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安体系培训教材1

本安体系培训教材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教材
神华集团公司 二 00 七年九月七日



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10
第三章: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46
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71
第五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111
第六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132
第七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价--------------157
第八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87
第九章: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204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第一章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1.1 适用范围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中国所有在建和生产煤矿安全管理。
1.2 引用标准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0)《劳动法》 (11)《煤矿救护规程》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 (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7)《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18)《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 (19)国家有关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的设计和设施配置要求 (20)《人因工程学》中受限作业空间尺寸、通道空间尺寸、限定维修空间尺寸要求 (21)中有关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规定 (22)井工矿井的十三种矿图 (23)国家有关放射装置的定期检验规定 (24)中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要求 (25)中地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26)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规定 (27)国家有关事故调查中对员工的处罚规定 (28)中危险废物处置规定
-3-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29)国家有关安技措资金的提取标准 (30)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 (31)有关机电设备防爆标准要求 (32)中地面变电所标准 (33)中地面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规定 (34)防探水钻孔设计要求
1.3 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 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 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 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 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 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 活动。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 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 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 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 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 的不安全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 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 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 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 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
-4-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 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 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 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 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1.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管理首先要结合煤矿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尽量做到选用先进设 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提高,各环节 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建设,而且有助于提高煤 矿的本质安全可靠性。煤矿最好有质量标准化管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 建设。
1.4.1 体系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 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 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 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 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本质安全。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 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 “三违” ,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 实现人员无失误,进而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是煤矿本质安全中的基础性环节。相对 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 (2)设备的本质安全。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要求机 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在使用过程中 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 (3)环境的本质安全。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 卫生。 (4)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科学、简洁、完善、高效。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备的管 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
-5-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系。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 消除” ;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 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相应的监督保障体系和预警系统应保障: “每一项管理措施都有具 体的人员负责,如果责任人失职,能够及时发现、制止,并有反馈信息” 。
1.4.2 体系定位
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 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 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 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1.4.3 体系文件
1.4.3.1 规章制度 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煤矿各类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应建立本质安全 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制度,这些制度应该包含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 该涵盖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切实保障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包括: (1)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2)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责任追究); (3)本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4)本质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制度 (5)本质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 (6)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7)本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8)基于本质安全的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保管、使用、检查、维修、 保养、报废); (9)基于本质安全管理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含人员准入;工作制度;本质安 全教育、培训(含不安全行为矫正);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10)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11)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12)煤矿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安全管理制度。 1.4.3.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包括: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 (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手册》
-6-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 (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措施手册》 (6)《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手册》 (7)《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及标准手册》 (8)《煤矿本质安全信息管理手册》 1.4.3.3 程序文件 本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应该包括: (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程序; (3)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程序; (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准入程序; (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程序; (6)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程序; (7)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程序; (8)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 (9)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安全运行检查与监测程序;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启动程序; (1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内部评价程序; 1.4.3.4 记录 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煤矿应该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安全记录的标识、保存(存放、 保护)、检索、存档和处置。 安全记录应建立纸质和电子两套记录系统,并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 性。
1.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人员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组织保障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 息系统。
1.5.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
-7-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 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 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危 险源才能确定管理对象,进而建立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 施、政策和程序。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煤矿建立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体系和煤矿危险源 辨识的内容(如人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 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等)。 辨识出的危险源根据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 风险评估另外一层含义是危险源根据动态信息检测对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程度进行 定量评价,以确定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而进行风险预警和预 控。
1.5.2 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辨识出的危险源通过提炼成为管理对象,对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 制定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目的是根据事故发生的机理,运用系统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 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 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 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 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 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 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 ;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 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
1.5.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本部分主要是根据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对 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途径和控制方法。
1.5.4 组织保障管理:
组织保障是为了顺利实施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 岗位职责、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的人员准入和培训机制、 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等。
1.5.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
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应进行监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和考 核,以确保管理体系能够达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要求。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是检验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通过评价判别是否达到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目 标,同时,找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本质 安全管理系统,不断杜绝由于人为的、已知规律的、可控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逐渐减 少煤矿重大和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管理长效安全。本质安全管理要求对监督、评
-8-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陷及时向上级报告,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完 善。
1.5.6 信息系统
煤矿的各个层级都需要借助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安全风险。信息系统首先应搜 集详实的生产安全信息,包括危险源信息、风险程度信息、风险应对信息、生产作业信 息、地质条件信息、环境信息、政策落实执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信息、监管报告等; 其次,应具有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全面性、连续性、针 对性;再次,信息系统要保证决策者能够及时获得决策所需的各类相关信息。第四,管 理层与员工之间应具备上下交流的通畅渠道,以便于管理政策的全面贯彻及实施情况的 及时和准确反馈。
-9-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第二章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煤矿生产中面 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这些风险预先进行识别、评估,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 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正是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借 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管理经验而形成的基于风险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等。本章 主要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方面的知识。 对煤矿来说,风险是永远存在的,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就应该包括风险管理。 然而到现在为止,关于“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和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介绍“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其相关问题。
2.1 风险的一般定义及其相关问题
虽然“风险”一词我们经常遇到,但是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由 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领域对风险概念 有着不同的解释。在煤矿安全领域,风险该如何理解呢?
2.1.1 风险的定义及其分类
目前对风险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其一是把风险理解成损失, 认为风险可以折算为货币数量,如期望损失, 这是以损失 数量大小来理解风险的; 其二是把风险理解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是概率风险概念; 其三是将风险理解为出现好结果或坏结果的差异性, 用方差进行刻划,称之为方差风 险概念; 其四是抽象风险概念,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其五是认为风险是一种事态(事件或状态) ,或称局面,用风险分布来描述风险。 分析以上定义可知,尽管各学科对风险的定义不尽统一,但是,各学者是将风险定 义为两个层次:首先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其次强调风险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本课题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煤矿安全风险,在此风险与危险紧密相关,危险的定 义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征兆,它是风险产生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因此综 上分析,我们定义风险为: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事故是 损失发生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以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 风险 R ? f( p , C ) 式中
p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10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C —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
对煤矿安全风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便于全面准确地分析风险,并有针 对性的加以控制。 (1)按风险的大小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 风险。 (2)按照风险可能导致的煤矿事故类型可分为:瓦斯事故风险;水灾事故风险; 火灾事故风险;顶板事故风险;机电事故风险;运输事故风险;放炮事故风险;其他事 故风险。 (3)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物)的风险;来自环境的 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 这里的人员指的是煤矿所有的人员。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所有 人员(见表 2-1)。 机(物)是对系统中设备、设施、材料、工具等的统称。 环境 (在此指的是环境条件)一方面指的是井下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包括: 水文情况、 地质构造情况、顶(底)帮情况、地热等;另一方面指人为创造的工作环境条件,包括: 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情况、照明情况、供风情况、井下巷 道布局情况、工作面布置情况、施工质量情况、巷道路面情况、供电线路布置情况、作 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情况等。 管理在此主要指:组织机构、机构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件记录、岗位设 置、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
表 2-1 层级 决策层 管理层 执行层 人员 矿领导班 子 矿科室 区队长、 技术员 班组长、 操作工人 特点 策划、决策 参谋、管理 贯彻、执行 煤矿人员层次划分表
职责 对本单位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对安全工作进行总体研 究、部署,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作出决策 对本业务范围内安全工作负责。按照决策层的要求对 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与监控 按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排具体抓好安全工作的贯 彻执行工作,对本区队安全工作负责 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 施的具体落实者,对本班组或操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 安全工作负责
操作层
操作、落实
2.1.2 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对于加强风 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不确定性。风险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的产物。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
- 11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何时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不易确定、把握和描述。风险的不确定 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 性。 (2)客观性。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人们遭受不幸或灾难的可能性, 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征,故而风险也必然是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的客观存在,它普遍存在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风险的客观性说明不能、也不 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而只能认识和控制风险,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风险,采取积极 的态度,认真对待风险,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 (3)可测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属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指对客观事物 变化的全然无知,并非表明人们对它束手无策。我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过的类似事件, 立足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对某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做出 判断,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这个过程就是风险评估过程,它对风险 的控制和防范、决策和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损害性。在工程安全领域,凡是风险的发生都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 经济上的损失,也可能是人身上的损害。风险的损害性要求我们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 必须预先控制防范风险。 (5)潜在性。虽然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风险, 但是这只是意味着人们时时处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 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一特性就是风险的潜在性。因此,正确识别、认识风 险,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可以达到减小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的目的。 总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人们只能把 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这就要求人们主动地认识风险,积极 地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把风险减至最小的程度,以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 正常运行。
2.1.3 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
风险与危险源、事故三者各不相同,但关系密切。 危险源的英文为 “hazard source” , 英文词典给出其词意为 “危险的源头” (A Source of Danger)。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 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 理漏洞和缺陷。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是破坏性、潜在性,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危险源的复杂性是由于系统实际情况和作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 (2)多变性。生产过程中,某些危险源可能随时在发生变化。如每次作业尽管任 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所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 式不同, 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也会不同。 相同的危险源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
- 12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3)可知性。危险源虽然具有潜在性,但是按照辩证的观点来看,一切客观事物 都是可知的。根据多年生产的经验和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在生产作业中 预先识别出危险源,这也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和前提。 (4)可预控性。危险源的可知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事先识别出危险源,相应地采取 有效地措施或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危险源。 一般对事故的定义为:人们在实现其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 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 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种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事故具有因果 性、随机性、潜在性的特征。 (1)因果性。因果性,是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 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 (2)随机性。随机性是指事故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 件。 (3)潜在性。潜在性是指人们在人在生产活动中所经过的时间和空间,不安全的 因素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 根据危险源、风险、事故的定义和特征,不难看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是风 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 不确定性和潜在性。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 了实际的事故, 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 因此可以说, 危险源、 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 研究危险源为起点。
2.2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定义及其相关问题描述
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过 将其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仍属一个较新的课题。
2.2.1 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风险管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生存活动,作为系统的科学, 风险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 风险管理起源于德国。 一战后, 战败的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造成经济衰竭, 因此提出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风险管理兴起于二十世纪 30 年代。1931 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 理概念,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 问题。 1932 年成立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 由纽约几家大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风险管理的 理论与实践问题。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
- 13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受到普遍重视并被推广则始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当时,美国企 业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器装置引发火灾,造成巨额 经济损失; 其二为美国钢铁行业因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及退休金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 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大事促进了风险管理在企业界的推 广,风险管理从此得到了蓬勃发展。1963 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的 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洲各国的普遍重视。以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 专门化。 二十世纪 70 年代以后,风险管理发展迅速,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科学。它不仅同 地质学、生态学、气象学相关,而且与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有密切的联系。风险管理 是现代科学领域里的一个综合性巨型工程,正向着更广阔的前景发展。
2.2.2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最低成本实 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的科学管理方法。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 中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可以通过以 下内容来理解这几个环节的含义, 以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程序 和内涵。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对现实和潜在的风险进行鉴别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 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主要任务首先是明确单位或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的种类、可 能发生的风险后果,其次是分析各种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煤矿所面临的风险主 要是上文所述的煤矿八大事故风险(即瓦斯、水、火、顶板、机电、运输、放炮及其他 事故风险),分析这些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是风险识别的重点工作,这个工作就 是通常的煤矿危险源的辨识。 因此, 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工作。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 分级。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具体又可分为事前控 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小环节。事前控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 基础上,针对风险产生原因——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使得风险管 理“有法可依” 。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危险源的监测过程,事实上也就是管理标准和管理 措施贯彻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工作进行跟进审核的过程。事后控制是在对危险 源监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分析其风险状态,对已出现的风险进 行预警、控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 14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这三个环节互为前提, 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 且互相渗透。 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补 充、更新,对风险的评估也要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重新进行,所以在风险控制阶段, 同时需要识别新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对其进行评估。
2.2.3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 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2.2.4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 它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全方位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反映了 企业的自组织和预控能力,它要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 全行为、机和环境的危害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进行管理; (2)全过程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煤矿的 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实施风险管理。 (3)螺旋上升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管理过程, 该管理过程起始于对危险源的辨识,接着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 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进而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并对监控中发现 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预警、纠正,同时辨识新的危险源,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 提供经验累积。 整个风险管理是在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中动态进行的。 (4)以预控为核心。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预控,即在对煤矿所有可能 出现的危险源全面准确辨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危险 源,切断风险出现的渠道和条件,预先控制风险,使其不可能出现。 (5)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套双保险、闭环式的管理 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要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预防风险的出现,接 着要对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在对已 知风险预控失效或出现新的风险时,风险管理系统能及时作出反应,对风险进一步进行 分析、预警,并加以控制或消除,遏制其扩散演变为事故,造成损失。
2.3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及基本原则
遵循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工作流程和基本原则对整个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
2.3.1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对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内涵的分析,清晰地给出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
- 15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流程(见图 2-1 所示)。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 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评估过程。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 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第三步风险控制过程,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 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 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 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注:上述步骤中详细的工作内容见后续相关章节。
- 16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始 准 备 组建小组、确定范 围、辨识方法培训
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 ( 考虑人机环管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 描述风险后果、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划分风险等级)
矿井风险管理手册
管理对象提炼 (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 监管责任人及部门)
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和 措施 ) 管理标准与管 理措施
审核、跟进、危险源监测、预警 (检查风险和影响评估的全面性、准确 性,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培训、执行 员工学习掌握程 序要求并执行

风险识别、评估 是否全面、准确

控制措施是否 有效
图 2-1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图
2.3.2 实施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实施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个实施过 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领导重视。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各项计划和工作任务才能得
- 17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到落实。这要求首先煤矿高层管理者必须把风险管理融入煤矿整个的管理组织中,成立 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所需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制度;其 次高层领导应树立领导原则,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持续遵守风险管理中制定的管理标 准和管理措施,否则将可能影响风险管理实施效果,也会降低领导威信。 (2)全员参与。实施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企业组织的根本,只有 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风险管理得以贯彻落实,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全员参 与体现在:①危险源辨识过程需要全体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配合风险管理工作人 员一起辨识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害因素;②风险评估过程需要全体员工对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判断、衡量和审核;③风险控制过程需要全体员工自 觉遵守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风险,同时识别、评估新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使 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 (3)责任明确。责任明确是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实施风险管理,需要把风险管 理的方针、程序和标准措施的制定、执行、执行效果评估、修订等工作、责任明确到部 门和个人,使从领导到基层操作人员,都能了解并负起工作中的责任。
2.4 煤矿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进而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这项工作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后期工作的进行。危险 源辨识首先要明确辨识的范围并进行单元划分,同时需要搜集辨识的依据,其次要确定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最后按照辨识的基本内容进行辨识。
2.4.1 煤矿危险源辨识内涵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 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煤矿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 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 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 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2.4.2 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煤矿所有的系统(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为了便于辨识 工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 首先要对整个煤矿进行合理划分, 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 子单元可以按照空间进行划分,如:掘进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采煤工作面及其附属巷 道等;也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转队等;
- 18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还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等。不管按照哪种方式划 分子单元,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独立性。即子单元在危险源辨识范围上尽量独立,不要交叉重叠,不要出现 某个对象或某个范围同时属于两个子单元的现象; (2)全面性。即子单元的全体须是整个煤矿系统,不可出现某个对象没有隶属单 元的现象; (3)科学性。即子单元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便于后期危险源监测及控制等工作 的开展。
2.4.3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需要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危险源辨识前,需要广泛 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地筛选,作为辨识的依据。一般地,企业需要搜 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比如: 《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安全生产法》 、 《矿山安全法》 、 《煤矿安 全监察条例》 、 《煤矿安全规程》 、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等。 (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5)其他相关资料。比如:最新颁布的标准、条例、要求等。
2.4.4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 法。 2.4.4.1 直接经验分析法 直接经验分析法就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依据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 工艺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作出定性的描述。 目前实践中常用的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 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 2-2。
- 19 -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表 2-2 方法名称 实施步骤 以清单的形式列出系统中所有的 工作任务 分析法 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 序,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 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 每道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 素。 组织有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 直接询问 法 交谈,询问具体工作有哪些危害 因素,根据交谈来初步辨识出工 作中存在的危险源。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辨 现场观察 法 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要求现场 观察的人员要具有安全技术知识 和掌握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 规、标准。 查阅生产单位的事故、职业 病的记录及从有关类似单位、文 查阅记录 法 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 关危险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 识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 复审、 补充煤矿 危险源辨识结 果。 针对性强,可 找出能造成 事故的直接 原因。 应用范围较窄。 复审煤矿危险 源辨识结果。 易发现遗漏 的危险源,且 结果客观准 确。 限于对现存在 危险源的辨识, 应用范围比较 窄。 复审煤矿企业 危险源辨识结 果。 易发现遗漏 的危险源。 受人员主 观因素影响。 直接经验分析法 适用范围 辨识煤矿现有 工作条件下各 工作任务中存 在或潜在的所 有危险源。 优点 缺点
简便、详尽、 受工作人员主 易掌握。 观因素影响。
2.4.4.2 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利用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 分析、事件树分析、因果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在实 践中比较常用主要是:安全检查表方法和事故树方法。 (1)安全检查表方法。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危害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 出各层次的危害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 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 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 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2)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又称作故障树分析或事故 逻辑分析,是一种表示导致灾害事故(或称为不希望事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
- 20 -

培训体系基础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基础培训教材

易事特电力系统科技XX公司 培训资料 编写:戢义国、陈云峰 审核:潘世高 2006年11月28日 第壹版 第一章电路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 1.电工术语解释: ?电------是能的壹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俩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能够观察到它的存于。通常电量单位(库仑)。 ?电压------电位或电位差,电压单位为伏特(V),简称伏。 ?电流------带正电的或带负电的粒子(如电子)的运动。且伴有产生热、磁场或化学变化这样壹些可观察的效应。电流单位为安培(A),简称安。 ?电路------能载电流的通路或互联通路组。 ?电阻器------于电路中障碍电流的器件。电阻单位为姆(Ω),简称欧。?电感器------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时能产生电动势的器件。电感单位

为亨利(H),简称亨。 ?电容器------于非导电体的俩个相对表面保持某壹电位差时,由于电荷移动能量便贮存于该非导电体之中,这种性质的器件称为电容器。电容单位为法拉(F),简称法,常用单位微法(μF)。 ?功率------物体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转换的能量。单位为瓦特(W),简称瓦。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和视于功率的比值。 2.电子基础知识: ?常用单位: 长度: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06微米(μm)=109纳米(nm)=0.001千米(公里Km) 质量:千克(公斤Kg)=1000克(g)=0.001吨(T) 时间:秒(S)=1000毫秒(mS)=106微秒(μS)=109纳秒(nS)电子: 电流强度:安(A)=1000毫安(mA)=106微安(μS) 电压:伏特(V)=1000毫伏(mV)=106微伏(μV) ?常用公式和定律: ?欧姆定律: R------电阻I------电流U------电压 ------电阻率L------导线长度S------横截面积 串联电阻计算:R串=R1+R2+……Rn ?且联电阻计算:

控制计划培训教材

控制计划培训教材 篇一: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培训教材 生产控制流程讲解 第一章生产与计划控制概论 什么是PMC 是指生产与物料控制。 什么是PC是指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 什么是MC 是指物料控制(俗称物控)。 什么是MRP)是指物料需求计划。 ? 什么是生产与物料控制(PMC)? PMC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 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该做到哪几点? 生产与物控是企业的总调度,整个企业的生产与物料运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部门运转的,PMC部门计划能力、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做到: 1、建立制定完善的生产与物控运作体系(即从销售到

出货的整体运作程序)。 2、预测及制定较为合理的短、中、长期销售计划。 3、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完善的资料。 4、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月销货计划(生产总排程)和周生产计划。 5、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的物料控制。 6、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的及时跟进以及沟通协调。 ?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一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资料全

天津市宝坻区云景嘉园住宅小区工程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一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0 第二章质量管理生产目标 0 第一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 第二节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即质量保证体系图) (1) 第三节项目管理人员质量责任制 (2) 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说明 (9) 第四章质量管理制度 (9) 第一节技术交底制度 (9) 第二节工序交接检制度 (10) 第三节工程签证检查制度 (10) 第四节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0) 第五节施工过程的质量三检制 (10) 第六节严格执行材料半成品、成品采购及验收制度 (11) 第七节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11) 第八节质量奖惩制度 (11) 第九节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11) 第十节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12) 第十节认真执行“样板制” (12) 第十二节做好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工作 (12) 第五章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控制框图 (12)

第二节模板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4) 第三节钢筋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4) 第三节钢筋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5) 第四节砼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5) 第四节砼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6) 第五节防水工程施工过程控制 (17) 第六节砌体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8)

第七节门窗安装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19) 第八节墙面抹灰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20) 第九节地面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21) 第七章技术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23) 第八章质量管理例会制度 (26) 第九章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26)

第一章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依照项目法施工管理规定,云景嘉园住宅小区工程的特点,成立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小组。项目部组员及职责如下: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为了每项工程都达到创天津市标化工程标准的管理目标,明确各级员工质量责任,联系实际,确保工程质量符合优质工程标准。根据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天津市文明工地和优质结构工程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分包单位较多等实际情况制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章质量管理生产目标 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现行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工程一次验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教材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 培训教材

二O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2015版七项质量治理原则 (1) 二、七个方法论 (3) 三、质量治理体系操纵思路简介 (4) 四、ISO9001:2015与2008版的要紧变化 (4) 五、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框架结构 (5) 第二章:ISO9001:2015《质量治理体系要求》的理解与实施 (6) 第三章:ISO14001:2015《环境治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的理解与实施 (42) 第四章: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治理体系要求》 的理解与实施 (63)

第五章:治理体系认证的基础知识 (83)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2015版七项质量治理原则 七项原则的分类: 差不多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改进 关键原则: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关系治理 方法原则:过程方法;循证决策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治理的要紧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需求: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欲望和购买能力的总和。 期望:是指人们对每样东西的提早勾画出来的一种标准,达到那个标准确实是达到了期望值。 可开展的活动包括: 1)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的顾客; 2)了解顾客当前和以后的需求和期望; 3)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4)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5)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交付和支持; 6)测量和监视顾客中意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7)在有可能阻碍到顾客中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方面,确定并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授课提纲之一: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授课提纲 第一章概论 一搞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产品质量对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鞋帽、食品饮品、药品,房屋及其装饰、工程科研项目等等)。 二)“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邓小平) 三)1992年7月2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中的十项措施: 1. 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 2. 集中力量狠抓质量的突出问题; 3. 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质量; 4.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提高质量; 5. 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6. 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整改措施; 7. 加快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审核注册工作; 8. 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9. 加快质量法规体系建设,依法管好质量; 10. 开展全民质量意识教育,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一)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时期-------没有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由生产者自己进行质量检验 的时期。这个时期经历的时间非常漫长,从人类有生产活动开始,直至20世纪初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形成质量管理的时期。 2.质量管理从建立、发展到逐渐成熟的时期-------将质量检验从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质量 检验机构,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行使质量检验职权。这个时期质量管理从初步建立,逐步发展到成熟,经过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这两个阶段又被称为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之后,人们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质量管理的理论,进入到了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直至现在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达到了全世界进入到了标准化的质量管理阶段。 3. 质量检验阶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泰勒(F.W.Taylor)提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一个检验阶段,通过设置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独立行使质量检验和对产品的质量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结论的职权。但它是一种事后的检查,造成了大量的废品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以及资源的浪费。

生产计划管理相关培训资料

生产计划管理与物料控制 一、培训对象 ?生产厂长、车间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 ?生产职能管理相关人员(含物料计划人员)、工厂仓库/物料管理相关人员 ?采购/托外加工管理相关部门主管 二、培训天数 2天(14小时) 三、培训成果 ?产销协调失衡,销售生产不能同步;管理人员手脚忙乱,却没有效率?经常停工待料,生产力无法提高;物料堆积过多,使用无期,资金流失 ?进度落后严重,加班加点,无法赶上 ?多种少量的生产,穷于应付,累得人仰马翻 四、培训内容 1.制造工厂经营环境与生产管理需求 ?制造业经营目标指向 ?产销经营的困扰问题所在 ?制造业经营的环境变化与特征 ——多批小量短交期的问题所在 ?从生产管理面解决问题与提升竞争力的策略方向 ——营销与制造双赢的思考 ?生产计划与资材管理的应有机能与模块内容 2.如何做好主排程生产计划

?不同产销型态下的生产计划方式关键 ?存货式计划生产的「主排程」模式与执行技巧?如何使「大日程生产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订单式生产的「主排程」模式与执行技巧 ?同步化主排程的展开技巧 ?单一生产型态的PERT排程模式 ?如何覆核主排程的可行度与调整 3.如何做好细排程生产计划 ?细排程的功能需求分析 ?甘特图法细排程模式与执行技巧 ?工番法细排程模式与执行技巧 ?「有限产能」排程法的理念与运用方法 ?如何避免排程作业的陷阱 ?产能负荷分析的运用时机与执行技巧 4.如何做好配合产销的资材计划 ?资材管理不良对产销的影响 ?存量管理的五大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 ?安全存量法的执行程序与关键要领 ?MRP用料需求规划的执行程序与关键要领5.如何做好生产作业准备 ?制令管理的执行要领 ?运用缺料分析使制令投产更具可行性 ?派工作业的程序与要领 ?其他作业准备的要领 6.如何做好生产进度管制 ?生产进度管制的执行程序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开平市富利来塑胶企业有限公司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企业内部培训教材,请勿转载或复制 编辑:jack.shi 2005年4月15日

第一章重要术语 1.过程 process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2.产品 product 过程的结果。 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供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注3: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 3.质量quality

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培训教材(附表格)

生产控制篇 第一章生产与计划控制概论 ●什么是生产与物料控制(PMC)? PMC代表Product Material Control 的缩写形式,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该做到哪几点? 生产与物控是企业的总调度,整个企业的生产与物料运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部门运转的,PMC 部门计划能力、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做到: 1、建立制定完善的生产与物控运作体系(即从销售到出货的整体运作程序)。 2、预测及制定较为合理的短、中、长期销售计划。 3、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完善的资料。 4、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月销货计划(生产总排程)和周生产计划。 5、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的物料控制。 6、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的及时跟进以及沟通协调。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 常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一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 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 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 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用,徒具形式。 5、对销售预测不准或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针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空留余地,生产 计划的机动性不强,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紧急订单一多,生产计划的执行就成了泡影。 6、计划、生产及物料进度协调性不强,影响交货期,降低分司声誉。 7、生产经常紊乱,品质跟着失控,造成经常性的返工又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恶性循 环。 第二章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与职能 第一节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生产控制部门的作用有哪些?

2020年(培训体系)三体系培训教材(含标准)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2020年三体系培训教材(含标准)

(培训体系)2020年三体系培训教材(含标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 培训教材

二O一七年二月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2015版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1) 二、七个方法论 (3) 三、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思路简介 (4) 四、ISO9001:2015和2008版的主要变化 (4) 五、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框架结构 (5) 第二章: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和实施 (6) 第三章: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的理解和实施 (42) 第四章: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的理解和实施 (63) 第五章: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知识 (83)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2015版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七项原则的分类: 基本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改进 关键原则:领导作用;全员参和;关系管理 方法原则:过程方法;循证决策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且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需求: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欲望和购买能力的总和。 期望:是指人们对每样东西的提前勾画出来的一种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达到了期望值。 可开展的活动包括: 1)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的顾客; 2)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3)将组织的目标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4)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5)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交付和支持; 6)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且采取适当的措施; 7)在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方面,确定且采取措施;8)积极管理和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2、领导作用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且且创造全员参和的条件,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可开展的活动包括: 1)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2)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且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 3)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 4)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培训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概述与文件编制培训教材 一文件定义 ?ISO9000:20003.7.2对文件作如下定义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 1:对于信息如记录、规范、图样、标准、通告、通知等 注 2:对于承载媒体如电脑、光碟、磁盘等 ?ISO9000:20003.7.6对记录作如下定义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 1:记录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 注 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指已填好内容的表格,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更改,允许更正如计算错误、笔误等等 注 3: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ISO9001:2000标准 4.2.1备注说明: 本标准出现“ 形成文件的程序” 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给出了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编制程序文件的灵活度, 同 时也明确了标准的强制性明示要求,即凡出现“ 形成文件的程序” 之处, 则 必须编制程序文件,即所谓的六个程序文件: 4.2.3文件控制—文件控制程序

4.2.4记录控制—记录控制程序 8.2.2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3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5.2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8.5.3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注:8.5.2和 8.5.3可以合并建立一个程序文件—纠正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或改进控制程序 二 .ISO 9000文件体系 质量手册 QM QP WI 三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 第一阶文件: 质量手册决策层对全公司质量指引方向,也即期望大家应该做什么。 第二阶文件: 由中间层依据上述意图,相互 程序文件沟通应由哪一部门、哪些人, 做哪些事及做完流向哪一部门。 第三阶文件:操作标准书 就某一作业说明其所用材料、使用工具

三体系培训讲义及基础知识

三标一体基础知识 一、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英文简称。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中国的标准化团体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由ISO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TC176)完成,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国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由ISO发布。 1.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2. 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3.OHSAS18000系列标准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OHSAS18000系列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国际性标准,在目前ISO尚未制定情况下,它起到了准国际标准的作用。 4.国际标准在中国: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为国家标准 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0 GB/T 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GB/T 28001-2001 idt OHSAS18001:1999 注:1. GB/T:推荐性国家标准; 2. idt:等同于;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培训试题(1)复习课程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控制计划的目的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2.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的样件试制、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所用的控制计划。 3.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主要质量记录表包括和。 4. 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 5. 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公司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归口责任部门是品质部() 2. 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 3. 制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过程流程图、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特殊特性、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项目组对过程的了解、设计评审、优化方法。() 4.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编制样件控制计划。() 5. 样件试制数量必须为200-500件之间。() 6. 样件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连续性和100%。() 三、简答题 1. 请说明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时期。 2. 2.样件、试生产、控制计划? 3. 哪些情况需要修改和/或更新控制计划? 4.简述编制控制计划的工作流程。 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计量标准

管理员质量体系培训教材

* *(广州)电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ISO9000质量体系培训教材 ——治理版

编写:品质部 2002/12/12 讲明 1.编写目的: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使公司骨干人员对ISO 9000质量体系得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完善本公司的质量治理体系多尽一

份责,多出一份力。 2.适用范围: QA、技术员、工程师、主管、内审员的质量体系培训 3.要紧内容: A.ISO 9000认证常识 B.ISO 9000:2000版中提到的八项质量治理原则 C.质量——术语 D.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差不多要求 E.将5S作为实施ISO 9000的辅助方法 F.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G.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H.纠正及纠正措施

一.ISO9000认证常识 你是不是觉得“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治理体系”、“认证”等等名词听得专门多,觉得耳熟? 然而,假如确实问你“什么叫ISO9000?”等等时,你是不是又抓头挠耳、

无可奉告? 嗨!被我猜中了。这就叫做“隔行如隔山”。 现在,你一定急于想明白究竟什么叫ISO9000等等,是吗? 那么,让本文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告诉你吧。 (一).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确实是“国际标 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 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他如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要紧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三体系培训教材(含标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教材 二 O 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 2015版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1) 二、七个方法论 (3) 三、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思路简介 (4) 四、 ISO9001:2015与 2008版的主要变化 (4) 五、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框架结构……………… 5 第二章: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与实施…………… 6第三章: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的理解与实施…………………………………………………… 42 第四章: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的理解与实施............................................................ 63 第五章: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知识... (83)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 2015版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七项原则的分类 : 基本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改进 关键原则 :领导作用 ; 全员参与 ; 关系管理 方法原则 :过程方法 ; 循证决策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需求 :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欲望和购买能力的总和。 期望 :是指人们对每样东西的提前勾画出来的一种标准 ,达到这个标准就是达到了期望值。 可开展的活动包括 : 1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的顾客 ; 2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 3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 4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 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 5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 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交付和支持 ; 6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 ,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

控制计划培训资料

控制计划培训资料 篇一: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培训试题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控制计划的目的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2.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的样件试制、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所用的控制计划。 3.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主要质量记录表包括和。 4. 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 5. 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公司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归口责任部门是品质部() 2. 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

制计划。() 3. 制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过程流程图、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特殊特性、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项目组对过程的了解、设计评审、优化方法。() 4.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编制样件控制计划。() 5. 样件试制数量必须为200-500件之间。() 6. 样件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连续性和100%。() 三、简答题 1. 请说明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时期。 2. 2.样件、试生产、控制计划? 3. 哪些情况需要修改和/或更新控制计划? 4.简述编制控制计划的工作流程。 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计量器具: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