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繁体

南詞敘錄

明·徐渭著

明人所绘徐渭像

電子版基於?電腦瓦崗寨?网站(http://wagang.econ.hc.keio.ac.jp)上千田大介先生等的整理本(http://wagang.econ.hc.keio.ac.jp/texts/xiqu/nanci.html),據《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第三冊《南詞敘錄》校對。《集成》原有校記,今擇要采入;原附何焯眉注,均寫入校記。圓括號()內爲原夾註文字,方括號[ ]內爲字庫所無字之描述。如有錄入錯誤及其他問題,竭誠歡迎指教(電子郵件xmupw@https://www.doczj.com/doc/a15481893.html,),來教請標明?電子文本糾誤?,以免誤刪。——如舸齋謹識

北雜劇有《點鬼簿》[1],院本有《樂府雜錄》[2],曲選有《太帄樂府》,記載詳矣。惟南戲無人選集,亦無表其名目者,予嘗惜之。客閩多病,咄咄無可與語,遂錄諸戲文名,附以鄙見。豈曰成書,聊以消永日,忘歊蒸而已。嘉靖己未夏六月望,天池道人志。

[1]《點鬼簿》,應指元鍾嗣成《錄鬼簿》,但今傳各本《錄鬼簿》,不見有題名《點鬼簿》的。

[2]《樂府雜錄》,應指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所載的?院本名目?。

南戲始於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故劉后村有?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曰‘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其曲,則宋人詞而益以里巷歌謠,不叶宮調,故士夫罕有留意者。元初,北方雜劇流入南徼,一時靡然向風,宋詞[1]遂絕[2],而南戲亦衰。順帝朝,忽又親南而疏北,作者蝟興,語多鄙[3]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題詠也。永嘉高經歷明,避亂四明之櫟社,惜伯喈[4]之被謗,乃作《琵琶記》雪之,用清[5]麗之詞,一洗作者之陋,於是村坊小伎,進與古法部相參,卓乎不可及已。相傳:則成坐臥一小樓,三年而後成。其足按拍處,板皆為穿。嘗夜坐自歌,二燭忽合而為一,交輝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為剙瑞光樓旌之。我高皇帝即位,聞其名,使使徵之,則誠佯狂不出,高皇不復強。亡何,卒。時有以《琵琶記》進呈者,高皇笑曰:?五經、四書,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既而曰:?惜哉,以宮錦而製鞵也!?由是日令優人進演。尋患其不可入絃索,命教坊奉鑾史忠計之。色長劉杲者,遂撰腔以獻,南曲北調,可於箏琶被之;然終柔緩散戾,不若北之鏗鏘入耳也。

[1]?宋?字原缺,?詞?字原作?辭?,據《今樂考證》引文補改。

[2]原本何焯眉注:?此亦樂也,故感召甚捷。?

[3]?鄙?字原缺,據《今樂考證》引文補。

[4]?社?和?惜伯喈?四字,據同上引補。

[5]?清?字,據同上引補。

今南九宮不知出於何人,意亦國初教坊人所為,最為無稽可笑。夫古之樂府,皆叶宮調;唐之律詩、絕句,悉可絃詠,如?渭城朝雨?演為三疊是也。至唐末,患其間有虛聲難尋,遂實之以字,號長短句,如李太白《憶秦娥》、《清帄樂》,白樂天《長相思》,已開其端矣;五代轉繁,考之《尊前》[1]、《花間》諸集可見;逮宋,則又引而伸之,至一腔數十百字,而古意頗微。徽宗朝,周、柳諸子,以此貫彼,號曰?側犯?、?二犯?、?三犯?、?四犯?,轉輾波蕩,非復唐人之舊。晚宋,而時文、叫吼,盡入宮調,益為可厭。?

永嘉雜劇?興,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其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即其技歟?間有一二叶音律,終不可以例其餘,烏有所謂九宮?必欲窮其宮調,則當自唐、宋詞中別出十二律、二十一調,方合古意。是九宮者,亦烏足以盡之?多見其無知夹作也。

[1]原本何焯眉注:?今《尊前集》最難得,余曾見一宋鈔本,聞爲陸其清所收。?

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很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絃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淺俗可嗤。然其間九宮、二十一調,猶唐、宋之遺也,特其止於三聲,而四聲亡滅耳。至南曲,又出北曲下一等,彼以宮調限之,吾不知其何取也。或以則誠?也不尋宮數調?之句為不知律,非也,此正見高公之識。夫南曲本市里之談,即如今吳下《山歌》、北方【山坡羊】,何處求取宮調?必欲宮調,則當取宋之《絕妙詞選》,逐一按出宮商,乃是高見。彼既不能,盍亦姑安於淺近。大家胡說可也,奚必南九宮為?

南曲固無宮調,然曲之次第,須用聲相鄰以為一套,其間亦自有類輩,不可亂也。如【黃鶯兒】則繼之以【簇御林】,【畫眉序】則繼之以【滴溜子】之類,自有一定之序,作者觀於舊曲而遵之可也。

南之不如北有宮調,固也;然南有高處,四聲是也。北雖合律,而止於三聲,非復中原先代之正,周德清區區詳訂,不過為胡人傳譜,乃曰《中原音韻》,夏蟲、井蛙之見耳!

胡部自來高於漢音。在唐,龜茲樂譜已出開元梨園之上。今日北曲,宜其高於南曲。

有人酷信北曲,至以伎女南歌為犯禁,愚哉是子!北曲豈誠唐、宋名家之遺?不過出於邊鄙裔夷之偽造耳。夷、狄之音可唱,中國村坊之音獨不可唱?原其意,欲強與知音之列,而不探其本,故大言以欺人也。

中原自金、元二虜猾亂之後,胡曲盛行,今惟琷譜僅存古曲。餘若琵琶、箏、笛、阮咸、响[角戔]之屬,其曲但有【迎以客】、【朝天子】之類,無一器能存其舊者。至於喇叭、嗩吶之流、并其器皆金、元遺物矣。樂之不講至是哉!

今崑山以笛、管、笙、琵按節而唱南曲者,字雖不應,頗相諧和,殊為可聽,亦吳俗敏妙之事。或者非之,以為夹作,請問【點絳唇】、【新水令】,是何聖人著作?

今唱家稱?弋陽腔?[1],則出於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稱?餘姚腔?者,出於會稽,常、潤、池、太、揚、徐用之;稱?海鹽腔?者,嘉、湖、溫、台用之。惟?崑山腔?止行於吳中,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聽之最足蕩人,妓女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舊聲而加以泛豔[2]者也。(今宿倡曰?嘌?,宜用此字。)隋、唐正雅樂,詔取吳人充弟子習之,則知吳之善謳,其來久矣。

[1]原本何焯眉注:?弋陽?即出於?海鹽?,乃譚總制攜海鹽子弟以歸,變其鄉俗耳。見湯若士文集。

[2]原本何焯眉注:?加以泛豔?四字,好,乃覺崑腔饒古意。

詞調兩半篇乃合一闋,今南曲健便,多用前半篇,故曰一隻,猶物之雙者,止其一半,不全舉也。如【梁州序】,四字起乃上篇也,第三隻七字起是後半篇,雖曰四隻,實為兩闋。如【八聲甘州】亦然,故頭隻四字,次隻七字起也。南九宮全不解此意,兩隻不同處,便下?過篇?二字,或夹加一?么?字,可鄙。?么?字,非?么?字也。大抵古人作事不苟,唱前篇了,恐人不知,聯牽唱去,故加一?空?字別之。?么?乃?空?字之省文,如今點書,?E?

乃?非?字之省,?又?乃更書一字之省。《漢書》?元二之民?,本?元元?也,后世不知,□作?元二之民?,亦是此類。

南易製,罕妙曲;北難製,乃有佳者。何也?宋時,名家未肯留心;入元又尚北,如馬、貫、王、白、虞、宋諸公,皆北詞手;國朝雖尚南,而學者方陋——是以南不逮北。然南戲要是國初得體。南曲固是末技,然作者未易臻其妙。《琵琶》尚矣,其次則《翫江樓》、《江流兒》、《鶯燕爭春》、《荊釵》、《拜月》數種,稍有可觀,其餘皆俚俗語也;然有一高處:句句是本色語,無今人時文氣。

以時文為南曲,元末、國初未有也;其弊起於《香囊記》。《香囊》乃宜興老生員邵文明作,習《詩經》,專學杜詩,遂以二書語句勻入曲中,賓白亦是文語,又好用故事作對子,最為害事。夫曲本取於感發人心,歌之使奴、童、婦、女皆喻,乃為得體;經、子之談,以之為詩且不可,況此等耶?直以才情欠少,未免輳補成篇。吾意:與其文而晦,曷若俗而鄙之易曉也?

《香囊》如教坊雷大使舞,終非本色,然有一二套可取者,以其人博記,又得錢西清、杭道卿諸子幫貼,未至瀾倒。至於效顰《香囊》而作者,一味孜孜汲汲,無一句非前場語,無一處無故事,無復毛髮宋、元之舊[1]。三吳俗子,以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戲之厄,莫甚於今。

[1] 原本何焯眉注:恐爲梁伯龍,非詆湯若士。

填詞如作唐詩,文既不可俗,又不可[1]自有一種妙處,要在人領解妙悟,未可言傳。名士中有作者,為予誦之,予曰:?齊、梁長短句詩[2],非曲子何也??其詞麗而晦。

[1]此處似脫落一?不?字,似應爲?又不可不自有一種妙處?,文意才通順。

[2]原本何焯眉注:齊、梁詩有雜言,唐宋曲子乃名長短句,此誤始於元人。

或言:?《琵琶記》高處在《慶壽》、《成婚》、《彈琷》、《賞月》諸大套。?此猶有規模可尋。惟《食糠》、《嘗藥》、《築墳》、《寫真》諸作,從人心流出,嚴滄浪言?水中之月,空中之影?,最不可到。如?十八答?,句句是常言俗言,扭作曲子,點鐵成金,信是妙手。

本朝北曲,推周憲王、谷子敬、劉東生,近有王檢討、康狀元,餘如史癡翁、陳大聲輩,皆可觀。惟南曲絕少名家。枝山先生頗留意於此,其《新機錦》亦冠絕一時,流麗處不如則誠,而森整過之,殆勁敵也。

最喜用事當家,最忌用事重沓及不著題。枝山【燕曲】云:?蘇小道:‘伊不管流年,把春色銜將去了,卻飛入昭陽姓趙’。?兩事相聯,殊不覺其重複,此豈尋常所及?末?趙?字,非靈丹在握,末易鎔液。予竊愛而效之, 【宮詞】云:?羅浮少個人兒趙?,恨不及也。

晚唐、五代,填詞最高,宋人不及,何也?詞須淺近,晚唐詩文最淺,鄰于詞調,故臻上品;宋人開口便學杜詩,格高氣粗,出語便自生硬,終是不合格,其間若淮海、耆卿、叔原輩,一二語入唐者有之,通篇則無有。元人學唐詩,亦淺近婉媚,去詞不甚遠,故曲子絕妙。【四朝元】、【祝英臺】之在《琵琶》者,唐人語也,使杜子撰一句曲,不可用,況用其語乎?

散套中佳者尤少,如?燕翅南飛?、(此一套相傳為鐵布政作)?為人莫作?、?弓弓鳳鞋?之類,俗而可厭。惟?窺青眼?、?簫聲喚起?、?群芳綻錦?四五套可觀,然大歇占尾,用事重沓,亦太滯。

凡唱,最忌鄉音。吳人不辨清、親、侵三韻,松江支、朱、知,金陵街、該,

生、僧,揚州百、卜,常州卓、作,中、宗,皆先正之而後唱可也。

曲有本帄韻者亦可作入韻,【高陽臺】、【黃鶯兒】、【畫眉序】、【蝦蟇序】之類是也;有本入韻不可作帄者,【四邊靜】是也;其他帄韻不可作入者甚多。

今曲用宋詞者,【尾犯序】、【滿庭芳】、【滿江紅】、【鷓鴣天】、【謁金門】、【風入松】、【卜算子】、【一剪梅】、【賀新郎】、【高陽臺】、【憶秦娥】,餘皆與古人異矣。

凡曲引子,皆自有腔,今世失其傳授,往往作一腔直唱,非也。若【晝錦堂】與【好事近】,引子同,何以為清、濁,高、下?然不復可考,惜哉!

聽北曲使人神氣鷹揚,毛髮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於鼓怒也,所謂?其聲噍殺以立怨?是已;南曲則紆徐綿[耳少],流麗婉轉,使人飄飄然喪其所守而不自覺,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已。夫二音鄙俚之極,尚足感人如此,不知正音之感[1]何如也。

[1]此處顯然脫落一?人?字。

生即男子之稱。史有董生、魯生,樂府有劉生之屬。

旦宋伎上場,皆以樂器之類置籃中,擔之以出,號曰?花擔?。今陜西猶然。後省文為?旦?。或曰:?小獸能殺虎,如伎以小物害人也。?未必然。

外生之外又一生也,或謂之小生。外旦、小外,後人益之。

貼旦之外貼一旦也。

丑以墨粉塗面,其形甚醜。今省文作?丑?。

淨此字不可解。或曰:?其面不淨,故反言之。?予意:即古?參軍?二字,合而訛之耳。優中最尊。其手皮帽,有兩手形,因明皇奉黃旛綽首而起。

末優中之少者為之,故居其末。手執搕爪。起於後唐莊宗。古謂之蒼鶻,言能擊物也[1]。北劇不然:生曰末泥,亦曰正末;外曰孛老;末曰外;淨曰倈(律蛇切,小兒也),亦曰淨,亦曰邦老;老旦曰卜兒(外兒也。省文作卜);其他或直稱名。

[1]原本何焯眉注:家奴多用末扮,亦有參軍、蒼鶻之意。

傅奇裴鉶乃呂用之客。用之以道術愚弄高駢,鉶作傅奇,多言以鬼事謟之,詞多對偶。借以為戲文之號,非唐之舊矣。

題目開場下白詩四句,以總一故事之大綱。今人內房念誦以應副末,非也。賓白唱為主,白為賓,故曰賓、白,言其明白易曉也。

科相見、作揖、進拜、舞蹈、坐跪之類,身之所行,皆謂之科。今人不知,以諢為科,非也。

介今戲文於科處皆作?介?,蓋書坊省文,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異也。

諢於唱白之際,出一可笑之語以誘坐客,如水之渾渾也。切忌鄉音。

打箱以別技求賞也。

開場宋人凡句欄未出,一老者先出,夸說大意,以求賞,謂之?開呵?。今戲文首一出,謂之?開場?,亦遺意也。[1]

[1]原書何焯眉注:定遠詩:?牛口定場先?。遵王云:?‘鬼門’謂之‘牛口’?。惜未徵其出何書。

曲中常用方言字義,今解於此,庹作者不誤用。

員外宋富翁皆買郎外散官,如朝散、朝議、將仕之類。

謝娘本謂文女,如謝道蘊是也。今以指妓。

勤兒言其勤於悅色,不憚煩也。亦曰?刷子?,言其亂也。

行首妓之貴稱。居班行之首也。

小玉霍小玉,妓女也。今以指女妓。

薄暮母也。?薄?音?博?,磨上聲。[1]薄民綿母,以切腳言。[1]疑原作:?母?,?磨?上聲。

九百風魔也。宋人云:?九百尚在,六十猶癡?。

相公唐、宋謂執政曰?相公?。最古。今人改曰?大人?,已俗矣。

下官六朝以來,仕者見上,皆稱?下官?,或曰?小官?。最古。

奴家婦人自稱。今閩人猶然。

使長金、元謂主曰?使長?,今世已呼公侯子、王姬。

包彈包拯為中丞,善彈劾,故世謂物有可議者曰?包彈?。虛脾虛情也。五臟為脾最虛。

掗襬把持也。今人云?掗襬不下?,即此二字。

動使什物器皿也。見《東京夢華錄》。

嗹嗻能而大也。或作????,皆俗字。

儍角上溫假切,下急了切。癡人也,吳謂?獃子?。

評跋以言論人曰?評?,以文論人曰?跋?。

波查猶言口舌。北音凡語畢必以?波查?助詞,故云。

入跋入門也。倡家謂門曰?跋限?。

妝么猶做模樣也。古云?作態?。

妝局宋有吉慶事,則聚人治之,謂之?結局?。誆人者,亦?騙局?。

忐忑上卯□切[1],下呑勒切。心不定貌。俗字也。

[1]據?忐?字字音,當作?吞卵切?。

遮莫儘教也。亦曰?折莫?。杜詩:?遮莫鄰雞下五更。?

行徑門牆也。猶言家風也。

摟羅矯絕也。唐人語曰:?欺客打客當摟羅。?今以目綠林之從卒。魐魀難進難退也。一作?間架。?

端相細看也。唐人曰:?端相良久。?作?端詳?者,非。

若為怎麼也。李太白:?桃李今若為。?

打脊古人打背,故詈人曰?打脊?。唐之遺言也。

恁的猶言?如此?也。吳人曰?更箇?。

交加紛亂也。唐人云:?交交加加,誰能得會??

饆饠唐人以麪為湯餅之名,今謂整治酒肴。

胡柴亂說也。今人云:?被我柴倒?,即此字。

畢竟到底也。唐人云:?畢竟不成眠,鴉啼金井寒。?

爭得怎得也。唐無?怎?字,借?爭?為?怎?。

支吾一作?枝梧?,猶言遮欄也。或云:?鼯鼠五枝。技之淺也。?恁?你每?二字,合呼為?恁?。

掌事今之主管。

頂老伎之諢名。

俌俏美俊也。

辣浪風流爽快也。

入馬進步也。倡家語。

僝僽憂懷也。

世不誓不也。

喒?咱們?二字,合呼為?喒?。解庫今之典鋪。

龐兒貌也。

喬才狙詐也,狡獪也。

奚落遺棄也。當作遺。[1]

[1]此處似脫一?落?字。原本何焯眉注:此恐非遺棄解。

喞溜精細也。[1]

[1]原本何焯眉注:是便利之意。孟郊有?不喞溜鈍漢?之語。

技掚本事也。

籌兒根株也。

宋元舊篇:

《趙貞女蔡二郎》(即舊伯喈棄親背婦,為暴雷震死。里俗夹作也。實為戲文之首。)

《王魁負桂英》(王魁名俊民,以狀元及第。亦里俗夹作也。周密《齊東野語》辨之甚詳。)

《陳巡檢梅嶺失妻》

《鬼元宵》

《王祥臥冰》

《王十朋荊釵記》《殺狗勸夫》

《朱買臣休妻記》《鶯鶯西廂記》《司馬相如題橋記》《陳光蕋江流和尚》《孟姜女送寒衣》

《裴少俊牆頭馬上》《柳耆卿花柳翫江樓》《劉錫沉香太子》《賀怜怜煙花怨》《史弘肇故鄉宴》《蘇小卿月下販茶船》《陳叔萬三負心》《京娘怨燕子傳書》《歡喜冤家》

《樂昌公主破鏡重圓》

《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周處風雲記》

《王月英月下留鞋》《劉知遠白兔記》《趙氏孤兒》

《蘇秦衣錦還鄉》《趙普進梅諫》

《董秀才花月東牆記》《宋子京鷓鴣天》

《詐妮子鶯燕爭春》《蔣世隆拜月亭》《崔君瑞江天暮雪》《王公綽》

《柳文直正旦賀昇帄》《秋夜鑾城驛》

《秦檜東窗事犯》《王孝子尋母》

《馮京三元記》

《朱文太帄錢》

《薛雲卿鬼做媒》《呂洞賓黃粱夢》《賈似道木棉菴記》《何推官錯勘屍》《劉毅洞庭龍女》《呂蒙正破窰記》《蘇武牧羊記》《孟月梅錦香亭》《張孜鴛鴦燈》

明代戏曲概说提纲

明代戏曲概说提纲 含义: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曾将元杂剧称为 “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 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 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特点: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传奇邱濬:《五伦全备记》 (主体)初期邵璨:《香囊记》 较好的作品:《精忠记》(姚茂良)、《金印记》(苏复之)、《千金记》(沈采)、《连环计》(王济) 特点:反映现实,更具战斗精神。 李开先:《宝剑记》 中期梁辰鱼:《浣纱记》 发展王世贞或其门人:《鸣凤记》 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特点: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牡丹亭》) 爱国主义:《精忠旗》《双烈记》《珍珠记》 道德说教和宗教演示:《忠孝记》《全德记》《香山记》 分类喜剧:《玉簪记》(高濂)、《东郭记》(孙钟龄) 悲剧:《红梅记》(周朝俊)、《娇红记》(孟称舜) 代表作合称《属玉堂传奇》(《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南词韵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后期沈璟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曲学主张本色论 声律论 吕天成:《齐东绝倒》、《曲品》(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吴江派叶宪祖:传奇---《鸾鎞记》《金锁记》,杂剧----《骂座记》《易水寒》 冯梦龙:《墨憨斋新谱》《墨憨斋定本传奇》《双雄记》《万事足》 流派袁于令:《西楼记》《鹔鹴裘》 范文若:“博山堂三种”(《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的合称) 卜世臣:《乐府指南》《冬青记》 沈自晋:《南词新谱》《望湖亭》《翠屏山》 汤显祖至情论 《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的合称) 临川派/玉茗堂派/至情派阮大铖:石巢四种(《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的合称) 孟称舜:《娇红记》

宋元南戏及其他

第八章宋元南戏及其他 一、南戏概说 1、南戏又叫戏文、南曲戏文,是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吸收北方杂剧的艺术养料发展而成的一种戏剧艺术。其特点是宫调和套曲的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按人物的出场和退场分为若干“出”,角色一般分为生(杂剧叫正末)、旦、净、丑、外、末、贴七种,每个角色都可以唱,并有对唱、接唱、合唱多种形式。 2、南戏产生的时间 一般认为,南戏产生早于元杂剧(一度后来居上),如以南戏产生于宣和(1119—1125)时期,元杂剧的起点定为金元之际(1234),那么前后约相差一百年之久。所以,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此前的宋杂剧则是戏曲的雏型(P332)。 3、南戏产生地域及其原因 宋室南迁,温州一度为行宫,商业都市,人文荟萃,特别是北方士绅和诸色艺人纷至沓来,使温州成为经济和商业中心,同时也成为文化和艺术中心。(可参看袁本文学史第三卷P336) 中心词:南宋温州行宫经济商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 4、南戏与北曲比较 其一,语言音韵不同。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较为宽松;北曲用北方语言演唱,入派三声,用韵较严。 其二,艺术风格不同。南曲的音乐风格轻柔婉转,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北曲高亢劲切,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 其三,器乐伴奏不同。南戏的器乐伴奏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北曲以弦乐为主。 其四,演唱形式不同。南戏演唱形式灵活多样,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还有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北曲通常以一人主唱,演唱形式单一。 其五,结构规模不同。南戏结构上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需要一天甚至多日;北曲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5、南戏作品 据近人搜辑,宋元南戏存目共有230多种,传本19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刘、拜、杀”和《琵琶记》是现存南戏作品的代表作。 6、南戏论著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和“荆刘拜杀” 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永乐大典》中所收宋元时期的三种南戏戏文,也是今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包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张》是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戏文。《宦》演金国河南府同知之子完颜寿马与戏班演员王金榜的爱情故事。《小》为屠户孙必贵代兄必达受刑、包公断狱辨冤的公案剧。三剧反映了早期南戏的剧本形制和演出情况,具有重

6第六章 南戏的创作

第六章南戏的创作 第二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之类书,其中收戏文33种。因规模太大,仅印行极小部分。嘉、隆时录有副本。正本毁于明亡之时,副本清咸丰以来也逐渐散失。八国联军入北京,大半付之一炬,余剩部分也几乎全被劫走。1920年我国文化使者叶恭绰在英国伦敦街头一家小古玩铺里发现有关戏曲的残损部分,1931年4月,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据以排印出版,题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叶恭绰曾作题记云:“余于民国九年游欧时,一日,在伦敦闲游,入一小古玩肆,惊见此册又‘职’字一册,遂购以归。此标戏文二十七,足征前后所辑戏文尚多,惜均已佚,此仅存本,诚考吾国戏剧者之瓖宝也。”该书后藏于天津某银行地下室之保险柜中,但抗战胜利后不知下落。所流传着仅有几种钞本及根据钞本的翻印本。钱南扬据古今小品会的排印本并将《小孙屠》移置最后。“古戏”初级据北图所藏钞本影印。 一、今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1)作者与产生时代 剧中[烛影摇红]曲有“九山书会,近日翻腾,别是风味”句,故一般以为作者为九山书会。书会是宋元时代编写戏剧、话本等的团体组织,书会中人称为“才人”。九山,永嘉地名,至今犹存。九山书会大约就是永嘉的以地名命名的书会团体。剧作大约是改编《张协状元传》而成。剧本产生年代虽然有争议,但现在一般认为是南宋作品。它标志着早期南戏的艺术水平。 (2)主题 通过张王的“爱情婚姻”故事,谴责了发迹变泰的男子的忘情负义的行径,表达了对妇女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但剧作安排张王“团圆”的结局,尽管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但到底有一种妥协的倾向。这同“《赵贞女蔡二郎》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王魁》演王魁受到惩罚而死相比,人民性显然有所减弱。 (2)人物形象 张协──忘恩负义,利欲熏心,心狠手辣,寡义辜恩。贫女─-勤劳,善良,宽厚,贤惠的劳动妇女。 二、《错立身》 《错立身》剧本有残损。无名氏编。写一个宦门子弟延寿马迷恋戏班艺人王金榜并随之离家出走,到戏班学演出的故事,具有歌颂婚姻自主的意义。它同时还是了解当时戏曲艺人生活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小孙屠》 剧本也有残损。古杭书会编。是一本摘奸发覆的“公案戏”。大体表现“妻不贤则夫祸多”的思想观念。剧中也歌颂了清官,揭露了官府的糊涂与吏胥的不法。 第二节南戏代表作《琵琶记》 一、作者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详解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1. 王禹傅诗歌的艺术风格是( ) A 华靡艳丽 B 平易晓畅 C 沉博绝丽 D 清奇僻苦 答案:B 解析:王禹傅是宋初白体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2. 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 ) A 白体 B 西昆体 C 晚唐体 D 半山体 答案:B 3. 苏轼的著名散文《前赤壁赋》属于( ) A 议论文 B 碑传文 C 山水游记 D 亭台堂阁记 答案:C 解析: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如《前赤壁赋》,就是一篇借景立论的山水游记。 4. 苏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 ) A 以文为诗 B 以才学为诗 C 好发议论 D 好用典故 答案:A 解析:《百步洪二首》其一描写长洪汹涌奔腾的猛势,惊险壮美的景象,七个比喻一气而出,意象新颖离奇,创制古所未有的博喻,诗中充溢着诗人的才气,这是以文为诗的典型之作。 5. 黄庭坚诗生新瘦硬,被称为( ) A 后山体 B 简斋体 C 山谷体 D 诚斋体 答案:C 解析: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其作诗喜欢多用拗句,生新瘦硬,被称为山谷体。A项后山体指的是陈师道的诗,B项简斋体指的是陈与义的诗,D项诚斋体指的是杨万里的诗歌。 6. 与张元斡词风相近的词人是( ) A 秦观 B 辛弃疾 C 周邦彦 D 姜夔

解析:张元斡在南渡之前词风与朱敦儒的疏狂有相似之处,在南渡之后,词风转为慷慨激昂。其与张孝祥、刘过、陈亮等的词风近似辛弃疾,形成了风格相近的"辛派"。故应选B项。 7. 元好问伤乱诗的风格特色是( ) A 悲婉哀切 B 慷慨豪放 C 苍凉沉郁 D 真淳简澹 答案:C 8. 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是( ) A 杭州 B 真定 C 大都 D 平阳 答案:A 解析:元杂剧的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此时元杂剧的中心在大都;元成宗大德末年以后,杂剧中心南移到了杭州,从此到元末,是元杂剧发展的后期。 9. 张养浩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名句是( ) A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D "惊,人睡醒;清,梅弄影" 答案:C 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是《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王朝与百姓利益的根本对立,使作品的思想价值升华到一个难能可贵的高度。A项出自《卖花声》[怀古],B项出自《天净沙》[秋思],D项出自《山坡羊》[夜雪]。 10. 戴表元文章的风格特点是( ) A 清深雅沽 B 雄奇瑰丽 C 苍浑奇崛 D 自然质朴 答案:A 解析:戴表元为元代前期东南文章大家,名重一时,史称"其学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洁"。 11. "元诗四大家"之首虞集的论诗追求是( ) A 至清至和 B 平中寓奇 C 以意为主 D 理以命气 答案:A 解析:虞集论诗追求"至清至和",要"原乎性情之正,极乎神明之妙",儒雅与风流统一,"理以命气"是其论文主张。 12. 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 A 《封神演义》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答案:C 13. 《太和正音谱》集戏曲史论与曲谱于一体,其作者是( )

诗词曲语辞汇释

诗词曲语辞汇释敍言 诗词曲语辞者,即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大半)通俗,非雅诂旧义所能该,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也。自来解释,未有专书。然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词曲三者各为分流,仍属同源,窃意汇而释之,事或较便。 汇之方法凡二: 因其分流,则诗证诗,词证词,曲证曲,是为自汇; 因其同源,则三者或二者互证,是为互汇。 综合各证,得其解释,则假定为一义。一义不足概括,则别求解释,復假定为他义。 凡属于普通义着,除有联带关系时,不复阑入;其字面生涩而义晦,及字面普通而义别者,则皆在探讨之列。(阑入,揽入也)义在囊括众义,取材因而从宽,诗词並及题序,戏剧并及白文。采掇所及,往往有列证至十余或更以上者。西江之水,元难尽吸,衹以所述意义,多为假定,故于适当范围,罗列诸文,冀以得其左验。又有进者,假定之义自知不惬,譬之草案,殊非定论。深冀天下学人,引绳落斧,或就所有之证,转益多闻,重定确义,则今此之罗列诸文,虽未详尽,亦足以供给资源也。 每条排列之次序,大体由诗而词而曲,依次为组,无则阙其一或阙其二。每组之证,亦略依撰人(作者)之年代以为次。惟因叙述方便,取其比事属文,意义益得醒豁,则偶尔凌次(凌乱),亦所不避。

诗以唐人为中心,宋诗次之;词义宋人为中心,金元词次之;曲以金元人为中心,元以后次之。所采唐宋人诗,出大家专集外,多取之《全唐诗》与《宋诗钞》,二书流传颇广,熟而易详,故不标举书名。《宋百家诗存》及《南宋六十家小集》,流传较少,故冠书名以著所自出。词家专集,出于汲古阁、侯亦园(粟香室本所自出)、四印斋、彊村、双照楼、沙园、汪氏《宋元名家词》等丛刻者,亦不标举,惟标举其采自总集者,以便复检。曲之总集,大率为杨朝英二选、《乐府群玉》、《乐府新声》、《雍熙乐府》、《词林摘艳》诸书,或非人人案头所备,辄亦著所自出。其采自各曲谱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者准此。取材所资,巨编秘籍,深感前贤刊布之功。而近时明贤,於词曲俗文,瑰辑校定,致力尤劬qu,如吴梅氏、王季烈氏、任讷氏、卢前氏之於曲,赵万里氏、唐圭璋氏之於词,钱南扬氏之於南戏,郑振铎氏之於敦煌文学,艺林伐山,巨灵足亚。不佞(自谦,不才也。)所取未精,所用实宏,饮水思源,敬识所自。 援引例证时:诗则称某人某题诗。诗题过长,间亦节短但题首每仍其旧,以便复检。词则称某人某调词,或加题目,惟《减字木兰花》则沿称《减蘭》,以资省括。杂剧则称.....;小令则称....套数则称....。凡撰人姓氏,一律称名。惟清以前总集所载,有称号者,亦为便于复检计,姑仍其旧。至于书名详略,约如下述:....。(略)假定一义之经过,就其要者粗陈於下: 一曰体会声韵。有韵之文,押韵为难,古人容有(宽容,允许)迁就。况律诗须谐平仄,词曲并严上去,声韵所限,下字易窘,斯字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基础题 明代文学 一、明代诗文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1、诗歌 (1)吴中四杰:明初活跃于诗坛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②杨基《眉庵集》 (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 2、散文 (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 (2)刘基:寓言集《郁离子》;《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3、茶陵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怀麓堂集》。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 *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二)明代中期文学复古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作品多写时政题材,体现庶民生活,显露危机感和批判意识。代表作家作品: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等。 *后七子:明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团体,包括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相互标榜以致模拟成风。内容强调法度格调的强化与具体化。代表作家作品:李攀龙《沧溟集》、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 *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文学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提倡唐宋文风,反对师法秦汉,创作上强调文以明道,因拟唐故称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 (三)晚明诗文

中国文学史(4)

中国文学史(4) 一、单选填空 明代前期诗文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袁凯:人称“袁白燕”。刘基《郁离子》。 茶陵派李东阳,诗学汉唐。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尊唐抑宋。过多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对法度格调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难脱蹈袭的窠臼。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王慎中提倡取法秦汉古文,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其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 明代杂剧 宫廷派剧作家:朱权。朱有燉《仗义疏财》突破了一人主唱的限制。贾仲明。杨讷《西游记》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超越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规范。 刘东生《娇红记》杂剧,孟称舜传奇《娇红记》。 王九思《中山狼》,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 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吕天成《齐东绝倒》 爱国主题杂剧: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爱情题材杂剧:冯惟敏《僧尼共犯》。 汪道昆《大雅堂乐府》:《高唐梦》、《五湖游》(范蠡西施)、《远山戏》(张敞为妻画眉)、《洛水悲》。 徐渭《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最佳)、《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徐渭为明杂剧的代表作家,著有《南词叙录》,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著作。 明代传奇 魏良辅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谱曲并演奏的传奇剧本)、王世贞《鸣凤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明代后期:爱情喜剧高濂《玉簪记》,爱情悲剧瞿佑《红梅记》和孟称舜《娇红记》。 吴江派沈璟《义侠记》,吕天成《曲品》是继《南词叙录》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玉茗堂派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阮大铖“石巢四种”:《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 受汤显祖影响最大,成就最大的是孟称舜。 明代短篇小说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本》。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文言小说,瞿佑《剪灯新话》。 晚明诗文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提出“性灵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使得公安派作家不太喜欢在作品中铺陈道理、刻意雕琢,往往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因此一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加上作者不经意的创作态度,以至于“戏谑嘲笑,间杂俚语”。 晚明小品文,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率情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明末文坛:陈子龙诗“高华雄浑,睥睨一世”。 清初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一、填空(20分): 默写7分,宋代最重要人名书名5分(第一题稍微有点偏),元明清8分 二、名词解释(20分=4x5分): 题目都在教材章、节、小标题内,不会出清代的。重要的流派、重要的观点、重要的作品。诗、词、曲、小说皆有涉及。 三、论述题(60分,四选三) 词、曲(两题)、小说。 宋词(非常难)出自《人间词话》的一段话,要有自己的观点,有关宋词的,材料要知道说什么,描述题干(5分),你是否赞同材料的观点(5分),站在自己的观点叙述内容。找叶嘉莹有关王国维 的分析。 小说不考金瓶梅,只考四大名著 具体考点: 1.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词豪迈奔放 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了词体的地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如《定风波》顽强乐观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以诗为词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法,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主要体现在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最重要的诗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水调歌头》小序点明时间。《江城子·密州出猎》孙权射虎。《水调歌头》 2.黄庭坚“江西诗派”特色和文学主张? 黄庭坚作诗及其讲究法度,题材偏重于书斋生活。两宋之际,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把杜甫作为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诗派之宗。黄庭坚诗论尊杜,“点铁成金”之说。 黄庭坚诗论;杜甫典范地位;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黄庭坚:点铁成金说;声律奇峭;文人气,书卷气;运用修辞,出奇制胜;章法回旋曲折。 3.周邦彦与“大晟词人”的艺术特色、文学主张? 周邦彦诗多有漂零不偶的主题以及咏物词。周邦彦如杜甫,创作时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法度井然,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他还擅长用拗句。 4.南渡词人,李清照的艺术特色,她写了什么文学著作提出了“词别是一家”?如何理解?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其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选择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语言清新素雅,境界清婉秀逸。 《词论》中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5.陆游诗歌及其艺术特色,“中兴四大家”分别是?“诚斋体”是?范成大诗歌特色? 陆游多抗敌复国主题,也有描述书斋的闲情逸趣,还有爱情诗,平易晓畅中有恢弘雄放之气,但有些诗流于浅近滑易。 “中兴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杨万里自成一家,形成诚斋体。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6.辛弃疾结合(背诵其作品)其作品谈谈其“英雄特色”?比较苏辛词的异同?

南戏

宋元南戏 第一节南戏概说 一.南戏及其起源 南戏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既北宋末到元末明初,在中国的南方流行起来的戏曲艺术,故宋元南戏,又别称南曲戏文、戏文。因其初起于浙江温州,故又名温州剧。温州旧治永嘉,亦称永嘉杂剧。在元灭南宋之际,即十三世纪七十年代,戏传入中国北方。 南戏原始于民间的歌舞小戏,“即村坊小曲为之”。(徐渭《南词叙录》)它的产生年代是“出于宣和之后,(公元1119年-1125年)南渡(1127年)之际”。(祝允明《猥谈》)产生地点是温州南戏出现于温州,首先是在于它的文化传统。温州以“尚歌舞”“敬鬼乐祠”著称(《永嘉县志》卷六《风土志民风》),瘦宋以来,各种说唱,歌舞会艺均得到充分发展,温州剧即是宋杂剧在浙江东沿海之一脉。南宋建都临安,温州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口岸,交通发达,都市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是温州杂剧继续向前发展并向南戏过渡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是“九山书会”等专业创作组织的出现,北方艺人的大批南来,这种写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南戏的完全成熟,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期南戏还有《王焕》、《乐昌分镜》等剧目,可惜剧本都失传了南戏现存剧本中,只有《张协状元》一剧可以确认为南宋时作品。元灭南宋,南戏一渡销声匿迹,被抨击为“亡国之音,奚足以明世法”?(周德清《中原音韵》)故有元一代,戏文资料保存极少。直至元末,元杂剧衰微,元蒙统治行将就木,南戏才又得以恢复并进一步发民。 二、南戏的体例。 南戏初无体例言,至元末明初始定型。南戏由付末开场,亦称家门大意,念词二首,介绍本剧宗旨和大致情节,在结构方面采取分场制,一场为一出,每剧例在三十出以上,长短不拘,每场例有下场诗;曲辞方面,最初不协宫调,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在元末则吸收了北杂剧的套曲形式,在一定的宫调组合,并创造了“南北合套”的组合形式;念白以苏白为主,剧本中规定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演出时的舞台效果部份称“科介”,简称“介”,乐则以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为主,节奏舒缓;南戏角色共有七种行当:生、旦、净、丑、外、末、贴,以生、旦为主。 三、南戏的声腔系统。 声腔是剧种的标志,声腔构成的两大因素是当地的方言土语和土腔土调,宋元南戏历有四大声腔之说。其一是海盐腔,源于浙江海盐,演唱时用“官话”,行腔不被管弦,以鼓板伴奏,以清柔著。其二是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演唱不被管弦,只用鼓板,多俚谣俗调,为士大夫所不齿。其三是弋阳腔,这是南戏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其方言俗语及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的戏曲声腔。通称“高腔”。特点是“不被管弦,一味锣鼓了事”,徒歌,滚调,(字多腔少)并辅以帮腔。风格粗犷,豪放,节奏感强。该腔生命力最强,是明清两代活跃在南北民间的主要声腔,今川剧,湘剧、赣剧、柳子戏等均有高腔戏的演出。其四是昆山腔。该腔在宋元、明初平平,但在明中叶后经魏良辅之手,却有实在性的发展,此是后话

第三章宋元南戏

第三章宋元南戏 教学目的:了解南戏发生、发展的概况,掌握南戏与北杂剧体制上的区别, 熟悉“荆刘拜杀”和《琵琶记》的内容梗概、人物形象。 第一节南戏概说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宋代杂剧基础上,结合南方地方曲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戏曲形式。 一、南戏的渊源 南戏产生的时间比北杂剧要早。有资料表明,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南戏就在南方浙江一带流行,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只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光宗朝(1190—1194),南宋赵惇统治的时代;宣和,是北宋徽宗(1119—1125)的年号。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弘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综合这两条材料,可以说明,南戏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南戏发源早,但发展比较慢。南戏比较富于战斗力,能反映老百姓的不平之事。从最早的南戏剧目看来,《赵贞女》、《王魁》都是民间谴责男子负心的作品。据载,南宋大儒朱熹在福建漳州做官时,曾多次下禁令,不许演戏文。南戏在形式上有很多局限,《南词叙录》载“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就是在宋词里加上民间小曲、里巷歌谣,在音乐和表演上带有随意性。早期的南戏出自民间,在格律上不讲究,在宫调组织上也不严密,必然不协宫调。嗣后的剧作家竞相仿效,遂习以为常,如高明的《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就声称“不寻宫数调”。此外,有些曲牌来自民间,缺少加工,如曲牌《赵皮鞋》、《关小四》、《麻婆子》,仅从这几个曲牌名称就可以看出没有经过加工,显得相当粗糙。统治阶级的反对、禁止,严重阻碍

拜月亭

读《拜月亭记》有感 《拜月亭记》是宋元南戏作品,又名《幽闺记》。明徐渭《南词叙录》中题作《蒋世隆拜月亭》,列为“宋元旧篇”。但是关于此书作者不详。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说《拜月亭记》是“元人施君美所撰”,以后的王世贞、臧懋循、凌濛初、钮少雅等人都持此说。但据《录鬼簿》记载:施君美,名惠,元末杭州人,以坐贾为业,爱好填词、和曲,不曾作剧。而明吕天成在《曲品》中又说:“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的据。”清初张大复《寒山堂九宫十三摄南曲谱》中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著”,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近人王国维则以为《拜月亭记》出自明人手笔。究竟此书作者是谁,至今尚无定论。此剧流传版本较多,明代世德堂刊本曲文朴质,较多保留了元本面貌。作品“开场”盛赞钱塘风物,剧终的尾声说:“亭前拜月佳人恨,酝酿就全新戏文,书府番(翻)誊燕都旧本。”表明是根据“燕都旧本”在杭州一带改写的。容与堂、汲古阁等刊本则经过明人更多的加工修改。以上是在读《拜月亭记》时所得到的关于此文的一些信息。 在读《拜月亭记》时从课上以及资料查询可知它是据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改编。故事发生在金末,蒙古军队进攻中都(今北京),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在逃难时与母亲失散,因瑞兰的名字“与瑞莲声音厮类,故应答错了”邂逅书生蒋世隆,结为夫妇,后恰好与其父王镇在招商店相遇,被迫与蒋世隆分离,随父回家。蒋世隆的妹妹瑞莲也在战乱中失散,被王夫人认为义女,到了王镇府中。王瑞兰思念蒋世隆,焚香拜月,为他祷祝,被瑞莲识破,始知彼此原属姑嫂。《拜月亭》因此得名。后来,蒋世隆和结义兄弟陀满兴福中了文、武状元,奉旨与王镇的女儿结亲。于是,夫妻兄妹团圆。但是在关汉卿原作中结局写

文学史

公安派晚明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得此名。其中袁宏道的影响最大,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他们倡导诗歌“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往往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但有些作品存在模拟失真、率直浅俗的毛病,破坏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竟陵派继晚明公安派之后的一个诗歌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影响较大;因钟、谭均为湖北竟陵人,故得此名。他们受公安派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着重向古人学习,达到“灵”而“厚”的创作境界;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竟陵派提倡学古人的精神,对纠正拟古流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亦具一定胆识。但他们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也减弱了直面人生与坦露自我的勇气,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虞山诗派清初,常熟的一批诗人受钱谦益影响,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代表诗人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诗歌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根柢徐、庾而出入温、李,抒发故国悲痛,婉而多讽。冯班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后来的吴乔和赵执信,或继承或私淑冯班诗论,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可说是虞山诗派的余波涟漪。 厉鹗浙派盟主,主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故。其诗主要是写山水,以杭州和西湖风景为主,遍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诗重学问,主空灵,合写景与宗宋为一,代表浙派的风格特点。杭世骏、金农、吴锡麟等辅佐左右,在当时势力颇大。 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袁枚作诗以才运笔,抒发性灵,极有特色。他的笔触相当广泛,反映现实、咏物怀古、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大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信手拈来,矜新斗捷,不尽遵轨范;而且清灵隽妙,具有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尤其是写景之作,模山范水,落想不凡,笔墨放纵。 性灵说其含意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男女是真性本源,性情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创写“有我”之旨,这是其审美价值的核心;须具备一定的诗才,艺术构思中的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结合并重。这一在“吟咏性情”的基点上构成完整体系的诗歌理论,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对格调模拟复古、肌理考据学问、神韵纤巧修饰、浙派琐屑饾饤给予有力的冲击,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性灵派以袁枚为首,此外还有舒位、王昙和孙原湘“后三家”,张问陶等诗人。舒位诗题材广泛,羁旅行役、咏史记游等篇什,性灵与才学兼具,写得洒脱自如,得心应手,且材藻艳丽,旁征博引。王昙的代表作有《项王庙》等,大笔淋漓,诡怪离奇,带有几分粗豪,为龚自珍诗歌的滥觞。孙原湘的诗清丽俊逸,富巧思,多丽语。 桐城派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主张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讲求文章作法,要求内容醇正,文辞“雅洁”。该理论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并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切合古代散文发展的格局,

古代文学四

1.《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 贯中。 2.《三国志演义》主旨:1 政治上向往“仁政”,2 人格上注重道德3 才能上崇尚智勇4 关于“拥刘反曹”5 在悲怆和迷惘中寻求传统。 3.《三国志演义》艺术成就:1 虚与实的结合2 非凡的叙事才能3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清 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特点以描写战争为主,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重视写统帅。 4.建安虞氏刊印《三国志平话》。 5.《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主旨思想:“忠义”观的形 成及其复杂性。 6.明初诗文杰出作家群:高启杨基袁凯。 7.“明初文学之士”的高、杨、张、徐指的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en)。高启是最 有成就的诗人,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8.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朱权著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 《太和正音谱》 9.王九思《中山狼》 10.徐渭为明杂剧代表作家,有《南词叙录》一书。 11.明代中期三大传奇主要人物: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 《鸣凤记》。 12.梁辰鱼《浣溪沙》在戏剧史上有重要位置,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 出的传奇剧本。 13.《西游记》神魔小说题材。作者吴承恩。神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尚“奇”贵“幻”, 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 14.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魏良辅旅居江苏太仓,以十年多的钻研和创造,与当地一些戏 曲作家们成功地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 15.《金瓶梅》世情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 16.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哄楩(pian)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17.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名言》、《醒世名言》,在三言影响下,凌濛初编了《初刻拍 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18.代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三言和二拍。 19.明代文言小说: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 20.冯梦龙编辑明代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21.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22.清初有名诗人:陈维菘,代表阳羡诗派。纳兰性德独具风格。 23.王士禛神韵说 24.康熙朝两大传奇: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25.《桃花扇》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 亡的历史面目。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 26.李玉晚期代表作《清忠谱》 27.李渔代表作《风筝误》 28.《聊斋志异》蒲松龄,鲁迅称其是“用传奇法以志怪”的叙述模式,其中简约记述奇闻 异事,清代削着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 29.《聊斋》科举失意代表作品:《叶生》、《贾奉雉》、《司文郎》。;刺贪刺虐代表作:《促织》 《枕中记》《公孙夏》;表现爱情的代表作:《婴宁》、《阿绣》、《连城》;反抗的代表作《商

202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837中外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837中外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1.唐宋派 【答案】是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作家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2.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答案】《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被合称为元末明初“四大南戏”或“四大传奇”,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作品,代表了元末明初南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艺术上均属本色当行的作品,但矢之于粗糙。 3.发愤著书说 【答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4.你是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特征的? 【答案】《庄子》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庄子》中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肤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

(完整版)2017年4月全国自考古代文学史二00539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试卷 (课程代码00539)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 A.讲究气骨 B.讲究修辞 C.讲求妙语 D.讲求兴趣 2.“王荆公体”的主要体裁是 A.古诗 B.绝句 C.律诗 D.歌行 3.苏轼词的特点是 A.以文为词 B.以赋为词 C.以诗为词 D.以论为词 4.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 A.“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 B.“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C.“清空”、“骚雅” D.“如七宝楼台” 5.陆游的诗歌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中期诗歌的特点是 A.雕饰藻绘 B.清薪拔俗 C.豪放悲壮 D.清淡秀逸 6。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 A.山谷体 B.易安体 C.稼轩体 D.诚斋体 7.金代著名文士蔡珪等被称为 A.“中兴四家” B.“国朝文派” C.“吴中四杰” D.“一代词臣” 8.元代石君宝的著名杂剧是 A.《李逵负荆》 B.《柳毅传书》 C.《赵氏孤儿》 D.《秋胡戏妻》 9.元代讲史话本的创作特点是 A.取材世俗而富于夸张 B.说一故事而立有结局 C.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 D.虚构史实而带有悬念

元明清文学史期复习填空与名词解释

填空 1.元杂剧两种类型:杂剧和南戏 2.《南词叙录》作者:徐渭 3.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 核心主张:复古 4.《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 5.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6.《元曲选》编者:臧懋循 7.散去创作中的“曲中李杜”是乔吉和张可久 8.李渔戏剧理论专著:《闲情偶寄》 9.诗界革命的旗帜是:黄遵宪 10.明代徐渭代表作《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11.《金瓶梅》名字由来: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12.第一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13.第一部文人创作的白话文人长篇小说《金瓶梅》 14.《圆圆曲》的作者吴伟业 15.钟嗣成的代表作《录鬼簿》 名词解释 1、话本 “话本”即说话艺人讲故事的底本或记录本。“话本”称谓在唐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元。话本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传世宋元话本分为三类:一是讲史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一是小说话本,如《错斩崔宁》等,一是说经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2、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墙头马上》《汉宫秋》《倩女离魂》。 3、公安派 晚明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为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其文学主张是,要求文随时变,反对盲目复古,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口号,开拓了小品文的领域,但不少作品只限于写闲情逸致,往往流于疏浅,缺乏社会意义。 4、神韵说 清初王士禛的一种论诗主张,强调兴会神到,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最高境界,追求飘渺空录,超然物外,重王孟韦柳,轻李杜韩白,内容主要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5、桐城三祖 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方苞主张“义法”,刘大櫆强调“义事、书卷、经济”,姚鼐主张“义理、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正文】 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其间的原因不外是: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等写法。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见于字典辞书及典籍中,给后来有心于诠释有关词语语义、追溯语源、搜寻旁证的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从事研究、诠释元杂剧的方言口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工作,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就对“庞居士、婶妗、方头、三姑六婆”等方言俗语及“忽剌孩、答剌罕”等少数民族语词进行诠释工作。其后有徐渭、王骥德、凌濛初、阎遇五、金圣叹、毛西河等人对《西厢记》等做了注释工作。就以徐渭的《南词叙录》来说,这是最早一部关于南戏资料的著作。他早就赏识民间语言的妙用。他称赞《琵琶记》说:“句句是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同时他把南戏中常用的方言词义条举解释,共收53条。近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对古典戏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对戏剧语言的诠释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除了顾肇仓、吴晓铃、王季思、钱南扬、徐朔方等人分别对《元人杂剧选》、《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作注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诠释古典戏剧方言俗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书籍和论文。但是迄今为止,各戏剧注释专书及有关论著中对某些方言语词的注释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阅读古典剧作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方言口语词汇,按现有的注释可能欠妥或不当。特胪列并论析如下,以求方家指正。 01 胡哨(忽哨)打哨子打胡哨 打唿哨《赵礼让肥》·2:(强人喽罗打哨科,正末唱)飕飕 的几声胡哨。│《闹钟馗》·1: 我是鬼大王,平生会打胡哨。 《戏曲词语汇释》解释:撮口作声。此解不够清楚。实际上,“打胡哨”的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合并,放入口中,运用胸部呼出的气流使之发生唿哨声。近代小说中此语词亦常见,如《儒林外史》·34:“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