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2009-2010年度)

国家粮食局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08年12月

— 1 —

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所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粮食经营者报送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涉及商业秘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有保密义务。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统计部门批准。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总说明

(一)本调查项目的目的意义。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科学有效地组织粮食统计工作,促进粮食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障统计资料的全面、准确和及时,充分发挥统计在粮食流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本调查项目的统计对象和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含食用油,下同)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的粮食企业,以及养殖企业和以粮食为生产原料的饲料企业、工业企业。

(三)本调查项目的主要指标内容。粮食流通统计中各类粮油企业的收购、销售、进出口、库存和价格,以及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中城镇、农村居民户、从事粮油经营和转化用粮企业的生产、消费、省际间购销等指标,全面清晰地反映粮食的地区流向、库存品种布局、消费去向和粮食价格变动情况;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和投资情况等统计指标,主要反映社会粮食仓储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粮油加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生产量、研究开发投入和工业总产值等统计指标,反映粮油加工业的生产规模和主要粮油产品的产能和产量;粮食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构成等统计指标。

(四)本调查项目的时间要求和调查频率。夏粮小麦、早稻、油菜籽和秋粮主要粮食品种和地区的季节性收购报表,采用五日报告制度;粮油价格监报表,采用每周报告制度;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商品收支、国家最低收购等政策性粮油收支、中央和地方各级储

— 1 —

备收支报表,采用每旬报告制度;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粮食批发市场和转化用粮企业商品粮收支报表,采用每月报告制度;粮食和食用油脂油料省际间流向报表,采用每季报告制度;重点粮油加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年报表,采用每半年报告制度;规模以下的其他粮食经营者和用粮企业、城镇、农村居民粮食收支存报表,粮食仓储、粮油加工业、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报表,采用年度报告制度,在每年年末调查。

(五)本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法、组织方式和渠道。根据调查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特点,通过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逐级调查、汇总上报的组织方式,对辖区内各类粮食、食用油企业和调查对象分别采取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完成相关统计调查项目。即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全面统计报表;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饲料、工业等用粮企业,各地制定规模水平,采取重点调查;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则对农户、城镇居民、餐饮企业、以及非重点各类粮油企业的粮食、食用油收支等情况采取抽样调查。

(六)本调查项目的调查结果提供使用范围。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粮食品种的季节性收购,粮食月度购销等部分调查内容通过政府网站、报刊杂志向社会发布。凡涉及内部参阅和确定的密级事项的统计调查内容仅向国务院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

— 2 —

二、报表目录

— 4 —

三、制度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综合反映我国粮食(含油脂及油料,下同)流通的情况,科学有效地对粮食统计(以下简称“统计”)工作进行组织管理,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保障统计资料的全面、准确和及时,发挥统计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粮食流通行政管理、粮食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据《统计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粮食经济现象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施统计监督。

第三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粮食购销存流通统计、粮食仓储设施和基础建设投资统计、粮油加工业统计、粮食行业机构与从业人员统计等。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养殖企业和以粮食为生产原料的饲料企业、工业企业(以下统称各类粮食企业),必须遵守本制度,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五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指定统计负责

— 5 —

人,并确保有一位局领导主管统计工作,组织、管理和监督粮食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完成统计任务,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统计机构或指定的综合宏观调控机构负责粮食统计制度的贯彻、落实及协调工作。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对粮食统计指标体系的调查研究,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加快统计信息系统的推广和运用,逐步实现统计调查科学化、统计基础规范化、统计技术现代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层统计报表,发给各类粮食企业填报。

第二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七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照《统计法》,按照国务院和国家粮食主管部门对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要求,核定并落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机构和人员,配备适应任务需要的高素质的专职统计人员,指定统计负责人,保证本级财政预算中的统计工作经费。各类粮食企业都要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八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统计人员专业队伍建— 6 —

设,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组织开展统计专业培训,促进统计人员提高职业技能,熟悉统计业务。要为统计人员完成统计任务提供条件,让统计人员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基层业务指导,参加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了解国家粮食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活动情况。新任的统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

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第九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统计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逐级备案制度。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求本部门、本单位统计负责人的意见,其中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职称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求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

第十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负责人、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行业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制定和实施本部门的粮食统计调查计划,搜集、整理、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二)组织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对管辖区域内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实行统计监督;

(三)根据《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拟定本部门的统计工作规章制度,管理本部门的粮食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

(四)组织指导本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统计队伍

—7 —

建设。

第十一条各类粮食企业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粮食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行业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二)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实行统计监督;

(三)管理本单位的粮食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制度。

第十二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主要职权:

(一)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二)有权检查有关单位各业务环节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数字的质量,并要求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三)有权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中的违法行为。对任何违反《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有权制止、纠正或移交有关执法部门处理。

第三章统计业务

第十三条各类粮食企业都应当根据本企业有关原始记录和—8 —

凭证建立粮食统计台账,对粮食购进、销售、加工和储存等基础数据如实加以记录。粮食统计台账的保留期限不得少于3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调查对象的不同情况,规范统计台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十四条各类粮食企业应按要求填写粮食基础统计报表,并及时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各类粮食企业应保证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中各项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十五条本制度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综合汇总,逐级上报,国家粮食局指定企业采取直报制度。各项统计报表,统计人员必须签名,统计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加盖填报单位公章后方可上报。

第十六条各项统计数字上报前要严格审核。月报报出后发现差错,一般在发现月份调整。年度终了前,要对全年各月数字再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与年报表衔接。如差错较大,调整后发生红字或影响历史资料对比的,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订正原月报数字。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在向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同时,应将基本统计资料报送同级政府统计机构。

第十八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统计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上报工作,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逐步建立省级粮食统计数据库,并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九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统计调查和汇总的基础

—9 —

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反映粮食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矛盾及其变化规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通过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全面掌握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的供给、消费和库存等情况,扩大统计信息源和服务面。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粮食流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特点,有选择地开展一些专项调查,以达到了解情况、积累资料和培训队伍的目的。

第二十一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加大对粮食供求和价格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增强统计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存,由本单位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包括各类用于统计处理的数据库、统计台帐、统计图表、统计报告、统计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档等。统计机构调整或统计负责人调动,必须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保证统计资料连续、完整。

第二十三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粮食企业要建立统计资料、统计台帐档案,并及时更新。同时,建立统计资料的审核、查询、订正制度。统计资料的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10 —

第二十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统计资料发布集中管理,除公开公布的统计资料外,对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或发表统计数据,应报统计机构审核,对敏感统计资料,应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四章统计纪律

第二十五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对本制度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数字口径、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商品目录、报送时间等,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十六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各类粮食企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有关粮食统计数据必须实事求是地准确填报。各单位统计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上报的统计报表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本单位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制度提供的报表资料如有疑问,可以通知统计人员复查,不得擅自修改,不得强令、授意统计人员篡改、编造统计数据。

第二十七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工作中必须保守国家秘密,自觉遵守保密制度。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属于企业、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负有保密义务。涉密统计资料要严格按照保密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加密设备安全传输或报送。

对外提供与公布统计数字,要执行《统计法》和国家有关保密

—11 —

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粮食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统计负责人核定。

第二十八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未经规定程序报批备案的调查,不得组织实施。

统计调查应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凡所需资料可利用已有资料整理、加工得到的,不得进行重复调查。凡通过非全面调查或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量的,不得进行经常性调查。

第五章统计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为保障《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每年要在适当时间组织开展统计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统计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二)是否设置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账;

(三)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

(四)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其调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五)有无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职权的行为;

(六)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泄露国—12 —

家秘密、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企业、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

(七)是否按规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有无改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等问题,是否在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实施统计监督检查,应提前通知被检查对象,告知检查机关的名称,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检查单位的具体要求等。

对有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实施检查,检查通知可于检查机关认为适当的时间下达。

第三十二条检查人员进行统计监督检查时,应先向被检查对象出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证》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执法证件。未出示合法执法证件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接受检查。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向本部门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配发《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证》,统计人员要参与统计制度执行和统计数据质量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对统计台帐等进行经常性抽查。

第三十三条实施统计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有权:

(一)查阅、审核、复制被检查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在七日内做出处理决定;

—13 —

(三)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要求如实提供情况;

(四)经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就需要检查的事项向被检查单位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

第三十四条检查人员应及时向检查机关提交检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三十五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在统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应根据《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各类粮食企业的领导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通过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等手段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奖励或者晋升职务的,由做出有关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三)各类粮食企业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粮食经营台账保留时间不足3年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各类粮食企业未按本制度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初次发生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在一年内再次发生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2万

—14 —

元以下的罚款;蓄意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粮食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对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五)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或者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泄露企业、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个人和组织发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违反《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粮食统计资料,有权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制定《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并将统计报表向国家粮食局报送。《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须报国家粮食局审核,再报国家统计局批准执行。

第三十八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管理的最低收购价粮

—15 —

等国家政策性粮食,以及其直属企业商品粮由公司总部负责汇总,向国家粮食局报送。中储各地分公司要将相关报表抄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其他中央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企业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同时,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华粮物流集团公司要将本公司分地区粮食统计报表向国家粮食局报送。

第三十九条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在储备粮轮换过程中,购进的用于轮入的粮食,以及轮出的粮食,均须纳入企业商品粮统计。凡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由中储粮直属企业统贷统还的用于中央储备轮换的商品粮,统一由承贷方中储粮直属企业负责汇总,报送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第四十条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要建立粮食统计信息抄送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第四十一条本制度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自国家统计局批准之日起施行。2006年11月印发《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国粮调[2006]204号)同时废止。

—16 —

县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

县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县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工作,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储备粮油承储单位。县粮食局有责任协助县级储备粮油承储单位做好县储粮油库存管理工作。 第三条:县级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和县政府急需时调动方便。 第四条:县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一符”是指“账实相符”;“三专”是指“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第五条:县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库点管理、出入库管理、账卡牌管理、台账管理、安全保管、质量管理、离任交接管理、风险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储备原粮、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的储备管理。 第二章库点管理 第七条县级储备粮油库点布局的原则:在交通便利、库容集中、轮换方便的库点,不得分布于低洼易涝等水患库点。 第八条县级储备粮油实行指定库点和仓库储存。才储存库点由县粮食局确定。 第九条:县级储备粮油必须存放在专门仓库,不得于非储备粮混存于同一仓库。

第十条:库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调整,必须报县粮食局批准。 第三章出入库管理 第十一条县级储备粮油的出入库(收购、调入、销售出库等)要以县粮食局下达的文件和《县级储备粮油出入库通知书》为准。 第十二条承储单位在接到有县粮食局字号的出入库通知书后,方可按要求组织出入库。 第十三条对推陈储新时的出入库手续,根据县粮食局下达的轮换计划办理。 第四章账卡牌管理 第十四条承储单位要做到仓外有专牌,仓内有专卡,储粮有专账。帐卡牌的格式由县粮食局统一制作。 第十五条《储备粮油专卡》一式四份,仓内挂一份,储粮油单位、保管员各执一份,县局保存一份。专卡要根据仓库调整,推陈储新、定期检测的情况及时记录和变更。变更后的旧卡要由承储单位存档备查。 第五章台账管理 第十六条承储单位要按照县粮食局的要建立实物台账,与储备粮一一对应。 第十七条承储单位要将所储县粮油每个货位、数量、质量、品种和储存数据等如实填报到库存实物台账上。 第六章安全保管 第十八条承储单位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县储粮油的安全保管。保管人员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

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 来源:办公室11-12-10 浏览(231)字体:大中小 一、企业概况 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石埠寨库区由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而来。企业本着“资源合理配置,功能重新调整,发展科学定位”的指导思想,抓住重组的机遇,突出粮食安全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两大主题,通过抓调整、强实力、拓经营、提素质,实现“主业突出、规模突出、控制力突出、带动力突出、绩效突出”的发展战略。改革改制后,投资4600万元逐年改扩新建,主要建设7幢高大散装平房仓,新增仓容6.5万吨,现仓容量达8万吨;新建了5.5万吨食用油脂罐;紧靠长江的独特优势,新建3000吨级长江浮动码头;新建低温循环烘干6套机组,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新建和改造了中心化验室、地磅房、药品库、器材大棚等配套设施;新建了中转罩棚和机械棚库等设施,配备了完整的电子测温、地上笼、环流熏蒸等粮食日常保管先进设施。企业现有员工132名,在岗员工中大中专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80%以上,有国家粮食局评定的粮油保管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及粮油检验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31人。成为首批省级示范粮库。初步实现了“具有三级储备粮存储资格,集粮油储备、粮油加工贸易中转、期货交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粮库”的目标。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稳步提高。2009年,我库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市级农业产业化后备龙头企业;顺利通过全国清仓查库,被评为全省清仓查库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粮食局授予首批“江苏省示范粮库”。 二、着力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企业重组后,我库重新制定并执行了《储备粮油管理制度》、《储粮安全责任制度》、《粮油出入库制度》、《粮油检查制度》、《粮油品质检化验制度》、《化学药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含防火、防汛、防震、防盗、防事故等),《环境卫生制度》、《仓储管理奖罚制度》、《仓储设施维修管理制度》、《仓储器材采购制度》、《科学保粮制度》、《储粮害虫防治制度》、《业务学习培训制度》等各项企业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责任制。 (二)加强粮情检查和质量检验,确保粮食安全 1、严格落实查粮制度。我们建立了仓储经理、总保管、保管组长、防化员周会制度,保管员逢周二、五的查粮制度,保管员逢每月“五”粮情汇报制度,及时组织保管员检查粮情,发现问题防化员到现场办公,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库成立了科学保粮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粮情分析会,绘制三温曲线图,准确掌握库存粮食的安全情况。 2、严把粮食入库关。我库建立了严格检化验制度。收货时,检化验必要时包包扦样,包包吐散,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同时,定期对库存粮油品质进行复化,做好质量排队表,建立粮食质量档案,为科学保粮和经营轮换提供依据,确保了储粮的安全并提高了经济效益。

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9T08:38:51.29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建成 [导读]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定与团结。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定与团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家之一,目前在粮食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以及损耗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粮食消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因此,对我国的粮食消费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粮食消费特点与发展趋势,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粮食消费;发展;需求1 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基本构成 1.1消费现状。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消费最多的国家。粮食属于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粮食价格高低变化对粮食需求影响幅度很小。 1.2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口粮、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种子用粮以及损耗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另一重要途径是饲料用粮。由于近年来食品、医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工用粮成为粮食消费中仅次于口粮和饲料用粮的又一重要消费渠道,种子用粮相对平稳。 2 我国粮食消费存在的问题 2.1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矛盾。根据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然将坚持粮食供给以国内生产为主的方针。农业生产系统不仅要满足现有13亿多人口和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要把目前人均粮食供给仅为世界发达国家1/2的水平逐步提高,这就给生产粮食的主要资源耕地和水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1)计划生育少生4个亿,减轻了1亿吨以上的粮食需求和6亿亩以上耕地的人口压力,成绩显著。粗略估算,1970年以来,因实施计划生育因素,少生4亿人口。以人均消费粮食350~375kg计算,相当于减轻了1.4~1.5亿吨的粮食需求压力,约为中国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1/4;以目前的粮食平均单产3.5t/hm2计算,需要耕地4000万hm2(6亿亩)以上,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1/3。应该说,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国日趋严重的耕地、粮食与人口矛盾,减轻了耕地与粮食压力。 (2)30年来新增人口4个亿,约消耗新增粮食产量的1/3。尽管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1971~2003年中国人口仍由8.52亿增加到12.92亿,净增4.4亿;虽然中国粮食同期生产力翻了一番,由2.5亿吨的产粮水平增加到5亿吨,但粮增人增,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只有 400kg。结果是,新增粮食产量的34%用于新增人口消费,只有2/3可以用来提高食物消费水平、改善膳食营养结构。可以预见,21世纪初期的20~30年内,中国人口仍将持续增长;由人口总量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粮食消费总量扩张势头难以遏制。 2.2饲料用粮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饲料用粮主要为玉米、稻谷、小麦、高粱及薯类等直接用作饲料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近年来,人们的膳食结构得到改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在全部食物消费中,动物性食物消费所占比重增加。随着畜禽业和水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用粮食呈逐年递增趋势,饲料粮消费正成为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增加的一个主要需求方面。饲料粮消费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多,要求畜牧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 我国畜、禽、水产品消费快速增长,人均动物蛋白食物消费量从1978年的11.44kg/人增加到2002年的38.33kg/人,年均增长速度为 9.79%。同期饲料用粮增长速度远远超出粮食增长速度。未来我国饲料用粮呈快速增长趋势,饲料用粮占粮食总需求的比例将由1995年的25.93%增加到2010年的34.38%。饲料用粮过快增长是导致我国出现粮食供求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饲料用粮过快增长,甚为重要。 随着人们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特别是畜、禽水产品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畜禽饲料用粮增长已远远超出同期粮食产量的增长,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压力。 3 针对问题的对策 3.1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人口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资源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 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峰时期14.73亿人的粮食需求,但受18亿亩耕地资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来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问题。 3.2“藏粮于土”工程。实施“藏粮于土”工程,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应成为中国人口中长期发展的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2000年以来,世界谷物连续4年出现大额缺口,粮食储备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对未来20年世界谷物市场的预测均得出了需求大于供给和贸易量不增的结论。在全球粮食形势严峻、国家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耕地人均量持续下降、粮食生产面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长双重压力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耕地与粮食安全问题,即使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资源安全战略之下,90%以上的贡献仍有赖于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因此,必须注意中国食物总量需求增加与农业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的矛盾,实施“藏粮于土”工程,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土”工程,近期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切实保护耕地,建立国家级耕地保护区。严格“耕地动态总量平衡”和“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必要时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在现有各类耕地保护区基础上,与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适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建立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级耕地保护区”,稳定我国耕地资源保有量,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确保国人粮食安全。 第二,合理开发利用荒地、继续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实施“拓荒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现有的1亿亩后备耕地,以补充耕地之不足;一方面搞好土地复垦,继续土地整理,把城镇与乡村改造和土地复垦有机结合起来,有望增加耕地1亿亩。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单位面积产出率。要因地制宜地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农田基本建设和基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产量持续上升,而区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消费总量平缓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世界谷物贸易缓慢增长,年度间波动较大,地区间的供需失衡导致主要谷物价格大幅波动。 1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1.1世界粮食生产分析 1.1.1 世界谷物总产变化世界农业在二战后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谷物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稳步上升,地区结构有所变化。1961~2011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从7.99亿t增加到23.15亿t,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 2.2%。从谷物产量变化的趋势看,1961~1970年增长速度最快为 3.4%,1971~1980年增长速度降至1.9%,1981~1990年年均增长2.0%,1991~2000年年均增长0.9%,2001~2011年年均增长2.0%。20世纪90年代,世界谷物生产很不稳定,增速减缓,而21世纪以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世界谷物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地区,2011年谷物产量分别为4.38亿t、4.18亿t、2.86亿t、2.26亿t和0.83亿t,共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62.7%。受资源约束及技术进步差异影响,各地区产量增速不同,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明显上升。

分品种来看,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谷物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世界粮食生产越来越集中于3大作物。2011年世界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7.1亿t、6.7亿t和8.8亿t,分别比1961年增长2.2倍、2.1倍和3.3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3%和3.0%;分别比1991年增长37.5%、22.7%和77. 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和2.9%。由于各种作物产量增长速度的差异,谷物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玉米的相对份额明显上升,而小麦和水稻有所下降。1991~2011年,玉米在3大作物中所占的比重由30.1%上升到38.1%.而水稻所占比重由32.2%下降到30.7%.小麦所占比重由33.9%下降到28.9%。 1.1.2世界谷物单产变化 50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世界谷物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单产从19 61年的1388kg/hm2增加到2011年的3987kg/hm2,平均每年增长52 kg/hm2,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2.1%。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在此期间的单产分别增长2.5倍、0.8倍和3.5倍: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在此期间的单产分别增长2.8倍和2.2倍。谷物主产国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分品种来看,各品种单产增长存在一定差异。1961-2011年单产平均增长最快的是玉米,从2100 kg/hm2增加到5122kg/hm2,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其次是小麦,单产从1120 kg/hm2增加到2996 kg/hm2,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水稻单产从1990 kg/hm2增加到4204 kg/hm2,增长1.1倍,年均增长1. 5%。 1.2世界粮食消费分析 世界谷物消费量平稳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从总量来看,2011年世界谷物消费量达到23.11亿t.较1961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1%;较

国家粮食储备库规章制度

主任职责 一、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郑州分公司和市粮食局的领导下,主持全库行政的全面工作。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执行政策、确保安全、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把握全库工作的正确方向。 三、负责制订和实施全库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处理好行政、党委、工会之间的关系,增强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五、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好中央储备粮的购、销、调、存工作,并注意抓点带面,推广先进经验。 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科技兴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七、负责处理各种突发性事性,及时向分公司和当地政府请示汇报,以求及时、准确、妥善解决问题。

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规章制度 党支部书记职责 一、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主持支部的正常工作。 二、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结合单位情况,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安排支部工作,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想、文化、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协调单位内部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抓好党建工作,增强班子团结,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及五好党组织创建工作,抓廉政,带作风,改革创新,转换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六、抓好支委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生活会,加强一班人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 七、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书记不在时,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汇总

仓储管理制度 第一章、储粮安全及储粮安全责任制 一、储粮安全 安全储粮检测: 1、粮食检测环节 安全储粮检测涉及入库、储存、出库三个环节的检测,入库检测是基础,储存检测是保证,出库检测是责任。 (1)、入库检测:主要进行物检和化检,涉及项目主要是依据相应质量标准定等,测定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等,依据有关特定要求还需测定粮食新陈度、湿面筋含量、脂肪酸值等。 (2)、储存检测:粮食自身品质检测主要依据《储粮品质判定规则》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粮堆因子的检测主要是依据国家颁布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的项目如粮堆温度、粮食水份、害虫密度等。 (3)、出库检测:主要进行品质检测。 2、粮食储存检测 ⑴、安全粮、半安全粮、危险粮的划分 依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按含水量划分储粮等级,即根据粮食水份与储藏环境温度的关系,分为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 ①、安全粮:是指可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如玉米、小麦、高梁、杂粮、面粮、食豆类等安全水份标准为13%,稻谷为14%。

②、半安全粮:只能在气温较低的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 ③、危险粮:指极易发热、霉变的粮食。 3、储粮害虫及其防治 ⑴、“一符四无”内容 ①“一符”标准:“一符”指国有粮油仓库代国家储存的粮油做到帐实相符,即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与实物数量相符。 ②“四无粮仓”标准: Ⅰ、无害虫 Ⅱ、无变质 Ⅲ、无鼠雀 Ⅳ、无事故 ⑵、虫粮等级标准见表 虫粮等级标准 ①、本表是指原粮、成品粮不许有虫。

②、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③、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虫粮。 ⑶、虫粮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①、虫粮处理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②、防治措施要符合“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 ③、全仓生虫,全仓处理,局部生虫,局部处理。 ⑷、储粮害虫常用防治方法: ①、清洁卫生防治 ②、机械除虫 ③、习性防治 ④、化学防治 二、安全储粮责任制 1、储备部认真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坚决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管辖范围内做到不死人、不坏粮、不失盗、不出重大事故。 2、遵守库内各项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考勤公开,不弄虚作假。 3、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各项测化制度,保证粮食的品质,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遵守市区局及中储粮的有关规定,坚持雨中三查,及防汛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4、调出调入工作,遵守原则,入有凭出有据,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

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粮食库存管理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0年02月20日】【字号:大中小】 国粮检〔2010〕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有限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管理,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作出的具体部署,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粮食清仓查库总结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对加强粮食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企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粮食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粮食库存关系到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民心和社会稳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认真总结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取得的经验,积极推广好的粮食库存管理做法,全面做好粮食库存管理工作。 当前,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库存分布不够合理,部分政策性粮食质量较差,一些地方基层粮食企业收储功能弱化,少数企业粮食库存统计、会计处理不规范,仓储管理制度不落实,储备粮轮换管理不规范,甚至违规经营,政策执行和监督检查不够到位,体制机制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切实整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肃外部监督,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把新时期粮食库

存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粮食库存管理制度,夯实粮食库存管理基础工作 (一)加强粮食库存统计、会计和保管账管理,确保账账、账实相符。各地要切实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制度,优化统计组织体系,督促企业加强和改进粮食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为支持地方政府切实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地方粮食市场调控能力,中储粮各分公司要将相关统计报表抄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其他中央直属企业也要按照属地原则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报表。要重点规范企业储备粮轮换、商品粮购销及国家临时存储粮购销、移库等重点业务的统计和会计处理,统一账务处理口径。对企业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核减库存统计账,未回笼的销售货款计入相应结算账户,不得以货款未回笼等理由出现任何形式的虚增库存。严禁通过虚购虚销方式掩盖亏库和套取费用补贴。要强化粮食库存保管账管理,账目格式和账务处理要符合《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库存粮油货位卡〉等粮油仓储管理常用表格表样的通知》(国粮展[2010]11号)的规定,所有出入库的粮食均应及时、准确记载入账,并做到出入库业务日清月结,档案凭证齐全完整,损失损耗及时核销。为确保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要建立购销双方统计账务处理核对制度,在企业内部要定期核对粮食库存实物保管账、统计账和会计账,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力求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账务处理能够真实反映粮食库存实际状况。 (二)完善制度,强化粮食库存质量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完善粮食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认真落实粮食质量安全地方责任制,加强对辖区内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和原粮卫生监测。健全粮油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充实专业人员,增加仪器设备投入,提升检验能力。建立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健全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和出证、索证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地要采取交叉检查和分级抽查等多种方式,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认真搞好日常质量检测,规范使用储粮药剂,完善粮食质量档案,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 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 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 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 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 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 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 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 左右,由于2007 和2008 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 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 年 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 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 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 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 年9 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2009 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

粮食储备库规章制度汇编

岗位职责

主任职责 一、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XX分公司和市粮食局的领导下;主持全库行驶的全面工作。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执行政策、确保安全”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把握全库工作的正确方向。 三、负责制订和实施全库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处理好行政、党委、工会之间的关系;增强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五、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好中央储备粮的购、销、调、存工作;并注意抓点带面;推广先进经验。 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科技兴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七、负责处理各种突发性事性;及时向分公司和当地政府请示汇报;以求及时、准确、妥善解决问题。

党支部书记职责 一、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主持支部的正常工作。 二、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结合单位情况;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安排支部工作;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想、文化、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协调单位内部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抓好党建工作;增强班子团结;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及五好党组织创建工作;抓廉政;带作风;改革创新;转换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六、抓好支委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生活会;加强一班人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 七、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书记不在时;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有一天我到市场买东西时,我发现东西的价格都比以往同期涨了不少,经过我对商家的一番调查后,总的来说粮食涨价最为显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经济的学习,我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商品的价值规律有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就如我们平常买一件商品,一辆汽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比,当然是汽车的价格高,同样粮食也一样优质的大米也比普通的粗米贵。 但同时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就拿2000年的“非典”时期,那些平常价格并不高的白醋,板南斤,甚至食盐也涨价了很多,而那时的人们都到处抢购,使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促使这些商品价格不断升高。和有一段时间的牛蒡也在市场的供应上出现同样的问题。其原因是人们当时都听说这种药草对身体健康,于是就争先抢购,价格从几块钱涨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同样现今的粮食价格也如此,它也受供求的影响。 同样,价格也受居民的消费影响,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影响。就拿上海和山西这两个地方比较,在上海三十多元的大米,人们都买,同样的大米在山西却只能买几元,这明显时种区别。 同样这也受这国家或地区生产粮食和人口的关系有关。如,世界粮食计划署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最为严重。由于粮食价格上升,该组织自身做出的一些承诺都无法兑现。该组织今年的预算资金总额约30亿美元,用于为世界饥饿人口提供援助。目前的资金缺口大约为7.5亿美元,其中近一半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承

诺,将提供这笔资金。展。(记者胡红蕾)新华社电近日,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有望继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粮食的价格受多方面影响,包括自然等因素。杨卫路说,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早稻产量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5.115亿吨,比2007年净增1000多万吨。其中,稻谷产量将达到1.8549亿吨,比2007年净增101万吨;小麦产量将达到1.0986亿吨,比2007年净增264万吨;玉米将达到1.5183亿吨,比2007年净增417万吨;豆类将达到1754万吨,比2007年净增346万吨。 杨卫路认为,由于我国粮食有望连续第五年实现增产,虽说增产幅度有限,但各类品种均出现当年结余,加之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和拍卖活动等宏观调控手段,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杨卫路说,价格暴涨是今年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但价格上涨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涨价的直接原因是石油问题。未来的粮价将越来越多地看石油的“变化”,在石油不足或价格过高的情况下,相关农产品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能源转化,包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2014版)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2014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和设施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和参与粮油仓储活动及粮油仓储设施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及生产作业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开展“四无粮仓”和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制度,积极做好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维修改造和保护工作,按规定做好粮油仓储设施的拆、改、废,确保仓储设施满足粮油收储的需要。 第六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置预案,组织演练,确保粮油仓储作业安全。 第七条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及仓储

设施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及仓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八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仓储设施设备情况、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状况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九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以信息化手段开展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工作,并对备案的粮油仓储单位进行核查,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省(区、市)储备粮”字样。

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粮食现状与前景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焦点问题之一。1994年莱斯特---布朗发表了《Who Will Feed China》的著名论文,对中国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景进行了较为悲观的预测。他认为,中国当时随着粮食产量达到高峰,长期的下降可能开始了,到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很有可能至少下降将近1/5,或每年下降0.5%;未来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缺口将会大幅推高世界粮价,其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此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学界、社会乃至多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莱斯特---布朗先生的预测虽然未必准确,但对于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却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在该文发表数年后,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状况的变化,客观评价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国粮食的基本概况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按国土资源部内部的统计,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7亿亩。中国农业用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1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 2.人口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数量显示:目前中国人口总数是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53.73%、农村人口占46.27%; 男性占51.2%、女性占48.8%;15岁以下占17.5%、60岁以上占 14.9%。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用全球7%的耕 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看作值得自豪的成就。 3.主要粮食作物及生长习性 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到120天。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到140天。 4.中国公民的食物来源 来自农作物 中国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个主要品种,此外还有高梁、谷子等杂粮作物,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产量一直居于首位的稻谷,占粮食总产量的 40%左右,小麦产量

粮食库存质量安全和仓储管理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库存粮食

附件4 粮食库存质量安全和仓储管理检查方法 一、检查内容 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等政策性粮食的质量达标率、储存品质宜存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其中,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中等以上质量要求;国家临时存储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以及检验等级与验收等级是否相符;地方储备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地方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口政策性粮食(含中央储备进口大豆、进口玉米和临储进口大豆)的质量和储存品质的检验结果实行单独统计。同时,还要检查企业质量检验人员、检化验设施配置,执行粮食定期质量检验及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质量档案管理等方面情况。 仓储管理方面重点检查企业执行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情况、企业储粮安全以及安全生产情况。 二、检查方式 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安排在省级复查和市级抽查阶段进行,县级在自查阶段可应对粮食质量情况进行感官检查,— 66 —

发现质量异常的应单独扦样检验。 (一)市级抽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安排。市级抽查阶段的扦样、检验工作由各市粮食局组织,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实施。扦样时兼顾不同性质粮食权重、库存量大小和储存年限,确定扦样库点和扦样份数;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扦样比例和份数。扦取的样品要能够反映本部门、本市粮食质量安全的整体情况。 (二)省级复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安排。复查阶段的扦样工作由省粮食局统一组织,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实施,被检查企业应派人协助扦样。扦样时应按照兼顾不同性质粮食权重、库存量大小和储存年限的原则,确定扦样库点和各库点的扦样份数;扦取的样品份数要能够反映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的整体情况。 三、前期准备 1.中储粮山西分公司、山西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各市粮食局应根据预计的扦样份数和库点分布,确定承担扦样任务的检验机构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预先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及时、安全送达指定的检验机构。 2.承担扦样任务的机构应预先准备深层扦样器、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封条等工具和用具,复制《粮食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附表4-1,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并做好扦样 — 67 —

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粮食加工 2008年第33卷第5期 20世纪世界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9世 纪开始的农业科技革命,但是,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近发表声明指出,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给土地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36亿hm2土地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生态与环境的灾难正抵消着科技进步给农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未来世界粮食的发展。如世界粮食增长趋缓,20世纪60年代世界的年均谷物增长率为3%,90年代为2%左右,预计2010年将降到 1.8%。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谷物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2002年世界谷物缺口达9600万t,世界谷物储备也降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随着农业 生产水平的提高,投入的增产效应趋减,增产的边际空间也在变小,粮食和食物供不应求已成定局。因此,农业包括粮食科技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粮食和食物短缺的时代理念。 1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日趋 明显。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世界农业领域正处在重大历史转折和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了粮食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粮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已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特征。 1.1粮食储存广泛采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 由于发达国家粮食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需求,粮食储存时间短、数量少,粮食储存不仅注重数量,更关注储粮的内在品质和营养变化,长期进行储粮基 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孔凡真1,吴大成2 (1.甘肃联合大学,兰州730010;2.陕西省蓝田县粮食局,陕西蓝田710500)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受到诸多因素的严重影响,其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农业包 括粮食科技发展与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粮食资源成为粮食科技的重点。以农业高度发达国家为例,介绍了他们在粮食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运用高新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粮食;粮食科技;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6395(2008)05-0007-03 础研究,注重储粮技术应用的环保提升。因此,以低温、气调、生物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绿色储粮技术已成为其主要特色。以澳大利亚为典型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禁用溴甲烷作为熏蒸剂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发达国家储粮仓型选择的主要标准,储粮设施主流仓型以系列浅圆仓为主,单仓仓容越来越大,在欧美国家,主流仓型的单仓仓容已发展为0.7~1.2万t,粮食仓储机械化程度高,产后损失少。1.2建立高效低成本的“ 四散”粮食物流体系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四散”粮食物流量占发达国家粮食物流量90%以上,加上现代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和集约型的加工体系构建了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最主要的特征。“四散”物流在北美、欧盟等国已形成了现代体系,技术设施先进,物流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散粮流通设备正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1.3形成了规模化、 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格局,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 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格局,深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发达国家粮食加工业的基本特征。 (1)小麦加工及利用 美国的面粉企业总计仅 有195家,规模最大的4家面粉公司的生产能力目前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3%,全美面粉企业的开工率达90%以上。法国制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 80%,最大的3家面粉公司所生产的面粉占全国市 场份额的44%。美、法等国小麦深加工的各类新产品除了加工面包粉、蛋糕粉、饺子粉、面条粉等专用粉外,还把小麦生产淀粉、小麦谷朊粉、小麦膨化食品、小麦胚芽和小麦麸皮用于食品开发。小麦胚芽被提取,用于加工小麦胚芽油,制油后胚芽粕再碾成 收稿日期:2008-08-19 作者简介:孔凡真(193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粮食问题研究。 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