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考试简答题

病理学考试简答题

病理学考试简答题
病理学考试简答题

病理学考试简答题

1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什么?

答:细胞核的改变,形态学表现为,核固缩(pyknosis),染色变深,核的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核溶解(karyolysis),在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因而染色质变淡,只能见到、甚至不见核的轮廓。

2 试述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各类型的发生机制和形态特点。

答: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 泛指细胞内、结缔组织间质和血管壁壁出现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毛玻璃样物质,成为玻璃样变。

(1)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即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增(机化、纤维化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是指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如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的Mallory 小体。

3 什么叫机化?哪些情况下可出现机化?

答: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长入和取代坏死组织。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4 什么是肉芽组织?说说它的形态特点及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答: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多少不等炎细胞浸润。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湿润,柔嫩,似新鲜肉芽,故名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是肉芽组织能够:1 填补缺损;

2 保护创面;

3 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物质。

5 创伤的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有何不同?

答:一期愈合:组织破坏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口对合严密,无异物的创口。

二期愈合:组织创伤大,坏死组织较多,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伴有感染的创口。

6 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细胞被称为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引起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肺褐色硬变。

7 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镜下课件肝小叶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发生萎缩变性消失,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此种变化使肝脏肉眼观察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边缘变钝,包膜紧张。切面观—红黄相间状似槟榔,故称槟榔肝。

8 梗死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后果如何?

答; 任何引起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而侧枝循环未能有效的建立的情况下,

均可引起梗死。常见的原因有:

(1)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

(2)动脉栓塞多为血栓栓塞。

(3)血管受压闭塞(肠扭转,肠套叠)。

(4)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脑动脉)

9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答:(1)心血管内皮损伤——心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或脱落,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和活化凝血椅子12,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流缓慢或形成——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①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并粘连于内膜的机会;②由于血流缓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能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必需的浓度。③血流缓慢缺氧,内皮细胞容易变性坏死脱落,暴露胶原——启动凝血系统。(3)血液凝固性增高——指血液的凝固系统和抗凝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升高,而纤维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易发生血栓(见于某些遗传病);创伤,产后,大手术后等,血液中补充了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如大面积烧伤;组织因子入血,如某些恶性肿瘤,胎盘早剥等可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血栓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作用

10 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形成的血栓栓子,其运行途径如何?

答:体循环静脉和右心内的栓子沿血流方向流动,常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形成肺动脉栓塞。

11贫血性梗死好发于哪些脏器,其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如何?

答:贫血性梗死好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器官,如肾、脾、心肌。

由于组织致密,血流断绝,局部血液流出,组织缺血坏死,呈贫血状态,故梗死灶呈灰白色。

12 出血性梗死常见于哪些脏器,其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如何

答:出血性梗死常见肺和肠,发生的条件是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由于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起时在组织间隙内可容多量出血,当组织坏死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

为出血性。

13 何谓肉芽肿性炎?有几种常见类型及各型的主要形态特点?

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可分为:1感染性肉芽肿:由细菌或病毒形成特殊的细胞性结节;

2异物肉芽肿:由异物引起,异物周围有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等,形成结节状病灶。

14 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

答:1 浆液性炎;2 纤维素性炎;3 化脓性炎;4 出血性炎

15化脓性炎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根据化脓性炎症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类: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1)表面化脓和积脓是指浆膜,粘膜或脑膜发生的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主要向浆膜,粘膜和脑膜表面渗出。如化脓性尿道炎或化脓性支气管炎,渗出的脓液可通过尿道、气管而排出体外。当浆膜或胆囊、输卵管的粘膜化脓时,脓液则在浆膜腔或胆囊、输卵管腔内蓄积,称为积脓(empyema)。(2)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为蜂窝织炎。常见部位:皮肤、肌肉和阑尾。病原菌: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基质的透明质酸;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性浸润。(3)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葡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激活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素,限制细菌扩散,形成脓汁和腔。

16 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答: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一般数天到一个月,症状明显。病变以变质、渗出为主,炎细胞浸润以中型粒细胞为主,而增生比较轻微;慢性炎症起病慢,病程长,数月至数年,病变是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变质轻微。

17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肿瘤细胞是正常细胞变化来的,与正常细胞相比有两个特点:

1 肿瘤细胞失去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异常增生;

2 肿瘤细胞的增生失去了控制,即使致瘤因素已不存在,仍能持续性生长。

18 怎样区别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

肿瘤性增生非肿瘤性增生

引发原因环境致瘤因素或内在致瘤因素生理性更新、炎症、组织损伤

分化能力细胞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增生细胞分化成熟,增生的细胞具有

的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正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和功能

增生形式失控性增生,细胞增生旺盛,并增生过程始终处于机体的精确调控

具有相对的自主性,致瘤因素的之下,一旦原因消除,细胞便可停止

作用消失后,细胞仍能持续增生生长

19 试述异型性、分化程度与良、恶性肿瘤的关系。

异型性大、分化程度低、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差异大、恶性程度高(恶性肿瘤)

异型性小、分化程度高、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差异大、恶性程度低(良性肿瘤)

20 何谓转移?不同恶性肿瘤转移的方式有何特点?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metastasis)。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

1 瘤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形成淋巴结转移瘤;

2 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发血道转移。

二、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瘤细胞多经小静脉入血。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血道转移最常见的器官是肺,其次是肝、骨。一般的规律是:胃癌肝转移,肝癌肺转移,肺癌脑转移。

三、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到器官外浆膜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象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如胃癌突破浆膜种植腹腔脏器表面)。

21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病变,如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1)粘膜白斑、(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3)纤维囊性乳腺病、(4)结直肠的腺瘤性息肉、(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如出现癌前病变,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注意观察。

22 常见的肿瘤扩散方式有几种?

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二、转移: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

23 列表说明怎样区别良、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

的织的形态相似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

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分界清楚,常可推动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转移不转移常转移

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等治疗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

作用。如发生在重要器官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

可引起严重后果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24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可引起哪些继发性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分以下几个阶段:

1.脂纹期泡沫细胞聚集于内膜下而成;肉眼观:在动脉内膜表面可见长短不一的微隆起、黄色的条纹(宽约1~2mm,针头帽大小)。镜下观: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纤维斑块期肉眼观:脂纹扩大形成黄色斑块,表层由大量胶原纤维为主构成纤维帽,覆盖在斑块表面。镜下观:表层是一层纤维帽,由大量胶原纤维、平滑肌、弹性纤维等构成,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下方为不等量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外脂质及炎症细胞等。

3粥样斑块(粥瘤)肉眼观:动脉内膜上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质。镜下(1)表层纤维帽玻璃样变(2)深部见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中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钙化(3)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泡沫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浸润。(4)中膜受压、萎缩变薄。

继发病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25 什么是冠心病?哪些因素可导致冠心病?为什么?有何临床表现?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而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为: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的复合性病变等

原因所致,其他如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也使原处于危险状态的冠状动脉供血下降后加重。2.心肌耗氧量剧增,当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负荷增加,如血压骤升、情绪激动等,使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临床表现为:1.心绞痛,2.心肌梗死,3.心肌纤维化

26 高血压后期的器官损害及其后果是什么?

主要病变后果

心左心室肥大(向心性肥大)左心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

肾原发性颗粒型固缩肾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毒症

脑水肿、出血、微梗死灶脑出血、颅内高压

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27 试述风湿性心脏炎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

病变部位二尖瓣及其他瓣膜心肌间质血管附近心外膜脏层

主要病变早期赘生物形成,晚成人为风湿小体,儿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

期赘生物机化为间质性心肌炎渗出

后果心瓣膜口狭窄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力渗出性心包炎、如机化

关闭不全衰竭、心律失常等形成心包粘连或缩窄

性心包炎

28 试述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表现。

1 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临床听诊心尖部可闻及隆隆样杂音,X线照相检查见左心房扩大。

2 左心房失代偿扩张—肺淤血水肿出血—临床有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漱,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3 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和扩张

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右室肥大扩张—失代偿—体循环淤血。

临床:下肢浮肿,肝肿大等。X线检查:“三大一小”——”倒梨心”

29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是呼吸道粘膜慢性增生性炎症,病变累及各级支气管,受累的细支气管愈多,病变愈重。

1 粘膜上皮的损伤,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减少甚至消失,纤毛—黏液排送系统受损,上皮C 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

2 腺体增生、肥大、黏液化和退变,粘液分泌增多→粘液栓形成,可阻塞气管。

3 支气管管壁病变早期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血管充血、水肿、淋巴C和浆C浸润。反复发作,支气管壁平滑肌、弹性纤维及软骨破坏,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塌陷。

30 小叶性肺炎的主要肉眼病理变化特点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累及两肺下叶。病灶常呈散在性分布,大小不等,多数病灶直径约1CM左右,形状不规则,呈灰红或灰黄色,质地变实。

切面可见灰黄色实变灶。略隆起,病灶中央常见有细支气管断面,挤压时可见脓性渗出物流出。

31 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

少数大叶性肺炎患者由于感染重,抵抗力低,发生以下并发症:

a 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休克。

b 肺肉质变:是因深渗出的白细胞少或功能欠缺,或肺内纤维蛋白渗出过多,不能完全吸收,病程延长而由肉芽组织取代渗出物机化,病变肺组织变成纤维肉芽组织称肺肉质变。

c 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中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d 肺脓肿、脓胸或脓气胸~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当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病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液化形成肺脓肿等。

32 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起病急、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并有胸痛、肺实变体征及WBC升高。

33 小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

其常见的并发症有:(1)呼吸衰竭;(2)心力衰竭;( 3)肺脓肿;( 4)支气管扩张症。

34 试列表区分大小叶肺炎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病因95%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和其他混合

年龄青壮年儿童老人体弱者

病变范围肺大叶肺小叶

炎症性质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肺组织破坏(—)(+)

并发胸膜炎(+)(—)

临床体征实变一般无

35 溃疡病的肉眼形态变化特点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处愈多见,尤以胃窦部多见。溃疡呈圆形或椭

圆形,直径多在2.0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黏膜皱襞从溃疡向周围呈放射状

排列。溃疡底部平坦,通常穿越黏膜下层。十二指肠溃疡位于球部,形态特点与胃溃疡相似。

常见并发症为:1.溃疡出血最常见(呕血或柏油便)2.穿孔十二指肠更容易发生,引起腹膜炎——急腹症;3.幽门狭窄,梗阻;4.癌变小于1%。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

36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有哪两个特点?

①肝C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包括点状、碎片状和桥接坏死,这是判断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和预后的重要形态指标。

②间质的纤维化:指的是针对坏死而进行的纤维增生和汇管区周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可以连接起来将正常肝组织改建,这是早期肝硬化的病变趋势。

37 说出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门脉高压症:脾肿大、胃肠道淤血、腹水形成、侧枝循环形成(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痣静脉丛曲张、腹壁及脐周静脉曲张)

二、肝功能不全:血浆蛋白变化(白球倒置)、内分泌紊乱(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不调)、出血倾向、黄疸、肝性脑病

38 用病理变化来说明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临床出现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及高血压的机制。

1.血尿、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引起。

2.少尿甚至无尿:由于肾小球内细胞肿胀增生、压迫毛细血管,致管腔狭窄,肾血流减少,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而肾小管重吸收无明显障碍,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3.水肿:原因为钠水潴留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高血压:钠水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加。

39肾盂肾炎有哪些感染途径和诱因?为什么女性多于男性?

(一)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与诱因:

1 血源性感染(又称下行性感染):少见,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多见。

2 上行性感染:最多见的感染途径,下泌尿道感染上行到肾盂、肾盏和肾间质引起化脓性炎症。病变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脏。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3 尿路完全或不完全的阻塞—是诱发肾盂肾炎的主要因素,阻塞引起尿液潴留、细菌生长繁殖而

引起肾盂肾炎,如: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4 医源性因素—导尿、膀胱镜检等将细菌带入膀胱。因此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灭菌和操作规程。

(二)女性尿道短,上行感染机会较多;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使之阻塞等,故女性肾盂肾炎发病率比男性高。

40 简述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各型的特点。

1.子宫颈糜烂:子宫颈黏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或糜烂状。

2.子宫颈息肉:息肉可呈单发或多发,红色,大小多在1cm之内。

3.子宫颈肥大:子宫颈结缔组织和腺体明显增生致子宫颈肥大。

4.子宫颈腺囊肿:囊肿常为多个突出宫颈的小囊泡,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感染,则为黏液脓性小囊泡。

5.子宫颈白斑:病变通常累及子宫颈阴道部,亦可累计子宫颈管,呈灰白色大小不一的斑块,属癌前病变。

41 列表比较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变化。

特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良恶性良介于良恶性之间恶性

是否转移否部分病人出现转移有转移

病变特点绒毛水肿,形成子宫肌壁内可见侵入无水泡状结构,肿瘤

葡萄状囊泡水泡状胎块,子宫腔呈出血性坏死改变,深藏

内可见水泡状组织在子宫壁内,也可突入到子宫腔

42 简述乳腺癌的扩散与转移途径有哪些?

1.直接蔓延癌细胞沿导管直接蔓延,可累及相应的乳腺小叶腺泡,或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扩散到周围脂肪组织,甚至累及胸大肌和胸壁。

2.淋巴结转移最常见。向腋窝、锁骨上下、乳内动脉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晚期乳腺癌可侵入体静脉淋巴途径入静脉,转移到肺、肝、骨骼等。

43 子宫颈癌的扩散途径及其后果。

1.直接蔓延:向上破坏整个子宫颈、向下破坏阴道穹隆和阴道壁,向两侧侵及宫旁及盆壁组织,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肠。

2.淋巴道转移:由子宫颈旁淋巴结至闭孔、髂外淋巴结,然后至髂总、深腹股沟或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致锁骨上淋巴结。

3.血道转移:较少见,主要是肺、肝、骨。

44 什么是原发性肺结核?简述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多见于儿童,故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病变特点:

(1)原发性病灶通常为一个,直径约1cm,位于右上叶下部或下叶的上部靠近胸膜处,称局灶肺结核(2)病变开始为渗出性病变,继之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周围形成结核结节

(3)结核杆菌很快侵入淋巴管,引起肺门淋巴结结核而明显肿大。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

45 列出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①局灶型肺结核、②浸润型肺结核、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④干酪样肺炎、⑤结核球、⑥结核性胸膜炎

46 比较原发肺结核与继发肺结核病变有何不同点?

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发病年龄儿童成人

起病原因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

病变部位右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肺尖

靠近胸膜

病变特点开始为渗出性病变,继而由于变态反应,病变发展迅速

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易发生干酪样坏死

特征性病变原发综合症病灶新旧不一

47 简述伤寒的病理特点及其常见的并发症。

病变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吞噬功能增强,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

常见并发症为:

1.心肌变性坏死,收缩力下降

2.毒素引起小血管内膜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

3.皮肤出现水样变性,膈肌、腹直肌、股内收肌发生蜡样坏死

48 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脑炎的不同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途径呼吸道虫媒

流行季节冬春夏秋

病理特点脑脊髓化脓性炎脑实质变质性炎

临床特点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嗜睡、昏迷等脑实质损害症状

为主

中职病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1级护理班病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 1、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 D球-管失平衡 E肾小球滤过障碍2、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球蛋白减少 B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 C血钠含量降低 D血钾浓度降低 E血浆清蛋白减少3、丝虫病导致下肢象皮肿的主要原因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D淋巴回流受阻 E蛋白质丢失过多4、最易发生心性水肿的心脏疾病 A冠心病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肺心病 D心肌炎 E二尖瓣狭窄 5、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水肿的主要原因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C滤过分数增高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E醛固酮分泌增加6、肾病综合征发生水肿的主要原因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受阻 E醛固酮分泌增加7、判断机体是否有水肿较理想的方法是 A是否有凹陷性水肿 B检查肾功能 C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D肉眼观察 E测量体重 8、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0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 C体温超过正常值1.00C D由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 E由体温调定点紊乱而引起体温升高 9、下列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中暑 B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 C妇女妊娠期体温升高 D流感导致体温升高 E甲亢病人体温升高 10、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原微生物 C恶性肿瘤 D大手术后 E类固醇代谢产物 11、输液反应出现发热大多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A变态反应 B外霉素污染 C内霉素污染 D真菌污染 E药物的毒性反应 12、高热骤退导致病人虚脱的主要原因是 A心肌损伤 B血压突然升高 C肾功能衰竭 D外周循环衰竭 E中枢调节功能紊乱 13、某患者持续发热3天,经酒精擦浴和注射安乃近后出现大汗淋漓,此时在护理上尤应注意什么? A防止酸中毒,检查pH B防止虚脱,监护血压变化 C防止热惊厥,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D防止负氮平衡E防止消化功能紊乱,饮食调养 14、某患者女性,16岁,发热一周,发热前两周又感冒病史。住院后测量体温:早晨38.00C,下午39.50C,睡前38.90C。请问该患者属于何种热型?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病理学考试试题库(带答案解析](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一部分 第一、二章细胞的损伤、适应与修复 一、单选题(共132道) 1.外科病理学应用最广泛的病理学研究方法是 A.尸体剖验 B.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 C.动物实验 D.电镜 E.活检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3.脱落细胞学可用来检查 A.痰液 B.尿液 C.胸腔积液 D.乳房穿刺物 E.以上均可 4.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 E.心、肝、肾 5.病理学被视为桥梁学科的原因是A.与基础医学关系密切 B.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 C.能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D.能指导临床的治疗 E.与A、B、C有关 6.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 B.骨骼肌 C.神经细胞 D.软骨 E.平滑肌 7.下列哪种不是病理学的研究范畴A.病因学 B.发病机制 C.疾病的治疗 D.病理变化 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8.关于动物实验,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 的 A.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可以复制某种疾病 的模型 B.动物实验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人体 C.可以了解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D.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药物或其他因素 对某种疾病的疗效和影响 E.可利用动物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 制 9.“静脉石”的形成是静脉内的血栓发生 了 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脱落 E.吸收 10.下列哪种色素与细胞萎缩有关 A.胆色素 B.疟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含铁血黄素 11.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的病 变是 A.萎缩 B.发育不全 C.肥大 D.增生 E.化生 12.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 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13.组织发生坏死时,间质发生变化的情 况应该是 A.和实质细胞同时发生 B.较实质细胞出现更早 C.一般不发生改变 D.在实质细胞病变之后发生 E.只发生轻度变化 14.“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15.在坏死组织发生分离排出的过程中, 下列哪项描述的内容不够合适 A.有溶解现象出现 B.有炎性过程参与 C.可产生空洞 D.不会形成包裹 E.一定会形成溃疡 16.结核球的形成是干酪样坏死物被 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排出 E.吸收 17.一般来说,当坏死灶较大不能溶解吸 收或完全机化时,下列哪一项叙述较合适 A.一定形成空洞 B.最易分离排除 C.不会形成溃疡 D.大多产生包裹 E.长期不发生变化 18.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 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 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19.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 结节 E.以上都不是 20.急性胃炎时,表浅胃黏膜坏死脱落可 形成 A.糜烂 B.窦道 C.瘘管 D.空洞 E.溃疡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E ) 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E、肺动脉 2、下列哪些器官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B ) A.心、肝 B.心、脑 C.心、肺 D.肺、肠E、脾、肾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E ) A.常形成肿块 B.生长旺盛 C.相对无限制生长 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 E、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 4、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 C ) A.肿瘤生长方式 B.肿瘤的生长速度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肿瘤是否转移E、肿瘤的阻滞结构 5、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C )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中层动脉硬化 C.大动脉粥样硬化 D.中动脉粥样硬化E、微动脉粥样硬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C ) A.脾大 B.腹水 C.肝掌 D.“海蛇头”现象E、消化不良 7、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A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E、乳头部 8、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C ) A.脑 B.肝 C.肺 D.骨E、肾上腺 9、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形成桥接坏死见于( C )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度肝炎 D.急性普通型肝炎E、慢性轻度肝炎 10、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C ) 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钾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钠血症E、高

钠血症 11、低钾血症可出现( B ) A.反常性碱性尿 B.反常性酸性尿 C.中性尿 D.酸性尿E、碱性尿 12、缺氧、中毒、感染等引起水肿主要因为( D ) A.钠水潴留 B.毛细血管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淋巴回流障碍 13、水肿和水中毒的相同点是( B ) A.低钠血症 B.细胞外液增加 C.细胞内液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E、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14、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C ) A.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B.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碳氧血红蛋白化验阳性 D.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 E、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小于7g/dl 15、急性肾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E ) A.氮质血症 B.低钠血症 C.水中毒 D. 代谢性酸中毒E、高钾血症 二、多项选择题(2题,每题2分,共4分) 1、休克晚期可发生(ABCDE ) A.心力衰竭 B.肾衰竭 C.休克肺 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E、脑水肿、颅内高压 2、肝性脑病的诱因有(ABCDE ) A.上消化道出血 B.感染 C.便秘 D.不当使用镇静、止痛、麻醉类药物E、高蛋白饮食 三、填空(27空,每空1分,共27分) 1、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损伤主要有(变性)和(坏死)。 2、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水肿: 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 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 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 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 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 0.5~2mm。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

病理学综合试题重点

病理学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 1、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溶解,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浆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2、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 A、胞浆基质内 B、线粒体内 C、内质网内 D、高尔基体内 E、溶酶体内 3、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4、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 A、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 D、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E、干性坏疽伴有感染 5、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

B、类脂 C、胆固醇 D、脂褐素 E、中性脂肪 6、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化生 7、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8、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9、Ⅲ型梅毒发生的坏死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坏死 C、坏疽 D、纤维素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0、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脑、肠 B、肾、肠、脑 C、心、脾、肾 D、脾、心、肺 E、肾、心、肺 11、脂肪栓塞病人死亡原因常见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脑出血 E、心肌梗死 12、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13、一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两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肋缘下3cm,轻度压痛,AFP正常。患者的肝脏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种病变 A、肝细胞癌 B、慢性肝淤血 C、肝脂肪变性 D、慢性肝炎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发生气体栓塞 A、颈部外伤和手术 B、胸部外伤和手术

病理学考试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第一、二章细胞的损伤、适应与修复 一、单选题(共132道) 1.外科病理学应用最广泛的病理学研究方法是 A.尸体剖验 B.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 C.动物实验 D.电镜 E.活检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3.脱落细胞学可用来检查 A.痰液 B.尿液 C.胸腔积液 D.乳房穿刺物 E.以上均可 4.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 E.心、肝、肾 5.病理学被视为桥梁学科的原因是 A.与基础医学关系密切 B.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 C.能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D.能指导临床的治疗 E.与A、B、C有关 6.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 B.骨骼肌 C.神经细胞 D.软骨 E.平滑肌 7.下列哪种不是病理学的研究范畴 A.病因学 B.发病机制 C.疾病的治疗 D.病理变化 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8.关于动物实验,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可以复制某种疾病的模型 B.动物实验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人体 C.可以了解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D.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药物或其他因素对某种疾病的疗效和影响 E.可利用动物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9.“静脉石”的形成是静脉内的血栓发生了 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脱落 E.吸收 10.下列哪种色素与细胞萎缩有关 A.胆色素 B.疟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含铁血黄素 11.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的病变是 A.萎缩 B.发育不全 C.肥大

E.化生 12.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 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13.组织发生坏死时,间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A.和实质细胞同时发生 B.较实质细胞出现更早 C.一般不发生改变 D.在实质细胞病变之后发生 E.只发生轻度变化 14.“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15.在坏死组织发生分离排出的过程中,下列哪项描述的内容不够合适 A.有溶解现象出现 B.有炎性过程参与 C.可产生空洞 D.不会形成包裹 E.一定会形成溃疡 16.结核球的形成是干酪样坏死物被 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排出 E.吸收 17.一般来说,当坏死灶较大不能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时,下列哪一项叙述较合适A.一定形成空洞 B.最易分离排除 C.不会形成溃疡 D.大多产生包裹 E.长期不发生变化 18.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19.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20.急性胃炎时,表浅胃黏膜坏死脱落可形成 A.糜烂 B.窦道 C.瘘管 D.空洞 E.溃疡 21.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下列哪项无关 A.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 B.坏死细胞的数量 C.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再生能力 D.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 E.坏死灶有无形成脓肿 22.下述哪项不是心脏萎缩的肉眼特点 A.体积小 B.呈褐色 C.心肌质地硬韧 D.心脏表面血管弯曲 E.心脏表面血管增粗

最新病理学期末考试卷

病理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常见的一类病因()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3 2、渗出液与漏出液在下列哪项无明显区别() A、蛋白量 B、细胞数 C、比重 D、凝固性 E、液体量 3、卡他性炎是指() A、粘膜的变质性炎 B、粘膜的渗出性炎 C、粘膜的增过性炎 D、浆膜的急性炎症 D、浆膜的慢性炎症 4、下列有关肺淤血的描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包细血管扩张充血 B、肺泡腔内出现心里衰竭细胞 C、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 D、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 E、肺泡腔内出现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5、肠系膜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于() A、肺 B、脑 C、心 D、肝 E、肾 6、局部静脉淤血的病变特点有() (1)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2)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3)器官代谢旺盛,温度升高(4)器官代谢降低,功能低下(5)多见于生理状态下 A、(1)(3)(5) B、(2)(3)(4) C、(1)(2)(4) D、(3)(4)(5) 7、血栓形成后可能对机体的影响有() (1)止血(2)引起梗死(3)局部淤血(4)对机体无明显影响(5)引起慢性瓣膜病 A、(1)(2)(3)(4) B\(2)(3)(4)(5)C、(1)(3)(4)(5)D、(1)(2)(3)(4)(5) 8、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电解质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总量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E、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9、引起高钾血症的最常见愿因是( ) A、急性酸中毒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大量使用含钾药物 D、输库存血过多 E、严重组织损伤 10、某男性患者,因暴饮暴食而腹泻3天,每天腹泻10余次,在附近卫生院静脉输入葡萄糖液,症状加重入院,就诊时患者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血压72150mmHg,脉搏数120次/分,血清Na+浓度120mmol/L,尿钠8mmol/L,该患者可能发生了()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盐中毒 11、下列那一项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持续呕吐 B、严重腹泻 C、结肠造瘘 D、肾功能衰竭 E、严重休克 12、PaCO2高于正常表明机体可能存在( ) (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性酸中毒(3)代谢性碱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5)混合性酸中毒 A、(1)(2) B、(2)(3) C、(4)(5) D、(2)(5) 13、肿瘤异性性是指() A、肿瘤外观形态的差异性 B、肿瘤间质的多样性 C、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 D、肿瘤组织代谢上的差异性 E、肿瘤组织结构异常 14、癌前病变指的是( ) A、具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 B、有癌变可能性的良性肿瘤 C、瘤样增生的良性病变 D、交界性肿瘤 E、良性肿瘤出现癌变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1.缺氧是由于()。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5.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血液H+浓度升高 B. 血液CO2分压升高 C. 血液温度升高 D. 红细胞内2,3-DPG增加 E. 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6.关于发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B. 发绀不一定是缺氧 C. 动脉血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即可引起发绀 D. 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发绀一般较明显 E. 循环性缺氧可出现发绀 7.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属于发热的是()。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应激 C. 剧烈运动后

D. 中暑 E. 伤寒 9.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12.决定热型的因素是()。 A. 体温的高低 B. 体温的上升速度 C. 体温的持续时间

医学检验病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病理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下列除了哪一项外,均是活检的目的? A.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 B.对术中患者作出即时诊断。 C.定期活检随诊病情。 D.可用于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2、诱因是指 A.能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B.与疾病有因果关系的因素 C.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 D.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3、下述脏器中,哪个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 B.肾 C.肺 D.脑 4、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 A.右心衰竭 B.肺褐色硬变 C.间质性肺炎 D.冠心病 5、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炎症介质形成 B.分解代谢亢进 C. 白细胞渗出 D.分子浓度增高 6、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 A.肿瘤发生转移 B.肿瘤切除后复发 C.肿瘤的边界不清 D.肿瘤出血坏死 7、患者,男,52岁,三年前诊断为下肢脉管炎,近二月来出现左下肢第一足趾逐渐变黑、变硬、干燥、疼痛,此足趾最为可能的病变为 A B C D 8、风湿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 、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 B 、Aschoff 小体形成 C 、心外膜纤维蛋白性渗出 D 、胶原纤维的纤维蛋白样坏死 9、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是 A. 浆液性炎症 B. 化脓性炎症 C. 纤维素性炎症 D. 卡他性炎症 10、乙型肝炎病毒毒力一样,但免疫反应过强的人易发生 A .不发病,仅为病毒携带者 B C .轻度慢性普通性肝炎 D .重型肝炎 11、高血压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 A 、心力衰竭 B 、肾功能衰竭 C 、高血压脑病 D 、脑出血 12、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是 A .局灶型肺结核 B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 .浸润型肺结核 D .干酪型肺结核 13、下列哪一种疾病的病变是以变质性炎为主? A.慢性阑尾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 肾小球肾炎 D.大叶性肺炎 14、既有肝细胞的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是下列哪型肝炎 A .亚急性重型 B .急性重型 C .轻度慢性肝炎 D .急性普通型 15、大叶性肺炎最常见于 A .久病卧床患者 B .年老体弱者 C .青壮年 D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16、下列表现除哪项外均与门脉高压有关 A .脾肿大 B .蜘蛛痣 C .腹水 D .胃肠淤血 17、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 、胸主动脉 B 、升主动脉 C 、主动脉弓 D 、腹主动脉 18、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特征是: A. 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B.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 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D. 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19、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肾小球肾炎 2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 组织结构的异常 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C. 瘤细胞的多形性 D.病理性核分裂象 21、属于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纤维肉瘤 C.淋巴瘤 D.皮肤乳头状瘤 22、诊断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 A.CT 检查 B.脱落细胞学检查 C.X 线透视 D.活组织检查 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冠状血管是 A 、右冠状动脉主干 B 、左冠状动脉旋支 C 、左冠状动脉主干 D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24、高血压时左心室壁肌肥厚是由下列哪种类型? A 、肥大 B 、化生 C 、增生 D 、肉芽组织 25、大叶性肺炎患者出现明显紫绀等缺氧症状时,提示病变处于何期? A 、充血水肿期 B 、红色肝样变期 C 、灰色肝样变期 D 、溶解消解期 26、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最多见的部位是: A .球部 B C .降部前壁或后壁 D .升部前壁和后壁 27、急性普通型肝炎肝细胞常见而普遍的病变是: A .坏死 B .变性 C .再生 D .萎缩 28、风湿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 、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 B 、心外膜纤维蛋白性渗出 C 、Aschoff 小体形成 D 、胶原纤维的纤维蛋白样坏死 29、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关的病原菌主要是: A. 病毒 B. 寄生虫 C. 葡萄球菌 D. 链球菌 30、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 血源性感染 B. 上行性感染 C. 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 D.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2分/题,共计20分) 1、病理性萎缩主要包括 、 、 、 、 五种类型。 2、炎症常见的全身反应有 、 等。 3、来自门静脉的栓子,可引起 栓塞 4、高分化鳞癌的癌细胞之间可出现 5、风湿病皮肤病变可表现为_____ ______和_____ ______。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等。 7、慢性肾小球肾炎肉眼改变为________ 8、发生在实质细胞的变性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9、创伤愈合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和 ________ 。 10、 肿瘤生长动力学与下列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5分/题,共计30分) 1、血栓形成 2、炎症 3、异型性 4、原发综合征 5、肾病综合症 6、机化 四、 问答题(10分/题,共计20分) 1、何为炎症的典型局部表现?其发生机制是什麽? 2、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病理学考试重点二问答

问答题: 一,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作用和结局。 概念: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组成: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 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陷;机化或包裹坏死细胞,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二,血栓的相关问题。 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凝血因子Ⅶ和血小板,启动内源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激活外源凝血过程。 ②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减慢或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③血液凝固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所引起。类型:①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室内以及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形成延续性血栓头部。 ②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③红色血栓:为阻塞性血栓,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导致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延续性血栓尾部,并可沿血流方向即朝向心脏延伸。 ④: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脱落。 影响:阻塞血管;栓塞;栓塞;心脏膜病;出血。 三,渗出的意义。 防御作用:稀释和中和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渗出物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交织网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纤维素网可称为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有的成分有利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不利影响:过多的渗出物有压迫和阻塞的作用;纤维素吸收不良反应可发生机体粘膜作用。四,炎症的常见问题。 炎症介质的来源及其主要作用: 炎症介质可来自细胞,也可来自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有利于炎性渗出,并具有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有的炎症介质还可引起发热、致痛、组织损伤等。 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急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病理特点一般以渗出为主,可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坏死,增生反应较轻;慢性炎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经过,病程长,病理特点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和变质性变化一般较轻。 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①,浆液性炎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点; 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点; ③,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晨读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④,出血性炎症,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 化脓性炎症的类型,各自的特点: ①,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②,蜂窝织炎,为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常发生于疏松的组织内; ③,表面化脓和积脓,前者系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其表面渗出,后者系浆膜腔或空腔器官的化脓性炎,脓液积存子腔内不易排出。 肉芽肿性炎的定义,分类和各自形态特点: 肉芽肿炎症即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常见类型有: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病原体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其中巨噬细胞能转化为上皮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②,义务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引起,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形成结节状病灶,即在异物周围形成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成结节状病灶。 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验证过程是损伤和抗损伤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总体上变现出防御为主的反应。机体通过炎性出血和渗出反应,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稀释与中和毒素、清除异常物质,并通过增生修复损伤的组织,这些对机体都是有利的。但是致炎因子可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渗出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影响功能,这些对机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 五,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恶性肿瘤多,可见病理核分裂现象;良性肿瘤少。 生长速度:恶性肿瘤快;良性肿瘤慢。 继发改变: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良性肿瘤少见。 转移:恶性肿瘤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 复发:恶性肿瘤易复发;良性肿瘤不复发或少见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较大,破坏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的组织出血性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良性肿瘤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 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⑤,遗传,年 龄,性别,体重,感染等其他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①,脂质因素;②,内皮细胞损伤;③,单核-巨噬细胞作用;④,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大的病变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泡沫细胞积聚内膜下形成脂纹,刺激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斑块,最后,泡沫细胞坏死释放脂质而形成粥样斑块。 七,门脉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①,慢性酒精中毒;②,病毒性肝炎;③,营养缺乏;④,中毒。 病理变化:肉眼: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肝体积明显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所包绕。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中的干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或坏死,再生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并常出现双核。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原因:肝小叶结构破坏,血管减少,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假小叶形成,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小叶下静脉,使其扭曲、闭塞,肝窦内的血液流出受阻;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的吻合支,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液流入肝静脉。 肝功能不全,原因:肝实质细胞长期反复破坏的结果。 八,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肉眼弥漫性轻度至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而色较红,固称大红肾。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使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淀物。 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 九,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慢性肾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量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而功能丧失,少量肾单位代偿性肥大,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显微组织增生,细、小动脉硬化,肉眼观察形成继发性颗粒型固缩肾。 临床变现:慢性肾炎综合症。 十,心肌梗死。 概念: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原因: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类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种,区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一般梗死后六小时才能看到肉眼变化;光镜下,梗死灶边缘的心机纤维呈波浪状和肌质不均,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呈早期凝固性坏死。24~72小时后,梗死灶呈伴有污点的苍白色,有时充血明显;光镜下,整个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3~7天,梗死灶变软,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光镜下,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胞浆内出现颗粒及不规则横带(收缩带),在梗死灶周围边带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梗死区开始机化,间质水肿,常见出血。 并发症:心脏破裂,较少见;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 十一,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多经过粪—口传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经过输血、注射、密切接触传播。 基本病变: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变现为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样坏死、桥接坏死。②,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十二,比较流脑和乙脑。 病原体:流脑,脑膜炎双球菌;乙脑,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流脑,呼吸道传播;乙脑,蚊虫传播。 流行季节:流脑,冬春;乙脑,夏秋。 病变性质:流脑,化脓性炎;乙脑,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流脑,蛛网膜下腔大量灰黄色脓液,脑回、脑沟模糊。镜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乙脑,主要累计大脑灰质和神经核团。大脑皮质和基底节、视丘最为严重。严重病例受累脑组织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纸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袖套状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流脑,高热、头痛、呕吐、颈直强;脑脊液浑浊,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查到病原体;乙脑,高热、头痛、昏迷;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脑脊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 预后:流脑,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严重病例引起死亡。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乙脑,大部分病例可治愈。病情重者可发生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十三,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原发性,初次;继发性,再次。 易感人群:原发性,儿童;继发性,成人。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和致敏性:原发性,无;继发性,有。 病变起始部位:原发性,上叶肺下部,下叶肺上部,近肺膜处;继发性,肺尖部。 病理特征:原发性,原发综合症;继发性,病变复杂、新旧病灶交替,较局限。 主要病变特点:原发性,以渗出、坏死为主;继发性,以增生、坏死为主。 主要传播途径:原发性,淋巴道或血道为主;继发性,支气管播散至肺内为主。 病程:原发性,短(急性经过),大多自愈;继发性,长(慢性过程),需治疗。 十四,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大叶性肺炎,肺炎球菌;小叶性肺炎,多种细菌,常见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小叶性肺炎,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大叶性肺炎,急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小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范围:大叶性肺炎,一般发生在单肺侧,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小叶性肺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小叶性病灶,大小不一,病变多发,散在两肺。 结局:大叶性肺炎,绝大多数痊愈;小叶性肺炎,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常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十五,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肾小球肾炎,变态反应性;肾盂肾炎,化脓性。 病因:肾小球肾炎,多种抗原;肾盂肾炎,细菌。 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为主,也可下行性感染。 病变特点: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炎,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变现: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盂肾炎,高烧、寒战、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血尿。 结局:肾小球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肾盂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十六,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 基本病变:①,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渗出的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②,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围绕中央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③,变质为主的病变病灶呈淡黄色、易碎的干酪样坏死。以上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 转归: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