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大型_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_王科强

中国大型_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_王科强

中国大型_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_王科强
中国大型_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_王科强

矿床地质

2008年MINERAL DEPOSITS 第27卷增刊

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

地质背景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nd their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王科强,牛翠袆,张峰,喻万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

WANG KeQiang, NIU CuiYi, ZHANG Feng and YU WanQiang

(Gold Geological Institut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Langfang 065000, Hebei, China)

摘要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加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成矿背景研究,可更加全面地认识金矿床形成的各种控制因素,为成矿区划工作提供判别标准,提高找矿区划与成矿预测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文章从中国已知的106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析入手,探讨了影响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浆岩、大型构造、深层构造等各种地质因素。结果发现中国金矿床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差异性,有其独特性,进而从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角度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地质学;成矿背景;大型;超大型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以很好地反映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作为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标志。加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成矿背景研究,可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其形成的制约因素,建立区域找矿模型指导金矿床的寻找,提高金矿找矿区划与成矿预测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此外,中国的金矿床与国外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世界上20世纪发现的金金属储量超过200 t的金矿床就达85个,超过500 t的金矿床有14个(戴自希等,2004),而中国金金属资源量超过100 t的仅有7个;我国金矿床类型多,但至今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型、加拿大的赫姆洛型以及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火山-次火山岩型(斑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成矿时代上,国外具有“一老一新”的特点,即形成于稳定克拉通内的太古代金矿床与形成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第三纪金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小;而中国的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成岩成矿时差大。加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将金成矿作用与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结合起来,可以从深层次上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

本文统计了中国大型规模以上金矿床106个,其中超大型7个,特大型22个,大型77个,并对其成矿时代进行了划分(表1)。

1 空间分布

中国大-超大型金矿床在空间上大部分分布于大陆(或地台)及基底构造层隆起区的边缘。沿塔里木-华北古板块南北两缘,金矿床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豫西-鄂西-湘西一线以东广

64 矿床地质 2008年大地区,金矿床总体上呈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展布;在西南地区,金矿床呈向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带状分布(图1)。

表 1 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一览表

矿床名称规模成矿时代矿床名称规模成矿时代

河北崇礼东坪特大晚古生代河南桐柏老湾大侏罗纪-白垩纪

河北宽城峪耳崖特大侏罗纪-白垩纪河南桐柏银洞坡大早古生代

河北灵寿石湖特大侏罗纪-白垩纪湖北大冶鸡冠嘴大侏罗纪-白垩纪

河北迁西金厂峪大侏罗纪-白垩纪湖北嘉鱼蛇屋山大侏罗纪-白垩纪

河北宣化小营盘大侏罗纪-白垩纪湖北阳新鸡笼山大侏罗纪-白垩纪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大晚古生代湖南安化廖家坪大侏罗纪-白垩纪

内蒙古敖汉金厂沟梁大侏罗纪-白垩纪湖南常宁水口山特大中元古代

内蒙古包头哈达门沟大晚古生代湖南平江黄金洞大中元古代

辽宁丹东市五龙大三叠纪湖南桃源沃溪大中元古代

辽宁凤城小佟家堡子特大侏罗纪-白垩纪湖南新邵大新大中元古代

辽宁阜新排山楼大侏罗纪-白垩纪湖南溆浦江东湾大侏罗纪-白垩纪

辽宁盖州猫岭特大侏罗纪-白垩纪广东高要河台大三叠纪

吉林安图海沟大侏罗纪-白垩纪海南乐东抱伦大三叠纪

吉林桦甸二道甸子大晚古生代广西凌云明山大侏罗纪-白垩纪

吉林桦甸夹皮沟大晚古生代四川甘孜四通达(丘洛) 特大三叠纪

吉林珲春小西南岔大侏罗纪-白垩纪四川南坪马脑壳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勃利老柞山大晚古生代四川平武银厂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东宁金厂特大侏罗纪-白垩纪四川壤塘金木达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嘉荫平顶山大侏罗纪-白垩纪四川松潘东北寨特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嘉荫团结沟特大侏罗纪-白垩纪贵州安龙戈塘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漠河砂宝斯大侏罗纪-白垩纪贵州晴隆老万场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嫩江争光大侏罗纪-白垩纪贵州兴仁紫木凼大侏罗纪-白垩纪

黑龙江逊克东安大侏罗纪-白垩纪贵州贞丰烂泥沟超大侏罗纪-白垩纪

安徽铜陵马山大侏罗纪-白垩纪贵州贞丰水银洞特大侏罗纪-白垩纪

福建上杭紫金山超大侏罗纪-白垩纪贵州贞丰岩上大侏罗纪-白垩纪

江西德兴金山超大中元古代云南东川播卡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莱州仓上大侏罗纪-白垩纪云南鹤庆北衙大三叠纪

山东莱州焦家超大侏罗纪-白垩纪云南墨江金厂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莱州新城特大侏罗纪-白垩纪云南元阳大坪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莱州三山岛特大侏罗纪-白垩纪云南镇沅老王寨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平邑归来庄大侏罗纪-白垩纪西藏谢通门洞嘎大新生代

山东龙口大磨曲家大侏罗纪-白垩纪陕西丹凤八卦庙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牟平邓格庄大侏罗纪-白垩纪陕西略阳煎茶岭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蓬莱后大雪大侏罗纪-白垩纪陕西太白双王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乳山金青顶大侏罗纪-白垩纪陕西潼关桐峪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招远大尹格庄特大侏罗纪-白垩纪陕西镇安金龙山特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招远东风特大侏罗纪-白垩纪陕西周至马鞍桥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招远河东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礼县金山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招远河西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礼县李坝特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招远玲珑-台上超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临泽银水沟大晚古生代

山东招远夏甸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碌曲拉尔玛大侏罗纪-白垩纪

山东招远谢家沟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玛曲大水特大三叠纪

河南灵宝出岔-乱石沟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岷县鹿儿坝大晚古生代

河南灵宝大湖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岷县寨上特大侏罗纪-白垩纪

河南灵宝四范沟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肃北黑刺沟大早古生代

河南灵宝文峪-东闯超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文县石鸡坝大侏罗纪-白垩纪

河南灵宝杨砦峪大侏罗纪-白垩纪甘肃文县阳山超大侏罗纪-白垩纪

河南栾川北岭大侏罗纪-白垩纪青海海西滩涧山特大晚古生代

河南栾川狮子庙大侏罗纪-白垩纪青海曲麻莱大场特大三叠纪

河南洛宁上宫金矿大侏罗纪-白垩纪新疆哈巴河多拉纳萨依大晚古生代

Ⅰ大晚古生代

河南嵩县庙岭大侏罗纪-白垩纪新疆托里哈图(齐)

河南嵩县祁雨沟大侏罗纪-白垩纪新疆伊宁阿希特大晚古生代

河南嵩县前河大侏罗纪-白垩纪新疆伊宁塔吾尔别克大晚古生代

资料截止日期:2007年3月。

第27卷增刊王科强等: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65

图1 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空间分布图

1-大型金矿床(20~50 t);2-特大型金矿床(50~100 t);3-超大型金矿床(>100 t)

赋存于太古宇—古元古界一套普遍绿化了的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的变基-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燕辽(河北小营盘、金厂峪)、夹皮沟等地区。

产于元古宙浅变含碳质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元古宇坳陷边缘、扬子陆块元古宇隆起边缘、华南褶皱隆起边缘等地,并受深断裂控制。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内蒙古朱拉扎嘎)、辽东丹东-营口(辽宁猫岭、四道沟、小佟家堡子、五龙,吉林二道甸子)、豫南桐柏—大别(河南银洞坡、老湾)、康滇地轴南端(云南播卡)、江南古陆(江西金山、湖南黄金洞)、粤西(广东河台)等地区。

产于古生代-三叠纪含碳质碎屑岩、泥(硅)质岩、碳酸盐岩中的大-超大型金矿床分布于扬子地台周边的古生代、中生代褶皱带内,主要有滇黔桂(广西明山、贵州戈塘、老万场、紫木凼、烂泥沟、岩上、水银洞等)、陕甘川(东北寨、马脑壳、丘洛、嘎拉、大水、忠曲、拉日玛、坪定、阳山)、中西秦岭(金龙山、寨上、马鞍桥、八卦庙、李坝、双王等)等地区。

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内外接触带中的大-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①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隆起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受中生代重熔型花岗岩控制。如华北地台周边的胶东、小秦岭、燕辽、赤峰、乌拉山—大青山地区;②受中新生代中酸性小岩体控制,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湖北鸡笼山、鸡冠嘴、安徽马山)、湖南水口山—临武(湖南水口山)、雅鲁藏布江(西藏洞嘎)等地区。③与晚古生代碱性杂岩有

66 矿床地质 2008年

关金矿床分布在华北地台北缘隆起区中段的张宣地区(河北东坪)。

与显生宙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地区(云南金厂、老王寨)、中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南缘(陕西煎茶岭)、西准噶尔(新疆哈图)等地区。

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系中的大-超大型金矿床金矿床主要分布东北东部、山东中部、熊耳山及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即东部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外带(黑龙江东安、金厂、团结沟、山东归来庄、河南祁雨沟、福建紫金山等);其次分布于西天山的晚古生代火山岛弧带(新疆阿希、塔吾尔别克)。

产于风化壳中的红土型大金矿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蛇屋山)。

2 时间分布

对我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划分和统计(表2),侏罗纪-白垩纪是我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图2),其次是晚古生代、三叠纪、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新生代。侏罗纪-白垩纪金矿床主要分布在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受西太平洋弧后大陆边缘活动带控制。

表 2 各成矿期金矿床数量统计表

成矿期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

矿床数 5 2 13 7 78 1

百分比/% 4.7 1.9 12.3 6.6 73.6 0.9

资料截止日期:2007年3月。

晚古生代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古板块北缘及其以北的褶皱区;三叠纪、新生代的金矿化,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中元古代的金矿化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的东南边缘,成矿时间具显著区域性特征。三叠纪成矿期以前,金矿成矿带主要呈东西向延伸,成矿作用北强南弱。三叠纪成矿期以来,金矿成矿带多呈北东向展布,成矿作用东强西弱。

3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成矿的地层背景

3.1地台周边的大多数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产出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区

前寒武纪(包括太古宙和元古宙)占地球历史时间的5/6,是地球演化历史最漫长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造壳时期。现代地壳的规模在前寒武纪已基本完成,主要地质作用为壳内物质的活化再造。中国大陆地表前寒武纪岩石占1/3,估计占地壳的85 %以上(孙大中,1999 )。华北和华南前寒武地壳经历了五次以上的构造变动(马杏垣,1987)。华北地台周边地区(张宣、赤峰、冀东、辽西、夹皮沟、胶东、小秦岭等地区)及扬子地台东南缘、西缘地区集中了相当数量的大-超大型金矿床。其中金矿床的分布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图3)。即使是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花岗质岩浆岩亦主要是来源于太古宙老变质岩的深部重熔作用,矿床位于结晶基底分布区的壳源重熔、同熔花岗岩或复式杂岩体周围,远离结晶基底的花岗质杂岩体中一般很难见到大-超大型金矿床。如河南小秦岭地区金矿床大都分布于文峪岩体东南侧,流体包裹体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徐九华等,2004),该区金矿的成矿流体大部分不是晚燕山期花岗岩侵位后衍生的,而与花岗岩的起源相似,是太华群深熔作用的同源产物(不混溶产物)。它们在燕山期构造热事件中沿着各自通道上升侵位,分别成岩和成矿。

第27卷增刊王科强等: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67

图 2 侏罗纪-白垩纪古构造图与大-超大型金矿床分布图(底图据刘训,2002修改) 1-古生代前基底隆起;2-印支期基底隆起;3-稳定型内陆盆地;4-燕山期含煤盆地;5-晚燕山期断陷盆地;6-山间-山前盆地;

7-早燕山期活动陆棚(燕山期被动大陆边缘);8-海侵区;9-活动陆棚;10-大陆斜坡;11-晚燕山期边缘海;12-侵入岩;

13-地壳对接带;14-地壳叠接带;15地壳俯冲带;16-后期平移断裂;17-同沉积断裂;18-大-超大型金矿床

图 3 中国东部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与大-超大型金矿床空间分布图(底图据罗镇宽,1998)

1-太古宙;2-太古宙绿岩带;3-大型-超大型金矿床

68 矿床地质 2008年

究其原因,一是太古宙地壳薄、热状态高、壳幔作用强烈,其形成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是地幔金的携带物和储存物,含金丰度高,且多以可溶性金形式存在;同时,火山喷气和火山热液亦可将地幔金带出,被凝灰质、炭质、硅铁质和泥质等沉积物吸附,在基底的一定层位和岩性中获得初步富集,成为金成矿的直接矿源之一。如在小秦岭、张宣、胶北及鲁西泰山群中分别采集了远离金矿区的片麻岩包体中以变质镁铁质岩石为主的203件样品(陆松年等,1997)。测试结果表明(表2),小秦岭、张宣、胶北金矿密集区初始地壳金丰度值高,浓集系数分别为20.61、9.32、13.00,而非金矿密集区的鲁西泰山地区浓集系数仅为3.55,说明结晶基底中地壳金丰度对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有明显的制约。从稳定同位素看,受基底控制的金矿床围岩硫、铅同位素具有地幔硫、铅的特征,而矿石硫、铅同位素又与围岩相似。如夹皮沟矿石铅同位素与绿岩中斜长角闪岩铅同位素误差只有3‰。内蒙古赤峰金矿集中地区陈家杖子、安家营子金矿床的铅同位素资料显示成矿物质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历史(韩发,2006):在2.846~2.475 Ga期间,它们从上地幔中分离出来,储集在建平杂岩中;在2.522~2.460 Ga期间,它们经历了变质一分异作用之后,储集在新生陆壳中;在燕山早一中期(0.19~0.14 Ga),构造一岩浆事件把它们从建平群变质岩中活化出来,形成了金矿床。二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往往出露于构造隆起区,预示着深部的岩浆作用,且有过不止一次的构造抬升过程。在基底的构造抬升过程中,易形成具有叠加构造特点的剪切带(较晚期的韧-脆性剪切带叠加在较早期的韧性剪切带上)、退变质作用及滑脱面,对金元素的壳内再分配及预富集有利。如胶东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太古宙“原始矿源岩系”、新元古代“衍生矿源岩系”、中生代侏罗纪纪“直接矿源岩系”的形成与成矿三个阶段(李士先等,2007)。太古宙时期为胶东金矿形成的“雏型期”,来自地幔(或地核)的携带丰富金质的中基性岩浆的喷发,形成了唐家庄岩群和胶东岩群的初始矿源岩系,之后经历了迁西期和阜平期-五台期等构造旋回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侵入作用,特别是是古元古代早期(2 300 Ma左右)变质作用形成胶东北东向展布的麻粒岩相变质热背斜,在胶东北部形成低角闪岩相金相对较高的地球化学背景区或少量的变质热液金矿点,成为胶东金矿金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新元古代为胶东金矿形成的“预富集期”,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造山碰撞带的强烈作用(800 Ma左右),在胶东“原始矿源岩”的基体内发生大面积的岩浆侵位活动,富含K、Na、CO2、H2O、F、Cl 等挥发组分的热流体将原始矿源岩的金活化,自定位中心向岩体的边缘扩散迁移,在侵入体的边缘形成金元素的高背景区,形成衍生矿源岩系,为区内中生代侏罗纪纪“直接矿源岩系”的形成与成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 2 金矿密集区与非密集区初始地壳金丰度及浓集系数对比(据陆松年等,1997)

元素含量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样本数浓集系数

小秦岭地区45.1249 68.0000 25.0000 13.0740 21 20.61

70

9.32

9.2535

4.0000

张宣地区 20.4214

56.0000

胶北地区28.4694 68.0000 10.8000 13.9667 72 13.00

泰山地区7.7750 52.0000 2.5000 7.9164 40 3.55 注:浓集系数=分区金元素丰度均值/地壳金元素克拉克值。

总之,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长期的地质作用,具备了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场和成矿的物质基础,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有利。显生宙以来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的岩石圈的基础上发生的,显生宙之前长达三十多亿年的占地球历史近5/6的岩石圈中元素的原始分布和早期分异对成矿作用不容忽视。此外,前寒武纪初始地壳的规模及金丰度的不均一,导致了大-超大型金矿床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的分布具有不均一。

第27卷增刊王科强等: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69 3.2火山岩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中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外带,东部沿海火山盆地内及其边缘的基底相对隆起区,广泛发育中生代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在其中形成了一批与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大-超大型金矿床。如黑龙江东安、团结沟、金厂,山东归来庄,河南祁雨沟,福建紫金山等金矿床。其次,西天山在晚古生代离散板块边缘的火山岛弧带中的陆相火山岩系中形成新疆阿希、塔吾尔别克大型-特大型金矿床,西准噶尔在安齐断裂带上,形成有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

矿床大多数分布于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如团结沟金矿床位于乌拉嘎盆地东南缘,金厂金矿床位于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的交接部位,东安金矿床位于逊克火山盆地中宝山隆起带与库尔滨及阿廷河火山凹陷交接部位。矿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赋存于构造盆地的边缘断裂、破火山口环状、放射状断裂,火山角砾岩筒以及火山口附近的其它断裂中。

需注意的是,中国大陆东部边缘从中生代以来处于弧后的大陆活动边缘。这里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主要不是洋壳重熔形成的,而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影响下由陆壳活化重熔形成的,没有成带产出的火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但东部大陆边缘广泛分布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当其被重熔时,其中所含的金也就有条件活化成矿。如团结沟金矿床,铅同位素证明,至少部分物质来自下伏的黑龙江群。

4 中-酸性岩浆活动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我国大多数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尤其是与碱性花岗岩。有些矿床的金矿体直接产在岩体内部。在时间上这些金矿往往形成于岩体侵位之后,但应属同期产物,这表明金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活动的积极参与。与金成矿最密切的花岗岩类主要系基底变质岩重熔再生的产物,其多受构造活动带控制,大都位于汇聚板块边缘、深大断裂发育地带。岩体规模较小,出露面积0.n~n km2(少数为规模较大的复式或杂岩体)。岩石类型多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等中-酸性多期次侵入之杂岩体,属钙碱性-碱性岩系列。岩体分布区往往发育各种岩浆晚期分异形成的脉岩。

我国东部地区产于花岗岩中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主要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如胶东地区中生代侏罗纪纪(205~137 Ma )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郯庐断裂带大规模的左行平移,产生了一系列的北北东、北东向控矿断裂构造,同时伴有构造一岩浆热事件,来自地幔的中基性成分的岩浆上涌与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浆混合形成中酸性岩浆,沿东西向构造带底辟式上升侵位,来自地幔的热流体,携带H 、O 、S、Cl 等成矿组分和挥发分熔融“原始矿源岩系”和“衍生矿源岩系”,形成胶东以壳幔混合岩浆作用为主的侵入体。其成岩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含矿流体和大气降水掺和并携带被活化萃取的金质,形成一个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金质与挥发分、碱质(K、Na 等)等形成易溶络合物进入流体相,在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影响下,含矿流体由高能向低能带迁移,在已形成的脆性断裂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成矿年龄为126~120 Ma 。

内蒙古赤峰金厂沟梁大型金矿床围绕燕山期对面山侵入体5 km范围内,受以岩体为中心的放射状断裂控制。燕山地区的峪耳崖特大型金矿床直接产于都山岩体外围的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内。小秦岭文峪-东闯超大型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基底隆起带内,其变质围岩的原岩普遍具有较多的中基性火山物质,含金石英脉矿体明显围绕文峪岩体分布(距岩体3~4 km )。东坪、哈达门沟金矿与碱性岩(二长岩或钾长花岗岩)有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外带。长江中下游马山、鸡笼山、鸡冠嘴等大型金矿或金铜共生矿床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西南地区(川西、滇西与西藏等地区)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主要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构

70 矿床地质 2008年

造岩浆活动带有关。与金成矿有关的侵入岩除中-酸性岩体外,基性-超基性岩亦可形成大型金矿床。如三江哀牢山地区墨江金厂和镇沅老王寨两大型金矿床中金主要来自富镁的超基性岩及其邻近的基性火山岩。矿体多为似层状,除少部分在蚀变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内部外,大部分在超基性岩体与玄武岩之间的古生界围岩中。

5 大-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从区域性层次看,构造运动常能诱发沉积、岩浆、变质和流体作用,以及改变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特征,从而在地壳的各个构造单元内发育一些特定的岩石建造及矿床成矿系列(翟裕生等, 1999)。成矿作用过程复杂,影响矿床形成的因素众多,其中构造是成矿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构造活动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维持一个足够长的古地热异常场、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稳定的地球化学障和稳定的成矿环境等。构造的多期活动和不同层次的叠加,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

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具有分级控制作用,裂谷、隆起带、深大断裂带、碰撞带(陆-陆、弧-陆)、古大陆边缘等控制了金矿区(带)的展布;接触带、断裂裂隙带、韧性剪切带、层间破碎带、基底与盖层之间的不整合面、火山-次火山机构、褶皱枢纽转折端等控制了金矿田、矿床的展布。这里着重分析控制大-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大型构造背景。

5.1 深大断裂带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深大断裂大多是板块结合带或地体拼接带、裂谷(陷)边缘带以及板块转换带等,且往往是一些“复性”、“长寿”断裂,规模巨大,成带出现,长者达数千公里。具有深度大、延伸长、活动历史悠久和多具张性的特点。据已有的地学断面成果,它们大都是下延至中下地壳低速高导层或莫霍面的铲式断裂,部分断裂带已影响到上地幔软流圈。深大断裂的发育,为深部壳幔物质上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是形成幔源金矿或受幔源岩浆热液影响的其它类型金矿的有利空间。

由中国主要深大断裂及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分布图(图4)可以看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大多沿已知的深大断裂带(包括深大断裂派生出的二级、三级断裂)展布,并受其控制。如燕辽地区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分别受康保-赤峰、丰宁-隆化,崇礼-赤城与密云-青龙深断裂带控制;河台大型金矿床受粤西吴川-四会深大断裂控制;金沙江-哀牢山及甘孜-理塘等大断裂控制着该区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展布;胶东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受沂沭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三山岛、新城-焦家、招远-平度、牟平-乳山4条大断裂带控制;小秦岭数百条含金石英脉严格受近东西向大断裂带的控制;陕甘川三角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主要产于岷江、鲜水河、白龙江大断裂带上及其附近。此外,我国金异常的分布与主要断裂构造分布格局亦基本一致。

中国东部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与北北东向的断裂带互相交切,呈格子状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受古亚洲构造体系影响,在前寒武纪时即已基本奠定;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受滨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形成于中生代。两者交叉部位是金成矿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成矿最有远景的地区。如在中朝准地台北缘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与胶辽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发现有吉林海沟、二道甸子、夹皮沟、小西南岔多处大型金矿床。

第27卷增刊王科强等: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71

图 4 中国主要深大断裂及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分布图(底图据程裕淇,1994)

1-板块结合断裂带;2-地壳拼接断裂带;3-走滑断裂带;4-逆冲推覆断裂带;5-断裂;6-蛇绿混杂岩;7-大型金矿床;

8-特大型金矿床;9-超大型金矿床

5.2古陆块边缘的裂谷带、造山带、断陷带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据边缘成矿理论,大部分金属矿床在空间上沿着大地构造单元和地质体的边缘部位,即沿异相交接带分布(G..Gala,1981)。中国主要金成矿区带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多产在古陆块边缘,环绕古陆块边缘的裂谷带、造山带(增生褶皱带)、断陷带分布,比世界其它地区表现得明显,是中国金矿成矿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大陆由华北陆块(中朝陆块的一部分)、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及若干个微陆块(如柴达木、羌塘、佳木斯等)组成。众多陆块和微陆块的拼接、镶嵌部位为造山带。正因为陆块小、数量多,陆块的边缘活动带和陆块间的结合带就占有较大的面积,即古大陆边缘在中国很发育,且有其复杂的构造动力类型和形成扩展增生的历史(王鸿祯等,1995;翟裕生,1998)。据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地质发展史,大陆边缘交接地带的地壳薄,壳-幔作用强烈而频繁,易产生大型线性构造-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韧性剪切带、超壳断裂带、深熔岩浆岩广泛分布,含矿流体汇聚,矿源丰富,有巨大的地热异常,各层圈和各地体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频繁,是成矿作用显著的地质构造单元(翟裕生,1998)。而且古陆边缘一般都有长期活动历史,有利于成岩成矿作用的反复发生和成矿物质的多次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最佳成矿环境。

72 矿床地质 2008年

华北古陆块边缘甚或外侧增生带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主要分布区,金矿床多为含金石英脉型或含金破碎带蚀变岩型。绝大部分赋存于太古宇变质岩系及与之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中,经历了从太古宙到中生代的多次富集,最终在燕山运动晚期定位成矿。其形成和处于古陆块的侧向增生体或陆块之间的连接带中,与绿岩带关系密切。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胶东、小秦岭等成矿区(带)中的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

扬子陆块东南边缘依次有古元古代、加里东期、海西期一系列古岛弧褶皱带(孙启祯,2001)。印支期和燕山期又受到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在长江中下游、雪峰古隆起、幕府山隆起形成一系列大-超大型金矿床。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西南、西北边缘的滇黔桂三角区、龙门山地区。

5.3 基底构造层隆起区、隆起或坳陷地块的边界转折内角区及边缘带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基底隆起区可能是地幔异常引起,或深部岩浆房活动引起上拱形成区域性穹窿,并往往是一些古老含金丰度较高的矿源层(岩)分布区。这种构造区的内部因受挤压作用,常常伴随大断裂的产生,这些断裂往往是岩浆熔体或矿化热液侵位与活动的场所,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

华北陆块的密云、青龙-山海关、赤城-崇礼、丰宁-隆化、建平、太行山、胶东、小秦岭等隆起区,扬子陆块的江南古陆、康滇地轴,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内的大瑶山、云开、遂昌一建瓯等隆起区,兴安华力西造山带内的佳木斯隆起区等都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比较集中的成矿区,并同时受基底断裂带控制。

隆起或坳陷地块的边界转折内角区及边缘带,特别是锐角区,是最重要的弯曲剪应力集中区,是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活动的最有利环境,是最有利于岩浆热液类矿床形成聚集的大地构造特定部位(李维明,2003)。例如: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地区中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位于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山西中隆的西南锐角区;河北张家口-崇礼-赤城地区中的大型-特大型金矿床位于山西中隆的东北锐角区;胶东金矿集中区中的大-超大型金矿床位于辽东-胶东中隆起的西南锐角区;夹皮沟、海沟金矿集中区中的大-超大型金矿床位于辽东-胶东中隆起的东北锐角区;东北寨、马脑壳、李坝、双王、阳山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地块的东北锐角区。

6 壳-幔结构对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根据区域重、磁地球物理资料和地学断面成果(程裕淇等,1994),中国岩石圈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稳定陆块与活动带的深层构造有着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深层构造呈东西向和南北-北北东向分带,其中南北-北北东向分带居于主导地位。两者交切成块,构成了不同规模的块、带结构,是晋宁-印支期古板块“南北分野”和现代板块“向洋分带”框架的深层表现(图5),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中国大陆自西而东,深层结构有明显阶梯式分带现象,西部地壳压缩加厚;中部地壳厚度比较稳定;东部地壳向东减薄,渐次向太平洋洋壳过渡,并与东部大陆的盆岭构造景观相对应。主要的南北-北北东向深层构造陡变带有3条,它们是显著的重力梯级带和地壳厚度的陡变带,同时也是上地幔的低密度带,地貌上大多构成山链。自西而东为:①贺兰山-龙门山陡变带,构成中国大陆地质-地球物理作南北-北北东向分带的中轴;②大兴安岭-武陵山陡变带,为中国东部最显著、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重力梯级带,代表滨太平洋强烈活动带的西部边界;③中国东部陆缘陡变带。上述深层构造陡变带,将我国划分为4个壳-幔带:西部幔坳带(Ⅰ)、中部过渡带()

Ⅳ。近东西向的深层构造陡

Ⅱ、东部薄壳带(Ⅲ)、陆缘海域幔隆带()

变带主要有天山-赤峰陡变带和昆仑-秦岭陡变带2条。昆仑-秦岭带与贺兰-龙门山南北带,将中国大陆分为各具特点的4个大的深层构造区。

第27卷增刊王科强等: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73

图 5 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在主要深层构造区带中的分布(底图据程裕淇,1994)

1-大型金矿床;2-特大型金矿床;3-超大型金矿床;Ⅰ1-西部南区幔坳区;Ⅰ2-西部北区幔坳区;Ⅱ-中部深层构造过渡带;Ⅲ-东部薄壳带;Ⅳ-陆缘海域幔隆带;A-天山一赤峰陡变带;B-昆仑一秦岭陡变带;①贺兰山一龙门山陡变带 ②大兴安岭一武陵山陡变带;③中国东部陆缘陡

变带;④菲律宾海板块西缘陡变带;粗黑线为走滑断裂带

由图5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除东部地区沿南北-北北东向郯庐深大断裂带成串状分布外,其他大多沿活动带的壳-幔构造带及其附近分布,且在近东西向的昆仑-秦岭陡变带与南北-北北东向的贺兰山-龙门山陡变带交汇部位形成了阳山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究其原因,主要是活动带的壳-幔构造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壳-幔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比较剧烈,不同方向活动带的交汇部位更是如此,有利于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而稳定地块壳-幔构造比较均一,壳-幔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较缓慢。其特点一是莫霍面起伏比较平缓,但华北地块莫霍面局部起伏显著,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幔隆与幔凹,说明现代活动性较大。二是地壳分层比较清晰,下地壳较薄,壳、幔间界线清楚,上地幔顶部无明显异常地段。三是壳内低速,高导层不很发育或连续性差。上扬子地块上地幔硬体部分形成较早,僵化程度较高。上述特点使得在稳定地块内不利于大-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这同时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华北地块内沿构造断裂带形成众多大-超大型金矿床,而扬子地块只在周边形成中小型金矿床。总之,壳幔演化与金成矿的关系研究,为开展成矿预测,圈定矿床分布的远景预测区,推测矿床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和物源区提供了深部控矿因索。

74 矿床地质 2008年

下面以秦岭地区为例探讨壳-幔构造是如何影响金矿床形成的。秦岭金矿带由NE向SW可依次分出5个矿化亚带: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亚带、北秦岭弱矿化亚带、中秦岭强矿化亚带、南秦岭弱矿化亚带、松潘-甘孜强矿化亚带。各亚带均呈NWW向,带间距约50 km。强矿化亚带形成有特大型、超大型矿床,弱带大矿亦少见,其构成了秦岭金矿带在平面上的矿化强弱的分布规律,具有方向性、成带性、等距性、逆变性的特点(关连绪等,2006)。

秦岭地区依据大地构造格局和壳幔结构(图6)可分为小秦岭-熊耳山、北秦岭、南秦岭和松潘-甘孜(北部)4个构造单元,分别以武(山)洛(阳)、岷(县)丹(凤)和迭(部)石(泉)(亦称玛沁-略阳断裂)壳幔型断裂带为界。壳幔结构不同,所分割的构造单元-上地壳的构造样式亦有所不同。如由于岩石圈深层扩张,西秦岭和松潘-甘孜构造单元虽然都反映出上、中、下3层结构,但是前者比后者上地壳变薄,中地壳变厚,同时,后者相对前者俯冲。

图 6 横跨秦岭造山带和松潘-甘孜造山带壳-幔结构断面图(深部资料据汤中立,黄承熊.1998)

QLMC-秦岭中地壳;QLLC-秦岭下地壳;YZMC-扬子中地壳;YZLC-扬子下地壳;Moho-莫霍面;QLS-祁连山造山带;QL-秦岭造山带;SG-松潘-甘孜造山带;YZB-扬子地块;WLF-武洛断裂;MDF-岷丹断裂;DSHF-迭石断裂。 在断面位置图中的粗线表示地壳结构断面位置

金矿带时空定位原因,在于三大壳-幔型断裂带所代表的三大陆-陆碰撞带的时空定位。中秦岭强矿化亚带的时空定位,在于岷丹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带的时空定位;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亚带的时空定位,在于武洛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带的时空定位;松潘-甘孜强矿化亚带的时空定位,在于迭石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由于三大壳-幔型断裂带所代表的三大陆-陆碰撞带的形成有先后之分,因此它的控矿构造带及其金矿亚带的形成也有先后之分:中带最早(始于华力西晚期),岷丹控矿构造带形成于晚印支期,中秦岭强矿化亚带形成于燕山早期;北带次之,武洛控矿构造带形成于燕山期,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亚带形成于燕山晚期;南带最晚(始于印支晚期),迭石控矿构造带形成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松潘-甘孜强矿化亚带形成于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阳山超大型金矿床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21.4~130.2 Ma,41.8~55.3 Ma。齐金忠等,2003)。总之,壳-幔结构制约着大陆碰撞的时空,大陆碰撞的时空制约着控矿构造带及其金矿带、大-超大型金矿床的时空。

第27卷增刊王科强等: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质背景75 7 大-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

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充要条件是要有巨大的成矿物质供应量。区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地球上存在着富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在这些地球化学块体中由于成矿元素供应量巨大,在其后漫长的多期的地质过程中,逐步在块体中地质条件有利的地域内富集而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发育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块体内地球化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一系列由高到低多层套合异常与逐步浓集的趋势,即局部异常被区域异常所包裹,而区域异常又依次被更大规模的地球化学省所包裹(翟裕生等,2004)。我国已知的主要金成矿区(带)总体上与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范围及其展布趋势相一致。

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以东的东部地区滨太平洋成矿域金异常突出、丰度高、异常多、规模大。金异常多呈EW向、NE向和NEE向分布,其中EW向连带成片产出,反映了与金成矿有关的一些东西向基底构造。燕辽、胶东、小秦岭、熊耳山、赣东北、湘西、粤西-桂东(云开)、海南、滇黔桂、川西和陕甘川等金成矿区(带)形成于相应的地球化学省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扬子陆块,环绕四川盆地、贵州和湘西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环状金异常带,包容了湘西、粤西一桂东、滇黔桂、川西、陕甘川等5个地球化学省,面积达80万km2,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金地球化学模式,在其中形成一批重要的成矿区带及一系列大-超大型金矿床(胡云中等,2006)。

古亚洲成矿域金的背景偏低,异常规模较小,多呈孤岛状、串珠状。其中形成的金矿床亦大多呈单点分布,如阿希-塔吾尔别克、哈图、大水、滩间山、团结沟等。

8 结论与讨论

上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我国大-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这与我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

中国疆土辽阔,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交汇区,主体位于现今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巨型板块动力学边界夹持与交汇处的欧亚板块的东南顶角地区,处于全球现今特别活跃与复杂的构造部位。我国地壳是一个历经长期发展演化的复杂拼合大陆,大地构造演化历史主要经历4个大的阶段(张国伟等,2001):①太古宙-早元古代原始地壳克拉通化阶段,为非统一的早期陆壳的形成与演化阶段,其中包括太古宙和古元古代两个演化时期;②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或陆内盆地演化阶段,各主要陆块从扩张裂解到彼此汇拢出现华夏超级大陆群(王鸿祯,1996);③新元古代末期至中生代初期(Z-T2)欧亚板块拼合,古欧亚大陆形成,为中国现今大陆主体拼合演化阶段;④中新生代大陆板缘俯冲碰撞与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宏观上,大地构造雏形以华北地块、塔里木地块和扬子-华南地块为核心,周边围绕一系列显生宙的褶皱造山带并间夹着众多小地块镶嵌而成,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俯冲所产生的一系列增生、活化与改造后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孙培基等,1996)。总之,中国现今大陆是由一些小克拉通(准地台)、众多微陆块和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在地质历史上,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小克拉通和众多微陆块位于冈瓦纳和西伯利亚两个巨型大陆的交接、过渡地带,属两者之间的转换构造域。这决定了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的造山作用并不是巨大洋盆消失后,两个巨型陆块主体间的直接的硬碰撞造山,而是其复杂大陆边缘间的软碰撞造山(任纪舜等,2000),造成了中国大陆金成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造成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矿不发育,不典型。中国产于前寒武纪陆块区的金矿床国外相比,亦存在明显差异。国外产于前寒武纪陆块区在新太古代末期已完全克拉通稳定化,形成结晶基底,古元古代已是沉积盖层,稳定且多为未变质变形岩层,在其

76 矿床地质 2008年

中直接形成产于花岗岩-绿岩带中的绿岩型金矿床,成矿高峰期为2 850~2 650 Ma。中国大陆是在显生宙才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控制,具有多旋回、分阶段演化特征,形成古亚洲、特提斯和环(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各陆块在前寒武纪时期就显示出规模小而破碎,活动性强,遭受多期构造变动与改造的特点,小、微陆块的软碰撞和多旋回缝合作用产生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多旋回叠合盆地和多旋回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结果造成:①太古宙绿岩带不发育且不典型,普遍遭受高级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多期而强烈,早期陆壳历经多次再循环的增生拼合与克拉通化,缺少稳定的元古宙巨型、大型沉积盆地,而广泛发育裂陷式火山-沉积盆地等。②显生宙以来,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以东的东部地区进入欧亚大陆东南边缘演化阶段。早侏罗纪纪时,伊泽奈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先后以NMW向、近EW向向欧亚大陆俯冲,使在三叠纪形成的统一的欧亚大陆东南边缘重新受到构造作用,在中国东部形成大兴安岭-太行山、长白山-辽东-胶东和东南沿海三条与金成矿作用有关的北东及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同时,古老的东西向构造再次活化,强烈活动。伴随着岩石圈减薄、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及相关的变质作用,使中国东部岩石圈(乃至于上地幔)不同深度岩层中的金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金在自太古代至中生代漫长的地史时期中经过多次的富集,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金矿床。显示成矿作用长期性、多阶段性、继承性的特征,且由早到晚成矿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并在侏罗纪-白垩纪(208~65 Ma)达到高峰(王科强等,2000),围岩时代与成矿时代存在着巨大的时差。大多中生代金矿床是叠加在前寒武成矿期之上的继承性成矿,脱离变质基底金的成矿作用背景,单纯强调中新生代成矿是不全面的(范永香,1992)。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条件极其复杂,涉及到矿源是否丰富,成矿环境是否合适,地区壳幔作用方式、强度是否得当等。在成矿背景研究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成矿区带的地球动力学分析,从岩石圈与相邻圈层物质和能量迁移交换的角度探讨成矿组分的分散与富集机制,用岩石圈演化过程所控制的成矿地质环境的时空演化规律来阐明成矿时空规律,最后指出在什么地质年代的何种地质体中寻找形成于什么构造背景的何种类型的金矿床。通过建立不同成矿区带的不同找矿模型指导金矿床的找寻。二是重视以全球地质构造为背景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尤其重视我国周边和近邻国家的地质成矿背景的研究。如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巴列依、达拉松,吉尔吉斯坦的库姆托尔等超大型金矿床距离我国边境不超过100~200 km,其建立的找矿模型和成功的找矿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戴自希,王家枢,编著.2004. 矿产勘查百年[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16-221.

程裕淇,主编. 1994.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 北京:地质出版社.

范永香. 1992. 论金矿床的形成演化特点及预测意义[J]. 地质科技情报,11(3):67-70.

关连绪,王科强,黄辉, 等. 2006.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J]. 地质论评,52(4).

韩发. 2006. 如何解释陈家杖子金矿的铅同位素资料[J]. 矿床地质,25(5).

胡受奚,王鹤年,等. 1998. 中国东部金矿地质学及地球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胡云中,任天祥,马振东. 2006. 中国地球化学场及其与成矿关系[M].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士先,刘长春,安郁宏,王为聪,黄太岭,杨承海. 2007. 胶东金矿地质[M]. 北京:地质出版社.

李维明. 2003. 地块角区及边缘带有利成矿的板壳力学解释[J]. 黄金地质,9(1).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 等. 2000.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 北京:地质出版社.

孙培基,韦永福, 主编. 1996. 当代中国金矿地质[M]. 北京:地震出版社.

孙启祯. 2001. 边缘成矿概论[M].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王科强,董建乐, 等. 2000.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及其特征[J]. 黄金地质,6(1).

徐九华,等. 2004. 小秦岭文峪-东闯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及成因意义[J]. 地质与勘探,40(4).

翟裕生,等著. 1999. 区域成矿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

翟裕生,彭润民,向云川. 2004. 区域成矿研究法[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张国伟,张本仁,袁学诚,等. 2001.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透辉石地质背景及成矿系统

透辉石、透闪石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系统 1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地处胶辽台隆(Ⅱ),北部为胶北台拱(Ⅲ),南临胶莱台陷(Ⅲ),横跨6个Ⅳ级构造单元。区内镁质碳酸盐岩发育,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对透辉石、透闪石矿床的形成极为有利。 1.1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胶东岩群(Ar 3j)、古元古代粉子山群(Pt 1 f)、 荆山群(Pt 1j)、芝罘群(Pt 1 Z^)和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Zp),它们组成结晶 基地。缺少古生代地层。盖层只有中生代白垩系(K)及新生代新近系(N)和第四系(Q)。 粉子山群、荆山群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是重要的含矿层位, 古元古代粉子山群(Pt 1 f)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透辉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矽线黑云片岩等。从岩性组合看,粉子山群原岩下部以碎屑岩为主;中部以富镁碳酸盐岩为主,为透辉石、透闪石矿的形成提供了原岩基础;上部则以泥质岩系为主。本群岩石变质达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本群经历了比较强烈的多期褶皱变形。直接覆盖于太古宙岩系之上。 荆山群野头组(Pt 1 j Y)是透辉石矿的又一含矿层位。本组据其岩性组合分为二段,下部祥山段为一套变质的钙镁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各地横向变化较大。上部定国寺段基本岩性为大理岩,相对比较稳定。从原岩分析,祥山段主要为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和钙镁质碳酸盐岩,但在各地均发育的斜长角闪岩,其原岩应为基性火山岩类,说明此段沉积过程中,曾普遍发生过较强烈的基性火山喷发作用。定国寺段在各地延伸稳定,其原岩主要为含杂质的灰岩及白云岩类,但在牟平祥山、莱阳荆山地区、莱西南墅地区尚夹斜长角闪岩,表明伴随沉积,火山喷发事件在这些地区时有发生。从变质建造看,荆山群是一套经历了高角闪岩相—麻粒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文章通过对赞比亚16151金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已有资料对该矿床进行简单成矿分析。预测该矿床具有一定成矿潜力。 标签: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潜力 1 矿区地理位置 赞比亚16151矿床位于赞比亚中不卢萨卡省Kafue地区与南方省Mazabuka 地区,矿权区交通发达,西侧及南侧分别有赞比亚国家干线公路T1,T2相连,坦赞铁路贯穿矿区腹地,矿权区内各类可通汽车行驶道路纵横交错。距首都卢萨卡仅40公里。 2 工作区矿产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描述如下:(1)砂岩。砂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北侧、西南侧、西侧及北侧,露头连续。主要分为粉红色及红褐色砂岩。风化面呈灰白色,褐色;新鲜面呈暗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2)砾岩。砾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南部。露头出露连续。风化面灰黑色,灰褐色,新鲜面杂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复杂,砾石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细晶岩、绿片岩、硅质岩及各种蚀变岩石。砾石大小从1-2cm到30cm不等,个别可达50cm。主要为硅质胶结,少量铁质胶结。(3)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矿权区北侧向中部延伸,呈北西向、进南北向延展。露头不连续。一种沉积型碳酸盐岩,滴酸起泡。风化面呈灰褐色,有刀砍痕,新鲜面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块状-砾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粘土矿。 2.1.2 区域构造 根据不同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相关资料分析,赞比亚全境大致可划分成三个断块区和五个断褶带,即班戈韦卢断块区、津巴布韦断块区、巴鲁特斯断块区和赞比西断褶带、伊鲁米德断褶带、克巴伦断褶带、卢班底安断褶带、卢弗里安断褶带。 上述断块区、断褶带相互嵌合,共同构成赞比亚现今的总体构造格局。从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构造组合以及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分布、岩性组合特征分析,大致可区分出赞比亚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三次规模较大构造岩浆活动,依次为基巴尔安、加丹加及之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目录 前言............................................. III 摘要.............................................. IV 第一章绪言.. (1) 1.1勘查区位置、交通及矿权信息 (1) 1.2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2) 1.3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 (3) 1.3.1 本勘查区涉及的地质工作 (3) 1.3.2 勘查区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3) 1.4取得主要成果 (5) 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 (5) 2.1地层 (5) 2.1.1 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 (5) 2.1.2 下奥陶统分乡组(O1f) (6) 2.1.3 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n) (6) 2.1.4 下泥盆统翠峰山组(D1c) (6) 2.1.5第四系(Qh) (7) 2.2构造 (7) 2.3岩浆岩 (9) 2.4围岩蚀变(变质作用) (9) 2.5地球物理特征 (10) 2.6地球化学特征 (11)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13) 3.1矿体特征 (13) 3.2矿石质量 (13) 3.3矿石类型和品质 (14)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4)

3.5矿床成因 (14) 第四章成矿远景分析 (15) 4.1矿床地质特征 (15) 4.1.1 曼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15) 4.1.2鸡街南问金矿化带 (16) 4.1.3 龙歪、下海子金矿点 (17) 4.2控矿因素分析 (18) 4.3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 (18) 4.3.1、找矿标志 (18) 4.3.2、找矿模型 (19) 4.4找潜力结论 (19)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得尔图铜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研究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得尔图铜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研究 牛美琴1孙庆茹2王连芳1 1.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2.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通过对得尔图铜矿区域及矿床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分析,为铜矿成因研究,以及指导今后找矿和深入开展地质工作意义重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得尔图铜矿地质背景及其特征。 关键词:铜矿区域地质铜矿化激电中梯背景特征 引言 得尔图铜矿位于阿拉善左旗北东部图克木苏木南东东方向38km 处,地理坐标:东经106°11′30″~106°13′30″,北纬40°37′07″~40°39′07″,矿区面积10km 2。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狼山山脉南西端,海拔标高1,500—1,740.3m ,属中低山区。1980年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该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调查,圈定铜矿矿化体长约250m ,宽约25m ,矿化体赋存于渣尔泰群第二岩段中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2004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对该区进行了普查并开展了1∶1万地质检测,在距原位置南800m 处又找到了一处铜矿化带,但矿化体特征与上述有所差异,铜矿脉规模较小,并且由多条矿脉平行组成。为指导今后找矿工作,对矿区铜矿化体地质背景特征分析如下: 1.区域地质概况 得尔图铜矿普查区所属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台隆东缘之吉兰泰断陷,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区阿拉善小区。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向展布。地层出露主要有下元古界阿拉善群、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岩浆岩分布有加里东中期辉长岩、角闪岩及闪长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脉岩侵入有辉长岩脉、闪长玢岩脉、石英脉等。 区域矿产有铁矿和铜矿。铁矿主要有叠加斯格、哈拉陶勒盖中型铁矿床,伊肯乌苏、巴格布鲁格、克林哈达、查汗陶勒盖小型铁矿床及许多铁矿点。铜矿主要有扣克 陶勒盖、敖尤图、吉克根敖瑞等铜矿(化)点。 1∶20万区化扫面圈出的铜及多金属异常以Cu 、Zn 、Au 为主要元素,伴生元素组合为As 、Sb 、Fe 2O 3、Ti 、Cr 、Ag 、Cd 、Sn 、Y 、U 、B 、M o 等,其中Cu 异常面积达100km 2,峰值为96.5×10-6。其中Cu 、Zn 、M o 元素组合好,浓集中心明显,且强度高,处于渣尔泰群出露区,断裂及基性岩脉发育,并且已知有三处铜矿化点,得尔图铜矿点就是其中之一,该地段是寻找铜矿及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区域内有一处Au 异常,面积为39.0km 2,峰值8.5×10-9,虽然过去检查异常不理想,但其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处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华力西碎裂花岗岩接触带边部,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2.铜矿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增隆昌组(Pt 2zhz )和阿古鲁沟组(Pt 2zhag ),少量有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物分布于沟谷及低凹地带。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出露于普查区中南部,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变质石英砂岩、灰黑色变质钙质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板岩夹黄色结晶灰岩、炭质粉砂岩。辉长岩呈多组条带状顺地层走向贯入。得尔图铜矿脉就赋存于该组地层石英砂岩与炭质板岩接触带,成矿与辉长岩侵入有密切关系。中元古界渣尔泰群阿古鲁沟组:大面积出露于普查区北西部,呈北 东向展布;底部为浅灰色变质石英砂岩、青灰色变质钙质石英砂岩夹青灰色板岩;中部为石英砂岩、灰黑色千枚岩、炭质板岩与泥质结晶灰岩互层;顶部为灰褐色砂质结晶灰岩夹板岩。 2.2构造2.2.1断裂 断裂构造为区内主要构造,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分布。东西向断裂有乌那格乌勒萨拉压扭性断裂(F 1)和乌那格郭勒压扭性断裂(F 2)。F 1断裂横贯普查区南部,地表形成一条平直的沟谷,沟宽70—100m 。F 1断裂北侧为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地层及加里东中期辉长岩,南侧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岩石陡峻。F 2断裂位于F 1断层南部,相距500—900m ,近于平行F 1断层。沿断裂走向为舒缓波状的冲沟,断裂西侧切割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地层,东部位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内,于敖仑浩特附近见断裂破碎带,带宽5m ,可见断层角砾岩存在。北东向断裂为渣尔泰群增隆昌组和阿古鲁沟组地层的分界线,断层北西为阿古鲁沟组地层,断层南东为增隆昌组地层。沿断裂有加里东期中期辉长岩脉及闪长玢岩脉侵入。此外,区内还分布若干小型北东向小断层。 2.2.2褶皱 区内仅渣尔泰群层间发育有一些小型褶曲。 2.3岩浆侵入 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中期辉长岩(υ32)和华力西晚期花岗岩(γ32 )。加里东期辉长岩较大面从这里了解西部资源从这里了解西部经济 〖论文天地〗 068 WESTRN RESOURCES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马厂地区铜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S e r i a l N o .471J u l y .2008 矿 业 快 报 E X P R E S S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M I N I N GI N D U S T R Y 总第471期 2008年7月第7期 马厂地区铜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 王家楼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一地质队) 摘 要:概述了马厂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特征,分析认为本区深部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金铜矿找矿前景较好。 关键词:成矿条件;马厂地区;铜金矿 中图分类号:P 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683(2008)07-0088-03 1 地质背景 马厂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前陆褶冲带与 张八岭构造带结合部位,是造山过程中重要的构造变形地带,经过多次构造变动,断裂构造非常发育。黄(栗树)-破(凉亭)断裂为一条贯穿区内的区域性深断裂,由其构成张八岭构造带与前陆的边界,且多 次活动,控制燕山期的岩浆活动;近南北向的管店-龙王尖断裂与北东走向的黄破断裂在区域上由北往 南逐渐靠拢,并在马厂地区交汇。两大深断裂控制了区域上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见图1。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项目编号2005-47)资助 王家楼(1966年-),男,高级工程师,239000安徽省滁州市 。 图1 马厂地区地质图 1-第四系; 2-白垩系上岩段; 3-奥陶系; 4-寒武系上岩段; 5-寒武系中岩段杨柳岗组; 6-寒武系下岩段黄粟树组; 7-震旦系灯影组; 8-震旦系陡山陀组; 9-震旦系苏家湾组; 10-震旦系周岗组; 11-青白口系西冷岩组; 12-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 13-燕山早期石英正长闪长岩; 14-燕山早期闪长玢岩; 15-燕山早期石英二长岩; 16-矽卡岩; 17-实、推测整合地质界线; 18-实、推测不整合地质界线; 19-实、推测逆断层及编号; 20-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 21-推测断层及编号; 22-产状; 23-铜矿床点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期岩浆岩沿黄破断裂带(滁-马断裂带)侵入,自南而北出露马厂岩体、滁县岩体、黄道山岩体及屯仓岩体,岩体多呈岩株状北北东向展布。成矿热液在有利构造部位富集,形成一系列沿断裂岩浆岩带展布方向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如滁州琅琊山铜金矿床、曾洼金矿、范水洼金矿、马厂东孙家铜金矿床,构成滁(州)-马(厂)铜金矿成矿带,马厂地区位于成矿带南段 [1,2] 。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地层 马厂地区主要出露下部盖层震旦系至奥陶系地层。震旦系下统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粉砂质千枚岩,上统岩性主要为灰岩夹砂岩、砂质千枚岩。寒武系主要岩性为碳酸盐岩,下部见有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夹石煤层;奥陶系主要岩性为灰岩、大理岩。2.2 构造褶皱构造:基底构造层(张八岭群)褶皱构造为轴向北北东、向南倾伏的开阔平缓背斜构造;盖层褶皱构造表现为北东走向的紧密倒转褶皱束,即复兴 88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一、区域地质背景 广西融水—罗城地区地处江南古陆(江南地轴)东南缘。北部属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南部属桂中台陷(罗城弧形褶断带)。经历了四堡、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及燕山等构造运动,沉积了元古代、古生代的地层,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构造,发育四堡期、雪峰期的岩浆岩。桂北台隆内部及周缘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复杂的弧形褶皱和断裂岩浆岩带,伴随有锡、铜、铅锌等矿化,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区。 ㈠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有元古界~二叠系及第四系。中上元古界为一套浅海、半深海复理石泥沙质夹火山碎屑岩建造,构成结晶基底,分布于北部桂北台隆区。 下古生界主要出露寒武系,为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夹少量碳酸盐,分布于桂北台隆周缘。 上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本区的南部,出露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以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主,沉积类型可分为浅水台地相和深水台盆相两种,其中浅水台地相沉积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和白云岩,深水台盆相沉积为富含有机质、黄铁矿的黑色碎屑岩、粘土岩及灰岩、硅质岩。 本区的赋矿层位有四堡群、寒武系、泥盆系等,其中四堡群为本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九毛~六秀大型锡即产于四堡群中。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Cu主要富集于丹洲群的碳质页岩和四堡群变质岩中,Sn在泥盆系炭质页岩和寒武系、四堡群中的丰度较高。 1、四堡群

分布于本区北部三防复式岩体和元宝山岩的周缘,分为文通组和鱼西组,与丹洲群一起构成三防复式背斜及元宝山复式背斜的两翼,为区内锡铜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其地质特征如下: 文通组(Pt2w):主要为由深灰、绿灰色变质细砂岩、变质粉砂岩、变质泥质粉砂岩、基性熔岩、凝灰岩、科马提岩组成。以夹多层火山岩为特征。 鱼西组(Pt2y):下段为千枚岩、板岩、变质砂岩、变质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细碧岩;上段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千枚岩。为一套深海环境沉积。 2、丹洲群 分布于三防复式岩体和元宝山复式岩体的周缘,分为白竹组、合桐组和拱洞组。与四堡群一起构成三防及元宝山复式背斜的两翼。亦为本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白竹组(Pt3b):下段:底部为灰、灰绿色变质砾岩、变质含砾砂岩或含砾绿泥石英片岩;下部为变质砂岩夹千枚岩或片岩;上部为千枚岩或片岩。上段:灰-灰绿色钙质片岩、钙质千枚岩夹绢云千枚岩、大理岩。 合桐组(Pt3h):下部为深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上部为深灰色碳质页岩夹少量千枚岩。 拱洞组(Pt3g):为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底部为硅质板岩。 3、震旦系 分布于调查评价区南部,出露有长安组、富禄组、黎家坡组、陡山沱组。 长安组(Z1c):下部为灰绿色块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岩;下部为灰绿色块状含砾砂泥岩,含砾砂岩、含砾泥岩夹泥岩、砂岩。 富禄组(Z1f):主要岩性为灰、灰绿色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岩屑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4:13:55.29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1期作者:方永财曹达磊 [导读] 对金矿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对金矿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金矿在成矿的时候,有一些地质的特征和规律。本篇文章对金矿形成的原因、地质特性和矿石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来对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并且还对金矿成矿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全面的讲述了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的规律,希望可以对以后金矿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探究 金矿大概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岩金矿,一种是砂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都是不相同的,而且在地质特征方面是非常多样的。对于不同类型的金矿,在进行开采和调查方面的相关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对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金矿的开采效率。 一、金矿的形成 金矿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人觉得金矿是由于火山喷发,岩浆从地下带上来的物质所形成的。在金矿矿脉当中,包含着和一些物质所形成的天然金,金矿矿脉一般都是由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石等物质组合而成的。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在矿脉当中除了金之外一些物质都会出现氧化的情况,天然的金就会经过水流的影响慢慢变成金块,这样也就变成了金矿。 二、金矿地质特点的探究 (一)金矿矿体分布的特征 需要很多种因素的影响才可以让金矿形成,在所有的因素当中,地域环境属于主要的一个因素。在金矿矿脉形成的时候会受到地层岩的影响,而且在方向的方面,是和断裂层相同的,在平面上经常会出现多种形状,如连续分布的形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影响,金矿矿脉在形成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地域差别,而且金矿矿脉的结构常常是比较复杂的,而且穿梭在很多地层中,一般情况下,硅化带形成的矿脉是喇叭的样子。 (二)金矿地质的性质 金矿地质具备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性质,根据金矿矿石的特性而言,金矿可以分成石英岩、粉砂岩等等类型,针对所有的金矿岩石来说,这些岩石都是随机进行分布的,没有一个相应的恶规律。在区域分布方面也是很模糊的,这些原因导致金矿在地质方面变得非常多样和复杂。对于金矿的地质结构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经常是体现出轴斜方向分布,而且还有着延伸的性质,与轴线相近的地方一般会在低角度逆断层。金矿主要会产生两种形态,一种是断裂形态,一种是层控形态,断裂型通常会在逆断层当中出现,在形状特性上面多数为透镜的形状。在层控型矿体中,有着碳酸盐的形态,产出的部位经常是轴线地段,这属于层间性质矿脉的分布,矿体的形状一般是层片的形状,还有的会出现透镜的形状。而且层控型的矿体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这样的矿可以用来进行开采。 (三)金矿矿体的特征 因为受到地层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金矿矿体就会出现一个特征。金矿矿体在构造的时候是比较集中的,而言和矿体四周的岩石逐渐的进行过度。金矿矿体的平面很多都是弧形来进行分布的,而且还比较规律。与此同时,矿体的平面属于分支复合的形状,而且金矿矿体很多部分都是透镜状。要是金矿矿体整体属于透镜状,那么平面就是分支复合的形状,并且在金矿矿体当中,延伸是比较大的,矿体的厚度也是比较厚的。 (四)金矿矿石的特征 金矿矿石有着非常多的类型,人们经常见到的类型有石英、褐铁矿、黄铁矿以及萤石等等。其中在石英当中在花岗岩中比较多,而且是灰白色的,属于比较不常见的矿石。褐铁矿是根据褐铁矿、云英和一些矿物质合成的一种矿石,一般在地表处比较常见。黄铁矿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矿石,主要是由黄铁矿和黄玉和石英组合而成,一般会分布在角砾岩当中。萤石是一种与黄铁矿的矿石相似的一种矿石,主要的形状是短柱型,萤石当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了石英、白云母和锡石等等,萤石一般会出现在黄铁矿和锡石矿石当中的裂缝中。金矿的矿石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条件的不同,矿石的结构也会有不同的差别,大概可以将其分成两中,一种是原生矿石,另一种就是氧化矿石。原生矿石主要的矿石有黄铁矿、磁铁矿等等,想要找到这样的矿石,就可以使用探针来进行判断。 三、金矿成矿的规律探究 (一)地质流体下的成矿规律 在金矿成矿的时候,地质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流体也会对金矿的成矿带来一些不同的影响。在受到地质和环境影响的时候,金矿成矿的各种因素是分散的,而且地质的土层和流体间的结构是比较紧密的,金矿在成矿的时候地质土层掌握着地质土层的耦合,而且这也是主导的一个步骤。土层间的流动可以对地质流动提供相应的动力,再加上环境的影响,很多流体矿质就会在土层上进行沉积,这样也就使金矿成矿了。 (二)成矿地质结构影响的规律 金矿成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地表的变化,另一个就是层级结构。对于地层结构的改变而言,地层在以往一直处于隆起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在很多地方会出现塌陷的地层情况,因为地层活动不断的进行改变,这样也就使地质影响变得复杂,从而在断层地方出现了很多的沉积物。此外,这个地层的沉积物在岩浆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就会发生沉降压实的情况。所以,金矿在进行成矿的时候,是不能摆脱地质结构改变的,而且地质结构的改变也给金矿的积累提供了条件。 (三)控矿层位影响下的成矿规律 断裂带会控制住矿带的分布,让金矿矿带分布和构造间出现整体的性质。金矿成矿的原因是非常的多,如片岩、火山岩和侵入岩等等,金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金矿化体,使沙金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矿源。而且在岩体和矿体当中金的含量经过长时间的风化,要是性质比较稳定的黄金在物理作用下就会变成多种形态在岩石当中分离出,从而也会丰富沙金的矿源。除此之外,多种可以影响金矿成矿的因素,在使金矿形成的时候,经常有着很多的成矿作用,这样也就导致成矿多样性的情况发生,对于这样的情况,就会对金矿带来一些条件。最后,因为构造情况的发生,导致构造控矿体现出了复杂化,对于金矿成矿来说,既可以是比较简单的断裂结构控矿,还可以是互相进行控矿,同时,成矿的作用在受到多期性构造之后,会带来直接的影响,这样也就帮助金矿矿化的丰富提供了条件。

某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金矿床是我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机理 1 区域地质背景 ××地区位于××褶皱系××优地槽褶皱带××复向斜西北仰起段。区内基底为早古生代长德变质岩系,呈零星残片状分布。盖层有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自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使板块边缘接触带处于活化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和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了以东西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格架的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体系,这个阶段的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远动为主要特点。盖层褶皱发育微弱或局部在断裂中,尤其在燕山期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金.多金属矿产是该区主要成矿时期(图1)。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近矿围岩特征 2.1.1 成岩特征 ××矿区火山~次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源活动带,岩浆形成温度及深度分别为火山岩:1094~1230℃和94Km;次火山岩:1101~1223℃和85Km。根据锶同位素和岩浆形成深度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本区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区应为石榴二辉橄榄

岩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即经过壳幔运动改造或地幔交代作用后的强大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沿壳断裂带的喷溢或浅成、超浅成相侵入活动。 2.1.2 成岩与成矿关系 成岩与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地幔运动控制下的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全球性广泛发育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都与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而且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幔源岩浆体系和穿透性深断裂有关。××金矿床研究表明,矿体产在次火山岩脉密布的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石英包体块中子活化K~Ar年龄为127.8±0.2Ma,次火山岩脉Rb~Sr 等时线年龄为130Ma,说明矿体与次火山岩脉具有极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金矿床的岩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S、Pb)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其含矿热液与火山~次火山岩来源于地幔岩,同属地幔源。含矿热液是在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玄武岩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地幔气~液流体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Si —O]体系和[H—O]体系分离而产生的气~液流体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成岩作用控制了矿液的形成和运移。矿液的沉淀和矿体定位主要和成岩后的断裂构造及一定物理化学条件制约的蚀变作用有关。 2.2 控矿构造特征 ××金矿床位于东西向××断裂带的中段南侧。受××北西向断裂与南北向的××断裂交汇控制。矿床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与成矿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成矿期断裂构造、成矿后断裂构造。 2.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

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5493499.html,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作者:胡少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4期 摘要:在我国金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因此合理开采金矿,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矿开采也越来越重视,只有通过不断的研发新的科技技术,才能有效地提升金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生产质量。本文主要对金矿成因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探讨,为后期的调研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 引言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较为广阔,所以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一个国家。金矿作为一种比较重要且特殊的矿产资源,需要对其加大开采的效率,这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金矿的分布情况与矿藏量以及形式等均不一致,则会出现不同的金矿类型。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一)金矿矿体特征。对于大多数的情况下,金矿石磷光体分布区域几乎呈弧形,切割表面轨迹更清晰,并且银矿体边界轨迹通过重叠辐射重复发射。中心区域的一小部分类似于明亮的荧光铜镜,其中切割表面的相同轨迹被辐射并且与重叠的山辐射图案重叠。通常,金矿体看起来像一个明亮的青铜镜子,切割表面的轨迹被辐射并重叠山脉的辐射图案。横截面轨迹是“蛇形”轨迹,矿体中心节点具有宽范围的荧光波和大面积,矿体厚。 (二)金矿矿石特征。合成矿石材料分为两类。一种是天然合成矿石,另一种是氧化矿石。前矿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高温液体,主要成分主要是白色黄铁矿和白色闪锌矿,形状小而白色细颗粒,能准确捕捉显微镜很难。它可以在没有肉眼帮助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并且只能通过直接依赖于电子探针的检测来进行矿物质检测。原黄铁矿主要由黄铁矿,锑矿和金铁矿组成,黄铁矿内合金矿的数量主要受金黄铁矿晶体大小的限制。通常,铜的铜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立方黄铁矿晶体的含量,在这种情况下,黄铁矿中的铋和砷含量通常较高,因此晶体含量超过一定量也可以包括在内。由海水氧化的原褐铁矿矿石缓慢转变为金矿石,在快速流体渗透压力下不易氧化,主要是热液渗透和矿化最后阶段的凝析油。主要成分由原褐铁矿和土壤粘土组成,主要原因是原褐铁矿粘土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并逐渐直接附着在一氧化氮矿石中它是为了氧化更浓缩的金矿石。如果客观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弱的酸性并且是自然风化和雨水替代因素,则矿物将逐渐变成具有高粘土附着力的大型个性化网状粘土矿。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成矿地质背景分册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成矿地质背景分册 (V3.10)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地质背景组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3) 二、工作流程 (4) 三、专业谱系、特征分类及其代码 (7) 四、图件规定 (11) 01、分幅实际材料图 (11) 02、分幅建造构造图 (12) 03、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12) 04、预测工作区沉积建造构造图 (13) 05、预测工作区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 (14) 06、预测工作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 (15) 07、预测工作区侵入岩浆构造图 (16) 08、预测工作区变质建造构造图 (17) 09、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 (18) 10、全省大地构造相图 (19) 五、图件属性库规定 (21) 01、分幅实际材料图属性库 (21) 02、分幅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1) 03、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属性库 (22) 04、预测工作区沉积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3) 05、预测工作区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属性库 (23) 06、预测工作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属性库 (24) 07、预测工作区侵入岩浆构造图属性库 (25) 08、预测工作区变质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6) 09、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7) 10、全省大地构造相图属性库 (27) 六、属性数据表定义及填写规定 (29) (分幅实际材料图属性库数据表) (29) 01、数据表:岩性数据表 (29) 02、数据表:地质界线数据表 (30) 03、数据表:断裂数据表 (31) 04、数据表:韧性剪切带数据表 (32) 05、数据表:褶皱数据表 (33) 06、数据表:蚀变带数据表 (34) 07、数据表:化石采样点数据表 (35) 08、数据表:同位素年龄数据表 (36) 09、数据表:岩石化学样品采样点数据表 (36) 10、数据表:地球化学样品采样点数据表 (38) 11、数据表:同位素样品采样点数据表 (40) 12、数据表:地质点数据表 (41) 13、数据表:地质剖面数据表 (42) 14、数据表:钻孔数据表 (42) 15、数据表:产状要素数据表 (43) (分幅建造构造图属性库数据表) (44) 16、数据表:沉积岩建造数据表 (44) 17、数据表:火山岩性岩相数据表 (45) 18、数据表:火山构造数据表 (47) 19、数据表:侵入岩数据表 (48) 20、数据表:构造岩浆带数据表 (50) 21、数据表:变质岩建造数据表 (51) 22、数据表:大型变形构造数据表 (53) **)数据表:其它数据表引用情况说明 (55) (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属性库数据表) (55) 23、数据表:构造古地理单元数据表 (55) 24、数据表:盆地构造数据表 (56) 25、数据表:沉积相(沉积亚相)单元数据表 (56) 26、数据表:沉积等厚线及沉积中心数据表 (58) 27、数据表:古水流方向和物源供给方向数据表 (58) 28、数据表:柱状剖面点数据表 (58) 29、数据表:特殊标志层数据表 (60) 30、数据表:(沉积矿产)矿(床)点数据表 (60)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摘要:在我国已探明岩金储量中,胶东地区金矿产量可以占据到1/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总体金矿产量。其中焦家金矿处于胶东金矿体系中区西北部,地质结构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比较大,围岩蚀变情况严重,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地质特征 引言 焦家金矿床产出环境与成矿动力学均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其开采量,需要做金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分析。即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存在的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野外实地开考察,从区域构造出发,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焦家金矿控矿模式。 一、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难点 焦家金矿作为我国金矿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多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全解决,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因以及构造控矿机制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专业与技术上的统一。同时,目前对胶西北整体控矿特征以及成矿演化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从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研究成果来看,其矿体比较密集,并且可以确定寺庄、焦家、马塘以及望儿山等为一个成矿体,在地质结构深度通过低品位矿体连接在一起,但是具体分析资料成果比较少,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 :50000 或1 :25000 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地貌第四纪地质草图,绘出主要地貌单元的边界线,为布置取样工程和以后圈定矿体提供参考依据。 三、民间寻找砂金矿的某些经验 (1)根据地貌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远景区段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金矿是重要的财富资源。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本文以广东×××金矿点为例谈对象,研究金矿点所处区域内对应的地质特点与找矿标志。希望以典型的案例为指引,深化对金矿点地质特征以及成矿类型的认知。 标签:金矿点地质特征成矿类型 1矿区基本情况概述 位于灯塔盆地的广东×××金矿点于1990年的综合矿产考察中发现,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有基本掌握,圈定了矿化范围,具有深部矿化良好迹象。在09年,笔者所在单位普查了该矿区及其周围地带,取得较大地质成果。灯塔盆地周围地层为上三迭统、泥盆系、寒武系、下石炭统等地层,盆地以东则分布花岗岩。矿区东部、南部分布有高丘岩体、李田岩体、高坑岩体与新丰江岩体,辉绿岩、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为岩性。矿区分为NE、NNE、NNW向的三组构造发育。 2金矿点地质特征 2.1地层 作为山间断坳盆地,灯塔盆地展布为NE向,南北、东西向长分别为45km、16km,约700km2面积,盖层与基层为盆地地层。 盆地基底:绢云母泥岩、粉砂岩、寒武系(∈)砂岩,砂岩、泥盆系(D)沙砾岩,石英砂岩、下奥套统(Q1)页岩,煤层、碳质泥岩等为背部基底地层;上三迭统(T3)、下侏罗统(J1)为西部基层。下侏罗统上层为粉砂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炭质砂岩,下层为细砂岩、沙砾岩。 盆地盖层地层则分为K2a、K2b层。盆地边缘的K2a,范围不大,砂岩、沙砾岩、紫红色砾岩是主要岩性。约120m±厚,下部与断层相接,某部位角度错落。K2b的面积约是整个盆地的9/10,泥质砂岩、砂岩与粉砂岩为主要岩性,石英、长石为碎屑物,呈泥质胶结物,地层产状倾向差异明显,较平稳。 2.2构造 灯塔盆地内构造发育明显,比如张裂带、压扭性断裂带与压性,工作区东南分布压扭性断裂带,呈40°-65°走向,SE倾向,50°-70°倾角,有益成矿,明显的多起活动,规模大。 发现两组工作区构造发育,其一,处工作区以东,呈SN总走向,NNE向、近SN向、NNW向组成构造,总长13km,200-800m宽。有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石英脉等填充物,矿化或金异常出现在各构造中。其二,工作面以西,NNE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规范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4.1 技术准则 (2) 4.2 目的任务 (2) 4.3 工作方法与内容 (2) 5 沉积岩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 (5) 5.1 沉积岩区研究内容 (5) 5.2 沉积岩区研究方法 (9) 5.3 沉积岩区图件编制 (10) 5.4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3) 6 火山岩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 (14) 6.1 火山岩区研究内容 (14) 6.2 火山岩区研究方法 (16) 6.3 火山岩区图件编制 (17) 6.4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21) 7 侵入岩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 (21) 7.1 侵入岩区研究内容 (21) 7.2 侵入岩区研究方法 (23) 7.3 侵入岩区图件编制 (25) 7.4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28) 8 变质岩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 (28) 8.1 变质岩区研究内容 (28) 8.2 变质岩区研究方法 (30) 8.3 变质岩区图件编制 (32) 8.4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37) 9 大型变形构造研究 (37) 9.1 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内容 (37) 9.2 大型变形构造研究方法 (41) 9.3 图件编制 (42) 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