 务 教授 授课方 式 (大、 小班) 大班课 授课题目 (章、节) 神经传导通路Neuropathways 基本教材 和 主要参考 书基本教材:张传森,等主编. 《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2012.6,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的概念,掌握主要感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的途径。注意纤维的交叉部位。重点: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锥体系的概念,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 感觉传导路:本体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传导路,50分钟; 2. 运动传导路35分钟。 3.小结5分钟。 4. 病例讨论:3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主讲教员)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 间 分配

5’神经系统内存在着两大类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 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方面,经过周围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各 种内外环境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后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另 一方面,由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周 围躯体和内脏效应器。总的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部和 传出部。 上行(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周围神经→中枢(数次中继后)→大脑皮质 下行(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质→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效应器 复习大脑皮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定位。 复习脑干和脊髓内重要的传导束。 学习传导路过程中需掌握: 1.传导路的性质和作用; 2.传导路的名称; 3.传导路交换神经元的次数、部位; 4.传导路交叉的次数、部位; 5.起始与终止部位,感受器或效应器; 6.损伤后出现的症状表现。 一、感觉传导路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proprioceptive sensory pathway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 止)时产生的感觉,因其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如人在闭眼时能感 知身体各部的位置。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除传导深部感觉外,还传导精细 触觉,如辨别两点间距离和物体的性状及纹理粗细等。 1.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骨膜、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感受器,如游离神经 末梢、肌梭、腱梭、精细触觉感受器。 2. 神经元:三极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大型假单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3. 交叉平面 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二级纤维向腹内侧弓行称弓状纤维,越过中

中枢神经篇记忆口诀

脊髓1.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2.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1.膈神经 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它传递。2.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3.上肢的神经分布 (1)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2)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3)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一二蚓肌它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4)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4.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二平胸角四乳头,十对水平平脐环;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下肢和神经分布(1)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2)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3)腓总神经、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脑 脑在颅腔分六部,延髓脑桥中间小;大脑发达最重要,延髓桥中脑干称。1.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三结构,网状结构神经核,尚有一种更重要,上传下达纤维束。(1)脑干神经核 神经核中分两类,脑神经核十八对;躯体运动有八对,六对躯体感觉核;其余四对内运核,上下涎核迷动副。脑干六种非脑核,红核黑质与桥核;薄楔束核在延髓,蓝斑深处蓝斑核。2.脑干连脑神经 中脑三四连,脑桥五到八, 九到十二对,需在延髓查。 3.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可分蚓部两半球;半球下面扁桃体,紧邻延髓背侧面;颅压升高成脑疝。内部结构神经核,最大一对齿状核。肌肉协调体平衡。4.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顶,背后丘脑下丘脑。(1)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灰质团,Y形髓板隔三部;内外侧核与前核,内核联系其它核;内脏活动前核管,外核感觉中继站。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 肌腱 关节 2°神经元丘系交叉3°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 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2.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C8~L3)脊髓小脑后束 肌腱〈○ 关节~Ⅶ外侧部)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小脑旧皮质 小脑上脚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四肢〈○ 皮肤,Ⅳ~Ⅶ层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 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 〈○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 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2°神经元 〈○ 2°neuron 三叉丘系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神经元2°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节细胞 视交叉→视束3°神经元视辐射 〈○距状沟两侧的视区 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 损伤部位临床表现左右t 一侧视神经该眼视野全盲 视交叉中央部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野) 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 一侧视束(视辐射、视区)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即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 分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 12对,脊神经 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可区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有运动成分和感觉成分, 分别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 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不受主观意识控制, 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植物神经的传出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 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较短,反复分支,形如树枝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长短因神经元异。 1.神经元 neuron 分类依突起的多少: 假单极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neuron 双极神经元 b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 mutipolar neuron 依功能: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 依轴突的长短:Golgi I 型(长 Golgi II 型(短 依神经元内所含递质:种类较多 神经纤维的类别: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突触 synaps :神经元间相联系的接触点即突触。 分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s 少突胶质细胞 oigodendrocytes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 reflex arch: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术语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 皮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脑和脊髓内的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神经节 2 灰质 3 蛛网膜下隙 4 锥体外系 5 脊髓节段 6 蛛网膜粒 7 硬膜外隙 8 反射弧 9 锥体交叉 10 嗅脑 11 内侧丘系 12 脑桥小脑三角 13小脑扁桃体疝 14 网状结构 15 边缘叶 16 脉络丛 17 基底核18 新纹状体 19 内囊 20 大脑动脉环 21 血脑屏障 22 小脑延髓池 23 硬脑膜窦 二、填空题 1.成人脊髓位于__________,上端平_____________连于______________,上端平_________,末端逐渐变细称________________,向下延为_________止于尾骨背面。 2. 31个脊髓节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上部颈髓与_________相对应;下部颈髓和上部胸髓与_________平对;中部胸髓与_________平对;下部胸髓与_______平对;腰髓平对_________骶、尾髓平对__________。 3 脊髓灰质后角可分为四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间带内含有____________;前角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薄束和楔束纤维来自_________止于__________;脊髓丘脑束起于__________止于_______;皮质脊髓束起于_________止于________。 5 延髓前正中裂两侧为_________,其外侧卵圆形的隆起为__________,二者之间有________出脑。延髓薄束上端膨大为__________,楔束上端膨大为__________;其外上方为__________。 6 脑桥腹侧与延髓以__________分界,由内向外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根出脑。橄榄后沟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根。 7 中脑前下部为一对_________,后上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对隆起。 8 菱形窝上部边界为_________,内侧隆起在髓纹以上有__________内隐__________,髓纹以下,内侧三角区为__________内隐______,界沟外侧的大三角区为________内隐_________。 9 脑干内脑神经核团排列成功能柱,由内向外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脑干内属于内脏运动柱的核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脏感觉柱___________。躯体感觉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脑干内属于本体感觉交叉的为_________;听觉交叉_________;随意运动交叉为_________;浅感觉交叉为________。 12 内侧丘系起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传导________。外侧丘系起于___________,传导__________。三叉丘系起于__________,传导__________。锥体系起于__________,传导____________。 13 中脑内部结构由前向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脑位于__________,中间部称___________,两侧部称______________,可分为三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把________________称为古小脑,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称旧小脑,把_______________称为新小脑。古小脑与______________联系,旧小脑与_______________联系,新小脑与_____________联系。 15 间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下丘脑与垂体联系的纤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小脑四对灰质核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大的一对是______________。 17 基底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内囊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为__________纤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躯体感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视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听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书写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20 端脑可分为五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因位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非识性本体感觉(反射性本体感觉):传至小脑,不产生本体感觉的意识,反射性调节骨骼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意识本体感觉: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皮肤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等感觉。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细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骨骼肌 肌腱 关节 皮肤 二、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细胞体位于脊髓Ⅰ、Ⅳ~Ⅶ层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和 四肢的 皮肤 (后角固有核) (二)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节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脑桥核 丘脑腹后内侧核 头面部 皮肤和 粘膜 三叉神脑桥核 中央后回 的下部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一)视觉传导通路 双极细胞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1、视野visual field:眼球固定不动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鼻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至鼻侧半视网膜,上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下半视网膜,下半视野的光线投射至上半视网膜。 2、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所引起的视野症状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视野全盲 ②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眼颞侧视野偏盲 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眼鼻侧视野偏盲 ④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同侧眼鼻侧视野偏盲和对侧眼颞侧视野偏盲) (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光照侧眼的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知识分享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 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 2°神经元丘系交叉3°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 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 2.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脊髓小脑后束 肌腱 ~Ⅶ外侧部)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小脑旧皮质小脑上脚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1°神经元中枢经后根突入脊髓2°神经元 〈○ 皮肤脊神经节脊髓第Ⅰ,Ⅳ~Ⅶ层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 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 〈○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

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2°神经元 头面部皮肤1°神经元中枢突进入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 〈○ 口鼻腔粘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2°neuron 三叉丘系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神经元2°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节细胞 视交叉→视束3°神经元视辐射 〈○ 距状沟两侧的视区 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 损伤部位临床表现左右t 一侧视神经该眼视野全盲 视交叉中央部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 野)

实验一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

实验一观察中枢神经系统 [实验内容] 观察脊髓、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的组成、位置、外形及内部结构。[实验目的] 1.了解脊髓的外形、内部主要结构及相关的结构。 2.掌握脑干的位置、形态、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及其内部的主要神经核。 3.掌握丘脑的位置、分部及主要结构。 4了解小脑的位置、形态。 5.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分叶及大脑皮质重要机能中枢的所在部位。 6.掌握深感觉、浅感觉和锥体束的传导通路。 [材料与器具] 人体半身模型,脑标本或模型。中枢神经系统标本或模型,脊髓横断面标本和模型、脊髓节段模型、脑干电动模型、脑干放大模型、大脑模型、丘脑模型、传导系统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脊髓 1、观察脊髓的外形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整体标本或模型,可见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上部有颈膨大、下部有腰骶膨大,向下渐渐缩小成脊髓圆锥,再向下延伸为一根细长的终丝。 2、观察脊髓表面的沟及脊髓相关的结构 (1).脊髓表面的沟,在脊髓解剖模型上,腹侧面可见正中较深的前正中裂及其两侧一对较浅的前外侧沟;背侧面可见正中较浅的后正中沟及其两侧一对较浅的后外侧沟。 (2).与脊髓相关的结构,在脊髓节段解剖模型上可见自脊髓前外侧沟走出的前根;自后外侧沟进入的后根;同一节段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共有31对)。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于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3).脊髓节段,与每对脊神经的前、后根相连的脊髓节段为脊髓节(共有31节)。注意观察从脊髓各节段发出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不是平行地穿出相应的椎间孔,其中颈上段为横行,颈下段和胸段为斜下行,然后走向相应的椎间孔,而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在出相应椎间孔之前,先在椎管内向下行,围绕终丝集聚成马尾。 3、观察脊髓的内部结构 (1).在脊髓横断面标本或模型上观察,可见位于中央颜色较深,呈蝶形的灰质,它纵贯脊髓全长,中央有中央管。辨认每侧灰质前端膨大部分的前角、后端较窄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第三节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元传至中枢,产生感觉;大脑皮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一系列神经元称传导通路nervous pathways。其中,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链,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从大脑皮质到效应器的神经元链,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路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皮肤的精细触觉指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细的感觉。二者传导路相同,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图1-10-43)。 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大型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在后索内上升。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纤维形成楔束。薄束和楔束的纤维至延髓后分别终止于薄束核

与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是薄束核与楔束核的神经元,其发出纤维行向腹侧,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向上行于锥体背侧中线的两侧,即内侧丘系,向上经脑桥、中脑,最后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神经元,其发出的第三级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半的皮质。 该传导通路遭破坏性损伤后,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 (二)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该传导通路也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图1-10-44),躯干四肢和头面部传导通路有所不同。 1.躯干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小型和中型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构成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中枢突通过后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后外侧束,上升l~2脊髓节,然后进入灰质。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脊髓后角的固有核。其传出纤维在同节段内行向腹侧,经灰质和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外侧索和前索,再转行向上,形成

神经传导通路(借鉴参照)

人体解剖学教案 第19 次课授课时间:2012年12月18日教案完成时间:2012.11.18 课程名称人体系统解剖学年级2012 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杨向群专业技术职 务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大班课 授课题目(章、节) 神经传导通路Neuropathways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基本教材:张传森,等主编. 《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2012.6,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的概念,掌握主要感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的途径。注意纤维的交叉部位。重点: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锥体系的概念,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 感觉传导路:本体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传导路,50分钟; 2. 运动传导路35分钟。 3.小结5分钟。 4. 病例讨论:3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主讲教员)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神经系统内存在着两大类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方面,经过周围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后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另一方面,由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周围躯体和内脏效应器。总的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部和传出部。 上行(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周围神经→中枢(数次中继后)→大脑皮质 下行(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质→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效应器 复习大脑皮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定位。 复习脑干和脊髓内重要的传导束。 学习传导路过程中需掌握: 1.传导路的性质和作用; 2.传导路的名称; 3.传导路交换神经元的次数、部位; 4.传导路交叉的次数、部位; 5.起始与终止部位,感受器或效应器; 6.损伤后出现的症状表现。 一、感觉传导路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proprioceptive sensory pathway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因其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除传导深部感觉外,还传导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间距离和物体的性状及纹理粗细等。 1.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骨膜、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感受器,如游离神经末梢、肌梭、腱梭、精细触觉感受器。 2. 神经元:三极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大型假单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5’ 从感觉的种类引引出传导路 55’

中枢神经系统知识点.pdf

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经元胞体和树突轴突 中枢NS 灰质、白质 皮质、髓质 神经核神经纤维束 周围NS 神经节神经 脊髓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约平第1腰椎体下缘。 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那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节第1—第4颈椎(一对一) 第5颈节—第4胸节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5—第8胸节第3—第6胸椎(高二) 第9—第12胸节第6—第9胸椎(高三) 第1—第5腰节第10—第12胸椎 全部骶节和尾节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后角固有核:接受脊神经后根的纤维,与皮肤痛、温、触觉的传导有关。 中间外侧核:位于前、后角之间。在胸1~腰3节段处形成侧角。 脊髓丘脑束1)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部。起始:主要起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终止:背侧丘 脑。功能:传导痛、温觉的冲动2)脊髓丘脑前束位置:脊髓前索内。起始:大部分起于对侧后角固有核, 少部分起于同侧后角固有核。终止:背侧丘脑。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束1)皮质脊髓侧束位置:外侧索后部; 起始:对侧大脑皮质终止: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2)皮质脊髓前束位置:前索的前正中裂两侧; 起始:大脑皮质。终止:大部分 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脑干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延髓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中脑向上与间脑和端脑相 续,延髓和脑桥腹侧附于颅后窝的斜坡上,脑干背面与小脑相连 脑干外形 脑干的腹侧面延髓与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为界,脑桥与中脑借脑桥上缘为界。主要结构:锥体、锥体交叉、 橄榄、脑桥基底沟、小脑中脚(脑桥臂)、脑桥小脑三角、大脑脚、脚间窝。 脑干的背侧延髓与脑桥借髓纹为界,脑桥与中脑借下丘下缘为界。 主要结构: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 角、前庭区、面丘、内侧隆起、上丘、下丘、上丘臂、下丘臂 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①前外侧沟内有舌下神经②橄榄后沟自下至上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③延髓脑桥沟内自外向内有位听神经、面神经、展神经④穿脑桥臂的是三叉神经⑤穿脚间窝的是动眼神经⑥穿下丘下缘的是滑车神经 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其顶朝向小脑,呈帐篷形,由前、后髓帆和脉络丛组成; 底为菱形窝;侧壁由小脑的3个脚组成。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部结构 躯体运动核(柱) 舌下神经核位置:延髓舌下神经三角深面。传出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内外肌。传入纤维:接受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