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经济法的认识

浅谈对经济法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a5307959.html,

浅谈对经济法的认识

作者:梁曼淳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8期

摘要经济法以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产生的过程当中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由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指导的经济生活时期,当中反映了政府与市场二者互补、互动的关系,说明了社会经济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需要充分运用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作用。经济法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我们希望将政府干预放在一个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框架内,需要政府干预的才干预,不需要政府干预的由市场充分发挥其基础性配置作用。

关键词经济法需要国家干预平衡市场政府

作者简介:梁曼淳,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专业2012级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096-02

一、从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谈谈对“社会经济关系需要国家进行干预”的理解

社会经济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应当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放在一个动、静结合的状态去考虑。一个平衡的经济状态应该是市场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政府以最大限度的理性行使其职权与职责。然而,当市场失灵了,政府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经济法应运而生。也就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缺失。

首先,是基于市场失灵而产生。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性调节机制,市场经济刚刚建立以及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市场调节简直可以说是唯一的调节机制。当然,市场机制并非万能,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市场机制的趋利性、被动性和滞后性等。市场调节要充分发挥作用须具备一定条件。从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市场缺陷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市场不完全;二是市场不普遍;三是信息失灵;四是负外部性;五是公共产品的短缺。市场缺陷及其引起的市场失灵在造成经济上严重后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包括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发等,这些问题导致社会的动荡,并迫使人们思考对策,期盼某种力量和机制以克服和弥补市场的各种缺陷。这表明,市场机制已表现出缺陷和不灵之处,需要国家干预,需要一种非传统民法、行政法形式的新的法律形式——经济法,这是所有经济法学者的共识。

其次,基于政府失灵的考虑。传统经济法理论是以对政府的完全理性假设为基础的。完全理性假设认为,人的理性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由一批具备完全理性的人类精英所组成的政府可以无所不能,从而主张国家应该全面干预经济。而现代经济法理论是以对政府的有限理性为基础的,认为一方面政府是不可能是无所不能,因此不能全面干预经济,另一方面,即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