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安县半岭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

惠安县半岭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

惠安县半岭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
惠安县半岭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

摘要

惠安县半岭村位于泉州市惠安县紫山镇的西北部,是一个面积为13平方公里的村庄,拥有众多的农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形成独特的村庄田园风景,但旅游资源却未被很好的开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半岭村的村域概况、现有旅游资源状况、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以及开发旅游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惠安县半岭村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规划,充分利用惠安县半岭村的优秀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将其规划设计为乡村旅游项目,突出乡村的田园气息,挖掘乡村的魅力,体现半岭村的特色,以期能实现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拉动当地经济。

关键词:惠安县;半岭村;乡村旅游;田园魅力

Abstract

Banling village Huian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Zishan town Quanzhou city, it is an area of 13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village, it has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resources and tourism resources, it has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ch products, forming a unique village pastoral scenery tourist resources, but it has not been well developed. In this thesis, it is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rural tourism project, through the presence of Banling village , analysis of existing sit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ravel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lanning of Banling village Huian Count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cellent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projects, highlighting the idyllic rural breath, mining rustic charm, reflected a Banling villag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industry,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timulating the local economy.

Key words: HuiAn county; Banling village; Rural tourism; Pastoral charm

目录

一、乡村旅游概述

二、半岭村概况

三、半岭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 (2)

1、自然景观 (2)

2、人文景观 (3)

(二)旅游资源评价 (5)

1、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5)

2、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 (5)

四、半岭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一)旅游产品设计主题与原则 (6)

1、主题 (6)

2、原则 (6)

(二)旅游产品设计 (7)

1、食 (7)

2、游 (7)

3、购 (9)

4、住 (9)

5、行 (10)

6、娱 (10)

(三)旅游线路设计 (11)

五、半岭村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一)半岭村乡村旅游的推广 (13)

1、媒体宣传 (13)

2、节庆活动 (13)

3、其他方式 (13)

(二)基础设施建设 (13)

(三)人员培训 (13)

(四)整合周边资源开发 (14)

六、结语

参考文献 (15)

附录1 (16)

附录2 (18)

附录3 (20)

致谢 (21)

一、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1-3]。

目前,国内的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4-5]。

乌恩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的,不过多依赖资本和高度技术,较少使用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活动形式,并认为乡村旅游只是农业旅游的一种类型[6]。

肖佑兴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7]。

马波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客体的类型[8-9]。

国外很多学者也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研究,其中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10-11]。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征,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12]。

惠安县半岭村位于惠安县的西北山区,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尚未开发出乡村旅游,本文对半岭村开发乡村旅游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半岭村概况

惠安县半岭村位于泉州市惠安县紫山镇的西北部,是一个面积为13平方公里的村庄,半岭村地处泉港、洛江交界处,距离紫山镇镇区仅10公里,距离惠安县县城19公里[13]。全村共10个自然村 ,分别为石头前、新厝、树林、后板、前板、路下、庵下、东山、双溪、芙蓉,2011年末总人口为840人[14]。

图 2-1 半岭村区位图

半岭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层状倾斜为山地丘陵地形,其海拔高度在153m-753m之间分布,笔架山为村庄最高峰,海拔高度约为752.3m,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雨量,年平均气温为19.7℃,而其年降水量也是极好的1022mm[15-18]。

半岭村拥有丰富的农林资源,生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盛产有“半岭牌”蜂蜜、油茶、土鸡、鸭、黑山羊等名优水果龙眼、余甘、红柿等,有独特的村庄田园风景。半岭村中有笔架山、笔架寺、宋代蔡襄的石刻文字“清晖”石刻、清朝时期的邱二娘起义遗址、村庄古民居等古迹。

三、半岭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半岭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以笔架山、龙潭水库为代表的山水景观,笔架寺(仙公寺)、邱二娘起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及梯田景观为代表的田园风光。

(一)旅游资源分类

1、自然景观

(1)油茶梯田风景

半岭村耕地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多数以梯田为主,其梯田上种植的油茶在

开花时节形成村庄独特的田园风景,油茶花洁白如雪,点缀在绿叶之间,散发出

淡雅清香,且油茶的花期较长,能够有很长的观赏期。

(2)龙潭水库

在半岭村内有一个水库,取名为“龙潭水库”,水库常年蓄满了水,已经喂养了许多游鱼,可多加利用,让其成为一座水上之城。

(3)余甘园、龙眼园、红柿园

半岭村内的水果以余甘、龙眼和红柿为主,在花开的季节能够让水果园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在丰收的季节,园内果树上挂满了水果,形成丰收的景观。

(4)百年古松、油杉园、母子情深树

在半岭村内有较为特色的树木,例如有一棵年旬过百的古松,它与半岭村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无言的承载着半岭村的历史;有一片百年油杉园,它是珍稀树种,只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下才能存活;还有两棵紧密相拥的大树和小树,就如同一位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那份母爱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母爱是如此的纯洁与伟大。

(5)笔架山

笔架山为惠安县第一高峰,山顶三峰相连,状如笔架,因此而得名。笔架山海拔为752.3m,与泉港区第一高峰大雾山(海拔797.5m)相连[7]。这里是黄塘溪、萎溪、坝头溪的发源地。山林内鸟语花香、野果遍野、满山翠绿、泉水叮咚、林涛阵阵,环境优美,旅游价值极高。

半岭村还拥有丰富水域景观,并且有一定的旅游价值。如龙潭水库、尾田水库、溪南水库以以及村庄河流边的木栈古道,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就可以增添村庄旅游点。

2、人文景观

(1)邱二娘起义遗址

邱二娘在清咸丰三年是惠安县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曾经在此聚众起义,惩治贪官污吏,斩杀当地的粮差,起义遗址位于惠安县半岭村笔架山的半山腰的半岭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笔架寺

笔架寺位于紫山镇半岭村的笔架山内,笔架寺北靠笔架山主峰(三峰),始建于东晋(317-420),坐北朝南,建筑面积达155平方米,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因寺内祭祀“何氏九仙”又名仙公寺。据说,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迁居于此。寺庙建成后,兴极一时,游客、香客摩肩而至。因山面积较小,容纳不下怎么多人,

南北朝时(450-520)何氏九仙部分迁移到现在洛江马甲镇的仙公山,因此笔架山可谓是泉州敬奉“仙公”最早的地方。寺庙分别于明朝和1984年重修。寺的左边是仙公阁,供奉“何氏九仙”,紧接着是“观音殿”,供奉“观音佛祖”。

(3)特色古民居

半岭村内拥有一片较为特色的古民居,其较为特色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观赏价值。民居是以群居为主要目的建造的,其体现了半岭村民众的智慧,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但是这片古民居的具体的建造年代却是个难题,已经很难考究出来了。

(4)摩崖石刻

半岭村内有一块摩崖古石,宋代时,蔡襄出游经过此地时,看到村内山清水秀、红花遍野,如此美景,于是在高二丈有余的悬崖古石上写下了“清晖”二字,并且在石刻左侧署名“蔡襄”,以表达他对此处的赞赏与留恋。

表3-1 半岭村现状旅游资源分布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名称

A地文景观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C 峰从笔架山

B 水域风光BA 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龙潭水库

C生物景观CA 树木

CC花卉地CAB 丛树

CAC 独树

CCB 林间花卉地

母子情深树、百年油杉

园、余甘园、龙眼园、

红柿园

百年古松

梯田油茶风景

E遗址遗迹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遗址遗迹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邱二娘起义遗址

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D居住地与社区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

建筑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CG 摩崖字画

笔架寺

特色古民居

清晖古石

图 3-1 半岭村旅游资源分布图

(二)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详见附录2),并且运用打分评价方法对惠安县半岭村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

按照国家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为标准(详见附录3、4)。以国内其他相类似的旅游资源为参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再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原理,对旅游资源单体逐一进行评分和加权总计,得出综合评价赋分值,再评定等级。根据评分,经过统计得出结果,如下表3-2 所示:

表3-2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表

旅游资源等级旅游资源单体旅游资源得分旅游资源数量

四级(优良级)邱二娘起义遗址77 1

三级(优良级)笔架寺69 1

二级(一般级)笔架山57 1

一级(一般级)母子情深树

百年油杉

百年古松

“清晖”古石35

31

26

33

4

据统计,得出四级资源1个,三级资源1个,二级资源1个,一级资源4个,其中还有未获得等级资源9个。虽然半岭村内低级别的旅游资源所占比重大,优良级旅游资源所占比重少,但对于开发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特色。

根据半岭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半岭村的旅游资源、农林资源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并且富有其独有的特色。其村内不仅拥有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一些革命遗址及富有历史价值的人文资源,所以可以将半岭村规划为乡村旅游模式,让其充分展现出半岭村独特的乡村魅力。

四、半岭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一)旅游产品设计主题与原则

1、主题:“回归田园,感受农耕”

半岭村在开发中应该把生态作为村庄发展的主线,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结合生态农业共同发展,把村庄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相辅相成的结合一起,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乡村资源,着重突出乡村旅游应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真实的乡村情感,再配合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的农耕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出半岭村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情,开发出吸引力十足的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独特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原则

(1)新颖原则

在半岭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以“新颖”为特色,将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乡村气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乡村氛围,开发田园特色。

(2)实效原则

将半岭村内最美的季节、最美的风景呈现在客人面前,并适时的结合节庆节日开发活动,结合社会新象推出新产品,与时俱进,革旧迎新。

(3)差异性原则

在半岭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要秉承“差异性”的原则,找出半岭村的独特风景,设计出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的线路和产品,多方向发展,不单调重复。

(二)旅游产品设计

1、“食”

(1)农家乐

半岭村农家乐中的食品取材于当地绿色食品,开发山

水中鱼虫草花等生态食品,并与当地特色结合形成自己的

菜色,让游客从中品山水之美味。例如以半岭村的特产黑

山羊设计出一份烤全羊即“烤黑山羊”;土鸡土鸭可以

将其制作成美味的煲品;而健康的蜂蜜不仅可以制成的美

妙可口的甜点还能成为特色菜的调剂品;尤其是在当地盛图4-1 草粿

产一种可食用的野草即鼠曲草(也叫清明草),可将其制成草粿;油茶可作为辅料的食品等。

(2)魅力厨房

魅力厨房是指在农庄内建设开放式的厨房套间,套间内

设施一应俱全,可将其租赁给在农庄内采摘了绿色无公害的

果蔬或购买了当地的其他食品的游客们,他们可在开放厨房

内自行烹饪,享受自己动手的农家菜肴,这不仅让游客参与

农家生活中,也展示了游客们自己的风采。图4-2 魅力厨房

2、“游”

由于半岭村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所以本文中将“游”的旅游产品设计为“观光游”和“体验游”两大类,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不同需求,也设计出了动与静的分离与结合。“观光游”是以欣赏村中美景为主线,让游客们可以“观美景、闻清香、听欢笑,放飞心情”;“体验游”是以让游客体验“农乐”为主线,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的作息,感受农忙,放下工作时候的紧张与繁忙,感受简单的轻松与乐趣。

(1)观光游

①油菜花、油茶观光园

半岭村拥有一片整齐的梯田,并且已在梯田上种植了油

茶和油菜花,这在其盛开之际将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

成片的油菜花开放,仿佛置身于花海;洁白的油茶令人又爱

又怜,尤其是还可摘下茶桃当零嘴吃,它又白又大,吃起来图 4-3 油茶花

又酸又甜甚是可口。

②特色古民居

半岭村内拥有一片较为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游客们可以

欣赏到建筑设计以方形为主,外观均为方砖、方门、方窗、

方瓦,并且色调以红色为主,并在墙底配以白色的鲜艳醒目

的建筑。游客可以间接感受到类似于四合院的民居生活。游图4-4 特色民居客可以在这里参观、游玩、休憩等。

③笔架山

笔架山生态风景区可以在山环水绕的林间打造竹制

阁楼、小木屋、木制茶室等以供游人休憩、游玩,还可以

在山林中设计一款具有乡村特色、仿真的迷你“鸟巢”,

游客们可以爬上树上欣赏山中美景,倾听鸟儿歌唱,呼吸图 4-5 笔架山

清新空气,感受如同鸟儿般的自由。

(2)体验游

①生态养蜂园

半岭村的蜂蜜产业较为发达,已经拥有了自己的

品牌:“半岭牌”蜂蜜。游客可以在养蜂园内观赏蜜蜂

采蜜的美景、体验收集蜂蜜的乐趣等等。图 4-6 生态养蜂园

②生态采摘园

半岭村内有丰富的农林资源,盛产余甘、龙眼、红柿等水果。还可在采摘园内种植各种蔬菜,游客可以在生态采摘园内采摘水果、新鲜蔬菜、种植蔬菜、为蔬果浇灌等。

③龙潭月城

将龙潭水库改造成一座水上之城,在水库内种植

荷花,建筑水上亭阁栈道,并且在水库旁配备小船等

娱乐设施供游客在水中玩耍。游客们可以徒步在栈道

上散步,也可雇人划船或三五人划桨同游,穿梭于荷

塘,亲近花鸟鱼,在荷花结藕时候,还能亲自采藕,图 4-7 龙潭月城

乐趣无穷。

④岭山岭水山庄

是一个开展农家乐的山庄,在山庄内游客们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旅社、参加农活等,在不同的季节还会开展根据季节而设计的主题活动。

⑤笔架寺

笔架寺又名“仙公寺”,是泉州敬奉“仙公”最早的地方,经历了文革破坏后重新修复。因此可以在笔架寺内制作浮雕、壁画的形式记载其艰辛的发展路程。还可以在寺庙内准备游人厢房、建造松下棋盘等设施以供游人体验庙宇生活。

3、“购”

半岭村气候独特,农产品丰富,盛产有“半岭牌”蜂蜜、油茶、土鸡、土鸭、黑山羊等,名优水果有龙眼、余甘、红柿等。游客们可以购买半岭村特有的“半岭牌”蜂蜜;油茶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名,其有着清热解火、清肝明目、延年益寿等保健功效,属于高营养、低热量的高档保健食用油,且优于世界公认的橄榄油,而土鸡、土鸭、黑山羊等极具营养,可活售或制成干货,游客还可在水果成熟季节自己在园内采摘,或者购买已包装完成的商品等等。根据半岭村的特色,可以设计出一些游客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地点。

(1)集市

农村人有“赶圩”的习惯,可以在半岭村内设置一个集市点,规定每月逢农历五、十五、二十五的日子可以在集市内摆摊设点兜售农家特产,游客可以在集市内逛街购物,甚至还能租赁售卖点,将游客自己种植在租赁地里的农产品拿来出售,更加贴近乡村生活。

(2)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可以有节庆活动和旅游地规划设计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举办节日庆典,游客可以在庆典活动时候游玩及购买;可以在中外“情人节”时举办百花赏,情侣们可以在此漫步赏花;还有“夏夜祭”、“美食街”等活动时候,游客都能在活动举办地点购买当地特色产品。

(3)新鲜买卖

游客们可以在农庄、农家、生态园内自己动手,现摘、现捉、现卖,不仅买到了新鲜的食物还能够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4、“住”

(1)农家旅社

农家旅社为农家乐庄园附带的旅社。这里为游客提供

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

物、亲农家乐”的一系列富有乡村气息的活动,让游客参图 4-8 农家旅社

与其中。

(2)特色民居

在半岭村内,有一处较为特色的古民居,可以将其开放部分民居给游客居住,让游客在民居内深刻感受到原始的农家生活。

5、“行”

(1)步行

游客可以在梯田油茶、油菜花园中,在田埂上自由穿梭嬉戏,嬉闹于花田间,鼻尖充斥着诱人的花香,脚下是土地柔软的触感,享受着混合着花香与泥土带来的沁人心鼻,一份自由与清新。

(2)自行车

在村内设置自行车“出租点”,让游客可以骑车自由在村内穿梭而不受路程的限制,还可以感受结伴出游的乐趣,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

(3)船

在龙潭月城,船有着很大的乐趣,当荷花盛开时节,

游客们划船进入荷园,近距离欣赏含苞欲放的荷花或者

是盛开的洁白,感受荷叶轻抚脸庞,还能喂养成群的游

鱼,看着鱼儿围绕船边,也能够在船上静静垂钓,静享

时光。

6、“娱”图 4-9 荷园游船

根据半岭村的农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可以将半岭村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开展娱乐活动。

春: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也是个农

忙的季节。因此可以开展以“回归田园,感受农耕”

为主题的活动。游客可以在田园内帮助村民种植蔬果

花草或者租下一块田地种植其想要的蔬果花草,经常

过来照料或托村民照料,感受耕田的乐趣。图 4-10 农耕

夏:以“夏夜祭”为主题,可在龙潭月城或生态园内,

开展乡村晚间活动,例如“捕捉萤火虫大赛”、“钓鱼大

赛”等等,还可开展美食街、烟花展、百花赏等一系列活

动。

图 4-11 林中萤火虫

秋: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游客可以参加当地村民的秋收,例如收割水稻、采摘瓜果等,或者可以收获自己租地种下的蔬果,享受丰收的乐趣。游客还可以在农忙完毕的田地上或空旷处迎风放飞自制的风筝。

冬:冬天可在岭山岭水山庄内开展“篝火晚会”,众人载歌载舞,还可以小团体烧个小火堆烤地瓜、讲故事等。还有村内还有一个关于“半岭开路八抬轿”的传说,可以根据这个传说,制作出一个有复古特色的省亲活动,也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

(三)旅游线路设计

线路一:生态旅游一日游

主题:香榭亭台百花香,嗡嗡耳语乐开怀。

线路:龙潭月城→百年油杉园→农家庄→油菜花、油茶观光园→生态养蜂园→岭山岭水山庄

设计理由:这条旅游线路是以生态旅游为主题,让游客轻松坐享“眼观、鼻嗅、耳闻、口味、乐感”等多重感官乐趣。并且线路中分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色,可以将其概括为“春赏花、夏节游、秋丰收、冬乐呵”,并不是一年四季的线路都是重复无趣的而导致游客再次来旅游时失去了新鲜感。

线路介绍:在上午9:00,游客们乘做旅游巴士来到了龙潭月城,此处以荷花、亭阁、游鱼为特色,游客们可以在荷园中划船自由穿梭、钓鱼,特别是夏秋时节正是荷花盛开之际,那正是最美时节,游龙潭结束后,游客们需在自行车出租点挑选喜欢的车辆以开始接下来的旅行;在上午11:00时来到了百年油杉园,游客可以观赏油杉,油杉是中国的保护植物之一,也是福建省的气候下特有的植物;在中午12:00来到了农家庄,游客可以在此休息、嬉闹、品尝农家菜肴,午休期间还可在旅社内稍事休息片刻后再精神饱满的出发;休息完毕,在下午2:30时,我们来到了油菜花、油茶观光园,是以春赏油菜花、秋赏油茶花的目的而种植在同一片区的,让游客观赏迎风起舞的花儿,朵朵花轻触指尖的温柔,让自己包裹在花的芬芳之中;在下午4:00来到了生态养蜂园,这里为游客提供养蜂、采蜜等的养蜂体验;最后早下午6:00到达岭山岭水山庄,此山庄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特别是在冬季,山庄内会组织开展“篝火晚会”或是游客可自行在特定区域内搭建小型的烤火堆,为游客留下特别的回忆。

线路二:文化体验一日游

主题:情深深似海,钟鸣烦恼却。

线路:母子情深树→百年古松→邱二娘起义遗址→特色古民居→笔架山→笔架寺

设计理由:这条线路主要是以半岭村的文化底蕴为特色,将半岭村内能够“以情动情”的景与物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体验线路,让半岭村的文化内涵深埋游客心间,时时回味。

线路介绍:在上午9:00 时,游客们乘坐旅游巴士来到了母子情深树景点,游客可以看到一棵大树紧紧拥着一棵小树,就如母亲紧紧拥着自己的孩子,为它遮风挡雨,展示了母爱的伟大,紧接着改乘电瓶车游赏;在上午9:30来到了百年古松景点,它是村内一棵已过百的松树,游客们可以在竹片上写下愿望悬挂于树上;在上午11:00来到了邱二娘起义遗址,游客们可以通过这栋古老的建筑,感受惠安农民起义军女首领邱二娘在此斩杀粮差,惩治贪官污吏,聚众祭旗起义的热血;在中午12:00来到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古民居,游客可在此欣赏半岭村的历史风采,还可在民居内食用农家菜,在此稍作休息;休息过后,在下午2:30 时我们沿着蜿蜒的石阶,呼吸山林中清新空气,感受鸟语花香,爬上笔架山远眺,半岭村的全貌尽收眼底;最后在下午5:30到达山上的笔架寺,可在庙宇内感受佛文化,还可在寺庙内享受斋饭,体验僧人的生活。

图4-12 旅游线路图

五、半岭村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一)半岭村乡村旅游的推广

半岭村旅游资源的特点是生态的自然和田园风光,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人文景观。因此,宣传应该重点突出,凸出自然于人文的良好结合,注重其品牌形象,在宣传方式上一定要打造精品,打造品牌。

1、媒体宣传

在媒体宣传方面,应该与省市乃至国家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媒体上为半岭村乡村旅游制作专题节目,还可以制作半岭村的乡村旅游宣传片并以广告的形式植入电视、电脑等,赢得更多的关注。

2、节庆活动

半岭村可以通过在各种节日节庆时节举办大型庆典活动来宣传半岭村的旅游,例如可以在传统的节日上打造“中秋赏月”、“端午念怀”等活动,还可以自创一些特色活动,例如可以适时的在龙潭月城举办“夏夜祭”等活动。

3、其他方式

半岭村也可以通过发行相关名片、邮票、纪念品等方式来宣传半岭村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

(二)基础设施建设

半岭村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改善。就目前情况,应提高半岭村内的住宿条件、饮食条件、卫生条件、通讯条件等,例如村内应该改善水质、增加公共厕所、规划出适当的垃圾处理方式等。而村庄的建筑风格和基调建议以田园风格为主并逐步整合出统一的样式、色彩、高度等,使其成为拥有一致特色的村庄。村庄内没有规范的交通设施,应加强规范村庄的主干道和通往各个自然村的村庄支路,使其平整,适合行车、行人,并且道路两旁可栽种松柏、绿竹等长绿植物,还可栽种桃树、李树等增加田园风味。

(三)人员培训

半岭村由于缺少专业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应加强各方面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首先,进行对当地村民的培训,培养其文明意识、接纳能力、自我能力提升意识,认识到半岭村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积极参与和共进退才能得到高效益,特别是将自家农舍转化为农家乐的经营者更应该提高服务意识,保质保量。其次,在旅游地的工作人员如导游、服务员、外来打工者等应加强对其的专业培训,提

高其素质,给旅游地带来正面评价。最后,旅游地的政府管理层或企业管理层,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参与半岭村的开发与建设。

(四)整合周边资源开发

半岭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半岭村周围的旅游竞争大,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的替代性竞争,使得半岭村许多风光资源难以利用。如笔架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受到仙公山、大寨山、聚龙养生园、乃至福州鼓山等山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半岭村旅游的资源、产品和市场开发时,应该树立大区域旅游的发展观,联动惠安西部生态旅游区乃至福厦漳泉地区整合资源优势和促销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区,与周围其他旅游景点联系起来,打造大区域旅游区,增强优势互补,促进半岭旅游产业不断发展。

六、结语

惠安县半岭村位于惠安县紫山镇西面,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发乡村旅游。本文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半岭村的旅游资源进行的资源调查,对惠安县半岭村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思路,设计出旅游发展方案,能够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乡村旅游[EB/OL].https://www.doczj.com/doc/a95136819.html,/view/247826.htm.

[2] 周小林,聂森. 乡村旅游是海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8-79.

[3] 陈荣清,张凤荣,丁丽华.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土地整理[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52-172.

[4] 何景明,李立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5] 惠安县紫山镇半岭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EB/OL].

https://www.doczj.com/doc/a95136819.html,/ctl=village&act=articleedit&geoCode=68256777&category_c ode=538968064&id=689077,2012-12-19.

[6] 李渌. 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探讨[J]. 中国商贸,2009,(11):23-45.

[7]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 旅游科学,2001,(3):8-10. [8] 陈咏梅. 厦门同安造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23,(4):90-111.

[9] 刘洪彪,刘玉婷 . 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56-98.

[10] 王永强. 欧美国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3):158-165.

[11] 王玲娜. 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04) :23-29.

[12]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

https://www.doczj.com/doc/a95136819.html,/view/2538445.htm.

[13] 张辉,沈中印. 基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08,24(5) :35-42.

[14] 王琼英,冯学刚.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69-87.

[15] 朱湘辉,张丹.江西乡村旅游深度发展探析[J]. 农业考古,2008,(6):99-135.

[16] 徐丽霞,仇桂珍,韩芳. 浅析河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5):89-100.

[17] 杨诗源,陈志敏 .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五峰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0):65-78.

[18] 马波.开发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的构想[C]. 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附录1 旅游资源分类表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很多人已厌倦城市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现代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参与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备受人们宠爱,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势在必行。

目录 一、基础篇 乡村旅游开发.pdf1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 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pdf6 乡村旅游开发空间结构及商业业态变化调查.pdf8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9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研究.pdf11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pdf14 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理与管理工具.pdf22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9 二、地方篇 承德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pdf32 肥西县乡村旅游开发探析.pdf36 关于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策的研究.pdf38 合肥市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39 湖北旅游名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42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pdf45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pdf52 生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广西富川县秀水村为例.pdf54厦门岛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研究.pdf56 厦门同安造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60

云南省弥渡县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64 三、发展篇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pdf68 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pdf71 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比研究.pdf74 基于顾客期望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pdf77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究古丽扎努尔阿.pdf78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析.pdf79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pdf80 浅析乡村旅游开发对策.pdf81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及启示.pdf82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85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88 乡村旅游开发我国城市反哺农村的理想途径.pdf91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上.pdf93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下.pdf96 新农村建设导入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99

某温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温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 1.1 申报单位 (3) 1.2 项目概况 (4)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25) 2.1发展规划 (25) 2.2 产业政策 (26) 2.3 行业准入 (27)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 (29) 3.1 地下热水资源 (29) 3.2 开发利用 (31) 第四章节能方案 (34) 4.1 节能标准和规范 (34)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 (34) 4.3节能措施 (35)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37) 5.1 项目选址 (37)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 (37)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 (37)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38) 6.1 编制依据 (38) 6.2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38) 6.3 项目经营期环境保护 (40) 6.4 植被的保护和改造 (41) 6.5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42) 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43) 7.1 项目投资费用和资金来源 (43) 7.2 项目经济效益 (51)

7.3 行业影响分析 (56) 7.4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58) 第八章工程招标方案 (60) 8.1 编制依据 (60) 8.2 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60) 8.3 项目招标方案 (60) 第九章社会影响分析 (63) 9.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63) 9.2 社会适应性分析 (64) 9.3 风险分析 (65)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申报单位 1、建设单位:某投资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注册地址:某省某县水利局六楼 3、法定代表人: 4、注册资本:

论澄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论澄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旅游事业建设若没有如此丰富的田园风光极浓的资源,简直难以想象能吸引国内外如此众多的游客。因此,笔者认为,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

乡村旅游业的开发

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主要是在2001年我国大力发展“三农”的政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国内很多偏远乡村充分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区委以及村行政的带领下。走出了具有本土化气息的乡村旅游之路。比如弓长岭区瓦子沟村充分利用汤河水库的地理优势,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随着“乡下的亲属”制度的创办和完善,弓长岭开辟了一个城乡交流的通道,大大改变了本地村民的价值观,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奠定了基石。 如何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途中的重要课题,家十一.五规划当中虽然对此辟出了一章进行了阐述,但里面并没有没有涉及到乡村旅游和农村发展的具体说明。弓长岭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经验给了我们启示,通过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偏远地区的经济模式已初显成效。所以,从宏观政策而言,在国家十二.五的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我国乡村地区复兴乡村旅游(包括牧区、渔村、农村、山村)的地位,这一制度给发展乡村旅游做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同时,国家还要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帮助,纵观弓长岭发展模式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做法是较为恰当的,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渠道,政府也给予适当的支持,比如实行小额贷款和直接鼓励农民参股的运作方式。 生态的循环经济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国家和地方的农业、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也应该在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上提供技术支持。结合目前的“大学生村官”

计划,把相关的技术传播扩散到乡村地区是政府部门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一个方向。 根据中国的行政体制,对于基层政府而言,应该创设一定的环境,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旅游中的领头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正由传统走向现代,乡村社会的“权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社会涌现了一大批率先富裕起来的“能人”,也涌现出一批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贤人”旧。中国一些经济发展突出的乡村如华西村,皇城村往往都有一个或一批有远见,有想法,肯牺牲的领导人。发展乡村旅游也少不了这样的乡村精英,一些乡村地区正是在以基层党员为领导的村干部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发展出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的(如贵州朗德上寨¨饲)。由此可见,给予乡村精英以成长的良好环境,支持群众的选择也是日本四贺村绿色旅游的重要经验。 最后,无论是对帮助指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各级政府,还是乡村旅游发展区,在发展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乡村旅游发展项目雷同,缺乏特色是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不足。四贺村在绿色旅游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上并没有突出指出,但其通过体现乡土特色。重视亲身体验的开发理念获得了成功对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坚持生态的基础上,迎合城市人回归的心态,通过诸如“乡下的亲戚”这样的制度营造温馨的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展现传统农村的意境是真正长久不衰的魅力源泉。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方案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方案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概论 某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历史某、人文某、生态某与现代某和谐共生为基础,确立构建高品位休闲度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领先城市、国际商务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大产业、提升大形象、发挥大功能、促进大文化、美化大环境为基础,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导,以商务为拓展,以专项为特色,提高旅游业对某经济社会和云南、全国旅游发展的贡献度。某的旅游业发展,既要依托资源基础,也要充分发挥某的地理区位、产业集聚、商业特色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按照增强“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的要求,加快打造云南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级和发动机。 “十二五”期间,西山区将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业、现代化城郊型农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打造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精细新型磷化工、光机电、生物制药、风力发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环保等产业,初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西山区领导表示,西山区还将大力发展金融服务

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中介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 1、项目区域概况 某酒庄是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直属经营实体,坐落于某市西郊连绵起伏的玉案山腹地,她与佛教圣地筇竹寺、棋盘仙阁、郊野公园相比邻。位于清康熙御笔亲题的“法界禅寺”下,是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距某市马街新城7公里。 西山区团结镇是2005年10月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和谷律彝族白族乡合并建立的,位于某西郊,与某主城、安宁市、富民县、禄丰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某主城区17公里,全镇总面积425.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3.8%,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31250人。团结镇区域优势更加突出,一是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蕴藏有大量的石英砂和品位较高的磷矿资源;还有种 类繁多的中草药材和菌类等生物资源。二是生态环境和自然条 件相对较好,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年平均气温13.2度,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 74.4%。三是民族风情和乡土特色浓郁,居住着彝、白、苗、 汉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2%,各民族婚丧嫁娶民俗各异,服饰民居各有特色,有火把节、花山节等多 个民族节日,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建制镇。 2、避暑胜地

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4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项目单位名称:江西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1.1.1.2所有制性质:民营 1.1.1.3企业简介 江西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元月,位于“世界稻作发源地”万年县大源镇原上海知青队驻地红来村。公司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其中水面300余亩,山林1,200余亩,其他用地等100亩;企业拥有职工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公司生态环境优越宜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风光秀丽及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可逐步形成“园林娱乐、水面游玩、水中养鱼、山上种果、山坡养猪和树下养鸡”的集生态农业旅游、娱乐休闲、垂钓、农家乐、宾馆住宿、商务会议、园林种植、综合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娱乐型综合开发、健康环保庄园式的科技示范旅游胜地。 目前,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总资产2,100万元,总负债320万元,净资产1780万元,资产负债率15.24%;项目实施后年可创休闲旅游及生态农业产值3000余万元,税利610万元。 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为AA。 1.1.2项目建设内容 1.1. 2.1项目名称:万年鸿阳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 1.1. 2.2建设性质:扩建 1.1. 2.3建设地点:上饶市万年县大源镇红来村 1.1. 2.4建设规模:项目拟建人文景观及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10万人次基本设施;新建与生态旅游协调的垂钓农家乐及生态种养生产模式,达产期年产无公害优质鲜鱼90吨、无公害杨梅鲜果20吨、无公害茶油12吨及无公害肉猪0.8万头,营造生态林600亩。 1.1. 2.5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可分为八个子项目,分别为旅游娱乐、水产养殖、垂钓农家乐、杨梅果园、油茶园林、生态林抚育、生猪养殖和污水处理等。 新建迎宾宫宾馆、休闲娱乐城、山庄寺庙,以及亭、台、楼、阁等旅游休闲设施建筑面积8,140m2;水上乐园面积将扩建至200亩,改造水产养殖面积300亩,新建垂钓农家乐休闲中心面积8亩,扩建杨梅果园200亩、油茶林400亩,抚育营造生态林600亩,兴建生猪养殖栏舍等4,940 m2,污水处理池窖2620 m3,仓储及宿舍1000 m2,配套相应水、电、路等工程。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大多数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就是它的经营者,因此,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其开发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由农户、旅游企业、当地政府、村集体等不同的经营主体组合而成。 一、“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促使土地升值,使庄园主和农民共享利益。个体经营者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可以将当地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并按照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市场化竞争,使小生产和大市场成功对接。 二、“农户+农户”模式 这是乡村旅游初级阶段的经营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数农户都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旅游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当“示范户”率先在农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并取得成功后,农户们便会在“示范户”的带动下,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那里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其典型案例有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因此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由于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这种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开成规模化发展,因此比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三、“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旅游公司的介入和带动,吸纳社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它充分利用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和富余的劳动力,通过开发各类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提高服务水平,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利益,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公司+农户”的延伸模式是“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但专业的服务培训及相关规则的制定,则由旅游公司来组织,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如公司负责规划、开发、营销、宣传和培训;村委会成立专门的协调办、负责选拔农户、安排接待、定期检查、处理事故等;农户则主要负责维修自家民居,按规定接待、导游服务、打扫环境卫生等。 四、“政府+公司+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这是当前国外最常见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做法是: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在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很完善的地区,由政府组织,全盘把握,公司和协会分工协作,农民广泛参与的这一经营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国内主要模式研究 1.【"农户+农户"模式】 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 1.1内容: 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 1.2意义: 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投资收益: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 1.3优势: 1.3.1文化保留最真实 1.3.2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1.3.3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1.4劣势: 1.4.1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1.4.2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 1.4.3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1.5解决方案: 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 1.6案例: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

2.【个体农庄模式】 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 2.1内容: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2.2意义: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 2.3投资收益: 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 2.4优势: 2.4.1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 2.4.2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 2.4.3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2.5劣势: 2.5.1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 2.5.2农户会承担一定量的资金风险。 2.5.3规模小,竞争优势差。 2.6解决方案: 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

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XX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XX古镇旅游资源分析 (5) 一、XX古镇概况 (5) 二、XX古镇旅游资源疏理 (5) 三、XX古镇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6) (一) XX古镇旅游资源评价 (6) (二) “和谐古镇”的历史渊源之分析 (8) (三) 主要资源列表及可开发性 (9) 第二章XX古镇旅游市场研究 (13) 一、XX古镇旅游市场背景分析 (13) (一) 国际状况 (13) (二) 国内状况 (13) (三) 西部旅游发展情况 (14) (四) 贵州省目前趋势 (14) (五) 贵阳市发展背景 (14) 二、XX古镇的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5) (一) 开发现状 (15) (二) 管理情况 (15) (三) 游客容纳量 (15) (四) 年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 (16) 三、XX古镇竞争力分析 (16) (一) XX古镇与贵州省其他景点的比较分析 (16) (二) 国内古镇旅游市场比较研究 (18) 四、XX古镇客源市场分析 (24) (一) 国外客源市场分析 (24) (二) 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24) (三) 贵阳市客源市场分析 (25) 五、XX古镇目标市场定位及市场细分 (26) (一) 目标市场定位 (26) (二) 市场功能定位 (26) (三) 市场细分 (26) 六、XX古镇市场预测及目标 (27) (一) 市场预测 (27) (二) 市场目标 (27) 第三章XX古镇旅游市场定位 (28) 一、XX古镇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28) (一) S-优势 (28) (二) W-劣势 (29)

(三) O-机会 (29) (四) T-威胁 (30) 二、XX古镇旅游的系统定位 (30) (一) 产业定位 (30) (二) 主题定位 (30) (三) 发展目标定位 (31) (四) 功能定位 (31) 第四章XX古镇旅游商业模式设计 (31) 一、古镇开发及运作的总体概念设计 (31) (一) 古镇旅游资源核心的总体概念 (31) (二) 古镇文化核心的总体概念 (31) (三) 古镇产业运作的总体概念 (32) 二、卖点、产品与赢利模式 (33) (一) 卖点策划与分析 (33) (二) 产品结构 (34) (三) 项目盈利结构模式 (39) 三、经济杠杆与商业模式整合 (42) (一) XX开发所需的经济杠杆运用说明 (42) (二) 商业模式整合 (44) 四、建设性项目开发与投融资 (48) (一) XX开发阶段性 (48) (二) 阶段性开发项目概要 (50) (三) XX开发阶段性投资结构 (52) (四) 企业阶段性投资开发项目和盈利模式 (53) 五、营销与管理 (56) (一) 项目营销结构 (56) (二) 管理构架初步思路 (58) 六、财务初步预测 (59) (一) 分阶段投资估算 (59) (二) 分阶段收入估算 (63) 第五章项目总投资预估及评价 (68) 一、项目财务估算的主要说明 (68) 二、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0)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1) 四、折旧摊销表 (72) 五、利润表 (73) 六、借款还本付息表 (74)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企业经济》作者:唐勇黄俐波[摘要]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农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乡村旅游;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唐勇,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黄俐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南昌 330200) 发展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7月26日在视察上海崇明县前卫生态村时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以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开发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依托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应当同时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和人文资源,而农村旅游文化资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乡村旅游开发为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主要是如何发掘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保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传统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完成价值实现和大幅度升值,经济手段辅之以合理完善的行政手段,为乡村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根据当地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了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壮大,公共财政的积累,为农村文化资源的整理发掘、弘扬保护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和支持。 2.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乡村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逐步面临消亡,尽管专家倡议、政府呼吁保护,但是收效甚微。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以及外地游客的欣赏度的增加,这些文化内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显现,使得那些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和音乐等得到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人们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不遗余力地挖掘传统文化,恢复一些濒临消亡或中断多年的民俗文化。尽管这些行为活动直接目的是经济利益,但是客观上还是起到了恢复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转型, 提质升级,其经营管理模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是根据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来确定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域 客源市场,经营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对 接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观四川“农家乐”、贵州“村寨游”、北京“民俗 游”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通常有以下8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1、“农户+农户”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 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 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在 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 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 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 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 游 的带动效应有限。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他们善 于 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 极具个性化服务。北京平谷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只有6家农户搞民俗旅游,接待条件一 般, 但其真诚的个性化服务,让游客动容。 2、“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 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 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广西灵川县毛州岛的开发与管 理,便是典型。其特色在于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而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地吸引农户参与到经营与管理 中。 在公司的37位员工中,有33位是农户代表。如此大比例的农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在我国的旅游景区中实属少见。农户乐于接受管理,投资商与农户和谐共处,这一方面体现出该管理模式的特色和先进性。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 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 施的关键之一。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 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 游客的利益。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 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 游正规、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方向与模式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方向与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自然村,这一数字到2010年减少为270万,2016年则变为261.5万。快速的城镇化吞噬了乡村原本的文化和风貌,如何在这样一种趋势下重新认识乡村价值使其能够得以保护,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复兴乡村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乡村旅游收入递增,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17年,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900万人,接待游客超28亿人次,收入超7400亿元,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政策说,2020年前支持6000多个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那如何去判断一个村子适不适合建设乡村旅游呢? 目前,中国有大约260万个自然村,实际上大多数的村子都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所依赖的资源条件是与城市的差异化。但是不同的村子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本不一样。交通区位好,资源特殊性突出,风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蕴丰厚,产业基础好和资本容易进入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成本比较低。反之,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本会增加。

乡村旅游项目涉及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层面结构的重塑。乡村旅游规划绝不仅仅是旅游设施、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等旅游要素的安排,还涉及乡村产业、空间结构、风情风貌等各方面的统筹。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主要有六大方向: 一、产业带动式 适用村镇:以分布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兴旺地区、具有产业优势的乡村为主,此类乡村具有较好的特色产业基础,且产业化程度较高。 规划要点:根据每一个乡村的具体特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完善相关产业链,强化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带动效应。同时,若区域确有打造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也可以选择导入旅游业,发展休闲农业产业。 可做项目:三产融合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及其它产业化经营项目,即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二、生态农业式 适用村镇:主要针对自然条件良好的、有传统田园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显著村镇。 规划要点:把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构建旅游引导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放大经济效能。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